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实习小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护理专业实习小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护理专业实习小结

护理专业实习小结范文1

[关键词] 创新;教学体系;护理专业;传统教学

[中图分类号] R197.3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9(c)-0125-02

我国自开设护理专业以来,一直秉承与时俱进的原则,随着医学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创新。在高职教育日趋完善的今天,为了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教育思想和理念都需要进行不断改革,因此,如何培养高职专业护理人才,促进我国护理科学的发展,逐渐缩短与国际护理教育间的差距,是目前我国护理学高职教育所面临的重要问题[1]。为了适应医学的发展,发挥高职教育的资源优势,本院对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根据护理专业的特点,坚持以实践教育为基础,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护理系2007~2009级的1393名学生,其中,女生1340名,男生53名。选择2007级417名学生作为对照组,2008、2009级976名学生作为实验组;年龄19~22岁,平均(20.3±0.4)岁;学历:专科,学制3年。

1.2 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即2年校内教学加1年毕业实习;实验组采用新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即按高职教育“就业向导、能力本位、实践主导、校企合作”的本质特征为基础而构建的“临床见习校内实训毕业实习”循环递进式教学流程[2],先对2008、2009级学生进行临床见习,再进行校内实训,然后安排2008级护生于2010年5月~2011年5月进行实习,2009级护生于2011年5月~2012年5月进行实习,实习期满后委托协作医院使用本校下发的评价体系对所有实习护生进行考核打分。

1.3 考核标准

针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护士的工作表现,制订两个评价考核体系:①患者对实习生的评价,主要考核内容有入院护理情况、平时的专业态度与护理操作等;②同行专家对实习生的评价,主要考核内容为医德、基本技能及工作态度等。两个评价体系均分4个档次,分别为差、一般、良好、优秀,分数范围为1~4分。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3.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患者对实验组入院护理、专业态度、健康教育、病情观察、护理操作及出院护理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专家对实验组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本院在实践教学中采取校内实训、临床见习和毕业实习的渐进式方式进行学习,即在初始两个学年里进行专业学习和临床见习,第3学年进入毕业实习[3]。结果提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学习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侧面反映了近几年的实践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1 以在教学早期接触社会和医院为切入点,提高学生的护理经验

在实践教学体系中,以早期接触医院和社会为切入点,利用课余实践,在第1、2学年开展护理专业的实践体验,让学生能尽早接触到医院,感受其中的环境,提前了解患者对护理的需要,体验护士同患者之间的角色,尽早认同护士的职业精神和价值观[4]。同时,提前学习和掌握患者对护理的需求,了解各种疾病的发病机理和症状,以及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和护理原则等实践经验,促进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消化,达到理论与临床的完美融合,锻炼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和沟通能力,加快学生对社会的适应速度[5]。

3.2 以开展义务卫生服务活动为媒介,强化学生的医德教育

本院坚持以人文关怀和医德培养作为学生培养的重要部分,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爱心社区、医疗下乡等活动,安排学生深入社区、福利院、养老院等单位,开展义务护理,培养学生的护理应用能力。学生既从服务中学到了医学知识,掌握更多的临床护理技巧,又接受到了济世扶贫,奉献爱心的高尚医德教育的熏陶,增加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6],以便其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更好地发挥作用,细心为患者服务,解除患者痛苦。

3.3 以教师带教临床为方法,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在教授临床课程期间,专门安排临床见习时间,由护理专职教师带教,将理论、技术与实践相结合,实现了护理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运用的统一性[7]。带领学生逐步熟悉医院临床护理的各环节,参与护理工作,临床解决护理对象出现和潜在的各种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应变能力,熟悉基础与专科护理的特点,了解新护理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进一步适应未来的护理工作。同时,在边学边实践的过程中,教学互动,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护理教学实践的理解和能力的提升,感受社会、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迫切需求,为接下来的毕业实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8]。

4 小结

在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只有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出适合当代要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9]。本院在针对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获得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

[参考文献]

[1] 周瑾,王建华,俞爱月,等.创新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6,26(11):26-29.

[2] 左凤林,赵庆华,罗玉琳,等.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重庆医学,2012,41(23):2442-2443.

[3] 邵爱和.护理专业临床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6,6(1):26-27.

[4] 王丽华.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J].全科护理,2009,7(4):925-927.

