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岗实习材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顶岗实习材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顶岗实习材料

顶岗实习材料范文1

[关键词] 环境艺术专业 顶岗实习 预就业

一、环境艺术专业行业状况

“环境艺术”是指环境艺术工程的空间规划,艺术构想方案的综合计划,包括环境与设施计划、空间与装饰计划、造型与构造计划、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计划等。环境艺术,是一个新兴的、边缘的、综合艺术系统工程,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涉及美术、雕塑、装饰文化、建筑基础知识、园林艺术、人体工程学、设计流派、材料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无论在专业理论的广度,还是在专业技能的多样化上,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政项目、房地产项目的大量开发,环境艺术设计的一线实用型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加。环境艺术专业涵盖了从过去的室内设计到今天的室外设计、广场设计、园林设计、街道设计、景观设计等全方位多范围领域设计。设计也由过去偏重硬件设施环境转变为重行为、生理、心理环境创造等更广泛更深意义的范围。

二、环艺专业教学模式与顶岗实习模式的有机结合

顶岗实习是学校安排在校学生实习的一种方式。非基础教育学校学生毕业前通常会安排学生进行实习,方式有集中实习、分散实习、顶岗实习等。顶岗实习不同于其他方式的地方在于它使学生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对学生的能力锻炼起很大的作用;是《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的“2+1”教育模式,即在校学习2年,第3年到专业相应对口的指定企业,带薪实习,如果胜任用人单位可直接安排就业。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教学模式通常包括五个因素,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教学评价,这五个因素之间有规律的联系着就是教学模式的结构。所以,高职高专的教学模式、顶岗实习、就业三者是密不可分的一体,迅速建立适应市场人才需求机制,确立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项目教学模式,构建新的专业课程体系,制定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势在必行。应形成以“工作室制教学”为载体,以教学团队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引入适合教学的社会实际项目,“专业教学项目化”的教学模式,“专业、基础一体化”的课程体系,“能力训练工作化”的教学方法,“过程管理公司化”的考核机制为内涵的“职业化教学”特色。通过校企合作,建设与企业运作模式基本相同的实训基地,引入企业工作的流程和生产模式,实训基地完全与社会企业接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在推进校企合作过程中,充分运用企业的资源,努力实现企业资源的“共建、共管、共享”,满足学校实践教学需要的同时,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培训员工,实现校企双方共赢,努力实现实训室进企业、课堂进工地等合作模式。将项目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的过程中感受企业的环境和工作氛围。培养适应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努力使顶岗实习基地,完全能够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需求。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毕业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更好地适应就业岗位的要求,为就业作好心理准备,为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过渡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顶岗实习与就业的一体化

工作室教师在带领学生承接室内设计、展示设计、景观设计等项目,让学生在真实项目的设计与施工监理中领会掌握专业技能,提高职业素养的同时,应事先拟定顶岗实习计划,结合顶岗工作完成毕业设计,就顶岗实习单位的实际项目进行调查和论述,并结合所学知识,组织学生进行顶岗岗前培训,对顶岗实习的意义、目的、实习内容、实习地点、实习单位、就业岗位、实习进度、时间安排与进度实习指导与管理、顶岗实习纪律和安全要求以及顶岗实习提交材料要求等做了详细的布署。

另外,要做好顶岗实习准备,在校内成立了顶岗实习指导小组,由资深教师负责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专业指导与企业协调工作。根据环艺专业顶岗的分散性质,顶岗实习校内指导教师采取了网络、电话通讯以及实地探访、学生返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使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得以保证。工作经验和一定的劳动报酬。校企作出评价和改进建议,提升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学双方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获得相关共同指导,共同管理,共同考核,学生毕业前通过企业与学校共同组织的“顶岗工作鉴定”。

最后,实习结束,要举行顶岗实习成果汇报会。首先学生返校,带回他们的实习成果,由毕业生陈述自己在顶岗实习的感受。随后,同学们展示了个人在企业的成果图片、实际项目的佐证材料等。接着,老师结合在公司顶岗实习的实际项目与下企业指导情况,提出的相关问题,就学生的答辩情况给予相关的意见。最后,师生双方进行了沟通与交流。学生也可以给学院的专业教学、专业课程设置等提出了改进意见,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就业紧密结合,充分运用了“顶岗――就业一体化”的顶岗实习模式。实习结束后学生应上交如《顶岗实习联系函》、《学生顶岗实习协议》、《学生顶岗实习手册》、《学生社会实践证书》、《实习成果证明与实习成果证明》、《就业信息表》等材料。从而,力求达到企业、学生、学校三满意。

