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阑尾炎病人的护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范文1
急性阑尾炎是最常见的腹部外科疾病,发病率在急腹症中占首位,任何年龄均可发生,而以青壮年为多见。典型病例诊断不难,但易于其他急性腹痛相混淆,Fitz (1886)首先正确地描述本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病理所见,并提出阑尾切除术是本病的合理治疗[1]。肠套叠是一段肠管套入其相连的肠管腔内,其发生常与肠管解剖特点(如盲肠活动度过大)、病理因素(如肠息肉、肿瘤)以及肠功能失调、蠕动异常等有关。按照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回肠部套叠(回肠套入结肠)、小肠套叠(小肠套入小肠)与结肠套叠(结肠套入结肠)等型[2]。我院于2011年3月收治一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合并肠套叠(小肠套入小肠)病人,经过9d精心治疗与护理,病人好转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病例介绍
患者,女,68岁,因右下腹痛3天余,伴发热、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入院。入院前在当地卫生室行“抗炎”治疗后有所好转,具体用药不详,停药一天后腹痛明显,以右下腹为主,仍有发热、恶心、呕吐,无尿急、尿痛、尿频,无腹泻及脓血便,停止排气、排便10小时余。遂来我院治疗。入院后查体:全身皮肤粘膜不黄,浅表淋巴结不大,心音有力,各瓣膜区无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性罗音,腹软,无胃肠型及蠕动波,肝脾肋下未及,右下腹压痛、反跳痛,肠鸣音4次/分,无气过水声,金属调。神经系统(-),辅助检查:白细胞10.1×109/L,血红蛋白117g/L,肝功能正常,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均为阴性,出凝血时间均在正常范围内,尿液检验蛋白定性、红细胞均为阴性。腹部平片见少量液气平面,B超检查提示阑尾肿大。入院后拟急诊在硬脊膜外腔麻醉下行剖腹探查、阑尾切除术。术中见腹腔渗出较多,少许肠内容物,回盲中段距回盲约30cm,水肿,胀气,失去正常光泽,呈暗红色,有散在出血点;距回盲约45cm处肠套叠段约10cm,有一约0.2cm破溃区,阑尾位于回盲部前端,明显充血、水肿、增粗,表面有大量脓苔附着,无粘连,于行肠套叠手法复位、肠穿孔修补术、阑尾切除术,并放入腹腔引流管。术后诊断:肠套叠、肠穿孔、阑尾炎。术后予以抗炎对症治疗,持续腹腔引流、持续胃肠减压,病人一般情况好,切口愈合后出院。随访一年,病人未出现腹痛、血便、腹部肿块。
2护理
2.1一般护理:保持病房安静舒适。嘱病人暂禁食水,遵医嘱合理输液并记录24小时出入量;协助病人翻身并活动肢体,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恢复,预防粘连;观察术后病人腹痛有无改善;待恢复排气、排便后,根据情况指导先进流食、以后逐渐过渡为半流食及普食,避免食用粗糙、坚硬、多刺、油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禁食期间做好口腔护理;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准确观察药物的副作用;观察有无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及其发展与转归。
2.2胃肠减压的护理:告知病人及家属胃肠减压的目的及意义,指导在改变或下床活动时管道的保护,胃肠减压期间应注意保持负压引流通畅,密切观察并准确记录胃肠减压的量、颜色、性状;定时更换引流盒。待胃肠功能恢复后拔出管道。
2.3腹腔引流管的护理:妥善固定好引流管,防止受压、扭曲、堵塞等,确保引流有效,防止因引流不畅而致积液或脓肿。指导病人及家属在活动时保护好管道,下床活动时确保腹腔引流接袋低于引流出口平面,防止引流液逆流;密切观察并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性状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主管医师。此管一般在24-72小时拔出。
