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安现状及对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会治安现状及对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会治安现状及对策

社会治安现状及对策范文1

当今社会,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农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农村所面临的各种矛盾冲突与挑战影响着新农村的和谐建设。近年来关于农村生活的新闻报导中仍然存在有不和谐因素,本文从和谐社会背景下分析探讨了农村治安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结合当前的法律规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农村治安;法律规制;和谐社会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惠农政策的大力推行,村民的经济收入提高了,生活质量也在不断上升中,广大农村大都走上了富裕的道路,农村社会治安局面已基本稳定。但是在一些农村,村民的生活中仍然存在有不和谐因素,例如村民家中电动车、家畜被盗,村民之间的纠纷事件等时有发生。这些不安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的和谐发展。

一、当前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治安问题

(一)群体性的刑事案件数量增多

在当今的农村治安环境中,群体性的刑事案件数量逐渐增多,例如团伙盗窃、聚众斗殴、聚众赌博等案件时有发生,严重危害着农村环境的安定有序。这也影响这农村青年、幼儿的教育,很多农村青年受不良文化的影响走上了非法犯罪的道路。

(二)农村治安管理力量薄弱,缺乏完善的防卫体系

在多数农村建设中,治安管理力量薄弱,也没有科学的防卫体系,而且受地理环境、人文历史发展、家族势力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农村治安管理工作面临着很大的挑战。而且,农村生活环境复杂,自身缺乏治安储备,农村的治安人员缺乏,这都是农村治安环境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农村的家庭暴力事件较多

在法律制度不断完善的今天,很多农村家庭“法盲”仍占绝大多数,再加上农村固有的“重男轻女”“男人在家庭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影响,农村妇女处于弱势地位,家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这严重危害着农村的治安管理工作的开展。

(四)留守儿童、空巢老人较多,使得农村治安管理问题凸显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导致农村的年轻劳动力减少,使得“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数量增加,他们不管是从体力还是从生活知识等各方面能力较低,这使得农村的防卫体系较为薄弱,很多不法分子有机可趁,顶风作案,威胁着弱势群体的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农村里所发安生的不法分子侵害村民财产的案件数量不断增长,严重影响着农村的社会治安环境。

(五)不法分子利用村民知识水平较低,存在有封建迷信的思想

这一特点进行违法活动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村名学习科学知识的机会越来越多,但是仍然会有人对迷信思想、封建活动深信不疑。很多不法分子正是利用了村民的这一思想特点,打着封建迷信活动的旗号,进行不法活动。

二、农村治安问题存在的原因

(一)村民的法律意识淡薄,法治宣传教育不到位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已经在一些乡镇、村庄开展,但是大部分村民仍然是法盲,在复杂多变的生活环境下,他们不知道如何运用法律的手段解决遇到的问题,而是会选用更加直接的暴力手段等解决问题。而且,由于很多村民之间存在有血缘关系,家族的影响根深蒂固,使得很多人在遇到问题时首先会考虑运用家族的力量解决矛盾。这也为法治宣传工作的开展设置了障碍。而且,农村的文化发展落后,村民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很多人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村名仍然是文盲、半文盲,加大了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的难度。村民对法律的认识不够,政府部门对法律规制的宣传不到位,加剧了农村治安环境治理的难度。

(二)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政府对农村建设投入、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城乡贫富差距拉大,使得农村的多数劳动力都去城市打工,村庄中多数都是老人、儿童,这使得农村的治安管理更加困难。还有的村农,政府对其建设投入较少,农村的基础设施、治安设施投入较少,例如当遇到突发问题时,村民无法利用身边的器械正当防卫,无法及时报警灯。归根结底还是农村经济发展缓慢、落后的原因。

(三)农村的基层工作不到位

农村的社会治安管理部门力量不足,民警数量较少,使得很多时候民警有心无力,还有的农村,乡、镇基层组织对治安管理工作不够重视,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法律宣传教育工作,也没有对违法乱纪的人员进行说服教育,使得农村的社会治安环境越来越复杂。