顶岗实习材料范文2

[关键词]高职建筑类专业顶岗实习管理

[作者简介]张广峻(1978-),男,河北衡水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钢结构设计与施工;张玉菊(1975-),女,天津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绿色建筑。(河北邢台054000)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1-0144-01

顶岗实习是高职学生毕业前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可以将在校学习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综合运用到真实的工作中去,有效地提高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为顺利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在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体系中,顶岗实习是实现工学结合的重要手段,它关系到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成败。教育部在2009年工作要点及16号文件中也多次提到顶岗实习的重要性。因而如何做好顶岗实习的实施与管理,一直为教育界所关注。建筑工程系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经过三年来的不断实践完善,走出一条富有成效的特色管理之路。建筑工程系顶岗实习管理特色概括起来就是“以机制制度为基础、以校外实训基地为依托,多方共管,实施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质量管理”。

一、完善机制与制度,保证顶岗实习实施与运行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整合管理职能,统筹安排,合理分工。将校外实训基地管理、顶岗实习管理职能统一划归系顶岗实习管理办公室负责,统筹管理,这样可以有效地利用实训基地资源和提高管理效率。办公室成员分工明确,如办公室主任负责对实训基地宏观管理和协调,导师负责具体的顶岗实习指导工作,辅导员负责就业指导及协议签署工作等。

2.顶岗实习管理实行专业指导教师、生活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三导师制。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专业指导教师负责拟订具体的实习进度计划,包括时间安排和实习步骤,提出写实习周记、实习报告的要求,介绍实习单位情况和实习应注意的事项,宣布实习纪律,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生活指导教师负责对学生顶岗期间的生活和人际交往进行指导。从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中聘任企业导师指导学生从事顶岗实习工作,具体落实学生的安全教育、岗位指导工作,负责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考勤、业务考核、实习鉴定等工作,并与校内指导教师共同填写相关内容。

3.顶岗实习考核实行过程考核与最终答辩相结合的方式,考核成绩实行企业评定与学校评定相结合。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企业将学生作为准员工,工作期间按员工标准进行考核。顶岗实习结束由企业和学校对学生共同考核,主要结合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岗位能力表现、工作态度和顶岗成果性材料等进行顶岗实习鉴定,符合条件的校企联合颁发“工作经历证书”,并优先录用。

4.完善规章制度,使顶岗实习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各个专业在院系顶岗实习管理实施细则及补充规定的基础上,结合本专业特色,加以细化补充,形成本专业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体系。为了明确顶岗实习参与主体的权利义务,切实保障实习的顺利进行及有效管理,首先由学校、学生、单位三方共同签订顶岗实习协议书,并将文件副本及相关实习管理规定书面告知学生家长,取得家长的支持。在此基础上,针对导师、学生、实习单位不同的职责,制定了相应的可操作文本,使实习过程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对于专业导师,填写学生顶岗实习情况月报表、工作记录、答辩记录等文件。在实习开始前,召开负责班级顶岗实习动员会,向学生详细讲解顶岗实习的各项规定,并发放实习指导手册,以便于对实习全过程进行管理;对于学生,在顶岗实习前,需领会顶岗实习管理规定,填写实习登记表、实习保证书、实习周记、阶段性工作报告等材料,实习接近结束时,需提交顶岗实习成果材料,并参加由学校、企业主持的实习答辩。对于实习单位,需要企业导师及时指导学生,并填写实习鉴定和参加实习答辩。

