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教学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病理学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病理学教学设计

病理学教学设计范文1

[关键词]免费定向专业;病理学;课堂理论设计;教学

现阶段,农村的经济条件、物质条件有了很大提高,再加上社保在全国大面积铺开,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情况有了改善,对此农村的医学水平建设迫在眉睫。在农村的免费定向医学学生的课程中,病理学作为其主要课程之一,以“桥梁”的作用使得基础和临床医学相互衔接。为了使乡村医生的智力得到开发,培养出更多的医辩思维能力高、人文素养好的乡村医生,在进行病理学的课堂中重视理论设计与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一、精选教学内容,提升农村免费定向生的智力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智力产生和发展是需要一定的知识作为基础,而精选教学内容对智力的发展至关重要。受各种原因的影响,我国的免费定向生使用的教材针对性不强,当地的免费定向生使用与当地息息相关的教材是最好不过,但目前国内的高校还不能具备这样的能力。所以为了使免费定向生能够更加了解乡镇社区、农村基层卫生医疗的相关情况,对其内容进行精心选择,尽量以能够突出农村的常见病、多发病的案例为课堂内容,根据一定的原则选择内容进行设计。原则包括:(1)应选择基本概念性的内容。因为病理学本身涉及的专业名词非常多,课堂设计时需要选择相对更重要、适用范围更广的内容使得学生充分理解并知道这类名词的重要性。这些名词包括:变性、坏死、萎缩、血栓形成、肉芽组织等。(2)选择适合举一反三的规律性内容。病理学中的理念需要学生在一定的理解后能够做到举一反三,使学习融会贯通。具体来说,血栓的发生机制、转移途径以及炎症发生后的基本病变等都具有较强的举一反三价值的。

二、创造教学条件,促使学生的知识能转化为智力

知识转化为智力需要一定的科学条件,比如教学方法、知识难度、知识结构等,在进行课堂理论设计时需要考虑这点,制订适合农村免费定向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在传授学习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不同的教学方式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灵活教学,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之后开展病例的讨论,使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并且能够学以致用、学为所用。这一系列的过程需要创造出更好的教学条件,使得学生在学习期间能够将知识转化为智力,未来能在乡镇上对民众提供预防、保健、治疗、康复、诊断以及健康管理等服务。农村免费定向生因为录取的分数线相对偏低,学生的学习方法或者学习习惯可能是不够完善的,但是这门课程记忆的知识较多,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应该引导学生加强记忆,并将记忆知识的技巧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给学生。某老师在上病理学的课程时常常利用多媒体在课前对重点知识进行复习,课程结束时对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因为多媒体的形式能够使得学生在视觉、听觉上全面调动,学生的记忆强度就能得到强化;再在课前和课后进行多次复习,使知识能够得到巩固。此外这位老师还引导学生针对自己的情况,以分步法、归类法、联想记忆法、对比法等展开记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授课前需要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复习,最后这位老师的学生在病理学的知识掌握上相对牢固。这就说明老师需要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基础之上,以更加科学的方式展开教学,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病理学的内容,并将知识转化为智力。

三、科学规划使得学生智力升华

教学期间需要学生对知识有系统性的了解,还需要学生在能力上得到培养,使知识能够转化为智力,智力能够升华,最后应用到未来的救治工作中。老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分析鉴别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使学生在判断、推理、对比、分析、综合能力上有所提升,在逻辑思维能力上有长进。如学生需要掌握血栓以及死后血凝块在医学有何区别;在学生学习疾病的时候引导学生深入挖掘疾病和疾病之间的联系,最后使得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也有所提升。

四、结束语

根据中国目前的国情,需要一只特色鲜明的农村全科医生团队,使乡村社区的民众得到更好的医疗保健服务。笔者主要以病理学的课堂理论设计和教学展开研究,从知识转变为智力,智力得到升华层面上讨论了如何展开课堂理论的设计和教学才能使得农村免费定向生在学习之后能够学有所成,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造福广大的农民群众。

参考文献:

[1]钟秀宏,杨淑艳,赵东海,等.农村免费定向专业《病理学》课堂理论设计与教学体会[J].重庆医学,2015,23(23):3302-3303.

