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的形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学设计的形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学设计的形式

教学设计的形式范文1

【关键词】参与;理解;目标;活动;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7―0024―03

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在学习经历中拥有丰富的知识,熟练的技能,并尽力付诸于教学实践,但大部分教师却忽略了对学生深层理解的引导。而对所学内容的深刻理解不仅包含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的知识掌握,还包含对学习内容根本主旨的认识,以及在特定的情境中,个人对知识的灵活把握与运用。在知识爆炸的信息社会,这种理解能力对学生的整体发展与生存尤其重要。本文试图从学生的视角设计教学,通过让学生深度参与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或建构过程,从而达到学生对知识真正理解的目的。

一 理解型教学

理解型教学是针对传统教学的不足,在反思对现行教学的不良状况,以及漠视对学生行为产生持久影响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对教学和学习的新理解。什么是理解型教学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应该清楚“理解”的真正内涵。“理解”是指深刻领会那些抽象的、概念性的内容,而不仅仅是掌握一些具体的东西[1]。通过理解,一方面可以把个别的事实联系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另一方面可以在具体环境中灵活运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解型教学就是以“理解”为核心,“理解”既是这种教学的指导方向,又是教学发生进行的过程,而且还是教学的最终目标。因此,理解型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刻领会学习内容的根本主旨,把握其整体意义,并能灵活地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过程。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对于知识和意义的主动建构、促进参与和实践、注重学习者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种途径的交流互动以促进知识的协商与生成。这些同现代教育愈加注重培养具有独立思考和开拓创新能力的人的发展目标相一致。可以说,理解型教学是认识完整的知识、培养完整人的教学。

由于理解型教学的主题是“理解”,理解能力即是一种“灵活运用能力”,为理解而学就好比学习一种灵活运用的表现能力。而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有效途径就是“深度参与”,体验知识的建构过程。

二 理解型教学设计的学生视角――深度参与

教学设计是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相关的教学理论,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动态的规划过程。理解型教学设计就是为实现理解的目标,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对教学方案进行的统筹与规划。在理解型教学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角色尤其关键;深度参与,进而与教师平等对话是促进理解的根基也是核心。因此,在理解型教学方案设计的过程中,要注重运用系统方法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统筹考虑,确保从理解型教学目标的制定、理解型活动的设计到持续性评价等各个教学阶段[2],学生都要深度参与。

1 促进理解的参与式教学目标的制定

以往对教学目标的制定,都遵循一套既定的体系结构,比如,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和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等都有一套完整的层次结构,据此来设定学习需要的目标。但是这种目标要求多注重知识掌握与再现等低层次的标准,忽略了对知识深刻理解,灵活应用的高层次目标,而且与学生相距甚远,大都是教师一方制定的,学生甚至都不了解,更谈不上理解。相反,学生参与目标的制定不仅能清晰地了解自己学习的方向,增加他们学习的责任心,而且能客观地对待自己的差距,从而制定适合自己的目标层次。根据这种量身定做的目标层次,学生的认识会逐步过渡到对知识灵活运用与真正理解的最终目的。

《生活中的旋转》是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的一节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变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旋转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树立运动变化的意识。现在以《生活中的旋转》为教学内容,来制定理解型目标。首先,师生一起对生活中与旋转有关的图形进行观察、欣赏,然后动手操作。通过画图学生了解自己对旋转图形的初步认识,而通过与现实中的旋转图形或教师制作的图形进行比较,学生就能找到自己的差距;接下来由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有关问题,让学生了解到贴近生活的活生生的数学,从而使学生的数学观得到发展。随后,学生会生成对该内容的学习期望,教师帮助每个学生修改学习期望的陈述,直到形成一份适合自己的、合理的理解型目标。需要注意的是,理解型目标的制定要用学生所能理解的语言进行表述,而且要明确不同的目标层次。比如,能证明旋转前后两个图形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在讨论会中展示有关画图的基础操作技能;对提供的具体实例进行解释,分析实例中的旋转现象等。

2 促进理解的参与式学习活动的设计

为理解而学不是仅仅接受一些事实、概念等既定的知识,而是在概念的基础上加以思辨并能灵活运用。因此,促进理解的学习活动应该是开放性的,为帮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教学活动的设计必须以学生体验式为主。当然,这种理解型活动的展开也要以一定的知识水平为基础,事实、概念等简单知识是理解型教学重要的前提条件。

美国课程专家格兰特•威金斯(Grant Wiggins)和杰伊•麦克泰(Jay McTighe)[3]指出,“只有教学方式具有灵活变通性,关于理解的目标才会实现”。对于教师的挑战在于,应该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保证大多数课堂上超越刻板单一的教学方式,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和的多样的学习指导来促成学生的理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信息社会中,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有讨论会、头脑风暴、角色扮演、切块拼接、支架、抛锚式教学、行动式学习等活动方式。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和学生一起为预期的学习目标而制定相应的教学活动方案。这个环节中需要注意的是,理解型活动并不排斥传统课堂的讲授、讨论等方式。如果学生切实能够充分地参与其中,任何一种方式都可以是理解型的。

