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辅导网络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辅导网络教育范文1
我国的网络教育起步虽然比较晚,但发展却非常迅速,尤其是在“非典”肆虐大地之时,网络教育已经开始从观念的层面向实际运用的层面转化。可以说,“非典”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网络教育的发展。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使得全国已有上千所高校建立了校园网,有68所院校成立了网络教育学院,注册学生人数近百万;在基础教育中,有近4000多所学校集成了校园网,并且有300多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网校[3]。由于网络教育本身具有资源丰富,时间、地域不受限制等许多优势,因此越来越被人们看中。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网络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将更加迅速,前景也将非常乐观。
一、网络教育发展概况
(一)网络教育在我国的发展概况
网络教育伴随着互联网的热潮应运而生,至今已发展七八年之久。从不为人知到为人熟知,从学步到初长成,网络教育逐渐将其独特的一面呈现出来。一般认为网络教育是通过互联网开展的教育。这里的“教育”义上的教育,不仅包括学校教育,也包括各种形式的培训、辅导等非学校教育。由于网络教育具有资源丰富、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随着网络的不断延伸,网络教育也不断延伸。据CNNIC2005年1月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学习时间灵活、自由掌握进度、学习地点灵活、提高专业技能是网民选择网络教育的四大因素,如图所示:
网民选择网络教育的四大因素
同样根据上述文献,目前中国网民数量已经接近1亿人,且有6.3%的网民在过去一年内已经使用了有偿网络教育,那么对于“新化学在线”、“化学实验手册”等这种免费的网络教育,可想而知它们的用户自然要在这些网民中占据更大的比例。而且在这1亿网民中有近25%的网民表示可能会使用网络教育,这说明网络教育的用户群体数量可能达到2500万左右。
(二)网络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发展状况
目前在高等网络教育中学历教育占主要部分,主要分布于本科和专科教育,也有部分研究生学历教育和准学历教育。高等网络教育自1998年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4所高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以来开始迅速启动,到2004年试点高校数量多达68所,学员数量已达250万人[4]。而2003年我国高等学历远程教育进入调整期,2004年以后招生数量增长速度迅速下降。现阶段高等学历远程教育从早期只注重数量和规模,发展为注重教学质量。所以说我国高等学历远程教育产业将向低速增长态势发展。但受教育管理部门的政策影响,此领域还存在相当大的变数。
(三)网络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中的发展状况
基础教育指的是高中阶段以下的教育,国际上一般用“K12”(Kindergarden12)来代表基础教育。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幼儿园)、初等教育(小学)、中等教育(初中、高中)三个阶段。基础网络教育指的是中小学网络教育,在我国一般称为“中小学网校”,简称“网校”。中小学网校在网络教育行业中发源最早,在1996年就诞生了我国第一家中小学网校—101网校,那时互联网经济在中国才刚刚萌芽,高等网络教育1998年才开始试点。中小学网校经历了市场培育期、市场启动期和市场分化期这三个阶段,到目前据中小学网校业内人士估测,中小学网校的付费学生数量已达20万人左右。由于我国教育资源总体上匮乏且分布极不均衡,所以中小学网络教育还存在较大的市场潜力。
二、网络教育在国外的发展概况
为了推动网络远程教育的发展,曾在1993年由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学毕业生在英国伦敦发起了一个名叫“全球网络远程教育学会”(GNA)的组织[5]。它是非营利性的数据库,免费提供有关网络远程教育的信息,GNA还计划为“进”网上学的学生提供奖学金,大力扶持。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估计,2002年全世界已经建立网站的学校,仅大学就超过了1000家,2003年全世界所有的大学都将在网上拥有自己的网站,而四分之一左右会在网上推出网络教育科目。1998年4月,一个耗资1500万美元的超高速因特网在美国洛杉矶初步建成,这个有135所院校和公司联合建立的工程称为“加州研究与教育网络”或叫“网上大学”,将为美国和其他国家培养各门类高科技人员。美国目前已有480所大学建立了网上虚拟学校,开设了200多个专业,拥有学生35万多人[6]。而英国政府对网络教育则更加重视,他们在2004年底建立了全国教育网络,把所有的学校与因特网相连,并且给每个学生配备了E-mail地址。可见,随着通过互联网教育人数的日益增多,网上学习将逐渐发展为全球性教育趋势。
三、网络教育的优势及局限性
(一)网络教育的优势
网络的最大特点是能够实现资源共享。网络教育正是利用网络这一特点而实现师资共享、课件共享和科研力量共享的。计算机联网后,不仅可以在网上传递教育信息,而且各地区的师生还可以在网上进行研讨、交流和对话,可以选择不同的指导教师对问题进行辅导,实施“一人多师,一师众用”。在网上,可以按照专业设置的课程轻松的阅览有关教材和参考资料,实现教材共享。
网络教育在学习时间、内容和进度上给学习者充分的选择机会。它不是传统师生“面对面”的教育,不受传统教育在时间、空间、内容和进度等方面的限制,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结合自己的实际制定学习计划,确定学习内容。这种在个人兴趣支配下的学习方式,是提高学习效率与质量的有效途径,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积极的参与学习,既能让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习,又为学生提供了与外界环境进行交互以及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条件。
网络教育突破了时空限制,扩大了受教育者的范围。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师资力量参差不齐。在边远贫困地区,由于生源少,基础设施落后,影响了教育的普及。而网络教育的推行,大大缩短了不同地域之间的差距,使边远地区的人们同样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
