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的新技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学的新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学的新技术

医学的新技术范文1

关键词:信息技术 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主要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实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显示信息、分配信息等的相关技术。信息知识是各种可供人们直接或间接开发与利用的信息集合的总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而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1、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信息化资源

信息技术可以以学习资源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和知识以及学习方式等。信息化环境下学生实现自主学习需要完成这样一些运作:

(1)获取、识别信息。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得学生的学习不再单一。信息资源的丰富加上学习者对资源敏锐的洞察力,就能够使学生获取必要的,学习能够独到、新颖、更富成效的足够信息。例如:多媒体技术使得知识内容可以通过文本、图形、动画、声音、影像等各种单一形式或者是几种形式的组合来表现,从而使得知识内容的呈现更加丰富多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强化、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

(2)鉴别、处理信息。学习资源包括提供与解决问题有关的各种信息资源(包括文本、图像、声音、视频和动画等),以及从Internet上获取的各种有关资源,丰富的信息资源并不一定都富于学习的价值。学习的价值在于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等必须经鉴别,处理才能获得,这样做实际体现一种实现自主创新学习的充分性要求。

2、为学生提供认知工具

戴瑞(Derry)1990年对认知工具作了如下定义:“认知工具是一种支持、指引、扩充使用者思维过程的心智模式和设备。”也就是指学生借助信息技术,通过积极参与获得充分的感知信息,以激活思维和想象。引导分析、抽象、综合,促进理解,内化、转化,产生意义建构,从而促进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以网络和多媒体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技术,能够为学生提供具有开放性、探究性的认知工具,基于网络的认知工具主要有:ExPlorer浏览器、E-mail、BBS论坛、聊天室等,学生可以利用这些认知工具进行信息与资源的获取、处理、编辑,制作等,或用它来表征自己的思想,替代部分思维,与他人通信协作更好地帮助他们完成认知活动。在现代学习环境中。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可以立体的、多方位的展现所要表现的内容。解决了在传统教室中由于时间、空间及设备的限制,对实物直观、模型直观、工程实际直观教学实施中存在的困难。还可以充分发挥直观化、形象化作用,解决比较抽象的、学生难以理解和想像的、用传统教学方法难以描述或无法描述的问题。

3 帮助学生生成自主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针对一定的学习任务,依据学习的一般规则,主动地对学习的程序及方法进行有限的操作,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的一种操作对策系统。它由四个不同的层面组成: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资源管理策略,信息化环境下自主创新学习的认知策略除了一般认知策略的涵义外还包括加工和处理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这些技术能使信息有效地从储存状态中提取,主要包括复述、精加工和组织等操作,元认知策略要求学生学会评估自己的能力水平,预估学习时间,选择有效的计划来学习或解决问题,并使学生警觉自己在理解、注意、解决问题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找出来加以修改。情感策略是学生在认知学习过程中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集中和维持注意,调节情绪方面的策略。资源管理策略是指辅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管理可用的学习资源的一种学习策略,具体包括时间、信息资源、技术平台、环境等方面的管理操作。其核心是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例如:由于事物的复杂的和多面性,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可以得出不同的理解,而这些理解又都是正确的。对于同一教学内容,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情景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目的。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呈现,这洋学生可以通过不同途径或不同方式学习同样的教学内容,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句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

4、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及时调整学生学习的偏差

基于网络的学习资源能够被学习者便捷地获取,其优越的选择性又能适应不同的学习者,同时它还提供了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性学习环境,这个开放的学习环境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通过计算机网络可扩展到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连通整个世界,每个学习者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通过网络自由的学习。学生自主学习过程是又一种发散式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因此在提供便利的同时,学生面对丰富的信息资源,也易出现学习行为与学习目标偏离的情况。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中规范学生学习,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反思、升华所学知识。另外,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由于不同的学生所采用的学习路径不同、所遇到的困难也不相同,教师需针对不同情况作出适时反馈。

