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服务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知识产权服务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知识产权服务管理

知识产权服务管理范文1

[关键词]中小企业 知识产权管理 托管 培训 规范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8-0106-01

“托管”即委托管理。所谓知识产权托管即指知识产权所有者将拥有的知识产权委托给一个专门的机构或系统进行保护、管理、经营和操作。接受知识产权委托的机构或系统称之为知识产权托管系统。

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存在着知识产权的保护观念还相对薄弱,而且由于中小企业普遍规模较小、人力物力相对较为薄弱,很难对知识产权相关的工作进行系统、周全地考虑,即便考虑到了这方面工作,也很难投入较大的力量,对于自身核心技术的保护方面尚不能从战略的高度去考虑和践行。例如企业在技术研发前,若不了解相关技术发展现状,不熟悉相关知识产权的存在现状,不掌握待研究产品潜在的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则容易造成重复开发,不仅浪费人力物力,甚至会使企业遭遇侵权风险。所以中小企业将自身知识产权工作托管给相应的专业机构,是目前能够较好地解决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困境的有效办法。

基于这样的市场需求,知识产权托管服务应运而生,通过专业的知识产权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而中小企业实行知识产权托管的目的在于提高自身创造、管理和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

知识产权托管服务机构可对企业的知识产权布局、信息利用、维权思路、知识产权运营等提供专业建议,提高知识产权工作的专业性,提升知识产权信息利用能力,避免侵权和被侵权的风险。

对于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而言,如何真正在广大中小企业中开展好知识产权托管服务工作,实现上述目的,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实际需求与能力不足的矛盾。我们认为主要应当从以下几点开展工作:

一、托管服务-培训是支撑

托管机构为中小企业进行知识产权的宣传、培训是提升企业员工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有效途径。培训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各层次员工的知识产权意识,使他们了解知识产权与企业发展壮大如何息息相关,并充分认识到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资产能够为企业带来的竞争优势,并切实掌握企业如何利用好知识产权来助力企业发展壮大。

因此,现有的托管服务中,对于企业提供由上至下因地制宜的培训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培训工作可以从与各中小企业发展关系密切的知识产权问题作为切入点,紧紧把握知识产权创造、管理、运用、保护四个重要环节,通过基础知识宣讲、典型案列介绍、现场讨论、互动交流等培训形式,为各类中小企业相关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举办各类培训。

例如,通过开展知识产权战略系列培训,从战略高度帮助企业对其知识产权工作进行了定位,帮助企业提升科技创新意识和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通过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专题系列培训,使企业管理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国内外知识产权形势,提高其创新意识及知识产权管理、运用水平,使企业能够充分利用专利制度,规避创新风险,实现其经济价值;通过举办各类专利实务培训,帮助企业工作人员在专利申请、专利撰写、专利管理、专利侵权诉讼及专利信息利用等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提升。

培养知识产权的专门人才花费时间长,培养成本高,对于知识产权管理处于初级阶段的企业而言,可以采取知识产权管理事务外包的方式。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逐步培养出既熟悉企业实际情况又熟知知识产权事务的人才才是解决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问题的一劳永逸的方法。

在现有的托管服务中,受托服务机构可以进驻企业内部,为企业的各层各类人员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对于负责公司全部知识产权事宜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而言,需要掌握企业各部门可能涉及的知识产权环节和事项,可能产生知识产权成果的节点,以及可能存在知识产权风险的情形。因此,针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可以有针对性地为其提供各类培训课程,使其逐步成长为具备知识产权敏锐触觉、能够处理一般性知识产权事务的管理人才。

二、托管服务-规范管理是基础

中小企业中的科技型企业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生产和销售,技术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命脉,而不断的创新并且有效保护创新成果,是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保证。由于企业规模等客观原因,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管理不够规范的问题,当然知识产权管理也概莫能免。因此开展规范化、体系化的知识产权管理,对于中小企业来讲十分迫切。通过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实施规范的知识产权管理,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研发、采购、生产、销售各环节的知识产权风险,进而提高企业的知识产权竞争力。

在现有的托管服务中,服务机构可以协助和引导企业建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配备具有专业知识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逐步加强各个环节的知识产权管理和工作流程建设,从而有效避免可能出现在研发、生产和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知识产权风险。

例如,托管服务机构可以协助企业建立与其发展相适应的知识产权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和激发员工的发明创造积极性,增强其创新的主动性,引导和激励其积极主动地开展发明创造和技术创新活动。

再如,在协助企业规范管理的过程中,应当逐步实现对于包括人力资源、基础设施、财务资源和信息资源等各种资源的管控。具体而言,在对人力资源的管控方面,对于新入职人员,尤其是研发岗位人员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岗位人员,企业需要对其进行知识产权的背景调查,签署相应的知识产权声明,以及竞业限制协议;对于离职人员,企业需要对其进行知识产权事项提醒,执行竞业限制协议,从而在最大限度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不外流的同时,避免侵犯其他企业的知识产权。在于财务资源的管控方面,应当明确企业用于知识产权机构运行和知识产权激励的费用,以及知识产权申请、注册、维持、检索、分析、评估、诉讼、培训等经常性预算费用,从而保证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能够有足够的财力做支撑。

又例如,可以协助企业在多个工作环节适应性地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评估制度和工作流程。具体而言,可以包括在项目立项前所进行的检索分析基础上的技术可行性评估和风险评估;在知识产权获权后以及权属变更和放弃前进行的价值评估;在知识产权实施前后进行的贡献度评估;随着中小企业发展壮大,企业涉及知识产权运营形式逐渐增多时,还可能发生在转让、许可、投融资环节进行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以及境外投资、并购或剥离资产前进行的风险评估等。

目前的知识产权托管服务还处于初探阶段,前文述及的四个环节是目前开展托管工作的重点,相信随着托管服务深入企业,与企业实际情况不断结合,托管服务内容会不断丰富、调整和完善,托管服务能力也能得到不断的积累和提升。

知识产权服务管理范文2

【摘要题】图书情报工作论坛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进步,Internet网络的飞速发展,数字图书馆的研究与建设已取得很大的成就。这必将导致图书馆组织机构、工作模式和工作机理以及图书馆管理理念等方面的深刻的管理变革。但是人们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各种载体文献的数字化技术、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组织和检索技术等方面,对于数字图书馆的管理问题仍末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数字图书馆的宏观管理越来越成为数字图书馆发展建设必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1数字图书馆宏观管理的新理念