[5] Pakhomov S,Pedersen T,Chute CG.Abbreviation and acronym disambiguation in clinical discourse[J].AMIA Annu Symp Proc,2005,12(3):589-593.

[6] Lapkin S,Levett-Jones T.Effectiveness of patient simulation manikins in teaching clinical reasoning skills to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a systematic review[J].Clin Simulation Nurs,2010,6(6):207-222.

[7] Hossein KM,Fatemeh D,Fatemeh OS,et al.Teaching style in clinical nursing education:a qualitative study of iranian nursing teachers’experiences[J].Nurse Educ Pract,2010,10(1):8-12.

[8] Bourgeois S,Drayton N,Brown AM.An innovative model of supportive clinical teaching and learning for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the cluster model[J].Nurse Educ Pract,2011,11(2):114-118.

护理专业实习小结范文2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0级、2011级全日制口腔护理专业大专学生共计56名。研究对象全部为女性,年龄为(21.61±0.57)岁。

1.2方法

1.2.1教学方法

我院于2009年建立南开大学医学院口腔医学系,并与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联合创立口腔护理专业方向大专班,作为口腔专业教学医院,同时接收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口腔护理专业学生进行口腔医学、口腔护理专业课程见习及临床实习。本研究将原有医护分离的教学模式进行整合,创新开展医护一体化教学,具体教学模式为:①教学内容整合:立足口腔护理岗位工作任务,选择需用四手操作配合的相关实训课程共计73学时,将口腔医学生与口腔护理专业学生的实训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调整两个专业原有教学进度,口腔医学生、口腔护理专业学生同步实训教学。②教师整合:由具有丰富口腔门诊工作经验和教学经验,熟练掌握四手操作技能的医生和护士按照口腔专业分工组成各专业医疗-护理一体化教师团队,进行集体备课,学思路,明确教学过程分工;为保障实训教学质量,每组学生均有医护教师指导小组负责,每个指导小组由一名医生与一名护士组成,负责整个实训过程中从旁指导。③教学标准整合:医护教师共同讨论制订教学目标及标准四手操作流程:在实训课程中同步讲解医生、护士的操作要点,并将治疗步骤分步边讲解边进行操作示教。④实践整合:由口腔医学生、口腔护理专业学生组成一对一小组在实训室头模上进行四手操作实践练习,口腔医学生头模实训室配备口腔头模实训机、口腔技工桌、多媒体内窥镜探头及影像分配器,见图1,可以满足四手操作教学的需求。⑤考核整合:实训后由医护教师按照统一的评分标准对学生掌握情况共同进行考核评价。

1.2.2评价指标

①综合考核成绩:采用以病例为导向的仿真综合考核,由医护教师共同组成考核小组,由1名口腔医学生和1名口腔护理专业学生结为一组,通过抽签的形式,确定考核病例,评分项目包括理论运用(对治疗流程的掌握、结合实际灵活运用)、操作技能(器械摆放合理传递及时、仪器使用正确、材料调拌达标)、配合熟练程度(及时提供治疗用物并吸唾、配合熟练顺畅)、医护沟通(及时准确与医生交流、沟通效果医生满意)、合作态度与认知(医护协作意识强、积极主动配合治疗)5个方面11个条目,5个方面分别占权重20%、30%、20%、20%、10%。即合作态度与认知的2个条目总分为5分,其作9个条目总分为10分。得分越高效果越好。②学生问卷评价:采用问卷调查口腔护理专业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问卷在查阅文献及咨询专家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内容包括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医护配合意识、增强医护沟通能力、模拟临床工作情境、增加临床工作信心、对教学效果满意、赞同该教学方法7项,采用Likert5级评分,0分为非常低,4分为非常高,总分为28分。满意率为项目得分与项目所占总分之比。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对资料进行分析,综合考核成绩及学生问卷评价结果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实训前及实训后综合考核成绩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

2结果

2.1综合考核结果

对口腔护理专业学生综合考核评分结果,实训后对治疗流程的掌握、器械摆放合理传递及时、仪器使用正确、及时提供治疗用物并吸唾、配合熟练顺畅、及时准确与医生交流、沟通效果医生满意、积极主动配合治疗8个条目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实训前(P<0.05),见表1。

