普通中学的教育任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普通中学的教育任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普通中学的教育任务

普通中学的教育任务范文1

关键词 中学 瑜伽 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852.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6-040-01

《体育教学大纲》对中学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从增强学生的体质出发,通过体育教学把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同锻炼身体结合起来向学生进行优良品德的教育,需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增强体质效果好、简便易行、为青少年所喜好的体育运动项目。瑜伽作为运动本身,对人体是有很多好处的,它是一项男女皆宜、老少喜爱的运动,它不仅能帮助人们增强体质、纠正体式、平静心境、提神醒脑、消除烦恼。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对象:普通中学的高一、高二、高三学生中150名

方法:文献资料法;德尔菲法;问卷调查法。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对普通中学学生关于瑜伽调查的基本分析

表1 问卷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从表1中可以看出对普通中学各年级的学生调查的分布情况,男生占调查对象的41.3%,女生占58.7%。其中高一男生占高一年级对象的30.3%,女生占69.7%;高二男生占高二年级对象的48.6%,女生占51.4%;高三男生占高三年级对象的41.3%,女生占58.7%。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对问卷调查中第3、4问题关于中学生对瑜伽现状的了解可以得出,在高一年级中有60%的男生都瑜伽不熟悉,有46%的男生对瑜伽没有兴趣。在高二年级中有57.4%的男生对瑜伽不熟悉,对瑜伽没有星期的男生占29.4%。在高三年级中对瑜伽不熟悉的男生占29.2%,而对瑜伽没有兴趣的学生占20.8%。而高中年级中熟悉瑜伽的女生占49.6%,对瑜伽有兴趣的女生占56.1%。从数据分析中可以得出男生明显没有女生熟悉瑜伽,女生对瑜伽的喜爱程度明显高于男生。然后,对于瑜伽不了解和不喜欢的学生还是占一定的比例。

(二)对普通中学学生对瑜伽兴趣调查分析

对问卷中第5、6问题关于普通中学学生对瑜伽兴趣和练习瑜伽目的的调查结果分析,通过数据统计得出在普通中学中认为瑜伽可以减肥塑型的学生占16.7%,认为瑜伽可以减压和调整情绪的占47.5%,认为瑜伽可以促进身心健康的占33.9%,只了解瑜伽文化内涵的学生占1.9%。由此可见,中学对瑜伽的认识只是存在于对瑜伽的表面,因为了解瑜伽的文化内涵的学生占整个比例的极少数。其中只有三分一的学生了解瑜伽内在的作用和功效,而瑜伽正是身、心、灵的结合,促进身心的健康。一半的学生只是单单的把瑜伽作为减压和调整情绪,没有正确、完整地去认识瑜伽。人们通过练习瑜伽在达到身心的健康后,自身会对压力和情绪有一定的调节。

(三)对学校开展瑜伽类型的分析

对问卷中第校开展瑜伽类型的调查结果分析,对普通中学学生关于学校开展瑜伽类型的调查结果分析,每个学生对学校开设瑜伽类型都有不同意见,其中对开设古韵瑜伽、高温瑜伽和哈他瑜伽的学生的比例分别为16.9%、26.8%、39.2%,而其中有11.3%的学生认为开理疗瑜伽,另外有5.8%的学生认为开其他类型的瑜伽。由此可见学生对瑜伽的兴趣很高。

三、影响瑜伽在中学体育运动教学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瑜伽受中校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障碍

现阶段只出现较多地方性高校对瑜伽的加速推广,通过学校自身制定的教学计划发展瑜伽。而在普通中学,瑜伽课没有以任何形式存在。而我国高等体育教育体制在很多方面没有摆脱前苏联模式的影响,形成了高校体育体制一成不变的体育教育教学模式。

(二)瑜伽受中学教学条件和运动设施的影响

瑜伽场馆设施和器材设备是保证瑜伽教学、瑜伽训练、瑜伽表演进行所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 也是检查、评估、规范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瑜伽场地设施的优劣对瑜伽教学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学习瑜伽积极性和兴趣的培养。瑜伽教学器材的滞后或缺乏,会使学生学习瑜伽的安全性造成一定的影响,也对学生的学习瑜伽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专业瑜伽教师及瑜伽人才的薄弱