数字图书馆是一个数字化的信息系统,它通过计算机技术、通讯网络、信息处理等各种技术,将分散于各种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以数字化的方式储存,以网络化的方式互相连接,提供及时利用,实现资源共享。因此,数字图书馆的管理与传统图书馆的管理有很大的区别,应确立新的管理理念。首先是确立“集成管理”理念。也就是将集成思想创造性地用于数字图书馆管理实践的过程,其核心是强调运用集成的思想和观念指导数字图书馆的管理实践,实现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规范、人力资源等各种资源要素的全方位优化、组合,促进各项要素、功能和优势之间的互补与匹配,最终促进整个管理效率的提高。其次要确立“知识是数字图书馆管理最重要的资源”理念。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学习型社会”的提倡,人们对社会信息与知识的需求增加,客观上要求数字图书馆不断拓宽业务范围,改善服务环境与手段,运用众多专家的知识和智慧开发知识资源。还应确立“以人为本自主管理”理念。数字图书馆要在未来社会中得到可持续的发展,最重大的现实问题就是如何将人本管理思想贯彻实施,这也是一项战略性的创新型管理制度。

2数字图书馆的宏观管理

笔者试图从以下6个方面对数字图书馆的宏观管理问题进行阐述。

2.1数字图书馆的知识管理

数字图书馆知识管理是指通过对数字图书馆所拥有的包括信息与知识各种要素在内的所有智力资本进行组织、开发和运营,实现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增殖的过程。数字图书馆本质上是一种面向用户的网络化数字资源体系、向用户提供系统化的有序的知识体系,工作重心也转向深层次的知识服务。因此,数字图书馆实质上是一种知识型组织,同时数字图书馆建设也是一项知识创新工程,这就决定了知识管理是数字图书馆宏观管理的必然选择,是数字图书馆管理的首选模式。

数字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知识创造管理(是一种开发新知识或替代现有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过程和行为);知识组织管理(利用信息技术通过知识发现、知识获取、知识表示、知识存贮来组织数字图书馆知识);知识检索管理(根据用户需求或问题的实际情况找出可利用的知识,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涉及到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的许多方面);知识服务管理(包括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管理、基于网络的个性化信息定制服务管理、基于网络的知识创建与知识共享服务管理等);知识资本管理(包括数字图书馆的人力资本管理、知识产权资本管理等)。为了有效地搞好数字图书馆的知识管理,首先应确定知识开发策略。知识周期包括知识创造、知识采用、知识、知识评价。除此之外,数字图书馆还可利用其他途径来获取知识。购买是获取知识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包括购买拥有知识的整个机构或是雇佣拥有知识的个人。租用是获取知识的另一常用方法,一般采取的形式是数字图书馆向某一公司或机构的研究项目提供经济援助或资金,以换取研究成果的第一商业使用权。其次是组建知识型团队组织。知识型团队是一种以知识的创建、传播与应用为基本出发点的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数字图书馆知识型团队组织由资源建设团队、信息服务团队、技术支持与开发团队、高层管理团队四部分组成。这些团队组织通过相互协作与交流,提高了数字知识的时效性,完善了数字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改善了领导关系。

2.2数字图书馆的用户管理

数字图书馆的用户管理不仅要能有效地保证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实现资源共享,同时也要能做到有效保护商用信息资源的知识产权,并尽可能使用户管理简单化,从而保证系统的高效运行。因此,采取合适的用户管理模式对于数字图书馆来说至关重要。综合目前有关的研究资料,笔者认为,数字图书馆合理的用户管理模式应是IP验证加防火墙隔离方式与用户认证加访问授权方式的紧密结合。即对于数量庞大的数字图书馆Intranet用户采取IP验证加防火墙隔离方式进行管理;对于Internet上想利用该数字图书馆商用信息资源的用户和那些常常离开Intranet覆盖范围的Intranet用户可以采用用户认证加访问授权方式进行管理。因为上述两种用户管理方式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若单纯采用一种管理模式,势必给用户利用商用信息带来障碍;若管理的用户过多,则会影响系统的运行效率。不难看出,它们具有优势互补的特点。因而结合起来进行用户管理,数字图书馆就能有效地解决资源共享、知识产权保护和系统运行效率之间的关系问题。转2.3数字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

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载体、存取方式及覆盖范围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呈现出多媒体、多语种、全球性分布式结构等特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专业技术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信息资源开发的深度和质量。同时,数字图书馆中传统的服务模式被打破,图书馆面对的是不同用户、不同层次的需求,用户需求的多样化决定了馆员知识结构的复合化与服务内容的个性化必须得到加强。在信息时代,人们更注意信息的传递,并更多地根据读者需求的满足率及为用户提供选择性信息的能力来评价一个图书馆。因此,数字图书馆的人力资源建设是信息资源建设的前提,同时也是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保持信息服务主导地位的必然要求。

但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某些图书馆领导意识薄略、人才流失、人力资源管理技术落后,加之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不是太高,这些因素制约着人力资源建设的发展。数字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确定发展策略:(1)以人为本,树立“能本管理”的理念。通过有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能力,从而实现能力价值的最大化,把能力这种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作为组织发展的推动力量。(2)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包括建立增强动力的竞争机制、建立调动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和建立挖掘潜能的培养机制等,激发图书馆员的动机,发挥其内在潜力,通过在职培训或进修提高他们的综合技能,引导竞争朝良性的方向发展。目前主要采取思想教育与知识学习相结合、引进人才与馆内培养相结合、博学与专才相结合、学术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等方式对数字图书馆的人力资源进行管理。

