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设计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设计范文1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独立设置实验课程;项目驱动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信息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把计算机网络列为信息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可见计算机网络课程在信息类专业的重要性。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迅速,从以前的多终端的计算机网络过渡到现在能共享资源和数据传输的高带宽和高性能的计算机网络,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应用也推陈出新,从以前的并行计算到网格计算,最后过渡到云计算与大数据[1]。可见计算机网络在信息化时代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实验教学是很多高校困惑的一个问题,一是计算机网络理论与实验结合程度高,理论课的教学进度受实验课程的影响,教师很难把握学生的认知程度,导致学生学完课程之后对知识点混淆,对计算机网络的整体原理弄不清楚;二是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所需要的设备价格昂贵,专业的交换机的性能很难发挥,开设实验课程代价高成本大,很多高校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室都采用仿真平台去实现;三是现有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室操作简单,但结构复杂,学生能顺利完成实验,但是对实验室网络的布局和结构一知半解,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成了一个瓶颈问题。

吉首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有5个信息类专业,都开设有计算机网络课程,从2014年下学期开始所有专业的计算机网络实验都改成独立设置实验课程。

经过3年时间的推行,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能力都得到明显的提高,在计算机网络类竞赛中多次获得好成绩,如网络攻击与防御大赛,计算机网络设计大赛,3年来获得省级两个二等奖和四个三等奖。文章从计算机网络独立设置实验课程的培养目标,实验课程体系和学生能力培养等几个方面给出了实际的几个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一、改进实验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实验内容是实验课程的主体,传统计算机网络的实验课程原理单一,内容基本属于验证性实验,TCP/IP体系中实验面向TCP层和运用层,现有设备也只能做到这两层,实验结果明显。实际实验中学生对下面三层是完全不懂,计算机网络教材的内容也不能通过实验去验证,造成在实际运用计算机网络的时候无从下手,如编写一个IP层数据包获取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现有的网络内容不能满足新一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需求,如IPV6、4G、zeegbe和软交换网络,所有在实验内容上让学生了解一些新网络知识[2]。

(一)多专业融合的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

通信与网络不可分割,通信是基础,网络是应用,在设置独立开始实验项目时,底层通信协议也设置有相应的实验项目,通过软件仿真环境去模拟实现。这样的实验项目对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很简单,但是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掌握了计算机网络的底层知识,学会了底层通信协议的编写和应用,高层的通信协议使电子工程的学生了解了算法的重要性,学会了高层的应用程序的编写。

(二)多种可选择的实验类型

网络通信协议是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的最主要内容,网络服务和协议是很多学生难于明白的知识,在独立设置实验课程中,针对服务和协议做了三组实验项目,不同专业的学生可选择不同的类型,让不同的专业知识融合到实验中,做到不同方向和不同兴趣的学生有多组实验选择,强化学生的能够把计算机网络知识应用到不同的学科和领域中[3]。

二、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培训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依托学科竞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了推动高校学生的实践能力,近几年学科竞赛越来越多,特别是信息类竞赛,学生在竞赛中不仅学会了团结协作的精神,也学会了把书本知识变成应用和产品的过程。计算机网络类的学科竞赛在湖南省内有3次,学生在竞赛中利用所学网络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引入竞赛内容,把实验课堂变成一个竞赛课堂,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用到所学知识,完成竞赛的各种挑战,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加强了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通过沟通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增加自主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

指导老师在实验中可以给学生不同的提示,让学生顺利完成相应的实验项目,课堂外指导老师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指导学生。在计算机网络独立设置实验课中,很多自主实验内容共并不在课堂内完成,而是在课堂外,通过自主实验,学生养成了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性实验往往都是提高实验,指导老师给出了基本的思路和方法,指定了统一的验证平台,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实验,通过实验发现问题、找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4]。通过3年时间的实验教学,自主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和课堂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三、结语

实践教学是信息类专业课程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的独立设置,对信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起着很大的作用。本文提出了两大方法来改进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新思维,在3年的教学中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课题项目:吉首大学独立设置实验(实训)课程建设项目课程建设项目(实设通[2015]15号,编号:JDDL2015006)。

