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会治理的难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会治理的难点范文1
主要目的解各乡镇村务公开“难点村”治理工作进展情况,今天我召开县村务公开“难点村”治理工作会议。进一步深入推进全县村务公开工作。
根据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省民政厅等十一部门下发的青海省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2009年9月。县对289个村进行了排查,第一次排查出了10个“难点村”今年3月份,根据省民政厅《关于对全省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开展再排查工作的通知》精神,对村务公开“难点村”进行了再次排查,最后确定了桥头镇大煤洞村、东峡镇康乐村、城关镇林家台村、桦林乡台子村、良教乡良教沟村、长宁镇田家村、朔北乡边麻沟村、青林乡下阳山村等8个村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难点村”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全县村务公开工作实际,县委办、县政府办制定下发了县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实施意见》此基础上,民政部门印发了县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计划》和《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试点工作方案》并在主管乡镇长和民政助理员会上进行了安排安排。难点村”治理工作计划从2009年到2011年利用3年的时间完成,2009年的主要工作是建立领导机构、制定工作方案、排查确定、20%难点村”中进行了试点;2010年主要是全面推进现有“难点村”治理工作;2011年重点攻克未合格的难点村”治理任务和检查验收、总结惩处。今年我要努力完成这8个“难点村”全部治理工作,争取通过省市验收。下面我就“难点村”治理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明确责任,加强领导。切实把治理“难点村”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其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因此,难点村”治理工作的责任主体是各乡镇党委和政府。各乡镇要建立起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领导小组组织协调、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乡镇党委和政府要把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摆上重要案头,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困难和问题。要及时调整空虚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领导小组,确保领导小组有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县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领导小组主要负责“难点村”治理工作的政策指导、布置推动、调研督办和检查验收。同时,还要加强社会力量对“难点村”治理工作的监督,确保治理工作收到预期效果。
二、掌握重点,周密安排。扎实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
以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切入点,难点村”专项治理工作要突出抓重点、抓难点。以村级组织建设为重点,以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为着力点,以提高群众的民主意识、保证村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突破口,以强化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为落脚点,全面推动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工作中要尊重农民意愿,认真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农牧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调动农牧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接受监督,努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突出问题,把群众满意作为评价治理工作效果的根本依据。
三、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利用多种手段完全整治“难点村”存在问题
有针对性的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各乡镇要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治理方法,做到对症下药,做到一村一案、一村一策”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不搞一刀切,确保治理工作取得实效。根据“难点村”发生的不同原因,充分运用政治、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多管齐下,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属于村的问题,从村级层面下功夫;属于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问题,就从政府或者职能部门这个层面解决,做到综合治理,标本兼治
社会治理的难点范文2
一、建立主体性教育新模式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前提
1.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既要坚持教育、引导和激励学生,又要真正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学生,充分调动受教育者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紧紧围绕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充分发挥其主体特性这个核心问题,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创新教育形式。要坚持以大学生为评价主体,以大学生喜欢不喜欢、满意不满意、接受不接受作为评价和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尺度,定期召开师生座谈会,广泛征询学生对教学及其改革的意见,及时改进教学工作。