2.4数字图书馆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

针对互联网上中文信息匮乏、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杂乱的现状,我们应下大力气抓紧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加强其管理。从宏观来看,可采取如下对策:(1)加强对网上信息的整合与开发,推动信息资源的开放与共享。通过对网上信息的整合、处理,使信息上升为知识,从而使用户可以直接获取符合其需求的直接有用的知识。对于网上的虚拟资源也应该进行整理和链接,作为网上信息整合的一部分。要采取数据仓库、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技术来获取信息中的隐含知识。受经费、技术等条件的限制,数字环境下原始专业性资源相对传统资源更加贫乏,因而应在统一的标准规范基础上对这些资源进行开发、开放与共享。(2)对信息资源进行深加工,并加强知识库建设。数字资源的加工应强调数字对象的语义结构信息,注意挖掘数字对象之间显性与隐性的关系,通过建立完全的知识概念体系将所有信息资源联系起来。数字图书馆应通过信息资源管理技术对原始信息资源进行组织,使之更加有序化,并最终形成符合用户需要的知识库。重点建设一批重点战略性资源库,同时加快政府信息数据库的建设。(3)加强网络知识服务。数字图书馆应在人工智能、语义Web、数据挖掘等知识管理工具和技术的协助下,尽快建立网上知识服务体系与信息服务体系。

2.5数字图书馆的知识产权管理

数字图书馆的知识产权问题,包括信息资源建设中的知识产权问题(体现在信息资源采集、信息资源数字化过程中)、信息资源传播中的知识产权问题、信息资源服务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它实质上是知识产权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上的运用问题,一方面促进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保护权利人的利益,另一方面又制约着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制约着社会公众的利益。数字图书馆的知识产权管理,可采取以下的对策:(1)利用《著作权法》中的“法定许可”合理使用。可以解决部分信息采集和数据库建设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如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资源数字化是属于复制行为,若是基于服务的并且无任何赢利目的,也属于合理使用。(2)建立著作权的集中管理组织。通过这一中介,数字图书馆建设者可以获得有关信息资源建设、传播和利用的授权,从而解决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知识产权问题。我们熟知的超星数字图书馆、人大复印资料等就是通过这种中介组织获得授权的典型案例。(3)与出版社合作取得授权。资源信息数据库的建设者可以通过与出版社合作达到“双赢”的目的。(4)建立与数字图书馆建设配套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跃,赋予数字图书馆特定的法律地位以及对信息资源数字化、网络化、共享化的专有权,已经十分必要。只有有了健全的法律制度,才能使数字图书馆建设真正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2.6数字图书馆的战略及标准化管理

数字图书馆建设涉及到各种各样的技术、管理和服务等问题,因此,有必要从战略管理的高度处理好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一些宏观关系,实行标准化管理。标准化与规范化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并成为实现数字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前提和根本保障,将直接影响数据库的质量和服务效果。应当在充分调研基础上,逐步推出比较完善的标准,构建数字图书馆的标准体系,应着重考虑到:数字化信息采集标准;数字化信息组织与存储标准,如数字化信息的分类、元数据标准等;信息检索标准,如全文数据库检索;网络及网络资源标准,如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标准;信息的权限管理与安全标准,如加密、水印技术等;还有文献信息系统质量管理及认证体系等其他标准。

3小结

数字图书馆的宏观管理相对较复杂,需要运用全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来予以实现。上述6个方面既是数字图书馆管理的重要手段,而相互之间又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关系,它们共同推动着数字图书馆建设和管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Http://d-(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

[2]张凤斌.数字图书馆的集成化管理研究.情报科学,2003,21(2):205-207

[3]何立阳,盛小平.数字图书馆知识管理研究.图书馆学、信息科学、资料工作,2003(2):112-116

[4]罗光灿,何儒云.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知识产权问题探讨.图书馆学、信息科学、资料工作,2003(2)

[5]韦文辉.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馆管理理念.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3,21(1):27-28

[6]伍晓星.论复合图书馆的人力资源建设.图书情报知识,2003(1):14-16

知识产权服务管理范文3

1、国务院决定在全国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

国务院办公厅于10月27日下发《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方案》文件,要求于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此次专项行动。

文件指出,工商、新闻出版(版权)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网络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互联网侵权盗版,重点打击利用互联网、通信网络和电视网络销售侵犯知识产权和假冒伪劣商品的欺诈行为。广电部门要加强对视听节目服务网站播放正版节目的监督工作。

把打击利用互联网等网络销售侵犯知识产权和假冒伪劣商品行动上升到国家高度,相信互联网的诚信环境会越来越好。

2、《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并开始施行

该《办法》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于5月31日颁发的,7月1日起开始正式施行。

《办法》对网络商品经营者和网络服务经营者在境内从事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进行了规范。《办法》规定,通过网络从事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的自然人,也需向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的经营者提出申请,提交姓名和地址等真实身份信息。这意味着,网上开店正式进入“实名制”时代。

这是我国第一部规范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的行政法规,必将对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维护网络市场秩序产生积极的作用。

3、《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正式实施

中国人民银行于6月14日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办法》自9月1日起正式实施,规定非金融机构须向中国人民银行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以上的分支机构申请,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获得《支付业务许可证》后方能开展支付业务。

随着网络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支付服务的分工细化,越来越多的非金融机构借助互联网、手机等技术广泛参与支付业务,本办法的实施将对促进支付服务市场健康发展,规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行为,防范支付风险,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4、央视报道电子商务正成为销售假冒商品的新渠道

据12月13日央视《焦点访谈》报道,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查处了淘宝一家五皇冠的卖家。侦查员以顾客身份在该网店上买了两件商品,交给相关商标权利人做鉴定,结果两件都是假冒商标的产品。该网店负责人因涉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罪,已被移送司法机关。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假冒商品的打击力度,然而,销售假冒商品的手段和渠道不断翻新,从原来单一的实体门店向电子商务蔓延。事实表明,电子商务的诚信问题本质上是社会诚信问题在互联网上的体现,要解决好这个问题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5、《2010年国内网络团购行业信用调查报告》正式

团购是时下最受白领喜欢的网络消费方式。然而,有关团购网站消费保障服务和诚信体系建设备受各界关注,也引发了一些疑问。

为了让行业主管部门和广大消费者了解国内团购网站整体发展现状和信用状况,中国互联网协会信用评价中心联合多家单位开展团购行业信用调查,并正式了国内第一份网络团购行业信用调查报告,引起了业界的强烈反响。报告显示,截止11月底,国内有一定规模团购网站已达1664家,网络团购行业整体信用得分为63.3,等级为BBB,信用一般偏下。但行业内各团购网站之间的信用水平存在很大差异。目前,共有近30家团购网站参加了全国整规办和国资委开展的行业信用评价工作,并获得A级以上信用等级。

