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方针的特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方针的特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方针的特征

教育方针的特征范文1

素质教育在国内已经是闹的沸沸扬扬,但是与其对抗的是在中国已经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所以素质教育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可想而知:一路坎坷、很不乐观。究竟什么是素质教育,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又需要采取怎样的措施,这些都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

一、素质教育的定义

關于素质教育的含义,教育部《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 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二、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1.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国民素质;而应试教育的目标是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

2.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必然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每一位未来的国民;而应试教育则把目光盯在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身上,弃多数学生于不顾。

3.素质教育为了提高国民素质,强调教育者发挥创造精神,从学校实际出发设计并组织科学的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受教育者在自主活动中将外部教育影响主动内化为自己稳定的身心素质;而应试教育则使教育者跟着考试指挥棒亦步亦趋,在教学方法上以灌输、说教、被动接受为基本特征。

三、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

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加快教育发展的根本。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的呼唤,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迎接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其实,实施素质教育最根本的是克服应试教育倾向的需要。我国小学教育长期为应试教育倾向,为片面追求升学率所困扰,违背了《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的原则,影响了国家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实施,不利于青少年一代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应试教育的倾向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也正是在克服应试教育倾向中逐步明确、逐步提出的基础教育改革课题。素质教育是我们时代和社会的需要,是我们基础教育改革的时代主题,也是我们克服应试教育影响的总对策。

四、小学素质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素质教育建设并不理想,应试教育的局面仍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反而有变本加厉之趋势。现实中以重复训练、低效劳动为主要特征的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得素质教育的实施变得非常困难。素质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办学方向上,重视三率,忽视学生终生发展。三率指的是及格率、优秀率、提升率。

其次,在培养目标上,重视智育,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许多学校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实施存在简单化、片面化的倾向,实际操作中只重视智育,轻视德育、美育、体育。

最后,在教学内容上,重视考试学科,忽视非考试学科全面落实课程计划、开齐、开足、上好规定的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

五、解决对策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小学素质教育存在问题的解决已经刻不容缓。

首先,国家应采取相关措施,大力加强教育改革,制订切实有效的教育方针,采取措施改善国民的教育观念,并有效调整对学生的考核和考察制度,要对学校进行大力监管,严抓假期补课等影响素质教育实施的不法措施。而且,国家应加大对教育的经费投入,加强基础教育硬件设施的建设,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其次,教育主管部门要改变把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工作成效的主要手段,制定出科学的教育评价制度。

再次,学校要进行广泛的宣传,通过召开家长会、办黑板报、广播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党的教育方针,申明学校工作的任务及指导思想,提高全民对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得到家长和社会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支持。

教育方针的特征范文2

一、要以身作则,提高校长专业素质。

在市场经济建立和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同时,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校长应树立全新的观念,并切实做到观念的转变,摆脱因循守旧的保守思想和传统思想的束缚,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成为改革型的校长,成为校园和谐的带头人。这就要求小学校长做到以下几点:(1)要有务实开拓的进取精神:善于创新,更新教育观念,用新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来办学,使校长的自我形象永远充满活力。(2)要有高尚的品格:尊重教师人格,知人善任,爱惜人才,唯贤是举,善解人意,使师生产生敬爱感。(3)要以身作则,言出必行:凡要求教师做到的,校长必须率先做到而且要模范地去做;校长说话必须慎重,肓必行,行必果,切忌许愿不兑现。(4)要处事公正、公平:校长处理事情必须公正无私,一视同仁。只有这样,小学校长才能肩负起管理中国现代基础教育的任务,把学校的教育教学搞上去,提高本校的质量,进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创新,最终把自己造就成为一名既有正确而稳定的管理意识,又勇于实践,善于实践的教育管理专家。

二、要依法治教,树立法规意识。

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政策法规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生命线,它反映了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要求。同其他方针法规一样,教育方针法规也具有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和评价功能。一所学校管理水平的高低,办学质量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依法治教的意识和依法治教的能力。在教学工作实践中进行依法治教,能积极引导和组织广大教师和管理人员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创造教育教学和教改的有利条件和良好环境。校长树立坚定的方针法规意识,是以法治教的需要,是实施有效管理的需要。校长应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体现自己坚定的方针法规意识。在宏观上,要始终把握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办学方向,按照教育方针和教育政策法规的要求来确定自己的管理目标,来决策和部署自己的管理工作。在微观上, 即在具体的日常实际工作中, 自觉用教育方针和教育政策法规来规范、调控、检查和评价全部的管理活动。