5、使新教学策略的实施成为可能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的教学理念已发生了转变,这种转变的基本特征是突出学生主体,但自主创新学习不是自学,也就是说,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半独立性的学习。它需要学习环境中有组织良好反应迅捷的反馈系统,来帮助学生做出自我决策。同时,它需要学习环境提供促进学习者之间进行交流,讨论与协作的手段、策略和氛围。也就是说,在自主创新学习中,交互是必要的,交互实际上是自主创新学习者对社会环境的一种利用。传统的教学中,交互是极其有限的,虽然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同在一个空间,但在教学中相互之间的真正的交互却是非常缺乏的。一般情况下,学生很难有机会系统的向教师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以及表现自己解决问题的具体过程。网络通讯技术不仅仅是一种传递信息的工具、一种学习的工具,更是一种交流中介。它能够为同学之间,同学与教师之间交流不同的观点、看法提供机会,使“会话”和“协商”顺利进行。

医学的新技术范文2

【关键词】中学 信息技术 改革 创新

现阶段,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普遍运用。在中学课堂教学中,新课改要求中学教师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教学,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此,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改进、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进而不断提高中学生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

一、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信息技术课程相比中学的其他学科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在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法上,要求中学信息技术教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对于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信息技术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学科,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己操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按照教师提示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的基础上,还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而不断提高自己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信息技术的学习可以培养中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现阶段大多数的中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这使得他们中很大一部分人在学习上缺乏合作意识,集体意识欠缺,但是当今社会需要具有更高合作意识的人才,为此,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借助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可以通过合作性教学,让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此外,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往往会对信息技术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疑问,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探索,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改革创新的重点分析

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信息技术教学应该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学生的实践操作时间,但是,在现阶段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信息技术教学改革创新势在必行。为此,中学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不断改进创新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

首先,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转变学生和自身的思想认识,重视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受中国传统应试教学思想的影响,现阶段大多数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的学习重点主要在考试中占有较多分数比重的学科上,对信息技术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性。为此,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首先从学生的思想教育入手,让中学生充分理解和认识信息技术学习的意义。比如,在信息技术课程开展之初,教师应该立足于当下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各界的广泛应用,以及对其以后生活学习的重要影响。

其次,创新教学理念,注重信息技术课堂的互动教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花费过多的时间用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上,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课堂气氛沉闷。为此,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创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增强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操作计算机,进而不断提高中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质量。

再次,利用网络,丰富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内容。互联网本身也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基础,而且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丰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资源。传统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在学生获得教学资源方面存在天然缺陷,网络的使用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学会运用网络资源来获取自身需要的信息,丰富学生知识获取的途径,让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在课下就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得到解决。网络信息技术教学在直观上可以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课外知识,客观上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此外,网络技术还可以改进教学模式。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多以“满堂灌”为主,学生不断地进行教练循环,即老师先把每个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和示范,学生再模仿老师的讲解进行自我训练,以此不断循环来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实用、易于掌握,但是长期沿用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容易将学生局限在框架中,忽视学生这个认识主体的作用,局限学生的思维,完全是机械式的教学模式。而网络教学应用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会彻底改变这种不利局面,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医学的新技术范文3

一、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导入新课时运用一个动画讲述一个故事,提一个问题,设置悬念,创设新奇的问题情境,这样会激起学生积极探究新知识的欲望。例如,在教学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厘米和米的认识》一课时,我紧紧抓住学生喜欢看动画片这一特点,运用多媒体课件,用动画片的形式,把阿福做新衣遇到难题这一事情一步一步形象地讲述、演示给全体同学观看,他们马上有了兴致,目不转睛的盯着电视,认真的听、认真的看,进入了教师设计的生活情境中,精神明显比平时上课时要集中。同学们对最后阿福遇到的自己弄不明白的问题:“师傅和徒弟都量的是三扎,为什么衣服却做小了?”这一难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每一位同学都能积极的发表自己的意见,一改往日不爱举手、发言不积极、课堂气氛沉闷的现象,课堂气氛高涨,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通过这一环节,开了个好头,整个课堂授课中,学生很好的配合教师,使本节数学课达到了有效和高效,所学知识学生普遍掌握得很扎实。

