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数控机床实训的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数控机床实训的建议范文1
【关键词】数控机床,操作技能,训练模式
一、数控人才现状分析
(一)人才层次分析。目前,我国的数控人才极度短缺,但是这些技术人员之间的理论基础与操作技能水平还存在很大的差异,那么我们可以根据企业使用数控技术人才情况,对该类人才分如下三个层次。第一,基础性人才。这类数控技能人员在整个技能人员队伍中占比较大,占到70%左右,他们主要从事机床的具体操作或日常维护。第二,提高性人才。这类人才约占技能人员总数的25%左右,他们主要是承担编程的工艺人员及数控机床的维护或维修人员。第三,高级型人才。这类人才在整个人才队伍中的占比很小,大概在5%左右,他们不仅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还精通数控操作、数控工艺编程以及对数控机床的维护或维修,同时他们还拥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对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设计或电气设计业非常了解。
(二)人才来源渠道分析。根据相关研究,在制造业中的数控人才,有37%是企业通过自身设计的培养体系培养出来的;48%是直接来自高等院校的的应届毕业生中;15%是从社会其他行业招聘过来的。这可以说明:第一,高等院校的数控人才规模培养不足,仅依靠高等院校培养在短时间之内很难满足企业的需要。同时应届毕业生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动手能力较差,很难满足社会企业对数控人才的要求水平。第二,高等院校不能够一味的按照已有的裴炎模式培养数控人才,我们应该根据社会的需要创新培养体系,改善教学模式,使学生拥有更多的实习经验,以促使他们能够在走上社会后迅速成长起来,实现校企的有效衔接。
二、数控机床操作技能模式分析
对于数控机床操作技能模式存在的不足,更为了使高等院校的数控人才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发展,尽管我们面临很多问题,但是我们应该最大限度的投入到这种教学的创新上来,以取得一定的有效的教学成果。那么我们如何来完善数控人才的培养模式呢?
数控技术方面的人员都知道普通机床在技工零件时,需要对机床的运动进行控制,主要包括对机床的先后顺序进行控制与对机床部件位移量的控制。普通机床的灵活性与适用性较差,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数控技术的要求。所以对于现代数控技术的引入对于制造业的发展极为有利。我们如何进行系统的数控技术训练呢?本文认为可以分为手工编程、自动编程、实际操作三个阶段。
(一)手工编程训练。手工编程阶段是学习数控技术的初级阶段,在阶段我们主要完善我们的基础知识体系,那么我们可以那些方面入手进行训练呢?其训练的主要内容及目的是什么呢?
(二)自动编程训练
自动编程训练是数控技术学习的提高阶段,那么我们在这阶段应该完成那些方面的工作呢?我们又应该达到什么样的高度或目的呢(如表2)
(三)实际操作训练。实际操作训练就是将理论知识实践化,在理论学习中,我们基本掌握了相关零部件的运用及运用技巧;在实训阶段,我们可以将这些理论加以利用,并不断的获得操作经验,以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要求。在这个阶段我们面对实际的数控机器,由于其功能多样化、结构复杂化的特点,我们必须全面逐项进行训练,再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面的综合训练。第一,通过对数控机床界面的基本操作训练熟悉主要设备;第二,通过对刀操作训练获得刀具选择及功能适用的经验;第三,通过程序实际操作,在强化理论的同时获得创新程序设计的基础经验;第四,通过对数控机床各个项目的训练,可以获得综合零部件的加工及质量分析的经验。
总之,数控加工技术在我国机械制造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不断地探索数控技术实训模式,紧密联系当前生产实际情况,结合各校具体情况,充分控掘潜力,才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叶河源,提高学生数控车床实际操作能力的探索[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2)。
[2]赵延安,以突出技能训练为特色的职教师资培养探索[J]. 职业技术教育, 2007 (5)。
[3]邹威、刘建东、韩长军, 浅谈《电力拖动控制线路》技能训练[J]. 职业, 2005 (S1)。
对数控机床实训的建议范文2
0 引言
中职院校作为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阵地,向来重视数控技术课程建设,将实现网络化、自动化、柔性化的超一流数控技术应用人才视作教学的核心目标,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但是,具体操作中部分中职院校在数控教学实训设备配置上盲目从事,缺乏前瞻性,限制数控实训课程发展。对此,下面从数控技术教学实训设备配置角度入手,对实训设备的配置策略和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仅供大家学习借鉴。
1 中职数控技术教学实训设备合理化配置的重要性
