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会治理的方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会治理的方式范文1
【关键词】城市自治运动;社会结构;商业化
现代法治起源于西方。作为还处于转型时期的国家,要深刻认识现代法治社会生成规律就必须追溯现代法治生成的源头,来挖掘其中具有规律性的共性。本文希望通过对西方法治社会生成的历史梳理来进一步挖掘其中的规律,为中国现代法制转型提供借鉴。
一、中世纪商业复兴到城市自治运动的出现
西欧地区的封建社会是一个多元权力景观,威权粉碎为其政治特征的。从封建社会到西欧资本主义法治社会的全面发展,中间经历几个重要阶段。
首先,从公元六世纪到十世纪,西欧进入到中世纪。七世纪开始,地中海商业受到阿拉伯帝国扩张,迅速衰落,到八世纪末以后,西欧已退回到一种纯粹的农业状态。[1]到了九世纪西欧封建制得到确立。这时,西欧出现了独特地多元权力景观: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使西罗马帝国的基督教会有了自主发展的机会,教权与皇权分离了。新建的蛮族王国王权式微,文化低下,急需教会的支持和正名,而基督教的普世性和教会影响力覆盖原罗马帝国版图,因此可以跨越多蛮族王国,建立起庞大的教会体系,成为宗教,经济、政治、军事的混合体,[2]更是因文化的优势,教会垄断了西欧的精神生产。王权和教权并存分立,有时甚至凌驾王权之上,是独特的历史现象。
西欧的封建制的确立,由于层层封建,威权粉碎,公共权威衰微,形成一批有势力的贵族集团,贵族本人成为行使公共权威的真正领主。这样“王座只保留了一个空洞的宗主地位,只是一个名义上的权力,而国王被缩成一个阴影而已。”[3]领主与附庸的关系以相互义务的契约为基础。这样,王权、教权之外又出现了一个贵族权。
这是一个多元权力景观。每一种权力都可以拥有一定立法、行政和司法的权力。每一种权力都有着一定竞争性。
在这个权力架构背景下,西欧确立了封建农庄经济,商业呈现出青黄不接的状态。商业组织、技术和规则的可能因此而停滞。万幸的是在这种时代,威尼斯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威尼斯是意大利的较独立的城市共和国。它是由被蛮族驱赶出家园的难民在海沼之中建立的城市。该城无土可耕,唯有以渔盐之利,发展贸易,且缺乏政治、宗教、社会上的限制,经商遂成这一城市的生产方式,资本因而愈做愈大。
从9世纪来,威尼斯与非洲和叙利亚建立起的商业关系,即使教皇禁止的铁器、木材也被输入到伊斯兰教区,贩奴贸易也照干不误。[4]该城市市民的社会差别完全由财产决定,形成了商人阶级。[5]这的确是中世纪欧洲的少有亮点。威尼斯虽不是各种商业技术的创始人,但却是综合吸收各项商业技术并予以改进的人。“股券”和“复式簿记”都为其吸收。[6]威尼斯的商业承上启下,对中世纪的商业复兴起了很大作用,这是无可置疑的。也正因此西欧商业技术能得以持续增进、商业规则能持续发展。
如果说威尼斯只是僻处海疆一隅,影响力有限。紧接着一个关键性环节出现。十世纪下半叶,翻山越岭的商人为安全之计,寻求城堡的保护,并在旧城堡日益拥挤的情况下,又在附近建造新城堡。这种城堡最初均为商人,随后工匠们也住进来了。新城堡使旧城堡失色,这样原指旧城堡的人的“市民”一词被引伸至新城堡的居民――“商埠人”。[7]他们形成了一个基本脱撤离土地的阶级。乡村工业转入城市工业,使工业获得了日益发展。这样,在分裂的,多元权力景观、背景的西欧大陆,市民阶级开始形成。
新的生产关系必须获得一个发展空间,能够足够成长,创制符合他们的法制和精神。最迟在十一世纪初,萌芽商法产生了。这是商业活动的一些惯例,但却在当时法院中无法接受,商人们为此成立了商人法庭。注意:能允许商人自己成规模的创制自己的法制,这是商人获得发展空间的关键。现代法治,简而言之,就是平等主体之间进行规则的制定和执行。而商业的本质也就是平等主体的交换关系。以这种交换关系为基础的反映就是现代法治的体现。商品经济究其本质而言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发生的社会化大生产,是资本的持续增进。创制符合自己实情并能让自己利益得以维护、获得长期发展,这乃是一种富有效率的生产关系得以发展的必要条件。而这个关系最佳的表现就是中立司法和商人自己创制。借助这一平台,西方法律形式主义才得以发展。商人把注意力逐渐集中到规则的制定和执行上来。
城市自治运动逐渐展开。城市市民阶级以其在城市中举足轻重地地位取得了司法自治和行政自治权。世俗的诸侯对城市采取了一种亲善的态度,因为这能增加他们的收入,而教会则竭立反对城市运动。城市自治继续发展,它们相继获得特许状,制订自己特有城市的法律,自我管理,并在特许状和在此基础上的集体宣誓的方式构成民主管理景观。自治中的城市就仿佛是自由市民的契约社会。据1151年的《圣康坦建城章程》的记载,市民以宣誓方式宣称:“遵守共同的准则、服从共同的权力、维护共同的防务。”[8]以后的社会契约论在启蒙时期被一再宣扬,只不过是这种商业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已。
在这一城市自治运动中,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城市自治使法律成为市民共同意志的产物,促使市民自觉遵守自己参与制造的法律,依靠法律程序解决纠纷,而不是依靠与权力远近关系或者自上而下的权力意志来解决纠纷,这为法治社会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和行为习惯基础,并促使人们进一步关注规则的制定,而不是执政集团的更替,从而摆脱人治的状态。
2.城市法律的立宪性特征为运动的到来进行了预演实践,而立宪主义、契约社会的思想也在其中酝酿着。
3.中世纪城市法确立的理性、社团资格权利平等、参与立法、客观司法程序等原则与理念,都与近代西方法律形式化运动的的一些结构特征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是近代法律形式化运动的源头之一。
4.城市自治为市民阶级进一步壮大提供了良好的空间,为城市市民阶极向近代市民阶级的转化埋下了伏笔。
二、从近代市民社会形成到近代法律秩序的形成和近代法律形式主义运动
作为城市自治运动的结果,西欧封建社会出现了一个新的力量:城市市民阶级。在贵族、教权、王权之外又新添了一个力量。城市市民阶级随着商业的增长,越来越不满足自身城市的狭隘,希望清除市场壁垒,建立统一规划,维护社会安全,保护贸易自由等等之类。这一切既非孤立的城市市民阶级独立能完成的,又非贵族和教会能办到,王权就成了唯一选择。“国王与市民阶层―在英国、法兰西及其他国家―这种结合,井然有序地促进了贸易,而双方互利。”[9]历史表明,欧洲王权的增长,极大程度上是新兴市民阶级支持的结果。这样,王权迅速增长并朝民族君主国发展。城市商业经济的发展,动摇了庄园经济,使贵族出现了分化,许多贵族本身就成市民的一员。这更有利于王权的集中并战胜封建割剧势力。