仍然以《生活中的旋转》为例,我们应用参与课堂讨论和行动法促进学生的理解。学生先来回忆游乐园内的一些项目,如旋转木马、摩天轮等,还有生活中常用的钟表、自行车车轮和电扇等;然后教师播放事先准备好的在生活中常见的有关旋转的视频文件,播放完后,请学生思考这些现象的特征;接着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这些特征的可靠性并加以确证。接下来,由学生列举生活中旋转的实例,并根据总结出来的特征进行解释,来加深对定义和要素的理解。这个环节要让每个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要调动他们踊跃发言,并给予及时反馈。紧接着,教师导入关于钟表运动的几何画板课件,教师提出一系列相关的问题,比如,如果时间可以倒流,将分针逆时针旋转90度时将达到什么位置?学生带着猜想和疑惑上讲台操作,经过操作和思考,学生自己会发现一些有关旋转的新结论。在这个活动中,学生要用标准的数学语言描述简单的图形旋转运动,教师对学生的操作和表达给予及时的详细的反馈和鼓励。这段时间教师要把发言权留给学生,请学生通过讨论,总结旋转的特征。为使学生加强对旋转特征的深层理解,同时为了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设计一款近似真实游戏的“图像运动”,并且设计较为复杂的问题,结合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探究旋转的相关知识,并对整个过程进行表述。最后,学生可以用身边现有的学习工具,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实践能力,当场绘制一个通过旋转得到的图形。可见,在这样高度参与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深入理解了知识的内涵,而且使学科知识自然地融入日常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成效。

通过恰当选择一些活动方式,学生自然地融入到学习活动中,这种沉浸式的学习行为体现了学生高度参与与合作,不仅加深了师生的交流与沟通,增进了师生友谊,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建构了知识的整体意义,加深对知识的深层认识。

3 促进理解的参与式学习评价

传统教学评价是以教师作为主导,以学习结果为核心,整个评价都是站在观察者的角度上来操作。但是,这种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自身的发展,也忽视了人类学习的本质。让学生参与评价的目的就是建立一种促进理解的参与式评价,它是从学习科学的视角重建健康良好的评价机制。

“只有开放评价的过程,让学生完全参与进来,课堂评价才能发挥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效用。”[4](Richard J. Stiggins, 2004)促进理解的参与式评价是让学生参与整个评价过程,不仅包括评价类型、评价方式的参与,更包括对评价标准的制定。其目的不是给自己一个评价的等级与结果,重要是通过理解型目标的实现情况了解自己的理解程度,找到差距,寻找改进的办法。促进理解的参与式评价是用于让学生了解并把握自己的一种持续的评价方式,它关注的是如何“促进”,这种评价能帮助学生追踪学习的进程,学习更多的知识,对知识理解的更透彻。由于学生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对评价标准有了准确的认识,就能够自主选择评价工具和策略,这不仅加强了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还增强了学习的紧迫感与责任感。

评价标准的制定是以理解型目标为依据,为确保评价标准满足特定的学习者需要,应该细化理解型目标的不同层次。为了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评价标准,最好提供具体的、能阐释各层次水平的学生学习样例。[5]不同水平的样例好比一个脚手架,不仅让学生明确掌握评价的关键要素,还能引导学生逐步从目前的状态向理解型目标攀登。另外,为了更好的了解自己发展历程,学生最好建立个人文件夹或档案袋等,记录学习过程的各种表现与进步情况。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经常提醒学生把自己的学习状况与评价标准相比较,及时发现存在的不足,根据这些问题努力改进。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实时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反馈要避免流于好坏等简单的论断形式,要有描述式的详尽的说明,包括错误的原因,具体的改进建议等。除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自己学习的评价,教师还要给学生提供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的机会,共享彼此的心得体会。

这样,整个评价过程表现出学生持续的进步,学生参与评价的信心和能力越来越强,这种信心会进一步激励他们有效的学习,做出理解的表现。

三 结论

深度“参与”会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建立学习的责任感,从而表现出持续的进步。传统教学被视为被动接受知识的替代词。然而,传统教学就一定不是理解型教学么?不尽然。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度参与到问题的思考,论点的争辩,能灵活自如地展开联系,清晰地表述相似概念之间的区别与关联并能够示意例证,这也是一种理解式的学习。相反,学生实地参与学习活动也不完全就是理解型学习,如果学生只是迫于某种理由参与活动,在学习活动中仅表现为对规则、公式或原理的简单套用,或流于表面上的行动,这种学习就是机械的、非理解式的学习。所以,理解型教学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它们彼此相互独立又相互交融,重点不在于形式怎么样,而是要确保学生深度参与,全身心地投入;确保学生切实对知识进行认真地思考,努力探索贯穿问题的各种线索,才能灵活地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3] 格兰特•威金斯(Grant Wiggins)杰伊•麦克泰,理解力的培养与课程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教学设计的形式范文2

关键词:学案导学;二氧化硫性质实验;教学设计;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8-0061-01

学案导学是凭借教师编写的学习方案,以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其基本模式可分五步,即:设计学案,引学激欲;借助学案,尝试自学;揭示问题,合作解决;总结突破,探讨规律;分层练习,差异发展。

一、学案导学应用于化学实验教学设计的意义

把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为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即备教材和备学生,是传统化学实验教学设计的特点。学案导学应用于化学实验教学设计,强调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能力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素质、关注所有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导向。学案导学一改过去教师单纯讲、学生被动听的满堂灌模式,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提高课堂效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二、基于学案导学的二氧化硫性质实验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师展示洛阳龙门石窟遭受酸雨侵袭的图片,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第一,洛阳龙门石窟变成现在模样的原因是什么?日常生活中的哪些行为可以加速对古建筑物的损害?第二,单质硫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分别是什么?

