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信息技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学影像信息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学影像信息技术

医学影像信息技术范文1

论文关键词: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信息技术教学,教学过程

 

信息技术教学由于现代媒体的参与与教学内容的信息化,使学生学习容易由被动转为主动,其自主性更大大得到增强,其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更是处处凸显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想,从教学的指导理念,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支持信息资源的硬件、软件设备及潜件资源的利用,都渗透着人本主义的自然人性论。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由学习,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学生的潜能等人文化教学理念,借助信息技术创造的虚拟情境,克服了传统学习理论下信息技术教学的不足,优化了其教学效果,促进了信息技术教学的良性发展。

一、信息技术教学理念趋于认知与情感的统一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认知与情感综合的观点是尊重生命、培养健全个体思想在学习领域中的反映,引导并启发信息技术教学有了一种全新教学理念。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重视学习者的内心世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视对学生内在的心理世界的了解,以顺应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以及个别差异等,达到开发学生的潜能,激起其认知与情感的相互作用。这正是新课标下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要求与内涵体现,通过对学生信息情意的激发,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教育教学论文,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

⑵对学生的本质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和谐的信息技术教学环境的营造,要求教师充分地尊重、了解与理解学生,创设自由的、宽松的、快乐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学习。目前,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教育环境、传统教学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学,都在运用信息技术开启学生的乐学、愿学、好学的学习态度。

⑶对教师的态度定势与教学风格的重视论文范文。信息技术教师由于具有较好的信息素养,大多重点研究那些涉及人际关系与人际感情,诸如自我概念与自我尊重、气氛因素及学生对新的学习的知觉方式的调节、学习能力的获得、持续学习等问题,促使教师从学生的外部行为理解其内在的动因,帮助老师更好的教,学生更好的学。

⑷重视意义学习与过程学习。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视意义学习,强调过程学习,这对于克服我国传统教育中存在的过分重视书本知识的作用和价值,忽视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的偏向不无启示。信息技术手段的多样化,使得学习模式、学习方法、学习时空、师生关系变成了可持续发展关系,在教学中容易消除老师与学生、学和做、目的和手段之间的距离和对立,使学习成为乐趣。

二、自我实现是信息技术教学目标的核心内容

罗杰斯提出人为什么要学习的原因无非是为了实现自我的需要,把自我实现看成是促使人生长和发展的最大内驱力,甚至是推动社会前进时的动力。目前,学生的自我实现成为信息技术教学目标的核心内容。信息技术教学由于先进的媒体的运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根据情况的变化、条件的不同进行灵活地运用和调整,具有学习的自由性和充分的灵活性。在具体学习开始之前,学习者分析学习环境,树立目标,制定计划,结合自己的特点和经验,分析所面临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情境中的相关因素,根据自身的条件,提出个人的实现目标和需求,然后,根据这一特定目标安排学习步骤,选择学习方法,建立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可以随时随地对自己的行为监控、反馈,依据学习结果,正确评价自己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和水平,及时找出自己的差距,加强薄弱环节,真正地发展和完善自我。

此外信息技术教学由于先进技术的运用为自由学习、个别化学习提供了可能,它改变了传统教学在教师的严密组织管理下进行教学,教师不再直接控制教学,教学过程转变为学习过程,这使得教学生会学习尤为重要。信息技术教学为教师的移情提供了先进的媒体和渠道教育教学论文,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改变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充分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也到人本主义崇尚人的尊严、民主、自由和美德的价值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目标-自我实现正好为信息技术教学目标的设定提供了方向性的理论依据。

三、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的建设彰显人性化

信息技术教学资源是指支持、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的物质、能量、信息等方面的内外因素与条件。相对于其它类型的教学而言,信息技术教学对资源的依赖性更大,因此有人称信息技术教学是基于技术和资源的教学。下面主要从以“三件”划分的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即“硬件资源”、“软件资源”、“潜件资源”来论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其的影响。

1.信息技术教学中“硬件资源”建设的人性化

首先,由于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特点与发展,现代的信息技术已经发展到网络信息处理时代,其主要特点是因特网(Internet)广泛应用,实现了世界的信息资源共享。目前,国摘要以多种形式筹借资金用于此工程的建设,积极营造信息技术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克服传统环境的限制,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克服时间地域限制,让每个学生都享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的权利,这些也都是信息技术教学中硬件资源人性化的表现。

另一方面,为了更好的推进信息技术教育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学校配备了很多信息技术设备,如为了保护学生的视力而运用液晶显示屏、积极扩充实验设备和扩建实验场所,大力开展情景教学,从各方面为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这些人性化的措施,是真正从学生出发,为学生着想和考虑。硬件资源建设的优化更好的为学生创造自由的学习气氛和情境,而且能提供丰富而广泛的学习资料,从而充分利于学生学习时自由地发挥自身在认知、情感方面的潜能,实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达到真正意义的学习论文范文。