近年来,制造业对数控技术应用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国家教育部大力支持中职院校发展数控技术课程,中职院校纷纷开设数控技术课程,在实训设备购买与配置上花费了大量资金。但是,由于数控设备配置缺乏科学性,过于盲目,目的性不够明确,造成实训设备配置不合理、使用不科学。不仅影响数控技术教学实训,降低实践教学质量,也会产生一定的财力浪费。所以,无论从实训教学还是资金优化使用,都要注重数控技术实训设备的合理化配置,提高实训设备使用的科学性、合理化与适用性[1]。对于中职院校而言,数控技术教学实训设备合理化配置有着巨大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实训设备合理化配置,优化数控技术教学实训设备使用,确保实训设备的种类、数量选择及先?M性符合中职院校人才培养需求。第二,通过合理的、科学的使用实训设备,一定程度上能避免教育资金浪费,提高中职院校资金利用的效益。第三,数控技术教学实训以数控设备为基础,盲目的使用实训设备,只会降低教学实训课程质量。因而,必须合理化配置数控技术教学实训设备,这样才能保证并提高数控教学实训质量。
2 中职数控技术教学实训设备合理化配置策略
2.1 数控机床配置
2.1.1 数控机床类型
从实际情况看,数控机床类型是非常多的,常见的有数控车床、数控钻床、数控铣床、数控冲床、数控磨床、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机、加工中心等。中职院校很难配置齐全,也不需要配置齐全。根据制造业企业生产情况,数控车床、数控钻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等类型设备的应用比例较高。中职院校可以将数控车床、数控钻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等作为实训设备配置的基本类型。此外,电火花加工应用也比较广泛,也适量配置一定数量的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机。对于其他类型的数控设备,可根据教学需要适量配置。总之,根据课程设置配置数控设备,品种尽量全些,但不应盲目选购,以免造成浪费。
2.1.2 数控机床数量
传统数控教学实训设备配置以数控车床为主,辅以数控铣床,其中,数控车床数量一般10-20台,数控铣床数量2-3台。数控车床基本采用二轴联动控制,程序简单,只需要几个或十几个程序段即可。但是就目前而言,企业实际生产中面对的加工空间已经超三维发展,传统的数控教学实训设备配置数量已经难以适应实际情况。为此,中职院校要立足于未来发展,多采用三轴联动控制的数控机床。同时,考虑到模具加工生产需要,应适当增加数控铣床的数量,适应信息化生产。
2.2 CAD/CAM软件配置
CAD/CAM软件是数控技术应用中的常见加工软件,是数控操作不可缺少的工具。当前,CAD/CAM软件多以一体化集成为主,数控加工的自动化、控制化程度较高。为适应制造业企业实际生产需要,中职院校数控技术教学实训设备应当增加CAD/CAM软件配置。从实践应用情况看,常见的CAD/CAM软件有Mastercam、UG、CAXA制造工程师等[2]。同国外发达国家软件相比,国内CAD/CAM软件技术含量有所不足,但是它们之间的技术差距正在不断缩短,而且,国内CAD/CAM软件价格普遍低于国外软件,性价比较高,所以建议中职院校配置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CAD/CAM软件。配置CAD/CAM软件后,无须重新建设专用机房,只需要在计算机上安装软件即可,操作起来非常简单。
2.3 附件和刀具配置
为发挥数控机床价值及作用,增强数控机床的制作加工能力,需要配置与之相适应的附件与刀具。千万不能花费了几十万元或上百万元配置了数控机床,因为附件或刀具配置适应性不足而造成数控机床无法使用。在国外数控行业一直流传这样一句话,“一台价值几十万美元的数控机床,其作用的发挥往往取决于一个价值几十美元的刀具。”这句话明显提出了刀具、附件配置的适合性对数控机床性能发挥的直接影响。因此,中职院校在合理配置数控机床的基础上还要配置与之相适应的、足够的附件和刀具,满足更多的实训项目,以充分发挥数控机床的价值。
2.4 实训仿真软件配置
众所周知,数控设备价格较高,如果全部实训项目都采用生产型设备,投资金额势必较大。加之,还要支付大量的设备维护与管理费用,成本投入相当大。对于一般经济实力的中职院校而言,很大承受如此巨大的资金投入,可能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即使这样做了,也不一定保证能够充分发挥实训设备的价值。出于减少成本投入与完善数控实训项目的双重考虑,中职院校可以配置实训仿真软件,构建数控仿真系统,模拟生产型设备环境,满足实训需求[3]。
配置数控技术教学实训仿真软件的现实作用是巨大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降低成本投入,减少实训成本,减少中职院校财务负担。第二,缓解中职院校机床数量配置的难题,为各类实训项目提供需要的各种数控设备条件,适应不同的教学需求。第三,由于应用了模拟实训系统,数控设备使用频率响应的降低, 一定程度上能大幅度减少数控设备故障。这样一来,不仅能保护教学安全及学生人身安全,还能减少设备维修费用。
3 中职数控技术教学实训设备合理化配置的注意事项
3.1 注重设备种类
为适应数控技术教学需要,培养具有一流操作技能的优秀人才,中职院校配置的数控设备种类一定要满足生产的实际需求。出于办学方面的考虑,很多实训中心都担负着生产创收的职能,既要适应课程教学,又能完成实际生产操作,为学校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为此,实训设备配置时,一方面考虑设备的完整性、工艺的先进性,还要保证设备种类的齐全性,适应不同工种的合理配置,这样才能满足实训教学需求,切实锻炼学生各方面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力,便于未来更好地进入社会。
3.2 兼顾系统多样性