这样,民族君主国开始出现,王权成了国家公共权力。而城市市民阶级则成为了国家资产阶级,近代市民社会走向成熟。
在这一漫长过程中,法律形式主义运动也得到持续发展 。11、12世纪西欧商业资本主义不断扩展,零星地商业惯例已无法满足商业活动,出于利益计算,商人集团特别关注经济活动的安全性、可计算性,关注商业活动的安全保障,而法律的功能使法律受到商人集团的青睐,韦伯正确指出,城市市民就是用市民的法律意识来谋求他们的军事和税收利益的。[10]通过法律保护个人权利,成为商人们的共同心声。实际上,在西欧多元权力和城市自治的背景下,那种企图贿买行政权力的、共同渔利的方法根本行不通。只有法律才能为形式平等的商人接受。但是,商人集团需要的是适宜自身情况的商法。泰格和利维在其专著《法律与资本义的兴起》一书中指出,十一世纪专业法律人员和适应商人需要的法律进入意大利,传播到地中海沿岸,又循商路传向北欧。而作为最具有商业精神的罗马法最初也是沿着贸易路线产生。哈罗德・丁・伯尔曼也认为西方近代的商法和航海法虽说可以追溯至罗马法,但其中大多数条文是经过意大利各地市的实际运用,于11、12和13世纪之后成为各地习惯法,又透过法国才被北欧各国接受。伯尔曼甚至肯定地认为商法最初主要是由商人自身完成的。[11]在这种条件下“经商成为一种有结构、能协定的活动”。 [12]威尼斯作为“科学统计之出生地”,政府对稍重要商人的资本都加以调查,并记录。商事争议也可由商业法庭依法而断,律师则提供各项法律服务。“可计算的法治系统”在威尼斯已然成形。[13]可见形式理性的法律和文化是西欧商业文明长期累积的结果。商法硬是由商人集团主要凭自身努力酝酿而出了。这种在商人集团内部逐步发展起来的商事规则惯例汇集而成的法律体系具有:规范的客观性、准确性和专门性,适用的普遍性、统一性所显示的跨国特征以及对权利的互惠性原则的注重。[14]总之;新的商法作为商业活动精神和要求的体现,只是再次表明商业运动的历史力量。
与此同时,罗马法获得复兴。当然教会作为中世纪知识垄断者对罗马法的系统整理以及教会法体系向罗马法靠近,强调理性和良心,使得法律也导向理性形式主义,形成了一种新的较合理的也较复杂的书面诉讼程序,在欧洲大陆引起司法组织深刻而有决定性变革,也为社会受法律支配观念的确立和法治增添了积极力量。
此外,各城市大学将法律作为一门科学进行研究,法律形式主义运动提供了法理养分。同样重要地是,法学家阶层和职业法律阶层在研究和实践需求的双重作用下开始形成。律师受商人阶层托请,去营造新诉讼程序,策动法律合理化发展,[15]在法律合理化之时也对法律形式主义运动进一步体现市场经济的平等、契约自由、私权神圣等精神提供了帮助。我们知道如果不是商业力量,教会主导的法律形式主义完全可能体现另一种精神。
另一方面,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新生的市民阶级营造了适宜他们的精神世界,它们与罗马法复兴运动相汇集,不仅加速了罗马法的传播和接受,也强化了罗马法中的私法精神,并为市民阶级的法律意识和观念中注入了人文精神和理性因素。
这一切合力作用加速了西方近代法律形式主义发展,并为市民社会改造国家奠定了基础。
王权曾经因与市民阶级的结盟而获得张扬,现在市民阶级在民族君主国扶养下已成长为资产阶级,已不能容忍王权的恣意了,公权力为谁服务以及权力和权利的分野问题被提出。社会契约论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方案被启蒙者一再宣扬。要在国家范围内彻底实行法律形式主义,使法律成为社会的最高权威,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任务。这一任务最后通过资产阶级革命予以完成,但这不过是一连串演化的结果而已。
需要指出的是,法律形式主义运动在英国和欧洲大陆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在英国普通法的繁锁和形式主义成为英国人抵制专制权力肆虐的武器。1600年以后普通法律师与商人结盟开展了限制王权的司法改革斗争,“确立大陪审团、重申小陪审团的独立性、严格尊重与证人对质的权利” [16]等新的合理化诉讼程序为市社会权利平等保护,限制公权力恣意提供了必要和可能。
在大陆国家,法律形式主义与罗马法复兴结合在一起。古罗马法的私法精神、严谨的法律体系和逻辑分析以及对商品活动的高度法律抽象成为大陆国家商人集团的最佳选择。
综上所述,社会的商业化产生了市民阶级,而商业交易的本质使市民阶级选择了法律,而且是形式理性的法律,以保证行为的可计算性。“正是法律的普遍性确立了公民在形式上的平等,从而保护他们使其免受政府的任意监护之害。为了确保普遍性,行政必须与立法相分离;而为了确保一致性,审判必然与行政相分离。实际上,这两个分离恰恰是法治理想的核心。由于他们,法律制度应该成为社会组织的平衡器。[17]”
从这一过程看,社会结构的商业化发展需要一个足够发展空间和时间。社会商业化是法制现代化的历史前提,而法制现代化则为社会商业化持续增进,最终使社会由封建体制转型为现代资本主义商业体制提供了必要保证。而工业革命则是生产力在适宜的生产关系中得以飞跃的结果。西方现代社会的形成离不开商业化和法制现代化的关联关系。正是在社会商业化和法制现代化关联互动的基础上产生了现代社会。这是西方现代化合理的历史结论。
由此可见,一个国家的社会结构的商业化程度对现代法制转型起了决定性作用。而现代法制又是保证社会商业代突破传统体制的必要条件。传统社会结构在多大程度上适宜商业化,是决定该国法制现代化的根本因素。如果没有社会结构的商业转型,法制现代化则很难做到名实相符。而如果抽去了现代法制的市场精神、商业内容,那么这样的法制还能被认为属于“现代”的吗?因此法制现代化的成败关键在于现代法治的本土根基的构筑。社会结构的商业转型、支撑现代法治的民众力量则是现代法制的本土根基。