2.信息技术教学中“软件资源”建设的人性化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并精心设计这些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以使学生在进行切合自身实际需要的学习过程中,优化知识与个人经验的整合。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各种各样的软件资源为学生建构真实的教学情境,成为教学资源的整理者和设计者。从目前的各种计算机教学软件、网络教学资源、电视教学节目的设计来看,整体设计十分人性化。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不管从界面的块状布局、颜色搭配、导航链接、音频、视频内容的选择和呈现方面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视觉、听觉及心理特点,使教学达到视听结合,其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感染力都大大增强,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使学生在快乐中进行学习。像模拟、游戏型教学课件教育教学论文,它们都是用计算机提供仿真的环境进行训练,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己自主进行选择,学生在模拟的真实情景中进行意义学习,这些都充分展现了信息技术课程软件资源建设中的人性化。使学生在获得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意志、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3.信息技术教学中“潜件资源”建设的人性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课程也逐步实现了教学的网络化,网上教学、网络学校的诞生和发展,不但开辟了教育教学交流的新渠道,也是信息教学的人性化的优势体现的愈加明显。例如在虚拟现实教学中,学生能享受到一个完全人性化的学习氛围,在那里老师与学生是完全平等的,学生与学生也是完全平等的,学生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在网上讨论,没有现实中人际关系的压力,学生的个性能得到充分发展,学生的自尊心能得到最大的保护,这种以人为本建设人性化,不光使教学有了一个良好学习氛围,而且这些潜在条件优势充分体现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人本主义崇尚的人的尊严、民主和自由。

总之,要使信息技术教学得到一个较好的教学效果,就离不开教师的情感渗透,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总之,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反理智重情感、反灌输重创造,反强制重自我的新姿态而使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有了新的活力,所以要充分发挥人本主义理论的优势使信息技术教学能够得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于夕真.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整合的影响[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4):175-178.

[2]冯锐.论人本主义理论对现代教学技术的影响[J].中国电化教育,2006,(10):71.

[3]周平儒.浅谈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1,(3):36-37.

医学影像信息技术范文2

【关键词】信息技术;现代教育;影响

一、在信息社会要改变教育工作者的观念

继续使用陈旧的教学模式,在现代教育的教学中无疑是失败的或者没有效果的,在改变教学模式之前首先要改变的就是老师的教育观念,始终贯彻素质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为主导,教育工作者的观念上改变了,从而能更好的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法,在现代教育中,虽然有大量先进的教学设备,仍然在不少地址的教学中采用陈旧的教学模式,使用教育技术很多是为了应付上级领导的检查,没有真正的服务于学生,这样造成的结果是既浪费了教学资源又不能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先进的教学设施为学校和每位工作者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机遇,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的都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积极投身在教育技术的学习研究和时间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二、信息技术引入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传统教育模式较为落后,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主动学习精神。而在现今的信息社会,要求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推动教学,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

1.信息技术的引入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在网络不普及的传统教学中,学生主要依靠课堂教学和图书馆来获得知识。而在信息社会,学生不仅可以通过以上途径获得知识,还可以通过网络、计算机模拟、多媒体演示等现代教育技术来获得更加丰富直观的知识。因而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时间,还改变了学生的学习地点,学生不仅能在教室学习知识,还可以通过网络在线学习,拓宽了学习空间。这种教育方式改变了以校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获取更全面的知识,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拓宽了学生学习思路,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

2.信息技术的引入拓宽了教师的教学空间

在信息技术平台的支撑下,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再局限于教室里的讲台和黑板,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和网络来辅助教学,例如在网络中可通过在线测试平台、在线交流平台等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使得用语言无法表达的内容通过动画、视频等课件来表达,不仅直观,而且使学生学习产生兴趣。因此,通过信息技术使教师的教学空间拓宽了。

3.信息技术的引入形成多元化教与学模式

在现代化教育教学中,由信息技术提供了多元化的学习模式,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越来越多;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来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增强学生自学能力。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模式、多种教育渠道,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整合,使教学呈现多样化、个别化,将现代教育技术的先进理念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

三、信息技术在中学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1.信息技术手段在中学教育中的应用

目前,信息技术设备在与时俱进地更新。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主要是校园外部网络、校园内部网络、多媒体教室、电子图书馆等。如我校在学校领导的前瞻性决策下,经过几年的努力,教育信息化的装备已达到我市的先进水平。目前我校的班里都装上了互动电子白板、接入无线网、学生拥有学簇笔记本电脑,实现了组组通(利用互联网对教育资源进行连通,同步实现网上教学和管理。系统启用后,老师事先将准备好的电子道在所带的班级,学生打开学生端,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就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短焦投影仪、网络多媒体教学机等信息化设备,实现多媒体、互动教学),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2.将信息技术引入数字化课堂

教师要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中去,必须掌握必要的软件,如PPT、FLASH、几何画板和电子白板等,并根据各学科特点学会制作一些适合自己的课件,使课堂教学更加形象化、生动化,从而使学生对知识更加感兴趣。在课堂教学外,还可以使用数字化教学,使课堂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远程学习展示教学内容,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在课外自主学习中,也应该建立一些适合学生自学的教学资源库:如预习资料库、复习资料库、试卷资源库以及专家的视频库。

3.信息技术教学推动了师生网络互动学习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技术也高速发展,师生之间的教与学也突破了时空的局限性,教学模式发生变化,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可以通过网络课堂自学,学生可将疑难问题通过传到网络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可通过网络及时回答,师生之间实现实时有效互动。我校的网络互动学习已经探索出一条适合本校的网络课堂教学模式,有教师的在线解疑,学生的在线提问,及课后的随机测试和课程考试,使我校的网络互动学习真正服务于学生。

对于教师可以借助该软件进行网络备课,将教学大纲、授课计划、作业计划、课件、习题讲解、案例分析、试题库等上传到网络课堂,课程主讲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经常更新网上资料,确保网上教学资源的先进性。

信息技术在学校的实践应用,使信息化教学快速成长。因此在教育技术装备的建设中,学校要加大投入,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推动作用,在教学中正确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四、结束语

总之,信息技术融入现代中学教育后,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宽了师生的教学空间,使师生之间更加有效的互动,使教学与学习变得更加多元化,这无疑将对现代的中学教育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使中学教育朝着更加网络化、互动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使学生更快地适应现代信息社会。

参考文献

[1]温威.浅谈学校日常管理[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0,(11).