[2]李杰,刘洋,陈丽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专业认同、学习动机及其相关性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4,31(10):765-767.

病理学教学设计范文2

关键词:高血压;护理干预;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9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389-01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活模式的现代化,生活和工作的节奏不断加快以及社会的老龄化等社会因素,高血压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研究显示,引发高血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导致近年来高血压病上升的主要原因,因此,防治高血压应从高血压的诱发因素着手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近年来有关高血压病的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做一概括,进一步提高人们对高血压的认识。

1 诱发因素分析

经过对本社区76例高血压患者诱发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其中不良饮食习惯29例,占38.2%;缺乏疾病知识17例,占22.4%;精神紧张、易激动9例,占11.9%;抑郁、孤独性格9例,占11.9%;其他相关因素12例,占15.8%。

1.1 不良的饮食习惯。经对29例有不良饮食习惯患者的询问,发现其生活都有不同程度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热量、吸烟、饮酒的嗜好,部分患者食盐量高。

1.2 缺乏高血压疾病知识。因患者文化程度偏低,缺乏对高血压疾病知识的了解,加之发病初期不重视,服药几天血压降下来就停药,血压高了才吃药,这样多次反复,就容易成为2级高血压了。

1.3 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有的高血压患者认为高血压病最后会导致脑出血、脑血栓、生活不能自理,给家人带来负担,有时会情绪激动,血压波动大;个别患者脾气暴躁,遇事不冷静,易激动促使血压升高。

1.4 抑郁孤独情绪。有些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因病情反复,治疗过程漫长,从而情绪低落、悲观失望,甚至对治疗失去信心,造成血压波动大、不稳定,给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 护理干预方法

高血压病的诱发因素有很多种,高血压的治疗也具有长期性的特点,因此,针对性的日常护理干预在高血压的防治中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2.1 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国际公认的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是超重、高盐膳食及中度以上饮酒,因此膳食指导就成为社区护理干预中的主要措施之一。社区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个人习惯编排个人每日饮食表,采取循序渐进逐日分解的方式指导患者坚持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含粗纤维的食物,限制饮酒,少饮咖啡、浓茶等刺激饮料。对个别难以控制的患者,必须让其家属及朋友参与劝导,共同纠正其不良饮食习惯。

2.2 指导正确治疗。高血压病经确诊后一般需要终身治疗,如果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差,必然造成高血压控制率低。因此,对那些缺乏高血压疾病知识,不能坚持长期治疗的患者,必须反复强化护理干预。社区医护人员要加强对用药依从性的宣传教育,使患者及家属充分认识到遵医服药对治疗高血压、防止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性,从而坚持长期服药,使血压下降并控制在正常范围以内,最大限度降低高血压病患者的心血管发病率和病死率。

2.3 重视心理干预。长期的精神压力和心情抑郁是引发高血压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影响高血压病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社区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和个性特征采用心理疏导、认知疗法、行为治疗等形式进行心理干预,帮助患者增强自控能力,使其保持平和心态,从而有效改善治疗效果。

2.4 适量运动锻炼。生命在于运动,适当的体力活动不但可以控制超重、肥胖、增强体质,还可以放松心情,消除紧张情绪,降低血压。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身体状况,社区医护人员应协助制定适合不同个体的运动种类、强度、频度和持续时间,达到科学锻炼的目的。研究证实,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是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有效的运动处方。

3 健康教育指导

健康教育是社区护理干预的基本形式。众所周知,高血压患者不可能长期住院治疗,社区医护人员应认真开展社区健康教育,以提高人们对高血压的认识,帮助其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3.1 开展门诊教育。主要根据前来就诊的病人的年龄,文化层次开展面对面地健康教育,向病人讲解高血压的基本知识:如高血压的主要症状、危险因素、主要并发症及对身体造成的危害、坚持服药和监测血压的重要性,使病人建立正确的疾病防控理念,有利于病人的服药依从性,主动配合治疗;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督促病人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提高高血压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