二、顶岗实习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控制,重点进行事中控制

1.顶岗实习开始前,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第一,未雨绸缪,就业工作提前进行,以校外实训基地为主,结合用人单位需求,实现实习就业无缝对接。如建筑钢结构专业将学生就业工作提前至第四学期末专业实习阶段,考虑到顶岗实习单位是学生就业首选,因此选择校外实训基地中优秀合作企业作为工作重点,如中铁建设集团、浙江东南网架等公司,提前与企业沟通,采用订单培养模式,实现“专业实习—顶岗实习—正式工作”三阶段量变到质变的转化,实现了实习与就业的无缝对接。此外,还调动教师、毕业生等力量进一步拓展实训基地,保证顶岗实习单位的落实。第二,实习标准与实习岗位挂钩,结合岗位的能力需求制定不同的实习与考核标准。同时,各专业结合行业、生源、校外实训基地等情况的变化,对实习计划进行针对性修订更新。第三,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学生的职业教育,使其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去面对现实社会和工作环境。各专业多次开展相应的交流座谈使学生在实习前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如专业教师业余时间通过与学生讨论电视剧《蜗居》,使学生对社会、生活、家庭、工作等方面关系有了更深的认识;通过邀请优秀毕业生、企业专家、技术能手、与学生交流座谈个人职业成长经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第四,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参加学校和企业保险作为双重保障。各专业通过真实案例、视频教程、图片展示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安全专题教育,有效地提高学生安全意识。第五,为了提高学生的意外风险保障能力,鼓励学生在参加顶岗实习前,学校补贴个人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将是否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作为参加顶岗实习的前提条件,以保证学生在受到人身意外伤害时,能够获得最大的赔偿;此外,要求企业以书面协议的形式,针对学生工作岗位的危险程度,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及相应保险。

2.学校、家长、企业三方共管,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过程管理。顶岗实习过程一直以来是管理的薄弱环节,时间跨度大、学生分布广、导师教学任务繁重等多种因素制约管理的有效进行。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实行学校、家长、企业三方共管,通过网络、电话、现场指导等多种方式,进行过程管理。首先,我们以书面形式将顶岗实习详细信息告知学生家长,取得家长的配合。其次,要求学生每周以电子邮件或短信的形式将实习情况作简要汇报。第三,要求学生坚持写顶岗实习周记、阶段性总结报告、毕业成果各阶段进展等情况,并按时提交相关材料。对于学校导师,要求每周同学生联系一次,通过电话、网络等手段及时对学生进行辅导,并定期更新学生顶岗实习记录表、实习指导记录表等。

3.打破专业或班级限制,根据学生实习区域分布情况,统筹安排导师进行实地跟踪管理。专业导师由于同时承担教学任务,因而很难兼顾实习实地跟踪管理和教学工作,因而,在本系范围内,打破专业区别,根据学生实习单位分布情况划分为若干地区,派遣导师进行现场跟踪管理。

4.强化顶岗实习结束后的信息反馈机制。顶岗实习结束后,要及时地进行顶岗实习效果总结和信息反馈。一方面,由系部或专业组织企业指导教师、企业负责人、专业指导教师、学生代表召开顶岗实习交流座谈会,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另一方面,以专业或班级为单位,召开顶岗实结大会,并邀请下一届学生参加,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共同交流心得与体会,并选出顶岗实习优秀个人进行表彰。此外,学生在毕业离校前,以班级为单位登记工作单位及联系方式,为实训基地拓展、就业数据统计等提供帮助。

三、结语

通过实施全过程的质量管理,顶岗实习管理效率得到很大提升,我系建筑类专业学生90%以上与顶岗实习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实现了实习和就业良好对接。学生的工作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得到了企业的重用,同时,由于毕业生的优异表现,为学校赢得了声誉,很多大型建筑企业积极主动与学校联系合作事宜。顶岗实习管理成功进行,不仅保证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就业。

[参考文献]

顶岗实习材料范文3

关键词:顶岗实习 高职院校 管理

1 顶岗实习的含义

顶岗实习是指学生在校经过几年完成专业知识学习后,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最后一学期深入企事业单位,在对口的工作岗位上实习,在真实的环境下,以员工的身份“独当一面”,是独立从事社会实践工作的一种初步尝试,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应对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化、综合化运用、总结和深化的过程。

2 顶岗实习的意义

2.1 顶岗实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为人处事的能力 学生进入企事业单位,能亲自感受到企业的氛围,了解企事业单位的文化背景,知道用人单位的需求和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从而促进自己不断进步。在工作中接触不同的人和物,培养学生的为人处事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2.2 有助于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在顶岗实习的过程当中,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环境,在特定的场景下,学生能将在校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岗位中去,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在工作中处理一些突发问题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得学生的理论和实际操作水平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能得到提升。

2.3 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顶岗实习,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出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了解到哪些是学生较难掌握的知识点,以及在顶岗实习中常出现的一些错误,可以作为案例,在平时教学的课堂当中提出,让学生少走弯路。