(四)政府对农村的法律规制、政策执行的重视程度不够

相对于城市,国家对于农村的法治建设、政策执行的重视程度不够。这体现在:国家对于农村的治安力量建设投入较少,农村的治安管理人员、治安设施投入较少,使得农村的治安管理工作无法推进;国家对于农村治安法律规制的建设、执行工作中存在漏洞,没有实际可操作性的法律规制,使得对农村违法乱纪现象的治理无法可依,治理力度较弱;国家对于农村治安管理工作的推行不够周全,监督力度不够,很多违法乱纪现象的治理程度不够,但是又缺乏相应的监督手段,使得农村治安管理尤其困难。

(五)村民自身的原因

村民文化水平低,无法正确认识自己行为的法律后果,使得他们违法却不自知。村民在思想方面仍然存在有封建迷信的思想,使得法律的普及难上加难。作为弱势群体,村民对违法行为的抵御能力本身就存在缺陷,在面对违法乱纪行为时无法正确认识,更无从谈起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利益。使得很多不法分子屡屡得逞,更加猖獗。

三、如何改善农村治安环境的现状

(一)拓宽与农村治安管理相关的法律范围

我国的关于农村社会治安管理方面现行的法律规制并不完善,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行,不断有新的治安问题涌现,现存的法律规制根本无法及时的修改,用以约束这些行为。为了扩大农村治安管理相关的法律范围,国家应当考虑结合新农村发展实际情况,制定出具有更大保护力度和调整范围的法律法规标准,在制定的过程中也需要尽量详细和完备地进行,注重合理的解释和阐述,并对法律内容的实质应用进行明确无误的引导,以实现对农民合法权益的切实保障,隔绝掉不法分子。从广大群众的真实利益需求出发,遵从法为人所制,法为人用的原则,有效发挥法律整治的作用,适当的拓宽与之相关的法律约束范围,使得那些违法乱纪行为可以被依法惩治,加强法律规制,提高农村治安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二)加大违法乱纪行为的惩治力度

为了实现法律法规的实质效果,国家应对特定的违法乱纪行为设置针对性较强的法律条文,并加大对违法乱纪行为的橙汁力度,对违法分子进行严惩,当其重新进入社会时,才能有有效降低其再次进行违法犯罪行为的几率,促进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的有效解决,改善农村治安环境。与此同时,各级党政机关、政府部门首先要认识到打击农村治安违法犯罪行为可能酿成的严重后果,并及时进行各个部门的统一协调,集中力量对这些犯罪人员进行惩治,将这些违法犯罪行为从源头扼杀。另外,执法部门可以通过采取“举轻以明重”的做法,通过对违法乱纪人员的严惩起到警戒广大村民的作用,在实现对不法分子的惩处的同时,提高村民对法律规制的重视程度,从而促进农村法制的建设,在广大农村营造出良好的司法环境,保障农村社会秩序,维护农民日常生活的稳定性。

(三)加强农村治安体系的构建,加大农村治安力量建设

在我国现阶段,由于农村处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最基层,农村的治安管理力量相对城市较为薄弱,因此,农村中治安问题的发生也较多。为了能够构建出完善的农村治安管理体系,首先必须要加大对治安力量配置的投入。例如,可以通过进行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编外人员招聘等多种人员投入措施,增加农村基层民警和巡逻人员的数量,保障农村日常治安环境的稳定性。与此同时,也可以通过加大对农村基层民警和巡逻人员的教育及培训,使其充分认识到农村治安的现状,并增加他们的法律知识储备量,以及必要的治安问题防治措施,增强其维护社会治安的责任感,提高他们与违法犯罪人员作斗争的能力。另外,也要加强对他们处理纠纷等能力进行锻炼,当突发事件等农村治安问题发生时,他们能够合理有效地解决村民之间的纠纷,以避免更加严重情况的发生,维护好农村治安的有序性,保障居民日常生活平稳进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和谐发展。