[2]吴恩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和实践的思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22).

医学影像信息技术范文3

关键词:信息技术 物理教学 合理应用 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0(c)-0146-02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必须改革课堂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演示实验、教学挂图和教学模型是传统直观教学的主要手段,由于演示实验现象瞬息即逝且有的效果相对较差,静止的挂图不能看到物理现象,这使学生不能在直观感知上理解物理知识,而现代信息技术可使物理教学更为形象,具体逼真,提供了形象的表达工具。

1 物理课堂教学巧妙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1.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提高物理教学效果的关键在于创设物理情景,以形象生动的物理画面替代抽象的物理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多媒体教学声形图色并存,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可以充分释放出来,可以在一种积极主动的心理状态下接受和理解知识,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

如在声学教学中,可将各种声源应用录音录像展示,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再如在左手定则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可将通电导线在磁声中所受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动态展现出来,学生易理解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通过软件模拟,以栩栩如生的动态情景代替教材上抽象静止的画面,难度降低了,学生学习兴趣相应也得到提高。

1.2 辅助实验,提高效果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灵魂。由于受到很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并不一定均能获得理想的实验效果。物理教学中,有的实验具有较小的可见度,学生有时难以观察到。要想使全班学生看清楚,教师只能轮流让学生观察,这不但浪费时间,实验效果也较差,而运用投影放大,可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可通过投影显示常用测量工具的使用和读数方法:画出电表的表面刻度盘和双量程接线柱在基底片上,将电表的指针画在动片上,用子母扣扣在指针转轴处并铆合动静片,转动指针指在一定位置,并用带颜色的小圆片放在相应的一对接线柱上,即可训练学生读数。

对于那些受尺寸限制不明显不易成功的实验现象可通过幻灯片投影实物的方法成功显示出来。如可将投影、实验和投影片结合起来显示磁感应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投影片,强化了感知并增加了可见度。

利用计算机模拟辅助物理实验,实现现象直观形象,化小、远为大、近,不但可以改变时空,而且快慢可调,动静结合,重复性较好。如在楞次定律教学中,可向学生展示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变化的动态模拟等形象的物理画面。

在实物演示实验中往往存在可视度低、较快的实验过程、较大的实验误差等缺陷,不仅不能说明问题,而且得到不能令学生信服的实验结果。如演示牛顿第二定律2 min即可完成,实验过程较快,不易控制小车运动的时间和位移,将多媒体与实物有机结合起来,即配用动画放慢小车的运动过程,学生自己完全可以从观察的现象阐述定律内容,获得较为满意的实验效果。

1.3 提炼知识,提高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往往只能获得感性的不全面的物理知识,这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之归纳、概括、总结和提炼,从而得出规律性的结论,这样学生获取的知识理解较为透彻。

知识提炼过程可应用多媒体这一手段完成,这不但快捷高效,而且归纳总结的语言叙述不是单一枯燥的,尤其适用于复习课教学。复习课应用这一手段,事先用投影片画出备好的重点突出的主线复习框图,教学中投影到屏幕上,相关知识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得到系统复习,学生回忆快,不仅可以牢固记忆相关物理知识,而且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如可从构造、判定方法和决定因素等方面比较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异同,动态展现磁铁插入和拔出线圈原磁场的方向、磁通量的变化、感应电流及其磁场方向、原磁场与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关系深入理解楞次定律,进而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物理规律。通过实验学生获得了感性知识,再通过理性分析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形象透彻,起到融会贯通的作用。

1.4 双向传输,师生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必须积极互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将传授知识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处理好,引导学生质疑、调查和探究,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如教师为了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试题,随堂抽查几名学生并将答案通过多媒体投影展示,或者教师给出正确的和错误的答案,让全班同学评改,针对存在的共性问题,老师要详细讲解。这样,通过信息双向传输,课堂上师生互动,气氛活跃,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发现先想探究规律,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达到师生共赢的目的。

1.5 创设环境,深入探究

探究教学是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首先,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和教学资源的不同,创设一种学习环境,激发学生探索物理规律和知识,完成单元教学目标。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动手实验、查阅文献等方式,体验探索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在探索中逐步掌握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教学单摆时,提供单摆实验装置、测量工具和振动图像于多媒体课件中,同时提供改变摆长、摆角、摆球质量和地理位置等不同的物理环境,根据研究问题的方法和手段,运用探究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相关物理知识。

2 应用现代媒体教学的注意事项

2.1 多媒体的辅

多媒体的辅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能取代教师。因为多媒体并能代替师生互动、知识交流和情感交融过程,人脑仍是最好的交互工具,教师仍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其作用在于设计、组织、实施教学和策划控制多媒体,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导演,多媒体只是众多教学方法的一种,可看成道具,导演必须合理运用各种道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其潜能,在保质保量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二是物理实验不能为多媒体所替代。实验是发现物理规律的重要基础,不能完全用多媒体提供的模拟实验替代真实的实验,以切实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科学态度。可以用模拟实验替代的包括分子热运动、a离子散射等难以观察到的围观现象和核裂变、天体运动等不易或不能做的实验,而电场线演示、波干涉与衍射等可见度低的实验,平抛、简谐运动等不易控制过程的实验,静电实验、静电屏蔽等受到各种因素影响不易成功的实验,在真实实验做完之后,可在不违背物理教学原则的前提下用多媒体辅助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2.2 多媒体的科学性