2.4阑尾切除术后护理
2.4.1减轻或控制痛:根据痛的程度,采取非药物或药物方法止痛,如:协助病人采取合适的半卧位或斜坡卧位,以减轻腹壁张力,有助于缓解疼痛;指导病人有节律地深呼吸,达到放松和减轻疼痛的作用。对非药物缓解不了的疼痛,科遵医嘱给予止痛药,以缓解疼痛。
2.4.2禁食或合理饮食
2.4.3控制感染:遵医嘱应用足量、敏感的抗菌药物,以控制感染、促进脓肿局限或吸收。
2.4.4加强观察:术后密切观察病人的体温变化,若术后5-7天病人体温下降后又升高,且伴腹痛、腹胀、腹肌紧张或腹部包块等,常提示腹腔感染或脓肿。
2.4.5切口感染的预防和护理:定期更换切口敷料,切口部位渗液较多时,应及时更换被渗液污染的敷料,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和干燥;对化脓、坏疽或穿孔的阑尾炎病人,应根据脓液或渗液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应用敏感抗菌药;注意观察手术切口情况,若术后2-3天,切口部位出现红肿、压痛、波动感,且伴体温升高,应考虑切口感染;一旦出现切口感染,应配合医生做好穿刺抽出脓液,或拆除缝线放出脓液及放置引流等,定期伤口换药,及时更换被渗液浸湿的敷料,保持敷料清洁、干燥。
2.5心理疏导:护士应经常关心、安慰病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病人解释病情以及治疗,消除病人恐惧心理,减轻病人的紧张情绪。
2.6健康教育
2.6.1保持良好的饮食、卫生及生活习惯:避免暴饮、暴食,餐后不做剧烈运动,尤其跳跃、奔跑等。
2.6.2术后早期下床活动,防止发生肠粘连甚至粘连性肠梗阻。
2.6.3加强自我监测,若出现腹痛、腹胀、呕吐、排气排便停止等不适,及时就诊。
3小结
阑尾炎和肠套叠均是普外科常见急腹症,而肠套叠80%发生于2岁以下的儿童,表现为突然发作剧烈的阵发性腹痛,腹部检查常可在腹部扪及腊肠形,表面光滑、稍可活动。而老年阑尾炎病人,对疼痛感觉迟钝,腹肌薄弱所以主诉不强烈,体征不典型,临床表现轻而病理改变却很重,容易延误诊断和治疗。两种疾病并存时极易漏诊,给病人造成不必要地痛苦和经济负担,也易引发医疗纠纷。这就要求我们医务工作者要加强责任心,不忽视病人地每一句话,严格遵守检查规程,真真做到胆大心细。
参考文献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范文2
【关键词】妊娠;阑尾炎;围手术期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414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347-02
急性阑尾炎是妊娠期较为常见的疾病,随着妊娠其子宫的增大,会使阑尾移位受压,因此发炎机会较大,发病率约为0.1%-2.9%。且其预后的好坏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如何给予妊娠合并阑尾炎患者积极的治疗和护理是临床医务工作者工作的重点,且对妊娠结局有显著的影响[1]。本文对妊娠合并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探讨,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体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文选取的30例妊娠合并阑尾炎患者均于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其中初产妇15例,占50%,经产妇15例,占50%,年龄25-36岁,平均年龄(28.1±2.0)岁,其中早期妊娠10例,中期妊娠10例,晚期妊娠10例;且其中5例患者为化脓性阑尾炎,8例患者为坏疽性阑尾炎,7例患者为单纯性阑尾炎,10例患者为阑尾周围脓肿;所有患者均有腹部疼痛的临床症状,其中10例患者为右下腹疼痛,8例患者为全腹疼痛,12例患者为腰背部痛;还有5例患者有腹泻、呕吐的症状。所有患者的血常规、白细胞检测值为8.0-20.3×109/L,N80%-94.3%,住院时间为7-14d,平均住院时间为(10.5±2.0)d。
1.2护理方法所有患者主要从心理、宫缩疼痛、术后疼痛、及合理运动饮食方面进行护理。