(四)加强对农村的法律规制的宣传教育

对农民进行长期的全面的宣传教育是实现农村法律规制的重要方式,因此,针对村民自身法律意识淡薄的现象,政府应当在广大农村地区加大对法律规制的宣传教育,通过张贴法律知识宣传海报、举行法律知识小讲座等多种宣传方式,可以普遍提高村民的法律知识水平,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哪些行为可为、哪些行为不可为。同时,也可以在广大农村进行应对紧急情况的演练,加强农村居民应对突发事件的防御能力,让村民们明白在面对违法行为时如何有效使用法律的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挽回自己的损失,打击不法犯罪分子和违法行为,并利用法律精神规范自身的行为方式,有效实现法律规制宣传教育的目的,加快促进和谐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五)推动法律规制的规范运行,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结合新农村建设发展的具体情况,规范法律法规的应用程序,并构建出合理完善的法律运行和监督机制,以实现对法律规制的运行情况进行良好的监督,对于农村治安管理工作来说是极其有必要的。在农村治安管理的问题上,如何更好的运用法律解决问题,如何更好的使法律规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如何将法律运行的情况真实有效的反映出来,如何协调法律的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都需要进行完备和规范性的规划。在推动法律规制的规范运行和健全监督机制的过程中,应当从基层农村的治安环境中积极发现问题,并总结经验,着手于具有针对性的农村治安问题,从法律运用程序的薄弱环节进行精准切入,并在长期的实践和探索中不断完善,发挥出法律规制在改善农村治安环境的重要作用。通过对法律法规运行情况的监督,及时发现农村治安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不断完善法律法规等措施加强农村治安管理,从而使得农村治安情况得到好转。

四、结语

农村治安管理工作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在和谐社会背景下,如何更好地解决农村治安问题关系着农民生活质量的高低。诚然,农村治安管理工作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任务,但是我们也要做好万全的准备,及时应对随时突发的问题,争取建设一个美丽和谐的新农村。

参考文献:

[1]黄晓玲.善治理论视角下农村治安管理社会化研究[J].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5.

[2]李凌风.我国社会治安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法治与社会,2015.

社会治安现状及对策范文2

摘 要 体育旅游是以旅游和体育为双重目的,以欣赏、观看或参与体育活动为部分内容的旅行游览活动。本文通过文献调查法、访谈法和实地走访总结出佛山地区体育旅游资源的优势,对其进行分析并制定出开发对策。

关键词 佛山地区 体育旅游资源 发展意义 发展对策

一、前言

体育旅游是人们为了改善身心状况,在体育理念的指导下暂时前往异地,参与以体育活动为具体活动形式的现代生活方式,它跨越年龄、性别、民族的界限,既帮助人们锻炼身体获得身体技能的平衡,又使得人们身心感到愉悦;生活充实并且可以调整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

二、佛山地区体育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意义

(一)佛山地区体育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体育旅游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体育旅游资源,一个区域体育旅游的兴旺发达,效益的高低都与当地体育旅游资源丰富与否,开发价值大小密切相关。“2013年广东国际体育旅游文化节暨佛山旅游嘉年华活动”的成功举办,使佛山旅游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大大提升。去年全市旅游收入达47.46亿元,比上年增长15%。由此可知,佛山地区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台阶。

(二)佛山地区体育旅游业的发展意义

1.经济效益

(1)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体育旅游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是存在一定联系的。旅游业是佛山市的优势产业,发展与旅游业相关的服务业大有可为,要通过整合旅游资源,统一规划开发,发展全市范围的体育旅游,增加游客在本市的逗留时间,就能够带动旅游业、旅馆业、娱乐服务业、公共服务业等一批相关服务业的大发展。

(2)提高就业率。体育旅游业的发展不仅是旅游业发展的支柱,还会是其他部门行业发展的带动者。各部门的发展将会与地区人民的就业率产生一定的关联。在体育旅游开发活动中无论是长期或短期效益,都符合当地人民的利益,给他们提供就业机会,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