作者简介:李宗寿(1972.8-),男,苗族,湖南吉首人,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控制工程硕士,主要从事计算机网络和嵌入式研究。

参考文献:

[1]刘艳芳,张力军,焦福菊.面向创新能力培养的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

[2]钱德沛,张力军.计算机网络实验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设计范文2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应用;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6-0000-02

《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是全国所有高职院校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对基本常用软件的操作、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质,为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与技术解决相关专业的实际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程的知识点众多、实践性强,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计算机应用技术更新速度快。这种种因素导致了计算机课程教学缺乏理论创新性,学习与应用脱节,给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课程改革的深化带来了阻力。目前本校正处于示范建设中,2012年是本校的教学质量年,本文针对计算机基础应用教学改革提出以下思考和建议。

一、计算机基础应用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无法联系实际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已经跟不上计算机发展的步伐。在教学过程中,很少教会学生如何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如何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如何在自己的专业中使用计算机等,无法和自己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这样造成学生很大的困惑,觉得无法学到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学生对学习计算机丧失信心,更谈不上积极性。计算机教学演变成就事论事,仅仅教会学生如何操作,而没有重视学生“计算机意识”的培养,当然也就无法激发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诸多问题的强烈愿望。

(二)学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

目前高职院校开展的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是在中小学普遍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多年的情况下开展的,大部分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计算机操作,但是学生所掌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以及所具备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离高校计算机基础应用教学的目标相距甚远。大学新生入学水平差异较大,主要表现在地区差异、学校差异和学生基础差异。基础不好的学生每次都不能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上机练习,基础好一点的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上机练习后无所事事。另外,部分学生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大多局限于对网络的初步应用,例如QQ聊天、玩网络游戏、看电影等。

(三)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无法结合

高职院校很多学生存在这样的情况,课堂授课理解和自己真正实际动手操作不能达到统一,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听老师讲授的内容几乎都能听懂,但是当需要自己操作时就无所适从,或者学生认为上机实践操作就是只要能够把老师布置的作业简单完成就可以了。我们应该知道:计算机是一门理论性知识与实践性操作技能性相结合的学科,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理论知识是基础,实践操作是手段,应用才是最终的目的。

二、计算机基础应用教学改革措施

(一)改革教学方法

教师、教材、课堂构成的传统教学方法现在已经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也不符合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特色。我们认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应当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学生并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因此,高校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实现自我反馈的能力,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从而到达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学习者的合作来解决真正的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知识的重点、难点,然后教师对讨论的结果进行综合性总结。可以看出:学生之间的交流协作、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学是十分重要的。 处于示范建设中的高职院校更应该深化改革教学方法。例如:目前西方国家非常盛行的“PBL教学法”可以应用到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改革中,“PBL教学法”是一种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方法。它的主要特色主要表现在教会学生如何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问题作为激发学生思考的手段,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二)教学内容改革

首先,在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的安排上,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进行设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提高掌握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建立起适应现代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模式。其次,课程体系的设置应当合理。我们应当从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设计出发,科学地选择与更新教学内容,整体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例如:我校目前正处于示范建设中,我校的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内容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即计算机理论基础知识、计算机实践操作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从而形成一个具有示范特色、完整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另外在课程设置上要有多样性和灵活性,增加选修课的比重,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例如:我校结合示范建设开展了计算机C语言程序设计、专升本(计算机科目)培训等选修课程。第三,目前高职院校选用的计算机基础应用教材内容较陈旧、使用周期较长,我们应当在教材体系上对其改变。多引用一些能反映前沿知识和特色知识的教材,缩短教材的使用周期。

(三)教学考核方式改革

通过一张期末试卷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大部分高职院校考核学生的主要办法,这样并不能完全反映出学生的实际能力。对本课程的考核方法的改进提出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1.为了能够即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在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的上机实验实训课中随时可以进行考核。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设计考核题目,比如利用Word软件制作就业自荐书,利用powerpoint制作演讲课件等,让学生通过分析找出解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应用领域的知识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新颖的考核题目可以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学科的兴趣,极大拓展学生发挥创造才能的空间,这样被动的应试将变为主动的学习。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时如果有创新,教师在期末总评的时候给予加分。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而且给他们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众所周知,计算机领域需要更多的创新人才。