6、奇虎360和腾讯QQ纷争

9月起,奇虎360公司与腾讯QQ关于用户隐私的“口水战”时有发生,并在11月双方矛盾骤然升级。该事件关系到数亿网民的用户隐私权、知情权和选择权,在国内整个互联网界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该事件引发了社会各界人士对互联网安全、用户合法权益和企业社会责任等问题的忧虑和思考,也引起了互联网专家、行业协会和政府主管部门对互联网行业的法律法规、商业伦理和诚信自律的空前关切。

7、天线视频6名高管因涉嫌侵权盗版被捕

2010年11月30日,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以涉嫌侵犯著作权罪批准逮捕了天线视频法人代表、总裁及其公司其他高管6人。该公司在未经相关权利人许可的情况下,擅自经营视频点播服务,其在影视节目中嵌入广告违法所得收入高达数千万元。

这是迄今为止国内互联网和版权行业涉嫌侵犯著作权最严重的案件之一,社会反响很大。

8、唐骏“学历造假”风波

7月初,科普作家、著名学术打假人士方舟子通过自己微博连续发文,质疑中国“打工皇帝”、前微软中国总裁唐骏在其自传中所描述的论文、学历、以及数项发明专利、海外创业经历等内容涉嫌造假。该风波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掀起了“重视诚信,自查自纠”的。

微博作为新兴的极具影响力的网络传播手段,将进一步发挥网民的社会监督作用。

9、伊利“QQ星儿童奶”遭网络恶意攻击事件

警方证实:7月14日,蒙牛“未来星”品牌经理为了谋求不正当利益,雇佣北京一家公关顾问公司,利用互联网制造针对伊利“QQ星儿童奶”有关性早熟的虚假信息,以不同身份故意歪曲事实,煽动网民情绪,对竞争对手有预谋地进行攻击和诽谤。

网络日益融入现实社会,已经成为民众表达意见和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因此,为了防止网络沦为某些公关公司和利益集团的私有工具,从法律和制度上对互联网进行有效监管成为当务之急。

10、网络论坛曝浙江多家医院收受回扣

3月5日,浙江温州多个论坛曝出温州医学院《附二医60多位医生涉嫌受贿》帖子,引起网民的高度关注。

知识产权服务管理范文4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抢抓全球服务外包产业重大发展机遇,加快促进我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就加快我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总体要求

1.重要意义。本意见所指的服务外包,是指国内外的各类公司和经济组织等服务发包商基于集中核心业务、节约成本等目的,通过签订服务合同的形式,将包括软件研发与技术、业务流程、创意设计在内的研发、运营和维护服务,委托给我市服务外包提供商处理的一种服务贸易形式。当前,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推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依托产业基础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优势的必然要求,是抢抓国际分工新机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提升产业结构、拓展开放型经济发展空间的重要途径,对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2.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际服务外包产业转移为契机,以自主创新为主线,以扩大开放为动力,以专业人才建设为支撑,以法治为保障,以“基地城市+示范园区+重点企业”为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全面优化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环境,积极发展离岸外包,大力发展境内外包,促进服务外包产业集聚发展,使服务外包产业成为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战略支柱。

3.基本原则。

——坚持全面推进。不断优化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环境、人文法治环境、生态宜居环境,全面推进承接离岸外包、转包和境内外包统筹发展,培育服务外包产业集群,推动形成服务外包产业集聚地。

——坚持突出重点。把握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把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作为利用外资的新途径、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新途径,重点发展国际服务外包。

——坚持人才为本。把专业人才作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培育、吸引和集聚一批服务外包领军人才和一大批管理、技术专业人才,建成一支梯次合理、充满活力、适应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

——坚持自主创新。把自主创新作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价值取向,重点鼓励和扶持企业在承接外包业务同时,坚持自主创新道路,通过掌握核心技术,打造知名品牌,提升企业竞争力。

4.目标任务。争创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加速集聚服务外包企业,加快扩大产业规模,到2010年,全市服务外包产业规模位居国内前列,服务外包产业总量达到30亿美元,初步形成服务外包的产业集聚效应。吸引200家海内外著名公司来*设立服务外包企业,全市服务外包企业数量达到3000家,进入全国服务外包1000强的企业100家。服务外包产业从业人员20万人,使*成为国内乃至国际重要服务外包产业基地之一。

二、积极构筑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载体和公共平台

5.全力建设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加快推进“*离岸服务外包基地”、“*软件外包产业园”和“江苏基础软件园”建设。积极规划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重点在*高新区、滨湖区、锡山区等地规划建设各具特色的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各有侧重地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吸引跨国公司、境内外机构及个人设立服务外包企业,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对入驻服务外包示范园区的国内外著名服务外包企业及其分支机构、研发中心和培训机构等,购买或租赁自用办公用房和土地的,由所在区给予适当优惠或补助。

6.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力度推进我市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内外包服务技术平台、电力系统、网络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配套,建设稳定供电系统和足够带宽的国际数据通信端口。完善IT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多宽带通信设施;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充分考虑网络系统和国家经济安全,争取引进国际运营商;鼓励主要电信运营商增加带宽、优化数据流向,为服务外包企业提供多元化和个性化服务。软件外包出口及国快*空港建设,与周边空港联手,开辟东南亚主要服务外包国空中航线,构建方便快捷、催化促进服务外包发展的国际化交通网络,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

7.大力构建公共服务体系。建立*服务外包网,重点打造企业信息和人才信息两个子平台,健全信息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作用。加快建设公共技术服务设施。建立公共测试中心、公共数据中心、公共实验室、业务解决方案中心、企业交易平台和业务投诉平台,对国家级、省级、市级以上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内服务平台的建设,分别给予不超过100万元、50万元、30万元的平台建设补助,大力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参与平台建设。