2.实现大学生由被动接受教育向自觉主动接受教育的转变。这就要求相信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实践主体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相信他们都有实现自我价值的内在要求,相信他们都有巨大的自我教育的发展潜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善于激发学生的这种潜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内在的思想政治需求,培育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教师要调整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地位,学会尊重学生、欣赏学生、鼓励学生,让学生以主体身份积极参与到教育中来,引导他们共同探讨问题,使教师的教学启发与学生的思考探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获得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真正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3.建立民主平等、师生互动的新型教学关系。这就要求转换大学生的角色位置,把传统教育中的客体变为主体,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要以学生接受为取向,将学生置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平等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在理解和把握学生思想状况实际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活跃、畅所欲言的课堂气氛,实现师生互动经常化,给学生提供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的机会,从而在师生互动、民主平等的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
1.加强教师修养,提升教师人格魅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不仅是传承知识的场所,更是建设学生精神家园的圣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通过体现自身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和修养的全部人格魅力以及良好的师德师风,由传统教育的“传道解惑授业”转换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动之以情、施之以爱的师表形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人格风范,会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从而使他们能够“亲其师、信其道”。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不断提高理论水平,不断提高政治思想素质,把理论修为与改造主观世界紧密结合起来,增强高举旗帜、站稳立场的政治意识,认清形势、恪尽职守的责任意识,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的表率意识,与时俱进、大胆探索的创新意识,提高人格力量的感召力和渗透力。
2.强化任课教师的准入制度,加大教师职业培训力度。要坚持思想道德和业务能力的双重标准,严把“入口关”,不断提高专职教师的比例,确保教师队伍的稳定和质量;要建立教师队伍培训体系,分期分批或定期不定期地派送教师参加业务进修,不断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优化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提高学历、学位层次,努力形成队伍发展的良性机制;要建立健全外聘专家与专职任课教师有机结合的师资体系,广泛借助社会的优质智力资源,促进校内师资队伍的优化;要加强示范教学和理论研讨,采用以个人备课和集体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召开备课研讨会,研究教学难点,确定讲授重点,并通过开展教学观摩和教学经验交流等活动,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要建立规范的教师职业评估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实行职业技能的测评,以评促训,以评促建,评训结合。
三、优化教学过程,精心设计组织教学活动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根本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时代感。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教学内容与当今时代实际以及学生的思想实际和需要有机地统一起来,关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心理特点、成长规律及变化趋势,坚持从学生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和迫切需要理解和解答的思想政治问题作为切入点;要有的放矢,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充分占用现实材料去进行循循善诱的据理说明,讲好重点、讲透难点;要始终站在当代社会的前沿,以中国的现实问题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正视大学生对社会事物,尤其是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被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积极加强正面引导。
2.改革教学方法。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及其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方法,寓教于理、寓教于趣、寓教于情、寓教于例。要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要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自,让他们在专题讨论法、主题演讲法、辩论质疑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模拟法等有助于培养学习主动性和发挥主体作用的教学方式中,积极思维,独立感悟。
3.改进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是影响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的重要物质条件。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教学内容转变为集文字、数据、图表、声音、画面和颜色为一体的生动视觉形象,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感染力和吸引力。而国内外大量历史图片、录像资料的公开,也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生动的教学素材,使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4.重视开展社会实践教学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要将社会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对教学内容提出明确要求,增强计划性,减少随意性;要科学地选择社会实践基地,充分利用所在地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优势,突出地方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成就,体现多样性和地方特色;要对社会实践教学提供必要的保障,确保有足够的课时、经费投入和后勤保障,保证有条不紊地进行;要重点抓好实践报告或调查报告的撰写,报告的内容要突出主题,抓住重点,联系实际,要求学生思考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四、从制度上加强领导和管理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必要保证