网络教育也可以方便地实现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不仅可以通过E-mail 将作业或疑问发给老师或同学并得到及时的反馈与交流。而且通过电子公告板(BBS),学生可以与教师或同学进行讨论,教师可以进行答疑,随时观测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进程,并视实际情况的需要进行因材施教的引导。并且计算机的视频会议系统还提供了进行信息实时交流的功能,具有较强的交互性和实时性[7]。
网络教育信息量大,知识更新迅速,视野宽广。互联网将世界各地的学校、图书馆、研究机构和各种信息库链接起来,形成一个无所不包的海量信息库,而且这些信息易于增删、修改和更新[8]。信息的更新能迅速反应到互联网的终端上,使各地受教育者能够及时共享人类的最新研究成果,消除传统教育内容滞后的弊端。
网络教育拓宽了教育领域,使各个年龄段的学习者都可以接受教育,为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空间。
(二)网络教育的局限性
虽然网络教育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优势,但由于它本身所固有的特点,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网络教育必须在拥有电脑和计算机技术的学习者中进行,它的学习环境要求具备网上学习的基本物质和技能条件,而这些条件对于贫困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学生来说,是不可能拥有的。所以网络教育的学习环境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贫穷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普及和发展。
其次,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对学习者的信息技术有一定的要求,要兼有电脑和网络技术的基础[9]。对学习者的概括归纳能力提出了挑战,并且要求学习者具备一定的鉴别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对学习者的自控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而学习者也只有具备了这样的要求才能够在网络教育环境中有如鱼得水的感觉。
再次,网络教育是以服务学生为中心的,要使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这一学习方式质的转变,就必须有大量高质量的课件和丰富完善的辅助资源来支撑,而这些资源的积累不是一个单位就能够完成的。所以只有充分利用网络的资源共享特点,才能为网络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除此之外,网络教育的管理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我们不仅要看到网络教育的优点,也要清楚地认识到网络教育的局限性。从而充分利用网络教育本身的优势,挖掘其各方面潜能,使其最大限度地为我们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年任德.网络文化的特征,教育探索,2003,8:36-38
[2]刘黄玲子.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模式,教育科学研究,2005,3:23-27
[3]李建华.网络学习资源相关标准及其本土化研究,中国远程教育,2005,3上 :48-52
[4]《中国远程教育》市场研究室 ,中国网络教育产业综合研究报告,中国远程教育,2005,3:41-44
[5]李忠东.网络教育前景诱人,教育信息技术,2005,2:27-28
[6]中华时报.网络教育渐成全球趋势,中国远程教育,2003,12:16-17
[7]黄乐,王涛涛.基于Internet的化学学习模式与化学网络资源的利用,大学化学,2003,6:42-46
初中辅导网络教育范文2
为孩子考试前手忙脚乱
为孩子上网游戏而担心
为学生听课不用心而烦恼
为想辅导孩子,却无从下手而自责
为上课听不清重点学习把不住方向担心
为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怎么劝都不愿意学而担忧
为孩子学得很努力,但没有好方法,进步不大而困扰
浙江省衢州市何晓婷是一名70后,毕业于衢州学院,作为一名初中生的妈妈,对孩子的辅导却令她十分苦恼,直叹家庭作业难度大,自己知识底子太薄,加上工作繁忙,教育孩子变得越来越力不从心。为了提高孩子成绩,她给孩子报补习班、请家教,买各式各样的辅导书和价格昂贵的学习机,作为工薪阶层的她钱花了不少,却收效甚微。
同学聚会 邂逅e学堂
2012年06月,在一次同学聚会上,何晓婷和同学李虹探讨起了孩子教育问题,诉说了自己的苦恼。李虹向她介绍起了自己给孩子买的教育宝贝——e学堂。它其酷似U盘,使用简单,插在电脑上即可操作,按科目、单元、章节编排,查找方便而且迅速。
李虹和她介绍:e学堂汇集了多所全国重点小学、中学、教育研究机构的同步教程、同步视频、同步教案、同步试题,全部资料由各校的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和主管中高考例题的专职研究员撰写。通过这个产品,可让孩子轻松学习从幼儿到高中的所有科目课程,而且讲解生动有趣,集声音、动画、视频为一体,再加上经典的习题,真正把北京海淀、黄冈及全国特高级教师请回了家。真的有这么好?何晓婷很疑惑的问着李虹,李虹高兴地说:“我孩子使用e学堂后,成绩明显提高了,作业也不用我怎么辅导了。说起来,这个e学堂还给我带来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聚会结束后,李虹送了一套产品给何晓婷,让她也给孩子体验体验。
回到家后,何晓婷把产品拿给孩子,没想到孩子一用就喜欢上了,学习兴趣也提高了。何晓婷发现,e学堂教育项目覆盖了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到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各个年龄阶段的多种教育方式,包含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鲁教版、青岛版、冀教版等不同教育版本,满足了所有阶段求学者的不同需求。如此一来,孩子在家就可以上名校了,省去了高额费用,免去了奔波补习之苦。她感叹自己怎么没能早一点发现这个宝贝。
毅然辞职 只为e学堂
一次学校召开家长会,何晓婷发现很多家长都有和她一样相同的苦恼,于是就向他们介绍了e学堂产品,家长们一听都很感兴趣,急切地想买到这个宝贝。何晓婷通过李虹帮这些家长买了几十套产品,她发现售价198元的e学堂,李虹给她价格才几十元,利润很高,光一次家长会竟然赚了近5000元,等于自己上班2个多月的收入了。做梦也没想到赚钱是如此的容易,不过想想自己教育孩子的心情,也就不难发现家长在为孩子教育上是毫不吝啬的。
何晓婷上网查询了近年来网络教育市场的相关数据。2009年,我国网络教育市场规模接近360亿元;2010年,我国网络教育市场规模高达440亿元;到2012年,我国网络教育市场规模预计高达723亿元。这些数据都显示了我国网络教育市场的巨大潜力。看到了如此巨大市场潜力,何晓婷决定辞去工作,全心e学堂。通过李虹联系到了e学堂招商总部,在公司总部,工作人员为她详细的介绍了产品的优势——无需店面、无装修、无房租、无需经验、经营方式灵活,还有完善的运营指导方案。最后,何晓婷签定了衢州市的权。