3.2 发放宣传材料。除在社区医院内张贴宣传海报、出黑板报、放映宣传教育片等手段进行高血压相关的各种宣传教育外,还可以通过家庭访视、入户调查、定期为居民进行常规血压测量等方式,对社区一般人群进行高血压防治知识的普及及宣传教育,让更多的居民认识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

3.3 举办健康讲座。如果条件允许,请上级医院专家教授来社区给前来就诊的高压患者及其家属作专题知识讲座。主要向病人宣传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危险因素的防范、高血压病的用药指导、合理膳食和运动对血压的影响及预防措施等进行系统的讲解和指导,以提高病人对高血压的防治能力,增强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综上所述,高血压病的社区护理干预、健康教育形式多种多样,每种措施相互独立,但又紧密联系,互为补充,社区医护人员应根据社区人群需求,充分利用社区卫生资源,制定干预计划,多管齐下,进一步提高人们对高血压的认识,使高血压得到更好的控制和治疗。

参考文献

[1] 孙宁玲.《中国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标准手册(2008版)》.;轻工业出版社,2008年06月

病理学教学设计范文3

关键词:医学教学 3D 虚拟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2-0131-02

1 三维数字技术成熟为医学3D动画虚拟教学的实现提供技术基础

1.1 三维数字技术及虚拟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3D(Three Dimensions),是指三维、三个维度、三个坐标,即有长、宽、高,或称有X轴、Y轴、Z轴。3D动画,又称三维动画,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一门新兴技术,设计师利用三维动画软件在计算机中首先建立一个虚拟的世界,再在这个虚拟的三维世界中,按照要表现的内容的形状尺寸建立模型以及场景,再根据要求设定模型的运动轨迹、虚拟摄影机的运动和其它动画参数,最后按要求为模型赋上特定的材质,并打上灯光[1]。经过计算机自动运算处理,生成三维动画画面。

3D游戏,即三维游戏,既是在游戏中使用3D模型来制作人物、场景等物体,使玩家可以在游戏中体会到长宽高三种度量,可以360度旋转视角和远近距离视角,并且可以主动使用大量的交互方式来改变和主导游戏内容,使得人物和场景根据操作有不同的反映和结果。

三维动画技术模拟真实物体有其独特的优势,其真实性、精确性、和无限的可操作性[2],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与我们现实生活接触的最多的3D电影和3D游戏。

1.2 医学教学的特点

医学教学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1)容错性低:绝大多数操作、试验、处置等都不允许犯错,不允许在真实人体上进行尝试。(2)教育成本高、资源昂贵:不仅人体标本、动物标本、药品、仪器等昂贵,尤其人体标本使用年限长了后容易损坏。这些人体标本不仅感觉上与活人体有很大差别,使用和来源上还存在伦理道德上的问题。(3)涉及医学类微观内容的教育不够直观,学习者难以快速接收[3]。(4)因病患的感受和要求,以及医患关系的改变,使学生可供实习的机会越来越少。(5)学习周期长,课目多,内容涵盖领域广。

虚拟技术不仅能真实地表现3D物体,还可有其沉浸性、交互性和创意性[3],从而使得在医学教学上有更大的优越性:学习者可以将自身置于计算机产生的三维人体虚拟环境中,如同感受真实人体一样;通过学习者与计算机人体的交互来进行操作和实验;虚拟技术还可以使学习者从人体生物、生化、生理、病理等方面,从定量和定性的综合表现中得到感性和理性的认识,从而深化概念、得到启发、萌发创意。