三、大力建设和发展服务外包产业人才队伍

8.大力引进培育国内外行业高端人才。积极吸引海内外具有从事国际服务外包经验和熟悉国际服务外包市场的高级人才来我市创办或就业于服务外包企业。服务外包企业所聘任的境外、国外高级管理人员,由同级财政部门按其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地方贡献大小给予奖励,期限不超过5年。对在我市落户的各类服务外包优秀人才,其子女入学、家属就业、医疗保健、户籍迁移、出入境管理等由所在地政府及公安部门优先安排,经认定后可按照《*市关于进一步吸引和用好优秀人才的试行规定》,享受有关优惠政策,其按规定享受的政府奖励或补贴在政府人才专项资金中予以安排。支持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在锡创办服务外包企业,特别优秀的经认定后纳入全市“530”人才计划,给予相应支持。服务外包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营销人员因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及商务活动需要一年内多次出国(境)的,可在办理因公出国手续时实行一次审批、一年内多次有效的办法;对需要多次临时入境的外籍技术和管理人员,可以申请一次审批、一年内多次有效的访问签证,市外办、公安等部门提供必要的便利服务。对我市服务外包行业发展做出特别贡献者,每年评选出一定数量人选,给予表彰和奖励。

9.建立健全人才培训体系。制订人才培训规划,进一步优化人才培训体系,构建由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和社会力量办学的多元化、多层次服务外包人才教育培养体系,满足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各类人才需求。发挥我市高校优势,整合相关学科资源,设立服务外包研究方向,加强相关课程设置,加强技能培训,为服务外包产业提供智力支持。鼓励跨国公司和服务外包企业独立或与教育机构合作创办专业培训机构,在我市开展服务外包培训。建立服务外包和软件培训院校,推进服务外包专业人才实训学校和基地建设。拓展人才发展资金的使用功能,加大支持服务外包人才综合培训的力度。

10.加大专业人才培训力度。积极接轨商务部服务外包“千百十”工程人才培训计划,用足用好国家服务外包公共培训专业资金及省市相关鼓励政策,对国家、省级资金支持的服务外包培训项目,地方政府给予1:1配套。鼓励和支持服务外包企业按照“外语+软件+专业”(即“1+1+1”复合型人才)模式,开展服务外包人才实训。所需培训费用,由政府按该培训企业实际使用培训人员的数量给予补助,直接补贴给该培训企业。积极引导教育机构按企业需求设置课程、安排教学、鼓励服务外包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开展服务外包“订单式”人才培训,以满足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各类人才需要。

四、努力培育和壮大服务外包企业集群

11.推动服务外包企业技术升级。通过对改造项目进行贷款贴息支持等方式,推动企业在技术层面上的升级,提高企业承接外包业务的能力和水平。企业承接外包项目自用设备进口,以及按照合同随设备进口的技术(含软件)及配套件、备件,可按规定申请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鼓励服务外包类企业与国际化企业开展合作,引进、消化先进技术。研究开发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技术开发费,按规定予以税前扣除。对上述企业在一个纳税年度实际发生的新产品设计费、工艺规程制定费、设备调整费、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试制费、技术图书资料费、未纳入国家计划的中间实验费、研究机构人员的工资、用于研究开发的仪器设备的折旧、委托其他单位和个人进行科研试制的费用、与新产品的试制和技术研究直接相关的其他费用等技术开发费项目,在按规定实行100%扣除的基础上,允许再按当年实际发生额的50%在企业所得税税前加计扣除。服务外包内资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仪器和设备,单位价值在30万元以下的,可一次或分次计入成本费用,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其中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应单独管理,不再提取折旧;单位价值在30万元以上的,允许企业采取双倍余额递减法或年数总和法实行加速折旧。外商投资服务外包企业购进软件,凡购置成本达到固定资产标准或构成无形资产,其折旧或摊销年限可适当缩短,最短为2年。对符合条件的服务外包内资企业的技术转让,以及在技术转让过程中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取得的收入,其所得年净收入在30万元以下的免征企业所得税。

12.鼓励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做大做强。鼓励服务外包企业培育自主知识产权,为服务外包企业申请专利提供资助。鼓励服务外包企业开展自主品牌建设,符合国家及本市有关规定的,可享受国家及本市促进品牌发展的资金扶持。对符合条件的服务外包企业,经认定后,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同等税收政策,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并享受生产性企业货物出口的相同政策。服务外包企业,因生产特点无法实行标准工时工作制的,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或不定时工作制。对服务外包企业当年提取并实际使用的职工教育经费,在不超过计税工资总额2.5%的部分内,可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用好国家开发银行与商务部合作的相关政策,为符合条件的服务外包企业采购设备、建设办公设施、开展服务外包业务、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等提供政策性贷款。服务外包企业可优先申请使用省外贸发展资金,按时还本付息的,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利率给予一定贷款利息的资助。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优先安排服务外包企业。

13.加快引进国际国内服务外包龙头企业。加强对国际知名服务外包企业的分类研究,有的放矢开展招商,努力吸引国际服务外包龙头企业投资*。对本市新设立的服务外包企业总部或地区总部、国际国内知名服务外包人才中介机构、经认定的专业技术培训机构,自开业年度起,视其对地方财力贡献大小,在五年内由同级财政给予一定额度的奖励。积极探索以并购、参股、联营或其他方式,与国际离岸外包公司合资合作。对引进全球服务外包百强企业、国内服务外包前20强企业的,给予一定奖励。

14.重点支持企业发展离岸外包业务。大力支持企业发展离岸外包业务,进一步承接上海辐射,努力成为上海“中国服务外包合同中心”的转包基地。支持我市服务外包企业争取商务部扶持出口型企业研发资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等政策支持。加大对服务外包企业外汇管理政策支持力度。设立服务外包企业绿色通道,及时解决企业外汇登记、并购、股权转让过程中涉及的外汇管理问题。经外汇管理部门批准,服务外包企业可将外汇收入的20%留存在境外,用于企业海外市场的开拓和业务发展。经外汇管理部门核定服务外包企业累计结汇总额,在此范围内,预收外汇收入可直接办理结汇。鼓励服务外包企业在国外和港澳台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开拓和承接国外和港澳台地区的外包业务,并分别给予资金补贴。对服务外包企业参加国际招商推介会和专业展会,按不超过参展费用的50%给予资助。

15.推动服务外包企业开展资质认证。鼓励服务外包企业申请相关国际认证或认证升级,包括开发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CMMI)认证、开发能力成熟度模型(CMM)认证、人力资源成熟度模型(PCMM)认证、信息安全管理(ISO27001/BS7799)认证、IT服务管理(ISO20000)认证、服务提供商环境安全性(SAS70)认证等。服务外包企业取得相关国际认证,包括当年获得国际认证或认证升级、随后两年维护并进一步完善该项认证,取得每级认证后可申请一定的资金补助,补助金额原则上不超过认证费用的50%,最高不超过50万元。