三、要依法办学,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保证。

“教育法”是我们办学的法律依据,依法治校是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是教育事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推进教育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实行依法治校,就是要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严格按照教育法律的原则与规定,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尊重师生人格,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提高学校依法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实行依法治校,就要不断完善学校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实现学校管理与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依法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形成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学校依法自主办学、依法接受监督的格局。推进依法治校,有利于运用法律手段调整、规范和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构建法制、文明、和谐的校园。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途径.

学校长期的教育文化积淀,使她显现出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近年来,更应将这一文化传统发扬光大。校园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是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促进和谐校园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先进的校园文化既包括浓厚的学术氛围、丰富的文化生活、和谐的人际关系、文明的生活方式、良好的校园环境,还包括学校的校容校貌,校园建筑特色,校园绿化美化程度等等。师生员工既是文化建设的主体,也是文化建设的客体,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接受者。我们要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就要坚持用文化所蕴含的人生信仰、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因素去引导和塑造师生员工,共同建设高尚、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这对于活跃校园文化,彰显校园文化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十个一”教育活动,即每学期组织一次“遵纪守法、做文明中学生”为主题的教育班会;举办一期以“知荣辱、树新风、比奉献、促和谐”为内容的墙报;每年开展一次清明节为烈士扫墓活动;看一部革命传统教育内容的影视电教片;精心选读一本符合青少年学生特点的知识读本;邀请法制副校长上好一节法制教育课;组织一次和谐校园演讲赛;在党员中发起一次“大手牵小手”扶贫助困的活动;每年举办一次“校园文化艺术节”;利用校刊开展和谐校园文化征文活动。

教育方针的特征范文3

关键词: 音乐美育思想 现代音乐教育 借鉴意义 实施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c)-0151-01

1 的音乐美育思想

(1868――1940)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和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也是我国近代倡导并组织实施“美育”的先驱者。的教育思想是在借鉴西方进步思想成果与我国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成果相结合起来,将它与我国社会现实的需要相连接。1912年,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中以中国古代礼乐思想为例,指出“礼为德育,而乐为美育”,联系中国当时的音乐教育现实,更明确表述“唱歌,美育也”,[1]明确的把音乐和美育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并将美育作为中华民国的教育方针从此被确定下来。在关于美育问题的论著中,着重主要是阐述美育的陶养感情的作用,在美育的实施中,是积极主张学习,在汲取外国的优秀文化成果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要保持和发展我国民族文化的特性。由此他提出:“所望后之留学者,必须以‘我’食而化之,而毋为彼所同化。学业修毕,更遍游数邦,以尽吸收其优点,且发达我特性也。”[2]也指出,在保持和发展我国民族文化特性的基础上学习吸收外国文化的优点,保持和发展我国民族文化的特性。不仅对于留洋学习室如此,对于国内从事音乐教育以及各项文化、教育建设也同样如此。

2 音乐美育

音乐教育是以音响为素材,通过听觉诉说感情的艺术是以审美为核心的一种教育形式,它是一种艺术教育,属于美育的范畴。美育则是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重要方面,是对青少年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2.1 音乐美育的陶养感情的作用

在现代教育体制中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精神。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审美性,音乐是能够直接抒发人的情感世界,能比其他艺术更直接更有力的拨动人的心弦。在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当今,人们的精神世界却显现的苍白,要通过培养人们的超越精神,使人们的精神世界丰富。提高人们的想象力、语言表达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有帮助,音乐的美育对于社会的文明的进步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2.2 音乐美育能够培养人们的创新精神

从艺术给人的精神影响的作用出发,提出艺术可以激发人的创造精神的论点。创新不仅是当今社会的永恒追求,也是当今素质教育的目标的重点之一。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把自己成功的经验一部分归结为音乐,他说“所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于人生的深刻理解,使得我丰富了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音乐艺术的广阔思维方法。或者说,正因为我收到了这方面的熏陶,所以我才能够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宽一点、活一点。”[3]人们在平时音乐活动中能够借助于歌词给自己联想,音乐史人类用感情活动创造的艺术,是用心里、生理活动所改造的艺术,所以音乐美育能够培养人们的创新精神。