1.2.1心理护理妊娠合并阑尾炎具有发病急、症状明显的特点,且疼痛难忍,多数患者伴有恶心、发热、呕吐等症状,患者及其家属表现为很重的心理负担,担心胎儿的危险及早产,心理情绪极其不稳定。因此,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配合医生积极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消除他们的心理恐惧情绪。若患者始终处于恐惧状态,交感神经兴奋、机体对外界刺激敏感,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去甲肾上腺素减少,对胎儿的危险极大。通过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缓解心理压力,能够有效的降低胎儿危险性的发生。
1.2.2宫缩观察护理入院后的患者应对胎心、胎动、宫缩进行24-48h的监护,及时了解胎儿的情况并做好记录。术后患者会给予静滴盐酸利托君,由于其为肾上腺受体兴奋剂,会使孕妇的心率加快,因此,应严密监视患者的心率、胎心等变化,根据宫缩、心率情况等调整药物的剂量,一定注意静脉滴注不超过50滴/min,使心率小于140次/分,若48h后患者无先兆流产症状,应改为口服药物,但要严格把握药物的用量和时间,做好定量、定时,达到安全用药的目的,同时对患者的阴道流血症状等进行严格观察。
1.2.3术后疼痛护理疼痛是任何手术不能避免的,对妊娠合并阑尾炎患者的疼痛护理尤为重要。通过减轻患者的疼痛,以调整患者激素的反应水平,提高术后的治疗效果。除了采用止痛泵以外,心理护理也是比不可少的。护理人员应多于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缓解疼痛的知识,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使患者保持好的心情,以达到转移注意力的目的,进而提高患者康复的信心,提高痛阈,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所有患者在合理使用止痛药物的基础上,通过适度的心理护理使患者产生主动积极性,利于术后恢复[2]。
1.2.4正确卧位护理对于处于中晚期妊娠的患者,应多选用半卧位。因为此时膨大的子宫是患者的膈肌上移,胸腔体积小,选择半卧位后,可使脏器下移,增加胸腔体积,以减轻心肺的负担,此外,半卧位还可以使脓液局限在直肠子宫凹陷,不利于毒素的吸收,但对引流意义显著,通过减小腹壁张力,进而减轻切口的疼痛感。
1.2.5合理运动饮食的护理对于胎心正常,且没有流产、早产先兆的患者应鼓励其积极下床运动,以减少肠粘连、肠梗阻的发生;对于中晚期妊娠的患者,由于术后疼痛、咳嗽等会使患者疼痛加剧,不能及早活动,应给患者使用附带,起床时适当按压切口;对于有引流的患者,下床时应注意保持通畅,通过稳妥的固定以防止脱落和逆流现象的发生。此外,为保证母亲和胎儿的健康,应加强营养的摄入,若患者的肠蠕动恢复后,应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流质饮食开始,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且注意各种蛋白的摄入,少食多餐,以利于机体的恢复和胎儿的生长[3]。
2结果
30例患者经过治疗后的精心护理,29例患者母婴预后良好,新生儿平均体重(3000±250)g,Apgar评分良好,无早产发生。仅有1例患者术后3天出现不完全性肠梗阻,经过禁食、胃肠减压治疗后得到缓解,继续妊娠至足月分娩。
3结论
妊娠合并阑尾炎的患者能够顺利渡过手术及妊娠的各个阶段,精心的围产期的护理尤为重要。若患者处于好的心理状态,密切配合医务人员的工作,治疗效果显著增加。女性患者在意志力等方面相对较差,再加上处于妊娠的特殊阶段,信心、耐心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以此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和恐惧的情绪,对妊娠的全过程产生积极的影响,会是治疗效果事半功倍[4]。综上所述,对妊娠合并阑尾炎的患者给予围产期的精心护理,是保证母婴安全的必要手段,临床意义显著。
参考文献
[1]李桂英,李翠薇.妊娠合并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7):614-615.