1.从体制和机制上切实解决高校党政领导真正重视和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问题。上级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有效的评估机制,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作为对高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作为评价和衡量学校以及领导班子工作的重要指标,纳入高校党的建设、教育教学以及领导班子评估体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学校要健全校级领导体制,设立由主管领导负责、各德育部门负责人和专家组成的德育工作委员会,具体规划和组织实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工作,为教师外出学习进修,参加学术活动、国内外参观考察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必要保证,切实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要改变合班上大课的教学方式,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合班上大课的教学方式虽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办学成本,但从根本上违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因材施教、言传身教和双向交流的教育教学规律,造成的不利后果是显而易见的,这种状况应该得到切实改变。
2.建立有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估、奖励制度。要建立经常化的同行教师听评课交流制度;要组成教学督导组以随时抽查听课形式,检查和监督教师的教学情况;要认真听取学生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通过反馈机制督促教师不断总结经验,及时改进教学工作;要把督查、评估的结果直接与教师的评优、评奖、评职称和年终利益分配挂起钩来。
3.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科学研究。高校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列为重点课程、重点学科进行建设,坚持教学和科研相结合,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坚持用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研究回答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二是深化教学中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当代大学生普遍关注和提出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在本质上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遇到的某些困难和问题的反映。教师要认真研究和回答这些重大问题,寻求解决各种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科学答案。三是加强对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的调查和研究。要在充分了解和研究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和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增强教学工作的现实针对性。
五、优化校园育人环境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1.加强校风建设。校风是一所学校学风、人文风、道德风、教风、管理风、领导风的综合表现。优良的校风能够创设出一种潜伏、弥漫、浸染于整个校园的学术风范,从而极大地影响学校成员的价值选择、人格塑造、思维方式、学术风气、道德情感、行为习惯等,能够对学生产生持久的启迪和感化作用。优良的校风能够在校内形成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引领价值取向,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2.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校园文化活动结合起来。要广泛组织以思想、文化、娱乐、学术、科技为基本内容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融进校园文化建设之中,紧密结合大学实际和学科特点,精心组织和实施融知识性、学术性、创新性和时代性为一体的精品文化工程,努力提高校园文化的品位和格调。
3.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纳入学校大德育系统,发挥党群、学生工作处、团委和学生社团组织等各方面的整体优势,积极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和各种主题教育活动,精心组织好暑期社会调查和“三下乡”活动,在深入基层开展社会调查和社会服务中增长学生的见识和才干。要依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组织,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与大学生思想认知规律以及成才规律有机结合的途径,研究有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主阵地、主渠道作用的有效途径等。
社会治理的难点范文3
一、重点报道好市领导视察、会议及各项规划、推进工作。如广播电视新闻中播出“全市综治稳定工作会议”、“关工工作会议”、“南通来启督导教育工作”、“市领导视察小高考、中考、高考考点”、“中招听证”、科学发展观访谈:采访市教育局局长陆圣华、“道德模范陈丽萍”,《民生热线》播出“教育系统节前安全检查”,等等。
二、重点报道好教育系统治安综合治理创新活动进展情况。如广播电视新闻中播出“第二职教中心综治工作出新招”、“校园艺术节”、“南苑中学捐助贫困生”、“大江中学创意比赛”、“启中填报志愿”、“**中学荣获全国文明单位”,《江海潮涌》播出“高考前夕访启中”,《百姓人家》播出“特教优秀群体”,《民生热线》播出“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等等。
三、重点报道好社会各界推进学校综合治理工作方面好的做法。如广播电视新闻中播出“吕四春蕾班开班典礼”、“省科技大蓬车进校园”、“南城区街道亲子活动”、“南苑社区关爱青少年”、建都新村举办“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未成年人读报活动、市地税局举办“税收宣传进校园”活动、市公安局与教育局联合举办法制进校园巡回演讲活动、南苑二村社区与南苑小学邀请市公安局人员作“学好法律、预防犯罪,努力争当好学生”为主题的辅导活动,《百姓人家》播出“一个教师的学校”,报道海复镇关工委主任陆鼎新关爱在校生的事迹,《社会关注》播出“陪读现象”,对陪读现象进行深读剖析,《社会关注》播出“职教路在何方?”,呼吁全社会来关心职业教育,等等。