2.社会效益

(1)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体育旅游开发是以增进人民身心健康为目的的旅游活动,使其能够积极参与体育旅游,促进身心健康,缓解和消除身心疲劳、增强体质和预防疾病,从而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2)弘扬传统民族体育文化。通过体育旅游开发,提高了体育旅游产品中的文化品味与精神内涵,树立地区体育旅游良好形象,吸引更多的旅客到佛山地区进行体育旅游,促进各地人民的文化交流,弘扬地区传统体育文化。

(3)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体育旅游的开发将会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收入,使居民生活质量不断的提高,个人的素质不断的提高;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将会给当地带来更多就业机会,从而减少无业游民。推测可知:社会治安也将会稳定,社会治安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三、佛山地区体育旅游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及开发对策

(一)佛山地区体育旅游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1.旅游项目过于单一

通过实地考察佛山地区旅游景点,可知大部分景点都是以观赏型为主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民生活意识的提高,人们已从静态的观赏者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大多数旅游者趋向于各种可以参与其中的活动,体育活动就是选择之一,尤其是青少年、儿童游客感到佛山的娱乐设施不多。青少年的心理存在好奇、追新鲜等特点,项目过于单一难以让旅客有下次再来之意。

2.体育旅游中介欠缺

一些景区景点实行的各自经营模式,使到部分景点同样的资源配置但旅客量相差甚远,而投入的设备难以充分利用,部分实在资源成为透明资源。从而使产业经济的相互驱动不能形成互动格局。

3.体育旅游营销不当

多数的体育旅游企业追求的是短期目标。他们不根据消费者心理去选择适合的推广对策。大家都知道一个好的事务活动或公关活动将带来巨大的眼前效益和未来的间接效益,然而,更多地方抄袭别人的模式,把举办该类活动的真正意义颠倒过来,结果劳民伤财。

(二)开发佛山地区体育旅游业对策

1.继续发挥特色品牌效应

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特色品牌效应之路是可持续性的,形成佛山地区体育旅游业的核心地带。达到资源、投入、效益、品牌等方面协调发展的局面。根据各自的自然及人文资源特点,选取登山、漂流、保健养生、攀岩等项目集中经费进行开发,宣传。逐步形成佛山地区体育旅游的品牌。并以此辐射,渗透,带动周边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推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2.培养适宜体育旅游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从业人员,提供优质服务

体育旅游属于特种旅游项目,因而该行业需要特定的专业人才,目前体育旅游人才缺口很大,体育旅游人力资源总量和后备力量都明显不足,整体素质不高,体育旅游经验不足,整个服务体系存在经营管理不善,服务质量不到位的问题,从而影响了体育旅游的发展。因此,应采取多种形式提高从业者的综合素质,吸收从事体育工作或是在体育产业方面富有经验的人士加盟旅游业,为佛山地区体育旅游业提供优质服务。

社会治安现状及对策范文3

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现状入手,分析指出这已经越来越成为现阶段的重要问题,并对现阶段我国城乡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经济发展;影响

一、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是主体。目前我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高达62.3%。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对全国31个省(区、市)7100个行政村6.8万个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显示:农村剩余劳动力目前约为1.5亿,再加上每年新增劳动力600多万,农业部课题组运用劳动力合理负担耕地法测算出我国现阶段农业部门需要的合理劳动力数量约为1.96亿人,现阶段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高达2亿人左右。随着农业集约化经营程度的提高,如果按照发达国家的技术与管理水平从事农业生产,中国种植业只需4000万~5000万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将增加到3.5亿人。

目前这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三个基本流向:即由农业流向非农业,由乡村流向城镇,由落后地区流向发达地区。根据《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2006),我国现在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3亿人左右;如果加上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农民工总数为2亿人,已超过农村人口的1/5,主要集中在部分城市人不愿意从事的危险性高的工作、脏活、累活、苦活。