3 音乐美育的实施

对于实施美育的实施方法,包括了家庭音乐教育、学校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教育。

3.1 家庭音乐教育是美育的起点

家庭音乐美育是家庭美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家庭美育的主要对象是幼儿和儿童,亦称为儿童美育。“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都严重影响着孩子,每个父母都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美好的心灵,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家长要提高自己的音乐修养,追求高雅的艺术享受,让孩子学习一些乐器能够培养孩子的创造力还审美情趣,通过家庭教育,使得孩子从小就心里就有了欣赏美的能力,具有善良的性格和美好的心灵,从而为孩子将来在学校的学习打下了智力与创造力的基础。

3.2 音乐美育是通过学校教育来完成的

学校是每一个人从家庭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并且学校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四化建设人才。学校音乐美育是音乐美育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因为学校音乐教育能够系统的、循序渐进地传授审美知识和培养审美能力。也是在学校美育实践中收效最为显著的一个方面。先生曾经说“美育的基础,利在学校”[4]所规范的普通音乐美育是与体育、智育、德育并举的,即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和谐的精神,学校要对音乐美育课有充分的学时保证,将音乐美育正常化、制度化、规范化。随着现代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学硬件的加强,教师将与符合学生心理的音乐材料准备充分。在学校教育中要以审美教育为主线的同时,使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的内容相结合,共同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3.3 音乐的美育通过社会音乐来延续

学生作为社会的主体,接受更多的也是社会教育,社会音乐美育作为社会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社会音乐美育不仅能够提高人们的音乐审美水平,对于全民族的文化素质的提升也有着重大的意义。在当今社会中音乐无处不在,自古以来音乐就有着强大的社会功能,人们在参与社会各项活动的时置身于音乐,不仅能够愉悦身心,而且还能得到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的发展。例如社区中的合唱、合奏、文艺演出都能够感受群体的和谐的氛围。各种形式的演唱会和演奏会都是充满感情的世界,人们分享着这种情感体验和享受其中,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先生的音乐美育思想促进了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对中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做出的不可估量的贡献,我们要在继承先生的音乐美育思想的优秀传统上,积极吸收国外音乐教育的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论,更好的为建设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音乐教育体系,是我们共同的追求目标!

参考文献

[1] 余宇姿,张媛.中国近现代美育论文选(1840――1949)[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2] .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教育方针的特征范文4

一、学生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

未来社会,一是竞争越来越激烈,给人们带来多次成功或失败的可能。因此,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培养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心理品质。二是相互依存的程度越来越高。这就要求人们更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学会理解、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交往的能力。三是变化速度越来越快。这就要求人们更要提高自我认识的能力,更要善于学习,善于自我激励。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对社会认识较少,作为教师要提前让学生认识到具备一定的素质对于将来踏入社会的重要性。现代社会要求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智力因素,还要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素质教育应是这种面向现代社会的教育,即现代教育。

二、学生素质教育是落实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教育模式

如果“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是教育方针中所指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那么素质教育就是落实“全面发展”这一教育方针的一种教育模式。学生素质教育是提高全体公民德、智、体、美、劳基本质量的教育,也是在此基础之上提高一部分人在某些方面的特殊知识、能力的教育。过去,我国全面发展教育虽然也重视提高公民素质,但更强调培养专业人才,注重教育的选拔功能;而今天我们则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提出的要求和提供的条件,通过设置素质教育目标,构建素质教育课程教材体系,完善素质教育方法,建立素质教育评估制度等环节来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可见,素质教育是落实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教育模式。

三、素质教育是充分发挥每个学生潜能的教育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巨大潜能若能全部发挥出来,人类就可能进入经济、政治、文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为此,要十分重视发挥学生的潜能教育。素质教育就是基于这种思想提出来的。它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包括性格、兴趣以及对学习的不懈追求和进取精神,把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作为发展教育、进行教育活动的目标。这个思想对我们形成素质教育理论和搞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如果每个教育工作者、学生及家长都确立了这个思想观念,就能有效地消除当前应试教育的弊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四、素质教育是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