2 医学3D动画及虚拟技术教学要承担的功能

2.1 真实体现人体解剖结构

要求3D技术在局部解剖的空间层面上体现人体结构,借助重组(多层面、曲面)、投影(最大密度、最小密度)、显示(表面遮盖、透明)等技术,可在屏幕上直观的显示器官、组织、血管、肌肉、神经、腔隙、管道等,使学生在系统解剖、局部解剖及断层解剖结构上学习人体基础知识[4][5]。还可允许学生以血细胞、神经递质、食物、食物成份、各种代谢产物、电冲动等“身份”在体内“旅游”,从而学习人体生化、生理知识。真实体现人体解剖结构不仅要分出性别,还要能在儿童、妊娠期、老年等方面体现出各自的特点。德国汉堡Eppendorf大学医学院建立的虚拟人体系统(名为VOXEL-MAN),每一种解剖结构,如骨骼、肌肉、神经、血管等都是三维可视的,学习者使用头盔显示器就可以模拟解剖过程[6]。

2.2 能真实体现各系统、器官的功能和生命现象

系统和器官的功能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与学习者进行交互,如形态、功能表现及失去功能后的表现、模型、人机对话等多种方法让学习者得到理解和感受。

2.3 能根据要求显示疾病在虚拟体上的表现

3D人体不仅能在正常状态有所表现,在每一种疾病的设计上,人体要能有相应的变化,无论是在形态结构,还是功能上,都能让学习者真实体会疾病带来的躯体影响和生化改变。有必要安排疾病发生发展情节和诊治经历情节来表现不同疾病的过程特点。

2.4 能够体现机体在医学处理后有相应的反映

疾病发生后,操作者进行交互式处理后,3D虚拟人体要能对处理做出应答,反馈学习中正误。

3 人机交互特点和交互界面

3.1 能360度进入解剖结构场景

就象3D游戏一样,学习者可能通过计算机显示器,以3D的特点进入人体解剖结构场景。能够通过键盘或鼠标或其它传感器,控制观察点和运动方向。

3.2 体检、辅检、治疗、试验等成为交互

交互界面的设计,要象玩3D游戏,允许学习者在体格检查、辅助检查、治疗方式(包括用药、手术、处置等)实行交互操作,并能按医学要求看到操作后的表现和结果。可以设置疾病在诊治过程中的自然特性[7]。虚拟手术是虚拟技术在医学训练中最重要的应用,主要用于复杂手术过程的规划、演练及预测,指导手术的进行[8]。治疗手段交互后,治疗结果按医学原理进行反映[9]。

3.3 交互的方式不能仅限于键盘和鼠标

为了使医学教学更加生动贴切,交互方式可以有特殊的交互手段,如听诊、触诊、叩诊等,可以设计拟真交互设备,来满足学习者的真实感受。

3.4 引入测试和评分系统

可以引入测试和评分系统,以纠正交互学习过程中发生的错误和不准确的做法。通过类似游戏“关卡”来强化学习经历,甚至可以用于考试。

3.5 随着医学知识和诊治手段的更新而升级版本

医学知识日新月异,新学说、新技术层出不穷,软件要能及时升级,更新诊治手段和相关理论。

4 应用的意义和前景

(1)教学模式发生改变。虚拟教学使医学课堂教学不再局限于有形的教室、陈列室和实训室中,教学网络化程度提高,使空间和时间得到了无形扩展[10]。也象网络游戏一样,让远程教学不再是简单的听说,而是拟真实物的教学。

(2)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可操作化,象玩网络游戏一样,具有探索性和无限乐趣,使学习者记忆深刻,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3)缩短教学时间,加速知识传播。有兴趣和主动探索式学习,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还能缩短教学时间,让有精力和潜力的学生快速完成学习经历。

(4)计算机的普及和虚拟技术快速发展为医学3D教学综合软件提供可能。虽然目前没有较为系统的教学软件开发,但两个领域合作一定能解决这个问题。

参考文献

[1]郑润如.Web3D技术在医学教学资源建设方面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3,17(3):190-191.

[2]余喜,章战士.3D医学动画部件库及配套使用工具的研究与设计[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22(6):79-82.

[3]李森,张力,卞亚红等.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教育应用中的新进展[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2,26(3):302-305.