科学地阐释物理概念规律和展示时间顺序、科学地模拟和表现场景和实验以及声音搭配、科学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多媒体教学科学性的重要体现,必须生动形象地揭示科学而严密的物理规律,不能只顾画面生动、色彩鲜艳、声效特异而喧宾夺主,这会导致学生不注意教师传授的知识,不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意义和作用,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2.3 多媒体的实用性

创设合理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主动应用探究性教学是多媒体实用性的体现。而有的教师将课件作为板书,学生不能发挥自己的积极思维能力,注意力被不断变换的画面所吸引。并且多媒体教学并不适用于所有教学内容,这要求教师必须充分考虑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资源等基本条件,合理运用教学方法,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2.4 多媒体的交互性

教师在设计课件时,要考虑如何进行师生互动和信息及时反馈,课件打开和退出要方便,具有灵活的翻页、跳转和暂停功能,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完成,避免课堂教学陷入尴尬的境地。

参考文献

[1] 史献计.基于信息技术的物理探究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2012(32):46.

医学影像信息技术范文4

[论文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 课程设置 技能培养

2005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职高专专业目录》(试行)“规定了专业划分、名称及所属职业技术门类,反映了职业技术人才的业务规格和培养目标,是国家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进行宏观管理的一项基本的指导性文件,是指导高等院校设置、调整专业、制订培养方案、组织教育教学和人才预测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在该《普通高职高专专业目录》中,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的招生专业由原来的可以开办相关医学类专业调整为只能开设医学技术类专业。在《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医药卫生类)目录专业简介》中,对医学技术类中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核心课程与实践环节作出了界定:“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医学影像学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从事临床影像检查、诊断与治疗技术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专业核心能力:医学影像检查与治疗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和主要实践环节:人体解剖学基础、医学电子学、诊断学基础、内科学基础、外科学基础、医学影像诊断、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核医学与放射治疗、医学影像设备原理及构造、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等,以及各校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该简介中培养目标强调高职高专院校医学技术应该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而非学科性人才。学生所具有的专业核心能力是影像检查与治疗技术。为了适应新的需求,高职高专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只有改革传统的课程设置,才能应对新形势对高职高专院校的挑战。

一、高职高专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对课程设置阐释

课程设置主要是指课程结构的合理性和课程内容安排的科学性。课程结构的合理性指各门课程之间的结构合理,包括开设的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和各课程之间的有序衔接,能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与训练,获得某一专业所具备的知识与能力。课程内容安排的科学性指课程的内容安排符合知识论的规律,课程的内容能够反映学科的主要知识、主要的方法论及时展的要求与前沿。课程设置必须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它是一定学校的培养目标在一定学校课程计划中的集中表现。

(二)高职高专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目前的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课程结构不合理。没有合理定位影像技术专业课程。目前大多高职高专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不是脱胎于原来的中专学校,就是参照医学类本科院校课程,很少做必要的调整,有的学校甚至是因人设课,能够真正深入社会调查市场需求和用人动态而调整专业计划并合理设置课程的高职高专院校很少。课程科目的设置往往偏重医学类科目,学时分配不合理,单纯理论性学时过多。通识类课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开设不合理,通识类课程和专业基础课所占比例过大,人文类课程太少或几乎没有开设。教材的选择两极分化,不是沿用中专的教材,就是采用本科医学类的教材,不能反映学科的主要知识、主要的方法论及时展的要求与前沿,这就导致学生所学不多或难于消化吸收,不能符合培养高级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2)轻实践环节,重理论课讲授。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是高级应用技术人才,而目前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不注重实践,单纯突出理论课的讲授作用,多数学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并不重视实验环节,认为实践内容只是理论内容查缺补漏的方式而已,没有固定的实践课程安排,实践内容安排的随意性大,缺乏系统和科学性,完全达不到实践课程在技术类课程中所应该具有的巨大功效。而且实践环节往往集中安排在理论学时之后,学生只是单纯按照试验大纲或实验指导进行操作,极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提高学生的动手意识,导致学生丧失了实践中的探索、钻研意识,对知识的掌握停留在表面层次上,最终培养出来的只能是基础知识不牢动手能力又差的学生。(3)采取单一的考核方式,考核结果不能作为全面衡量学生能力的依据。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因为升格于中专学校或脱胎于本科院校,对学生的考核方式仍旧沿袭原来学校的考核方式,主要采取单一的考核方式,侧重理论知识的考核,对实践环节的考核往往流于形式。单凭理论考试成绩确定学生的优劣,学生的实际动手与操作能力被忽略不计,学生在学业上掌握的程度不能被全面客观地评价。从这种考核方式上反映出的教学质量情况难免以偏概全,失去准确度。

二、应对新形势,优化高职高专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

按照《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医药卫生类)目录专业简介》中所界定的高职高专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医学技术影像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仅仅突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实用性和综合性还不够,更要建立科学、系统和完善的实践培训体系。在课程设置中除加入人文知识内容外,还应该通过课程的设置,提高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一)课程选择上应立足于高职高专院校

由于高职高专院校大多提升自中专院校或脱胎于本科院校,加之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特殊性,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教学内容不是相对滞后就是脱离高职高专院校实际,处于探索与实践阶段的高职高专院校课程建设还是参照传统的医学类专业的课程建设模式,不能脱离母体的羁绊,所做的只是在课程科目的数量和难度上加以减少和降低,而没有开设适合高职高专的课程。为了适应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服务社会的职能,高职高专院校应该结合专业特点和市场需要,优化原有的课程设置,脱离医学类专业的课程体系,创设新的课程,增开一定门类的技术类课程。结合服务区的需要和本院校的资源与优势,大力发展校本教材。教师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有所取舍,侧重实际应用技能的展示与讲解,适当减少单纯的理论研究。