纵观改革开放40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离土不离乡”(1979-1996年),大批农村劳动力在乡镇企业就业,第二阶段“劳力东南飞”(1997-2000年),去东南沿海从事劳动密集型工业生产;第三阶段(2000年至今),随着城市化发展和房地产市场升温,“失地农民”强制性转移到城镇。

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出以下主要特征:是跨区域转移与省外就业比重明显提升;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向“内”转移,而相对落后地区持续向“外”转移;青壮年是外出务工的主力军;文化程度普遍都较低;明显的兼业性,农忙务农,农闲务工,亦工亦农;非农收入成为农村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受经费、交通、通讯、农村劳动力市场化程度、求职务工的信息不通畅等因素的制约,还处在“亲帮亲”、“友帮友”的自发无序的流动状态;由于目前我国的劳动合同、保险制度的不健全和一些私营企业的风险道德问题,工资兑现、因工致伤,致残的医疗及保障方面等方面社会矛盾日益凸显。

二、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1.对农业的影响

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实践充分证明,“劳务经济”有利于脱贫致富,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劳动力转移促进了农业土地的规模化经营,使另一部分农业劳动力相应得到较多的农业资源,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加快,促进农业的产业结构和市场农业的发展。

劳动力转移使得农民对农业、非农业、技术、教育的投资加大,为农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水”。更多的农民利用这些知识和技能更有效地从事农业劳动或非农业劳动,从而使收入渠道更加多样化,这样的转变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使农村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增进了农村服务业的发展,也使未来农村城镇化进程得以顺利进行。

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已影响到农业基础的稳固。农业发展后继无人,农村地区劳动力供给不足;耕地利用率下降,粗放经营;高效经济作物发展滞后,农业结构调整缓慢;农田水利设施毁坏殆尽,农业生产回到了靠天吃饭的阶段;“农业人才”短缺,科技缺少创新主体,新技术推广难度加大,科技兴农较难落实;大量化肥、农药、除草剂的使用造成的污染已经成为我国治理农业污染的难题之一。

2.农民群体的影响

农民进城务工增加收入的同时,提高了农村人口的素质。他们开阔了视野,接受城镇、工业社会新的意识、观念和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农业生产无形而巨大的生产能力;他们逐步完成了知识和资本积累,激发了更高的理想,他们或者定居城市,或者回乡在城镇创业。

但是目前转移发展的阶段中,由于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农村公共事务几近瘫痪,农村很难解决现有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同时农村人口过疏化问题越来越严重,空心村正在迅速地大面积形成,部分农村有走向终结的趋势,这已经到了威胁农业生产甚至农村存在的地步。

更严重的是农村家庭问题。随着农村人口流动,越来越多的留守妇女、儿童、留守老人的问题出现。这部分人劳动力不足,信息沟通不便,经济意识薄弱,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和农产品销售;留守儿童教育和综合素质下降使得农村劳动力出现结构型缺失。

3.对社会的影响

农业监管的难度不断加大。承包地是农民生活的最低保障,随着非农转移的加速发展,有偿、合理、灵活、有序的土地流转制度无法及时跟进,迫使外出人员城乡两栖兼业,“青壮去务工,种田童老姑”,更有甚者是近年来不断上演的弃田抛荒现象。更令人担忧的是随着年轻的、有文化、有一技之长的青壮年劳动力的转移,农业科技示范与推广在农村减弱,直接导致农业发展后劲不足,农业技术进步难以跟上,从而更进一步扩大了转移地区与发达地区的经济的对立与差距。

加重了城市人口承载负担。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与城市工业和服务业的接收吞吐能力、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矛盾日益紧张,与此同时,也给城市供给、环境压力、交通安全、社会治安、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等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增加难度,带来诸多新的问题。当然,给城市就业带来的新的压力书不言而喻的。此外城市“边缘人”的存在,带来了计划生育等诸多问题。因为没有更好地被纳入现有的城市管理系统之内,这一切之中隐藏着巨大的社会问题。

三、结语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现代化过程的一种规律,不论是欧美国家还是亚洲韩、日等国以及中国的发展,都表现这一规律的不可逆性。要深刻认识到劳动力转移是一个系统工程,确保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的协调发展,必须制定长期的发展规划和相应的政策措施,合理有序地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与转岗就业,稳妥地化解这一社会问题。

参考文献:

[1]崔晓黎.新农村建设面临社会结构调整[J].调研世界,2008,(1):22-25.

