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注意事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机电一体化注意事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机电一体化注意事项

机电一体化注意事项范文1

关键词:煤矿机电;一体化;发展

随着工业技术在我国各个领域的快速发展,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越来越迅速。煤矿工作的危险系数相对较高,因此对机电设备的安全性能有着不一样的要求,切也需要进一步提高和改善机电设备的安全性,保证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这就需要各个煤矿企业加强对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深入探究。

一、简述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内容

综合各种因素来说,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技术,其中包括机械技术、光学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软件编程技术、接口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由于技术的综合性,技术的发展不仅依赖于其他技术的进步,同时对其他技术的发展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20世纪80年代,我国成立机电一体化领导小组,并将该技术列入“863”计划中。现在来看,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正朝着智能化、柔软化、网络化、微型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煤矿生产劳动技术也得到了不小的改善,大大提高煤矿工作人员的工作安全系数,改善了煤矿生产的劳动强度,降低能耗、保证安全。现如今机电一体化技术已经成为我国煤矿工业的必备技术,但仍需进一步完善。对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化的改革、调整同样十分重要。

二、我国煤矿机电一体化的具体情况及问题

1. 新型电牵引采煤机的应用。

最近几年,我国电牵引采煤机的研究及发展有着明显的进步,第二次进行开发后,我国逐渐拥有了许多具有国外引进采煤机技术的基础上自主支持产权的换代产品。目前,国产采煤机已经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完全采用我国国产装备的高效工作不断提升,为我国的煤矿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奠定了新的基础。

2. 带式输送机的使用。

目前,我国应经自行生产了多种类型及功能的输送机,其中在我国“八五”计划期间,通过国家“一条龙日产万吨综采设备”项目的实施,对我国带式输送机的实力提升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一些新型的,具有大功率、长距离的输送机研发正在不断改进中。

3. 矿井提升机

目前看来,我国的矿井提升是一种实现机电一体化的矿山大型设备,全数字化交、直流提升机。其中内装式提升机最为突出,在结构上看,内装式提升机将滚筒和驱动合为一个整体,最大限度的简化了机械结构,是典型的急死俺一体化设备,同时也充分体现出机械-电力-电子设备-计算机自动控制的综合系统全数字提升机高度。具有可重复性故障寻址完整的诊断设施以及简单的快速通讯功能和自诊断功能,其采用的总线方式能够大大简化电器安装,其硬件配置相对简单,兼容性强,零备件少,可以方便地实现启动软件控制加速度。

三、对我国煤矿机电一体化的加强管理

1. 采用科学的管理策略以及创设。

为了我国能更好地解决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关于煤矿企业的机电设备管理以及生产开采作业等相关问题的处理必须采取全责明确的管理体系,对企业各项工作实施有序、统一的管理。此外,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管理需要管理人员合理制定作业方案、建立健全的机电管理机构、推行合理的科学管理化制度、明确相关人员的工作职责、建立健全的煤矿机电一体化监管机制,完善工作环境,对机电骨干工作人员进行合理安排和优化调整工作。同时需要加强对各级工作人员的综合培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进而保证煤矿企业的工作能够正常、有序、高效的运行。

2. 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优良设备。

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中,计算机技术作为其中最为核心的科技掌握着已计划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工作命脉。因此对作业现场的总线任务应加大发展力度,对中央控制系统的存储能力以及运算能力需要不断提高。相关工作人员应根据不同产地环境的需求,进一步加大加强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软件硬件系统的进一步研发使用,促进其性能不断提高,形成体积小、功能全、精度高的新型优化技术。除此之外,还应对其通信模块进行研究,尝试其同以太网进一步结合,保证其通信功能的安全可靠性,最终实心机电一体化的通信控制。

随着科技地进步,我国目前机电一体化还可以采用功能强大的PLC作为机电一体化的核心装置。其能够在运算存储功能越来越强大,体积和功耗逐渐缩小,更加设和与工作空间狭小的煤矿机电一体化产品。此外,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对煤矿机电一体化的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智能化已经逐渐成为当代科技发展的新潮流,设备在智能化的应用中能够自动调节设备处于最优状态运行,同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对故障问题进行预测及诊断。最后,研发还应重视传感器的应用。传感器配合数字化、集成化、智能化的应用,促进传感器在较为恶劣的环境下能够正常工作,为煤矿探测工作的开展提供方便。

煤矿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应用是一个综合化、全面化的运用过程,在整体掌握煤矿机电运用的过程中,能突出机电一体化在装备、采集方面的推广和应用,进一步全面提高煤矿开采的综合能力,为煤矿提供安全有效地管理。

参考文献:

[1]张旭.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17(16):52-53.