二、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重难点。

把信息技术合理地运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够更好的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分散难点,更有利于学生较好地掌握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教学二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一节,以前我在上这一课时,总是让学生死记硬背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学生根本没有真正理解“图形的周长”这一概念。后来在教学中,我用计算机制作了课件,利用各种颜色的线条闪烁图形的边长:长方形相对的两条边用同种颜色的线条飞入,正方形的四条边用一种颜色的线条飞入,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周长”。

三、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

在总结、练习这一环节中,运用多媒体,可加深对新知识的巩固,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对新知识掌握的如何,要通过练习检测才知道,巩固练习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又是学生进一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重要手段,是任何一节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可是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这种现象:学生经过大半节课的积极探索、紧张学习,都比较疲劳,巩固练习设计得不精彩,学生练习时积极性不高,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也就大打折扣。而这时如果能够利用多媒体出示有趣味性、层次性、针对性的练习,配上轻松的音乐和画面,或把练习寓于有趣的故事中,就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新知识。

四、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把数学知识变抽象为形象。

有些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学生的思维却具有具体形象性的特点。要使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需要为他们提供丰富形象性材料,使学生借助具体形象进行思维,从而加深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上四年级《多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一课时,我深刻地体会到: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能够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本节课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让学生理解、感知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如果不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于是在课堂上我先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三解形,然后从这个三角形上衍生出一个一模一样的三角形,再经过旋转后,慢慢向原三角形上推进,最后两个一模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那么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就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那么三角形的面积自然而然就推导出来:底×高÷2。课堂上在在教学二年级《角的认识》时,一般情况下,教师准备好剪刀、扇子、红领巾、三角板等,指出什么地方是角。如果我们运用多媒体教学,效果就更好了。我先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亮亮的点,然后用不同颜色从这一点引出两条射线,从而使学生理解角的形成。接着闪烁两条射线和亮点,分别显示出射线和亮点的名称,显示名称时伴随着悦耳的音乐,使学生深刻认识了角各部分的名称。进一步深入的学习知识时,有些学生受认识水平所限,会认为角的大小跟射线的长短有关系,这时我运用课件将角的两边无限延伸,而角的大小不变,使他们直观感受到角的大小跟两边的长短无关。同时再将角的一边固定,移动另一条边,使学生发现,此时角发生了变化,从而总结出角的大小跟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轻松地帮助学生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具体的演示出来,直观地为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和创造提供感性材料。

四、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如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我为了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大胆创设了让学生上机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

医学的新技术范文4

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学也要遵循教学原则。它既指导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应贯穿于教学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和始终。

教学的基本原则: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教学要以为指导,授予学生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和企业文化精神教育。此原则要求保证教学的科学性,挖掘教材的思想性,注意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理论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此原则要求: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重视教学实践、实际操作和社会实践),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3.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原则要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的悬念、教师的做法);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扬教学民主。4.巩固性原则。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地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此原则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重视组织各种复习,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4.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差别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此原则要求: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发展;采取有效措施,使有能力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挥。5.直观性原则。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此原则要求正确选择直观教具。6、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教学中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又称系统性原则)。此原则要求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也要把握和运用以上六种教学原则。要活学活用,做好准备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想要做一个优秀的教师,做到这些还是不够的,因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还要掌握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抵上千两黄金,方法正确了,那教与学的过程也就简单化了。下面谈谈信息技术教学的方法:

我国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1.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基本要求:(1)讲述的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2)注意启发;(3)讲究语言艺术。2.谈话法、也叫问答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问,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优点:可激发思维,调动积极性,培养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基本要求:(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2)要善问;(3)要善于启发诱导;(4)要做好归纳总结。3.讨论法,是学生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交流个人的看法,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优点:可激发思维,调动积极性,培养独立思考和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基本要求:(1)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2)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3)做好讨论小结。4.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及课外书籍,以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及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培养自学能力的教学方法。它包括:指导学生预习、复习、阅读参考书、自学教材等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5.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各种直观教具实物或进行示范性讲解,使学生获得关于事物现象的感性认识的方法。优点:可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有利于学生对感性认识加深印象、激发兴趣。基本要求:

(1)做好演示前的准备;(2)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与过程;(3)讲究演示的方法。6.参观法,是根据教学的目的,组织学生对实际事物进行实地观察,从而在实际中获得新知识或巩固验证已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7.实验法,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独立作业,观察事物过程的发生和变化,探究事物的规律,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优点: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基本要求:(1)做好实验前的准备;(2)使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与方法;(3)注意实验过程的指导;(4)做好实验小结。8.练习法,可以拓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验证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医学的新技术范文5

【关键词】信息技术 中学化学 课堂教学 建议

1. 引言

现代的信息技术教育规定了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应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有效地设计、开发、使用、管理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最大的限度实现教学效果与理论实践的优化。这就要求中学化学教师时刻牢记教育改革的发展要求,坚持先进教学理论和先进教育思想为指导,不断地运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来探索高效的教学方法与模式,为中学生学习化学创建良好的课堂环境,培养他们终身化学学习的习惯,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复合型人才。

2. 中学化学教学中合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意义

2.1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极大地拓展了教学内容,在教学方式的改变工作中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在传统的中学化学教学中,应用单调的教科书以及多媒体来表达基础知识的方式存在着线序性,很容易让学生进行知识存储和思维方式上产生差异,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然而计算机多媒体中的超链接功能是采用网状结构,来实现非线性的组织和管理信息,全程都严格地模仿人脑的思维方式来按照教学目的,将课文、习题、实验、测验等方面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以创造和展示各种相似于现实的学习情境。这种方式的教学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探究,增强对抽象知识、事物的理解和认知。

2.2在中学化学课堂中合理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还能够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相对于中学的学习科目中,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自然学科,任课教师可以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来进行教学,采取多媒体技术模拟、图表展示、实验演示等方式来活跃课堂气氛,充分将化学学科的趣味性体现出来,充分调动学生心、眼、手、耳等多种感官来参与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在进行结晶概念和过程知识的讲授时,教师可以通过在玻璃片上滴加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然后将再将它投影到大屏幕上,这样学生就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硝酸钾的晶体析出和扩伸现象。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让学生深刻地了解与记忆晶体的形成过程,并且产生对化学学习的浓厚兴趣。

3. 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的化学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教师采取多媒体动画的模拟实验来替代实际的操作实验,这样虽然丰富了课堂教学,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但是却在无形之中抹杀了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的能力,致使学生的潜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降低学生科学实验和创新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同时也应该结合演示实验的实际操作。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中如果一味地注重生动性和趣味性特点,不将多媒体技术只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进行辅助服务的宗旨进行强化,失去化学学科科学性的意义,就会严重地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有效理解和接受,产生相反的作用。

4. 现代信息技术和中学化学教学的有效整合对策

4.1中学化学的课堂教学与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的整合,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能够创设出丰富的情境,引导学生达到充分的认知,有效地激励学生自主地进行实验的探究,在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化学规律产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尽最大可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例如在进行苯酚性质的课堂学习时,教师可以向让学生观看苯分子结构的动画演示,在通过对原有知识的回顾来分析类比,挖掘苯分子中所蕴含的其他分子结构以及性质,最后再对学生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在经过同学之间的探讨与交流后进行实物的动画演示实验,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实践中得以升华。

4.2运用网络技术进行虚拟实验室的建设,创建一个可视化的三维物体环境实验室,让学生通过计算机进行虚拟实验的操作,充分地发挥学生自主探索的作用。通过网络虚拟实验室学生可以大胆地进行实验探究,在实验结束后再可以将实验结果与实验记录内容发送给教师和学生进行共同探讨。相对于实际的实验室操作来说,虚拟实验室的建立能够实现所有实验的演示,不受实验材料的限制,并且还能避免危险实验带来的意外以及实验仪器的损坏。由此看来,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整合不仅仅能够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自主模拟的积极性,还能够增强学生对知识理论的归纳总结能力,建立科学合理的世界观。