[2]胡爱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创业,2006,(9).

[3]夏莉艳.农村劳动力流失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

社会治安现状及对策范文4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资源的陆续开发,湖北省南漳县旅馆业发展迅猛。但其在发挥行业特性、助推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由于管理模式单一、监管力度不够、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等原因,从加强社会管理角度来看,当前该行业仍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和治安问题。2011年以来,南漳县人民检察院共批捕、旅馆业内发生的盗窃、、贩卖等各类案件15件,约占发案总数的4%。旅馆业治安管理作为特种行业管理中较复杂且繁重的一项工作,在强化阵地控制、打击违法犯罪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深入推进社会管理与创新的大背景下,创新和加强旅馆业的治安管理,对于构建平安、和谐社会,服务经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笔者现就旅馆业治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当前旅馆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南漳县为例,截至2011年底,该县共有各类旅馆128家,其中,大型旅馆41家(床位30张以上),中小型旅馆87家,除30多家零散分布在各镇(区)外,大部分均集中在城区客运汽车站、商业街、闹市区等地。由于目前旅馆业管理的法律法规相对薄弱和滞后,相关职能部门对旅馆业规范管理的难度较大,旅馆业治安状况存在一定问题。通过对近年来旅馆业的发案情况来看,目前该县旅馆业主要存在六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四实”登记不严。近年来,随着信息化发展与科技强警战略的实施,公安机关探索建立起旅馆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即对旅馆业入住登记实行“实名验证、实时报送、实数录入、实情填写”的“四实”治安信息登记报送制度,以提高旅馆业集中有效管理。但在实际运行中,“四实”登记却存在多种问题,如非本人身份证登记住宿、一人登记多人住宿或有些从业人员不如实登记入住真实情况、登记缺项漏项等,从而导致大量不法分子避开了公安机关管理视线,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公安机关服务、管理、打击职能的发挥。

二是内部管理混乱。一些旅馆尤其是中小型、商务型旅馆内部管理制度较差,往来不做登记,进出人员复杂,一些涉赌涉毒人员往往长期包住宾馆客房聚众赌博、贩卖吸食等,或者将宾馆作为其聚众赌博、贩卖的联络点和休息场所,有些宾馆前台还帮助涉赌涉毒人员逃避公安机关查处,将赌窝内的巨额赌资和大量寄存宾馆前台。如2012年南漳县公安机关侦破一起贩卖案件时,侦查人员就在一毒贩长期包住的宾馆客房内搜出大量未出售的。

三是人员素质不高。在调研过程中笔者发现,大部分中小型旅馆均以家庭式私人经营为主,业主年龄普遍偏大、文化水平较低,有的甚至是文盲,对于旅馆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不熟悉,规范经营意识较差,致使住宿登记、信息报送等各方面工作受到影响。尤其是行业整体受利益驱使,往往难以实现自律,一些涉盗涉抢违法人员利用这一漏洞,通常是一人登记多人住宿,甚至借用、冒用他人身份证登记住宿,将赃物和作案工具藏匿在旅馆客房内,白天休息、晚上作案。由于业主警惕性不高,掌握信息滞后,给侦查破案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四是违规经营不止。众所周知,开设旅馆属于一次性投资,长期性收益。虽然通过监管措施规范经营,大多数旅馆都是经过严格审批手续并完善硬件设施后才开业的,但仍有少部分旅馆业主利欲熏心,对法律法规置若罔闻,在未办理特种行业许可证及工商营业执照的情况下擅自开门营业。这些旅馆既不具备相关硬件条件,也没有进入公安机关的管理视野,存在着相当大的治安隐患,一旦发生严重违法犯罪案件,后果将不堪设想。