2.4 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不少学生进入社会之后,在工作岗位上遇到了一些实际问题时,真正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道理。基础不够扎实,没有一定的社会工作经验,能力欠缺,知识不足,让他们感觉到力不从心。在经历了顶岗实习阶段才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由此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增强自我在社会上的竞争能力。

2.5 有助于学生顺利实现就业 学生通过顶岗实习,掌握了一定的技能,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对在顶岗实习期间表现比较优秀的学生,一些企业会征求他们的意见,提供就业机会。

3 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

3.1 安全问题 顶岗实习学生分成两种,一种是集中定点顶岗实习,另外一种是分散顶岗实习,但无论哪一种,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的活动范围基本不在学校,安全问题是所有问题当中的重中之重。另一方面是学生在实习过程当中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和工作经验的不足容易出现一些工作安全问题和易上当受骗等问题。

3.2 顶岗实习岗位不足 造成顶岗实习岗位不足主要有以下集中原因:一是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学生越来越多,二是专业设置与现实的区域产业结构不匹配,造成了一些专业顶岗实习岗位不足,三是一些企业的积极性不够,主要是因为企业希望到岗的是有一定工作经验的“熟手”,对于刚出校门的顶岗实习的学生,他们要花大量的时间,精力,人员以及费用去培训这些新手,当一些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后跳槽寻找更高的平台。

3.3 考核评价的方式单一 现在许多学校考核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的方法是让学生每月写顶岗实习小结等书面的形式进行考核,同时让用人单位的指导老师或者师傅写评语,作为实习评价的手段。这种方式较为单一,不能全面深入地考核学生在顶岗实习当中的表现。

3.4 顶岗实习管理不够规范 高职院校与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应该由企业和学校双方共同管理。实际上,许多高校在这一方面没有太大的作为,基本是由企业进行”代管”,但是企业管理不能涉及到各个方面,所以也很难取得实质性的成效。这主要是因为:一是企业和学校在沟通、协调上还没有完全达成共识,或多或少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二是顶岗实习还处于不断探索阶段,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建立起较为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

3.5 学生的心态问题 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的心态有着一定的变化,由原来在两点一线的生活,简单地人际交往,单纯的校园生活过渡到了社会,生活感觉到了危机感,工作上有了压力,人际关系也趋于复杂化,工作环境出现了适应期,这些变化都让学生心理产生了一些波动,一些小问题可能都还会导致学生心态的失衡,情绪化。

4 顶岗实习的管理

顶岗实习的学生有着“双重的身份”,既是“学生”也是“员工”。这就要求学校和单位要进行双重的管理。

4.1 顶岗实习实行三级管理。

4.1.1 学校管理。①学院成立顶岗实习领导小组,统一管理和协调学生顶岗实习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教学的副院长任组长,由教务处处长、学生处处长、招生就业处处长和各系部主任任成员,负责全校顶岗实习计划规定的制定,定期对各系部的实习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以及处理实习过程中的重大问题。②各系部成立顶岗实习工作领导小组,由系(部)主任任组长、书记任副组长,由相关专业教师和企业有关人员任成员,负责顶岗实习计划制定,编写顶岗实纲,签订《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协议书》,组织顶岗实习考核和评定,筛选实习地点,专业负责人负责顶岗实习的监控过程和实习材料的归档。相关教师要进行指导,督促学生按时完成顶岗实习任务,同时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心理、学习、健康、安全等问题,及时处理在实习当中出现的问题,经常到学生实习处巡回检查,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

4.1.2 企业管理。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大部分的时间基本都在企业,企业是主要的实施者和执行者。企业对顶岗实习学生的规范管理能有效保证教学质量,让学生能快速成长。学校、学生都需与企业签订协议,明确各自的职责。企业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习条件,和安全工作环境,同时派出有经验的技术人或者管理人员作为学生的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不定期的考评,及时反馈情况给相关专业负责人、带队老师,填写《企业考评登记表》等材料。

4.1.3 学生的自我管理。学校辅导员应在顶岗实习前一个月向学生和家长做好动员工作,与学生家长沟通,并与学生家长签订安全协议,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家长督促跟进,学生自主管理”相结合,有问题及时与家长联系、反馈,要求家长协助学校做好顶岗实习工作,确保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生顶岗实习当中。除此之外,根据实习的地点和情况,将学生分组,每组设有组长、副组长,由组长及时将学校的信息、任务传达给每个组员,同时各组的情况及时反馈给辅导员及相关的专业教师。