回到衢州后,按照总部的营销方案,何晓婷先铺货到文具店、书店、辅导班、电脑城、商场、超市、学校门口商店等地。招聘了促销员,在繁华街道、步行街、广场或者商超门前、小区门口,学校门口等地做现场销售。布置好展台、产品展架,现场邀请一些学生和家长,向他们介绍e学堂的功能及特点,有不少家长现场就付钱买了产品。同时,向路过的人发放宣传页,发展潜在客户。利用朋友关系,何晓婷联系了学校,让老师给学生介绍产品,发一些产品宣传页给学生,由家长自愿决定购买。随着推广力度加大,e学堂在当地的知名度越来越高,衢州所辖县市很多商铺争相进货。短短两个月,何晓婷成功卖出产品800多个,除去促销员提成以及运营费用竟然赚了近8万元。衢州地区有502万人口,近百万的学生,高达几千万的财富空间无人竞争,都由她这个总一个人独享。
e学堂献给普天下所有含辛茹苦的父母一份爱心大礼!也是献给有志于投资教育事业的创业者的一份大礼!
相关连接:e学堂是由北京睿智博学教育集团长达1年精心研发,耗资上百万的教育结晶。2011年深度授权泊头市天娱公司为全国推广运营总部。公司现诚征全国各地空白区域独家商,无费、无保证金、无品牌使用费、无技术服务费,为您提供成功的运营方案,确保商的成功率。
政策:试运营商:首批进货量为100套,进货价格46元/套;县级商:首批进货量为300套,进货价格36元/套;地级商:首批进货量为500套,进货价格32元/套;省会城市、直辖市及省级需面议。详细政策、返点政策、产品视频介绍请登录公司官网查询。
e学堂运营总部:泊头市天娱文体用品有限公司
地址:河北泊头市胜利西路128号
电话:0317-8116555 8197331
初中辅导网络教育范文3
关键词:成人学员;远程教育;适应性;现状研究
中图分类号:c7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7-051-03
现代远程教育成人学员学习适应性是指在网络学习环境下,成人学员克服网络学习过程困难的适应能力,主要通过积极调解自身,避免因改变或者不适应而造成的学习效能下降的一种能力,主要由内部适应能力和外部适应能力构成。内部适应能力主要是指成人学员通过调整自身,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学习状态,更快地适应网络学习这种新的方式。而外部适应能力主要是指成人学员对网络学习环境的适应能力,表现在对网络教学内容、方式和服务支撑平台等环境资源方面的适应。成人学员的外部适应能力与内部适应能力共同构成总的适应能力,两者相互协调、互为补充、缺一不可。
一、现代远程教育中成人学员学习适应性的现状
现代远程教育也被称作网络教育,亦即通过网络这种现代传输方式实现对学生的远程、时空可分离的教育方式。其实施机构主要有各地的广播电视大学和网络教育学院,目前,教育部批准的远程教育高校共有68所。以四川省网络教育学院、部分广播电视大学及其分校为调查对象,重点对较具影响力的网络教育学院进行了调查,收集到了第一手的调查数据。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69份,回收率为89.67%。调查后,采用EXCEL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一)成人学员网络学习适应性的总体情况
在调查中问及“您觉得自己适应了网络学习吗”问题时,被调查者中48.6%的学生认为自己正在适应中,24.7%的学生认为自己已经适应,17.8%的学生认为不太适应,8.9%的学生不清楚是否已经适应。
(二)成人学员网络学习的学习模式适应性情况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现代远程教育是在教师与学生处于分离的状态下,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来实现知识的传递,这种模式需要学生更多地自主参与师生合作式的教与学。在调查中,认为当前网络学习这种模式合理或比较合理的仅占19.5%,而有认为不太合理和不合理的占到了40.3%,接近半数的学员对网络教育兴趣不大,表现出了漠不关心的态度。而对于自己是否适应这种模式,“适应”和“比较适应”的仅有22.O%。
(三)成人学员网络学习的学习能力适应性情况
网络教育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员对于网络学习资源的有效利用,从调查的数据看,大部分成人学员对自己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持肯定态度。当遇到困难的时候,成人学员需要具备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通过调查发现,经常设置学习目标的学员只有22.7%,有49.7%的学员偶尔制订学习计划,其余37.6%的成人学员从来没有设定过学习目标;仅有32.6%的学员认为自己的学习效果一般。
(四)成人学员网络学习的学习环境适应性情况
学员对于网络学习的环境适应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习效果,这种环境也是网络学习与其他类型学习最大的差别,根据实际情况和网络教育本身的特点,本研究将网络教育系统细分为教学指导、学习反馈、学习效果、网络学习氛围、学习支持服务水平和学习资源子系统,以便从学员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改进网络教育服务质量。
从调查问卷显示,对网络教育六个方面持非常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人数比例很小,选择一般满意的学员最多,超过80%的学员还是比较认可网络学习给自己带来的提高。
二、现代远程教育模式效果低下的原因分析
网络教育与传统面授教育有很大的差别,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成人学员对网络教育的适应程度还处于比较低的状态,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据问卷统计结果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出了以下五点适应性不强、效果不好的原因。
(一)学习环境不适应
网络教育利用电脑将学生与教师联系起来,没有面对面的交流与互动。而对于成人学员来说,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已经习惯了面对教师、面对书本教材这种学习方式。网络教育这种新的、独立的学习模式给成人学员提出了更高的自控要求,要求学员能够努力适应从“读书”到“读屏”的转换,要求学员能够从“读屏”中汲取知识,克服“读屏”过程中走马观花造成的难以熟识和记忆的困难。
(二)自主学习能力缺乏
对于网络教育来说,成人学员需要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目标的制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督促并指导学员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也能够让学员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明确以何种进度、何种安排完成学习计划。据问卷调查统计显示,从来没有、很少有和有时有的成人学员分别占6.3%、21_3%和49.7%,经常有的成人学员只占22.7%。这说明大部分成人学员对于网络学习目标还不重视,制订学习计划的能力也不容乐观。由于网络学习的特殊性,在面对网络诸多其他信息的干扰,大多数成人学员不能专心观看网络课程进行学习,一边开着课程,一边看其他新闻或者利用网络进行聊天,尤其对于克制力不强的学生来说,一堂网络课程下来可能收获甚少。
