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教学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堂教学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堂教学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教学设计范文1

【关键词】翻转课堂 流程 教学设计 学习环境 活动情景

一、概述

翻转课堂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时间的使用进行了重新规划,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在翻转课堂中,信息技术和活动学习为学习者构建出个性化协作式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形成新型的学习文化。信息化环境下,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方法,以学为中心,应用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环境,获取、利用信息资源,支持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地安排教学过程环节,优化教学过程。

二、翻转课堂教学流程分析

(一)课堂外“知识获取”过程

将知识传授的过程提前到课堂教学之前进行,由学生通过课前自学教学视频和辅助材料完成。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大纲及学生整体情况,安排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包括:学习的内容、目标、练习以及学习记录。同时根据课程教学的需要,为学生设计开发系列微课、练习题库、制作素材等各类学习资源,例如,制作一些时间短、信息明确的有针对性的微课视频。与此同时还需建立网络教学平台,比如QQ 群、微信群,便于学生课前进行自主学习和互动交流。

课前学习学生则依据自己的特点选择相关的教学资源的侧重点,进行知识的学习,完成知识的传授。当他们遇到不易理解、难以把握的知识点时,可以反复观看视频或资料,或借助于网络上的各种教育资源拓展思维,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互动。学习完新的知识后,可以利用网络平成一定的课前针对性练习,检查自己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巩固学习内容。同时,练习结果也会提交给教师,用以检测学生完成知识的迁移程度。另外,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时要做好记录。

(二)课上“知识内化”过程

在课堂上,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翻转课堂不是教学视频的代名词,教师角色发挥的主阵地仍然是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就自己在课前知识建构过程中产生的疑惑向教师请教,接受教师的启发和个性化指导,或者学生将课前有疑问的问题在课堂上提出来,教师根据课堂需要成立协作学习小组,让学生分组讨论,相互帮助,解决问题。若仍然解决不了,则最后请教教师。

三、教学设计分析

教学设计主要是基于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 学生)、教学内容及教学大纲的分析,制作课程内容(教学视频、PPT课件、测试题库等);设计教学活动,包括学习任务、分组规则、活动规则、评价机制等;教学环境主要包括教学设备、在线学习平台、网络资源等。在翻转课堂中,信息技术和活动学习为学习者构建出个性化协作式的学习环境,也是翻转课堂学习环境创设的两个有力杠杆。

翻转课堂能优化教学结构,由“以教导学”转变为“以学定教”,由“注重学习结果”转向“注重学习过程”,注重学生知识的内化,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能改变课堂职能,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进行分层教学,学生能够自主探究,教师在课堂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有利于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模式,教师有必要对其教学设计的流程进行重新规划。对翻转课堂进行教学设计时,主要包括:课前知识的获取和课堂知识的内化。总体来说,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前准备阶段

在教学设计中,首先要分析确定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大纲分析明确教学三维目标。在翻转课堂实施教学模式之前,需要进行清晰的教学目标分析,比如哪些内容需要运用探究式教学方式,哪些内容需要直接讲授等等;同时在设计时必须考虑学习者的哪些因素或特征会影响他们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学习者特点的个性化课堂方案,使方案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选定教学内容,设计计教学资源

通过对教学目标和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的分析,学生起始能力和终点能力之间的差距就可以确定,接下来教师就应该设计合适的教学资源供学生学习,以填补学生学习前后的差距,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三)课前学习环境设计

设计自主学习环境,支持学生课下学习过程。翻转课堂中学生获取新知识的主要渠道是其课下的自主学习过程,因此有必要对其自主学习的环境进行设计,支撑学生顺利完成课下的“知识获取”。同时教师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设计一些题目,并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及结果进行测量,给予价值判断,以检测其知识掌握的程度。

(四)课堂活动情境设计

提高学习效率关键就在于如何通过课堂活动设计完成知识内化的最大化。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通过人际协作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所以需要设计有探究意义的问题情境,供学生在课堂上探究学习,以促进其知识的内化过程。

(五)学习成绩交流展示设计

设计成绩交流展示活动,促使学生将自己的探究结果以及在探究过程中收获的心得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实现思想的碰撞升华。

四、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资源不断丰富,为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资源基础。在信息化发展进程中,翻转课堂模式势必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04):46-51.

课堂教学教学设计范文2

关键词: 教学设计; 诱思点; 课堂结构

在课堂教学之前,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极为重要。教学设计得巧妙与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课堂教学总体设计是备课中最关键的一环。克莱茵说:“好教师能使任何教科书都出奇迹,克服差课程缺陷,而差教师却会把好课程和好学生教坏。”教师的教学总体设计就是通过对教材的巧妙处理和对教学过程的组织筹划,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想学、爱学的心理。我从课堂教学设计的思想和课堂教学的总体设计程序以及化学课堂设计三个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课堂教学设计的思想:

(一)以诱思点的切入为先导

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设计首先要让学生自己去想、自己探究。教材作为学生的学习材料,具有两面性。它既有系统、条理、规范的一面,也有繁杂、零散、正统的一面。如果教师没在诱思点切入上下工夫,照本宣科、枯燥生硬的讲授,怎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知识的愿望呢?如何把化学基本内容变成一个个生动鲜活的知识探究点,就需要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诱思探究切入点,才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以揭示规律为重点