2.2学生评价结果

口腔护理专业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在提高学习兴趣、增加临床工作信心方面的满意率较高,分别为95.54%、95.98%,见表2。

3讨论

3.1口腔专业教育及四手操作教学现状

目前国内口腔护理专业教育还处于发展阶段。有研究对某省78所综合性医院及6所口腔专科医院321名口腔科护士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口腔护士专业教育主要是以普通护理教育为主,接受过口腔医学专业教育的护士比例仅占10.6%,有四手操作技术培训需求的占60.1%[10]。普通护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没有经过系统的口腔专科护理学习与实习,仅靠进入工作岗位后短期的岗前培训,对口腔治疗特点和要求只是现学现用、一知半解[1],不能很好地配合医生诊疗。国内已有学校在护理专业教育中加入口腔护理教学模块,但课程设置仍以理论授课为主,实践课时仅有26学时,占到专业课程的24.5%[11]。基于口腔临床诊疗工作的特点,口腔护士承担着配合医生治疗的重要职责,良好的医护配合有赖于护士对口腔治疗过程的熟悉。由于护士专业知识的欠缺使得其在工作中对技能操作难以运用自如[12]。有研究指出,四手操作可以明显提高口腔治疗的效率和质量[13],降低口腔诊疗中的医院感染[14]。另外,传统的治疗模式患者治疗过程中需要反复起身漱口,给治疗带来很多不便,导致患者就医时间过长,容易产生疲劳感。四手操作模式可以大大改善患者的就医感受,马晓萍[15]的研究表明四手操作组患者满意度较独立操作组提高17.9%。四手操作使护士在口腔治疗过程中能最大程度发挥辅助作用,缩短患者就诊时间,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8],增加患者的满意度[16],因此将成为未来口腔治疗发展的必然趋势[5]。此外,患者就医期望值提高,对高标准、高效率、人性化的口腔治疗需求日益增加,医疗服务质量、患者就医感受已成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培养掌握扎实口腔理论知识及熟练四手配合技能的护理人才势在必行。

3.2医护一体化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四手操作配合技能

四手操作的开展有赖于医护间的密切合作,而教学是改善医护合作的关键[17]。现有医疗、护理分离的教学模式是分别从医、护角度训练医学生和护理专业学生的操作技能,不能模拟四手操作时的医护配合过程,医护间的协作训练欠缺,而且同一教学内容需要反复教学,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本研究将医护双方作为整体同步进行实训,即节省了教学资源,又能模拟临床配合情境,使得学生能够最大程度地进行四手操作技术的训练[7]。已有研究报道在护理综合技能实训[18]、护理临床实习[19-20]中开展医护合作教学,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本研究将医护一体化教育理念应用于口腔护理专业教育,通过医护教师团队对标准四手操作流程的分步讲解和示教,使学生明确治疗的每个步骤、要点和医护职责分工,在头脑中形成对治疗流程的清晰认识,并运用于实训操作练习中。每组医护学生的实训全程均有医护教师指导小组负责,能够根据每组学生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能够掌握不同治疗阶段所需用物、器械、仪器,做到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从实训前后考核结果来看,该方法切实提高了口腔护理专业学生的四手操作配合能力。同时,医护学生组成团队相互学习、合作,在协作中锻炼了医护沟通能力和护士工作积极主动性等临床综合素质,而这些正是以往教学中所欠缺的,本教学方法增强了口腔护理专业学生协同配合能力的培养,体现了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并重的教学目标,真正实现了教学与岗位工作需求的密切结合。

3.3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较高

医护一体化教学方法打破专业内教学界限,模拟临床四手操作真实情景,与传统的讲授方式相比更为形象生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意率达95.54%)。以往研究表明医护协同的模式可以提高医护的满意度[21]。传统教学方法学生进入实习后直接配合临床医生四手操作,快速的临床治疗节奏、患者对实习教学的不配合以及临床医生对配合技能的高要求都导致临床实践机会明显减少,容易造成学生的实习压力和紧张心理,在仿真头模上与医学生配合使口腔护理专业学生处在一种友好的学习氛围中,更容易树立学习的信心,也更容易掌握知识和操作技能[7]。