(三)学习情感交流缺失
网络教育的首要特点是教师与学员在时间和空间上处于分离状态,学员面对的是教师录制好的视频课程,属于纯粹的“灌输式”教育方式,教师不能要求学员回答问题,学员也不能即时从教师那里获取疑问的解答。师生之间没有必要的交流与碰撞,一方面使得学员在学习上容易产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另一方面容易使学员缺乏必要的人文关怀,使学员产生一种孤独感和隔离感,有的还可能导致心理失衡,影响到学习的效果。从调查数据来看,有53.3%的成人学员认为教师经常对其进行情感关怀,有20.8%的成人学员认为较不经常,有4.2%的学员认为从来没有。因此,加强对网络教育中成人学员的情感关怀也是现代远程教育中必须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之一。
(四)学习动机不足
网络学习是一种继续教育,对成人学员的影响可能没有其他学历教育重要,所以很多学员抱着无所谓的心态,缺乏对于这种新型教育模式的重视程度。而对于大多数的成人学员来说,“混文凭”成为他们选择继续教育的最重要的目的,这种学习模式在他们眼里是比较容易的、自由的,“重视学习结果而忽视学习过程”是难以达到教育目的的。成人学员在网络学习中学习到真的知识可能并不是他们的主要动机,这也就造成了成人学员的外部动机较强而内部动机较弱的现象。因此,面对网络环境,成人学员更加容易产生“游离”现象,将学习的目的简单化、功利化的倾向使得网络教育模式难以发挥其重要性,对于成人学员的知识更新作用甚微。
(五)对学习支撑体系不满意
现代远程教育实施效果的好坏与实施机构提供的各种学习支撑体系服务优劣息息相关,成人学员对于支撑体系的满意程度也影响着学员的学习适应性。由于网络教育的特殊性,网络和多媒体条件是实施机构必须重视改善的硬件设施;另外,还需要创建必要的网络在线平台,为成人学员的自主学习提供支持,满足学员的学习要求。在软件方面,学习视频内容是影响学员适应性的主要因素,而目前,针对网络教育特点的教学资源缺乏,大多数课件资料是教材的翻版或是课堂教学的搬家,存在着针对性不强、时效性不强、趣味性欠缺、交互性能差,缺乏必要的搜索和筛选功能,学习模块不人性化等现象,这些都导致了学员对于网络学习模式的不适应,造成了成人学员的学习效果较差。
三、提高现代远程教育成人学员学习适应性的策略与措施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提高网络教育成人学员的适应性需要从成人学员自身和教育机构两个方面出发。一方面,需要培养成人学员较强的网络学习适应能力,强化学习动机、提升网络操作能力、给予必要的人文关怀,让成人学员能够端正学习态度,通过良好的学习方法来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网络教育的提供方必须完善适应性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根据本校成人学员特点和培训计划的具体情况提供适应性的导航支持和学习内容,这将有助于减少成人学员出现“网络迷航”和“认知超载”等现象,进而提高成人学员在网络学习中的效果。只有从这两方面人手,相辅相成,才能建立健全网络教育中成人学员学习的供需双方的良好适应机制。
(一)提高网络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强化内部学习动机
有研究表明,在现代教育的网络学习模式中,成人学员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会对自我效能感产生正向的影响关系,学习动机越强烈,学习兴趣越大,就越能使学员感觉到学习的效果与获得成就感。在现代远程教育的背景下,学员的学习动机包括自身的兴趣爱好、价值取向等内在学习驱动力,也包括家庭、工作、社会等的要求与期望。所以,针对网络学习的特点,远程教育的提供者要通过加强网络课程设计来激发学员的好奇心与兴趣,从而使得成人学员摒弃侥幸、得过且过的心态,强化自身的学习动机,并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巩固与维护;端正学员的学习态度,制订与期望相符合的学习计划,并根据自身需求灵活调整,从而能够达到网络学习的自我监控、测试、修正和评价。
(二)提高网络学习使用技术,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网络学习环境下,学员通常是通过网络学习平台来获取知识,以及进行师生间、生生间的沟通联系。在这样的学习特点中,成人学员能否通过网络平台获取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对于网络系统的操作水平,具体包括获取课程知识、寻求有效帮助、参与网络讨论等技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尽管一部分学院给进校的初学者提供了网络平台的操作说明,但有相当大部分的学员仍然存在着对网络操作不熟悉的现象,这也大大影响了成人学员对于网络学习的适应性。为此,学院应该加强网络学习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增设专门的课程来指导和培养学员的网络学习使用技术;另外,要重视提高成人学员的认知能力,即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各种学习认知行为活动进行有目的的计划、实时的监控和合理的调节等方面的技能,使得成人学员学会自行安排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学习时间等,做到真正的“学会学习”,增强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构建网络与传统学习有效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模式
网络学习模式将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转变为人与电脑的交流,虽然给学员提供了更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能够培养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不可否认,教育存在的“教学相长”使得传统的课堂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因此,要注重将传统学习与网络学习相结合,通过网络与书本教材相结合、建立师生远程在线交流的方式,使得学员能够更好更快地融入网络学习氛围中,尽快地适应这种模式。这样既能发挥教师在监控教学中的主导及教学过程中引导、答疑、启发,又能调动成人学员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另外,教育提供方还需要结合网络学习的特点开发具有远程学习特色的适应性导航学习支持系统。既能够为学习者搭建起一条获得学习资源的便利信息通道;又能够使学员把遇到的问题和自身所学过的知识相关联,建立起站内沟通交流的桥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让成人学员通过菜单的形式实现导航,减少学员的网络迷航,提高网络教育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四)提供个性化的、强有力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