[2]杨春梅.探讨妊娠合并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健康大视野,2013,21(4):319-320.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范文3
【关键词】 阑尾炎;手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R574.6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2-001-03
阑尾位于右髂窝部,为一条细长的盲管,外形呈蚯蚓状,长约5~10厘米,直径0.5~0.7厘米。阑尾起自盲肠根部、三条结肠带的会合点,远端游离于右下腹腔,其体表投影约在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称为麦氏点,是阑尾手术切口的标点。
[临床护理]
1 非手术治疗的护理
1.1 禁食,减少对阑尾的刺激。
1.2 休息,给予半卧位,以减轻疼痛。
1.3 静脉补液,正确使用抗生素,注意配伍禁忌。
1.4 降温、止吐、镇静等对症处理,尽量避免使用止痛剂,禁止热敷、灌肠[1]。
1.5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病人的精神状态、生命体征、腹部、全身及血白细胞的变化。尤其是老年、小儿,妊娠期的阑尾炎更应重视。一旦腹痛加剧,体温升高、白细胞计数增高,尤其中性粒细胞增高,应及时改为手术治疗。
1.6 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积极配合治疗。
2 手术治疗的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病情观察 加强巡视、观察病人全身情况及精神状态。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如出现寒战、高热、黄疸等症状,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观察腹部症状和体征的变化,剧痛多提示阑尾腔压力高,如腹痛突然减轻,并有明显腹膜刺激征、高热等则提示阑尾穿孔,应尽快手术治疗[2]。
2.1.2 对症处理 禁食、按医嘱静脉输液,应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感染;诊断未明确之前禁用吗啡类镇痛剂,以免掩盖病情;禁服泻药及灌肠,以免肠蠕动加快,肠内压升高,导致阑尾穿孔或炎症扩散;为了减轻疼痛,病人可取右侧屈曲,可使腹肌松弛。
2.1.3 术前准备 协助病人完善相关检查;做好药物过敏试验并记录;了解病人最后一次进食的时间和食物的种类并通知医生,嘱病人禁食、禁水;行手术区备皮,排空膀胱等,做好术前准备。
2.1.4 心理护理 做好解释安慰工作,稳定病人情绪,减轻病人焦虑,使之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接受手术治疗;向病人和家属介绍急性阑尾炎的相关知识,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消除不必要的紧张和担忧,使之积极配合治疗[3]
2.2 术后护理
2.2.1 病人回病房后,根据患者的麻醉方法采用适当卧位休息。一般常采取低枕平卧位。6小时后,神志清楚,血压平稳后可改半卧位,利于呼吸和引流,可减轻切口疼痛。
2.2.2 饮食 术后可给予少量清流质饮食,若进食后出现不适,可等肠蠕动功能逐渐恢复后给予正常饮食,应避免食用热牛奶、豆浆等胀气食物。一般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肠蠕动恢复快,进食较早。术前麻痹性肠梗阻患者进食较晚。
2.2.3 活动 鼓励病人早下床活动。可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增进血液循环,促进伤口愈合。老年病人术后注意保暖,经常拍背帮助咳嗽,预防坠积性肺炎。开腹阑尾切除术术后24h可起床活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如无下床活动禁忌,下床活动时间可提前。
2.2.4 病情观察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加强巡视,及时倾听病人主诉,观察病人腹部体征变化,尤其注意观察有无粘连性肠梗阻、腹腔感染或脓肿等术后并发症的表现,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积极配合治疗。
2.2.5 用药护理 遵医嘱术后应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防止并发症发生。术后3~5天禁止使用强泻剂和刺激性强的肥皂水灌肠,以免增加肠蠕动,而使阑尾残端结扎线脱落或缝合伤口裂开[4]。
3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3.1 切口感染: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阑尾穿孔者,切口感染发生率要高于未穿孔者。多因手术时污染切口、存留血肿和异物所致。表现为术后2~3天体温升高,切口局部胀痛或跳痛,局部有红、肿、热、痛或波动感,可局部热敷、理疗;形成脓肿者,应剪去缝线,充分引流。
