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地理学科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地理学科总结范文1
关键词:主体作用;高中地理;教学效率;文理兼备;有效性
地理学科是高中阶段一门很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它对于全面人才的形成和培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古人就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一个人的博学多才,可见地理知识从古至今都是一个人具备全面素质的必备条件。但是在长期的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对于大部分高中学生而言,地理学科内容多而杂,图像繁琐难记,又文理兼容,很难学会,久而久之会失去学好地理的自信心,认为地理学习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这样的思想严重地影响了高中地理学习的效果,限制了学生在高中阶段全面发展的目标实现。造成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中考中地理分数不计入总分,因此很多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已经放弃了地理学习,地理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甚至毫无概念;第二,进入高中学习之后,地理知识的内容更为抽象,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学生要在理解地理概念的基础上来判断地理事物,并且能够分析出地理规律等要求,对于初中阶段只会死记硬背地理知识的学生而言无法适应;第三,高中阶段高考指挥棒的存在使学生的课业负担重,在学习和学校各项活动的压力下,一些学生会被动地失去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并最终因为学业的负担而讨厌学习地理;第四,即使有些高中学生有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因为学习方法不正确,虽然也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可学习效果却并不明显。这些问题的存在都直接影响着高中地理教学效率的提高。要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存在的客观问题,积极努力地探索,重视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引导学生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科学有效的学习策略,处理好地理学科中的重要问题。做到这些,学生就可以在减轻课业负担的同时,提高地理学习效率。要实现提高效率的目标,高中地理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抓好地理知识基础关
高中地理知识和初中地理衔接比较紧密,所以,在进入高中地理学习之前或者是进行高考复习时,教师都要重视初中地理知识的基础地位。对于一些对初中地理知识掌握不太牢固的高中学生,教师应该指导他们抓紧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复习初中地理。不管是哪个版本的初中地理教材都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内容安排合理,生动有趣,图文并茂,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易学好记,通过对初中地理知识的复习可以激发高中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重点的基础知识,比如说地图和地球,各个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气候特点等,要求学生要先学好,再学精,重点掌握。
二、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高中阶段学习的几门学科当中,地理与其他几个学科相比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它属于一个文理兼容的学科,地理既具有理科学科的逻辑性和知识的严密性,又具备了文科生动、形象的学科特点。所以,在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针对地理中文、理特点不同的内容来运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学习。高中地理当中主要包括两大内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自然地理主要讲述的是宇宙、地球、海洋、陆地等教学内容,基本属于理科法范畴。尤其是当中关于地球运动和时间的计算、太阳高度角、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以及各种日照图等教学内容都有特别鲜明的理科学科特征,学习时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需要学生运用偏理科的学习方法来进行地理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掌握和运用地理原理和规律,能把所学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同时还要注重地理作图,打开解题思路多做练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提高地理学习的有效性。人文地理相关教学内容的学习要运用偏文科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记忆地理知识,要求学生做到:尽量多读地理书,了解和熟悉重点知识;学会看地理书,把握教学内容的主要思想和观点;独立思考,善于发现和总结,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形成地理观念,掌握基本方法,并能够结合实际生活进行合理的评价和反思。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鼓励那些文、理科的特长生互相交流总结自己在学习地理时的方法和经验,学生的方法和经验往往更贴近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借鉴性,并且具有亲和力,学生乐于接受和尝试。同学之间形成了一种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班级文化的建设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也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一举多得。
三、善于使用地图
地图是学好地理的必备工具,也是最重要的工具。要用好地图,首先要学会使用地图。教师要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地图的几要素、不同的用途和分类等最基本的知识和读图技巧,并多加练习,培养学生使用地图的能力以促进地理学科的学习需要。然后,在学生掌握地图的基础上与课文文字内容相结合,通过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那些纷繁复杂、难以理解记忆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把地理知识落实到一张张地图上,让学生在地图上对号入座,加深记忆,从而巩固地理知识,提高地理学习的有效性。“功夫不负有心人”,相信只要高中地理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深入研究教材教法,确立学生在学习地理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地理学习的欲望并形成各自的学习方法,我们的地理教学工作一定会越来越高效。
参考文献:
[1]侯丽洁.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探究[J].金色年华:下,2013(2).
[2]吴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有效性教学的策略研究[J].文理导航旬刊,2014(4).