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就是以成人学员为中心,支持和帮助学生进行网上学习的服务平台。各现代远程教育机构要与时俱进,通过建立起网络学习互助体,通过众多的学习支持服务方式为学员提供学习支持,如学习小组、学习搭档、辅导教师、班主任、电信函咨询、面授、定期访问等方式,消除学员在网络学习过程中的孤独感,提升学员的适应能力。同时,成人学员自身的学习习惯、学习风格也是网络学习中的学习支持服务的因素,建议为每位成人学员建立具有其自身特色的个人学习档案,一切以学员需求为中心,只要是学员学习需要的帮助,就应当提供必要的学习服务。使得成人学员在与多媒体进行教学交流时,能及时主动地从环境中交流体会、获取信息、求得帮助。针对有学习困难的成人学员,应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优化学员的学习支持体系。
初中辅导网络教育范文4
论文摘要:如何根据南京的实际教育情况.利用网络的便利性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是当前迫切要解决的问题之一。通过对南京部分中小学教师和学生进行的针对网络应用现状的调研,发现在中小学中存在对网络应用的认识不充分、网络资源建设不到住等问题。鉴于此,对如何转变教育指导思想、加强资源建设和培养师生网络素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1南京市中小学网络应用调查的背景及内容
1.1南京市中小学网络应用调查的背景
目前我国已有7万余所中小学安装了80余万台计算机,所装机器已向网络化、多媒体方向发展。在国家教委制定的《中国教育信息化“九五”规划和2000年发展纲要(草案)》的指导下,在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及“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带动下,各地区网、省网和校园网的纷纷建成,实现了省际间、校际间的互联。2000年4月27日,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指导、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和北京师范大学共同发起组建的中国基础教育增长率网(cbe2l.com)正式开通,为普及中国的基础教育网络化建设打下了基础。教育部在《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在10年里全面、逐步普及信息技术必修课;要用5-10年时间,使全国90%左右的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联网,使每位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络教育资源。据统计,全国已有近200所中小学网校,它们以提供学校课程同步教育和中小学生课外补习为主。这类网校能使普通学校的学生接受到名校优秀教师的辅导,因而很受欢迎。
由于受到政策的鼓舞和学习需求的刺激,关于网络建设的技术层面和整体构架层面上的研究较多,各地中小学已经基本建立起能够满足一般教育教学需要的网络应用环境。随着基础设备和硬件资源的建设到位,人们逐渐认识到“应用”带来的种种问题。随之而来的是对教师信息化能力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和师生网络应用环境适应性的研究。因而目前产生了两种不均衡,即部分落后地区资源匾乏,而另一部分地区存在由于重复建设带来的资源过剩。
南京市作为“全国教育满意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其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如何,中小学教师和学生在利用网络进行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反映较好的经验有哪些,出现了哪些问题,需要我们通过实际的调查研究得出结论。通过调查研究,对现状作出理性的分析,利用网络的便利性及时化弊为利,以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下一阶段的网络教育教学活动。
1.2南京市中小学网络应用调查的内容
本调查中的南京市中小学网络应用,是指师生运用网络资源和网络工具,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南京市中小学网络应用调查的对象是南京市部分中小学教师和学生。针对教师主要采取的访谈法涉及三大方面的内容:教师使用网络的频率、教师使用网络开展的活动,以及网络与教师教学的关系等。学生问卷分为三大方面16个题目,包括学生上网的时间、频率、上网的习惯、在网络上的精力耗费,以及网络对自己的影响等。对于区域信息化建设,主要是为了解硬件建设与资源建设等问题。通过这些调查,试图了解目前南京市中小学网络应用的现状,反映出的问题,并据此提出对策。
2南京市中小学网络应用现状的调查分析
2.1中小学教师网络应用的现状调查
在对南京市部分教师进行的访谈中发现,教师使用网络的频率很高,而且与年龄的增长成反比,一般年轻老师比较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他们使用网络进行教学的热情和频率也高,而年纪较大的老师稍低,有的甚至出现抵制情绪。从访谈的结果来看,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网络主要进行以下工作:
(1)使用网络进行交流和沟通。网络便于交流和沟通,几乎所有教师都有自己的电子邮箱,绝大部分教师有自己的QQ号。拥有这些工具,他们便可以共享教学资料,或进行其它教学交流。另外,教师还使用网络查看新闻、查看校园网上的通知等。
(2)积极使用网络进行备课。目前教师都采取计算机备课,统一使用电子或打印的备课稿,再进行二次备课,即个性化备课。教师在备课时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网络学习,然后将学习成果融人到课堂备课中。但是绝大多数教师往往还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储备进行备课,缺乏备课的创新性。