三、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现代化是一个多层面的变革概念,是生产方式、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发生史无前例地飞跃的变革过程。社会结构的商业化是生产关系层面的现代化,法制现代化是的现代化,而工业化则是就生产力层面现而言的,三者互有关联。一个社会的传统社会结构是否适于商业转型,是决定该社会现代化难度的关键因素;法制现代化不是孤立的社会现象。它是伴随着特定国家或地区发生的,以社会商业化、工业化为基本内容的现代化进程,从而固有的法制系统向以形式合理性为精神向导,体现市场经济价值追求的法制系统的转换过程。其基本功能在于保证社会商业化、工业化过程的顺利进行。一般说来,一国的法制是以法的形式对该国政治、经济、文化等诸秩序的总的确认。离开了该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实际秩序,侈谈法制是一种荒谬和妄想。法制现代化也是如此。它的最终目标也就是建立起一套与市场经济、工业社会相适应的法制系统。因此,对于象中国这样外源型国家,在法制现代化过程,应更加注重现代法治本土根基的构筑以免使法制现代化浮于表面,名不副实。其次,现代化是一个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矛盾运动过程。现代化是世界的,因为自工业革命以来,越来越多地国家,不管愿不愿意都被纳入这一进程;以货币为纽带的全球商业化挟大工业、高科技之势令非现代国家无法抗拒。现代工商文明已突破地域界限, 不再象古文明深受地域限制从而只能是地域性文明。工商文明可以在世界各地安家落户,虽然最终的表现形式不同。各国或地区的现代化起点即内、外部条件不同,必然形成不同的民族特色。这种条件,不仅指特定国家或地区的文化背景,更是指传统社会结构对于工商文明的容纳度。这决定了该社会转型的模式和难易、快慢程度。法制现代化作为现代化的一部分,也不例外。
参考文献:
[1] [比]亨利・皮朗《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乐文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11页。
[2] [美]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信仰的时代》(中)幼狮文化公司译东方出版社1999年版,第788页。
[3] [美]詹斯・W・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上)耽淡如,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302页。
[4] [5] 参见[比]亨利・皮朗《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第16页。
[6] 参见黄仁宇:《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三联书店1997年5月第1版第81页。
[7][8]分别参见[比]亨利・皮朗《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第一章、第39、48页。
[9] [英]泰格、利维:《法律与资本主义的兴起》纪混译学林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第135页。
[10] 转引自公丕祥:《法制现代化的理论逻辑》第175页。
[11] [13]参见哈罗德・J・伯尔曼:《法律与革命》第十一章。
[12] [14]黄仁宇:《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第83、84页
[15] 参见[英]泰格、利维:《法律与资本主义的兴起》第119和155页
[16][英]泰格、利维:《法律与资本主义的兴起》第256~257页
[17][美]昂格尔:《现代社会中的法律》,吴玉章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47页。
社会治理的方式范文2
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探讨。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随机抽取了254名中专生组成被试样本进行问卷调查。其中,07级73人,08级89人,09级92人;男生108人,女生146人;城市学生101人,农村学生153人;独生子女 40人,非独生子女214人。
(二)研究工具。 ①采用Derogatis编制国内王征宇翻译的症状自评量表 (SCL-90量表)。②采用由湖南医科大学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该量表共十个条目,包括客观支持(3条),主观支持(4条)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条)(以下简称利用度)等三个维度。由于在校学生交往对象主要是父母、老师和同学,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恰恰缺少“老师的支持”一项,考虑到中专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对量表的一些项目进行了修订。具体修订方案如下:即将第4题中的“你与同事”改为“你与同学”,“有些同事”、“大多数同事”改为“有些同学”、“大多数同学”;第6、7题中的“同事”选项改为“同学”;第5、6、7题中增加“老师”支持选项。修订后的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83,说明该量表仍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③采用由M.Bond(加拿大)编制路敦跃翻译修
(三)方法。
采用集体施测方式,以指导语指示被试填答问卷。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二、研究结果
(一)中专生社会支持、防御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见表1)。
表1 中专生社会支持、防御方式与SCL-90各因子的相关分析(r)
注:*<0.05,**P<0.01,*** P<0.001 (下同)
(二)心理健康者与心理问题者社会支持、防御方式评分比较。以SCL―90总均分≥2作为异常标准,把被试分为心理健康者和心理问题者两组。二者比较结果详见表2。
表2 心理健康者与心理问题者社会支持、
防御方式评分情况比较(X±S)
三、讨论
中专生的社会支持情况不存在年级、性别、城乡来源、是否独生子女等差异,这说明中专生的社会支持状况良好。这可能与学生家长对其关心爱护、学校老师的耐心教育引导有关。
通过不同年级学生防御方式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对成熟防御机制的利用度在不断的提升,这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成熟防御机制逐步得到发展和提高,这与人的心智的成熟有着必然的联系。
男生在投射、被动攻击、潜意显现、伴无能之全能、消耗倾向、掩饰因子条目上得分显著高于女生。这可能与男生本身具有的爱面子、冲动好斗等特性有关。