初中地理学科总结范文2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开展以及国家教育部的要求,对教师的要求是越来越高。国家教育部文件明确指出:初中生在校时间不得超过7小时,包括自习课和课间活动时间;但是,教育教学任务不但没有减轻,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素质教育。所以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地理学科对不仅是学生升学的考试学科,也是对学生普及地理科学以及我国江河、湖泊、山川、地貌等知识的基本途径。在学生基本素质培养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地理学科的教育意义固然重要,那么地理老师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高效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呢?作者在工作中发现“同课异构”在地理学科中运用的作用非常大。
一、概念
所谓“同课异构”就是对于同一个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设备的配备情况以及教学环境等各种不同情况,发挥教师各自的自身优势和特长,对该教学内容进行引领和传授。下面就该作用阐述如下。
(一)可以有效促进教师教学设计能力
“同课异构”一般是在同一学科或同一教研室、组开展的竞赛活动。既然是竞赛活动,那么,每一位老师都不会甘于落后,每一位参与的教师都会全力以赴,尽心对所授内容进行精心设计。这样一来就会使参与教师自身在思想上产生碰撞的火花,产生对教学内容设计的灵感,从而能够有效促进教师对教学设计能力的提升。
不仅如此,参与者在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资源的利用以及教学方法的设计等方面也会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及优势设计出最佳方案,也会不同程度的促进参与者的设计能力提升。
(二)能够有效提高教师教学的实施能力
参与同课异构的地理教师为了取得较好的竞赛成绩,肯定会加强对教学顺序、教学步骤以及教学组织等环节的安排。
万事开头难。在教学初始就要想方设法开个好头。包括如何导入、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如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等。
在教学过程当中,采用什么样的教学形式、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收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不但能够体现参赛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水平,还能在教学过程中彰显自身的特色。
另外,现代教育强调素质教育,并且还不能延续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那么,这就要求参与的化学老师要有较强的引导能力和创新能力。不但要打破传统的教育教学形式,还要打造初中化学的高效课堂。
(三)能够有效提高教师教学评价总结能力
不仅仅是“同课异构”课,就是普通的赛课、引领课等公开课,课堂小结、评价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并且在整节课中的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在日常常规教学中,我们却有很多老师忽略了这一点,很多情况都是草草总结完事,有的时候教学内容偏多,课堂时间紧张甚至将这一环节直接省略掉。熟不知这样一来,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所以,我们不但不能省略教学评价、总结环节,还要重视该环节,要利用多种评价工具、评价方法进行多视角、多元评价。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生生评价、自我评价等。
不仅学生要进行自我评价,教师也要进行必要的自我评价,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及时调整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方式方法,教师的专业能力才能快速提升,促进教师专业的快速成长。
(四)能够有效提高教师课后反思能力
通过“同课异构”的赛课后,每一为参赛教师都会将自己课的设计、课的组织及课堂教学效果等各方面,和其他参赛教师进行一个全面的对比。这样一来,每一位参赛教师都会对自己在课的设计、教学过程组织、课的评价总结等个方面都会“”,这里的“同”是指: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教学目标;“异”是指:不同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风格等。通过“同课异构”都会有各个参与者智慧结晶的比拼和思想火花的碰撞。从而产生设计上新的想法。从而能够提高参赛教师的课后总结、反思能力。
二、结语
初中地理学科总结范文3
一、引导阅读――初中地理学习的基石
学会阅读教材,这是一种基本技能。作为初中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阅读能力。我们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要给予一定的引导。初中地理教材不同于语文、数学等学科的教材,一般采用文字与图像来加以表述的。文字的叙述要求是很高的,力求准确、生动、概括、易懂。而图像则要求清晰,鲜明,突出重点。其中,有地图、景观素描插图、照片、统计表等,均是教材插图的主要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对于教材的使用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才能有效地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然而,很多时候,我们一些地理老师往往担心学生不会或不愿去阅读教材和理解教材内容,就一味地灌输,一味地讲解,一味地照本宣科,越俎代庖,大讲特讲,全盘托出,而学生却一味地听呀,记呀,抄呀。这样一来,老师显得很“崇高”,很“渊博”,却教得挺“辛苦”,学生学得也不轻松,效果怎么样呢?不用多言,可想而知。那么,作为我们老师,要怎样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呢?笔者认为,可以这样做:一是阅读教材之前,提出阅读要求与问题。二是阅读之时,要有阅读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边阅读边思考。三是要教会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特点采用相应的阅读方法。比如说,地点名称,地理方位,产地特色等等,在阅读时应该加以注意并做好圈点,以增加记忆。