素质教育担负着完成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新型人才的特殊使命。因此,素质教育一方面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培养每个人的创造性;另一方面要为培养能够攀登世界科学高峰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转贴于 每个学校,每个教师,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为此,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讨论式和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普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要在培养大批各类专业人才的同时,努力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尤其是要造就一批真正能站在世界科学技术前沿的学术带头人,以带动和促进民族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可以说,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就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和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的。

五、素质教育是注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强调教育要尊重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使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在素质教育看来,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器,而是知识的主人;学生不仅仅是认知主体,更重要、更本质的还是在认知方面和非认知方面的完整的生命主体。素质教育要指导学生怎样做人,要指导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要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根据促进主体性发展的要求,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应该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而不应以学科为中心。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因而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教师要明确教学目的,也就是明确为什么而教;教师不仅要为学科的系统性负责,还要为学生的发展和幸福负责,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负责。因此必须逐步改变单纯以学科为中心的倾向,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就学生的学而言,不仅要坚持继承性学习,还要开展研究性学习。素质教育,不仅重视学生的发展需要,还要重视社会的发展需要,将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统一起来。

六、学生素质教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素质特殊要求的体现

当今科学技术呈现出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发展趋势,客观上要求教育要培养既文理相通又学有专长,既有创造和开拓意识又具有应变能力和合作意识及服务意识的综合型人才。同时,市场经济也是一种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更是一种个性经济。在市场产品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没有一定的表现个性特质的产品是难以打开市场的。人也是如此,必须具有个性特质。这就是说,市场经济对人才的素质有了更高要求,它呼唤人的素质全面提高;然而学生的素质决定了未来民族的素质,学生素质的提高尤为重要。

七、素质教育是使学生的素质综合发展的教育

人的素质的结构化性质决定了素质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及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也决定了人的素质培养与发展的整合性特征。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素质的综合发展。一方面,应立足于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根据未来社会对学生素质的要求与教育现状,从弥补不足的角度出发,注重加强学科基础素质、创新素质、人文素质、合作与交往素质、精神和心理素质等素质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各种素质。另一方面,根据未来社会发展对学生的合理素质结构的要求,并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对学生的素质进行有机整合,使之既能满足未来社会发展对人的合理素质结构的要求,又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教育方针的特征范文5

一、加强政治思想工作。

努力加强政治思想和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热爱幼教事业,爱护幼儿,履行工作岗位责任制。

二、生活管理方面。

1、认真培养幼儿良好的一日生活常规和卫生习惯。

2、做好班级的卫生清洁和消毒工作。

3、管理好本班的公用设施和幼儿物品。

三、卫生保健方面。

1、做好安全工作。

2、做好春季的疾病预防工作,确保幼儿健康发展和生命安全。

3、做好对疾病的教育和预防工作。

四、保育教育方面。

1、配合教师组织好各种教育活动。

2、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自制力和创造力,以及各种兴趣和能力。

3、加强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

4、认真做好家长的沟通工作。

教育方针的特征范文6

关键词:个性缺陷 软弱 怯懦 矫措施治

性格软弱主要是以胆怯和懦弱为特征的一种个性缺陷。怯懦的儿童主要表现为胆小怕事,进取心差,意志薄弱,遇事好退缩,害怕别人讥笑或伤害,人际关系比较冷漠。怯懦性格的形成,究其原因可谓复杂多样,既有主要因素,亦有次要因素。但就其影响程度而言,笔者认为主要有如下因素:

家庭方面

家长的不良暗示

少年儿童由于年纪小,辨别能力差,正处在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人格和个性尚未定型,行为模仿性极强,往往相信成年人说的都是对的。例如每当闪电打雷时,妈妈就惊慌地把孩子搂在怀里,孩子从妈妈惊慌恐惧的眼神和闪电环境中学会了害怕闪电打雷,从而以后一遇到闪电打雷就觉得惊恐害怕。

家长的过度保护和娇惯

由于改革开放的实施,当前我国有一部分人率先致富起来,家庭条件较为优越,加上目前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为此孩子往往便成了父母的“掌上明珠”,许多父母对自己的子女过于关心溺爱,过于袒护娇惯,从衣食住行到生活方方面面,凡事都越俎代庖,从不让孩子动手操劳。长此以往,就会使孩子形成一种极强的依赖心理。一方面,孩子动手能力差;另一方面,孩子难以有独立的机会。很难适应当今激烈竞争的社会。