城乡学生在制止条目上的差异、非独生子女与独生子女在假利他性条目上的差异则与家庭教育态度、方式的不同有关。城乡间文化的差异常导致家长对子女教育方式的不同。一般来说,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相对娇宠一些,更易养成一些自私、利己、自我中心等性格;而非独生子女则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更多的学会关心、爱护、分享、合作等个性。
中专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其常采用的防御方式之间均存在着一定的相关:与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存在显著正相关,说明中专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其采用不成熟防御机制的次数越多。
参考文献:
[1]JudithE.HupceyRNCRNPEdDRNC,Clarifyingthesocialsupporttheory-researchlinkage,JournalofAdvancedNursing,1998,27,1231-1241;转引自李超.大学生寻求社会支持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探究》[D].硕士论文.
[2]Vaux A.Social support:theory,research and intervention[M].Praeger publishers,1988:8-9.
[3]施建锋,马剑虹.社会支持研究有关问题探讨[J].人类工效学,2003.9(1).
[4]王征宇,症状自评量表(SCL―90)[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31―36.
社会治理的方式范文3
护理工的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对患者的康复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了给住院康复科患者提供最佳护理、提高其生活质量,本次研究对在康复科工作的护理工进行问卷调查,以便对改进今后的护理工作提供依据和指导意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06年4月至 5月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工作的护理工为调查对象,共发出问卷75份,经核对剔除9份无效问卷,收回有效问卷66份,回收有效率88%。调查对象均为女性,年龄:31~61岁,平均(44.64±6.08)岁;文化程度:小学29人(43.94%),文盲37人(56.06%);工龄:(4.90±2.08)年。
1.2 方法
1.2.1 调查及施测方法:问卷内容包括①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②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1],此表共10个条目,包括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及社会支持利用度4个因子[2] ;③张作记特质应对量表[3] ,此表用于反映个体存在的那些具有相对稳定性的、与人格特质有关的应对策略,分为消极应对和积极应对,条目内容以情绪应对为主,可以作为独立的心理变量进行测试,共20个条目。问卷发给护理工,请其直接填写。如填写有困难由经过培训的护士为其读出问题、解释,根据其选择代为填写,填写后统一收回。常模为1 305例健康人群[3]。
1.2.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设P
2 结果
2.1 护理工的社会支持水平及应对方式与常模比较 护理工的社会支持总分为(33.95±8.02),常模为(34.56±3.73),护理工的社会支持水平与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2, P >0.05)。
2.2 护理工的应对方式与常模比较见表1
由表1可见,护理工的积极、消极应对方式与常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2.00、8.13,P均
3 讨论
社会支持是指个体来自社会各方面包括家庭、亲属、朋友、同事、党团、工会等组织所给予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帮助和支援,具有减轻应激的作用,是应激作用过程中个体“可利用的外部资源” [4] 。从本次研究来看,护理工所获得的社会支持与常模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护理工的社会支持已经得到了社会一定的重视,护理工的支持利用度掌握较好。因为喂食、端尿、擦身、按摩等工作能让病人感到舒适,病人及家属对其工作的肯定与感激,会让她们觉得自己的辛劳没有白费,能给她们带来自我成就感。同时,相对于每天看到因疾病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她们可以体会到自己身体健康的幸福与满足,因此她们的应激资源较好。但管理人员也不能麻痹,应重视护理工的心理健康状况,多听意见和建议,多给指导与帮助,提高护理工的工作绩效。
本次研究结果还表明,护理工的积极、消极应对方式与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此外,护理工个人需要正确评估自己,尽最大努力去适应环境,正确认识自己的工作和其意义所在,以一种良好的心态投入工作,积极应对的同时还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好各种矛盾;要加强相互间的交流、沟通与支持,掌握病人、家属的心理动态,注意其心理感受及反应,利用各种沟通技巧与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从而与病人、家属及医护人员建立信任、友善的支持关系,提高患者与家属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薛华. 家庭对患者的社会支持与作用[J]. 当代护士, 2004, 11(1):25.
2 汪向东.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 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 志社, 1993, 增刊:42-46.