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必然本质联系和必然发展趋势。例如,对于气体的制取,就可以抓住规律展开。先是研究药品的状态、所需的条件,由此可知所需的仪器。接着,收集气体的方法可根据本身的化学性质而得出结论。

(三)以多感官参与为手段

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能够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这是因为:一方面,能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由被动变为主动。化学课上实验很多,可根据学校的条件,分组让学生实验,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来感知事物、领悟概念原理。这样做一方面能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又会有真情实感的切身体会,这是学生单凭听或看所不能完全获得的。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各种感官协同活动,既能减少感知材料的错误,又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课堂教学的总体设计程序

(一)课堂结构

课堂结构是指一节课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课堂结构设计也就是把教学的有关因素组织在一起,按最优化的原则排列组合,从整体上设计一节课。一般地,新授课的结构则包括基本训练、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练习、课后小结。

(二)课堂结构的功能

化学知识告诉我们,同是碳元素,其分子采取平面结构方式排列形成石墨,而采取立体网状结构方式排列,则形成坚硬无比的金刚石。元素构成一样,但由于结构方式不同,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物质。同理,课堂结构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课堂教学效果。

首先,从两种课堂结构的时间分配上看,传统结构把“检查复习”放在最佳时间里,转入“新投”时学生已经疲劳了,新课的教学效果就差。新的结构把“进行新课”放在最佳时间里,学生精力比较充沛,注意力也较集中,就能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其次,从各个教学环节师生活动看,传统教学结构基本上是属于以老师的“教”为中心,以传授为主的结构模式。而尝试教学法的课堂教学结构是以学生“学”为主的结构模式,“教”服务于“学”。前者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而后者则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所以后一种课堂教学结构优于前一种课堂结构。

三、化学课堂的教学设计

化学学科是要通过实验、理论及其元素化合物性质用途等知识结合成的知识网络体系,在教学设计时更要注重学生科学的发现观、思考观和观察能力及创新能力。

化学课堂如何能高效?我觉得首先要从教学设计入手。

课堂教学教学设计范文3

关键词: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研读;探究;训练;反馈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1-0076-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1.0029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是体现教学效果的最重要场所,课堂教学中必须创建一种既发挥教师教学指导作用,又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以此为主要思想,经过多年不断探索,我总结出“指导学生研读――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强化跟踪训练――提高自我反馈”的课堂教学设计。在此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认识。

一、指导学生研读

指导学生研读是教师指导学生研究和自读课本及相关学习资料,它能将学生阅读和研究有机结合起来,是提高学生这两方面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师“指导”与学生“研究”成为一体是关键。化学课堂教学首要条件是“有的放矢”,而“研读”是必须准备过程。在教学中,首先要鼓励学生发挥研读的权利,可使学生居于学习主体地位。研读课本和学习资料所提供信息,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知识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通过研读,学生可明确学习目的、找出重点、难点,可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组织学生研读,要有意识培养学生分析、整合知识能力,因此要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学生研读。

1. 选择研读

开始尝试可选择元素化合物的物理性质、易由原有知识迁移而来的化学性质和物质运用等知识学习,可给出研读内容的框架,使学生有针对性完成研读任务。例如,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结合学生实际,选择有得失氧的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研读。给出内容框架:从得失氧研读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研读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化合价――从化合价角度迁移研读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时间以5分钟左右为宜。

2. 重点研读

随着研读能力的提高,可选择重要的理论知识和重点掌握的化学知识,可设计出研读要求和思考题,让学生自主完成。例如高一氯气性质教学,可设计如下要求:

氯气的化学性质

①从氯原子结构分析氯气化学性质

②与金属反应:Ⅰ. 与金属钠、铜反应的方程式和现象、产物溶于水后颜色;

Ⅱ. 铁与氯气反应方程式及化合价变化特点。

③与水反应:Ⅰ. 反应特点及方程式;

Ⅱ. 新制氯水和久置氯水成分及对应性质;

Ⅲ. 次氯酸的漂白性、不稳定性、极弱酸性。

④与碱反应:可由氯气与水反应联系到氯气与碱反应、氯气制漂白粉、漂白粉久置空气失效反应特点及方程式。时间以8分钟左右为宜。

3. 整体研读

待时机成熟后,可选择整节内容供学生研读,给出研读内容知识纲要,设计综合性思考题结合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学生学习时间紧张程度,也可安排课前研读,研读时间以10分钟左右为宜。

高二教材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可设计如下研读纲要:

①化学反应中化学键变化及实质――气体反应中分子分类――活化分子碰撞分类――化学反应发生的充要条件;

②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探究――分类归纳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质探究:活化分子个数、活化分子百分数、活化分子有效碰撞变化分析;

③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一定量气体,压强、体积、浓度的关系――分类归纳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④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探究――归纳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质探究:活化分子个数、活化分子百分数、活化分子有效碰撞变化分析;

⑤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探究――归纳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实质探究――活化分子个数、活化分子百分数、活化分子有效碰撞变化分析。