五是安全隐患突出。目前,在一些山区县级城市,大部分旅馆业档次都不高,尤其是中小旅馆数量占到80%。这些业主一般不愿投入大笔资金进行设施配备,而是在私人住宅的基础上进行改造的,有的旅馆安全通道不畅,室内电线私拉乱接,消防通道、应急楼梯等都是改建而成,从业人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较差,一旦发生事故难以及时有效应对。

六是监管力度不够。旅馆业的日常管理工作目前多由派出所责任区民警或者特种行业专班负责,但无论实施何种管理方式,由于受到基层警力严重不足、监管软硬件设施滞后等因素制约,旅馆业的网络巡查和实地检查往往存在“走过场”现象,加之一些民警责任心不强,疲于应付其他工作,致使旅馆业存在漏管、失控现象。

二、加强旅馆安全管理的对策

1.加强“源头”治理

旅馆业要做到规范管理,首先要着眼于“源头”治理,充分发挥行业自律功能。据调查,目前很多地方旅馆业已成立联合协会,公安机关在规范管理上应充分发挥协会作用,一方面可采取“谁经营、谁负责”的管理模式,通过沟通协商与各旅馆业主共同签订治安管理责任书,以促使业主更好地发挥自我约束作用;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旅馆业治保会自治组织的作用,以交叉检查的方式让各旅馆业主分批参与日常检查,促进旅馆业开展自我检查、自我评估、自我考核。

2.落实业务培训

旅馆业从业人员素质的高低,对法律法规认识的深浅,发现违法情况处理能力的强弱,都直接关系到公安机关能否第一时间掌握治安动态,打击违法犯罪。因此,提高旅馆业从业人员的业务工作技能尤为重要,公安机关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旅馆业主和从业人员会议,通过“以会代训、专题培训、上门指导、网上”等方式,使旅馆从业人员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和《旅馆业治安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通过典型刑事案例进行分析,筑牢业主和从业人员守法经营、规范管理的思想根基,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水平。

3.完善监管机制

一是细化日常管理制度。公安机关在对旅馆业进行日常管理中,应要求旅馆业建立详细可行的住宿登记制度、信息上传制度、保卫值班制度、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发案报告制度;二是严格审核经营资格。公安机关应严把旅馆主体准入关,认真检查其是否持有相关前置许可和营业执照,对违规经营、违法经营的旅馆进行整顿,对无证、照的黑旅店予以取缔,切实规范旅馆业的经营秩序;三是坚决杜绝违法违规。在对旅馆业进行的各项检查中,一旦发现存在违法犯罪行为,应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实行“零容忍”政策,从重从严查处违规旅馆,坚决堵塞管理漏洞,降低刑事案件发案几率;四是建立管理问责机制。实行“定人、定岗、定责”的管理责任制,严格落实倒查制度,凡因管理失职导致旅馆业发生“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案件和各类安全事故的,一律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倒查并追究有关领导和管理民警的责任。

4.强化督导检查

一方面坚持网上巡查与实地检查相结合、日常检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旅馆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的日常网上巡查,实时发现纠正信息登记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加强对“四实”情况的实地突击检查,全面掌握辖区内旅馆业实名制登记情况及民警履职履责情况;另一方面探索联合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建立相关部门之间协调沟通制度,定期联合文化、工商、消防、卫生等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对旅馆业进行联合执法、专项清查,集中整治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长效防控机制。