一般情况下,中职院校配置的数控系统以一种为主,这是为了方便教?W。但是,为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技能,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在以一种系统为主基础上可以适当使用其他系统,让学生接触多种类型的数控系统,了解市场上各种数控系统的特点、性能及相关参数等信息,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满足不同系统的工作需求。
3.3 保管好资料
数控设备配置后,对配套的数控系统、各种设备的技术资料、说明书、使用手册、维修手册等资料进行严格核对,确保无误后加以整理、归档,作为日后设备操作、附加功能开发、设备维护保养及检修等的依据。此外,还要做好数控设备的技术后援、售后服务等工作,确保设备始终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使用正常,不影响实训教学活动。
对数控机床实训的建议范文3
关键词:数控加工;实训教学;任务驱动;虚拟仿真;改革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0.195
0 引言
高职数控加工专业是培养数控机床操作技术人才的重要专业,现代数控加工技术发展进步非常快,对人才的实践能力要求很高。在这种背景下,高职院校要对数控加工专业的实训教学进行改革。通过优化实训课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平台,鼓励学生到企业一线实习等措施,来不断提升数控人才的技能素质。
1 高职院校数控加工实训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实训课程教学特色不明显
在一些高职院校数控加工实训教学课程中,对学生实训的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参与技能要求等,同传统的课堂教学差异不大,没有突出实训教学的特色,对学生数控加工实践技能的训练作用不明显。
1.2 缺乏真正的学生实践锻炼机会
数控加工专业,是一种理论性同实践性,密切结合的专业。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核心数控技术知识,另一方面需要学生进行实践锻炼。在实践锻炼过程中,才能将数控加工技术练习到位,并为今后走上一线的数控技术工作岗位打好基础。但是,实际情况是不少高职院校,没有给学生安排真正能够锻炼学生实践技能的实习岗位,学生的实习效果不理想。
1.3 实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经验有待提升
现代一些高校在数控实训教师引进方面,m然花费了不少经费,但是,真正专业知识水平高、数控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并不多。高职院校数控实训教师在开展数控加工实训课程方面,更多的是参照同类院校的方式方法,缺乏立足于学生实际情况的创新突破,对学生的实训引导作用不明显,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训经验都有待提升。
2 数控加工专业实训教学改革模式分析
2.1 引进和培育数控加工实训师资
实训教学改革,需要一批具备现代化数控加工专业技术知识的教师,教师不仅要在引领专业不断创新改革,还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反复总结,参与实践锻炼,努力提升自身的实践技能素质。高职院校要加大引进和培育实训专业教师的力度,打造一批专业知识水平高、技能素质硬的师资队伍。
例如,德州职业技术学院,为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形势,建设强教学、强实践、强科研的“三强”教师队伍,助力省级优质名校申报,2017年2月,组织机械工程系26名青年教师参加的寒假教师技能培训。在培训过程中,采取校企合作形式,依托学校“数字化工厂”和“产品检测技术中心”设备资源,聘请西门子公司的刘清洲工程师和泰西(北京)精密技术有限公司代跃工程师为老师们进行培训。培训采取专家集中授课、示范演示、教师动手实践等形式,系统地学习了工业自动化生产制造的各项基本技术和基于互联网支撑的智能化制造、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等前沿知识,实现了教师技能水平、科研能力、创新意识的全面提升。培训过程中,老师们表现出了极大的求知欲望,学习气氛浓厚、纪律良好,自始至终无迟到早退现象发生,老师们并纷纷表示这种技能培训针对性强、效果好,既开阔了视野、更新了理念,又获得了知识、提升了能力。
2.2 深度对接企业需求,为学生开辟良好的专业实习平台
数控加工专业的学生,要想真正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除了要掌握好基础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进行真实的实训操作。数控加工是实践性很强,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很高的专业,因此,高职院校要在深度对接企业人才需求的基础上,为学生开辟更多真正的实习平台。在实际岗位实习过程中,学生们才能更好的检验自身的知识,并强化数控加工的各项工作技能,为今后从事数控加工技术岗位打好基础。
2.3 提升实训教学硬件的水平,为开展仿真实践模拟创造条件
为保证高职院校数控加工专业实训教学的正常进行,在实训硬件基础设施上,高职院校要加大投入,对落后陈旧的数控加工硬件设备进行更新,引进现代先进的数控加工硬件设备,做好实训场地设备搬迁、安装、调试、检修、环境清理等工作。为学生进行仿真模式实训提供良好的条件,这样对于在校期间提升学生们的数控加工实践技能,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4 创新实训教学模式,引进企业一线技术人才授课