机电一体化注意事项范文2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机电一体化学科

一、现代学徒制的现实含义以及存在的弊端

现代学徒制是以顺应国家教育改革背景为基础,联合企业和学校,以培养具有高深专业理论基础和具有实践职业意义技能的创新技术为目的一种职业教育制度。其中学做交替、理论与实践结合是现代学徒制最大的优点。因此探究现代学徒制现实意义与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同样也是研究在机电一体化学科中运用此方案的重要战略方法。我国教育对现代学徒的理论进行与实践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学校和校企工作的开展也不如人意,实行起来的效果也不佳。此外传统的专业技能实践教学中通常采用师父传授,学生学习的方式,传统学徒制教育已经不再适应当今教育界发展的趋势,具有非常大的局限性,不仅严重阻碍了学生对职业技术的学习与掌握,还大大减少了学生的学习效率,造成职业技术教学上的困难。因此改革现代学徒制,成为当前学校、企业和社会各位等多方面、多元化的培养的重要任务。此外职业教育的规划仍处于起步阶段,条件设施基础不够完善,具体实践措施又需要进一步探索也是阻碍国家学校实施现代学徒制战略的一座大山。

二、机电一体化学科教育的现状分析

我国的机电一体化学科开展早有历史,如今几乎遍布全国,凭借其较高的就业前景,较缓的就业压力,成为最为热门的专业。因此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创新与改革成了当下教学必须的任务与形式。经过多年的实际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随着教育国际化以及新课标的开展以来,其长期存在的缺点也逐渐要显露出来,例如教材与实际教学的脱轨,学生学与习的分离等等都日益严重等等,因此在实际问题中,这就更加迫切的要求我们对机电一体化学科的教学方案革新。

三、现代学徒制的机电一体化学科的创新应用

1.构建校企合作的现代学徒制教学体系。高职学校机电一体化学科的开展现代学徒制应与企业合作,开展具有特色的创新式校企合作式教育。同时结合现代学徒制的学做交替,实践与理论结合的重要特征,再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机电一体化素质人才,育人与学知识并用,创新构建现代学徒制新型教育模式。这就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例如,第一年开设的基础课程,以及具体的实施内容;第2年的实习内容与相关安全注意事项,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掌握学习的理论内容;第3年的深入学习课程内容,其中在开设相关类型的奖项。此外是否深入贯彻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战略,是体现校企合作教育办学是否好坏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需要学校教育与企业实际教学体系互相合作,以及学生积极学习的配合。2.创新现代学徒制教学方式。现代职业教育的开展是结合社会属性与学校属性的重要途径,实现大学生毕业后与其从事相应的工作的接轨,传统的学徒制显然具有局限性,现代学徒制的出现巧妙地补充了学习内容,实现了学校和企业的现实结合。其中教师成立了领导小组,充分利用学校以及企业教学资源、对课题和方向进行相关指导,使学校和企业互相关照、相互协作,对人才培养进行负责。另外开设具有实践意义的电子信息开设课程,设立奖学基金,是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有效方式,教师更应该严格把握进程习为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做出奉献。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能力。为了充分发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适应机电一体化学科所需要的理论能力和实践技巧,我们在必须重视现代学徒制对人才培养起到的重大作用,从一个理论基础理论开始,创新并改革原有的教育模式,走向全新的现代学徒制教育理念,并从实际出发,不断利用所拥有的资源发展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现代学徒制要求学校与企业结合,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能力相切合,应用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知识、技能进行学习。现代学徒制的有效进行更是保障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因此教育界应该在寻求机电一体化学科创新应用与校企合作工作开展上,构建具有特色现代学徒制,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和自主能力,为培养高职机电一体化学科做出大量工作,探索出实践与实际相结合的道路发展。

作者:吴贤伟 单位:江苏省宜兴丁蜀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田勇.现代学徒制在机电一体化学科中的应用研究.[J].质量探索2016.1.