3.2 出血:因阑尾系膜结扎线脱落所致,常发生在术后24小时内。表现为腹痛、腹胀、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细数,放置引流管者,可有血性液体自引流管流出,应立即平卧、吸氧,抽血做血型交叉,补液,并及时报告主治医师,必要时手术止血。
3.3 腹腔残余脓肿:常见部位有盆腔、膈下、肠间隙等处,常发生于术后5~7天。临床表现为体温升高或下降后再度升高,伴有腹痛、腹胀、腹部包块及直肠膀胱刺激等症状。以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术后患者多见。应给予半卧位、补液、并使用抗生素,未见好转者行穿刺或切开引流术治疗。
3.4 肠瘘、粪瘘:原因较多,如结扎线脱落,术中误伤盲肠等。一般经非手术治疗后瘘可闭合自愈。经久不愈时,可考虑手术。
3.5 粘连性肠梗阻:因手术损伤、阑尾浆膜炎症影响等因素。多数病人经非手术治疗可以治愈。
[家庭护理]
①慢性阑尾炎术后应加强活动,防止肠粘连发生。
②术后近期内避免重体力劳动,特别是避免增加腹压的活动,防止形成切口疝。
③拆线一般在术后7日,如未拆线而出院,注意保护切口,防止感染及撞伤。10日后才能沐浴。
④如有切口溶液、红肿、疼痛等,应及时去医院门诊或急诊。
总结
阑尾炎手术在普外科最为常见,由于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往往在术后不太容易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但是,通过近年来对阑尾炎患者的观察及护理,我们体会到,做好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不仅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而且能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参考文献
[1] 许勤.外科护理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
[2] 莫新少.外科护理学(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范文4
【摘要】急性阑尾炎是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本病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多见。临床上以转移性右下腹痛,右下腹固定的压痛点为主要特点。急性阑尾炎一旦明确诊断均宜手术,一般采用阑尾切除术。
【关键词】急性 ;阑尾炎 ;护理
【临床资料】本院自2011年3月-2011年12月期间接诊的55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病例,其中,男32例,女23例;年纪最大64岁,最轻14岁。所有病例均表现为右下腹部疼痛且有准确的疼痛点,诊断为急性阑尾炎.
(—)1.病因:阑尾管腔阻塞是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病因。致病菌多因肠道内各种革兰阴性杆菌和厌阳菌。
2.病理:
2.1.急性阑尾炎的病理类型根据其病理严重程度,
(1)分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病变只限于粘膜和粘膜下层,临床症状和体征较轻。
(2)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病变扩展致阑尾壁个层并有小脓肿形成,表面覆以脓性渗出物,可形成局限性腹膜炎。
(3)急性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阑尾腔内积脓,压力不断升高致阑尾壁血液循环障碍,容易发生穿孔,穿孔如未被包裹可引起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4)阑尾周围脓肿:急性阑尾炎化脓坏死或穿孔,如果进展较慢,大网膜将阑尾包裹并导致粘连,形成炎性包块或阑尾周围脓肿。
2.2急性阑尾炎病理转归其病理演变主要取决于机体的抵抗力。其结局有3种情况:
(1)炎症消退:炎症完全消退,不遗留病理改变;或瘢痕性愈合,留下阑尾腔狭窄,与周围组织粘连,易复发;或迁延成慢性阑尾炎。
(2)炎症局限化:化脓性、坏疽性阑尾炎被大网膜包裹,粘连成炎性包块,或形成阑尾周围脓肿。
(3)炎症扩散:阑尾坏疽穿孔形成弥漫性腹膜炎;细菌扩散到肝门脉系统,引起肝门静脉炎;病情恶化可发生感染性休克。
(二)临床表现:
1症状:典型的症状是转移性右下腹痛,少数病人开始即出现右下腹疼痛,伴有胃肠功能失调。阑尾穿孔后可出现腹膜炎和麻痹下肠梗阻症状。盆腔位阑尾炎及出现盆腔脓肿时,有大便次数增多、里急后重、粘液便等直肠刺激症状。炎症较重者可出现体温升高、脉搏增快等全身中毒症状。