五、不断优化服务外包产业的法治与政策环境

16.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研究制定保护知识产权和个人信息安全的地方性法规和行业规范,保护知识产权和个人信息安全。设立市级“保护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中心”,并在服务外包基地和示范园区建立“保护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点”,集中受理对服务外包知识产权侵权的举报投诉和咨询服务,加大服务外包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依法严惩服务外包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和违法行为。积极利用*(国家)工业设计知识产权园的优势,服务外包企业可通过专门通道直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申报专利。将符合条件并具有知识产权工作优势的服务外包企业列为*市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并给予相应的支持。对服务外包企业取得的具有重大社会或经济效益的知识产权项目给予一定奖励。

17.设立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到2010年,全市每年支持服务外包发展的资金规模达到1亿元。服务外包发展资金重点用于服务外包培训;服务外包企业国际认证、企业认定及企业产品认定、企业市场开拓;服务外包信息及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服务外包知识产权项目奖励以及服务外包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

18.优化完善工作机制。成立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服务外包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在市“三谷三基地”领导小组统一协调下,推进各方面工作。各市(县)、区要做好本辖区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各项服务工作。各部门要加强协作配合、大力支持,形成政府宏观引导、部门密切配合、企业积极参与、社会整体联动的工作机制。

知识产权服务管理范文5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策略

中图分类号:TM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8-0186-01

电子信息工程通过对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计算机系统的科学应用,将其作为核心基础,进而真正实现了电子信息科学管控,令信息处理更加优质高效,是一类综合复杂的学科。由实践应用视角来讲,电子信息工程将对众多价值化信息的处理与收集作为主要研究内容。借助现代化技术,对各类信息电子设施、数字化系统进行深入分析、科学应用,完成有效的集成化处理。尤其是在当今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与电子手段不断发展及全面更新的环境影响下,电子信息工程全面渗透至较多行业领域之中,完成了科学高效的实践作业。为良好的推进电子信息工程的科学应用,我们应对有关的现代化技术展开深入分析研究,并为其提供更为优质的技术保障以及基础支持,优化背景条件。因此,本文就电子信息工程应用现代化技术展开探讨,对推进电子信息工程的科学应用与优质发展,有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一、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服务应用

1.工程造价领域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应用

当前,工程造价管理服务实践中,针对电子信息工程相关技术的实践应用涵盖,基于互联网系统为基础背景,创建包括内部外部与内外相互联络通讯的网络系统平台,将其作为核心基础,并借助自动化办公系统相关手段的科学应用,实现提升工程造价综合管理质量的核心目标。同时,还可通过科学的应用有关工程量与钢筋消耗分析研究软件,进而以达到提升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的指标评估准确率目标。再者,可借助优质高效的数据库技术手段,创建收集汇总指标与相关数据标准的分析研究系统,实现对各类完成工程量的积累管理目标。另外,还可借助信息网络系统上传有关信息数据,令其成为获取优质信息的有效途径,令加工处理完成的数据应用在对项目工程预决算的成本造价管控以及编制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中。

2.公路建设领域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应用

通过对高级别公路工程信息数据综合体系结构展开深入分析不难看出,较多信息数据直接创建于相同数据库系统之中。而公路工程项目参加建设施工的相关人员针对数据信息的应用需要却包含一些差异之处。因此,利用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则可快速的对公路桥梁项目工程施工建设阶段中的信息数据进行准确计量,明确有关进度数据、工程质量信息与经费数据。还可圆满的完成对工程量信息数据标准的取算任务。

3.日常设施信息化工作中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应用

随着现代社会群众,对高端信息化生活质量、环境条件要求的持续丰富、快速发展, 较多日常设施需要逐步着眼在对各类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挖掘以及科学应用。例如,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电冰箱内部恒温调控体系,电视机内部数据网络应用体系等,均需要用到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再者,车辆之中的电子系统也需要应用现代化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进而保证令车辆的系统整体运行服务状态调节到最佳的标准。

二、优化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科学策略

1.实现服务与产品的逐步融合及全面创新

有关工作人员应明确意识到,实践工作中应最大化确保应用现代化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安全可靠以及科学有效性。因此,需要我们不断的推进研发制造设备产品同有关企业单位以及移动通信服务运营商的全面交流沟通与有效协调运转,进而最大化的完成相关现代化服务同信息产品的有效融合以及全面发展创新。依据该类方法,还可令有关行业的工作领域、研究工作系统、服务管理平台实现良好的创新与完善。

2.持续扩充电子信息工程应用发展领域

为持续推进我国当前整体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完善以及持续发展,应由政府有关机构做起,持续的扩充有关项目工程的经费投入。由政府单位角度来讲,则应由投资途径与融资管理渠道两层面努力,创建专业意义层面的电子信息项目工程领域研究成果的有效转化基金。应从充足的资金投入保障入手,进而持续促进电子信息工程应用发展领域实现健全、完善以及快速发展。要想在现代社会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机会,企业就必须加强电子技术的发展创新,优化投资结构。支持和保障电子信息现代化地关键技术突破,促进自主创新战略工程地发展,要实时跟踪相关国际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动态,同时也要支持企业运用重大电子信息项目和市场化利益共享机制来建设技术创新地联合体,实现有关服务和电子信息工程产品总体水平的提高,使企业产业结构能够优化升级。我国现代化技术要想得到良好地发展,需要将加强产品地自主研发力度、能力、技术结合起来。同时,构建相关知识产权的战略,推行知识产权战略地科普。使得我国地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得以提高,同时还要完善相关地方知识产权以及法律法规,并且加大知识产权违法处罚力度,信息技术创新者地创造热情得以提高。

结束语

通过实践证明不难看出,针对我国来讲,现代社会逐步加剧的市场竞争,令各类企业要想真正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令生存状态更加稳定,经营更加科学有效,便应下大力气扩充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经费投入以及研究开发工作。应实现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的科学应用,推进其同企业生产研究产品的全面融合,进而完善企业产业结构,实现现代化发展的科学目标。总之,本文就相关现代化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当前社会领域中的应用以及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并制定了科学有效的实践策略。对推动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的全面应用,创建信息化、现代化发展环境,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 胡强.新形势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改革建设面临的一些问题与思考[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3(z1):204-205,221.