机电一体化注意事项范文3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解决方案;教学效果;教学反思

一、问题的提出

掌握机电一体化相关技术对于机电类专业的中职学生而言至关重要,但大部分学生即使努力学习了两年,也无法很好地掌握机电一体化相关技术,原因如下。

1.机电一体化技术多且涉及面广

机电一体化涉及的相关设备有PLC、PLC外接模块、变频器、触摸屏、传感器、交直流电机、特种电机、步进系统、伺服系统、工业机器人系统、气动系统等,每种设备对应相应的使用技术。传统教学是由浅入深顺次学习,但学生学习两年后技术仍没学全,更谈不上组合在一起使用。

2.传统教学模式不适合学习机电一体化技术

传统教学先理论后实操,理论讲的太深,实用性不强,而大部分实操以验证为核心,不是以使用为核心。这就导致了理论学习学生根本学不懂,信心受挫,学习兴趣全无,而实操与生产实践相差太远,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即使学过相关技术,也不会使用,且没掌握自学的方法,无法胜任相应的工作岗位。

3.机电一体化技术比较复杂且难度较大

机电一体化所涉及的每一种技术都比较复杂,都可以单独称为一门学科。以传感器技术这本中职教材为例,书中介绍了传感器的定义、分类、测量误差及各种传感器的结构和原理,可谓面面俱到,但传感器在生产实践中如何使用介绍的并不多。传感器技术只是机电一体化相关技术中的一种,所占比例不足十分之一,可想而知要想面面俱到学全所有技术难度有多大。

4.机电一体化技术综合应用难上加难

机电一体化只有把相关技术组合在一起使用才有实际意义,只掌握单独某一种或少数几种技术,无法满足工作岗位的要求,还需根据实际补全所欠缺的部分,这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而这恰恰是中职学生的弱点。以PLC教学为例,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掌握了PLC基本使用方法,对PLC的接线、编程有一定了解,但在生产实践中,PLC需要和编码器、传感器、步进驱动器、伺服放大器等配合使用,无论是接线还是编程,难度都提高了。这种技术岗位,学生无所适从,最后只能放弃。

二、解决方案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经过多年探索与研究,提出如下解决方案。

1.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教学环节相对集中。它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是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依托模拟自动生产线教学

笔者采用的是广东三向教学仪器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SX-815L自动生产线实训考核设备。该设备把PLC、PLC外接模块、变频器、触摸屏、传感器、交直流电机、特种电机、步进系统、伺服系统、气动系统有机结合在一起。只需要掌握该设备一个生产流程,就可以初步学会机电一体化相关技术,既降低了学习难度,又侧重实用性,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该设备采用的是模块化结构,可按照生产线运行过程,分阶段学习各个模块,只需要两个学期,基础中等的学生就可熟练运行这个模拟生产线,进而掌握机电一体化相关技术。

3.采用从兴趣入手、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

以SX-815L环形传输分拣单元中的分拣过程为例,把整个上料分拣过程的教学分为若干个环节。(1)指导学生观察设备上料分拣的运行过程。通过观察设备分拣运行过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有学习兴趣,教师讲解过程通俗易懂,化繁为简,并融入互动环节,学生可自由提问,教师回答学生的疑问。(2)讲解相关设备及元件。从基础学起,为后续环节打下基础。讲解过程中学生可自由提问,教师回答学生的疑问。讲解结束后,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相关设备及元件,也可在学习小组中互相学习,共同研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举例讲解接线。接线是教学中的重点,由教师举例详细讲解,学生理解后自行在纸上画出,再由教师逐个检查,帮学生改正错误,直至学生完全掌握为止。(4)学生验证接线。学生扒开线槽,查看电路和气路的连接方式,并使用万用表验证纸上的接线图,加深印象,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5)详细介绍上料过程。循序渐进,为讲解程序打下基础。在此过程中,学生可自由提问,师生互动解决问题。(6)讲解上料程序。教师讲解程序中的要点及注意事项,学生理解后按照控制要求独立编程,遇到问题可在学习小组中互相学习,共同研究,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创新。(7)验证传感器与汽缸如何配合使用。此过程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8)详细介绍分拣过程。(9)讲解分拣程序。(10)学生分组练习。每套设备为一组,分配3~4人,每组都有一个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当组长,由这名学生带领其他组员练习,教师负责答疑。此教学设计环环相扣,循序渐进,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特色。需要注意的是,各个环节所需时间因人而异,整个上料分拣教学过程约为40学时。

三、教学效果

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依托模拟自动生产线教学﹢从兴趣入手,循序渐进的教学手段所产生的教学效果远远好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编程过程中能够做到独立思考,所编写的程序既能够按照控制要求运行又与教师讲解的程序不一致,甚至优于教师讲解的程序,充分体现出了创新性。