【自主预习,初探新知】学生查阅资料,合作探究,得出结论:龙门石窟成为现在模样,是由于酸雨的长期腐蚀,酸雨的主要成分是硫酸;汽车尾气排放、燃烧含硫的矿物质等都会加速对古建筑物的损害。硫是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的黄色晶体。其在自然界有两种存在形态,一是以游离态存在于火山喷口附近或地壳岩石中,二是以化合态的硫化物、硫酸盐形式存在。硫既可以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也可以与铁发生反应生成硫化亚铁,说明硫既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教师点拨,再提疑问】点拨:硫单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是因为硫元素常见的价态有-2、0、+4、+6,处于0价的硫单质化合价不仅可以升高被氧化,还可以降低被还原,由此还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设问:酸雨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那么硫酸在大气中是怎么形成并腐蚀建筑物的呢?汽车尾气排放、含硫矿物的燃烧与酸雨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学生探究,提出假设】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与合作探究得知:汽车尾气排放及含硫矿物燃烧都可以产生一定量的SO2。空气中含有一定的H2O、O2、SO2,从酸雨的主要成分出发,学生对酸雨的形成有以下假设。假设一:SO2可以与H2O发生反应。假设二:SO2可以与O2发生反应。假设三:SO2可以与O2、H2O共同作用。

【实验验证,知识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装置图安装好实验仪器(图略),然后慢慢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进行实验,并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对现象尝试进行解释。

【层次指导,完成小结】对于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教师对应指导,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完成相应的学习内容的考核。

【启发探究,抽样检查】教师问:第一,实验过程中,品红溶液为何先褪色?当再进行加热时为何又恢复红色?第二,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什么?学生1: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它与碱性的品红溶液发生可逆反应;氢氧化钠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学生2:品红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是被二氧化硫漂白,加热后又变红,说明生成的物质不稳定;氢氧化钠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

【教师评价,得出结论】SO2是酸性氧化物,所以能与氢氧化钡发生反应,但它与品红溶液发生的反应并不是可逆反应。可逆反应是指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品红溶液由红色到无色、再到红色的过程,不是在同一条件下进行的,后者进行了加热操作。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是因为SO2具有漂白性,它与某种有色物质结合可以生成新的无色物质,但这种无色物质不稳定,加热后又能恢复原来的颜色。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SO2,所以,在此实验中,氢氧化钠溶液应该是过量的,以充分吸收多余的SO2,防止污染环境。经过以上实验,可以对SO2的化学性质进行总结。

【解决疑点,总结归纳】酸雨的形成是SO2、H2O、O2共同作用的结果;SO2是酸性氧化物,具有漂白性、氧化性和还原性。

【升华课题,结束实验】保护环境迫在眉睫,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出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勇敢挑起保护环境的重担,为打造一片蔚蓝的天空而努力。

三、结束语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案导学应用于二氧化硫性质实验的教学设计,能够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主动合作探究,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覃伟合.中小学学案导学模式初探[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2(01).

教学设计的形式范文3

新课程改革增强了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课程教材是师生能体验的感受的领悟的课程,是依据语文课标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及语文课程可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工具和场所。

由于个体个性,师生对教学内容给出独特的理解和解读,并对其进行创造革新,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师生要对课程资源进行建设、开发和创造,依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所使用的教材课程资源作相应的“剪辑、整合”,拓展其内涵及外延,达到高效教学,这个过程就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新一轮课改的真正目的。

“教材只能用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的善于运用”。叶圣陶的善于运用就是鼓励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的编写者依据课标精心编制教材,为老师的教学及学生的钻研留有空间和余地。与教材打交道的时间最长的一线教师,对教材中的知识观点、方法和表述形式等研究最具体详细,更具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条件。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课堂教学高效的需要。研究教材,首先要尊重教材、用好教材,但又不迷信教材。

二、教材的创造性使用设计要处理好的方面

1.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关系。对学生而言,教材是他们从事语文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因此,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

2.教师要结合师生的实情创造性地选择、发挥适合教材的教学模式。

3.教材与学生学习个性的关系。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设计就是把具有普遍性共性的教材进行因地制宜的个性化处理。

4.知识的呈现方式会影响学习效果,我们要研究各种知识内容的最有效的呈现方式,研究学生的接受效果。

三、教材的创造性使用设计中课程内容选取的方法研究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就要研究教材的内容、教材的结构、教材的呈现方式。标准提出的六条基本理念是我们进行教材编写、教学改革、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遵循的纲领性文件。

1.选取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的教学素材。

语文源于生活实际,产生于现实需要,反过来又服务于生活实际。语文课程素材涉及民生、环保、科技等重大课题,也联系工农业、经济、语言文字、衣食住行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甚至与医药、天文、计算机等学科知识密切相关的材料都可作为教学的素材,逐步树立“语文生活化”的观点。

2.选取有利于融入学生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的教学素材。

(1)语文实践是教师根据表现某一社会问题的各种元素创设的问题情境。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践、试验等活动,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验证问题,总结新结论。学生从已有的“语文经验”出发,通过动手、动脑获得新知,构建并完善、发展语文认知结构。

语文实践追求的是对知识的再发现和创新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语文精神,是求实和创新的过程。

(2)语文实践教学的设计。选用的社会实践教材必须充分体现标准的理念,按照“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应用和拓展”的方式呈现知识。要结合具体的语文知识点,精选恰当的学习素材,介绍知识的背景,精心设计必要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与反思的过程中,体验到问题的结论和方法之间的精彩过程,把新知正确地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并亲身感悟到语文知识的形成过程。