在很多瑜伽休闲场馆和高校瑜伽教师基本上是女性教师,学生已经练习瑜伽的爱好者所接触到的瑜伽老师都是女性。瑜伽教师性别结构的失衡, 导致很多男生误以为是女生才能从事或练习的项目, 正因为瑜伽教师性别结构的失衡,很多男同学不敢去选择瑜伽课程, 进而制约了瑜伽项目的发展,正确的推广。瑜伽教师应该引起重视的是,瑜伽教学的手段,瑜伽教学的方法,瑜伽的教学原则。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普通中学学生关于瑜伽的一些基本情况的调查,可以说明瑜伽充满魅力以及中学生对学习瑜伽的向往。人们练习瑜伽可以通过法、呼吸训练及意识去改善健康水平,且对人体诸多系统均有积极功效,与此同时还对一些慢性疾病有缓解和康复的疗效。从瑜伽教学的现状来看, 应该引起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视、制定教学的目的与任务、瑜伽教材使用要求规范、场馆和器材设施要求齐全、要求有一定的师资力量的。瑜伽在普通中学体育教学的开展有一定的意义,是对普通中学体育教学系统的完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普通中学的教育任务范文2

关键词 教学法 普通中学 课堂气氛

在普通中学的教学方法里,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就会采取相互协助的活动方式进行互相合作,以便完成应尽的教学任务。对于普通的中学而言,影响其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主要集中在教学方法上,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制约着这个学校的发展。所以,为了进一步提高普通中学的教学质量,加快普通中学教学方法的现代化就变得极为必要。

1教学方法的运用现状

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讲授法进行授课,在调查中也显示了讲授法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依然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显然,不论是在教师,还是在学生的理解中,讲授法都是一种最为基本的教授知识和接受知识的方法途径。从学生的角度而言,讲授法可以帮助他们很好地理解和领悟课本中难以理解的知识,而且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讲授过程中进行及时的反馈。学习、解惑和系统性的全面接受知识,才能把知识进行有效的融合和理解掌握。而从教师的角度而言,讲授法能够直接将自己所思所想,以及最为本质的基本知识进行直接面对面的讲授,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及时地学习到应有的知识,还能够在讲授过程中通过对学生的反馈,了解到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从现有的调查中不难发现,目前大多数的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依然是最为普通的“教授式”教学方法,教师授课,学生听讲,在课堂中被动接受知识的洗礼,学生自己则缺乏应有的自我学习能力。相比于传统形式的“教授法”,其他诸如讨论法、发现法、自学辅导法等教学方式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和应用。总的来说,现行的教学方法还是相对单一,缺少应有的多元化教学方式。这也直接说明了教师的当前的思维模式依然比较陈旧,而教师的思维模式之所以依然停留在使用“教授法”,主要是因为他们对于其他的教学方法并不足够熟悉和熟练。因此,当前的教师首先需要加强的是如何去丰富自己的教学方式。只有当他们熟悉了自己的教学方式,他们才能灵活地应用到教学工作中去,以便于学生能够在更加先进的教学方式中学习到之前所学习不到的东西。

2教学方法现代化的必要性

相比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现代化主要实现的是针对谁为先导的问题展开的。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主要是遵循以教师的授课为主,通过教师的授课,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学习领悟基本知识,在课下的练习中化为己用。而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则要求,以学生为先导,按照以学习为主的学生为中心,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到基本的教学过程中去,教师的角色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教师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中所起到的作用,主要是以“导”为主,教学方法也以尽量多地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来代替以往的教授解惑。除此之外,教师的另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学习,在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的同时,总结出一套适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将明显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放学生思维模式的束缚,将学生从普通的中学教学方式方法中成功的解脱出来,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方法的现代化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实现教学方法的现代化最关键的在于时都能够敢于突破传统的思维教学模式,能够将学会少年宫从传统中解放出来。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大潮下,对于传统教育方式方法的改革是不可避免的,如何正确的实现教学方法的现代化,需要的是整个教育行业的努力和携手。传统的教学方式需要进行一定的优化,只有不断地革新,才能真正实现教学方法的现代化,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质量。