4小结

护理专业实习小结范文3

实践教学是与理论教学相对的一种教学形式,它是理论与实践、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抽象概念和具体思维相结合的教学过程,既是理论学习的继续、补充和深化,又是传授学习方法、技能与经验的教与学的过程。中职实践教学是中职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构建科学、全面的实践教学体系,有利于中职院校办出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如何构建中职实践教学体系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我校护理专业的现状

我校有着八十五年的办学历史,护理专业一直是学校的“拳头”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实训设备齐全,实训条件优越,教学质量过硬,现护理专业在校人数共四千余人,拥有校外实训基地70家,学校与基地具有稳固的长期协作关系,能够满足本专业教学和实习的需求。

2008年,学校护理专业实训基地被批准为中央财政和国家发改委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2010年,学校护理专业被认定为“江西省精品专业”。每年,护理专业的学生均能在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获奖。如2011年,两名学生在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中荣获个人二等奖。

二、“校内实训、临床见习、顶岗实习”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内涵

“校内实训、临床见习、顶岗实习”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是遵照教育部(2006)16号文件“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教学改革的一次尝试,是对忽视培养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的变革,其侧重于探索综合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模式,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主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学习意识、知识运用能力与岗位适应能力,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遵循职业岗位工作实际和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创新“见习――实训――实习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做到“工学交替、任务驱动”,突出“三早”,即早接触社会、早接触专业、早接触临床,形成“理论――实验――实训――见习――综合实训――毕业实习”相结合的能力培养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系统衔接和整体优化,构建和完善理论与实践紧密衔接的教学模式。

三、中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初步实践

1.实践教学的教学实施

在“校院(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指导下,我校把工学结合作为教学改革的切入点,使之工学贯穿于护理职业教育教学全过程,实施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即入校实行认识见习、中期进行教学实训、后期进入顶岗实习。也就是说,学生在校学习理论知识两年,到医院临床实习一年。前三个学期,通过校院(企)合作的方式,我校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校内仿真医院的模拟病房参观,然后再安排学生到临床工作岗位见习或进行部分职业技能的训练,并利用节假日到医院开展志愿服务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从最初的感知护理,渐渐地接近护理,到最后真正地走进护理,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的基础,有利于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工作结合,形成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良性循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在第四至第五学期,我校安排学生到教学医院进行临床实习(顶岗实习)。在临床实习的一年中,学生在真实的临床工作岗位上“边学边练”,融教、学、做于一体,锻炼了学生的岗位技能,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质,为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岗位要求,独立开展护理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第六学期,学生返校参加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考前辅导,真正做到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强化理论,如图1所示:

2.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体系

以护理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我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增强了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了学生的职业技能。第一,我院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以护理实训中心的模拟护士站、模拟病房、模拟手术室为载体,结合临床病例创设护理情境,灵活运用数字仿真、虚拟现实等高科技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第二,我院选择典型的临床案例,开展丰富多彩的模拟教学、场景教学,使学生在临床护理情境中掌握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我院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帮助学生理解重点与难点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受益面。

3.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以“四个对接”为切入点,即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以护理程序为基本框架,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为侧重点,重构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和儿科护理学等临床护理课程,融合临床护理操作,模拟设计临床护理的典型工作任务,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

除了兼职教师之外,我校还聘请医院护士开展注射技术等实践操作带教,聘请省市护理学会专家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省级护理技能竞赛,采用必考与抽查相结合、口试与笔试相结合、回示演练与仿真操作相结合等考核方式,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礼仪语言、临床实践、应变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4.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学校按照临床护理职业岗位要求,以仿真医院建设为核心,以模拟病房建设为基础,按照环境职业性、设备先进性、资源共享性、使用开放性的建设要求,建设和改造校内护理实训基地,使其具备教学、培训、考核、职业鉴定、职业技术服务的功能。校企共同研究制定校内实训中心建设方案,进一步完善模拟病区、模拟手术室、模拟ICU病房、基础护理实训室、内外妇儿护理实训室的实训室建设,新增模拟病房实训室12间,添置多媒体设备及仿真教学软件,突出浓厚的护理文化氛围,实现模拟教学和场景教学,达到教学与临床的“无缝对接”,建成“集教学、培训、教研和对外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功能齐全、布局合理、设施一流、特色鲜明的护理实训中心。