2体征:最重要的体征是右下腹固定的压痛。常见的压痛点有:①麦氏点,在脐与右侧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③兰氏点,在两侧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③莫氏点,在脐和右髂前上棘连线与右侧腹直肌外缘相交处。④Rapp压痛区。
3其他体征:阑尾位置有变异时,以下试验或检查可见有意义的体征。①结肠充气试验:病人仰卧位,检查者先用一手按压左下腹部降结肠,再用另一手反复压迫近侧结肠,结肠积气可传至盲肠和阑尾根部,若引起右下腹疼痛加重即为阳性。②腰大肌征:病人左侧卧位,
检查者将病人右下肢向后过伸,如出现右下腹疼痛加重即为阳性,提示阑尾可能位于盲肠后或腹膜后靠近腰大肌处,或炎症已波及腰大肌。③闭孔肌征:病人仰卧位,右髋及右膝均屈曲90,将右股内旋,若右下腹疼痛加重即为阳性,提示阑尾位置较低,炎症已波及到闭孔内肌。④直肠指检:盆腔位急性阑尾炎,直肠右侧壁有明显触痛,甚至触到炎性包块。阑尾穿孔伴盆腔脓肿时,直肠内温度较高,直肠前壁膨隆,并有触痛,部分病人伴有括约肌松弛现象。
(三)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2.影像学检查阑尾穿孔、腹膜炎时,腹部X线检查可见盲肠扩张和气液平面;超声检查可发现肿大的阑尾或脓肿;CT检查获得与超声检查相似的结果。
(四)治疗原则:
急性阑尾炎诊断明确后,应及早施行阑尾切除术,非手术治疗仅适用于早期单纯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或有手术禁忌症者。
(五)护理措施:
1.非手术治疗和术前护理:
(1)一般护理:发作期应卧床休息,取半卧位,高热者,采用物物理降温,禁食期间静脉补液维持体液平衡。应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禁用吗啡或哌替啶,禁服泻药及灌肠。
(2)观察病情: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腹部体征和症状变化,如病人腹痛加剧、高热、出现腹膜刺激征,应及早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
(3)手术常规准备,老年人应检查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
2.术后护理
(1)与活动:根据麻醉要求,给予适当;血压平稳后,采用半卧位。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轻者手术当天即可下床活动;重者进行床上活动,待病情稳定后及早下床活动。
(2)饮食:术后暂禁食,合并弥漫性腹膜炎者,行胃肠减压,静脉补液,待胃肠蠕动恢复、排气后进流食;次日给半流食;术后第5~6天后进软食,勿入多过甜食、豆制品和牛奶,以免引起腹胀;一周内禁忌灌肠和使用泻剂。
(3)观察病情: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协助处理术后并发症。
3.并发症护理①内出血:术后发现病人面色苍白、脉速,提示手术后腹腔内出血,立即给予补液、输血,做好急诊术前准备,再次手术止血。②切口感染:立即拆除缝线,引流伤口,正确换药促使其愈合。③粪瘘:一般采用保守治疗和按肠瘘常规护理后,多数病人可自行愈合,如病程超过3个月仍未愈合,考虑手术。④粘连性肠梗阻:按照肠梗阻病人的护理。
(六)健康指导
1.指导病人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暴饮暴食、生活不规律、过度疲劳和腹部受凉等因素;及时治疗急性胃肠炎等疾病;预防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或防止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范文5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术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193-02
急性阑尾炎多发生于青年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腹痛开始于上腹或脐部,呈隐形,逐渐加重,数小时(6―8小时)后疼痛转移至右下腹,呈持续性。部分病人也可在发病初时即表现为右下腹痛[1]。急性阑尾炎以手术切除治疗为主,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及熟练技术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亦是决定患者能否康复的关键因素之一[2]。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住院患者共87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36例;平均年龄(36.4±17.8);体温在37.6~39.8℃之间。所有患者均符合2011年卫生部公布的《急性阑尾炎诊断标准》且均行阑尾切除术。