社会治理的方式范文4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素质;社会支持;父母教养方式
分类号B849
DOI: 10.16842/ki.issn2095-5588.2017.04.004
1引言
心理素质是以生理条件为基础的,将外在获得的东西内化成稳定的、基本的、衍生性的,并与人的社会适应行为和创造行为密切联系的心理品质(张大均,冯正直,郭成,陈旭,2000)。很显然,心理素质是先天与后天因素、内在与外在因素相结合而形成的品质或特性。张大均,冯正直,郭成和陈旭(2000)曾对心理素质的结构进行了理论与实证的分析,以心理素质涵义和实质的探讨为出发点,将学生心理素质归纳为认知因素、个性因素和适应性因素三个维度,具体化为二十二种成分。
社会支持是个体从其所拥有的社会关系中获得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它调节着压力和身心健康之间的关系。众多研究均表明,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如Erin(2016)发现,卵巢癌患者寻找社会支持作为应对机制,是保障其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胡军生和王登峰(2006)采用横向与纵向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192名大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可以有效预测被试两年后的心理健康状况。梁雅丽,姚应水,石玮和杨瑞(2013)通过对贫困大学新生的研究表明,消极应对方式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负性因素,积极利用支持是促进心理健康的正性因素;还有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可以通过心理弹性间接影响心理健康状况(宋广文,骆风,周方芳,2014),心理素质作为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在心理健康机制中具有核心作用(王鑫强,张大均,2012)。已有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王沥滢,孟勇,王超明,2016)、同伴关系与自尊(刘广增,张大均,潘彦谷,陈万芬,马原啸,2016)、青少年父母依恋与抑郁(陈万芬,张大均,潘彦谷,程刚,刘广增,2016)等均对学生心理素质具有一定的影响。那么,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有着怎样的影响?目前还未有与社会支持直接相关的研究。
父母养育方式是父母在抚养、教育子女的日常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行为倾向,是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综合表现(李路荣,范兴华,2008)。研究发现,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Dwairy,2014;Mark & Benjamin,2015),与父母关系融洽的学生在中年时期患躯体疾病的概率远低于不融洽的学生(Russek & Schwartz,1997)。父母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和重要他人,在孩子的心理素质发展及压力应对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父母教养方式对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作用及在不同条件下所扮演的角色也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基于以上考虑,本研究决定考察父母教养方式与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明确在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过程中,家庭和社会因素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从而为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提供参考性意见。
2方法
21被
对320名本科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为310份,其中男生103人(33%),女生207人(67%);大一83人(27%),大二52人(17%),大三46人(15%),大四97人(31%),大五32人(10%);文科63人(20%),理科85人(27%),工科45人(15%),医学92人(30%),艺体25人(8%);城市户口119人(38%),农村户口191人(62%);独生子女98人(32%),非独生子女212人(68%);单亲家庭27人(9%),其中母亲抚养14人,父亲抚养13人,非单亲家庭283人(91%)。
22工具
221大学生心理素质量表
采用大学生心理素质量表,包含认知、个性和适应性三个分量表,共31道题,5级评分(1=非常不符合,5=非常符合)。总量表及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是089、078、075和078(张娟,苏志强,张大均,2016)。
222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
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中文版(s-EMBU-C),共21道题,其中拒绝维度6道题,情感温暖维度7道题,过度保护维度8道题。三个维度的再测信度在070~081之间,校标效度在082~093之间(蒋奖,徐峥嵘,蒋必菁,许燕,2010)。
223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采用肖水源(1994)修订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包含主观支持、客观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三个维度。共10个条目,其中主观支持4道题,客观支持3道题,社会支持利用度3道题。多年来,此量表被多次应用,有良好的信效度。
3结果
31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社会支持与心理素质状况
在父母教养方式方面,单亲家庭的大学生,除母亲拒绝维度外,其他维度均显著低于非单亲家庭(p
多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父亲拒绝维度在性别和专业上的主效应显著(p
32大学生心理素质、父母教养方式及社会支持的关系
父母情感温暖与大学生心理素质各维度及总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
结果表明,社会支持对心理素质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在父母情感温暖进入回归方程后,社会支持对心理素质的回归系数依然显著,说明父母情感温暖在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素质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006*251)/076=020。父母教养方式的中介效应模型,见图1。
4讨论
41不同被试变量中父母教养方式及社会支持的状况
家庭环境是个体出生后首先接触的微观系统,对个体的成长至关重要。本研究发现,单亲家庭的大学生,除父母拒绝维度外,其他维度均显著低于非单亲家庭,这与李娜(2010)、万国强(2006)的研究基本一致,即完整家庭的父母在教养方式上一致性更强,单亲家庭的监护人在给予孩子更多情感温暖的同时,也存在过度保护现象。男生在父亲拒绝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女生,这可能与社会和家庭对男生的社会角色定位有关,“穷养儿子富养女”、“男儿有泪不轻弹”等思想影响了父亲对男孩子的教养方式。此外,医学专业学生的父亲拒绝显著高于理科专业,说明医学生不但承担着繁重的学业压力,而且也承受着家庭更高的期望。
非独生子女的主观和客观支持显著高于独生子女,这是因为非独生子女有更多的兄弟姐妹,有更多的支持来源,而且在与兄弟姐妹的合作中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也更好。农村学生社会支持显著高于城市学生,可能与农村学生一旦考上大学会受到更多的关注与支持,学生也更能体会到自我价值,提升了主观支持有关(董增云,2007)。大一与大二学生社会支持显著高于其他年级,表明家长和老师更加关注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也相应地提供更多支持与帮助,有利于同学们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专业方面来看,工科生显著低于医学生,医学是个特殊的专业,不仅学制五年,毕业后还需规培,对学生的专业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学校、社会、家长都很重视医学生的学习,并给予极大的支持和鼓励。
42大学生心理素质、父母教养方式与社会支持间的关系