[4]张晗,李雪梅,吕青.浅谈医学教育中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发展[A].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5):63-64.

[5]宋晓瑞,曹慧,张艳等.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J].山东科学,2009,22(6):79-82.

[6]KATAVICV.VOXEL-MAN 3D-Navigator[J].CroaMed,2008,49(1):131-133.

[7]赵强,左娅佳,房维强,等.诊断学仿真实验系统中应用TTS技术创建虚拟问诊功能的研发设计[A].网络教育.2009(10):61-63.

[8]唐忠.医学手术仿真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桂林工学院学报,2009,29(3):390-394.

病理学教学设计范文4

关键词:病理学;大叶性肺炎;说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009-02

《病理学》是一门从疾病本质探究疾病发展规律的医学基础学科,也是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重要的桥梁学科。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孝骞院士为代表的一代医学教育家皆因《病理学》对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十分重视这门学科。在《病理学》教学中,如何把基础与临床、形态与功能相互紧密结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特别是在高校大规模扩招导致生源质量有所下降的情况下,如何使医学院校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这门学科,一直是我们病理专业教师所追求的目标。因此持续做好病理学教学研究,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所谓说课,是指教师在钻研教材、充分备课的基础上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在没有学生参与的情况下,以类似课堂教学的方式对专家、同行、教研人员等,以口头形式系统阐述某课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的行为。但说课又异于讲课,它是针对具体课程内容或一个观点、一个问题,围绕教学目标,面对同行、评委、专家或领导,教师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及理论依据。讲清“教什么”、“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 三个问题[1-2]。说课自提出以来,以其能实现教学经验的多向交流,提高教研效益;使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高度融合;不受时空限制,时效性高等教研意义已成为高校教师提高自身教研素质的重要手段[3]。本文以病理学中大叶性肺炎为对象,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方案的设计,阐述我校《病理学》的教学模式的探索,以提高教学水平,供大家参考。

一、说教材

1、教材

本门课程采用的《病理学》教材由李玉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是“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该教材秉承着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先进性、实用性的编写宗旨,已经成为国家统编或规划教材的精品,所以我们选取该教材作为本校西医类专业学生《病理学》用书。

2、授课内容与作用

大叶性肺炎是病理学各论部分第八章第一节“细菌性肺炎”中的内容。根据教学大纲,大叶性肺炎是病理学疾病各论中呼吸系统疾病这一章节的重点内容。编者从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疾病转归等方面详细阐述此病。此部分内容的学习既能让学生把病理学总论内容灵活运用于脏器病变中,做到学以致用,并通过实际病例牢记复杂的总论概念,又是下一步学习与比较其他细菌性肺炎,如:小叶性肺炎的基础。

3、教学目标

(1)学习目标

掌握机体在大叶性肺炎发生发展过程中形态结构、机能和代谢的改变及临床病理联系,熟悉肺炎球菌的生理活性及致病性,大叶性肺炎的并发症,了解疾病发生的诱因。

(2)技能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强调掌握疾病的病理变化为病理学学习重心。使学生逐步形成从病理变化切入疾病的本质,进而分析疾病的临床表现的意识,为将来临床科目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提倡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教学重点和难点

大叶性肺炎各期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合并症为本课重点。根据以往经验,学生对肺部解剖学及肺组织正常组胚学知识或多或少存在淡忘现象,结果导致学习的困难和新知识掌握程度底下,尤其体现在本课中对大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这个知识点的学习情况。因旧知识点短板,新知识的接受必然受限。有学生表示尽管从考试结果来看成绩理想,但因内容抽象而投入过多的时间。故在强调基础知识的同时,把抽象的四个阶段病理变化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阐明其内在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根据本章节课程重点难点和学生具体情况,拟采用以传统讲授法为主、辅以病例导入法、多媒体演示法、板书法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病理学教学设计范文5