社会治安现状及对策范文5

为提高社区干部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凤凰街道按照市委统一要求开展了为期五天的"村社区干部培训周"活动,对各社区干部进行以"强组织、重管理、增活力"为主题的现场授课和远程教育相结合的培训。这次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时间,但课程内容丰富,切合社区工作实际,对当前农村社会管理现状及对策措施、新形势下村级基层民主管理的理念方法及途径、农村社会矛盾分析与化解、如何做好新时期下的群众工作、等几大方面作为深入细致的讲解。经过5天的社区干部培训学习,我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通过这次社区干部培训,让我充分认识到社区工作,举足轻重,责任重大。社区就是一个小社会,社区工作涉及的工作方方面面,责任重大。各部门都对社区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并对今后工作的开展做了指导,党和国家对社区工作相当重视,同时社区群众对社区各项服务职能的要求也随着群众意识的发展不断提高,对社区干部提出了更新、更高、更具体的要求。我们工作的好与坏,上牵涉到党和国家政策的落实和各职能部门工作的开展,下影响着千家万户的群众利益和生活,我感到身上的担子是十分沉重的,加强了我的责任感、使命感。

其次、社区干部要围绕主题开展服务。服务群众、方便群众、造福群众是社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社区工作包罗万象,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使群众在各方面的需求不断的变化和发展。我们作为社区工作者,要充分掌握人民群众的所想所需,本着服务于民的宗旨,开展各项工作。深入群众了解民情民意,结合我社区工作特点及工作需要,为群众解决紧急的问题。我社区的各项工作,都要紧紧围绕着"服务"这个主题,

第三、社区干部必须要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业务素质。社区干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升自身的服务意识。当今的社区工作大到政策宣传、社会治安、环境卫生、各种争创活动;小到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各种事情。办得好,居民会拍手称快,社区干部培训心得体会。反之,则会当街骂娘。社区工作逐步从管理居民转向服务居民,实实在在、力求成效,在为居民办实事中,我们的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居民在社区,矛盾在社区,在社区中居住着不同层次的人群。新的时期对我们的社区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区干部要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文化业务素质、组织管理素质、心理和身体素质。作为社区工作者,多深入群众,联系群众,了解民情民意,树立为群众无私奉献的思想观念,做到进百家门,解百家难,暖百家情。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的宗旨,解放思想,不断开拓进取。社区干部对老年人需要耐心,对儿童需要细心,对残疾人、贫困户需要有爱心。要把推进社区居民自治和社区服务有机结合,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互帮互助活动。用尊重、平等、接纳来对待我们的服务对象,用爱去一点一滴温暖那些求助我们的弱势群体,用真心、耐心和细心去面对需要我们帮助的每一个人,只有正确处理好社区干部和居民群众的关系,才能产生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宿感,营造出欢乐祥和的社区氛围。

社会治安现状及对策范文6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对策

一、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1)集体土地产权关系不清。农村土地是农村集体经济中的主要资源。虽然采取联产承包重新赋予了农民土地使用权,但是农民并不能以产权主体的身份行使职能,集体资产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共同共有的产权关系并没有从本质上改变。突出表现在为一是土地所有权现行的人权属不清,造成产权主体错位。二是土地所有权归属不清,所有权主体缺位。(2)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现在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主要矛盾是发展不平衡问题,这种不平衡发展,不仅存在于不同行政区域的农村之间,同时也存在于在相同行政区域的不同乡村之间。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郊区可支配收入低于全市平均村可支配收入水平的行政村所占比重很高。统计显示城市近郊与远郊之间、行政村与行政村之间,乡镇与乡镇之间、富裕与贫穷的差距仍然非常明显,从而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3)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一些乡镇企业改制成为民营企业,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环境出现了改变。另外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缺乏人才的支持,因为大多年轻人和有知识的人脱离了农村,使得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缺乏人才,特别是村级集体经济带头人年龄较大,知识老化,缺乏创新能力和经营意识,造成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着生产缺技术,决策缺能人,产业缺项目的局面。(4)集体经济承担较多社会职能。在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实际上承担了较多的农村社会职能,突出表现在村级行政组织承担了较多的社会公益福利事业和公共管理职能,包括农民福利、社会治安、文化服务、卫生保洁、合作医疗、来访信息等管理职责,也承担了危桥维护、村级道路、生活饮水、便民服务点等工程建设服务,致使村级行政组织的办公管理费用和社会公益福利事业支出显著增加,而很多本由公共财政负担的支出,实际却是村级集体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