数控实训专业实训,可以定期引进一些企业一线优秀技术骨干进行授课。企业一线技术人才,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技能素质方面,都是经过一线岗位锻炼过的,并且其思维理念也是基于现场实际数控加工作业模式,这对学生们来说,是非常急需的。因此,高职院校要定期引进这类人才为学生的实训进行授课。
例如,山东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处,通过邀请佛山市先导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专题授课。对学生实训过程中遇到的数控机床维修实验平台编程问题、安装调试问题以及故障排除等进行培训指导。在场的技术人员详细讲解设备电气组成部分工作原理,加工程序编制方法等,这对提升学生们的动手安装、调试及维修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对PLC控制有了更深入的学习与了解。在实验台中采用模块化设计,能够模拟机床电气故障,进一步使学生了解机床电气原理、系统编程与操作,帮助老师进一步了解数控机床电气结构进行数控系统的二次开发。数控机床系统操作、编程实验;便于学生大规模接线、安装,参加系统联调;数控机床典型故障分析及检修。为今后实训教学、科研、大赛提供重要保障。
3 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面对高职数控加工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的探索分析,并且一些高职院校的实际改革措施,也能够给我们一些启示作用。高职数控加工实训改革,要以市场对人才需求为立足点,培养专业技能素质高,具备良好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人。通过引进专业技术教师、深度对接企业人才需求以及增加企业一线培训实习等,是未来实训教学改革努力探索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对数控机床实训的建议范文4
关键词:调研方式;调研数据分析;人才培养方向定位
近年来,中职学校正在开展如火如荼的教学改革,每个学校、每个专业都希望建立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但是,在人才培养改革中,需要大量的、多方的数据支撑,而这些数据和理论依据都来源于人才需求调研,中职学校如何开展人才需求调研,下面笔者将以数控加工专业人才需求调研为例,讲述如何开展人才需求调研。
一、确定专业的调研目的
在确定调研目的之前,要了解中职教育的现状,目前中职教育普遍存在两个脱节:理论课与技能课教学相脱节和技能课的教学内容与企业工作岗位内容相脱节,所以中职学校的教学改革目的是解决这两个问题,建立新的教学体系,
数控加工专业人才需求调研目的如下:
(1)开展行业调研,了解数控加工专业对应的行业发展现状与技术发展趋势、数控机床操作(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操作工等岗位人才需求量及素质要求。
(2)开展企业调研,了解企业对应的数控专业就业岗位分布及岗位能力要求、技能要求、工作要求。
(3)开展职业院校调研,了解兄弟职业院校在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定位、培养层次定位与近年办学情况以及对职业内涵、职业岗位设置与专业建设的情况。
(4)开展对毕业生调研,了解数控专业毕业生对学校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实习设备设施配置、师资与教学水平。
二、确定专业的调研对象
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选择调研对象:
(1)广西玉林高级技工学校(以下简称“我校”)2012、2013、2014届近三年数控专业的毕业生。
(2)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的中层管理员、班组长、技师、技工师傅、技术总监等。
(3)数控加工专业对应的机械制造(与数控加工相关)行业、协会。
(4)广西机械高级技工学校等20所中高职院校。
三、确定专业的调研方式
(1)问卷调查。采用《企业调查问卷》《毕业生调查问卷》《职业院校调查问卷》,以企业概况、用人需求以及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等方面设置企业调查问卷内容;以学校课程、教学、实训条件、师资等内容设置毕业生调查问卷;以办学情况、专业设置、职业内涵、专业建设等内容设置职业院校调查问卷。
(2)现场访谈。与企业的中层管理员、班组长、技师、技工师傅、技术总监、毕业生等人员面对面座谈、交流。
(3)文献检索。文献检索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械工程学会等行业,了解数控加工专业对应的行业发展现状与技术发展趋势、人才需求数量。
四、实施调研
(1)2013年7、8、9月,调研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采用问卷调查、与企业专家面对面座谈的方法,实地考察了企业经营和生产状况,了解企业有关数控职业岗位设置情况及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