家长的过分专制

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自身素质的高低,往往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极大影响。在我国一些地方有的家长,由于自己读书少,素质低,不懂儿童身心发展有关的规律。对孩子进行教养时,教法简单而粗暴,专制而蛮横。当孩子不听话或犯错误时,只会运用训斥,责难,巴掌,拳头等手段去让孩子屈服来达到教育目的。比如有一家长叫孩子洗完一碟碗捧入橱房时,孩子不小心把碗打烂了。家长马上把孩子痛斥一吨,接着便是狠揍。象此类坚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家长生活中我们没少见,专家指出如此做法很容易导致儿童恐惧,自卑,好退缩,和内向等不良个性的形成。

学校教育方面

儿童入学后大部分时间是在校园里度过,学校教育对他们身心发展起到主导作用,其中学校对他们施加的各种影响是他们成长和发展的主要的和决定性因素。而导致儿童怯懦性格的形成又主要与以下因素直接相关:1.部分学校办学思想不明确,没有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有的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唯分数第一、智育第一、考试第一,从而轻视对学生心理、道德、身体、劳动等方面素质的培养。2.部分教师素质差。在学校有的教师由于缺乏教育专业最基本的知识与素养,在教法上往往落后而简单、粗暴而蛮横,或采取讽刺、挖苦和其他简单粗暴的方法对待学生,侮辱学生的人格和尊严,造成学生人格发展上的障碍。

对儿童软弱性格的矫治,笔者认为一方面应着重于对儿童意志和能力的锻炼,另一方面应改变家长的教养方法和学校的办学条件及提高教师的素质。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如下措施来进行。

动培养孩子手和办事能力

作为孩子的父母或长辈,在日常生活中应支持怯懦的儿童大胆做事,或者多交代一些较为困难的工作要他们完成。比如:买盐油浆醋啦,洗衣啦,打扫卫生啦,整理被帐衣服啦------当他们遇到困难想打退堂鼓时,家长就要及时给予鼓励和鞭策,使其从中培养坚强的意志和独立能力及自信心。假如一切由父母包办,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形成极强的依赖心理,办事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胆小怕事。

培养孩子的说话和社交能力

心理学家曾指出1—6岁是儿童言语发展的关键时期。儿童言语的习得与其日常生活的环境和父母教导及其主体模仿活动息息相关。为此,作为孩子的师长或父母就应在日常生活中一方面引导孩子多说话;另一方面鼓励儿童大胆说话,尤其是在陌生人和权威人士面前,父母应给孩子一个讲话的机会,让其表达意见,提高其说话能力。

另外,很多孩子习惯于同自己熟悉的人呆在一起,而当与陌生的人打交道时,往往带有一种潜在的惧怕。为止,作为孩子的父母亲和长辈就应该在日常生活中鼓励怯懦儿童与社会与他人多打交道,从而培养其社交能力。具体来说可以通过鼓励儿童多参加集体活动,如班集体活动,少先队活动,夏令营活动等,使其在活动中会学与陌生人相处,学会与陌生人打交道,从而提高其社交能力。

正确对待孩子的过错

俗话说“人非圣贤,熟能无过,”更何况是尚未懂事的孩子。孩子们犯错误是难免的,犯了错误以后也往往不知道自己错在那里。所以作为的父母及教师就应该正确对待,正确教育和引导。当孩子犯了错误,首先应该分析是有意识犯的,还是无意识犯的。对孩子有意识的错误应该严肃指出,使其认识错位的危害性,并提出改正的严格要求。对孩子无意识的错误,则不必责备,只要说清楚道理,使其认识错误,以后注意就行了。象上文所述孩子打烂碗一事,这位家长就应该了解孩子是怎么摔倒的,摔伤了没有,然后教育他走路要小心,说明碎瓷片要是碰在手上,头上,那是很危险的。孩子便自然会乐意接受。假如孩子一做错了事,就大声训斥或施加拳脚,作为孩子是很难接受的,如此做法更容易导致孩子怯懦性格的形成。

端正办学思想,提高教师自身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