四、小结

护理专业实习小结范文4

中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走到今天,基本形成了以人才培养模式为指导,以专业能力素质及执业护士资格考试为要求设置内容,以技能为本位、以需求为导向的基本思路。近年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的建立就是这一思想的充分体现。因为课程体系建构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改革的一开始就需要积极的评价思考,同时进行全程跟踪,根据CIPP模式,将中职护理专业课程评价体系分成四部分。

1.1课程体系建构中的背景评价中职护理专业教育培养目标即面向医疗卫生保健行业,培养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知识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护理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护理保健工作的初、中级实用型人才。因此课程体系的背景分析要紧密结合社会需求,明确护理背景分析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课改的方向。在CIPP评价体系的理论指导下,根据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学校生源的实际情况,将课程体系分为四个模块,即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毕业实习及选修课程模块,在课程体系构建中加重了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与理论之比大于1∶1,同时考虑到现有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差、学习兴趣低、书写能力差、自我约束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普遍偏低,课程体系中就大大地加大了人文素质的教育,将《应用文写作》、《书法与美术》、《演讲与口才》、《求职面试技巧》、《护理礼仪》、《人际沟通》、《文书书写规范》等列入选修课,在教师的准备、教学设备的改善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入,学生走向社会和实习岗位后,社会适应能力、综合素养得到了普遍的提高,社会效果明显。

1.2课程体系建构中的输入评价在背景评价的基础上对护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可行性判断,首先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选拔和引进了一些特殊人才,如书法与美术教师、心理咨询师、就业指导师等,通过举行全校性的人才选拔比赛,如演讲比赛、书法比赛来选拔特长教师,同时通过公开招聘特殊人才,对教师队伍专门培训和进修学习,提高教师队伍本身综合素质。在教材建设方面加大了校本教材的开发,为加强实践教学,结合本校实训条件的实际情况开发了《基础实训指导》、《临床实训指导》、《基础护理实训指导》等教材,为更好地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编写了人文素养教材2本,对每门科目制定了课程标准、教学计划、考核方式及标准等,在课时分配等方面都制定严格规定。在教学设备投入方面,本校利用省示范学校建设契机,加大了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实训室的建设,大量引进了模拟患者和智能训练等数字化产品,模拟病房建设,开通网络课程等,为提高心理健康,建立了心理健康中心,全天开放,免费为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在课程考核评价的方面,改革原来的一张纸考到底的模式,采用开放式考试模式,注重学生平时表现的考核及综合素质的考核。每期通过输入评价,形成一个最佳方案,呈交课程负责人或相关的教育管理者。

1.3课程体系实施过程评价在CIPP模式的过程评价理论指导下,中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过程评价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评价专业课程体系方案落实程度,也就是说,教学方案是否得到正确的贯彻执行;是否落实在教学活动中,哪些地方落实得较好,哪些地方落实得不好,存在什么问题,应该怎样改进;经费落实及使用情况;教学条件是否满足教学情况等。二是评价中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实施的过程,主要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和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对教师的评价除了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水平、教学管理等基本功是否扎实外,还要了解其在教学过程中有无课改意识、职教理念、素质教育意识、信息化教学意识,教师的表现是否受到欢迎,教师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怎样。对教师考核实行了校领导-督导室-教务科、教研室-教研组-学生等多级考核及召开学生座谈会,进行问卷调查等收集信息。同时加强了对学生的课堂考核,任课老师每节课都要认真填写好学生课堂考核登记表,包括学生出勤情况、积极性、课堂参与情况、课堂纪律及表现、随时测试情况等,对学生的评价侧重了解其兴趣、参与、感受、收获等。过程评价是对课程实施过程的监督、检查和反馈,以利于对课程体系方案进行不断改进,目的在于对下一轮教学过程进行调整和改进,保证课程体系的质量。

1.4课程体系建构中的成果评价CIPP模式将成果评价分解为影响、成效、可持续性和推广性四个阶段。通过多年实践,本校中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成果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中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实施以后对学生产生什么影响,学生满意度如何,学生的收获是什么,是否有负面影响,目标的实现程度,学生课程学习的通过率,执业考试通过率,就业率,毕业生的适应性及临床对毕业生的评价如何;该课程是否需要继续开设;该课程成功开设的经验及不足之处分别有哪些;该课程受到什么表彰,对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的促进作用,对其他学校的借鉴意义等。通过自制的评价表格,每期期末发放给学生,填写调查意见,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通过对实施效果的评价可以了解课程实施的成效,最后形成相对完整的综合评价报告,为下一步改革提供依据,为决策者和授课教师提供参考。