二、激发兴趣――初中地理学习的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点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没有兴趣,就没有动力。没有动力,学习的车轮就不能前行。可见,兴趣对于学生学好初中地理学科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应该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初中地理的兴趣。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方法与途径是很多的,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手段和方法,但其目的是一致的,这就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与热情。在此,笔者仅谈两点。
(1)借用游戏,激发兴趣。说起游戏,很多人似乎认为这是“小儿科”,是小学生、幼儿所钟爱的活动,与初中学生沾不上边。其实,初中学生对于游戏依然是有兴趣的,依然是喜欢的。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从创新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有时就能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如游戏的操作。比如说,“中国政区图”,我们可以根据多媒体设备技术,引导学生开展拼图竞赛活动,寓教于乐,寓教于动,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而且激活了地理课堂教学。那么,要怎样做呢?笔者不妨在此描述一下:首先,简介拼图游戏的操作方法及竞赛规则。活动是分两轮进行的,每轮活动都是在电脑上完成拼图的,不同的只是第一轮可以看课本,即《地理》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七页“1.7中国政区图”),并按照地理方位排列。而第二轮则不能看课本,也是同样按照地理方位排列。其次,引导学生按照上述规则动手操作。这样一来,无形中就把静止的图激活了,引起学生注意力和好奇心,学生的学习就有了“味道”,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2)教师能力“炫耀”,引起好感。大家都知道“亲其师,信其道”的道理。只要学生对老师喜欢了,就会对老师所担任的学科喜欢,正如人们所说的“爱屋及乌”那样。而老师要让学生喜欢,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技能是必须具备的,而且要善于表现,使学生知晓,从而引起学生对老师才学的倾慕,激发学生对老师所担任学科的兴趣与热爱,进而增强学习动力。比如初中地理有些知识是要记忆的,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作基础,便谈不上学习的优秀。所以,我们可以总结地理知识巧记的一些方法,在方法公诸于众之前,老师有时候可以“炫耀”一下,以引起关注,激发兴趣。例如,笔者把一些知识进行收集、整理、归类,并事先记住,如“陆地表面最高点――珠穆朗玛峰 8844.43米,陆地表面最低点――吐鲁番盆地 -155米,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1 500多万人。”这些知识内容,老师可以根据需要,在课堂上“卖弄”一下以博取学生的“好感”。这样可以让学生对老师喜欢,进而喜欢初中地理课程。
三、点拨探究――初中地理学习的深入
巴班斯基指出,教学过程作为一个系统,必然存在着优化过程。这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优化。初中地理学科的课堂教学同样也要注意优化。优化教学过程,教师要吃透教材与学生,根据实际,通盘考虑,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抓好地理学科一些最基本的知识点的讲解与渗透。再者,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在不同学科知识相互整合中诱发灵感,从而有所发现和创造。这就是对学科知识进行探究活动,这种探究活动,很多时候需要老师的点拨与指导。比如说,“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3节地图)教学中,老师是这样点拨学生探究活动的:
首先,分析、出示下面内容,引导学生分析它们的变化过程。①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就越小,表示的内容也越详细;反之,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就越大,表示的内容也越简略。②若需要一张内容详细武夷山市地图,则需要用大比例尺;反之,则需要用小比例尺。其次,测量。要求学生带着皮尺、笔、笔记本,并组织他们到学校的篮球场上进行实地测量,测量篮球场的长与宽,并一一作了记录。第三,画画。组织学生回教室按照老师提供的“1:200、1:100或1:50”的比例尺计算并将篮球场画在练习本上(部分学生画在黑板上)。这时,老师适时地引导。第四,讨论。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同一篮球场为什么有的同学画得比较大,而有的同学却画得比较小呢?从中能否得出一些规律?问题一抛出来,学生就纷纷举手,争相发言,有的说:“比例尺越大,画的图上距离就越长,反之就越短。”还有的说:“我们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比例尺,从而画出所需要的地图。”……
一个地理知识点,在老师设计的“分析――测量――画画――讨论”这个教学流程中得以探究而逐渐明朗并得以掌握,无疑是知识学习的一种深入。
初中地理学科总结范文4
关键词:高中地理;有效学习;兴趣;地图;课本