(3)教师设计研究性学习活动。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很多年,课改理念深人人心,教师将教学紧密联系生活,主题教学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课程模式或形式得到了师生的欢迎,教师在设计研究性学习活动时,需要为学生准备学习资源,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也需要借助网络进行学习。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教师都对研究性学习的效果和过程表示认同,但是将教学内容设计成研究性学习的次数很少,一般是应付式或在展示课时才开展。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普及,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其它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已经得到认可和普及。教师从最初的盲从,从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进行教学的侄桔中走了出来,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已经能够独立、灵活地使用信息技术的理念和手段进行教学。一些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的整合课甚至得到优质课的好评,成了评价中的一部分。
(5)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教师在教学的同时,也在积极地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他们使用网络增强自己的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的技能技巧,将在教学一线的直接经验形成研究论文或研究课题,采取研究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研究,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6)开展网络远程学习。在小学,一般教师不提倡学生独自上网学习,因此也不会开展远程教学。而由于基础教育全日制的教育制度使得面对面的课程教学更加实际与普及,实施网络远程教学的机会很少。教师自己进行网络远程学习的也比较少,只有那些进行学历提升的教师才有这样的需要。
2.2中小学学生网络应用的现状调查
对南京市中小学学生网络应用的现状,主要抽取了一所高中、一所初中和两所小学进行调查。问卷总计发放1 300份,回收1 300份,有效问卷1 288份。其中小学五年级237份,六年级264份,初中一年级135份,二年级120份,三年级108份。高中一年级150份,二年级138份,三年级136份。问卷内容主要有学生上网的时间、频率、上网的习惯、在网络上的精力耗费、对网络游戏的态度,以及网络对自己的影响等方面。
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家里都有电脑并开通了网络,网龄集中在3年左右,主要的上网时段是周末。其中初一学生晚上上网比较多,可能与学业压力较小有关。大部分学生能够自己把握上网的时间,表示不上网也可以,同时也认识到网络对自己的危害,但是也有人认为网络对自己很重要。大多数学生表示不会沉迷于网络游戏,更不会去购买游戏点卡。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网络的态度开始发生变化,年龄稍大的学生认为网络对自己的影响是因人而异的。
2.3南京市鼓楼区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调查
对南京市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的调查,以鼓楼区为例,目前鼓楼区各个学校已经建成独立校园网,并接人宽带。多媒体教室已经在各校普及,生机比最多达到5.5:1,师机比最高达到1:5。各校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总务后勤、财务、学籍、电子图书等都已经实行信息化管理。电教中心已建立了便携式实录系统、全自动录播系统、演播室导播系统、非编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多网合一系统、电信l0M静态宽带等,并进行了有效的整合,同时给全区部分中小学配备了交互式电子白板,构成了全区基于广域网的数字教学课堂实录和教研培训平台,为鼓楼区教育教学提供了服务支撑,为鼓楼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打造了坚实的硬件平台。鼓楼区作为南京的主城区,其信息化建设水平也处于全市各区县前列,其它各区县以鼓楼区为样板,也在逐步加大资源建设的力度,增加投人。鼓楼区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
3南京市中小学网络应用的问题及对策
3.1南京市中小学网络应用的问题
(1)内涵理解不深。对网络教育应用的内涵理解不深刻,将网络的教育应用简单理解为只是用到计算机网络这种工具,而不是使用网络资源。这一点也反映在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中。如在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一节优质课的评价标准,其中一项评价指标就是有没有使用多媒体网络设备,只要用到,该项就给满分。这种对网络应用的评价显然不能说明问题。
(2)资源建设和共享不足。尽管现有的调查显示,各种硬件设备、校园网和一些网络资源已经充分配备,但是不论从区域层面还是从学校层面,网络教学资源的质量还远远不能满足全体师生的需求。同时,由于技术和观念的问题,共享性不足,获取资源的渠道不畅通。
(3)对网络过分依赖。部分教师和学生根据各自的需求不同程度地反映出对网络依赖的倾向,教师在进行教学研究反思时,过分依赖网络,常常出现抄袭现象。学生经不住网络的诱惑,无法控制上网时间等。
(4)网络教学资源和网站建设质量不均衡。由于各个区域和学校的教学水平与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其教学资源和网站建设质量不一。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教育水平的不均衡。
3.2南京市中小学网络教育应用的对策
3.2.1转变教育指导思想
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价值观、教育评价标准,将知识型人才观转变为素质型人才观。个人素质的核心是:品德个性、创新精神、适应能力、协作精神、思维品质、终身学习意识等。其次,要重新认识学与教的关系、我国长期实行以行为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体制。这种体制对于系统地传授知识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受灌输的被动地位,其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发挥,很不利于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这种压抑学生个性、不让学生主动思考、扼杀创造性思维的做法是与当代素质教育的根本精神相违背的。只有以科学的教育思想为先导,才能真正发挥网络的实效,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