为此,身为教育工作者的教师们所需要积极做好的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身为工作在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给学生授课、解惑,还需要多接触学习国内外已经得到证明了的教学方法,很多国外的教学方式方法已经被证明是正确可行的,就要学会充分的学习和利用。新一代的教育工作者,不能严守传统的老式的教学方式,而是应该学会在传统的授课方式中学会使用很多的现代化设备,以便于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学会合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像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另外,教师在尝试学习使用更多的高科技技术的同时,还要能够合理结合以往成功的教学经验,学习掌握以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相结合的现代化教学方法。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现在孩子了,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抓住学生的思维模式,尝试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

(2)当前阶段,教师作为教育工作最前线的工作者,对于教师队伍也要加强最基本的技能培训,以便于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尝试使用更多的计算机教学,尽最大可能的和信息化相结合,以此来增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就目前的情形而言,大城市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质量要远高于城镇小学。究其原因,很大的原因在于老师的基本素质上,所以如何有效加强基层教师的基本能力水平,就成为了普通中学教师所需要加强的地方。

(3)作为新一代的教学工作者,教师应该多尝试不同风格的教学方式,在摸索中前进,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善于灵活运用教学方式,不拘泥于形式,只要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知识,哪种教学方式并不是重点,重要的是学生能够最大程度地接受这种教学方式。现在的学生在对于新事物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上要远远强于教师,很多学生对于电子产品的理解显然也远超老师。所以,现在很多教师的现行教学方式在很多学生看来,是很难以接受,所以很多学生会产生厌学情绪的可能性,并不见的是因为不会,课堂的趣味性不足在很大程度上也可能是影响他们的主要原因,所以,作为一个合格的教育第一线工作着,教师所担负的责任显然是极其重要的。

3总结

针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老师,应该尝试接触新的教学方式,而不是一味地墨守成规。教师只有灵活的掌握,并合理的运用这些不同的教学方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够让学生真正的从课堂中学到东西,而不是一味地被动接受。以前的中国式教育模式,很多是尝试让孩子被动地接受知识,主要强调的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课堂往往缺少学习的乐趣,常常会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为了解决这种可能产生的情况,加强教师队伍的基本能力显然是必要的。只有教师在意识里真正接受了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他们才能真正地将之灵活的运用到教学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 史来平.教学方法与教学实践[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3):36-40.

普通中学的教育任务范文3

【关键词】教育体制 教育背景 对比分析

1 引言

自从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来往开始密切起来,而德国作为中国的好朋友之一,两国在语言、文化、宗教、哲学思想的交流、碰撞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开始选择去德国留学,去学习德国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而同样也有越来越多的德国籍学生来华进行学习,笔者通过对自己在德国7年留学的感悟以及从事外语教学工作的经验来跟大家分享中德教育体制存在的差异。

2 中德教育体制对比

从教育体制上来看,中国和德国两个的教育都有初级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三种形式,下面笔者对三种形式进行分析,来探讨两国教育体制方面存在的利弊。

2.1 初级教育

与我国国家一样,德国的学生入学年龄也是6周岁,有寒暑假,但是唯一不同的是德国的小学生只有在早晨的时候是上课时间,每学年大概只有两次考试,而且除了学习基本的文化只是之外,学校会给学生上烹饪课、园艺课以及手工课等等。但是在中国小学生上课一般是上午和下午,除了课间十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之外,学校并不会给学生安排其他的娱乐活动,且在小学期间老师和家长就会告诉学生知识改变命运,只有不断的学习努力的学习才会有前途。中国式的教育主要是以说教为主,旨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德国教育重点在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集体观念,让学生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前边也提到了中国小学生的课业较重,德国小学生的课业较轻,这是两国初级教育的最大区别,无论是哪种教育体制都与国家发展的大背景有直接关系。