知识产权服务管理范文6

【关键词】山东;科技园区;机制体制创新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已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能否建立和完善自己的科技创新体系,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作为集聚高新技术企业的山东科技园,经过多年发展,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呈现出蓬勃、规范的发展势头,已成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推动科技创新与进步的重要载体。然而,在以质量求发展的今天,山东42家科技园内外环境已经或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山东科技园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体制机制改革,走创新发展之路。

一、新形势下山东科技园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

多年来,科技园区在推动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山东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推动力量。然而在新时期,山东科技园的机制体制存在的弊端与制约因素已成为园区进一步发展的桎梏,亟待解决。

1.科技创新能力低。原始创新能力的提升与应用技术的突破是以硅谷为代表的科技园成功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缺乏科技创新的支撑,科技园的发展就很难具有生命力和可持续性,特别是缺乏与其他成功科技园的国际竞争力,必然会在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中落败。硅谷的成功建立在以半导体和集成电路技术的突破基础上,剑桥科技园的成功建立在以剑桥大学国际一流的电子信息与生物技术创新基础上,而台湾新竹科技产业园的成功则是依托美国硅谷的创新成果在新竹园区企业的产业化应用转化基础上,科技突破与技术创新已成为保证科技园高技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如今,山东科技园发展缓慢或不成功的根本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缺乏科技创新的结果。缺乏充分的科技创新能力,作为一个追随者,丧失了领军者的先发优势,尽管并非完全不可行,但却难以抢占国际高科技产业链的高端市场,沦为其他区域科技创新集群的“打工仔”。

2.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科技园的成功不仅要有充足的科技创新成果,同时也要实现高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转化才能实现其经济价值。现今,山东很多科技园区科技成果转化成为制约科技园高科技产业集群的重要环节,缺乏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和有效的转化机制是很多不成功的科技园所面临的共性问题,这不仅需要系统的政府政策支持,也需要科研机构与企业的紧密配合和互动。在多数情况下,政府主导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并不适应市场化运作的高科技产业发展需求,而需要建立专业化的中介服务机构来确保科技成果与高科技企业的无缝对接。

3.缺乏独特的人文环境。创新文化与创业精神是硅谷等诸多科技园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孕育和培养很多高技术企业的重要社会文化基础。一个科技园如果缺乏深厚的创新和创业文化,其成功发展的机率必将大大降低。剑桥经验表明:政府推动创新技术集群的尝试必须与当地特定的历史、社会与空间环境相协调,成功的集群需要建立在现有的力量,主要是大学研究与科技领先基础上,其他地方很少有如此适宜的条件。体现创业与创新的社会文化背景“厚度”是加速推动科技园或高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有力支撑,而山东的科技园区在人文环境建设方面近乎于无。

4.公共投资强度较弱。一个科技园的成功发展离不开三个环节,即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企业孵化和规模化生产,其中除了生产阶段主要由企业或私用资本投入外,科技创新与产业化转化和企业孵化环节都需要政府的投入,特别是公共投资的支持。目前,山东政府对科技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科技研发与创新的投入相对重视,也投入了相对充足的公共资金,但对于联系科技创新与市场化生产的中间环节普遍投入不足,这成为诸多科技园高技术产业化发展不足的障碍。此外,支撑科技园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基础科技创新的突破也需要大量的公共资金支持,没有雄厚的公共资金支持,不仅难以吸引高端人才,也很难实现科技创新的突破。如何与民间投资资本市场有机结合,强化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提高有限的公共资金的利用效率是山东科技园管理机构所面临的主要挑战。

5.资本市场结构不合理。加速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是科技园的重要目标,但高技术产业所具有的特有属性对资本市场的要求特别高。然而现阶段,山东大部分科技园的资本市场仍以银行、证券和保险等传统资本市场为主,缺乏系统完善的风险投资体系,特别是针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化转化早期的种子基金,如天使投资者,造成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转化不足,直接对高科技产品开发与市场化生产形成制约。

二、山东科技园体制机制创新的对策建议

1.优化创新园区的企业培育模式。第一,加快母公司的引进与扶持。发挥山东科技园的基础科研优势,积极吸引国内外知名高技术企业或企业集团到园区建立分支机构或研发中心,同时加大对现有中小型高技术公司的培育扶持力度,使其尽快成长为具有一定科技创新能力的大型企业。通过政策引导和项目支持,充分发挥大企业的辐射引导作用,利用其知识溢出效应,鼓励大型企业的科技成果转让、内部人员创业以及与当地中小企业建立合作或合资创新型公司,重点对大企业内部的合作研发成果或产业转让成果进行奖励。第二,制定重点鼓励产业名录。围绕各科技园的发展定位,结合各区域建设重点与主导产业选择,在山东重点产业目标基础上,制定各科技园重点支持高科技产业发展目录,短期以传统制造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技术为主,中远期以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开发为主。第三,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积极培育创新创业文化,逐步形成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社会文化氛围和投资创业环境。建立面向中小企业培育与发展的投融资、税收、保险与管理体制,打造“科技创新企业-风险投资-经纪公司-保险公司”一体化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联动机制,最大程度地减少科技创新企业的创业风险。设立“产学研”保险基金,对市场化开发风险较大的科技创新项目和创新企业实施资金补助,降低企业投资风险。建立园区中小企业年度奖励制度,对重点领域科技成果实现市场转化的新创企业实施奖励。第四,构建专业中介服务网络。鼓励和扶持面向中小企业培育和发展服务的专业中介机构的引进与发展,包括科研外包、中试外包、专利申请、技术转让、法律咨询、融资服务、证券保险、人员培训、市场咨询、管理服务等专业化服务企业,围绕高科技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产品制造与服务在园区内形成一个完善的专业化服务网络,为企业创建和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专业化服务。