5. 结语

综上诉述,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不仅仅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优化,还能极大地的发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唤醒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主体意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终身化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医学的新技术范文6

关键词:信息技术;音乐课程;学科内容整合;交互式学习;自主学习

一、音乐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音乐课堂中,钢琴、乐器、书籍、黑板等教学手段都非常单一。现如今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电子白板、触屏式电视、MIDI软件、Flas等一系列现代技术的出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

例如,运用Flash软件进行乐理知识的教学,不但直观,而且互动性强。运用SMART电子白板可以让学生上台操作,进行交互式教学。

又如,音乐教学中的民族乐器介绍,以往只能索然无味地用语言介绍,现在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除了可以展示乐器,还可以由学生点击乐器,聆听声音。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在电子白板上触屏拖动图片,进行民族乐器分类练习,使学生加深了记忆。

我在教学《摇篮曲》一课时,用Forntpage 2000制作了网站,师生人手一台电脑,导课时,学生自己点击“舒伯特”的链接,在优美的音乐与文字中了解舒伯特的生平简介。之后,学生在网页中点击“作品欣赏”链接,依次点击六首作品进行欣赏,音乐与画面会同步出现,通过主题网站提供的广泛的知识素材,积极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歌曲环节,为了解决歌曲调式及乐谱的难点,我设计了Flash键盘,学生可以上台在Flash键盘上弹击,除了亲身体验动画的乐趣,还对G大调有了直观的了解。这些技术手段将枯燥无味的语言传授转化为直观的传授,会让音乐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是此课改革的重中之重。主题网站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效果打开了美的大门,成为沟通伟大作曲家与学生之间距离的桥梁。正如有关专家说:“信息量越大,文化素养越高,思想便越开朗,创造力就越强,创新的想象、巧妙的构思、飞动的灵感是很难光顾一个知识贫乏、眼界狭隘、情趣枯燥的人的。”

二、音乐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

利用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的学唱环节进行一定的改革,会改变枯燥教唱的方式,学生会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究。学生可以共享教师制作的歌曲学习软件,在电脑上跟唱练习,教师可以巡视指导,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进度。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育软件资源,让学生发挥所学知识,进行音乐在创作。教师可以在主控电脑上监控、指导学生的创作情况,可以直观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差异,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基于课堂也有了更大的灵活性。

再以《摇篮曲》为例,在本课的创作环节,我首先设计了“触类旁通”环节,由学生任意点击,欣赏六首不同国家、风格的《摇篮曲》,让学生作为创作储备。然后进入“小小作曲家”环节,在“音符认知”“创作要求”“小组创作”的流程中,利用软件进行歌曲创作。这种交互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有重要意义,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学生的创作能力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音乐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可以充分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音乐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的整合,把学生看不到、摸不着的事物活生生地展现在他们面前,将音乐教学变为声像同步、声情并茂的感官、视觉相统一的音乐世界。通过交互式学习、自主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去体验美、感受美,启发学生去想象美、创造美,构建出全新的音乐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网络环境下的课程整合教学模式

1.互联网环境下的讲授模式

教师上课时能以较快速度接收网络信息,下载相关教学资源。教师还可以录制微课到网络上,由学生观看学习。

2.校园网环境下的讲授模式

将相关软件及老师制作的课件放到服务器上,做到资源共享。

3.校园网环境下的讨论学习模式

设立讨论区或论坛,教师及学生进入交流讨论。

4.互联网环境下的讨论学习模式

利用博客、QQ群、班级论坛、Email等进行讨论学习。

5.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模式

让学生带着问题提前预习或完成课后作业;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进度,实现自主学习的意愿。

总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教学手段,因此,教师要拓宽思维,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改革自己的教学模式,利用现代技术的优势,将课程整合全面推进。

参考文献:

[1]金介明.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初探.21世纪教育思想文献,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