四、重点做好学校综合治理方面的舆论监督报道。如在广播1月9日〈政风行风热线〉中集中对我市网吧整治进行扫描,并就如何做好中小学生的引导工作进行全方位的探讨;在〈法治广场〉栏目中播出“孩子谁更爱你”,讲述一对夫妇离婚后争夺孩子扶养权的问题,在〈法治广场〉栏目中播出“疯狂的花季”,讲述三个孩子进行抢偷最后进监狱的事情;广播电视新闻中播出“我市集中销毁600台赌博机”,等等。通过舆论监督报道,达到以情动人、以理醒人、以法警人。
2009年下半年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宣传报道工作打算
针对市综治委学校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重点,下半年,广电局(台)将按照市总体部署,广播电视新闻宣传做到规定动作求整齐、自选动作求创新,对内宣传重造势、对外宣传求扬名,一如既望地做好相关宣传报道工作,结合市相关活动组织广播电视打好集中报道战役,新闻、评论、专题、系列、访谈等多体裁宣传,着力营造“办人民满意教育”、“构建和谐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具体安排如下:
一、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做好动态、典型、系列报道。广播电视《**新闻》加大对学校综合治理工作的宣传报道力度,分别开设专栏,着重报道好全市学校综合治理重点工作的开展落实情况。广泛宣传教育系统各学校及社会各界的好做法和好经验。
二、根据市综治委学校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部署,电视《**新闻》节目后,适时打出板块标语,播放宣传片。
三、广播电视专题节目着力做好深度报道。精心策划好相关深度报道。特别在《法治广场》栏目中精选青少年犯罪的经典案例,通过深入剖析,讲述法理人生,达到“同频共振”的警示教育。在《百姓人家》节目中,就学校治安综合治理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进行及时的宣传报道。在《民生热线》栏目中,就家长、学生关心的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作长流水、不断线的报道。
社会治理的难点范文4
1、领导重视是关键。基层普法工作必须抓住组织领导这个关键和核心,加强组织领导是完成“四五”普法依法治理各项任务的保证,组织是关键,核心在领导。因此在普法工作中,要经常性给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进行汇报,取得党委政府对普法工作的高度重视,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不能光靠司法所单打一,才能较好的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服务中心是根本。新时期的普法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紧贴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特别是紧贴重点、难点工作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做到哪里有重大任务,哪里就有普法宣传教育,哪里有工作难点,哪里就有普法宣传教育。2005年,在村“两委”换届选举、土地二轮延包、林权证换发、退耕还林、新兴农村合作医疗、条例宣传学习、专项整治活动等工作中,从宣传法制入手,积极参与,为党委政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不断创新是前提。普法工作也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普法工作如果不能适应时代需要,没有创新,就不能得到长足发展。因此,在普法教育的方式方法上,除为农户送法律书籍外,通过村建法制宣传栏、组培养典型户、户培育明白人,带动普法宣传。在“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上,2005年组织全乡12个村制定了村规民约,并打印成册,发到各家各户,通过村规民约实现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同时,各村还建立了村务公开、财务审计监督制度,健全了调解组织、规范了调解文书,构筑了社会治安的“第一道防线”,使普法依法治理成为一剂治本的良药。
4、普治结合是基础。在普法工作中,必须与依法治理紧密结合,坚持普治并举、学用结合的工作思路,以普法学习为基础,在依法治理上下功夫。作为基层司法所,要协助政府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公开办事程序,使政府的各项工作公开透明,阳光作业,方便农民群众办事。强化自身建设,执行“执法四制”,配合各执法部门开展依法治理,参入打击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减轻农民负担、学生收费、电价、计划生育、土地、林业等方面专项整顿,规范秩序和行为,保护人民群众和弱势群体利益,促进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
社会治理的难点范文5
[关键词]学前教育治理;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现代性
十报告提出到2020年教育现代化要基本实现,“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治理要率先现代化。”“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各级各层教育领域展开,当前我国“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布展主要集中于大学教育、职业教育,还缺少对学前教育层级的关注。学界已就此问题进行了探讨,但是系统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展。我国目前学前教育治理研究状况如何,学前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否必要,是否可行,应从哪些角度开展系统的研究是本文着重论述的内容。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回顾
(一)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术界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当前学前教育治理的困境与破解策略上。骈茂林(2012)认为,由于治理责任不明确、治理理念不清晰,以往我国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水平受制于地方政府自身的努力程度,学前教育治理结构、过程和结果呈现明显的“碎片化”特征,并将此归因于政府学前教育公共服务职能不明晰;学前教育服务的制度供给不足以及学前教育服务标准缺失和监督机制缺位。时丽(2015)认为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还存在政府投入严重不足、学前教育公平缺失等问题,其根源是学前教育治理结构的失衡。并且指出市场、民间力量和家庭也是学前教育的重要治理主体,要理清政府与其他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明确治理体系各主体的参与领域和职责,实现学前教育治理体系的创新,从而促进学前教育的良性发展。