地理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主要包括经济地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方面。随着人类科学的发展,地理学科更加细化,而高中阶段处于基础地理学习阶段,是打好基础的关键。为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广大地理教师应根据高中地理的学科特性,有针对性、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进而使学生能够高效地学习地理,提高地理成绩。以下是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的一些地理学习方法,以供参考。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实现高中地理的有效学习,先要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对于学生而言,只有当他们对某一事物产生了兴趣,才能促使自己积极地去了解它、探究它,才有决心和毅力去克服学习障碍,收获成功的喜悦,从而完成自我学习的全过程。
高中地理不同于初中地理的浅尝则止,不仅涉及的知识点更加广泛,思考的问题也更加困难,这就对学生的知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举例来说,针对一幅图,学生要有结合自身的知识,得出该地区经济、自然地理、人文景观的信息,才能完成试题。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对地理的积极认识,让学生意识到地理是生动有趣的。通过对一幅图的观察,可以使学生了解当地的经济、人文、自然情况,丰富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增强学生观察能力;通过观看一些地理节目,如地理频道、纪录频道、动物世界、天气预报等,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增强学生的地理意识。
其次,理论联系实际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地理学科是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现象,如山川走势、天气变化、作物种植制度、特殊自然景观等,将地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释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教师还可以将生活经验运用到地理知识学习中去,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知识体系。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在实际的地理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地理产生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学会读图,识别信息
地图是地理的灵魂内容,也是学好地理的关键。在地理学习中地图必不可少,通过地图的展示,教师的教学活动会更加生动形象,学生也会更容易理解知识,进而将知识具体化。总而言之,地图是地理学的载体,是提高地理成绩的重点。
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熟悉地图,使学生心中有图,脑中有信息。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应让学生多看地图,多读多想,将地图与地区信息相结合,与地理知识一一对应,这样在面对地理题目时,学生才能胸有成竹,游刃有余。
其次,教师应指导学生对地图进行分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地理学习中会出现很多图,如地形地貌图、景观图、剖面图、日照图等,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对图像进行分类,掌握每一种图的特点和重点,并能够从图像的关键数据出发得出准确信息。看见一个图,学生先要辨识图像类型,然后明确图像的关键数据,并对图中的说明信息,如比例尺、颜色分类、地形标志、方向等仔细观察。
最后,学生还要熟悉图像信息与语言信息之间的转换、图与图之间的转换,如平面图转换为剖面图,以及地图视角的改变等。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不仅有效地联系了地理知识,还进一步将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变得得心应手。
三、吃透课本
任何科目的学习,课本都是基础。因此,在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后,教师更要指导学生多思考、多探究,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系统的认知。
对比初中地理学习,高中地理学习明显具备中高难度、系统化等特点,对学生知识的宽度要求更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有重点地进行学习,提高学生对教材体系的把握能力和学习效率。
举例来说,对于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教师应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背诵,进而在答题、分析时能够游刃有余,如气候分类、典型气候的特征等知识,就包括降水量、热量、光照、气温、植被、无霜期、熟制等相关信息。只有依靠扎实的基础,学生才能进行更深一步的学习与探究,从背诵转换到逻辑分析、类型辨别、现象解释,实现地理学习的飞跃。
四、学会自学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习方法同样如此。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总结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建立错题集,加强自身知识体系的薄弱环节;在面对难题时,应多与同学交流,主动向教师请教,攻克学习难关,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学习不同于初中地理学习,对比初中单一接受的学习模式,高中学习更侧重于思维的培养以及逻辑分析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必须转变自身的学习观念,化被动为主动,找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建立自己的学习系统。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加强地图教学,增强学生识图、用图能力,重视基础教学,帮助学生实现高效学习。
参考文献:
1.徐松.如何打造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地理高效课堂[J].中学教学参考,2012(36).
2.曾永翠.构建高中地理高效课堂途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2).