研究发现,父母情感温暖与大学生心理素质各维度及总分均呈显著正相关,并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各维度及总分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父母拒绝和过度保护与大学生心理素质适应性维度呈显著负相关,并对心理素质适应性有显著预测作用。说明父母尊重、理解、关怀的教养方式有助有提升大学生的自信心和适应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父母拒绝、过分关爱的教养方式会降低大学生的自我价值和抗挫能力,产生自卑、抑郁等不良情绪,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协调和适应性能力的发展,也与程灶火、金凤灿、王国强、张茹和刘新民(2016)对中国青少年心理素质的研究结果及Amina,Fons,Vande,Penny和Weny(2015)的印尼青少年心理素质的研究结果一致。大学生心理素质与社会支持的各维度和总分均呈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各维度和总分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及总分均有预测作用。说明学生得到的支持越多,抱负性水平越高,自信心和求知欲越强,挫折耐受性越强,无论是认知、个性还是适应性都能极大地调动起来,进而促进心理素质水平的提高。表明父母教养方式和社会支持是影响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外部因素,其中良好的父母教养方式和高水平的社会支持可以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水平的提高,不良的父母教养方式和低水平的社会支持不利于大学生心理素质水平的提高。
此外,本研究还发现,父母教养方式中父母情感温暖在社会支持与心理素质中有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0%,也即父母情感温暖通过影响大学生社会支持进而影响其心理素质。马存燕(2007)曾提出,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感受到的社会支持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说明良好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大学生乐观地看待事物,更容易感受到同学和老师们的关爱与帮助,也提升了大学生利用社会支持的信心和能力。父母教养方式作为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Dwairy,2014;Mark & Benjamin,2015),是通过培育孩子良好的认知能力、个性品质而对孩子的各项行为产生影响。父母对孩子情感的关怀可以促使孩子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有更深刻的自我认识,有更高的自我评价和人际能力,能得到更多的客观支持,与此同时,对支持的利用度也大大提高,因而心理素质水平也较高。
因此,要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水平,社会要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支持系统,学校要注意提高孩子对支持的利用度,家长要学会用积极的教养方式,让孩子在一个有爱的、快乐的环境中成长。总之,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要积极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家庭的助推作用、社区的强化作用(张大均,冯正直,郭成,陈旭,2000)。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来推动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
参考文献
万芬, 张大均, 潘彦谷, 程刚, 刘广增 (2016). 青少年父母依恋与抑郁的研究:心理素质的中介作用.心理科学, 39(6), 1282-1288.
程灶火, 金P灿, 王国强, 张茹, 刘新民 (2016). 家庭环境、教养方式和人格对青少年违法的影响及影响路径.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4(2), 287-292.
董增云 (2007). 大学生人格特征、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陕西师范大学.
方杰, 张敏强, 邱皓政 (2012). 中介效应的检验方法和效果量测量:回顾与展望.心理发展与教育, 28(1), 105-110.
胡军生, 王登峰 (2006). 人格特质和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模型.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4(4), 387-390.
蒋奖, 徐峥嵘, 蒋必菁, 许燕 (2010). 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初步修订. 心理发展与教育, 26(1), 94-99.
李娜 (2010). 单亲、完整家庭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情绪适应的关系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山西大学.
李路荣, 范兴华 (2008).父母养育方式与大学生焦虑水平的关系.精神医学杂志, 21(1), 29-31.
梁雅丽, 姚应水, 石玮, 杨瑞 (2013). 贫困大学新生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关系. 中国学校卫生, 34(6), 746-747.
刘广增, 张大均, 潘彦谷, 陈万芬, 马原啸 (2016). 中学生心理素质与同伴关系的研究:自尊的中介作用. 心理科学, 39(6), 1290-1295.
马存燕 (2007). 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与社会支持的关系.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15(3), 279-283.
宋广文, 骆风, 周方芳 (2014). 学优生、学困生社会支持、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中国特殊教育, 165(3), 48-53.
万国强 (2006). 单亲家庭与完整家庭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辽宁师范大学.
王沥滢, 孟勇, 王超明 (2016). 大学生心理素质与时间管理倾向、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4(1), 51-54.
王鑫强, 张大均 (2012). 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模型构建对PTH和DFM的超越.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8(6), 67-74.
肖水源 (1994).《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应用. 临床医学杂志, 4(2), 98-100.
张大均, 冯正直, 郭成, 陈旭 (2000). 关于学生心理素质研究的几个问题.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6(3), 56-62.
张娟, 苏志强, 张大均 (2017). 大学生心理素质量表的修编及信效度检验.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待接收刊.
Amina, A., Fons, J. R., Vande, S., Penny, H., & Weny, S. (2015). Perceptions of parenting styles and their associations with mental health and life satisfaction among urban Indinesian adolescents.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24(9), 1-13.
Dwairy, M. (2014). Parenting styles and mental health of PalestinianArab adolescents in Israel. Transcultural Psychiatry, 41(2), 233-252.
Erin, M. H. (2016). Quality of life and mental health among women with ovarian cancer: Examining the role of emotional and instrumental social support seeking. Psychology, Health & Medicine, 21(5), 551-561.
Mark, R., & Benjamin, M. K. (2015). A crosssection I investigation of parenting style and friendship as mediators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social class and mental health in a university communi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Equity in Health, 14(1), 1-11.
Russek, L. G., & Schwartz, G. E. ( 1997). Perceptions of parental caring predict health status in midlife: A 35-year followup of the Harvard Mastery of Stress Study. Journal of Behavioral Medicine, 20(1), 1-13.