3.2.2加强资源库建设
对于教师来说,教师在备课、教学和课后反思时都可以自由选择现成的优质资源。而对于学生来说,学校的资源库就是最好的课后老师,学生在上网时也能有意识地利用资源库学习,而不会花费精力在其它网络行为上。资源库的建设要便于开展远程教学,考虑到利用与开发之间的均衡,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再考虑建设新的资源库,以免出现重复建设的现象。
在资源建设方面,要整合多方力量建设资源库,将优质资源科学地汇总成资源库,同时加强资源库的管理,便于添加和更新。另外,还应形成独创性的资源,与学校网站建设相结合,创建独具特色而适用的网络教育资源,加强技术研究和校际沟通,在一定范围内共享资源。
3.2.3倡导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网络教育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首先具备合作学习的意识,掌握科学的合作方法。首先教师间需要合作,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可以考虑师师间的合作给教学带来的便利。另外,教师有责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网络课程活动的设计上,体现合作意识,让学生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明白合作学习的益处。
初中辅导网络教育范文5
一、工程目标
至20*年,所有农村小学及教学点都配备一套以上的光盘放像设备和配套的教育教学资源;农村初中和乡镇辅导小学配备至少一套多媒体教室和配套的教育资源;农村初中和乡镇辅导小学都配备计算机教室;建成覆盖所有村完小、幼儿园和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教育城域网;全县生机比达到12:1,其中小学15:1,初中12:1,高中8:1。
二、建设任务
1、20*年,为各级各类小学至少配备180片以上根据新课改进程编制的教学资源;为48所农村初中和乡镇辅导小学配备一套多媒体教室和配套的教学资源;为14所农村中小学配备计算机教室;补助50所计算机拥有量未达标的学校配齐计算机;做好教育城域网的建设和维护,建成学生库、教师库、资源库。
2、20*年,为各级各类小学至少配备180片以上根据新课改进程编制的教学资源;为尚无多媒体教室的农村初中和乡镇辅导小学配备至少一套多媒体教室设备及配套的教学资源;为26所农村中小学配备计算机教室;为所有计算机拥有量未达标的中小学补助配齐计算机;实现物理通、教学通、管理通、资源通。
三、保障措施
1、切实加强领导
各乡镇、各校要加强对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工作领导,县教育局负责规划制定、组织实施、检查验收等工作。项目实施学校要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具体负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的建设、应用、维护、管理等。有关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为中小学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提供服务,对项目实施进行定期检查,及时总结经验,确保工程保质保量按期完成。
2、多渠道筹措经费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所需的建设经费由省、市、县三级财政共同承担。光盘放像点设备及资源由省财政全额承担。多媒体教室设备及资源:省配发的省财政补助70%,县财政配套30%;市配发的市财政补助50%,县财政配套50%。计算机教室设备及资源:市财政补助50%,县财政配套50%。
3、落实管理措施
为保障设备、资源正常使用,项目学校应坚持做好以下各项工作:项目学校基本情况和变更登记;学校教师培训计划和有关活动情况登记;进行固定资产登记;建立学校设备和资源使用、出借等管理制度;每年进行项目实施情况工作总结。项目学校要确定有专人负责防尘、防潮、防火工作,采取切实措施使项目设备和资源不缺失、不损毁,解决学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碰到的各类技术问题。
4、提高使用效益
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发挥设备作用,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引导学科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积极使用光盘或多媒体教室进行学科课堂教学。要利用光盘播放系统,组织学生观看专题教育教学光盘资料,选择播放教育类和对学生有益的娱乐类电视节目,拓展学生知识面。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设备配套的教育教学资料,并根据新课改进程每年不断充实更新。入网学校应广泛收集网络教育教学资源,为本校教育教学服务。各乡镇政府和部门要充分利用中小学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播放设备和光盘收视点的作用,积极通过“一校两牌”、“日校办夜校”等方式,开展农村科技推广和农民培训服务。
初中辅导网络教育范文6
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有相应的创新教育模式的变革。翻转课堂的兴起,给传统课堂教育模式带来了新的活力,对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为学生的创新学习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文章分析了翻转课堂的起源及其特点,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了探究,提出了在医学院校建立翻转课堂创新教育模式需要突破的几大要点,以此构建一种全新的创新教育模式,促进我国创新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翻转课堂;创新;教学
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概述