(2)2013年8、9、10月,分别对在广西、广东工作的部分毕业生跟踪调查,通过调查问卷,个别座谈,了解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以及课程设置、教学设施、教师教学能力,学校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情况,共发出50张调查问卷,收回40张。
(3)2013年9、10月,对广西机械高级技工学校等10所院校进行调查,通过与教学管理部门、专业骨干教师进行交流,通过调查问卷,了解数控专业的办学规模、教学实施、内涵建设等情况,共发出10张调查问卷,收回10张。
(4)2013年8、9、10月通过网络调研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械工程学会等,了解数控职业发展趋势,数控职业规模。
五、调研数据分析
1.数控行业发展趋势与职业岗位需求分析
(1)2010到2013年,中国每年机床产量维持在20万台以上(见图 1),我国未来数控机床市场巨大,数控机床需求的快速增长带来数控职业岗位巨大需求。
(2)通过调研现示,中国机床的数控化率在不断攀升(见图 2)普通机床岗位需求下降,而数控机床岗位需求逐年增加。
(3)我国(初、中、高)级技术工人中,高级技工占5%,中级工占35%,初级工占60%。而发达国家技术工人中,高级工占35%、中级工占50%、初级工占15%。这表明,我们的中级技工在未来5至10年内仍会有大量的人才缺口。(见图 3)
(4)数控职业岗位与岗位能力分析。据教育部高教司对152家数控应用企业调查显示,目前在岗人员岗位一般分为:数控设备操作人员、数控编程工艺人员、数控机床维护维修人员等。 调查中,数控设备操作人员占70.13%,数控编程工艺人员占12.6%,数控机床维护维修人员占12.44%,其他4.83%。(见图 4)
(5)通过对广西玉柴曲轴厂、广西金创等企业的调研,发现提供数控设备操作人员岗位比例中,数控车工占的比例较大,其次是数控铣工、加工中心。(见图 5)
2.数控职业岗位能力数据分析
(1)在对员工通用能力的调查中,职业道德素养、专业技能、自主学习、团队合作与沟通、吃苦耐劳这四项认同度最高,占受访比例的80%以上。(见图 6)
(2)在对员工应具备的岗位技能能力调查中,数控机床操作能力、数控编程能力、识图能力认同度最高,占总认同度率的90%以上。(见图 7)
在“企业方对中职学生就业上岗时工作能力满意度”调查(见图 8)中,比较满意的占60%以上,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我们通过对广西玉柴曲轴厂、广州数控设备厂等10家企业进行调查研究,总结了这些企业对数控机床工岗位要求具体如下:①懂得数控机床操作系统,熟悉数控机床的性能和主要装置;②熟悉并了解各类金属材料的性能,识图、懂量具,根据产品图纸能编排程序、选择刀具进行生产;③具有一定的数控机床操作技能,并进行车床的日常维护与保养,能够操作常规检测仪器,能处理一般的产品质量和工艺问题以及常见的故障;④工作细致、认真、责任心强;⑤根据零件图所规定的工件形状和尺寸、材料、技术要求进行工艺程序的设计与计算(包括加工顺序、刀具与工件相对运动轨迹、距离和进给速度等),输入到数控机床的数控系统;⑥数控车床自动生产出产品后,使用测量检测仪器,对有精度误差的产品进行误差补偿;⑦排除数控车床的使用过程中的各种故障,进行日常的车床维护和保养;⑧能应用研究第三方软件,完成复杂零件造型,自动编排程序。
3.毕业生对学校数控专业建设调研数据分析
(1)在“毕业生对原有开设课程的重要度评价”中(见图 9),发现操作技能课程如:普车实习、数控车实习、数控铣实习、加工中心实习课程的认同度最高。
(2)从毕业生对就业满意度的评价看,满意的比例为12%,基本满意的为75%,不满意的比例为13%(见图10),显示毕业生对就业满意度的总体评价一般,表明满意度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3)在毕业生就业成功的原因中(见图 11),受访者列举最多的原因是“有社会工作实践经验”“专业技能突出”“工作态度好”,因为企业对学生实践能力十分看重。受访者大多认为:由于中职毕业生绝大部分的就业方向为企业生产一线,因此需要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企业对学生此方面的素质要求迫切。
(4)在对教师需要提升的能力中,认为教师最需改进的是教学方法(见图 12)。受访者普遍认为理论课过于抽象,没有很好地结合实践环节,而专业技能过于简单,缺少丰富的内涵。理论知识、工艺知识、操作技能过硬,善于表达的一体化专业教师被认为最能满足现实需要。
毕业生认为在学校所培养的能力中,最重要的是人际沟通能力、社会工作能力、学习能力。(见图 13)
4.企业专家访谈分析
为了更深入了解和掌握调研企业和员工情况、发展规划、人才需求及对我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评价和建议,在发放企业问卷的基础上,我们邀请了调研企业的部分专家填写了企业专家问卷(访谈)表。在企业专家问卷(访谈)表中,专家访谈者可以不受企业问卷问题选项的限制,更深刻自由地发表意见,以完善和补充问卷的不足。受访专家认真负责填写了企业专家问卷(访
谈)表,畅所欲言,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如,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吃苦耐劳、扎实肯干、熟悉设备操作,设备保养,保值,检具正确使用等。
六、调研结论
(1)人才培养方向定位建议。通过对调研数据分析数控加工专业对应的行业企业发展现状与技术发展趋势,把握行业企业各层级用人情况及数量需求,理清数控加工专业匹配的职业内涵、职业岗位群与工作职责,比较同类职业院校数控加工专业培养方向定位、培养层次定位与近年办学规模等情况,结合我校数控加工专业多年的办学经验,本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可定位为:数控加工专业的培养方向应以(需求岗位比例最多的)数控车削加工方向为核心,数控铣削加工和加工中心加工方向为辅。