初中地理学科总结范文5
关键词:初中 地理 教学 策略
一、首先要立足地理本学科教学,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
笔者认为,想要做好地理教学,单单依靠地理课本是不可能实现的,还要依靠与其他科目的知识融合,只有如此才能够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全方位的、立体化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本科基础知识学习是一个基础。文理综合考试虽然不是考死记硬背的死知识,而是强调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强调能力的考查,但仍要立足于教材,立足于基础知识。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归宿,没有知识的积累,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地理复习中,一方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以“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为依据,以教材为基本内容,建立以章或单元的知识体系,注意知识的不断深化,使学生逐步形成知识结构系统,能在大脑记忆系统中构建"地理认知结构",形成一个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的有机体系,做到基础知识扎实,并能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另一方面,要注意能力的培养。如对于教材中的陈述性知识,要经过师生的共同加工,而不是直接把知识呈现给学生,要理清知识的层次脉络,使之系统化;分析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结构化;总结地理事物的分布、运动和变化规律,使之规律化;运用各种图像、图表、地图,做到图文结合,使之形象化;联系有框图、比较有表格,使之技能化。通过这“五化”,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演绎、概括推理等多种能力。因此,我们在复习中,应当立足本学科教学,应把好自己的“门”(即教好自己所教的学科),同时也要串串“门”(使政、史、地三学科相互交流、渗透),以形成全方位、立体的时空观的教学模式。
二、其次要注重拓宽学生学习领域,培养学生跨学科学习能力
初中时期学生的学生虽然没有文理科之分,但是也要做好学生的综合能力教育,因为高中时期的文理综合能力考试试题往往以“问题立意”,其试题必然源于教材,却又高于教材,源于单科知识,却又融合各科知识,这就要求各学科的教学中要加强联系,探索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整合的途径,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地理学科而言,综合性本来就是本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所研究的对象——地理环境又是一个由自然、社会多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综合体,必然与其它学科之间有不少相互渗透、交叉之处。如环境问题就渗透了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历史因素、生态环境、人地关系、国家政策和措施等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在地理复习中,除了要掌握地理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外,还要注意以地理学科知识为中心,联系和沟通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以某一地理事实为材料,运用相关学科知识综合分析,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再次要注重加强地图教学,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由于初中时期的学生逻辑地位能力以及立体思维能力有限,地图知识的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初中地理教学的一个难点,但是地图不仅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而且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考地理必定要考“图”,这是地理学科的特色,也是高考命题中不变的主题。因此,学生读图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地理成绩的好坏。所以,在地理复习中,必须要加强地图知识的教学,要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提高读图能力。平时的教学要注重运用各种地图,如各种等值线图、统计图表、区域图、柱状图、地理模式图等讲解地理知识、分析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教会学生判读各种地图的方法,如等值线图,包括等温线图、等压线图、等高线图、等震线图、等太阳辐射量线图等,首先要看清数值大小的递变方向,然后再根据等值线的凸出方向判读高低;又如区域图,最重要的是正确识别图示地区是什么地方?这就要根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面状地理事物的轮廓特征、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点状地理事物的相关位置等去加以识别。教会学生一图多思、多图并用,图文转换的技能,培养学生读图、识图、填图、画图、用图的良好习惯,如经常引导学生及时将国内外重大的政治、经济问题和新闻事件落实在地图上,通过读图获取与自然、社会热点问题有关的自然地理因素及交通、资源、经济活动等地理信息,并用这些信息联系已学过的地理知识来理解、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等,提高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