2.2 中等教育

德国的中学有三种划分,普通中学、实科中学和文理中学,其中普通中学的学制为4年,一般大部分的学生会选择进入普通中学进行学习,这与我国的初中相差无几,在普通中学毕业之后学习可以选择接受职业教育。实验中学的学制为6年,在德国37%的就业人士来源于实验中学。在实验中学毕业的学生可以选择就读专科学校或者是专业学校,并取得专业资格证书,从而赢得就业的机会。而最后的文理中学,是指在中学时期就开始文理分科学习,文理中学学制为9年,这也是学习时间最长的一个阶段,毕业于文理科学校的学生可以获得进入高等学府学习的机会。由于德国在初中时期就开始分科学习,所以目前德国一种介于三者之外的学校,那就是综合性中学,在综合性初中毕业同样也得到德国联邦各州教育部门的认可。

中国的中学阶段包括初中和高中,在初中时期属于综合性学习时期,学生需要学习文理方面的知识,初中升高中之后开始分文科和理科。中国是一个以应试教育为主体的国家,也就是说在经历小学、初中、高中一步一步的学习之后,通过高考才可以进入到高等学府进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面临来自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压力。这在中学阶段的德国是没有的,中国的家长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抛开学习之外的其他事物都会成为阻挡学生前进的绊脚石,家长会为孩子清除绊脚石让学生努力的学习。而在德国家长认为学生除了学习之外还应该有属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只要不沉迷就应该背允许。

2.3 高等教育

德国的高等院校除去教会大学之外,一般授课是采用讲座和联系,其教学内容难度较低,但是想要顺利的毕业需要吃一些苦头,有的德国大学生读7、8年才会被允许毕业,且德国的高等院校一般都是由个联邦州兴建的,采用的是学分制教育体系,其考试的流程有三种形式理工、文科和国家考试。想要进入德国高等学府留学,需要准备高中毕业证明或者大学学习证明,在通过德国国家级别的“DSH”语言测试后,才可以进入德国的高等学府进行学习。中国的高等教育与德国高等教育的最大区别就是,进入中国高等学府进行学习需要先吃苦头,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高考,一旦进入高等学府那毕业就会是一件很顺利的事情。因为中国的大学不存在学分制,无需像在德国上大学一样修满学分才可毕业,所以在中国接受高等教育最大的感受是考大学难,毕业容易。

3 中德教育体制差异的成因

十六世纪的德国其学校都是以教会的形式出现,科目大都是文学、医学、神学等科目。在宗教改革时期,教派为了扩充实力纷纷开始简历属于自己的教会学校,彼时处处可以看到学生进出教堂的身影。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国的教会学校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意义上的德国教会学校除了仍然存在宗教气氛之外,还有浓重的现代主义色彩。一般来说,在德国能够进入教会学校读书的学生大都来自于富人家庭,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原因大都是为了提高自身的修养没有知识改变命运的潜意识。而在科举制度流传二千多年的中国,教育是一个跳板,接受良好的教育在教育界取得较高的地位能够在社会上取得一定的地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自己对物质的追求。在我国古代就有修身治国平天下之说,而在现代中国父母仍然将知识当作子女改变命运的最有效的工具。在德国哲学理论较为出名,许多德国人将学习哲学作为一种贵族精神,也就是说了解了哲学的内涵才能够成就精神上的解脱。现如今更多的德国人开始以就业为导向学习与专业有关的知识,但是要知道相比中国来讲德国的法制较为健全,各项惠民政策较为齐全,所以德国的就业压力较轻,一时间让习惯“放松”的德国人紧张起来也不是一件易事。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就业压力大,所以想要赢得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就必须要学习,让知识为自己的未来开辟道路。而德国的家庭教育一般比较务实,大多数的父母在学生对知识不感兴趣的情况下,会推荐子女参加工作或者去学习一门技术,这是与中国式教育最大的不同之处。