关键词: 病理学; 教学方法; 病例讨论

病理学架起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起到了只要飞连接作用。其对于疾病的研究主要是侧重从形态学角度进行。对于病理学的教学,帮助学生打好扎实的理论基础是其一,在临床思维和分析能力等分培养学生是其二。这些教学目标的完成,自然不能单单依赖传统的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出于这样的考虑,因而将课堂病例讨论课融入了病理学教学中。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给学生造成的枯燥乏味的之感。始终以床病例为主线,让学生在自由讨论的过程中开拓思维,将他们独立、能动地学习精神和能力培养起来。实践证明,确实收获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一、病例的选择和启发式问题的提出

对于病例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既有学生在现阶段的知识水平和结构,又要联系理论教学。最终选择病例的目的完善为了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还要尽量让病例能横穿整个教学的重难点。从而实现学生“由点及面、由表及里、由抽象到具体”[1]的学习过程。最终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实现知识的系统化。所以,选择的病例可以以常见病和多发病为主,当然还要与理论教学重点相结合。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预设几道临床病理思考题,以便激发学生求知欲。教学大纲在这方面也有规定的,要求每章都选2至3个比较典型的病例。这类病例都有完整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并收录在《课堂病例讨论资料汇编》之中。可以按照教学进程来提前让学生熟悉病例,并围绕这一指定的病例要求学生做相关分析研究工作,然后将相应的发言提纲写出来。

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讨论活动要分组进行,可根据班级人数做恰当的分组。让学生在各自的小组内部进行讨论,规定的讨论时间结束后,由小组成员选一位代表来进行总结发言。之后可以再进行自由发言以作补充。而其他小组的学生如果对某个小组代表发言有异议,教师鼓励其提出质疑。就以血液循环障碍这一章内容为例,其中有一个典型病例,就是关于外伤后长期卧床而导致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脱落、肺动脉栓塞,最终致死。那么,在讨论中学生要思考的问题主要有:血栓形成的部位是哪里?形成原因是什么?尸检时可能会发现哪些病变?分析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和死亡原因。在病例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将自己视为正式的医生,自己去对病例进行分析诊断并给出依据,这样学生必然会深受感染,更积极地投入学习。讨论课堂的气氛较为活跃,教师在学生各抒己见、针锋相对的时候可以不用急着作出判断。可以让学生就他们之间的不同观点进行继续地讨论,从而在讨论中将自己的思路理清,同时也将所学的基础知识再一次进行巩固。

三、临床病例分析作为病理学考核重要内容

对典型病例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讨论之后,还应当把临床病例分析纳入考核内容。目的在于使学生结合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的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打下以后的临床课程学习的良好基础。以前的考试内容,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居多。占比较小的是分析推理部分和临床与病理的联系方面。为了检验我们的教学成果,机密联系我们的教学实际,需要加大临床病例分析题的比重,30%左右的占比内容为最佳[2]。考核内容应当包括对临床病例的完整分析,还要有小的选择分析题。临床病理分析题的设计可以很好地检测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对整个疾病过程的宏观把握,还可以看出学生是否很好地结合了临床表现与病理知识。

四、课堂临床病例讨论课的意义

1、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病理学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临床病例讨论使得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去主动探索获取知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最好的助推力。面对提出的问题,学生为了更好地回答,必然要做多方面的努力,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分析病例,从而实现了自主探究学习。另外,就临床病例自身来说,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这类临床现象,因而具有神秘感[3]。学生容易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会积极运用所学病理学知识去分析临床表现,以做出正确的病理诊断。

2、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首先,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因为在针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时,必然会遇到一些难题超出自己所学,为了使讨论中遇到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就迫使学生主动去图书馆或网络来查阅文献寻找答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让学生获取新知识,也而且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其次,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在医疗工作中,医生需要具备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良好交流和沟通的基本素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就潜移默化地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也是为学生以后从事医疗工作,打好人际沟通交流的基础。最后,有助于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3、有助于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我们的病例讨论课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发言人代表的是整个小组团队协作的成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因为讨论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以学生目前知识储备无法解决的问题,就需要大家分工合作,一起查资料,最终汇总归纳出结果。所以,在讨论课中,小组成员的团结协作精神必然得到加强。