培养层次需以(需求人才层次最多的)职业资格四级,为我校人才培养层次。数控部分岗位及能力要求见下数控岗位及能力要求表所示。
(2)对人才培养的建议。①企业认为学生在掌握数控专业基础能力和综合能力后,可以进入企业顶岗实习,按照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简单到综合)的项目进行实习,更好更快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②企业建议密切开展校企之间的合作,使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受益,学校应以就业为导向,以(模拟企业零件)生产为依托,建立以校内学习和校外顶岗实习相结合模式,采用“产教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计划,
达到人才培养质量的综合能力提升的目的。
(3)课程设置建议。当前技术、经济和社会正在进入一个以人为中心的信息时代,传统的课程结构单一、相关课程内容重叠,传统的实训课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课程不能有效衔接。因此,必须对原有的课程进行重新设置,重新设置的课程应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职业活动为核心、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中做,
做中学”,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
(4)教学模式建议。传统教学模式虽有实训环节的教学,但仍偏重于学科理论体系的完整传授,理论和实践有所脱节,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有利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有利于专业课程各教学环节的相互配合;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快速掌握技能、快速成才;有利于学员毕业后快速胜任第一岗位工作,建议以人社部开展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为核心,改进我校现有的教学模式。
(5)评价模式的建议。教学评价是促进中职教育管理、推动改革的重要手段。建议教学评价采用主体多元化 (学生、教师、学校、学生家长、企业、社会)及评价方法多元化,他评与自评相结合,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阶段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6)师资的建议。社会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既懂理论又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能够将理论和实践融会贯通是对高技能人才的基本要求。学校应以一体化教师、专业骨干老师、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为重点,建立一支适应一体化教师的师资团队。
(7)教学场所建设的建议。原有的教学场所功能单一,把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学习分别独立,不利于形成“学中做,做中学”学习方式。学校应建立一体的教学场所,建立以信息查询、理论课堂、技能课堂多功能一体化的教学场所。
七、结束语
对数控机床实训的建议范文5
关键词:数控技术;职业能力;培养方向一、研究目的
1.在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数控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继续进行人才培养方向的探索。
2.通过对本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的专业能力需求状况调查,确立专业建设和发展的方向,把我院数控技术专业建设成为广东省重点专业。
3.通过对本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的专业能力需求状况调查,研究分析高职数控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能力与素质结构,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二、分析基础
1.调研企业。
通过面对面交流调研的企业有韶钢机械制造厂、韶关轴承厂、韶关齿轮厂、广东翔泰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珠海粤裕丰钢铁有限公司、泰都钢铁铸造有限公司、中山高威电器集团有限公司、鹤山皇冠制罐有限公司等19家企业。通过等其它方式调研的有中山立辉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
企业的选择依据首先是区域原则,以韶关地区和珠三角地区为主;其次是关联原则,即是我院校外实训基地,或有我院毕业生和顶岗实习学生,或与我院有一定校企合作的企业。调研企业的分类如表1所示。
2.调研内容。
我们在问卷中将岗位能力分为5个方面,开展了6类重要性调查,本文在此对其中相对重要的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在问卷中需要受访者按重要性排序,在统计中我们按排序进行线性等级赋分,如第一位赋10分,第二位赋9分,依次类推;若第六位以后未排序,则全部计为5分,依次类推。