【参考文献】

[1]周燕军,王珉.论教育体制评价的三大维度[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04)

普通中学的教育任务范文4

    关键词:中职学校 数学教育 教师 学生 教学过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职学校越来越突显出重要的地位,教育水平也随之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重点。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师,我认为有必要从数学教学这方面来分析一下中职教育,现结合本人自身数学教学工作的实践,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一、中职数学教育的现状和形成的原因

    (一)中职学校数学教学主体—学生的现状

    现在的中职学校的学生在中学成绩的就不够理想,特别是数学成绩,水平参差不齐。进人中职学校以后,有些学生的自信心不足,成才的愿望也不够迫切,再加上他们在中学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至于有相当多的学生对数学有抵触情绪,其实并不是他们的智力水平有问题,而是他们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纪律习惯和生活习惯,例如:上课不认真听讲,有听不懂的地方就不想再听了,产生厌学、怕学的现象等等。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我们应该研究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让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

    (二)中职数学教学的过程一一课堂现状

    不管什么学科,它的教学过程都是教师和学生双向互动的过程。数学教学也不例外,教学并不是强调教师或者学生某一单方面的重要性,在实际的教学中,数学教学过程往往就只注重教师的任务,缺乏有针对性的关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否也得到了相应的知识;再一方面中职数学教学内容比较基本,要求的教学目标也是对于基本知识的掌握。中职教育更强调的是实际问题和基础问题,是要让学生能够学懂比较实际的问题和比较基础的知识,不必要将内容分析的像高考题那样深,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有可能就会出现教学成果滑坡的现象。

    二、提高中职数学教育的对策和措施

    (一)强调中职数学教学同中职学校实际相结合

    1.反对将中职数学教育普通中学化。由于中职学校的生源和普通中学的生源不一样,我们不应该用普通中学的要求和目标要求教学,教学方一法、教学内容更不应该照搬。所以我们就要努力研究符合中职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特点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2.反对脱离实际,只照顾一些优秀的学生,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尽力地兼顾每一个学生。绝对不能出现教师只照顾和关心基础好的学生,对那些后进生不闻不问,甚至只要上课不说话就行的极端现象,否则就违背一了教育的方针。

  3.要在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更适应中职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且要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对学生加强情感和数学思维的培养,耐心地辅导每一个学生的学习。

    (二)注意课堂的数学教学和课后的反思

    1.数学教学不是几个基础好的学生的问题,一定要满足大多数学生的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除了单一的讲授,多采用讨论、交流、实验总结的方法。多具体,少抽象;多基本,少技巧,优化课堂教学。

    2.针对学生数学基础差,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用最简单的方法和最通俗的语言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自己漫慢发现知识的规律,让每个学生都加人到教学当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学习兴趣。

    3.教师要对学生负责,热爱学生,为学生着想,融洽与学生的关系,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与互动,营造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用生动的教学风格和富有感染力的个人魅力来促进学生学习。

    (三)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地区之间的交流

普通中学的教育任务范文5

目前普通中学的办学模式,不能很好地适应、有效地落实双重任务。主要是在办学机制的运行中出现了毕 业生人数与大学招生人数悬殊比例的尖锐矛盾。毕业生素质与当地经济需要的实用人才的矛盾。地理教学在缓 解这种矛盾中能做些什么呢?

地理学科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必修课,它不应该只是为升学服务,因为它是与工农业生产联系最紧密的学 科之一,地理学科对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素养、思想品质,及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培养乡土人才等方面, 都应该有所作为。我们建立地理教学实验区是想通过实验区这块“沃土”培养学生的理论与实际结合,地理知 识与地理能力相结合,强化学生对家乡建设的“参与意识”,尽快地促使基础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接轨 ,使所学知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二、实验区教学纲要

(一)实验区教学原则的确定

1.教材性原则。实验区教学,不能脱离中学地理教学目标,必须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其内容是教材的延 伸和扩展,要符合教材的知识体系。