Abstract
社会治理的方式范文5
【关键词】E通道 消防指挥系统 城市互联网
1 前言
“智慧城市”建设是当前城市建设的主流,消防安全管理作为城市管理一个重要环节,是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智慧城市”建设中城市大多建立了自己云服务中心,能够为用户提供数据和应用程序服务。合理应用城市云平台提供的地图数据、消防力量数据、消防水源数据、消防重点单位数据、商业门店消防数据、交通道路数据、视频监控数据和重点时段天气信息等数据为城市消防管理指挥系统中的数据收集与应用提供必要的信息保障。
本文设计的消防E通管理指挥系统,将存储于城市云平台中的消防基础数据进行数字化集成与更新,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辅助现场科学应急指挥决策,实现了快速、准确、高效地指挥作战。
2 总体设计
消防E通管理指挥系统实现智慧防控、智慧作战、智慧执法、智慧管理。系统建设主要包括:社区E通“消防管理”模块、消防E通、消防应急指挥系统和应用维护系统。
基于上述建设的主要内容,结合消防安全管理的具体需求,参照国家电子政务一系列规范和总体框架,系统设计从功能上总共包括四层结构:基础设施层、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
设计系统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
3 系统功能设计
3.1 消防应急指挥系统
消防应急指挥系统是消防E通管理指挥系统的核心系统,是解决灾害事故现场信息快速收集、现场指挥决策的高科技解决方案,它能够使灾害现场的指挥员和战斗员能够随时随地获得所需的各类信息,提高灭火救援指挥效率。系统以全面、实时的消防专业基础数据,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决策数据。本系统充分利用公共移动通信技术,实现安全、高效、强大的消防移动指挥决策、信息查询、业务处办和数据更新功能。
主要功能包括系统登录、地图操作、图层控制、地图定位、视频监控、视频通话、电子沙盘、消防力量信息查询、消防水源信息查询、消防重点单位信息查询、网格信息查询、统计、专题、作用半径分析、火灾隐患统计与分析、巡查考核、业务处办、数据修改和数据新增等功能。
3.2 消防E通
基于3G无线网络的移动终端“消防E通”,为实现消防安全管理移动执法,听从指挥中心统一指挥,与中心保持实时联系,开展现场应急救援工作。主要功能包括:系统登录、隐患处理、离线地图、信息查询、现场指挥、密码修改等功能。
通过该模块可查看隐患举报中心下派的消防隐患处理任务,对隐患进行处理、登记、现场拍照;可离线查看地图;可以对消防力量、消防水源和消防重点单位等信息进行查询;通过查看最新的作战部署图,与指挥中心进行视频通话,接受指挥中心发出的文字信息和图片信息。
3.3 社区E通“消防管理”模块
社区E通“消防管理”模块利用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作模式,充分利用社区综合信息采集系统(社区E通),在日常巡查时开展消防巡查和消防隐患上报工作;同时,对处理后的消防隐患进行核查评价。主要功能包括消防隐患上报、核查评价、消防重点单位安全级别量化和消防巡查等功能。
3.4 应用维护系统
应用维护系统是系统管理员使用的工作平台,通过该平台,可以进行系统维护管理业务,如设置组织机构、人员变动、密码重置和修改、受理时限控制等日常维护工作。主要功能包括:系统登录、组织机构、时限控制、密码修改。
4 总结
本系统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无线3G技术、网络技术及GIS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与现有消防相关系统对接,建设消防E通管理指挥系统,立足于满足火灾防控“自动化”、 灭火救援指挥“智能化”、 日常执法工作“系统化”、 部队管理“精细化”的实际需求,大力借助和推广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地理信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消防管理模式,实施智慧防控、智慧作战、智慧执法、智慧管理,提高灭火救援指挥效率,提升城市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GB 25113-2010移动消防指挥中心通用技术要求[Z].北京:公安部消防局,2010.
[2]公安部消防局.消防移动接入系统建设方案[Z].北京:公安部消防局,2010.
[3]公安部消防局.消防部队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Z].北京: 公安部消防局,2012.
[4]李栗.关于云计算和云安全技术在消防信息化应用的探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3(06).
[5]张迪,徐放,范玉峰.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信息服务平台设计与实现[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0(12).
[6]周蓉蓉.构建公安消防信息网内外网边界接入平台[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9(12):46-48
[7]林方湖,任钢.基于智能终端的移动MIS基础平台设计和研究[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2(3):22-24.
[8]滕波.灭火救援移动指挥系统设计[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2(9):17-20.
[9]吴希龙,崔毅东.移动端企业管理软件的交互设计优化[J].软件,2013(12):78-82.
[10]静国光.消防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0(16):44.