①针对要学习的内容,提出一系列问题;学生针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设计并实施一定的实验步骤,做到清晰地表达问题、体验问题和理解问题。

②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要重视观察、调查、分析与思考、获得的结论过程和细节的设计。

③归纳或猜想的设计。根据实践获得结论,抽象、概括形成概念或提出假设、猜想,并且生发新问题,做后续的深入调查和研究。

3.选取“综合与实践”的教学素材进行小课题研究设计

培养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设计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

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能够引发语文兴趣,培养学生在开放性环境中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获得亲自参与研究的切身体验;在研究活动中学会沟通与合作,锻炼学生的表达、交流等社交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研究活动中,让学生逐步学会从实际出发,通过认真踏实地研究、准确地分析和计算获得结论,并懂得尊重他人的成果,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发展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激活各种学习中的知识储存,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

将课堂内的语文学习活动延伸到课堂外,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查阅资料、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实践检验、推理论证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四、教材的创造性使用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

1.深入钻研教材。

教师要有讲透教材思想原理的能力,教会学生解题方法的能力,吸引学生热爱所教学科的能力,而其重要途径就是钻研教材。

(1)从全局理解教材。了解整套教材的内容、编排意图、顺序、组织结构,掌握各阶段教材体系间的联系,合理衔接,重难点突出。特别注意要把教学大纲和教材结合起来钻研理解,掌握规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明确在教学中使学生学习什么和解决什么,应形成的思维体系是什么等问题,包括掌握哪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教学思想方法等。

(2)从线上理顺教材。对课本知识进行排列、梳理,形成知识系列,明确该知识在语文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理顺教材着眼于将知识一线串,研究教法和学法、共性和个性,培养学生联想和类比学习的能力。

(3)从全书理解单章。掌握单章教学任务和目标,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找出与本章有联系的知识,把握编排内容的目的,处理好知识的逻辑结构与学生心理结构的关系。

(4)从单元钻研单课。对每课时教材的钻研是教师创造性的劳动,是设计教法、改革教学的关键,独立认真深入地从各方面钻研教材,每节教材胸有成竹,并密切联系学生实际,才能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案。

2.更新理念,放手教学。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积极挖掘各种教学资源,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要尊重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为学生创造可操作的教学素材。

3.教学需要,再组教材。

学习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教学时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的时空。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能脱离教材。

教学设计的形式范文4

>> 初探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目标的设置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再探 浅淡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教学设计 浅探高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策略 浅探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浅探 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略 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探究 浅谈高中数学作业的有效性设计 高中数学导学案形式的设计与有效性研究 高中数学作业方式设计与评价的有效性探究 高中数学课堂问题情境设计的有效性探究 高中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探究 例谈高中数学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研究数学图形对优化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分析数学图形,发挥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作用 探讨有关高中数学有效性教学的方法 新课标下对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有效性的思考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设计有效性的研究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设计有效性的探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除了上面界定表述之外,还有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界定.综述上面的界定,笔者认为教学目标首要明确的是教学中所你所要达到的效果,这个效果具有预期性.对于学生而言就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

对教学目标进行分类,必须要依据某种理论.首先我们看看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布卢姆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1956年出版了《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次把分类学理论应用于教学领域.布卢姆对教学目标所进行分类的原则主要有四个:教育的原则、心理的原则、逻辑的原则,以及中立的原则.在遵循以上四种原则基础上,布卢姆等人把教学目标分为三个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例如认知目标的亚类目标一般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及评价等.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加涅的分类也有一定的代表性.他在《学习的条件》一书中,认为学习的结果,或者教学活动所追求的目标,就是形成学生五种能力:心智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运动技能和态度.他又进一步把心智技能区分为鉴别作用、获得具体概念、为概念下定义、掌握规则和高级规则五个附属的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的亚类.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知识学习主要是通过对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概念、原理和事实信息的意义的理解来获得知识的,知识学习的真正目标在于理解语言文字或符号所代表的知识的实质性内容,包括:具体的事实、概念和原理.

从操作的角度来看,数学教学目标设计的关键技巧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谈起:一是教学目标的台阶化、梯度化,简单地说就是教学目标的分解技术;二是目标设计的整体化和结构化,即教学目标设计的整合技术;三是目标设计的操作化和具体化.教学目标设计的分解技术,就是将一个比较复杂、相对整体性的教学目标分解为比较简单的、相对局部的教学目标.这实际上就是一个把教学目标台阶化和梯度化的过程.学习通常是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过程.步子越小,相对来说难度就越低.针对不同的学生和班级,设计出不同的目标梯度和台阶,使学生在学习时能够循序渐进,这便是目标分解的真正意义所在.教学目标的分解可以分为板块目标的分解、课时目标的分解以及单元目标的分解三层次.教学目标设计的整合技术,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把已经分解过的教学目标进行整理,以本阶段的主要目标为中心,构成一个具有合理结构的目标群,以便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分清楚轻重和主次,明确把握数学教学的节奏和方向,保证顺利达成高中数学的教学目标.仅仅分解而不整合的教学目标是一个不完整的目标设计,只有使其有机结合才能够保证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科学有效地进行.教学目标设计的表述技术,就是争取把一个相对内在的、原则的数学教学目标,用外显的具体的学习活动表现出来.传统的教学目标的表达方式,通常是站在教师的角度,把课堂表述的重点放在教师讲课行为的描述上.这样,就会过分强调教师的行为从而约束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现代化的数学教学设计要求从以学生为主体的角度出发,往往是教学目标被学习目标所取代,由于设计教学目标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学生自身的发展是和他们的外在行为的变化发展联系在一起的.