2.为了培养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我们在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上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检查学生的技能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比如我们可以不定期开展计算机技能比赛、计算机知识小论文比赛、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有奖问答比赛等。教师对参与者加权积分,用于作为期末考核总评的一部分。

3.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教师认为计算机教学完全是面向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应试教育,不能正确处理好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教学与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关系。等级考试可以高层次实现教考分离,为学生今后就业提供一定保障,但是我们认为,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内容和等级考试的内容不应该完全等同起来,学生有自己的专业特点和方向。另外,教育部门应注意每一次等级考试内容应该随社会需求的变化而更新,将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等级考试紧密结合起来。

(四)教师继续教育和教学团队建设是教学改革的基本保障

计算机技术最大的特点是其更新速度相当快。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从事计算机教学的教师自身需要不断努力学习。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保证教师的知识不断更新。 目前,大部分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师教学任务重,难以获得专门的时间和机会来进行知识更新。高职院校对教师应当加强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知识更新,定期指派教师参加各类技术培训,积累实际工作经历。高校领导层应当制定措施和政策鼓励教师不断更新知识,自我提高,互相带动。

教师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目前我校借示范建设的东风,进一步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通过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能力来优化教学质量。作为从事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师就更要有时代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发挥高效的主导作用,学生才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加强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在未来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坚持以“专业带头人为主导,骨干教师为主体”的原则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素质优良、学历层次高、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

三、结束语

高职院校示范建设中计算机基础应用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只有与时俱进,与社会需求相接轨,突出学生的技能培养,让学生更好地就业,教学改革才卓有成效。

参考文献:

[1]周军宏关于高职高专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教学的思考,2007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设计范文3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微课;中职;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2;G4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8-0058-01

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具有教学时间短、容量小、教学设计精致等特点。它能充分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提高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效果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求。中职计算机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微课在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指导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从而有效提升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计算机技能。

一、微课概述

微课即微型课程,是教师着重讲解学科某一知识点的微型课程。微课教学大致分为讲授、启发、讨论、演示、试验、探究等几种类型。采用微课教学,能够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其教学设计,通常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明确教学内容。在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是学生的主要学习内容,其中以Word与Excel的应用最为重要。二是明确教学目标。紧密围绕问题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然后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排名,从而营造出良性竞争的学习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三是明确教学活动设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活动设计通常采用启发式或驱动式的教学方式,即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来展开教学,借此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二、微课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从利用微课提高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微课教学需求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基于微课特点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深入研究微课创新微课教学模式等方面,研究微课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运用。

(1)利用微课提高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微课是一种以视频传播的方式进行的网络教学,具有教学时间短、容量小、教学设计精致、案例经典、学习自主等特征。这些特征符合时代与学生的发展规律,广受学生的好评,很容易被学生接纳。为了合理地将微课应用于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实际需求下载教学资料,主动投身于微课学习中,从而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

(2)根据微课教学需求,合理调整教学内容。计算机基础课程与其他学科最大的区别,便在于其教学的工具为计算机。通常情况下,教师与学生的计算机也有所不同,教师机一般作为小型服务器,非常有利于微课教学的开展。在以微课形式进行的教学中,教师可采用模块教学或项目教学的方式,在每个具体的项目中设计多个任务分支,重新设计和调整课程教学内容。例如,教学“计算机的组成”相关内容时,教师可根据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精心设计相关的教学任务,也可以将其内容作为一个知识点精心制作成微课。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能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突出教学的重难点,有利于帮助学生深入掌握操作的基本要领。

(3)基于微课特点,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合理设置教学目标是微课程设计的关键。若目标过多,学生往往分不清问题主次,而纠结于解决某一问题,最终导致所有目标均难以完成。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教学目标分解到微课程中,一节微课解决一个教学问题,从而有效实现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例如,在“认识计算机的组成”微课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即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区分计算机的硬件与软件。这样,有利于为学生的微课学习指明方向,提升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实效性。

(4)深入研究微课,创新微课教学模式。微课应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而非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因此,在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中引入微课,应坚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原则,根据课堂的实际需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如小组讨论、教师引导。计算机基础课的上课地点多为计算机房,人人均可操作电脑,教师可通过屏幕广播软件,统一为学生播放微课相关视频。此外,教师还可将视频下发到每位学生的电脑中,让学生根据自身需求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课后,学生还能将视频拷贝到U盘等移动存储设备中,为学生课后学习提供了可能,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技能。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微课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每位学生都能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与兴趣爱好选择学习内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此,将微课教学应用到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能从根本上提升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效率,有利于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有效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许丽娟,陈庆海,王爱继.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2(02).