(二)医学技术类专业的特点是课程体系基石,实践内容所占比重过小

合格的高级应用技术人才是高职高专医学技术类专业培养学生的主要目标,是影像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开设成败的关键。科学、完整、合理的课程体系应该建立在工学医学结合基础之上,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根据就业市场用人需求,通过让学生及早接触与熟悉工作岗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及实践操作技能。同时要兼顾学生职业能力可持续提升,培养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契合专业特点,要以影像技术岗位职能培养为出发点

教师安排教学内容,必须充分考虑到医学影像技术类专业工作职能要求,改革传统的以理论内容为主忽视实践教学的教学方式,根据医学影像技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岗位的职能要求等选取课程内容。在课程内容的编排上,本着“理论内容是实践能力的基础,实践能力是理论内容的升华”的指导思想,明确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关系,从而达到培养高级应用技术人才的目标。时刻以问题为基础,知识教育与职业资格考证相融合,教学中采取院校与模拟医院和附属医院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学校影像中心和现代化教学设备及附属医院专业岗位的人力、设备等优势,把部分理论课堂内容直接搬入模拟教室或到附属医院影像科室去讲授,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真实的学习场景。

(四)以坚持技能培养和工作相结合为出发点,积极推进整体课程实施

在具体的课程实施过程中,应该在传统讲授方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路,注重学生校内学习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做到校内学习和实际岗位工作需求的统一。在专业技能课程方面,采取理论为点,实践铺开的方式,采用任务型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应用为载体,以注重培养学生具体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能力为目标,为学生理论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可持续提升提供一个有效和良好的途径。

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将医学技术类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为一个总教学模块,参照综合医院影像科的设置来设置子教学模块,也就是各门课程所包含的章节。这样各门课程之间的衔接上就会避免出现错位现象。学生在系统学习掌握好实际操作后既可胜任医院影像科的某一个职业岗位工作,学校也可根据各级医院影像科不同的职业岗位需要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技能。这样,既便于安排各门课程的教学进程,又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发展及就业岗位意向重点选择一个或几个课程模块,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工作。

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淡化成绩观念,提高能力衡量分值。采用笔试+ 技能操作+ 平时作业+ 实践报告的综合考评方式。通过测评,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专业技术能力。重视实践考核的绩效分值,使其考核总分值与理论考试成绩权重相等。考核内容以医学影像技师所应掌握的技术标准,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临床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加大实践教学内容的比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实践性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有着它自己的独立性,通过加强实践教学能够印证学生在理论课中掌握的理论知识,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起着日常理论教学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通过加大实践教学在课程设置中的比重,能有利于“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实践性教学所包含的实验、实训与实习三大环节中,不但要认真编制实践教学大纲与计划,还应该对实验内容及方法进行合理改革调整,在实验中,指导教师一定要精于演示,才能带动学生,促进学生的实际技能操练。可以采用role playing的方式,在实验与实训中让每两位学生结成训练对,分别扮演医生和患者的角色进行操作训练并互换角色,教师对于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给予指导。实践教学是影像技术专业的重点和难点,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 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应用的能力。在日常教学中还应该适当增加实训教学,每学期抽出一定的时间,以“模拟医院的方式将医学模拟设备应用于影像技术专业技术实践教学, 倡导以贴近医院的真实环和更符合医学伦理学的方式开展实践和考核”。或者带领学生到附属教学医院,充分利用医院的影像设备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临床实际操作技能。在临床实习教学中,充分安排学生在三级以上具备CT、MRI等大型影像设备以及具有较高诊断和操作技术水平的教学医院实习,开展技能实训,让学生在岗位的氛围中印证所学专业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健全实习管理制度,确保实习质量。

(六)立足校本实际,深化丰富教学资源

课程设置的成功依赖于学校提供的教育资源。首先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的整体素质决定了课程的实施。作为应用型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富有前瞻性,能够站在技术的最前沿,要充分掌握本行业的工作背景和行业发展情况。院校在师资的培养上要注意突破教师的单一教书职能,积极鼓励教师到医疗卫生行业的一线进行充分的理论实践,丰富教师的专业素养。同一门课程可以由不同的教师承担,互帮互学,取长补短。院校可以根据需要合理地甄选本行业优秀人才做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发挥各自所长,共同承担课程的教学任务。

医学影像信息技术范文5

[基金项目]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2015ZX09501004-001-002) ;中国中医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自主选题项目(ZZ0808016);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基金项目

[通信作者]*杨薇,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医临床评价方法学,Tel:13693376265,E-mail:

[作者简介]陈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临床,Tel:13521799032,E-mail:

[摘要]药物的安全性问题一直是临床医生和患者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肾脏是药物代泄的重要器官。该研究基于全国20家大型三甲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数据,以肾功能常规检测的血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作为结局指标,采用generalized boosted models(GBM)倾向性评分法对混杂因素进行平衡,将使用舒血宁注射液和未使用者肾功能变化进行对比,探讨临床使用舒血宁注射液是否对肾功能有影响。结果显示,经典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使用舒血宁注射液对Scr可能有影响(P为0.035),但使用倾向性评分后则无显著影响(P为0.513,0.590);倾向性评分前后结果均显示使用舒血宁注射液对BUN可能有影响(P均