2.从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贯彻进行提升

高中数学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着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是学生所要到达的“目的地”,而不是数学教师的教学程序或活动安排,所以其必须指向学生的学习结果通过教学,学生能实现能力和态度的变化. 高中数学的教学目标要充分地认识到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经验,并且根据实际学习情况、教材特点,确定教学的基本点,有效把握教学目标,以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为宗旨,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导来设计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体现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主体是学生并不是教师.高中数学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每个课时的细小目标来实现的,而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是学生个人发展的具体表现.所以,数学课堂的教学目标不讲究有多华丽、多巧妙,只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就可以了.

例如,在高一刚开始学习“集合”时,教师应该认真分析教材,认识到集合是一个近现代高中数学的一个基础,很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是以集合理论为基础的,在很多领域都有具体的应用,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必须通过实例使学生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集合元素的“属于”关系.再例如,高中数学第五章“向量”教学目标设定.向量知识作为中学数学内容的一部分,其教学目标必然服从于中学数学总的教学目的.但是,向量作为特定的教学内容,又有其特有的具体教学目标.笔者认为中学向量教学应实现下列目标:理解向量概念,掌握基本运算,并能欣赏由向量的良好运算性质所体现出的数学美;能利用向量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通过向量的教学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各分支之间的广泛联系,并进而加深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实现这些目标,教师要使学生能够了解向量概念产生的背景以及向量的作用,能理解向量概念的含义,掌握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数量积等基本运算.

3.从目标设计的三可标准落实进行提升

所谓“三可标准”就是指在评定教学目标设计的是否有效性指标中采用“可测量”“可观察”“可操作”.传统教学目标叙写的主要问题是站在“教师本位”的立场上,选用描述内部心理的词语来陈述,只说清了“教师做什么”,至于学生的能力是否因此切实发生变化,能否测量,则没有设定,评价内容也不够全面,因而这样的目标是含糊不明晰的,很可能要落空.因此,教学目标的表述上是要指明学生通过学习而产生的变化,明确表述的目标为教学指明了方向,一个目标包括一个动词和一个名词,动词一般描述了预期的学习过程,而名词则给出了预期学生掌握的知识.清晰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学目标在实践中顺利实现,所以数学教学目标的描述应该具体明确,教师应该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确定合适的词语来促使学生实现目标,就是“理解”到哪些程度,“了解”到什么具体的数学知识,利用这些具体的描述,从而来保障教学质量的有效性.

例如,在学习“函数的单调性”时,教师设计教学目标时应该注意用词,可以说“通过已经学过的二次函数,理解函数单调性以及意义”,这样的设计目标有利于学生明确数学教学对于自身的要求,从而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再例如,导数的教学目标,可以设置成:“目标领域:说出导数与函数单调性的联系,归纳利用导数判断单调性的一般步骤,会求不超过三次的多项式函数,比较不同解法的优劣,绘制函数图像 .体验性目标:含参问题和函数单调性的必要条件的参与讨论交流过程,学习导数的必要性和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思想,展示课堂练习的求解过程目标.”

当然,上面的三可标准并不是唯一,我们所设计的教学目标还要做到开放、多维与灵活.新课标要求生态课堂,指出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学生在固定的情境中的沟通、对话与交流,强调生生、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这就充分意味着有计划、有目标的课堂教学中也会有生成性和不确定性.所以,数学课前的预先设定尤其是教学目标应该是开放的、多维的、灵活的,才能给目标设计的生成留有更大的自由度和包容空间.

例如,在学习“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时,教师在双曲线的定义下推导出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式后,要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考,通过思考之后有的学生就会很快得出双曲线的定义,这就是由于教师结合高中数学的实际情况,协调教学计划,同时也是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贯彻生成的原则,因此才有了学生个人的有效生成.

4.从自己及他人教学实践总结进行提升

提升教学目标设计的有效性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实践.数学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始终为数学教学活动服务,如果数学教学目标没有付诸实践,那么就很难评价教学目标的好坏.因此数学教学目标的设计能不能对学生有较大的帮助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仍然要看教学的实际效果.通过促进高中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最终实现教学目标设计的目标,所以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真实情况来制定用于数学教学的目标,并且将教学目标应用到实践中,依据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产生的效果作出进一步的完善、修改和反思.对于实践的总结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他人的,关键的问题就是对其充分的分析.

例如,在学习“三角函数”时,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旋转”定义角的理论概念,理解任意角,使学生能够在平面内建立合适的坐标系来分析角,这样的数学教学设计目标能够对学生与教师起到积极的作用,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以及学生学业的进步.

四、结 语

总而言之,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首要条件,教学目标决定了教学方向,统领着教学的整体过程,是评估数学教学效果成败的重要依据,是整个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该仔细研究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认真研读数学教学目标设计的理论知识,努力提高自身高中数学教学目标设计的能力,通过实践与理论的二者有机结合促进教学目标设计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郇中丹.对提高中学数学教师数学修养的思考和尝试[J].数学教育学报,2006(1).

[2]郭玉峰,潘冬花.从元认知的角度分析高中数困生的成因及其转化[J].数学教育学报,2006(1).