[2]金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J].职教论坛,2014(23).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设计范文4

关键词:案例教学;计算机基础教学;PPT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和推广,计算机技术已被运用到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各大院校也纷纷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技能,便于在日后的学习、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就。计算机类人才是市场实用型、技能型、专业化人才,也是国家紧缺型人才,这就需要社会各界做好计算机类人才的培养工作。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法,以此来达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目的。

1案例教学概述

1.1案例教学的含义

关于“案例”一词,学者们普遍认为,案例就是状态、事例和情形。学者余凯成通过研究指出,案例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能够根据既定的素材,紧紧围绕特定问题,完整编写有关情景。案例教学要求教师严格根据教学大纲内容、教学目标,将学习者引入特定的教学情景当中,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良性互动,来解决教学问题。可以说,案例教学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

1.2案例教学的优势

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和特色十分突出,从教师层面而言,案例教学法打破了传统教学法的固定模式,能够结合实际教育情景、教学场景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同时,传统教学法以教师、课本为主,学生只能够被动听讲,而案例教学法能够将教师与学生紧密地联系起来,集讲解、思考、讨论为一体,有利于教学成效的提高。从学生层面而言,一是案例教学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探索和创新兴趣,有利于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二是案例教学法内化了知识,尽管不能将所有知识点全部以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但是能够为学生提供解决同类型问题的方法;三是案例教学法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学生表达、思考、探索、讨论能力的提高;四是案例教学法十分生动,能够将课堂知识与生活情景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五是案例教学法能够将原先较为抽象的概念、原理具体化、现实化,融入合理的情景当中,学生可以在生活、学习中理解概念、掌握原理,并灵活、正确地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突出了“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践”的特点[1]。

2案例教学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运用

2.1案例的设计

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教师要严格按照学生专业,设计出与专业高度相吻合的案例,并根据课程大纲内容,确保设计的案例涉及每一个知识点,在精确设计单项案例的同时,将各个单项案例密切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案例集合。比如,对于工程类专业的学生,在教学案例设计过程中,要将计算机基础课程与工程专业有机关联起来,形成专业的案例。目前,关于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主要内容为文档处理和表格使用,与工程专业的教学大纲内容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需要基于工程类专业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细化分解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只有将计算机基础与工程专业的实际密切相结合,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此外,案例教学设计要坚持实用性、针对性原则,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经验密切结合,通过案例来推动专业教学[2]。

2.2案例的选择

首先,根据教学进展,在不同教学阶段和环节设计不同的案例。通常情况下,在教学初期,所设计的案例要尽量简单,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案例内容,明确学习目标。在教学中期、后期,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学习技巧,也学习到了案例分析和运用方法,这时可以适当增加案例难度,案例的选择也要考虑到专业化和综合性,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例如,对工程类专业学生讲授计算机基础知识过程中,让学生熟练掌握Word中的文字处理、段落调整等格式操作方法,特别是要合理、恰当编写一些招标资料,确保格式正确、文字和数据运用合理。在不同学习阶段,分别选择不同的案例。其次,案例选择要与专业高度相似。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案例设计和选择要突出针对性,确保所选择的案例与所学专业知识高度相似。这样一来,教师在讲解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系统学习专业知识,以此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3]。最后,案例选择要结合学生学习情况,给学生留下自由发挥和自主想象的空间,并且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案例的选择,学生在案例设计和选择过程中,能够激发自我想象力和自主创新力,有利于学生运用专业知识,也有利于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让学生在自我设计和自我选择过程中,逐渐建立自主学习意识,培养自觉学习能力。