1.2 方法:护理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前做好急症手术准备,术后做好一般护理及心理护理,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2 结果
87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所有患者均得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因此术后及时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 术后护理
3.1 一般护理:保持舒适的环境,注意病房的空气流通,定时消毒,保持病房内的物品清洁、整齐,这对于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十分有利。
3.2 临床生命体征监测:术后48h内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脉搏、呼吸以及心率,并做好相关记录,对于病情不稳定的患者要适当延长生命体征监测时间并增加频率
3.3 护理:患者在术后麻醉清醒,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防治隔下感染。有利于减轻疼痛以及腹腔积液引流,避免唾液进入气管,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3.4 早期活动 术后血压平稳后尽早起床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增进血液循环,促进伤口愈合
3.5 饮食护理:排气后方可行进食流质,以易消化温度适宜的食物为宜,少食多餐,食量逐渐增加,在患者没有出现肠胃不适或是腹部的其他症状时,可逐渐改为普食。
3.6 日常活动护理:患者术后24h内应严格卧床休息,之后可根据病情恢复情况开展适当的运动,以轻微运动为主。下床运动以保证患者不会产生疼痛,且运动量以不出现疲惫感为宜,术后1个月内患者不得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
3.7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 妥善固定,避免受压,,扭曲或滑脱,并接床旁无菌瓶或引流袋,保持引保管流管通畅,严密观察引流的颜色,性质,量并作好记录,,根据病情变化,在术后48-72拔除,切口乳胶片引流可于术后24拔除。
3.8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3.8.1 术后出血 少见,常发生在术后几小时至数日内,如病人出现腹痛,腹胀,伴有面色苍白,脉速,四肢湿冷,血压下降,脉压缩小等失血性休克症状,必须立即进行抢救。
3.8.2 切口感染 较常见。病人表现为术后3-5天后体温有逐渐升高,切口疼痛,其周围皮肤红肿,有触痛,线孔处有脓性分泌物。应立即报告医师进行处理
3.8.3 腹腔脓肿 由于腹腔残余感染和阑尾残端处理不当所致,常发生于手术后5-7天。表现为体温升高或下降后又升高,腹痛腹胀,腹部可扪及包块。腹腔脓肿可有里急后重感,腹部超声检查有助于诊断。护理取半卧位,使脓液流入盆腔,减少中毒反应,
3.9 心理护理:由于阑尾炎发病迅速,腹部疼痛明显,患者常常在短期内经历疼痛和手术过程,手术后部分患者一时间难以接受,容易出现心理负担。因此对于阑尾炎患者术后的护理工作,护理人员要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耐心的解释病因,分析病情,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给予她们更多的理解、关怀和体贴,使病人在精神上、心理上得到安慰和鼓励,减轻思想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争取早日康复。
4 健康指导
4.1术后切口疼痛,咳嗽者,要避免,减少空气、吞入胃肠道引起术后腹胀,避免发生肺部感染。
4.2 指导病人尽早活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粘连。
5 结论
通过良好的术后护理,87例患者均康复出院,因此,做好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术后护理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范文6
[中图分类号] R656.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1(a)-046-01
急性阑尾炎是普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2002年1月~2007年1月,我科共收治阑尾炎手术患者1 420例,其中40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占手术病人的0.03%,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