[关键词]舒血宁注射液;肾功能;血肌酐;血尿素氮;倾向性评分法;医院信息系统;回顾性分析

舒血宁注射液是银杏叶提取物制剂,其主要有效成分为黄酮类、银杏内酯和白果内酯等,具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清除自由基效应、改善血管内皮、降低血小板黏附率及增加脑血流量等作用[1]。目前临床多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急性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有研究表明舒血宁注射液有皮疹、瘙痒、头晕等不良反应[2],但尚未发现其对肾功能损害的不良反应。肾脏是最重要的药物排泄器官,很多药物的大部分、甚至全部经肾脏排泄而从体内消除。当肾功能损害时,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血中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与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的浓度升高,因此血液中Scr,BUN水平的高低是反应肾功能是否受损的主要指标。本研究选取了来自全国20家大型三甲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数据库[3]中5 661例使用舒血宁注射液和7 131例未使用的住院患者信息作为本研究的数据来源,分别对患者用药前后Scr和BUN变化进行分析,旨在了解临床真实世界中应用舒血宁注射液是否会出现肾功能损害,为舒血宁注射液更好地应用于临床中提供安全性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数据来源数据

选取2007年9月―2012年7月全国20家大型三甲医院HIS系统数据库中5 661例使用舒血宁注射液和7 131例未用(对照组)的住院患者信息,主要包括一般信息、医嘱记录、实验室理化指标等。数据规范化分析前对数据统一进行规范化[4]。

1.2数据纳入标准

选取年龄在18~80岁的患者。使用舒血宁注射液前后7 d都至少有一次 Scr,BUN检测者,若该时间段内有多次检测则选取距离开始用药前最近的1次检测与停止用药后最近的1次检测。

1.3结局指标

本研究选取实验室理化指标Scr,BUN作为结局指标,以Scr,BUN检测值高于该数据正常范围的200%作为判断其是否发生异常变化的依据。若患者使用舒血宁注射液前正常,但用药后异常,或者使用舒血宁注射液前异常,用药后异常程度增加,则记录该患者为“异常”;用药后指标正常,则记录该患者为“无异常”;若用药前后都异常,但用药后异常程度减小,也记录该患者为“无异常”[5]。

1.4数据提取流程

舒血宁注射液对肾功能影响的数据提取流程见图1。

1.5分析方法与统计软件

采用分层分析、经典logistic回归、generalized boosted models(GBM)加权倾向评分logistic回归、带协变量的GBM倾向评分加权logistic回归;统计软件为SAS软件9.20,R软件2.15。

2结果

2.1基线情况

通过纳入排除标准,满足舒血宁注射液对血肌酐影响分析的病例共6 477例,其中舒血宁组共2 867例,对照组3 610例,男性患者3 873例,女性患者2 604例,男女比例为1.49∶1。舒血宁组平均年龄为61.95岁,对照组的平均年龄为62.07岁,2组年龄无明显差异。满足舒血宁注射液对血尿素氮影响分析的病例共6 315例,其中舒血宁组共2 794例,对照组3 521例,男性患者3 786例,女性患者2 529例,男女比例为1.50∶1。使用舒血宁组的平均年龄为63.36岁,对照组的平均年龄为61.81岁,2组年龄无明显差异。

舒血宁注射液临床主要治疗的疾病为冠心病与脑梗死,本研究前期研究发现,舒血宁注射液临床使用中14.80%的患者为脑梗死患者,14.57%的患者为冠心病患者,18.23%的患者患有高血压病,11.20%患者患有糖尿病[6]。患者具体入组情况见表1。

2.2基于GBM倾向性评分法对混杂因素的控制

本研究的数据来自于HIS数据库,而这些数据都是源于回顾性病例,没有进行前瞻性的设计与随机化处理,因此使用舒血宁组和对照组之间存在许多协变量,这些协变量对2组之间的随机分配产生一定的影响。利用倾向性评分法(可以处理非随机化研究数据、控制或平衡混杂偏倚,使研究结果接近随机对照研究效果的一种有效的统计方法)[7]均衡混杂因素,控制混杂偏倚,使2组更具有可比性。

2.2.1各个混杂因素对处理组分配的相对影响程度根据提取数据的实际情况以及医学背景,考虑57个与分组变量和安全性结局可能有关的所有混杂因素(协变量)。具体变量包括病例的年龄、性别、职业、入院病情、住院天数、费别、总费用,以及在其理化指标测定期间内的合并用药(频数前50种)。根据倾向性评分的GBM算法,得到各个混杂因素对处理组分配的相对影响程度,相对影响程度越大,表示该协变量作为混杂因素对分组的随机分配影响越大。对分析影响较大的是薯蓣皂苷片、地塞米松和门冬氨酸钾镁等药物的使用见表2。

2.2.2倾向性评分法平衡混杂因素通过倾向性评分的方法将影响Scr,BUN的因素进行平衡,倾向性评分前后前后的效果见图2。图2显示加权前多数P接近0,说明这些协变量在2组之间有显著地差异;加权后P沿45度的直线,即[0,1]均匀分布,说明大多数协变量在2组之间差异不显著,与随机试验中通过检验接受2组协变量的无差异分布的情况相似。由于篇幅有限,因此以Scr分析为例,加权前后的协变量特征、K-S检验统计量和相应P见表3。