社会治理的方式范文6
采用修订后攻击问卷、应对方式问卷和领悟社会支持PSSS问卷对789 名山西青少年犯进行心理测量。结果: 除求助外, 解决问题、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和PSSS与《攻击问卷》各因素之间有着十分显著的关系;言语攻击、愤怒和敌意与PSSS之间有十分显著地关系,身体攻击与PSSS之间的关系不大。结论:青少年暴力犯多采用不成熟或者混合型的应对方式,而不是求助等成熟的应对方式;对于社会中的支持感受较低;解决问题、自责、幻想、合理化、PSSS对暴力攻击有影响效力。
【关键词】 青少年暴力犯罪; 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
所谓暴力犯罪是指犯罪主体利用身体力量或其它工具侵害他人身体或公私财物的一种极端攻击行为。1近些年,山西省青少年暴力犯罪占青少年犯罪的比率逐渐升高,人数也呈增多趋势;犯罪类型中,伤害罪越来越严重;不同年龄阶段均有暴力犯罪发生,且由少年转向成年阶段的人数最多;另外,犯罪现象呈现出团伙化的特征。2青少年期是人生的第二反抗期,是由不成熟到成熟的重大转折期,如果没有学会很好的应对方式,采用不正当的方式寻找自己的需求,加之,不会寻求社会支持,其很可能对应激事件采取过激的反应,将走上犯罪的道路。本文以山西省青少年犯为对象,探讨其暴力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以为有效地预防和遏制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3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2 年10 月在山西某监狱随机抽取在押男犯850 人进行攻击问卷调查, 剔除不合格答卷, 收回有效问卷820 份, 有效回收率为96.5%。犯人年龄年龄15~24岁,全为男性,入监时间1~6年,均为初犯。
1.2 工具:
1.2.1 攻击问卷 1992 年Buss & Perry 编制攻击问卷被广泛应用, 国内尚未形成统一中文版攻击问卷。根据文献和专家建议, 笔者对该问卷进行修订。修订后攻击问卷包括19 个项目:身体攻击6 个项目, 言语攻击3 个项目, 愤怒4 个项目, 敌意6 个项目。验证性因素分析: GFI、CFI、IFI﹥0.90, RMSEA﹤0.05。全卷Cronbach α 系数为0.884, 重测信度为0.783。4
1.2.2 应对方式问卷 采用肖计划等人根据多维度测量分类来编制了的问卷,其为自陈式个体应对方式评定量表,每个条目有两个答案:“是”、“否”。量表分为6大类: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信度依次为0.72、0.63、0.69、0.72、0.67、0.72;效度也符合国际效度确认标准。可以使用。5
1.2.3 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 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是由Blumenthal JA等编制,它是一种强调个体自我理解和自我感受的社会支持量表,分别测定个体领悟到的来自社会支持源的支持程度。同时以总分反映个体收到社会支持程度。原作者通过因素分析的方法将PSSS条目分为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三类,在275例样本中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和全量表Cronbach 系数分别为0.87、085、0.91和0.88,重测信度分别为0.85、0.75、0.72和0.85.本问卷含有12个自评项目,每个项目采用1-7级评分法,即分为极不同意、很不同意、稍不同意、中立、稍同意、很同意、极同意七个级别。
1.3 测评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 在同一时间实施测查。要求测试对象认真阅读指导语, 独立完成问卷并当场收回。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7.0 统计软件, 进行t 检验。
2、结果
2.1 根据文献,本次研究选择问卷的心理因素包括《攻击问卷》中的身体攻击、言语攻击、愤怒、敌意;《应对方式问卷》中的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领悟社会支持PSSS》。对各因素进行皮尔逊积矩相关分析,结果见表2-1
3、讨论
3.1 暴力攻击与应对方式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分析表明:《攻击问卷》中各因素与《应对方式问卷》的解决问题、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这几个因素之间有着十分显著的关系,《攻击问卷》中的言语攻击、敌意因素与《应对方式问卷》中的求助有十分显著的关系,而身体攻击、愤怒与求助关系不大。应对方式是影响暴力攻击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人在遭受应激事件或正处于应激环境的时候,他为了平衡自己的精神状态,从而做出的一系列认知或行为上的努力,这样的努力就是这个人所采取的应对方式。一个人的应对方式影响着他对负性生活事件所作出的反应。Vaillant等人认为,应对方式可分为成熟型、不成熟型和混合型,其中解决问题和求助课归为成熟型的应对方式;幻想和合理化可归为混合型的应对方式;自责和退避可归为不成熟的应对方式。6情境-特质论认为个体的应对是多维复杂的过程,应对方式的选择是人格特质、个体差异和应激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强调应对策略随情境变化而变化,而以情境特征为出发点寻找应对的稳定性。7青少年身心发展尚未成熟,面对身体攻击、言语攻击、愤怒和敌意等失控的情景,多采用不成熟或者混合型的应对方式,而不是求助等成熟的应对方式。8
3.2 暴力攻击与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
本研究分析表明:言语攻击、愤怒和敌意与PSSS之间有十分显著地关系,身体攻击与PSSS之间的关系不大。社会支持被看作是决定心理应激和健康关系的重要中介因素,社会支持指的是社会各方面的包括家庭、亲属、朋友、同事等个人和组织给予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帮助支援,反映了一个人与社会联系的亲密程度和质量,但各类研究从各自的理论和研究目的出发给与了不同的解释,一类认为社会支持是客观的、实际可见的支持,包括物质上的直接帮助和社会网络,另一类认为社会支持是主观体验到的支持,指的是个体感到社会中被尊重、被支持被理解的情绪体验或满意程度。暴力攻击青少年对于社会中的支持感受较低,面对负性应激事件时,感到自己是孤立的,更加不能平复心情,反而增加了愤怒感,所以更多采取暴力攻击等方式对待。9
3.3 暴力攻击的回归分析
在本研究中,将身体攻击、言语攻击、愤怒和敌意分别作为因变量,将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和PSSS作为自变量,进行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身体攻击的主要因素有自责、幻想,决定系数为0.036;影响言语攻击的主要因素有合理化、PSSS,决定系数为0.068;影响愤怒的主要因素有幻想、解决问题,决定系数为0.040;影响敌意的主要因素有PSSS,决定系数为0.060.其中合理化对言语攻击为负性影响,其余全是正性影响。这一结果可以看出,解决问题、自责、幻想、合理化、PSSS对暴力攻击有影响效力,因此预防和矫治暴力攻击必须培养青少年积极地应对方式,增强他们的社会支持主观感。10
参考文献
1牛锋,甘景梨,高存友. 攻击和暴力行为相关因素研究进展[J].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6,12(3):232-234
2 管晓静. 山西省未成年人暴力犯罪调查研究. 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3(4):46-49
3 江琴,郑星有. 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个性特征的相关研究. 龙岩学院学报,2010,2:57-60
4 冀云,刘晓明. 未成年犯的攻击性及相关因素.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1(23):828-829
5 肖计划,许秀峰. “应对方式问卷”效度与信度研究.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10(4):164-168
6 曾祥岚,茄学萍. 地震后青少年应对方式心理干预研究. 现代教育科学,2010,1:193-194
7 刘畅. 心理行为训练对监狱警察心理健康和应对方式的干预研究. 硕士论文.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2010.04
8 李丽,席焕久,牛志民,温有峰. 辽宁省男犯攻击行为心理探析.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2):2311-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