2小结

护理专业实习小结范文5

自豪感与自卑感:大多数护生出于对“白衣天使”这个称呼的向往往往会感到很自豪,可是实习一到,护士每天打针发药,洗头、洗脚、剪趾角、喂水、喂饭、端屎、端尿,社会上不重视护理专业的偏见,护士是高级保姆的世俗观便成了护生实习中的“绊脚石”。

紧张害怕与跃跃欲试:学生从学校有规律的生活到医院繁忙的工作,对环境到陌生不适应。主观上想跃跃欲试,但心理却很紧张。如对40实习护士心理调查56%发现的护生怕出医疗差错事故;21.5%的护生怕自己业务和技术水平不能胜任,4.5%的护生怕遭医护人员的冷落与白眼;18%的护生怕病人对自己不信任或瞧不起。

急于求成与多做少想:当护生完成实习初期任务后,对临床护理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与掌握,大多数护生,希望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为病人解除痛苦,总期待带教老师放手让自己独立完成一些护理工作,多做技术操作,这种心态导致了护生的“两弱”,即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弱,自学能力弱。

憧憬未来与忧虑前程:实习末期护生面临毕业分配,本来调整比较平衡了的心理又被打破了,工作中就常出现心不在焉,有的护士在上班期间总在考虑如何找熟人开后门,使自己分到比较理想的单位,差错率也随之提高了许多。

针对以上4种心态,带教老师应鼓励护生积极的心理因素,诱导、帮助护生克服消极的心理因素,调整好心态平衡,以利于顺利地走上以后的工作岗位,完美地完成临床护理工作。

人生观、职业观的继续教育:对热爱专业的护士积极鼓励,对心理有顾虑有矛盾的护生运用生动的临例,加强职业宣传和教育。带教老师要严于律已,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护生,提高护士对护理专业临床实习的热情,从典型事例和具体形象身上吸取到榜样的力量。来调节了自我,保持心态平衡。

热情相待、详细讲解、交流心声:带教护士应主动向护生介绍科室的工作特点,各室的位置,各种急救设施的具置及用法,使护生消除对环境的陌生感,带教护士热情相待,和蔼可亲,微笑面对,来消除护生害怕、紧张和忧虑心理。

转变实习护生的学习方法: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智能的重要手段,临床带教不同于课堂思维,带教老师就应着眼于以下两个方面:①指导护生从被动灌注知识主动吸取知识。②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再用实践充实理论。护生消除心理顾虑后对临床治疗,护理工作产生了好奇求胜心理,带教老师一方面予以积极的肯定,对各项护理技术上的操作步骤,同时大胆放手使护生在病房的第1次注射,使第1次处置较顺利进行对难度大的操作可采取一听一问一练一考的方法使之逐步掌握,对专科病情观察及护理方面要结合自己的经验体会认真介绍或采取护理查房、个案讨论等方法进行带教,使护生的好奇胜心理迅速转化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对每批护生的阶段实习,带教护士都要有严格的带教计划,可通过组织护生写实习体会、实习日记、个案小结等,锻炼实习护士理解问题,综合整理的能力。针对实际病例,带教老师可事先提出几个理论性问题,让护生通过看书、做笔记结合病例进行分析、解答。每次实习日记、实习体会带教老师要及时改阅,鼓励她们主动学习地积极性。

贯彻临床带教中的“四求”:①实习内容上求“实”;通过结合护理个案弄清临床操作的基本方法及原理。②教学方法上求“活”。③知识面上求“广”。④考核上求“严”。平时带教师注意对护生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有意识、有重点地进行严格辅导,帮助护生一点一滴去克服去消化。