2.3案例的评价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过程中,案例设计要明确案例的评价标准,严格按照案例评价标准来衡量学生的学习能力。客观、公正的案例评价策略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的提升,也有利于学习目标的实现。实际教学过程中,案例评价指标设计要分阶段、分环节、分过程,教师作为案例评价指标的制定者,要确保案例评价指标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例如,在制作PPT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专业知识,设计有针对性的幻灯片内容,确保色彩搭配合理、结构框架清晰、整体美观大方、内容关联性强等[4]。同时,学生要根据案例要求展示学习成果,在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老师点评的基础上,不断发挥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教师根据学生的案例运用情况和问题处理结果,给予学生公正、客观的评价,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2.4案例的组织实施

第一,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专业,有针对性地设计案例和选择案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解Excel表格有关内容中,教师可以将工作报表作为典型案例来讲解,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各类函数、公式,让学生根据范例自行设计一套表格,合理运用有关公式、函数。通过情景模拟,学生对这种实用性较强的案例产生兴趣,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说,设计有针对性的案例,并创建与实际相符的情景,将有利于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计算机基础知识[5]。第二,案例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突出重点,计算机专业教师在设计案例目标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学生专业,有针对性地确定目标,突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课程讲解和案例目标设计之前,需要全面回顾、总结专业知识,综合分析专业知识和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交叉融合点,根据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能力和水平,科学设计案例目标。第三,通过案例教学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要与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密切关联,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所学专业,科学设定学习目标和案例评价标准,按照内容的不同,分别设计不同的案例,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设计案例,在案例学习和运用中发现问题,并分析问题成因,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设计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案例,也能够自然成为案例运用的主体。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让学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体,在教师的带动下,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6]。只有在一个较为宽松、自然的学习、讨论环境中,学生才能积极思考和探索,也能够积极参与案例设计与分析,从而有效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第四,突出案例教学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会或多或少遇到一些问题,这就需要利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教会学生综合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通过案例教学方法,建立问题分类处理机制。待课程结束时,要分析错误和问题,学生在设计案例的过程中可以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第五,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案例教学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运用,离不开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教师严格按照教学评价办法,综合评价学生的案例分析和学习情况等,给予学生客观、公平的评价结果,对作用优秀的学生要进行奖励,并将优秀作品展示出来,成为其他学生的榜样,以此来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7]。第六,准确定位案例之间的不同和差距。案例教学结束之后,教师要让学生进行案例的对比分析,找出不同案例之间的差距,作为案例改进和完善的主要参考依据。

3结语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已被广泛运用到计算机基础教学等领域当中,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将课程理论教学和案例分析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可以发挥案例教学优势。对于计算机基础教学来讲,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积极主动性,有利于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和专业知识。可以预见,案例教学法将会被运用到更多的实践课堂教学当中,成为一种典型的提高教学质量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汪一百.案例教学法在医学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7(18):228-229.

[2]姜明涛.案例教学在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教导刊,2016(12):82-83.

[3]曾雪松,林莉芸.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福建电脑,2016,32(6):175-176.

[4]张同权.案例教学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有效开展[J].电子制作,2015(8):120.

[5]黄宇.基于案例教学在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尝试[J].教育教学论坛,2015(10):230-231.

[6]陈淑玉.案例教学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10(36):8700-8701.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设计范文5

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有什么 1、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大学外语、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大学体育、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创业基础课程、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等,旨在提升学生的基本知识素养、科学与人文素养、道德品质和身心素质。

2、专业基础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教育学原理、教育研究方法、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课程与教学论、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特殊教育概论等。

3、专业方向课程

各高校可根据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方向课程,教学内容应涵盖业务方面核心知识点,如教育技术学导论、教学设计、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教学技术与媒体、学习科学与技术、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等。

教育技术学专业就业前景 随着教育内容的复杂化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教育对多媒体教学提出了要求,教学过程追求感染力和灵活性,追求在视觉和听觉中获取知识。随着各地都在扩大高中招生规模,争创现代化教学设施,纷纷设立语音室、计算机室、电教室、多媒体教室等,而现有在职的老教师对这些新技术都很陌生,各类中小学对教育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也相应增加。教育技术学成为教育学科的后起之秀,就业趋势逐年看好。