三、职业能力分析
1.数控人才岗位职业能力的数控加工应用能力重要性分析。
如图所示,列在第一等级的“数控加工操作”和“加工精度控制”历来是企业关注的焦点;列在第二等级的“数控机床维护”和“夹具装调”与以往的各级各类调查相比重要性增加明显,这说明企业现在更加看重学生的“操检合一”的岗位能力,同时我们在设计问卷时新增的最后一个选项“夹具装调”获得了出乎意料的高分,这为我们今后的课程改革提供了方向。“数控加工编程”“加工工艺设计”重要性略有下降,是否与企业近来产能恢复而产品种类相对稳定有关,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2.数控人才岗位职业能力的数控机床维护能力重要性分析。
从上图可以看出三个趋势:和以往的各级各类调查一样“故障诊断”高居第一位,而原来具有较高重要性的“机床装调”此次调查排列最后,对于加工企业来说,机床装调交给更为专业的厂家来做是首选策略;“PLC应用”“电工电子测量”“电气控制识图”等电方面的能力要求重要性增加,这可能与新技术首先在数控产业产生萌芽并迅速发展发展有关;“液压方面的知识能力”的重要性也有所增加,数控机床维护能力中的“机电液”三个方面的重要性在悄然发生改变。
3.数控人才岗位职业长效发展的重要性分析。
我们设计调查问卷时,在职业长效发展中各抽出三个选项,希望能对历来就争论不休的“做人做事”的问题有一个答案。从上图可知,区分度较差,基本是不分伯仲,“做人”总评略占上风的局面。为进一步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又按企业的类型进行分类分项统计,一些有趣的结果浮出来:对于合资企业和发展速度较快的企业“做事”更重要,对于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做人”更重要;在关键能力上,合资企业给“身心素质”赋了最高分,国有企业给“团队合作”赋了最高分;在职业能力上,合资企业认为“持续发展与提升”最重要,而私营企业认为“技术基本能力与经验”最重要。
四、主要结论和专业建设建议
1.基于职业长效发展在对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方面。企业对数控专业人才的个人能力和素质要求提高的同时出现了一些变化,笔者会在今后的专业改革与建设中加以密切关注:第一,在机械制造技术应用能力方面,加强“识图与绘图”等基础能力的培养;其次,在数控加工应用能力方面,除重视“数控加工操作”和“加工精度控制”训练外,要适当增加“数控机床维护”和“夹具装调”方面的课程开设,提高学生“操检合一”的岗位能力;再次,在数控机床维护能力方面,要适当增加“故障诊断”和“电液”的内容;最后,在生产现场管理能力方面,除了注意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外,也要强化学生的计划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和策略选择能力,使学生具备自我成长、持续发展的能力。
2.在数控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上。课程中的教学内容建议强化基础技能教育,简化专业基础理论与实验,拓宽专业课知识面,增加综合技术课数量,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提倡适度的专业交叉,加强应用技术动手技能的训练,训练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
3.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必须坚定不移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我院数控专业在设备上的投入,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参与人才培训;另一方面,可以让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中,培养更符合企业需求,具有职业长效发展能力的人才。
对数控机床实训的建议范文6
关键字:数控机床;实践教学;导生制
技工学校的数控机床实习课的任务是为现代企业培养熟练的操作工,要求学生掌握本工种的基本操作技能,具有数控机床中等操作工的技能与技巧。但技工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着理论基础知识、动手操作能力参差不齐的问题。针对学生的这一实际情况,教师如何在帮助、引导差生的同时,充分挖掘和发展有潜力的优秀学生的智能,全而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经常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数控机床实习课的特点叙述了“导生制”在数控机床实习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一、“导生制”简介
18世纪70年代工业革命的爆发对英国初等教育的普及提出了迫切要求,要求对童工及贫困人口广施教化以满足英国工厂对劳动力的需求。但由于当时的教育仍掌握在国教会、慈善团体和个人手中,尚未纳入政府的职权范围;再加上当时英国连年战乱、国虚民弱、师资险乏和经费紧张,英国的普及教育遇到极大的障碍。18世纪90年代初,印度马德拉斯的英国国教会牧师安德鲁•贝尔和英国伦敦的公谊会教徒约瑟夫•兰卡斯特几乎同时创行了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称为“兰贝制”或“级长制”,即导生制。但是据史料记载,导生制思想的发端在一千多年前的中国《汉书•董仲舒传》记载“董仲舒,下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就是类似的教学方法[1]。20世纪我国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兰贝制”销声百年后,用另一种形式兴起了导生制―“小先生制”[2],来普及我国的教育。