4、对教师教学的影响

临床病例讨论课的开展对教师也提出了更加全面的高要求。首先,教师要选择病例、设计讨论题。病例的选择比较困难,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因而要求教师的理论基础扎实、临床病理实践经验丰富。教师还要认真准备,尽可能考虑到学生可能提的难题。确定病例之后,教师还要精心设计讨论题。由此可见,教师在做准备工作的同时也是对自身学习的提高。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将课堂病例讨论融入病理学的教学中,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还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此外,对于教师来说,对于其教学能力与水平的提高等都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教学实践证明,这也有助于提高病理学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为祖国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医药学人才。

参考文献:

[1] 赵涌.加强临床病理讨论课提高病理教学质量[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1, 3(3): 181.

病理学教学设计范文6

实验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依据医学岗位职业需求,围绕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积极进行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构建“一种模式,两个平台,三个体系,四种结合”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体系,实践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

医学专科院校;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变化和病变转归的一门医学课程,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实验教学是该课程理论学习的延续、补充和发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全面素质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一体化的重要环节。如何上好实验课,一直是该课程教改的重要目标。自2012年以来,笔者围绕技术人才培养目标,依据医学岗位职业需求,积极进行实验课程改革与创新研究,经过3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

1改革思路

设计“扎实理论知识→培养临床思维→训练实践技能→开拓创新意识”的四步阶梯式教学思路,改良病理实验课教学模式、建设课程资源平台、实践创新型教学实验体系、采用结合型评价体系,以提升实践应用能力为切入点,以革新病理生理实验技术为突破口,以开展探究性实验为引导,构建“一种模式,两个平台,三个体系,四种结合”的实验教学体系。

2改革内容

2.1“一种模式”———整合式病例讨论教学模式

“整合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笔者将以器官为中心的病例、大体标本和切片教学内容与多媒体、小组讨论等教学手段进行整合,以整合式病例讨论教学模式为核心进行病理学实践教学改革[2,3],使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于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着重强调了临床病例对意义建构的价值。

2.1.1教学设计

整合式病例讨论教学模式在实验教学中主要从整体设计、资源整合、情景设计3方面进行。整体设计以学生为中心,对学生的知识储备、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进行分析,结合学生专业需求及其能力,将教学主题、教学方法、教学媒体这些资源有效整合于一个教学系统中的教学方式。临床病例的引入是整个教学模式实施的关键。笔者根据整合后的主题教学内容引入临床病例进行情景建构,在整个情景中完成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习内容的互动。

2.1.2教学过程

在整合式病例讨论教学模式中以病例为主线、大体和切片标本为研究对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并讨论,用多媒体形式提供病例临床资料,由教师组织引导,完成整个教学过程[3]。

2.2“两个平台”———数字化实验平台,精品课程网站平台

2.2.1数字化实验平台

(1)建立病理学标本数字化图片库。病理学是一门形态学课程,需要丰富的直观资料。笔者通过网络资源下载国内外较新的、适用于教学的病理学图谱和专著,同时利用教研室自有的大体和镜下标本进行摄制,应用(AdobePhotoshop7.0,ACDseev6.0)软件修图、优化、注释,对所拍的图像进行分类,最终将标本图片资料按系统章节顺序归档,建立标本数字图像档案。(2)应用显微数码互动系统。笔者充分利用数码显微互动系统进行真实图像讲解,采用语音系统进行互动交流,及时有效地对学生给予一对一的指导和帮助;利用数码显微互动系统的信息交流功能,学生可将观察到的典型和疑难结构通过大屏幕展示出来,同时也能方便地看到其他学生的实验过程,从而丰富学习内容、提升学习效率。

2.2.2精品课程网站平台

现代数字化实验教学是开放性的教学过程,笔者借助学校病理学省级精品课程网站的标本数字档案库,在实验课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浏览学习,充分利用现有网络平台和资源,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学习内容及信息获取渠道。