4.2 顶岗实习安全管理

4.2.1 各院(系)与企业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相关法规签订实习安全协议。实习生上岗前应购买人身平安保险,同时要与院(系)签定顶岗实习安全责任承诺书。

4.2.2 企业必须按相关法律规定,合法安排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内容、场合、方式,避免学生在生产、服务中受到身心伤害。

4.2.3 在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要绝对遵守用人单位的管理制定,服从指导老师的安排和管理,为保障学生的安全,学校积极要求用人单位为学生统一购买保险。在学生在正式上岗之前,学校和用人单位必须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共同加强对学生的劳动纪律、生产安全、自救自护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

4.2.4 顶岗实习期间,集中实习的学生由组长每两周与实习管理教师联系一次,分散实习的学生每周与实习教师联系一次,汇报实习情况。如联系方式和岗位有变动,要及时通知管理教师和班干。

4.2.5 顶岗实习期间,学生不得擅离或调换实习单位。个别学生确因特殊情况,中途调换实习单位的,须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班主任批准,报院(系)审批备案,待批准后,方可向实习单位申请离职。

4.3 实习考核体系建立 顶岗实习有别于校内的课程考核,应该是校企双方共同参与评价的,同时学生自身进行自我评价。

企业可根据企业内部的要求,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实习纪律、工作态度、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工作业绩、团队合作精神及创新精神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评,填写《企业综合考评表》,及顶岗实习考核小结反馈学校。

学校根据企业反馈,专业培养的目标和要求,教师到企业进行巡回检查情况以及学生完成的原布置的实习任务和毕业论文情况进行综合考评。

学生可以根据岗位职责、能力要求、工作相关流程、岗位业绩和表现进行自我分析和评价,同时组长组织组员进行互评,形成书面的材料。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对社会、学校、用人单位以及学生本人有着重要的意义,学生只有通过顶岗实习才能更有效地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技能融合到实际的工作当中,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学会处理一定的人际关系,提高了个人的综合素质,为今后的就业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吕莉.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工作要点之探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1).

[2]王治雄.浅谈高职生顶岗实习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6).

顶岗实习材料范文4

关键词:柔性顶岗毕业实习 校企合作 零适应期 工程技术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7(a)-0068-01

校企合作是指高校和企业联合,根据企业的发展目标与规划,依托高校师资、设备等优质条件,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工程[1]。“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党的十报告传递出的“务实”新风其实也是告诫我们,务必要始终保持“务实”的作风和“实干”的精神,在实践中改革,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实施“柔性顶岗毕业实习”的校企合作模式,有利于学生脚踏实地地完成毕业实习和设计,缓解毕业设计与就业之间的矛盾[2],降低了企业的二次培训成本,达到了“零适应期”的培养目标。

1 “柔性顶岗毕业实习”校企合作模式的内涵

顶岗实习就是安排学生离校走入生产第一线,进行生产和劳动锻炼。顶岗毕业实习的柔性化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空间的多样化,既可与一家企业合作,也可同时与多家企业合作,在不同的岗位完成生产性实训和毕业设计;二是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学生在数量上集中与分散并存[3]。进行柔性顶岗毕业实习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从大学生活、学习中切换到现实社会中去,转变其思想观念;通过从事一线生产工作,增强岗位意识,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实践增强社会经验和工作能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要生存发展必须靠人才,工科院校要生存发展必须靠培养工程实践能力突出且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人才。由此可见,工科本科教育要真正有效地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既要靠学校教育,又要靠企业的实训,两者必须相结合,缺一不可。柔性顶岗毕业实习既培养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竞争力,实现社会与学校的无缝联接,降低了企业的培训成本,真正实现了“双赢”。

2 “柔性顶岗毕业实习”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河南科技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学生在最后一个学期可进行14周的顶岗实习,在实习单位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学校指导教师确定毕业实习设计题目,企业安排实习岗位,并指定指导师傅,采用双导师制,完成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任务。分散式的顶岗实习一般由1~3名学生,企业安排一名指导师傅,学校安排一名指导教师。师傅负责顶岗实习计划的落实,指导教师可通过电话、QQ、E-Mail、定期见面汇报等方式与学生保持联系并进行交流,并至少一次赴企业现场检查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工作的完成情况。集中式的顶岗实习一般由8~10名学生,一名师傅指导3~5名学生,学校安排一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在企业现场指导毕业实习,并负责学生的安全和实习考核工作。