四、教学反思

1.优势

(1)从兴趣入手,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传统教学没有切实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不会主动学习,教师通过考核逼迫学生学习,可是学习机电一体化相关技术难度较大,完全靠考核的方式并不理想。从兴趣出发,学生主动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可使教师的教学工作变得轻松,可谓一举两得。(2)有效激发学生的潜能。笔者观察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会积极思考,尽可能独立解决问题。学生编写的程序起初很不完善,经过一段时间的改进,有的程序甚至要优于教师讲解的程序,学生看到设备按照控制要求流畅地运行,很有成就感。(3)教会学生学习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机电一体化相关设备品牌繁多,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难免要自学学校没有学过的设备,这就要求学生要掌握学习机电一体化相关技术方法。每个品牌的设备使用方法虽不一致,但工作原理是相同的,学生掌握SX-815L自动生产线实训考核设备后就能做到“一理通,百理明”,再加上正确的学习方法,就可以自学其他品牌的设备,大大提高了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

2.不足之处

受成套教学设备的制约,电路及气路的布线工艺讲授和练习不够充分,以后笔者会继续探索弥补不足。

作者:王壮壮 单位:辽宁煤炭技师学院

机电一体化注意事项范文4

关键词:新时期;机电设备安装调试;管理技术

经济进步让机电设备在机械设备中成为运用非常广泛的一部分,要想保证设备的有序运转,提升机电安装以及调试的整体质量,就要加强对现有安装以及调试情况的分析,当下在机电安装以及调试中还是有着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及时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强化,保证设备运行的可靠性以及稳定性。

1.机电设备安装调试中的常见问题

机电调试并不是完全顺利的过程,其中会有诸多的问题对安装调试造成影响。最常见问题首先是轴承的温度超高。主要成因就是轴承异常、冷却存在缺陷或者处理不到位。这些问题可以用手摸、目测以及听声的方法进行确定,可以对轴承进行更换,减少加油以及设置冷却的方式。其次就是轴承振动,就是轴承产生了超范围的幅度振动,造成这样的问题多数是自身的因素,这些问题主要的处理方式及时强化轴承的生产以及安装,将其中的不利因素消除。

2.新时期机电设备安装调试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2.1 机电设备安装调试操作过程

调试是对机电设备的实际工作状态进行检车以及调整的一部分过程。在调试之前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包括对设备安装的整体质量进行检查,保证设备安装达到技术要求,准备好相关的工具和材料,保证电力的可靠供应。对设备转动的实际情况进行审查,结合设备的实际情况加入一些油。要提前开启冷却,做好散热避免由于高温造成设备损伤。在设备调试重要先做好空载下的运行试验,确定设备可以正常工作,设备之间可以衔接良好,确定不会有冲突的情况,试验合格后实施负荷试验,保证系统的整体情况达标。

2.2 机电设备安装调试中的注意事项

首先是完善组织协调,组建专门的组织机构,对各岗位和各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并约束好各岗位的行为,避免相关部门以及人员出现责任推诿的情况。其次是强化设计的规范性,规范设计对设备安装有着一定的保障作用。在安装开始前要全面把控整个设计方案,对各方面材料进行收集。在技术方案方面还要比较技术的可行性以及经济性,选择其中的最佳方案,对安装调试进行指导,保证设备质量全面合格,降低安装调试的各方面成本。

2.3 人员组织与技术培训

机电设备通常昂贵而精密,初次安装一定是厂商选派的人员负责,购置单位在厂商的调试工程师到位之前要进行各方面的工作安排。在选配作业人员的时候要注意工人是否操作熟练,对机械常识有足够的了解,反应灵活并具备足够强的责任心。一些大型的机电设备,一定要选配中专以上文凭并具备极强事业心的人员成为主操作者。在安装调试前要选配专门的作业人员并完成岗位的分工以及技术培训。

2.4 其他注意事项

现行机电设备相比以往体积更大,配套机组以及附属设备更多,最关键的是技术密集,这些原因造成安装调试的整个过程非常复杂。基于这样的局面,设备的使用者要让技术人员对安装调试足够了解,对日后的设备管理也要全面了解,这样才能在人力物力的分配上更加合理。结合设备安装的实践,需要对一些细节问题进行强调。例如螺栓的连接,在机电设备中螺栓是很常见的,螺栓连接无论是过松还是过紧都是不对的,要保证设备运行稳定,螺栓连接一定要准确合理,让设备得到良好的固定,控制好连接的力度,避免设备运行中出现一些不稳定的因素。