四、另外也要关注学科间的综合学习,锻炼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我们在地理复习中,应该立足本学科,强化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与综合,适当关注学科之间的联系。立足本学科,就是要按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和考试的知识范围,抓紧好本学科的教学,真正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并且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知识,以教材的不变应中考的万变。经过调查发现,由于学生长期受“分科教学,单科考试”的传统习惯影响,一开始时对综合考试不适应,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从一个学科跳跃到另一学科,脑子一下子转不过弯来,在综合考试中学科知识鉴别时间长,综合思维能力差。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单科考试中能考出好成绩来,但三科一综合,成绩就差得多。这些说明了学生对跨学科综合思维不习惯,习惯于传统的一维纵深思维,而横向联系渗透的思维能力低下,学科知识干扰明显,学科跳跃思维不适应,增大了综合考试的难度,降低了综合考试的成绩。因此在复习教学中我们应改变划学科为牢的传统教育观念,在搞好本学科内综合的基础上,应淡化学科专业知识体系,打破学科之间的鸿沟,加强不同学科知识的综合,重视政、史、地三科的知识结合点,使学生具有掌握运用各种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固然离不开老师的指导,但我们认为更重要的还是要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教师可挑一些典型的综合题作分析,指导学生善于捕捉综合的切入点,以提高对知识由横向联系渗透向纵向深度发展的网络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初中地理学科总结范文6
摘要:高一学生普遍感觉地理学习困难,经调查发现最主要的原因是对地理课的认识和学法存在误区。总结多年教学经验,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地理课的特点,指导学生掌握并运用地理学科的学习方法:图表法、理解和记忆结合的方法、构建“知识树”方法。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习困难;学习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高中地理教学的现状
高一学生普遍反映地理学不懂,学习困难超过了数学、物理等学科,甚至出现了“恐地症”。总结多年教学经验,我认为学生学习困难的最主经的原因是对地理学科的认识和学习方法存在误区。
二、高中地理学习的误区
1、对地理学科认识的误区。从初中升入高中,许多学生用自己的经验形成对地理学科片面的认识,认为地理课就是区域地理,属于文科。
2、对地理科学习方法的误区:因为学生认为地理是文科,所以自然而然采用了文科的学习方法,造成了地理学习过程中重记忆,轻理解;重突击,轻平时,常常越学越迷惘,甚至无从下手。
三、解决对策: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地理学科的特点,指导地理科的学习方法
高中地理由三部分组成,即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这三部分相互独立又相互渗透。地理科其区别于其他学科最鲜明的特点是:区域性、综合性和文理交叉性。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达尔文)。而老师的任务是教学生学习,他的工作是使学生采用正当的方法去求知,去改进他自己。“授人鱼不如受人渔。”指导学生地理学习方法,就是培养学生“渔”的本领,有了这种“本领”,就能获得更多的“鱼”,终生受益。地理学科的特点决定地理科最有特色的学习方法包括:图表分析方法、理解和记忆相结合的方法、构建知识树的学习方法。
(一)指导读图、图文转换、用图、绘图的方法 ,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地理图表是地理的“第二语言”, 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信息综合载体。地理图表可以把抽象的、难理解的文字表述内容加以形象化、具体化、条理化,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工具,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图表的学习方法,要在教学中不断地对学生进行训练。
(二)理解和记忆相结合,突破文理兼容性
地理科的文理兼容性,要求学生即要用文科的学习方法去记忆,又要用理科的学习方法去理解。记忆与理解有机结合,会使地理学习妙趣横生,增强学习效果。
地理知识的掌握过程可以总结为:理解——记忆——应用——强化理解和记忆,这样周而复始,并逐步升华的过程。首先要理解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形成、原理、过程;然后把这些已经理解的知识具体化成为文字或图表,进行记忆;最后要运用这些记忆去解决具体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现记忆的错误和理解的误区,进行纠正。再次理解和记忆,再次运用;……经过多次反复,才能达到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准确记忆。
(三)循序渐进积累地理知识,构建地理学科“知识树”,突破地理综合性
地理学科的综合性,表现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知识相互交叉、相互渗透,要求学生有很强的知识再现和知识迁移能力,这正是地理学习过程中的难点。要突破这一难点,老师要逐步引导学生构建 “知识树”。
学习地理,不能一暴十寒,功在平时。首先必须有平时对“一片叶,一片叶……”的积累,然后串成“一条条枝”,再沿着这些枝找到共同的“根”,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树”。在教学中,“知识树”的建立要循序渐进,步步提高。在学习新的章节时,先把各个知识点抓牢固、抓扎实,这就是“叶的生长过程”;在进行章节复习时,把用一条主线把本章节内容串成一个整体,这是“枝的延长过程”;在模块结束时,再把章节之间的联系挖掘出来,用主枝联系起来;最后在高三的综合复习中,把各主根枝认真梳理,归到地理学科这一“根”上,从而形成 “知识树”。这种方法能不断强化学生的知识再现和梳理能力。构建“知识树”,切记不能急于求成,盲目追求高度综合,会导致学生断章取义,越学越迷惘。
“知识树”运用,是对学生更高水平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是 “根—主枝—侧枝—叶”的过程。见到一比较生的地理事象,首先要在知识“存储器”中寻找熟悉的、类似事物,这就隐含了对地理事物的归类能力,如果学生头脑中有了一棵完整的“知识树”,就能不断地训练学生从 “根—主枝—侧枝—叶”,找到类似的事象,找到后要冷静地再现这个熟悉的知识点,进一步比较和陌生地理事象的异同,相同点照搬过来;对于不同点,再找其他方面的类似事物,依次提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久而久之,就能让这种知识迁移的速度加快,最后达到可以跳跃地,得心应手地进行知识的迁移。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的真正含义是变“学会”为“会学”。 “未来社会的文盲,将不是没有掌握一定知识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学生要会学地理,需掌握以上学习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学地运用这些方法,做到熟能生巧,必将受益非浅。
参考文献:
[1]袁书琪主编.地理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谢登斌.新课程与学习方式转变[J].教育探索,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