(一)数控机床实习引入导生制的需要
1.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机床实践教学中面临的难题
(1)班级学生数量过多,有很多学校每个班50多名学生是很常见的,多的甚至达到70多人。然而在数控实习教学中,一个班一般至多只能配两名教师,一名教师要维持5台左右机床的教学与指导,不能保证及时有效地指导学生实践,既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又会导致有些实习学生无事可做,串岗、闲聊及其它违纪行为发生,造成课堂纪律的混乱。此外,数控加工是高效率的加工,机床的速度很快,当发生错误时,没有经验的学生无法做出正确处理,往往会导致设备或人身事故,因此,师资力量不足,教师教学力不从心,已经成为数控加工技能训练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由于中职学校的学生基础普遍较差,起点水平较低,因此,在教师面对全体学生进行实训操作的规范讲解时,能较快接受并理解的学生所占比例较小,有不少学生需要一对一的接受指导才能掌握操作要领,但作为教师,很难做到对每个学生都能进行一对一的指导。
2.导生制是目前解决师资欠缺的有效途径
目前,在学校不能增添教师数量的前提下,导生制是解决以上问题的一个很有效的办法。导生在教师的指导和组织下,辅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辅助教师完成操作环节的讲解和演示、机床的安全监督与使用管理、教学纪律的维持与考核等各项工作,每一位导生在实习教学中都发挥了指导老师的作用,这样在实际教师数量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加大了实习的指导力度,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导生制”在数控机床实习教学中的实施
(一)导生的基本选拔
导生选拔的好差,是运用导生制在实习课教学中成败的关键。在数控机床实习中,导生的角色就是任课教师的左右臂,导生的主要作用一方面是辅助教学,传授编程与操作技能,另一方面是保障安全,维持纪律,为同学服务。因此,教师要留心平时的教学活动,通过多种途径调查摸底,物色出3- 4名技能高、行为素质好、责任心强的导生,并随着教学的进展,不断发现有潜力的新导生苗子,交替充实导生队伍的力量。某一个导生确定后,教师要对其提出要求,明确目的和任务,并给导生提供锻炼的机会,使导生不仅能率先掌握好知识技能,还能学会教师授课的思路和方法。“选”和“训”是备好导生的主体。
(二)导生的预培训
由于数控机床实习中的具体操作,教师需要在工作台上进行边操作,边讲解,不可能在班上面对全体学生进行学,因此,要让“导生”在全体学生实训时能对学生起到“导”的作用,必须要提前对“导生”进行培训、实践,让“导生”首先做到能单独完成实训任务。这种预培训需要牺牲一些教师的课余时间,来专门对“导生”进行培训,具体时间可由教师灵活安排,所需时间的长短与“导生”的素质有关,一般来说不会很长。教师在对“导生”进行技能培训的同时,还要向“导生”传输一些必要的“教”的技巧和方法,让这些“小先生”真正能成为教师的左膀右臂。
(三)导生的使用
1.发挥导生的帮教作用
在实习课教学的“讲解―示范―巡回指导―检验评定”的四个环节中,教师除让导生全程参与外,应把导生的作用重点放在分组练习、定组指导上。因为分组练习巡回指导是实习课的主体环节,也是教师教学组织工作的难点。每组5-10人,可指配1名导生独立工作,在组内进行详细的、可见度高的重复示范,面对面的指导,手把手的帮教,并及时报告异常情况,完成小组评定等任务。这时教师可环顾全面动向,有重点地巡视指导有关导生和能力特别差的学生,处理突发事件。这样,实习的内容通过“点”(导生),快速地辐射到“面”(组内学生)上,组内学生间的讨论热烈,身心放开,掌握规范操作的速率和矫正防范的效度得到改观。导生由此锻炼了组织能力,教师也由此走出了那种“单兵指教、应接不暇、忙乱辛苦”的怪圈子。
2.导生使用要注意的问题
(1)要制定严格的导生纪律
导生需要遵守一定的纪律,例如对同学的问题要耐心解答,导生组内的学生也要遵守一定的纪律,例如要尊重做导生的同学。这样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氛围,不会使导生制流于形式或无法实施。
(2)要进行合理的分组
全班同学进行分组。以后所有的教学实践活动都将以导生为组长,以组为单位进行活动。对每一个组的成员,教师要按操作能力进行搭配,每组各位同学之间能力呈梯次,但各组水平层次差异不要太大,还要注意男女生的比例分配,以保证各级教学的同步性。
3.教师把好总结评价关
完成实训任务后,可将学生组织起来,由各组导生带领组员自己小结、自我进行评价,然后由教师进行归类、讲评,指出实际加工过程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提出修改意见。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对自己工作的总结能力,又深化了对数控加工技术的有关知识和技能,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实施方案。通过这一教学环节,导生及其他学生都体会到从设计到加工,最后成为产品的喜悦,有一种“成就感”,从而激发了进一步搞好实训的积极性。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又为其今后上岗与社会“接轨”奠定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