在以往的教学管理上,到了第八学期,部分学生迫于就业压力,四处奔跑找工作,使得毕业设计工作无法正常进行。通过校企合作,进行柔性的顶岗毕业设计(论文),使学生实现高质量的就业,同时又利于毕业设计工作的顺利完成,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社交能力显著提高;逐步融入企业文化,员工意识不断强化,工作态度明显转变;顶岗实习满足了企业需求,校企合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实现了校企“双赢”的局面。

3 “柔性顶岗毕业实习”校企合作模式取得的实效

3.1 学生方面

通过柔性的顶岗毕业实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管理技能和生产能力,接受了企业文化的熏陶,具有较强的员工意识和爱岗敬业精神。企业为学生的毕业实习和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实训场所,对学生科研能力和各种实践技能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例如,本专业学生在全国铸造工艺大赛上获奖一百余人次;在河南省“挑战杯”竞赛上获奖三十余人次,我校以团体总分第三名的好成绩荣获“优胜杯”称号;创建二十多个大学生创新团队、一个创新实习基地和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学生在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

3.2 学校方面

专业教师到企业指导学生实习和设计,开展行业或专业的社会调查,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的生产、技术、工艺现状和发展前沿,以便在教学中及时更新反映生产现场的新科技、新工艺;教师带着教学中的一些课题,到企业去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请教,解决技术难题,提高教学质量。同时,通过校企合作,聘请合作企业一些业务精、水平高的技术骨干到学校担任相关专业技能课程或实习实训课程的指导教师。建设了“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了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

3.3 企业方面

“柔性顶岗毕业实习”的校企合作模式有利于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与学生全面接触,对学生的基本素质、业务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职业道德等都有比较直观的了解,能有效挑选优秀人才为企业服务。另一方面,实习企业充分利用学校在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的诸多优势,不断拓展业务领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参与企业课题研究,也解决了企业的技术难题。满足企业“零适应期”工程技能型人才需求目标,降低了企业的二次培训费用。

4 “柔性顶岗毕业实习”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柔性顶岗毕业实习”进行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由于热加工的生产环境相对较差,部分学生怕脏怕累,缺乏工作责任心和岗位意识,纪律性和安全意识欠佳;对于分散的实习和设计,教师的指导工作存在一定难度;某些企业订单多、生产任务重,对学生的实习设计任务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零事故率”的实习设计目标很难实现。

针对这些问题,今后应积极探讨其解决办法。

5 结语

“柔性顶岗毕业实习”校企合作模式有利于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满足企业单位“零适应期”人才需求的目标,实现校企“双赢”。在顶岗实习设计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各种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保障顶岗实习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同努力,探讨出更加合理完善的顶岗实习设计体系。

参考文献

[1] 蒋丹.论我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4(1):71-75.

顶岗实习材料范文5

【关键词】高职院校 顶岗实习 校外管理

高职2+1人才培养模式,即2年的校内理论实习加上1年企业顶岗实习,是当前我国高职教育主要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学院为了顺利高效的与企业合作完成为期一年的定岗实习,除了要在前期联系相关企业进行招聘以及做学生实习动员之外,如何有效管理在各企业中定岗实习的学生也成为高职院校日益重要的课题之一。

一、“2+1”人才培养模式下顶岗实习学生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顶岗实习期是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高发时期。刚刚步出校园的学生往往对社会认知度不高,容易出现理想化的就职心态。实习一段时间后,发现顶岗实习与自己想象的工作内容有偏差,消磨掉实习热情,对实习厌烦的情绪会导致学生难以调整实习心态。实习稳定度低,频频出现跳槽现象,甚至严重的情况会出现心理问题,这造成了定岗实习期间学生管理难度加大。

2.实习指导教师人员数量较少,师生比例严重不协调。教师一般同时承担多项教学任务,除了偶尔可以通过社会话软件,如QQ、飞信、电话等进行基础的沟通外,很难对学生在企业期间的定岗实习情况进行实际有效的指导。另外,学生顶岗实习时由于工作强度较大等原因,很少同实习指导教师联系。期末提交给实习指导教师的实习鉴定材料也沦为形式主义的素材。这也造成了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的瓶颈。