翻转课堂模式的基本理念与传统教学模式有着较大的区别,在翻转课堂模式中,颠覆了传统的学习过程,它强调学生课前的准备工作,需要学生首先对概念和知识点在课余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自主学习,课堂则转变为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主要用于讨论、答疑等,从而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是系统论的设计思想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突出“学生为中心”的基本理念,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注重实现学生对知识内化处理的同时,也强调知识传授方式的改变,它的终极目标是全面发展学生素质,通过校园网络对学生进行课外学习的支持,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小组交流、课堂讨论、教师答疑等方式提升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创新思维、语言表达能力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具备以下特点: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体现了“教学内容微课程化、结构化”的课程设计思想;体现了“课程学习单引导式”的教学活动设计思想;体现了“有支持的、开放的”建构主义教学设计思想。
2基于翻转课堂的创新教育模式
基于翻转课堂的创新教育模式的建立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突破:转变教育观念。现代教育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已逐渐改变了“讲台—粉笔—老师的知识”的传统知识传授模式;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日益受到重视,尤其是医学生,在培养医学生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比例渐渐达到1:1的比例;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整个社会在知识学习方面也将发生相应的转型,势必改变过去知识学习型的模式,进而转向知识发展型模式,为终身学习体制奠定基础。网络教育的出现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宽广的学习平台,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在掌握了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之上,实现对专业知识进行更深和更广的学习,能有效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拓展教育内容。网络巨大的信息量拓展了传统的教学空间,也促进了教学内容的更新。学生无论是课堂学习,还是课外资料的查阅,只要鼠标轻轻一点击,就好像打开了知识宝库的闸门,掌握一定电脑使用技巧能极大地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弥补了传统教材内容更新慢的不足。突破教育时空。网络的出现改变教育活动的场地,扩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学生的学习时间除了传统课堂规定时间以外,还可以利用任何空闲时间上网学习。医学生可以和社区的、医院的作息时间同步进行临床实践,利用其他时间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
校园医学网络资源的开通。通过校园网络,上传教师自制的精彩课件或教学视频,开展网络课堂,部分学生遇到课堂没听懂的情形课后可以再重听,通过网络资原的使用,节省了人力,同时,也能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通过校园医学网络资源可以实现精品课程跨空间、跨时间授课,学生在宿舍、图书馆、计算机机房等有网络的地方都可以随时听课,并可通过网上答疑系统,实现与教师的互动。教学BBS论坛的建设。通过建立校园教学BBS论坛,使教师可以在线辅导,学生可以在线咨询,也可以留言等待老师事后回复,补充了课堂解疑时间不足的缺陷。进一步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同时,也更有利于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学习方法、心得体会。医院的医生也可以通过该论坛上传网络病案,供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网上考试系统的实现。通过校园局域网进行网络考试,通过改变考试方式,杜绝学生舞弊现象。常见的考试方式通常分为专业基础知识的考试和终成性综合考试;针对于专业基础知识,允许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多次参加考试,取其中最高的一次成绩作为结课成绩,这一部分只占总成绩的40%,另一部分为终成性的综合考试,只允许考一次,这一部分所占比例为40%,另有20%为平时作业和课堂表现,这三部分加起来总成绩超过60即为合格。
学生毕业修满学分为止。这种考试方式使得考试覆盖面广,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教学评估系统的建立。通过开发与教学管理软件相关的子系统,研发教学评估子系统,进一步完善教学体系。结合校园网中学生对教师的评教以及平时学生学习的到课率、学习成绩及学生的反馈意见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不断改进和完善日常课堂教育。传统教育模式是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采取集体面授的方式授课,这种教育模式虽有一定的优点,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弊端也渐渐显现,它不利于发展全民教育和终身学习,同时,在一定程度压制了学生创新性,学生的自主学习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不利于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互动。
3小结
基于翻转课堂的教育模式实现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的互动教学,充分体现了以教师适当引导为辅,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理念。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缺少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精神无法体现,而基于翻转课堂的教育模式实现了自主性和个性化教育的统一,知识更新快。
参考文献:
[1]刘玉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如何应用于课堂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4,(6):81.
[2]张拥军,林辉,吕道文等.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大学物理教学的实践研究[J].物理,2015,(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