3.结论

机电安装是非常复杂的一项工作,其中设计到诸多的大型设备,安装以及调试工作对机电工程的安全运行有着直接的影响,也是机电行业需要重视的工作。文章对机电安装以及调试方面的一些要点进行分析,希望对机电安装的规范性以及合理性有所借鉴,同时也希望对机电行业的整体发展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1]许小云 .建筑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技术及电动机的调试要点探析

机电一体化注意事项范文5

【关键词】数控机床;操作人员;操作规程;使用环境;开动率;机床故障

数控机床是综合应用计算机、自动控制、自动检测及精密机械等高新技术的产物,是技术密集度及自动化程度很高的典型机电一体化加工设备。它与普通机床相比,其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不仅零件加工精度高,产品质量稳定,且自动化程度极高,可减轻工人的体力劳动强度,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数控机床可完成普通机床难以完成或根本不能加工的复杂曲面的零件加工,因而数控机床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地位愈来愈显得重要。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能否达到数控机床以上所述的优点,还要看操作者在生产中能不能恰当、正确地使用。下面从操作者的角度来谈一下数控机床使用中应注意的事项,以保证数控机床的优越性得以充分发挥。下载论文

1.提高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数控机床的使用比使用普通机床的难度要大,因为数控机床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它牵涉的知识面较宽,即操作者应具有机、电、液、气等更宽广的专业知识,因此对操作人员提出的素质要求是很高的。目前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是数控机床的用户越来越多,但机床的利用率却不高,当然有时是生产任务不饱满,但还有一个更为关键的因素是数控操作人员素质不够高,碰到一些问题不知如何处理,特别是新购机床,由于电子元器件的质量问题,以及运输中受到的振动等因素影响,在正式投产3~6个月内数控系统出现一些故障现象,往往在维修手册中是查不到的,也可能以前从未遇到过,这就要求使用者具有较高的素质,能冷静对待问题,头脑清醒,现场判断能力强,当然还应具有较扎实的数控基础等。一般情况下,新购机床时机床厂家会为用户提供技术培训的机会,时间虽然不长,但他们的针对性很强,用户应予以重视,所送人员应包括以后的机床操作者。操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是一时二时的事,而要抓长久,在日后的使用中应不断积累,还有一个值得一试的办法是走访一些同类机床的老用户,他们有很强的实践经验,最有发言权,可请求他们的帮助,让他们为操作者进行一定的培训,这是短时间内提高操作人员综合素质最有效的办法。

2.遵循正确的操作规程

不管什么机床,它都有一套自己的操作规程。它既是保证操作人员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保证设备安全、产品质量等的重要措施。使用者必须按照操作规程正确操作,如果机床在第一次使用或长期没有使用时,先使其空转几分钟,使用中注意开机、关机的顺序和注意事项(如开机后首先要用手动或用程序指令自动回参考点),这些对初学者尤其应引起足够重视,因为他们缺乏相应的操作培训,往往在这方面容易犯错。

3.创造一个良好的使用环境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一般来说,数控机床的使用环境没有什么苛刻要求,可放置于普通机床一样的生产车间。话虽然这么说,但由于数控机床中含有大量的电子元件,它们最怕阳光直接照射,也怕潮湿和粉尘、振动等,这些均可使电子元件受到腐蚀变坏或造成元件间的短路,引起机床运行不正常,这些一般在安装机床时就已经注意了。对于使用者而言,主要是注意周围环境的保护,比如说下雨天,就要注意不要将雨伞带到生产现场,更换鞋子等。

4.尽可能提高机床的开动率

数控机床购进后,如果它的开动率不高,这不但使用户投入的资金不能起到再生产的作用,还有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是很可能因过保修期,设备发生故障需支付额外的维修费用,因为新购进的设备都有一定时间的保修期限,从以往的经验来看,CNC设备在使用初期故障率相对来说往往大一些,用户就应在这期间充分利用机床,使其薄弱环节尽早暴露出来,在保修期内得以解决。平常缺少生产任务,也不能空闲不用,这不是对设备的爱护,反而由于长期不用,可能由于受潮等原因加快电子元器件的变质或损坏。使用者要定期通电,每次空运行1小时左右,利用机床运行时的发热量来去除或降低机内的湿度。