3.“2+1”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以来,各高职院校都在积极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但还是无法给每一个同学安排实习单位。最终会有一批学生自己进入社会进行应聘入职实习。虽然会有企业的接受相关证明可以交给学校。但是学校无法掌控这类学生的实习环境,这就会出现学校与企业零交流,顶岗实习学生管理难度随之加大。

4.“2+1”人才培养模式,是比较年轻的教学模式。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成熟的管理方法。各个高职院校结合自己学校的特点逐渐形成着自身的管理流程,大多没有经过突发事件的检验,实用性缺乏。且出现问题后,会出现实习指导教师、班主任以及辅导员之间推诿责任的情况出现。

5.大部分企业在顶岗实习期间无法给学生提供学校一样的住宿条件与配套的宿舍管理制度。会出现相关安全隐患的问题。且实习期间岗位不同,有的学生从事安全系数较低的工作,易出现实习中或实习之外的安全隐患。

二、不同高职院校针对顶岗实习学生管理问题制定的相关解决方式利弊分析

针对以上问题,不同的高校也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建立了相关的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管理模式。

1.三位一体的管理方式。即企业实习指导教师、校内实习指导教师、班主任或辅导员“三位一体”的管理方式。企业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职业素质的培养;校内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理论知识、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班主任、辅导员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生活管理工作。此方式虽解决了学生实习期间各个领域的指导问题,但是不同领域教师间的学生信息资源共享,无法保障。

2.社区管理方式。即将社会以及学校宿舍管理模式中的社区管理模式引入顶岗实习学生校外管理中。根据学生地域分布情况,相同地域的同学编制为一个社区。将同社区学生编成若干小组,指派固定的实习指导教师。小组各项事务有学生社区自己公选出负责人进行统一组织管理。充分发挥朋辈同学自我管理能力。并由组织学生定期与实习指导教师进行交流沟通,向企业反馈实习情况,使得学校、学生、企业之间的联系更加的高效。此管理模式,加强了学生的自我管理,但学生负责人无法全面理解不同学生实习期间遇到的问题,也无法真正地得到实习指导教师的专业指导。且企业中的学生社区管理模式,缺乏像学校宿舍管理期间保障其文化与内容的多样性,最后还是成为简单的学生联系渠道。

3.异地双师管理方式。在顶岗实习中,学校聘请企业内的精英担任辅导员。让他们在言传身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在异地建立双师制度既能解决当前高职院校实习指导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也可以解决部分教育管理问题。此管理模式弱化了学校实习指导教师的作用,在学生顶岗管理中企业始终追求利益收获最大化,企业实习指导教师也会存在立场上的局限性。优先遵从企业效益,而忽视学生专业指导。

三、高职院校“2+1”培养模式下顶岗实习学生校外管理相关对策

高职院校“2+1”模式培养下顶岗实习学生校外管理诸多问题,不能单一依靠某种固定管理方式,需要建立面面俱到的全员育人学生服务结构。一方面,必须建立以院长和企业主管领导牵头,主管教学和学生工作的处长、系书记组织实施,辅导员班主任、校内专业老师和企业指导教师、朋辈学生干部具体落实的全员育人组织架构。另一方面,建立一个以学生为主体、以院系为主力的学生服务体系,建设以学校专业老师、企业实践老师和学生辅导员为骨干的学生工作队伍,并通过学生顶岗实习平台服务系统以及多元化的服务形式,提供以专业教育、就业指导、实习心理适应和维权助困为重点的服务内容。并建立突发实践预防机制,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遇到突况,可以有一个有效的突况预防传递通道,控制管理盲区。

由学校教学处牵头开发出一个校外实习学生顶岗实习信息互通平台,学生可以在顶岗实习信息平台上递交自己的实习报告等相关材料,并定期登陆汇报自己在单位的实习情况,并由实习指导教师及班主任辅导员老师定期登陆进行查阅。企业指导教师负责学生在企业一线实习安全操作及专业内容;校内专业指导教师负责学生专业理论相关指导;班主任辅导员负责学生在思想政治相关工作的指导。学生实际在企业实习期间表现情况的反馈,学院可以定期拜访企业。在校企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的同学,也可以由学院负责校企合作的老师与企业进行定时的沟通,听取反馈情况。在非校企合作企业参加实习的同学可以由同一个企业实习同学中推选出一名朋辈学生干部,定时向班主任反馈学生实习情况。学生在企业发生突况是,也可以通过这两个渠道在最短时间内后的反馈。

参考文献:

[1]徐耀生.高职学生定岗实习精细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技能与开发,201,(11).