教学设计的形式范文5

【关 键 词】 单元整体;交际型课堂教学;设计目标;创设情境;活动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27-0027-03

一、背景介绍

单元整体教学旨在设定单元整体目标,整体安排单元教学内容,以一个完整的教学主题作为一个单元的教学。本文从“人教社”《英语》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教学为例,结合Shoppping单元的教学内容,浅析在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中如何实现整体教学以及如何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交际型任务,锻炼和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些有效做法。

1. 教材内容分析

Shopping是本册书中的最后一个单元,在认真研读单元各板块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分析得出:虽然各板块内容形式有异,但总体上呈现的目标语言都是与购物交流话题有关,话题贴近学生生活。

2. 教学内容整合分析

基于以上教材内容的分析,教师遵循集中建构、整体规划的原则,调整了板块顺序,将read and write 板块调整为read and say,并提前作为第一课时进行教授。进行内容调整的原因有三点:一是教师力求关注学生的真实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交流兴趣。根据生活经验,购物行为的发生,先要有购物需求,然后进入商店挑选物品,进行试穿和选择,最后根据需求购买物品;二是read and write文本是一则广告,意在通过阅读促销广告,为整体单元教学创设大情境;三是将read and write 调整为read and say,突出了语言的交际性。有了贴近生活的体验,学生更乐于在语境中交流。

因此,本单元的整体设计思路是:第一课时,学生通过阅读广告,提取关键信息,表达购物需要,初步形成语言能力;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模拟试穿的情境,使学生能基本掌握试穿用语,了解衣物尺寸,感受购物的语言和文化的融合,开展基于真实语言运用的实践,通过交际运用,提升学生交流能力;接着在前两课时的基础上,第三课时,综合梳理购物语言,进行购买活动。学生能掌握购物交际用语,熟悉并灵活运用,让语言回归生活,让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联,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再次得到巩固和提升。

二、交际型课堂的教学目标设计

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交际能力。为了实现语言交际,教师应从这几个方面思考:一是明确单元整体教学总目标;二是单元教学各课时目标呈现;三是凸显“交际型”使用的策略和方法。

1. 单元教学总目标

(1)语言知识目标:①学生能听、说、认读单词:nice,pretty,cheap,expensive,sunglasses,umbrella,scarf,gloves,并能在模拟购物情境中使用这些单词。 ②学生能在购物情境中模仿和运用交际核心语言:Can I try…on? My shoes are size…My coat is size…How much…? It’s…They’re…How do you like the…? It’s pretty. They’re nice.

(2)语言技能目标:①学生能提高听、说的技能,能与他人交流购物时的用语。②通过创设情境、完成活动任务和游戏等,让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①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勇于交流,敢于开口,乐于表达,积极与他人合作,交流沟通信息。②了解生活常识,学会观察生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合理购物。③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感受语言文化的融合。

2. 单元教学各课时目标

各个课时教学设计侧重不同,凸显该课时的重点也不同,每一课时达成的教学目标也不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重点在于听说输入。学生能读懂并理解广告信息,熟悉语言框架,能初步运用核心语言进行表达,为之后高质量的语言输出做好准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重在知识巩固。通过创设情境和任务活动,帮助学生归纳语言知识,促进学生逐步从机械操练到情景操练,学生能在情境中运用试穿用语;第三课时,侧重于语言的综合拓展运用。教师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引导,强化学生的语篇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情境中综合运用购物交际语言,提升单元整体学习的效果。

3. 实施的策略和方法

为了突破重难点,达到交际目标,教师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寓教学内容于具体的购物情景实践之中,为学生创设真实交际的机会;同时教师也采用了任务教学法,让学生在完成读广告、找尺码、理清单、讨价还价、完成购物等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在学习策略方面,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参与、合作、交流、实践等方式,把课堂变成学生探索生活的一个经历、一种体验、一段感悟的过程,使学生不仅能完成学习任务,也能逐步具备灵活运用新语言工具的能力。

三、课堂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学生的交际能力只有在大量真实的交际活动中才能得到有效提高。基于单元整体目标,教师围绕“购物”主题展开了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特点如下:

1. 基于单元整体的教学特点

以上三个课时相互关联又相互融合,在逐层递进、逐步丰富、逐渐综合的学习活动中,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从整体来看,具有以下特点:

(1)课时主题层层递进。首先,学生整体感知单元话题情境,读广告文本,掌握购物词汇,再拓展阅读不同广告,在理解语言意义的同时激发购物欲望;然后,学习购物用语,进行试穿交流,归纳语言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最后,综合模拟购买,运用所学语言交流,再次提升了活用语言的能力。课时之间的层次性及递进性,正是语言形成的重叠式上升过程。

(2)情境主线贯穿始终。在第一节课中,教师创设了一个大的整体语境:“双十一”购物狂欢节的到来,卖场都在进行促销活动和广告宣传,大家需要提前做好一系列准备,等待当天折扣优惠时再购买。以购物节为主线,在第一节课看广告,第二节课进行试穿,再到第三节课交际购买,情境把三节课内容很好地串联在一起。购物节促销是热门话题,有了接近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学生萌发了购物兴趣,调动内在的主动性,在情境中说,在情境中用,教学语言顺利的转化为真实交流。