阑尾炎手术病人1 420例,其中男性患者510例,女性患者910例,患者年龄6~78岁,平均42岁。术后出现阑尾类癌1例,占0.000 7%;出血再次手术1例,占0.000 7%;伤口感染28例,占0.020 0%;粘连性肠梗阻6例,占0.004 0%。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做好心理护理,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手术的必要性,以及手术时麻醉、手术或手术后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
2.1.2严密观察患者腹痛的时间、部位、性质、程度,如果发现异常及时报告主治医师。
2.1.3做好术前准备,如备皮、嘱病人禁饮禁食,完善术前检查等工作,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2.1.4做好疾病健康教育宣传,使患者在出现并发症时,有一个充分的思想准备,宣传手术前后一些相关检查的重要性,防止遗漏某些疾病。
2.2术后护理
2.2.1根据不同麻醉,选择适当卧位,如腰椎麻醉病人应去枕平卧6~12 h,防止脑脊液外漏而引起头痛。连硬膜外麻醉病人可低枕平卧。
2.2.2观察生命体征,每1小时测量血压、脉搏1次,连续测3次,直至平稳。如脉搏加快或血压下降,则考虑有出血,应及时观察伤口,采取必要措施。
2.2.3单纯性阑尾炎切除术后12 h,或坏疽性或穿孔性阑尾炎切除术后,如有置引流管,待血压平稳后应改为半卧位或低姿卧位,以利于引流。
2.2.4置腹腔引流管者,保持引流管通畅,妥善固定引流管至床边,患者下床活动时,嘱其将引流袋置于膝关节以下,以防引流液返流引起逆行感染。
2.2.5严密观察腹腔引流的颜色、量、性质及腹部情况,发现腹部膨胀明显,引流液渗血较多时,立即报告主治医师,协助进行相应的紧急处理,注意稳定患者情绪。
2.2.6指导和协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防止发生肠粘连。同时可增进血液循环,加速伤口愈合。
2.2.7肠蠕动恢复后,及时进行饮食指导,帮助患者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饮食,以后根据病情逐渐改为半流质、软食、普食。禁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及豆制品、甜食等,防止发生腹胀。
2.2.8加强生活护理,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做好个人卫生,经常更换清洁、柔软衣裤,保持伤口敷料干燥。
2.2.9切口感染因手术操作时污染,坏疽或穿孔性阑尾炎尤易发生。术后3~5 d体温持续升高或下降后又升高,病人感觉伤口疼痛,切口周围皮肤有红肿触痛,则提示有切口感染,做好切口周围皮肤的护理。
2.2.10对特殊人群的阑尾炎患者,如小儿、老年人、妊娠期急性阑尾炎应及时做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指导。
3讨论
阑尾是位于盲肠末端的一个细管状器官,末端为盲端,多位于右下腹部。它有着丰富的淋巴组织、血管和神经,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属于中枢免疫器官,担负着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大功能。阑尾的黏膜深部有嗜银细胞,是发生阑尾类癌的组织学基础。同时,阑尾在化脓和穿孔时,术后易出现切口感染。而术后发生出血甚至休克,患者则会出现面色苍白、脉速、出冷汗、腹胀痛、血压下降、引流液出血迅速等情况。粘连性肠梗阻多与局部炎症重、损伤、术后缺乏活动等因素有关。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临床上以转移性右下腹痛、右下腹有固定的压痛点为主要特征,治疗以手术为主。由于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往往在术后不太容易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但是,几年来,通过阑尾炎术后并发症患者的观察及护理,我们深深体会到,任何一个手术患者,不管是大手术还是小手术,在护理过程中都要把他们作为危重病人来看待,消除麻痹思想。做到勤观察、勤思考、勤动手、勤动口,加强巡视,善于发现异常情况,协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及时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吴在德.外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3]杜彦茹,吴国霞,路云.和氟芬辅助硬膜外麻醉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6,3(36):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