[2]李建国.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探微[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5,(5).

[3]吴建新.高职院校定岗实习学生学业管理问题探讨 [J].职业圈 2007(20)

顶岗实习材料范文6

一是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空间的多样化,既可与一家企业合作,也可同时与多家企业合作,在不同的岗位完成生产性实训和毕业设计;二是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学生在数量上集中与分散并存[3]。进行柔性顶岗毕业实习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从大学生活、学习中切换到现实社会中去,转变其思想观念;通过从事一线生产工作,增强岗位意识,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实践增强社会经验和工作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要生存发展必须靠人才,工科院校要生存发展必须靠培养工程实践能力突出且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人才。由此可见,工科本科教育要真正有效地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既要靠学校教育,又要靠企业的实训,两者必须相结合,缺一不可。柔性顶岗毕业实习既培养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竞争力,实现社会与学校的无缝联接,降低了企业的培训成本,真正实现了“双赢”。

2“柔性顶岗毕业实习”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河南科技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学生在最后一个学期可进行14周的顶岗实习,在实习单位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学校指导教师确定毕业实习设计题目,企业安排实习岗位,并指定指导师傅,采用双导师制,完成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任务。分散式的顶岗实习一般由1~3名学生,企业安排一名指导师傅,学校安排一名指导教师。师傅负责顶岗实习计划的落实,指导教师可通过电话、QQ、E-Mail、定期见面汇报等方式与学生保持联系并进行交流,并至少一次赴企业现场检查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工作的完成情况。集中式的顶岗实习一般由8~10名学生,一名师傅指导3~5名学生,学校安排一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在企业现场指导毕业实习,并负责学生的安全和实习考核工作。在以往的教学管理上,到了第八学期,部分学生迫于就业压力,四处奔跑找工作,使得毕业设计工作无法正常进行。通过校企合作,进行柔性的顶岗毕业设计(论文),使学生实现高质量的就业,同时又利于毕业设计工作的顺利完成,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社交能力显著提高;逐步融入企业文化,员工意识不断强化,工作态度明显转变;顶岗实习满足了企业需求,校企合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实现了校企“双赢”的局面。

3“柔性顶岗毕业实习”校企合作模式取得的实效

3.1学生方面

通过柔性的顶岗毕业实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管理技能和生产能力,接受了企业文化的熏陶,具有较强的员工意识和爱岗敬业精神。企业为学生的毕业实习和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实训场所,对学生科研能力和各种实践技能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例如,本专业学生在全国铸造工艺大赛上获奖一百余人次;在河南省“挑战杯”竞赛上获奖三十余人次,我校以团体总分第三名的好成绩荣获“优胜杯”称号;创建二十多个大学生创新团队、一个创新实习基地和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学生在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3.2学校方面

专业教师到企业指导学生实习和设计,开展行业或专业的社会调查,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的生产、技术、工艺现状和发展前沿,以便在教学中及时更新反映生产现场的新科技、新工艺;教师带着教学中的一些课题,到企业去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请教,解决技术难题,提高教学质量。同时,通过校企合作,聘请合作企业一些业务精、水平高的技术骨干到学校担任相关专业技能课程或实习实训课程的指导教师。建设了“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了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

3.3企业方面

“柔性顶岗毕业实习”的校企合作模式有利于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与学生全面接触,对学生的基本素质、业务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职业道德等都有比较直观的了解,能有效挑选优秀人才为企业服务。另一方面,实习企业充分利用学校在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的诸多优势,不断拓展业务领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参与企业课题研究,也解决了企业的技术难题。满足企业“零适应期”工程技能型人才需求目标,降低了企业的二次培训费用。

4“柔性顶岗毕业实习”校企合作模式

存在的问题在“柔性顶岗毕业实习”进行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由于热加工的生产环境相对较差,部分学生怕脏怕累,缺乏工作责任心和岗位意识,纪律性和安全意识欠佳;对于分散的实习和设计,教师的指导工作存在一定难度;某些企业订单多、生产任务重,对学生的实习设计任务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零事故率”的实习设计目标很难实现。针对这些问题,今后应积极探讨其解决办法。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