护理专业实习小结范文6

赏识教育成功的关键在于教育者自身的品质,临床带教教师和临床护士通常是护生的角色榜样。为此,应选择具有良好医德素质,精湛的操作技术,良好的护士专业形象及沟通技巧,热爱护理专业,热爱教学工作,能肩负起带教的责任,综合素质高,具有多方面的专业技能,能把理论联系到实践中去,具有护师以上资历的护士担任。带教教师在上岗前必须要参加医院师资培训班,接受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赏识教育的目的、临床带教计划和实施方法。要求带教教师根据实纲的目标要求和实习时间,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带教计划,并严格执行。培训的目的是带教教师掌握赏识教育的内涵,树立赏识教育的理念。因为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更新教育理念,是实施赏识教育的前提条件[5]。通过培训使带教教师认同并熟练地应用赏识教育于整个带教过程中。

每一位带教教师要严于律己,用一颗爱心去对待每一位实习护士,树立榜样,起好表率作用。带教教师在整个临床护生带教中占重要的位置,担负着为护理专业培养创新人才的责任。因此,在对带教教师进行教学能力和技能培训的同时,要注重赏识教育的培训,提倡带教教师以肯定的态度、欣赏的眼光、鼓励的语言对待护生,要用善于发现的眼光来捕捉护生的闪光点,寻找实施教育的入口,并且能够随时发现甚至营造这样的环境,来提升护生的自信心,优化实习效果。培训可以采取长期培训和短期培训相结合,多方位地提供各种培训和学习环境,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学历层次和知识水平,以适应现代护理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6]。

刚入临床的护生心理压力是很大的,常常存在自信心不足、胆怯、困惑、且紧张等不良心理,从而影响实习效果。如何帮助护生尽快度过最初的这段时期,减轻护生进入临床时产生的不适应感,尽快适应新环境,全身心投入实习工作,赏识教育是关键。另外,带教教师还可以给她们提供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增强她们的自信心,使她们能和病人更好的沟通。护生从学校到进入临床实践完全是个陌生环境,有很多学生均难以适从,表现为不敢动手,语言拘谨,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带教教师首先要热情耐心地帮助护生消除紧张的情绪,充分相信护生的能力,在心理上给予支持,以树立其自信心。如果教师相信学生,学生反过来认为:既然你认为我还不错,那么我会表现得更棒。其次,消除陌生感,做好入科培训很关键。护生一入科带教教师就应向其介绍病区环境、科室专业特点、护理文书的书写、整体护理的概念、用药的特点、治疗室、处置室、抢救药品、物品、设备的位置及相关要求以及医护人员和病人情况等,使她们尽快熟悉环境,适应临床实习。

作为带教教师要善于发现护生的优点,并及时加以肯定与赞赏,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不断培养护生的自尊和自信,使她们对护理工作充满热情,产生喜悦和成就感,从而激发她们的内驱力,提高工作的兴趣和动力。带教教师不仅要有期待和心理支持,还要从临床实践操作中培养护生的信心。适时赞美学生的每一个细小进步,注意语言技巧,使她们既得到肯定,又有进步的空间。要求护生复习学过的护理学、心理学等知识,重温理论知识,强化护理行为规范,并组织讨论和思考如何将护士职业道德准则和规范转化为自己的行为,进而加深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带教教师可以通过介绍护理前辈无私奉献的精神,引导她们对护理专业的热爱,增强专业心和职业感,保持工作的积极性,从而认识到护理职业的平凡和伟大。

赏识教育对临床教学管理的影响

“以人为本”的护理管理已成为21世纪护理管理的共识和努力方向,为了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有效利用人力资源,提高护理管理效能,护士长在临床教学管理中应用赏识教育,激活护士内在的潜能,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专业迅速发展。护士长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必须拥有宽广的胸怀、健康的心理,能对个体差异加以承认,既能对真、善、美加以接受,也能对假、恶、丑加以正视。护士长要用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个护士的优点,每个进步都要抓住机会及时鼓励,以激发其潜能,为其传达正能量,使她们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感受到被重视和尊重,使其产生成就感以及认同感,从而激发她们的工作热情。

护士长定期召开护士座谈会,表扬和鼓励优秀的护士,给她们一个赞许的眼神,肯定、有力的赞语,如“你做得很好!”“你的理论知识很扎实”等。对表现不佳的护士应给予耐心教育,切忌使用讽刺挖苦的语言,将其说的一无是处,以免挫伤她们的积极性。要用赏识的眼光发现她们的闪光点,比如:“你的舞跳得可好了,要是在工作中你同样用心,那就更好了!”从而使她们在工作中保持积极稳定的心态,促进护理质量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