2.3“三个体系”———病理生理学实验改革

病理生理学实验以动物实验为主,通过在动物身上复制人类疾病和病理过程的模型,探讨其发生机理。笔者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形成了“改良优化实验体系,组合外延实验体系,探索自设实验体系”的“三个实验体系”,并将TBL教学法应用于实验课教学,取得了满意效果。

2.3.1改良优化实验体系

目前高专院校学生普遍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欠缺,尤其是护理专业的文科生,这就导致病理生理学实验课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笔者对一些实验技术进行研究,对实验参数进行优化组合,使学生实验效果得到提高。如肺淤血水肿模型的改良。

2.3.2组合外延实验体系

将具有共性的病理生理实验进行组合,在此基础上外延实验内容。例如:将“条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缺氧”这两个实验合并为一个实验“缺氧的影响和类型”,并通过缺氧瓶的制作,将其外延为高原缺氧模型,开展相关实验。这样不但加深了学生对缺氧的认识,还使其观察到不同条件对缺氧的影响、各种缺氧类型的皮肤变化,从而加强了知识间的渗透和联系,节省了实验成本。

2.3.3探索自设实验体系

近3年来,笔者逐步开设了设计性实验,在学生学习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后,根据病理学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特点,结合临床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设计性实验题目,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独立完成材料选择、实验准备、实验操作、数据结果分析及实验报告撰写。如建立肺动脉栓塞动物模型、家兔肺水肿模型、高空悬跳大鼠应激性溃疡模型等。

2.4“四个结合”———实验考核改革

与理论课程相比,实验课程具有理论与实践兼备、操作能力与知识应用能力并重的特点,实验课教学是教、学、做合一的过程。根据课程教学要求,借鉴国内相关院校经验,笔者将终结性测评、过程性评价、学生自评与开放性评价相结合,形成了“四个结合”评价体系。病理实验部分进行终结性测评,采用数字切片与显微数码互动系统,根据不同专业要求,利用病理学数字图片库随机组题,自动控制时间,减轻实验教师的准备负担,降低教学成本;病生实验部分进行过程性评价,分别对实验过程、实验报告、实验设计、期末总结4个环节进行考核;通过课题设计、科技竞赛等活动进行开放性评价;通过学习效果总结进行期末学生自评。终结性测评、过程性评价、开放性评价与学生自评按照“5∶3∶2∶1”进行实验成绩核分。该考核测评体系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实践能力的认识,体现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也有效激发了其主动性、积极性。通过考核,不仅科学、客观地评价了学生的综合实验水平,且及时反馈了信息,使学生能及时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同时,通过测试获得的教学信息,可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考试设计,达到“以考促学“”以考促教”的目的。

3改革特色

3.1教育理念创新

“一种模式,两个平台,三个体系,四种结合”教学体系,实现了由“重具体知识传授”向“综合性和整体性素质教育”的转变,实现了由“强调共性教育”向“共性与个性教育并重”的转变。

3.2创新教学模式

整合式病例讨论教学模式体现了知识模块与教学资源的高度整合,发挥了各教学因素产生的合力,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组织、主导作用,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主体的转变。

3.3创新教学内容

病理学实验教学内容突破了单学科章节内容和教材的限制,以器官为中心,以临床病例为主线,借助各类现代化教学媒介,重新整合知识点,构建了新的知识模块和框架;对原有病理生理实验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并外延,开设自主设计实验,拓宽学生视野,满足不同专业层次学生需求。

3.4创新教学方法

应用标本数字化图片库、显微数码互动教学系统、病理学省级精品课程网站进行实验教学,将TBL教学法应用于病理生理实验课堂,将实验教学延伸到课外,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学习主动性。虽然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还需要不断改进与完善。

作者:高蓉 蒲文静 周薇 马文卓 单位:甘肃医学院

参考文献:

[1]吴疆.现代教育技术教程(二级)[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