(3)评价方式步调一致。体现在单元整体上,三节课里教师都采用了统一的奖励购物券的评价方式。在第一节课上,以小组为单位,只要积极参与,购物痪妥魑奖励发放,为下节课购物做准备。在第二节课上,小组记分,课堂结束时,根据小组得分的高低,发放不同金额的购物弧G傲浇诳蔚墓何锶很好地用在了第三节课购买时。评价贯穿三节课,方式小有不同但目的一致,激发学生参与欲望,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愿意开口表达,真正体现交际型课堂。

每一节课后,教师们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工具“一起作业”网,对知识进行巩固,分别布置了跟读训练和听说练习。教师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创设情境,使课后练习与评价趣味化,使作业内容与评价体现连贯性和整体性。

2. 各单课时的教学特点

教师在处理单元整体教学时,不仅要处理好各课时之间的逻辑关系,还要体现各课时的独立性,本单元三个课时单独分开来看,教学分别具有以下特点:

(1)重难点突破情景化。例如,在第一节课中,重点学习单词sunglasses,umbrella,gloves,scarf,cheap,举例来说如何处理单词cheap环节:老师先拿出100元钱,想买购物单中的3件衣服,请学生猜价格够不够,学生纷纷说出猜测的价格。这时,老师揭晓答案,衣服的价格比学生猜测的还高出很多,学生很自然的发出感慨“wow”,老师借机说出:“yes,they’re expensive。”接着带领学生看促销广告,看到一家店铺全场5元的信息,学生不约而同地说出:“You can go to Sunny shop。”老师借机问原因,带出“because,they’re cheap”,单词cheap的教授融入语境中,词不离句,句不离景,在真实情境中,学生的语言自然生成,并自然运用。

又如,第三课时是一节基于对话的综合运用课,这节课的重点是购物交流。在最后环节,学生要模拟真实的场景购物。老师引导学生,清晰示范了两种可能发生的情况:一是上节课里试穿好的直接购买,二是重新挑选自己喜欢的物品再进行购买。第一种语言交际难度不大,第二种则是语言上的综合运用和创新,难度较大,这是一种分层次的任务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语言能力选择不同难度的任务。这种分层的方式,让所有学生都获得成功完成的机会,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在情境中表达,本节课的重点“购物交流”顺利突破。

(2)交流互动多样化。三节课里不同的游戏活动,设计巧妙、形式丰富,从不同层面完成语言知识向语言能力的转化。

第一节课上,老师要求学生有感情地读出广告,先播放了一则搞笑夸张的朗读视频做示范,在视频的带领刺激下,学生兴致勃勃,都想来试试。有的小组模仿广告语音声情并茂、慷慨激昂,有的小组积极准备实物道具大声吆喝,还有的小组别出心裁,派出代表当模特吸引注意。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大声朗读文本语句,大方展示。模仿是学生的天性,视频就像触发器,点燃了学生朗读的表现欲,也实现了从听读、模仿到语言能力的转化。

第二节课上,老师设计了找鞋子和衣服size的活动,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同学互助,找到自己衣物鞋子的尺寸。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信息,激发了其内在的探索欲,感受到了语言交流时不同的文化差异,实现了听说、体验、尝试表达到语言能力的转化。

第三节课上,老师设计了“找不同”游戏。要求学生观察三幅图,发现不同之处,并说明原因。学生的反应和速度往往超乎你的想象。“找不同”的游戏活动巧妙将上节课所学和这节课重点结合起来,如颜色不同、大小不同、尺寸不同和类别不同。在此游戏过程中,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实现了学生从感知、思维、到语言能力的转化。

(3)小组合作趣味化。在第一节课中“I can read ”环节,教师给出活动提示,学生在组内PK读文本,选出最棒的一位代表参与全班的展示。该活动既体现了全员参与,又关注了小组内的竞争与合作。还有“广告达人秀”环节:学生小组内商议,任选其中一个广告,讨论展示形式,最后上台表演,表演形式丰富多样,气氛热烈。第二节课里,组内完成size调查活动环节,组员互帮互助,你帮我看衣服尺寸标码,我帮你看鞋子尺寸标码,共同完成调查任务。第三节课里小组内模拟购物等环节,都体现了合作的高效性和生生互动的交流性,组长帮助和分配任务,组内成员人人参与,兴致高昂。

三节课中教师开展了很多的合作形式,小组合作中体现学生自我探究、合作共进,真正实现全员开流,学生也在合作中感受互帮互助的幸福。组内同学之间实现“兵帮兵、兵带兵”的效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四、结束语

基于单元整体教学,将生活中的购物场景融入教学中,把握整体,注重各课时之间的主题性和关联性,层层深入,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交流的兴趣,让学生从不会说到会运用。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交际能力、探究意识和合作意识,也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钱峰.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0,(4):38-42.

[2] 阮正军.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思考[J].中小学外语教学 (小学篇),2015,(1):1-5.