2.典型性原则。实验区教学内容要体现家乡的自然、社会特点,具有代表性,使教材与家乡实际接轨,为 认识家乡,将来参加家乡经济建设打基础。

3.时空性原则。实验区教学要符合中学生的心身健康,因此时间上不可能过长,空间上不能宽,能在较短 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根据上述原则,我们选定马头山地区为地理教学实验区。

(二)马头山实验区的特点和优势

1.位置适中,范围不大。马头山位于丽水盆地东北角,包括马头山、岩泉村、圳头村、好溪堰、沈岸沙滩 、括苍古道等约4平方千米的范围。离校只5Km,公路直达,交通方便,半天内即可完成全部教学任务。 2.马 头山实验区的环境具有丽水家乡的代表性、典型性。丽水是山地、丘陵、山间盆地相间分布的地貌,登上马头 山就能清楚地观察家乡的自然环境特点。实验区就好像家乡环境的“窗口”。因此,了解实验区的各类自然环 境和经济发展的思路,就能为培养乡土人才打下思想和技能的基础。

3.教学内容丰富,能与教材系统相匹配。实验区整个教材可分为自然和人文两大类,共19个景点的知识块 “组成”。

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

三、实验区的教学效益

当前的教育,正在突破传统教育所规定的界限,把教育功能扩展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把课内的“教学活动 ”扩展到课外的“学习活动”。其实际的教学效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一)基础理论直观化。地理学的时空跨度很大,通过实验区的直观教学,把地球大大“缩小”了。如关 于以亿万年计的地质年代、地层地质构造的知识、生态农业中的立体农业、等高线地形图的知识等等,只有经 过直观才能学得生动,理解深刻。因此,实验区的教学把理论与实际“接轨”了,使书本知识和实际知识之间 相互迁移,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益。

(二)基本能力操作化。让学生学会在自然和社会的大课堂中培养实践技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掌握实践 技能。如课堂上的读图能力不等于实际操作中的用图能力,学生通过对实验区中的地层顷角、倾向的测定,地 形图中的山谷、山脊的判断以及地形草图的绘制,大大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三)爱国主义教育具体化。爱国主义的大旗是扎根在爱家乡的土地上的。爱家乡首先要了解家乡,实验 区是深入了解家乡的“窗口”和途径,身在家乡,不一定了解家乡,只有了解家乡的优势和问题,才能扬长避 短,发展家乡经济。例如通过了解实验区几种发展经济的类型,就为将来参加家乡经济建设提供多种思维模式 。使教育内容现代化、地方化、综合化、活动化。

(四)促进学习兴趣的多样化。兴趣是学习的直接动力。青少年的兴趣应该是多样化的。实验区的教学, 是一种“旅游学习”,他们对千变万化的自然界会产生不同的兴趣,这就为青少年的“兴趣-志趣-志向”的成 长过程架起了桥梁,为培养多种多样人才打下基础。

(五)实验区本身是一个自然、经济的综合实体。实验区的教学效益也是综合性的。这种综合效益集中地 体现在学生的小论文上。通过实验区的教学,他们理论联系实际,写了许多小论文,其内容有地质地貌、旅游 业的发展、农业的布局等几个大方面,从小论文的内容、水平可以体现出学生的新知识、新思路,体现了实验 区教学的潜在效果。

四、结论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最基本的活动,但决不能看成学校教育的唯一活动。另外,普通中学应切 实完成升学与就业打基础的双重任务。当前,毕业生的知识结构与社会需求的矛盾甚为突出。他们缺乏参加社 会劳动的思想和技能两方面的准备,到工作岗位后短时间内难以适应环境。而地理是基础教育中与社会工农业 生产关系最密切,是培养正确观察社会问题的学科之一。通过实验区的教学,学生学到的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 ,学会用“地理观”考察自然状况,考察社会问题,考察家乡的山山水水,从而大大强化了学生对社会的“参 与意识”,对家乡的“参与意识”。这就能较好地促进中学地理基础知识与社会自然、经济的接轨。实验区的 立体农业经济模式、地方性的旅游经济模式、山区城镇化道路模式等等,为学生提供多种山区经济发展思维模 式。这种“知识-感情-行为”思维模式的培养,虽然是“迟后性”的,但它对完成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应该 说具有较重要的意义。