2.打造园区的科技创新集群。第一,组建科技创新联盟。在争取国家科技部和省科技厅等部门支持的同时,各科技园区应以现有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先期整合国内相关领域的科研力量,建立区域科技创新联盟。同时,依托驻园科研机构以及毕业后在国外科研机构或组织工作的人员,主动与欧美等科技强国的科技机构与科技高端人才建立联系,通过项目合作和学术交流纳入区域科技创新联盟。建立由国际知名科技专家领衔的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对科技创新联盟的发展和未来科技走向进行不定期的研讨,以及定期邀请技术领域的专家到园区参加各类高峰论坛。第二,推动校企共建科研平台。发挥现有科研机构在科研、人才方面和企业在资金、市场方面的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合作研发平台。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联合建立技术试验室、工程研发中心和中试基地,支持科技人才参与企业研发与产品设计,并通过以成果入股、知识产权入股等形式与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或依托企业领办法人经济实体。鼓励企业向科研机构委托或分包科技研发项目,以及共同申报国家支持的重点科技创新项目。省、市科技创新资金向产、学、研合作研发项目倾斜,并对企业委托科研项目进行适度的资金补贴,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第三,创新技术成果转化模式。在建设园区技术交易服务与推广中心等专业化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基础上,通过产学研共建研发机构、合作研发、委托研发、技术许可、技术转让与技术入股等多种合作模式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积极探索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新路径,开拓产学研互动、技术转移与科技信息交流的新工具,创建新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如研发种子基金、研发外包、联合研发、有限合作伙伴等,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进程。第四,实施技术管理模式。鼓励科研机构和创新企业以标准制定为导向,面向产品与服务的市场开发需求,实施规范化和系统化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科技创新项目的设立、研发方向与技术应用要瞄准国际发展前沿,将科技成果研发过程纳入全球技术研发产业链,充分发挥自己的科技能力和资源优势,选择具有较强市场开发潜力,具有一定技术基础和原始性创新潜力的科技创新项目进行联合攻关,以求在特定产业领域实现产业化突破。

3.建立完善的园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第一,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积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基础科学研究人才从事应用性研发,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科技创新。帮助和促进企业利用国内科技成果和自身创新技术,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经营品牌、在国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依托政府资金支持,围绕军工产品开发和政府采购,加快高科技自主产品和品牌建设。围绕科技产权保护,建立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主,地方知识产权保护条例或规定为辅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条例,明确科技创新成果的所有权、让渡权和收益权;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评估与转让规制体系,探索建立新型的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机制,结合科技创新及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制定符合科技产权特点的保护体制,形成系统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申请、持有、转让使用制度。推进知识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第二,创新国有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改革现有的国有知识资产管理制度,完善知识产权定价机制,保证国有知识产权的合理转让。制定可以共享的知识产权判别标准,建立科技成果共享机制,实现行业内信息与知识的自由流动。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授予大学、科研院所拥有完整的国有知识产权所有权、经营权和让渡权,同时强化其承担成果转化的义务和责任。完善现有的成果转化奖励机制和转让制度,赋予科技成果发明人更多的知识产权转让权益,并简化知识产权转让程序,最大程度地发挥科技知识的溢出效应。

4.构建高效的园区投融资模式。第一,引导设立“天使基金”。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各类创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入驻各园区,加速企业的成长过程,加大对中小企业上市的支持力度,扩大资本市场融资规模。成立园区风险投资引导基金,通过补贴、担保和合作投资等多种形式,发挥公共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和鼓励常规风投基金和民间资本建立天使投资基金及各类种子基金,满足园区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型中小企业创业初期的融资需求。第二,建立新兴产业培育基金。由政府出资,建立新兴产业培育基金,针对列入重点产业发展名录的产业领域,与风险投资基金配合,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品原型设计以及产业化生产各环节进行支持,特别是针对新兴产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新兴产品设计阶段进行重点扶持,加快园区新兴产业的产业化发展进程。第三,立中小企业扶持基金。建立中小型企业扶持基金,以政府投入为主,广泛吸收私有与民间闲置资金,建立面向中小型创新企业的市场化运作的中长期扶持计划,按照其研发投入按比例进行研发资金补贴,比例不小于5%,并为中小型创新企业的研发投入提供低息贷款,还可通过股票期权等形式偿还。鼓励国有与民营银行在园区内设立专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分支机构,实施单独考核和奖励,提高风险容忍度;引导金融机构开发有利于科技型企业成长的信贷产品,如知识产权抵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外包贷款等;创新科技资本市场,通过集合债券、高风险债券以及集合资金信托等方式,增加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融资渠道。第四,建立完善的企业征信制度。成立园区企业信用联合会,引入信用评级和征信管理公司;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将中小企业的发展能力、成长性、创新性和诚实经营行为作为重点考虑内容,纳入政府各类公共基金和补贴政策的评价指标;由政府主导搭建信用担保体系和中小企业失信惩戒机制,制定园区《企业征信管理条例》,对表现优良的园内企业进行税收、融资优惠,对不合格的企业实施清退。

5.创建科学的园区管理体制。第一,设立科技园区公共论坛。由各园区管委会牵头,围绕科技园发展大局,设立公共论坛。邀请园区建设相关各方,包括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各类生产与服务企业、职能管理部门、地方社区以及各类产业协会和居民组织代表,定期举办研讨会、听证会和联谊会等多种形式的公共论坛,就园区发展规划、项目实施、城市建设以及未来发展进行沟通和交流。通过信息通报和征求意见,了解科技机构与企业的实际需求,发展问题并加以及时解决。建立不定期的一事一议联席会议制度,对某项科研成果、产业化项目,进行务实、高效衔接,落实部门责任,确定专人负责,解决实际问题,加快项目实施。第二,组建园区管理服务公司。各园区应成立市场化运作的专业管理服务公司,负责园区前期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后期的运营管理,与工商、税务、质检、卫生防疫等职能部门一起,建立“一站式”服务管理体系。建立园区专业分工管理体系,实施分区管理,对科技创新区、产业开发区和生活居住区实施错位管理。调整园区管理定位,突出园区的服务理念和服务功能,为科研机构和创新型科技企业提供一个具有国际吸引力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第三,研究编制园区指数。充分借鉴美国“硅谷指数”编制经验,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指标,产业发展规模和产品市场竞争力为关联指标,以科技与产业政策、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以及企业培育与发展潜力为辅助指标,构建符合国际标准的区域创新集群评价指标体系,编制“园区指数”,并将其打造成一个体现世界科技创新能力和新兴产业发展水平的国际标准指标。

作者简介:

许春潮(1966-),男,山东社会科学院助理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