不过专业能力不好的毕业生进学校的工作内容主要就是教学和管理机房。由于该专业实践动手能力较强,科技含量比较高,很多毕业生不愿意当教师的可以改行去电台、电视台、计算机软硬件公司等。毕业生可选择的行业幅面宽,就业单位除了考察专业基础知识外还会重点考察计算机水平,特别是实际操作水平,所以,那些图像处理技术过硬、计算机软件技术过硬的有真本事的毕业生,获得高薪也并不难。

拓展阅读: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教育技术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新技术教育应用方面的基本能力。

1、理论基础知识:包括学习理论知识、教学与课程论知识、传播学知识、系统科学理论知识等。

2、技术基础知识:包括试听媒体技术、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通信和网络技术、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等。

3、基本理论知识:包括视听媒体理论、程序教学理论、教学设计理论、知识管理理论、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4、专业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程序设计、数字电子技术、数字影视技术、音乐和美术的基础知识等。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设计范文6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面向独立学院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基础教学课程,其目的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以及其他相关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质,为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与技术,解决自己本专业实际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为适应当今计算机发展趋势,需要针对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内容进行推陈出新,对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和改进。

1 独立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分析

1.1 新形势发展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当今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在工作和学习中一种重要的工具。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希望学到与实际应用相关的知识,而不只是会做选择题,以及制作文档、表格等。例如,学生希望能了解计算机性能指标,对计算机一些常见的故障能有初步的判断,应对简单的计算机硬件或软件问题等,真正达到学以致用。为了保持计算机教育的实用性和先进性,我们在计算机基础教学别注意教学内容的更新,积极紧跟计算机基础应用软件的发展。

1.2 不同地域和不同能力的生源差异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对于刚刚进入到大学的新生来说,由于地域条件、家庭条件以及个人兴趣爱好等情况的不同,使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有很大的差别。而且,该课程针对理工科专业和文科专业的学生,他们的基础、理解能力、学习的积极性往往不在同一层面上,这增加了教学难度。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要求,因此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中对不同专业和不同基础的学生要有不同的知识侧重点,应从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两方面入手,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需求。

2 计算机基础教学理念的新思路

2.1 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意识

从教学的角度而言,任何一门课程,要想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必须让学生对该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的主要差异是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方面,有的同学较为熟练,有的同学比较陌生,还有的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计算机,他们的共同之处是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薄弱。部分计算机操作基础好的学生,自认为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已经够了,对该课程的学习不够重视。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激发其学习兴趣,第一次课是至关重要的。任课教师必须在第一次课上结合当今社会计算机发展状况、发展趋势和计算机知识更新速度快等特点进行介绍,强调学习本门课程的重要性、实用性以及对课程的学习要求,从开始就打消部分学生满足现状的心理或不重视非专业课程的想法以及只注重实际不注重理论知识的观念。通过第一次课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2.2 多元化教学模式

为适应新形势发展,我们重新修订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在教学基本内容和要求上重点突出计算机知识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是选定侧重计算机知识应用的模块项目任务式的教材,之后以教学大纲为指导,结合全国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广西考区)一级考试大纲要求,在有限的理论课时条件下,精心选择授课内容,注重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通过各个任务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等方面的技能,采用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通过理论、实践、网络、考核等多元化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3 项目驱动式多元化教学的实施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根据教材的章节,逐步传授知识和技能,其特点是以教为主,学生被动的学习,这种灌输式的授课方法,往往会造成部分学生上课注意力难以持久,跟不上教学进度,对学习失去兴趣。项目驱动式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新型教学方式,其核心是把教学内容以分组的形式巧妙地融合在每个项目的任务中,设定问题情境来说明学习目的,通过问题分析来指明学习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

3.1 项目驱动式教学设计方案

结合模块化教学的内容,我们制定了项目驱动式教学的整体模块设计方案,从教学的课程模块出发,以项目驱动形式呈现学习内容,设定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通过完成任务来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并结合理论知识来制定计算机实践操作的训练内容,达到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教学设计方案如下。