2.2.3logistic回归分析的对比虽然经过倾向性评分调整后,仍有是否使用薯蓣皂苷片、氢氯噻嗪、益心舒胶囊、氯化钾、果糖等协变量未被完全平衡。为了更好地说明舒血宁注射液对肾功能指标Scr,BUN的影响,分别建立3种模型,3种估计方法对肾功能的平均处理效应见表4。其中方法3(将未平衡的协变量纳入GBM倾向评分加权后的logistic回归)对Scr影响的分析,纳入的协变量是薯蓣皂苷片、氢氯噻嗪;对BUN影响的分析,纳入的协变量为薯蓣皂苷片、益心舒胶囊、氯化钾、果糖。

2.2.4敏感性分析虽然倾向评分加权可以调节纳入分析的57个协变量,但不能调节未纳入的因素即潜在偏倚。潜在偏倚的存在会导致估计出来的权重和平均处理效应有误差。潜在偏倚无法从数据中估计,但是可以通过敏感性分析来检验或评估研究结果对潜在偏倚的敏感程度[8]。大多数协变量的都不大,且它们对应的都很小,则说明平均处理效应估计对潜在偏倚不敏感,暗示着本研究可能不存在没有观测到的变量,见表5。提示本研究可能不存在没有观测到的变量。

3讨论

基于现有数据分析使用舒血宁注射液可能导致肾功能某些指标改变Scr主要由肾小球滤过排出体外,肾小管基本不重吸收且排泌量也较少,因此Scr的浓度主要取决于肾小球的滤过功能。然而BUN的生成取决于饮食中蛋白质摄入量、组织蛋白质分解代谢及肝功能的情况,主要经肾小球滤过随尿排出,正常情况下30%~40%被肾小管重吸收,故影响血尿素的因素很多。有研究发现萜与内酯类可引起肾小管上皮浊肿、间质内淋巴细胞增多等[9]。本研究采用倾向性评分的方法调整了混杂因素在使用舒血宁注射液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使2组患者的基线情况接近随机分配试验设计的效果。分析结果显示基于现有的数据未发现舒血宁注射液对于Scr有不良影响,然而发现舒血宁注射液可能导致BUN发生异常变化。其原因可能与银杏叶提取物中含有内酯类对肾小管间质损害有关;另一方面血尿素氮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HIS数据库中许多对BUN影响的信息未被记录,因此需进一步研究以明确原因,然而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仍需注意舒血宁注射液对一些老年人及肾功能不全的人的影响,尤其需对舒血宁注射液临床使用加以规范,对于其用法及合并

用药也应加以控制,以减少对肾脏的损害作用[10]。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全国20家大型三甲医院的HIS数据库,HIS数据作为回顾性、观察性、事务型数据,存在大量混杂因素、数据量大、信息量多等问题。GBM倾向性评分法作为一种均衡基线的新方法,可将多个协变量综合为1个值来分析,能较好的均衡两对比组之间混杂变量的分布,从而达到控制混杂偏倚的目的[11]。HIS数据分析中采用倾向性评分法,结果更接近于临床实践,研究结论更具有可靠性。但倾向性评分法有其缺陷,其缺陷在于不能平衡未被观测或未被发现的潜在偏倚,因此要求研究者在使用此方法前,尽可能的搜集全所有的混杂因素。

舒血宁注射液临床使用对肾功能损害的报道较少,本研究结论是基于非随机化的回顾性研究,且属于观察性研究范畴,在分析中尚未考虑疾病因素及用量较少药物的影响,同时还有未测量到的因素可能对结局造成影响,因此本研究结论可作为临床参考,并为深入进行前瞻性研究及机制研究提供线索,但不能作为因果判断的依据。

[参考文献]

[1]赵林梅.舒血宁注射液的药理作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6):3358.

[2]杨薇,申浩,谢雁鸣,等.舒血宁注射液临床不良反应特征及预警信号探测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8):3013.

[3]庄严,谢邦铁,翁盛鑫,等.中药上市后再评价HIS“真实世界”集成数据仓库的构建与实现[J].中国中药杂志,2011,36(20):2883.

[4]杨薇,程豪,谢雁鸣,等. 基于HIS灯盏细辛注射液“真实世界”临床用药特点分析[J].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8):2718.

[5]杨薇,李霖,谢雁鸣,等.舒血宁注射液临床用药剂量对肝功能影响的临床实效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8):3076.

[6]杨薇,尤丽,谢雁鸣,等.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舒血宁注射液临床用药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8):3150.

[7]McCaffrey D F,Ridgeway G,Morral A R.Propensity sore estimationwith boosted regression for evaluating causal effects in observational studies[J].Psychol Methods,2004,9(4):403.

[8]杨伟,杨薇,支英杰,等.基于GBM倾向评分法对疏血通注射液导致谷丙转氨酶异常变化的影响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8):3039.

[9]张茜,金若敏.中药肝肾毒性及肝肾功能检测指标的研究概况[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8(8):105.

医学影像信息技术范文6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07)03-0575-02

远程医疗作为一种新型的医疗服务形式,已在国内外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而与远程医疗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则是信息技术的发展。笔者从信息技术的角度简要地阐述了信息技术在远程医疗中的应用。

1 远程医疗的定义

远程医疗是Telemedicine的中译名,它是一个狭义上的概念,一般是指采用现代通信技术、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信息技术实现医学信息的远程采集、传输、处理、存储和查询,从而完成对远地对象的检测、监护、诊断、教育、信息传递和管理等。简单地说,远程医疗就是综合应用信息技术在异地之间进行医学信息的传输和处理,以进行医疗服务的一种医疗活动。