[3] 陈剑.译林版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15,(1)12-18

教学设计的形式范文6

一、 口语交际教学创设情境的方法

1. 引导学生设想情境。

在教学中可以让小学生设想自己曾经经历过的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口语交际的兴趣。如在教学一年级口语交际课《小苹果树请医生》时,小学生很难进行角色的转换,不能把自己设想成一棵小苹果树,也就不知道如何去表达。这时教师就应该做适当的引导和提示:“假设你的邻居王大妈生病了,她家刚好没有别人,你知道后应该怎么办?你是如何为她请医生的呢?怎么样才能请到医生?”……有了教师的假设和引导,学生自然就能讲得清楚。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多为小学生创造说的机会,激发其进行人际交往的兴趣,当然,在学生进行实际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契机,有目的地进行引导。

2. 设计课件展示情境。多媒体课件集图像、文字、声音、色彩、动画等多种形式于一身,可以多方面地刺激学生的感官,把学生带进一个色彩斑斓、声像逼真的奇妙世界,极大地激发小学生想说的欲望。如在设计五年级的《七嘴八舌话环保》的口语交际课时,可利用课件创设多个交际情境:

(1) 由课件展示穿越时空100年以后与现在的天气作对比,让小学生说说天气预报里的各种自然灾害的区别与强度。

(2) 由课件展示垃圾图片引发小学生的担忧。

(3) 由课件展示自己学校的一组组优美的风景图后,猛地跳出一张校园垃圾池蚊蝇肆虐的反差极大的图片,给小学生以强烈的视觉震撼。

(4) 假如老师就是校长,你有什么话想对校长说呢?

通过上述多媒体课件展示的情境,引发小学生的讨论、思考,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3. 利用身边事创设情境。选择发生在小学生身边甚至他们自己身上的一些事进行交际,营造一个良好的情境氛围,以激发小学生人人参与交际的热情。我们要根据每次口语训练的不同要求,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就地取材,创设适合的情境,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训练效果。

例如,同样在教学五年级《七嘴八舌话环保》的口语交际课时,正值麦子收割时节,当地农民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大面积焚烧秸秆,我拍摄了一些大田焚烧麦秆的图片,又从网上下载了一些因焚烧秸秆产生的烟雾引发的交通事故等,然后设计了一些小问题,如:你们在上学放学时有什么感受?呼吸舒服吗?秸杆没有用处吗?秸秆不可以回收再利用吗?你能想象一下如何解决这个困挠农民多年的问题吗?等等。问题一出,小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有的说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刺鼻的烟味,都没法呼吸了;有的说浓烟熏得他们眼睛睁不开;还有的说天空已经不是清澈的湛蓝色了,已经变得灰蒙蒙的。有的说可以利用秸杆来造纸,有的说可以利用秸杆制造液化气等。又如:在教学《学会待客》这一节课时,让小学生表演自己在家时表哥来了,设想自己如何招待表哥的情境。我找了一个其他班的小学生扮作表哥,因为是即兴表演,表演的学生没有准备,一时不知如何说。这时我在旁告诉他,他是你的表哥,你见到了小时候一起玩的表哥,会说什么?你爸爸妈妈平时是如何招待亲戚的呢?你到表哥家,表哥是如何招待你的呢?经过我的引导,他就好像真的见到了自己的表哥一样,大大方方地招待,不再拘谨。

4. 利用自然环境创设情境。巧妙地利用大自然环境指导训练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仅能培养学生较强的观察能力,更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例如在上《春天来了》这节口语交际课时,我就把学生带到大自然的怀抱中,让学生亲自感受到,春天来时,冰雪融化了,小河里的水在潺潺流动,河边的小草绿了,路旁的小树发芽了,万物正在复苏,仿佛让小学生欣赏到一组组美丽、清新的春天图片,把学生带入了诗一般的境界。这时我们训练口语交际能力的时机已经成熟,也该是教师进行引导的时候了:春天来了,你看到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这些变化美吗?从这些变化中你想到了什么?等等。然后尽可能地请学生说,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这样,不仅能丰富学生知识,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陶冶美的情操,而且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把我们的课堂变得更丰富多彩。

5. 在语文其他教学活动中创设情境。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实际上就是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因此,仅靠几节口语交际课远远不够,应该将其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之中,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创设出合乎学生训练口语交际能力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例如在教学《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时,可通过提纲形式引导学生复述学习内容,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 “一打打的是白骨精变的村姑”。

(2) “二打打的是白骨精变的老奶奶”。

(3) “三打打的是白骨精变的老爷爷”。

让学生在上述提纲上添加有血有肉的内容,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训练与提升。

二、 口语交际教学创设情境的要求

1. 创设情境要轻松、愉快。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口语交际环境,促使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获得长足的发展。也只有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生才能没有压力地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也敢于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如在上《关于春节的建议》这节口语交际课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忆过春节时的情景。因此只要提起春节,学生就会眉飞色舞,滔滔不绝,恨不能把自己在春节发生的所有事告诉别人,趣事多,话就多,表达也就顺畅,效果会更好。

2. 创设情境要平等和谐。只有营造一个和谐的、平等的课堂氛围,学生才会有说的欲望,就好像好朋友之间的对话,没有什么话不能说,不仅要做到生生平等,而且要做到师生平等。如在四年级《小烦恼热线》中,我们就可以在开始的时候问小学生:“你们有烦恼吗?老师今天就有一个烦恼……请你们帮帮我,告诉我怎么办。”小学生纷纷帮老师出主意。这样的做法是把老师和学生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使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3. 创设情境逐层递进。口语交际课的情境设计应该是一个逐步递进层层加深的过程,这样才能培养学生不间断的思维能力,保证学生的思维不出现跳跃。例如:在《小烦恼热线》中,老师在提出自己的烦恼后让学生来帮助解决,如何解决呢?老师要进行适当的问题引导,让学生进行思考。如何设计问题的引导情境呢?这就要求问题要逐层递进:什么烦恼?烦恼产生的原因?什么方法可以解决这样的烦恼?这些方法中最好的方法是哪些?等等。这样层层递进,就保证学生思维的方向不断被校正,有利于学生的口语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