机电一体化注意事项范文6

一、实践教学的作用

实践教学是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手段,其作用无可替代。高职教学体现在2个方面,一是理论层次上具有高等教育的特点;二是实践上具有明显的职业性特征,并且更加趋向后者。高职教学的独特性决定了其教学过程必须以实践教学过程为主的特点。

实践教学是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抽象与形象相结合,相对于理论教学更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与创新性等特点,决定了它在学生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践教学应以学生素质培养为主线,与理论教学共同作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密切结合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方案,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辨证统一,构建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教学体系。

二、机电系实训基地建设介绍

学院机电工程中心内设置两大主要功能区域——综合训练中心和工业工程训练中心,形成了一体化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校内实训基地。

综合训练中心设备资产总额约542万元,任务是完成我系电类4个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电气自动化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电子设备运行与管理专业和机类3个专业——数控技术、模具设计和机械与自动化技术的一体化教学、实训和实践教学任务,该中心包括电专业实训室10个,机专业实训室5个。

工业工程训练中心车间内拥有六大功能区:数车区、综合项目区、机床维修区、金工区、特种加工区和精加工区,中心车间实践教学场地面积约为1800平方米,设备总价值800万。除实践教学外,工业工程训练中心还承担职业技能鉴定、学生大赛、技术研发、校企合作的产品研发、技术攻关、培训等任务。

三、实验室建设工作的重要举措

第一,实验室建设坚持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做好科学定位工作。机电系秉承“技术创新、技术创造、技术创业、技术人生”的教育理念,坚持依托临港装备制造业,立足秦皇岛,面向京津冀地区,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建设原则,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大胆的实践探索,大力推进和深化实验教学改革,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实验室建设包括实践教学制度建设、环境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材建设以及师资队伍建设。在实践教学的日常运行管理和质量监控、实验室资源的整合与优化配置各类规章制度的制定,以及实践项目的开设和教材建设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为学生提供了创新实践平台,实践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

第二,实验室建设关键是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技能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没有教师技能水平的提升,再好的设施也不会发挥作用。我们经常谈教育,如“大师”与“大楼”哪个更重要?我觉得应该是一个时期一个重点,没有大楼时就要建大楼,有了大楼就要培养大师,二者辅符相乘。在加强实践教学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方面,通过政策引导,吸引高水平教师从事实践环节教学工作,鼓励有企业经历和动手操作能力强的教师到实验室工作,鼓励研究生以助教身份参与实践教学工作,提升实验室管理效率和水平,加强实验室管理队伍建设。另一方面,要求实验教师严格执行应按照实验教学工作管理条例,根据要求认真进行教学准备,依据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教材(或实践指导书)、仪器设备使用说明书或操作规程、注意事项等基本教学文件,认真编写实践教案。在实践过程中,实践教师通过现场巡视、指导,严格要求学生,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测量、统计、结果分析等方面的能力,纠正学生的不正确操作,解答实验现象和疑难问题,要求学生认真撰写实验报告,对不符合要求者责令重做,在保证实验开出率达到100%的基础上,使综合性设计性实践的比例同时提高。并且在保证其教学效果良好同时,注重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实验室在完成正常教学、科研任务的同时,充分挖掘潜力,优化资源配置,认真落实开放性实践教学任务,指定专门实验指导教师负责,保证开放性实验教学效果。截止到目前,我系取得的主要成绩如下:

四、主要成绩

2004年数控技术专业遴选为河北省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4年被教育部确立为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2005年中央财政支持288万用于建立国家级数控技术专业实训基地;2007年数控技术专业评为省级示范性专业;2008年校企合作实施二年制“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2009年建成一支省级教学团队“现代制造技术专业群”;2010年荣获省级教学名师称号1人;2010年数控技术专业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计划重点建设项目;2011年荣获院级名师称号1人;2007年至今——各专业积极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与企业共建课程;2008年至今——教师积极申报中国教育专家课题,专利,核心以上期刊,整体科研提升迅速;2008年至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获得河北省赛区、“第二届全国研华组态软件设计大赛”、秦皇岛六所高校共同举办的“单片机程序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得各级奖励。

五、结语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加强实践教育,是新时期高水平大学面临的共同主题:提高实践教学水平,需要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我系工程中心建设通过整合学院教学和科研资源,改革了实践课程体系的编排,增加了跨学科和实践环节的要求,编写并出版了系列实验课程教材多媒体软件,为培养创新型环境学科人才提供了软硬件支撑,是我院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实施。

参考文献:

[1]王芳.农业生物学实验教学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