项目1初识计算机

任务描述:任务1-组装一台计算机;任务2-计算机的运行过程;任务3-计算机安全。

实践技能:熟悉计算机各部件组成及工作原理;驱动程序及各类软件的安装。

项目2计算机小管家-Windows7操作系统

任务描述:任务1-设定个性化计算机;任务2-计算机文件管理;任务3-维护和管理计算机。

实践技能:熟悉操作系统的个性化设置;熟练掌握文件管理、磁盘管理、用户管理。

项目3多姿多彩的文档-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10

任务描述:任务1-制作聘任合同书;任务2-制作电子宣传报;任务3-制作个人简历表;任务4-制作产品说明书;任务5-邮件合并。

实践技能:熟练掌握文档编辑、美化;表格的制作;长文档样式与格式设定及目录生成;邮件合并。

项目4学生期末成绩评定表-电子表格Execl 2010

任务描述:任务1-创建学生期末各科成绩表;任务2-美化工作表;任务3-工作表中数据的计算与处理;任务4-创建图表。

实践技能:熟练操作电子表格的编辑、美化;公式的运用;排序及筛选;数据分析处理;图表的创建。

项目5网络生活无限-网络基础知识

任务描述:任务1-如何上网;任务2-网上信息的浏览、搜索与下载;任务3-电子邮件;任务4-在局域网中实现资源共享。

实践技能:熟练操作查看IP地址,组成家庭局域网络;浏览及搜索网页信息;收发电子邮件。

项目6相约2008奥运会宣传文稿-PowerPoint 2010

任务描述:任务1-建立宣传文稿的初稿;任务2-修饰与完善宣传文稿;任务3-形象生动的宣传文稿。

实践技能:熟练操作PPT制作、美化;幻灯片的动画设置;背景音乐、多媒体播放的设定;幻灯片的播放。

项目7图书信息管理系统-Access2010

任务描述:任务1-创建图书管理系统;任务2-创建图书信息表、读者信息表、借阅信息表;任务3-创建图书查询、读者信息查询、借阅信息查询。

实践技能:熟练掌握数据库及数据表的创建;修改表的结构、创建表关系、编辑数据表信息;了解查询的种类;熟练掌握创建选择查询、参数查询。

项目8生日贺卡、录音机、播放音乐-多媒体技术应用

任务描述:任务1-制作生日贺卡;任务2-录制音乐;任务3-播放不同格式的媒体音乐。

实践技能:掌握画图软件的使用;掌握录音机程序的使用。

3.2 项目驱动式教学手段的实施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对理工科专业和文科专业在教学内容上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没有进行分层教学,其原因有两点:一是从学院的整体教学来看,将原有的行政班按不同层次分开,不利于学院的整体教学分配;二是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部分同学虽然对计算机操作方面比较熟练,但对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得普遍偏低。而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理论教学的任务描述,采取了分层教学方式,精心制作实验教学大纲,包括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实验项目、关键点提示操作步骤等内容。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要求完成基本的实验项目;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我们增加和加深了实验项目数量及实验难度,解决了这部分同学在实验课上吃不饱问题。在每次实验课程的最后,都要求学生认真填写实验报告,写出本次实验的心得体会,指出在操作中掌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今后要注意的事项等内容,并将每次的实验报告上传到教师服务器中,作为平时成绩的考核。通过实验教学环节可以引导学生根据理论上的原理,结合自己的实践可以去研究探索并解决学习中没有遇到的问题。

3.3 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优势

我们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改进教学,建立数字式教学平台,以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站的形式展现,为学生提供多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课件、实验课件、经典案例、有关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各类视频教学网站链接、历年全国计算机一级等级考试题库等广泛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自主学习,这样既可丰富学生的课本以外知识,进而又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4 改进考核方式

根据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考试采用的是笔试和机试相结合的形式,考核的办法是:笔试占总成绩的60%;机试占30%;平时考勤和实验课作业占10%。我们所建立的考试题库与广西区高校计算机级考试形式一致,并将历年的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真试题融入到题库中,在注重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等级考试的过级率。

4 结束语

项目驱动式教学提倡以教师教学为主导、以学生学习为主体、以明确目标为导向的教学活动。它要求学生用完成任务的学习方式来掌握真实、实用和有意义知识。通过丰富多彩的任务情景带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强调学生运用能力的培养,注重改进学生的学习策略,学生在课堂上是带着浓厚的兴趣和热情学习知识,满足了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