(二)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的突出成果集中于以下几项:(1)学前教育的多元立法。英国《儿童法案》(2004)和《儿童保育法案》(2006)的颁布,为进一步明确建立、健全政府职能,明确相关重要部门和责任人的职能和职责,实施整合服务为所需的机构重组和跨部门合作机制提供法律支持。德国政府制订了《儿童和青少年福利法案》(1992)、《托幼机构拓展法案》(2004)等,以保障学前教育与基础教育之间的连续性。(2)实施学前教育“弱势补偿”方案。国家制定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系统的学前教育发展项目和发展计划是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措施。(3)鼓励机构的多元发展。国外学前教育机构的供给途径有国家教育部门、地方政府、社区、教会、慈善团体、学校、企业、私人等。
(三)研究述评
通过对国内外既有研究成果的检视发现:(1)对学前教育治理的研究还不成熟。治理的理念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引入国内,学界对其的分析也不可谓不多,然而结合中国国情和体制特征进行的有价值和有力度的分析依然不多见。(2)在立法多元、均衡发展、课程设置理性化、治理主体多元化方面,国外已有了实际操作,但是基于自己的国情,我难以照搬他们现成的理论和经验。(3)“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应该在各级各类教育展开全面的研究,而学前教育层级的系统研究还未展开。
二、学前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要性分析
首先是落实中央政策,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改革的总目标,落实到教育领域就是要通过全面改革,完善科学规范的教育治理体系,形成高水平的教育治理能力。当前教育工作存在的诸多问题,都可以“牵引”到学前教育层级,学前教育的治理现代化研究在教育的基础环节,将起到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作用。
其次是破解学前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需要。袁部长提出了当前教育工作的问题,其中之一便是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足。习惯于用分数管学生,制约了学生的创造性;习惯于用升学率管老师,制约了教师的创造性。问题“牵引”到学前教育层级就要杜绝学前教育小学化。但是,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动态的、流动的,要破解难题,则离不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因而这一研究将为破解学前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提出可供参照的对策建议。
再次是建设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需要。“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是指在政府、社会和市场等主体的参与下,将公平、优质的学前教育惠及所有农村适龄儿童的管理保障体系,具有公益性、普惠性和政府主导性。”学前教育治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善治(good governance),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学前教育属于公共产品,要实现其“公益性”与“普惠性”就要规避单单依靠市场进行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缺陷,要在政府发挥主导性作用的前提下,通过多元主体“共治”来保证学前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这样学前教育才能最广泛地惠及到“弱势”适龄儿童。
三、学前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可开展的研究路径
第一,要在厘清学前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涵方面做出努力。因为明晰概念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逻辑前提。首先,学前教育治理与大学教育治理、职业教育治理有相同也有不同之处,从治理的本质来讲,都是对主体利益的协调与整合,区别就在于学前教育治理涉及的利益主体的特殊性,学前儿童的发展是我国学前教育一直关注的焦点,国内知名专家都普遍认为应该充分尊重儿童发展的规律性,杜绝学前儿童的超前教育,学前教育的“去小学化”旨在通过科学教育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与动手能力,而非集中在小学知识的掌握。其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学前教育治理现代化的两个必要维度,治理体系是规范政府、学校、市场等多元治理主体的权利与行为,维护公共教育事务和提供优质教育公共服务的一系列制度和程序。治理能力是治理主体,即治理组织和相关人员开展治理活动,实现治理目标的能力。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学前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任务,治理能力现代化则是学前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第二,应关注学前教育治理的“现代性”意蕴研究。学前教育治理现代化,不是“化”为现代学前教育就算完成任务,而是要在现代学前教育的基础上,追求更为长远的“现代性”。对于学前教育治理的“现代性”意蕴可分别从治理理念、治理主体、治理机制、治理工具、治理过程几个维度展开。按照现代性所秉承的“大写的人”(即主体性)及“大写的理性”特征,学前教育治理理念需要凸显公平、民主与效率;治理主体要凸显多元化特征;治理机制要凸显法制之理性以及市场之理性特质;治理工具要注重法律与契约;治理过程要凸显“互相承认”、“民主协商”等特征。现代化是现代性的获得过程,学前教育治理的“现代性”是什么,直接决定了学前教育现代化的走向。
第三,可关注学前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障碍研究。这是关乎“传统”与“现代”的激烈碰撞,矛盾的集中爆发点。学前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主要受制于,学前教育法制不足、传统一元化管理理念、缺乏规范市场和成熟社会组织等因素。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立法还不够完善,综合国外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发达国家在学前教育立法层面呈现了多元化特征,这也是立法完善的体现。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我国管理理念在一定程度上还受封建制度的影响,管理理念陈旧,主要以政府的一元化管理为主,治理主体的多元参与还不能完全实现。规范的市场和成熟的社会组织是学前教育治理的“胚囊”,市场和社会组织在一定程度上还受制于特殊的“权利”机制。如何突破“传统”与“现代”的激烈碰撞,是实现学前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关键。
社会治理的难点范文6
一、制定计划、精心组织、落实责任。
根据区委、区政府下发《20*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我镇普法依法治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研究制定了全镇的20*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计划,并落实了相关工作措施,明确了任务,落实了责任。
二、着力开展“法律七进”活动中的“四进”。
1、法律进机关:
根据市、区文件精神,为在“五五”普法期间把法律知识纳入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日常学习计划,定期开展法律知识培训、轮训和考核工作做好了准备。在乡人大换届选举工作中,加强了选举法等法律的学习培训,并依法推进了乡人大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
2、法律进村:
根据上级的要求,开展以“一学三讲”(“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各村设立法律图书室,落实法制宣传栏,并有专人负责及时更新法制宣传内容,同时在各村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3、法律进学校:
今年5月,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我们在上窑中心学校分别通过警示教育、禁毒教育、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教育、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国旗下讲话等丰富多样的内容与形式开展了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做到一学期法制副校长不少于两次到学校上课、作讲座,主要内容有《未成年人保护法》、《安全交通法》及禁毒方面的内容和未成年人不得进入网吧的有关规定。
4、法律进企业:
为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我镇进一步完善制度,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和法制培训,促进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依法经营、依法管理。全举办了《劳动法》专题培训班、《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专题培训班等等一系列与企业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班,全镇各企业经营管理者参加了培训班。还为他们发了《工伤保险条例》等宣传资料。
三、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做好“民主法治村”工作。
认真做好“民主法制村”创建工作,对4个已命名“民主法治村”的村开展复查工作,进一步巩固创建工作成果。
上窑镇20*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计划
为了顺利实现我镇的各项目标,促进全镇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大力推进“平安上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省、市、区“五五”普法规划,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1、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紧紧围绕我镇规划总体目标,落实法制宣传教育各项任务,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2、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原则。从提高公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出发,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服务群众中教育群众,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宣传教育内容要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宣传教育形式要为群众喜闻乐见。
3、坚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不同部门、行业和对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确定目标,提出要求,选择方法,进一
步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坚持统一领导,齐抓共管的原则。要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组织领导和人大的监督下,坚持条块结合,联合互动,充分发挥党委政府和各行业、各部门的积极性,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形成工作合力。
二、主要任务
1、突出重点内容开展法制宣传,进一步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
一是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制度。加强对宪法、国家基本法律制度、党和国家民主法制建设理论的宣传,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宪法至上意识,通过深入开展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题的公民法制教育,促进全体公民权利和义务相统一观念的进一步形成。二是深入学习宣传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大力学习宣传、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促进社会事业进步,加强契约自由、公平竞争、诚实信用等市场经济基本法律原则和制度的宣传,促进经济主体依法生产经营和管理。开展诚信体系建设、知识产权法律教育,促进市场经济依法规范有序进行。积极宣传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三是深入学习宣传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生产、劳动和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形成良好的工作、生产、生活秩序;加强对保护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相关法律法规宣传,依法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四是深入学习宣传整顿与规范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针对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实利益、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危害严重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以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农资等为重点的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开展以打击规避招标、假招标、转包和违法分包为重点的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的法制宣传教育;五是深入学习宣传维护社会稳定的法律法规。针对农村土地征用和承包地流转和社会治安等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大力开展刑事、治安、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引导公民依法解决各种矛盾和纠纷,依法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