2 信息技术与远程医疗的关系

广义上讲,信息技术是指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各种与信息处理有关的技术。由于远程医疗涉及到许多医学信息,比如图像(Images)、影像(Video)、声音(Audio)、波形(Graphics)、文本(Text)、生理参数(Physiologi-cal Data)和辅助信息的异地之间的采集、传输与处理,现代信息技术在远程医疗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迅猛发展为远程医疗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可以说,远程医疗是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化的一种表现。

3 信息技术在远程医疗中的应用

在远程医疗活动过程中,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主要有医学信息的获取与加工、传输和存储三方面。下面分别从这几方面就信息技术在远程医疗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3.1 医学信息的获取与加工

远程医疗需要获取的信息主要有:诊所或医院的实时监控数据、患者病历、医生诊断等资料;通过影像检查设备采集的影像信息;实施实时体格检查采集到的音频、视频信息。这些信息中很多是直接由医疗检测设备而来,如:患者的体温、血压、X光片、CT片、B超等。它们的采集与加工是远程医疗中一个基础性的、不可缺少而又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的精确度和完整度直接影响到远程医疗的质量。因此,如何对医学信息进行预处理,以及如何使现有的医疗设备与通讯手段方便、快捷、安全地接口都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

对非实时的医学信息可以采用包括滤波、压缩、编码打包、精确扫描等手段来处理。而对需要实时采集及传输的医疗影像等数据来说,可以在医疗设备直接获取。DICOM3.0(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标准便为这种技术提供了可能,可以通过医疗设备的DICOM接口来实现对不同来源、不同种类的医学图像按照统一的数字化方式进行采集、加工与交换。

近年来,随着数字成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旨在全面解决医学图像的获取、显示、存贮、传送和管理的综合系统PACS悄然兴起。PACS(picture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全称为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它主要分为医学图像获取、大容量数据存贮、图像显示和处理、数据库管理及用于传输影像的局域或广域网络等5个单元。PACS采用的便是DICOM3.0协议。相信在未来的远程医疗中,医学影像资料的采集与交换,完全可以借助PACS,直接从数字化的医疗设备上采集信息,实时地、高品质地捕获各种动态或静态图像。

3.2医学信息的传输

在远程医疗中,医生的诊断质量来源于传输的医学信息质量,因此,医学信息的传输一定要保证它的不失真、稳定和安全。

医学信息通常是一些数据、文字、视频、音频和影像等。数据和文字的数据量相对比较小,对通信网的要求不高;但视频、音频和影像资料数据量很大,对通信网的带宽和传输速率有较高要求。

通信网可用有线网络或无线网络。有线网络有拨号上网、ISND、ADSL、AMT等;无线网络可用卫星通信。就其传输速率而言,拨号上网、由双绞线组成的局域网等其传输速度不超过10Mb/s,可有效传输对网络带宽和传输速率要求不高的文字、数据及静态图像。光纤网、ATM等,传输速率在100Mb/s以上,可有效传输数据量较大的动态图像。基于卫星宽带网络视讯系统为主的远程医疗系统,虽然从技术上能满足远程传输和处理医学信息的要求,但费用昂贵,难于推广和使用。

目前来说,很多远程医疗系统采用的是电信部门提供的非专用程控线路,虽然费用低、使用方便,但连接不稳定,高峰期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易丢失或失真,严重影响着远程医疗的质量。并且这是个完全开放性的网络,如何避免病毒的侵害、非法数据的传输与存储、非法截取数据以及数据的丢失等,是远程医疗应用中应该注重的问题,也就是说,必须保证医学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3.3医学信息的存储与归档

远程医疗还包括资源信息存储与归档的问题。由于医学信息如影像资料等一般容量都很大,因此需要具有库类海量的存储设备及相关系统,如磁带库、光盘库等。其主要介质有:硬磁盘、MOD(Magnetic Optic Disk)、CD/DVD和DLT(DigitalLinear Tape)等。

存储介质及设备的选择涉及的因素主要有速度、可靠性和价格。需均衡3者因素最后作出选择。硬磁盘可采用磁盘阵列RAID,它具有较高的数据传输及读/写率,除RAID0外都具有容错功能,有较高的安全保障,可作为短期存储的基本选择,但价格比较昂贵。CD/DVD相对便宜,其数据存储可靠性比较高,并且采用统一的规范标准,兼容性好;缺点是单个容量不大,存储起来比较繁琐。DLT较之以往的非数字磁带类其可靠性有了明显的改善,但其平均访问时间较慢,会对系统响应速度造成一定影响,可考虑用于对速度要求不高的长期存储。MOD(磁光盘)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规范,系统兼容性不足,但可以重复使用。

对于医学信息的存储来说,最好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比如在PACS中,与存储相关的就有硬件、数据库、应用界面等。硬件就是如RAID等存储设备;数据库将为每个PACS检索点创建一条相应的记录,以检索到原始数据。而存储管理软件是硬件设备和数据库之间的一个关键环节,该层面的软件主要任务是在大型存储设备上构建虚拟的文件系统,让直接面向用户的应用软件可以在该层面上直接运行,而无需考虑底层硬件设备的配置与控制。好的存储系统选择对医学信息的存储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4 信息技术在远程医疗应用中的展望

3G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实现,将改变现有的远程医疗模式,使患者能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得到医生的帮助和救护,特别是在偏远地区和事故突发地,更需要这种系统的支持。在不远的将来,无线遥测将成为医院中的标准设施,远程医疗设备简单得像手机或笔记本电脑那样,加上台式视频设备,它就可以同时提供双向视频、双向声频、重要生理参数、心脏和其他数据至医疗中心。由于数据传输速率高,它可以同时传输许多类型的医疗信息,这些对于远程医疗来说,无疑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