普通中学的教育任务范文6

论文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如何解决“三农”问题,使农业逐步实现现代化,最根本还得依靠教育,党和政府已决定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笔者认为,农村教育要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在大力发展农村普通教育的基拙上,设立综合中学,改变单一的为升学做准备的教育模式;同时在农村以乡镇为单位广泛设立农业培训机构时农民进行继续教育,促进农业和农村的快速发展。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全国约80%人口为农民,农业一直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合称为“三农”问题)是中国发展的首要问题,可以说,农村没有发展,中国就谈不上什么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农村发展整体迟缓,几乎停滞不前。而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后,农村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是摆在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党和政府已切实认识到解决“三农”问题,教育是根本。2003年9月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通过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决定》中强调“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对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问题,笔者谈谈自己的几点浅见。

一、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在农村设立综合中学,改变目前的教育培养模式

我国农村存在的现实问题是农村教育与农村生活实际相脱离。我国政府虽然一直重视教育,但实际情况是仍有一部分农村青少年未能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据资料统计,目前我国每年约有1000万左右(2004年高校毕业生大约为280万)的农村中小学毕业生因为不能升人高一级学校而回到家乡,成为农业生产的后备军。初中毕业生,在农村谋生也不占优势,教育改变生活的示范和刺激效应难以显现。所以,我国农村目前还不可能达到象发达国家,如丹麦,完全在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对农民进行农业教育。笔者认为,要做到以农为本,农村教育必须结合当地情形,注重实用,除了给滞留在农村的未来农民们最基本的通识教育外,还应教给他们一些生存或谋生的知识或技能。农村教育除了需要提高教育质量外,还应对农村的中等教育模式进行改革。

当前我国农村中学教育模式单一,主要为升学服务,同当地的农业生产几乎没有直接的关系。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必须改变农村中学单一的教育模式,在农村普遍设立综合中学(综合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综合中学承担双重任务:一方面,肩负起为高一级学校(直至为高等学校)输送生源的任务;另一方面,开展农业职业教育,针对那些不能升人高一级学校或有志于农村发展的学生,为其将来的生活做准备,担负起提高未来农民整体素质的任务。综合中学的设立可以在原有普通中学(初中和高中)的基础上,通过改革学校培养目标、管理体制、教育模式、课程结构、教学方式等实现。学校的课程设置可以采用“基础”+“选修”的形式。基础课为共同课程,选修课程应包括两大类:即升学教育倾向的课程和就业准备教育倾向的课程。就业教育倾向的课程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来设置,课程内容必须涵盖农业基础知识、作物生产基础知识、施肥、果树栽培、养殖、环境保护、生态学、食品卫生、电气、经济门类等基本知识,分层次开设不同类型的职业技术课。根据学生和家长的志愿,每学期开始可由学生自愿选择课程学习,以此对学生进行分流,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专长,争取做到不让一个学生辍学,切实普及初中教育。 在普通中学的基础上对学校进行扩充提高,比另外设立职业中学有很大的优越性。可以通过增加教学设施和教师数量,达到学生之间、教师之间的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办学资金利用率。其次,人们在传统观念上总是轻视职业中学,而综合中学作为正规教育体系的一部分,面向的是全体农村青少年,从思想观念上容易被农村学生和家长接受,而且对受教育者—农村学生来说,学习机会增加了,既可以选择升学,还可以选择学点实用的知识毕业后就业,比起升学无望而中途辍学要好。综合中学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提供了弹性制选择的机会,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在农村设立综合中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农村青少年的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问题,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发展农村的职业教育(高中)。农村职业学校的发展必须根据当地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部门优势来开展,在对当地进行全面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来办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应把实践与教学有机结合,能够满足农村学生掌握一技之长,既能够从事农业生产,又可以进城打工等基本愿望和职业要求。

二、广泛设立农业培训机构,对农民进行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