设计一些思考题

①参加反应的物质是固体、纯液体、溶液、气体时,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如何对其化学反应速率影响;

②气体反应物参加的反应,分别改变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活化分子个数、活化分子百分数、活化分子有效碰撞如何变化。

研读指导和要求设计,可把知识与问题串联起来,使学生在研读中解决问题、在探索中把握知识结构,可让学生体会到研读的乐趣,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可使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学习,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让学生主体利用集体智慧,有目的地解决问题。合作探究是学生在研读环节中形成的认识水平的检测和认识过程的重组,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中之重,结合教师针对性的答疑解惑,可在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中开发学生认知能力。

合作探究的教学可按如下方式进行:(1)同桌合作,可由同桌间结合各自研读合作整合知识结构,也可由同桌间一问一答梳理知识网络,还可由同桌间合作剖析知识疑难。(2)分组探究,将前后左右四位同学分成一组,各选一组长,知识明确之处达到共识,知识疑难之处讨论分析,教师也可参与其中一组或几组探究,时间以5―8分钟为宜。(3)集中探究,每组推送一位同学发言人,由其中一组同学发表自己见解,教师需适时加以引导,结合此组学生见解,教师及时带领大家分析,不够完善之处可由其他组同学加以补充,疑难之处由教师剖析完成。(4)总结评价,可由教师实施或学生讲教师补充或全由学生完成。

例如,在“乙酸”教学时,在学生研读的基础之上,学生和教师共同提出探究流程:乙酸物理性质――乙酸表示及结构与官能团――乙酸化学性质。乙酸化学性质探究又提出三个讨论题:(1)请用事实说明乙酸具有酸的通性,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硫酸、碳酸、乙酸的酸性强弱。(2)结合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说明酯化反应的概念,反应规律及反应方程式的书写。(3)如何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学生先通过同桌合作探究形成初步认识,再在小组中边实验边讨论,气氛热烈,教师及时答疑解惑,更能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集中探究则能集思广益,充分说理,同学间不同结构及认知水平的交流、碰撞、补充,往往会有一些独到发现,深刻理解疑难点。总结评价可促进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明确重难点。学生在合作探究学习中互帮互助,在实践中吸取知识、在交流中解决问题,强化了学习效果。

三、强化跟踪训练

跟踪训练可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理念,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强化。

学生探究知识过程必须尊重认知规律,既有理解知识的过程,又有内化和运用过程。跟踪训练是内化知识、运用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环节,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是在“实践――认识”的基础之上实施“再实践――再认识”。由此可知跟踪训练在前两个环节结束之后必不可少,而且必须强化。跟踪训练的习题设计,首先要有计划、有针对性根据探究知识来选择,紧扣学习内容,紧扣教材,不可盲目追求难度,也不可草草了事。其次要结合学生实际和知识特点来设计,即面向全体学生,又兼顾差、中、优生;既能巩固基础,又能强化运用;既有选择、填空,又有推断、解答;既可模仿熟练,又可创造提高。同时训练形式可以多元化,除笔练形式外,可以口头训练、实验操作、分组竞赛,还可以学生自己出题、交换作答,交换评价,课内训练和课外训练相结合。此外要严守科学性,训练题不能出现科学性错误,不能出现知识性、常识性错误,更不能前后矛盾,化学用语规范合理,答案明确清晰。最后选题应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多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

多种形式的跟踪训练,是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学生通过训练可在理解知识、分析问题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综合评价能力,从而使认识水平达到一个新境界。

四、提高自我反馈

学生自我反馈可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可使学生深刻理解、强化记忆,也能让学生查漏补缺,提高认知水平。

经过“研读――探究――训练”三步教学,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及时自我反馈可进一步对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还能对学生进行评价,取长补短,为今后更好学习奠定基础。自我反馈的内容一般可以是:(1)知识反馈,反馈所学知识结构、挖掘知识联系、系统知识网络。(2)认识反馈,反馈学习得失,结合自身特点评价学习方法。(3)体验反馈,反馈学习感受,培养积极进取理念。

例如“共价键”教学时,学生常会进行如下反馈:

(1)梳理共价键形成及特点,归纳共价键分类及表示,比较共价键与离子键的异同,明确化学键实质及分类。(2)评价知识掌握情况,小结探究知识方法,确定以后完善之处。(3)感悟学习过程中情感变化,体会探究知识中难易相随,形成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

丰富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应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让学生在“听课模仿”基础上,学会“研读”,学会“动手”,学会“运用”,学会“思考”,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研读――合作探究――跟踪训练――自我反馈”的教学设计,确实可起到积极推进作用,让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灵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

参考文献

[1] 陈旭远.理解普通高中新课程[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

课堂教学教学设计范文4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学设计;师生;教学相长

一、从教师教学看,教学设计要关注教师怎样教

理想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实现教学相长的动态过程。每一位学生都是课堂上主动求知、探索的主体,教师是这个动态过程的创设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语文课堂教学是丰富生动的,教师除了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外,还必须在设计中注意做到善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重视课堂的互动生成,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精讲精练,落实“三维”目标,做到教得生动,学得活泼,轻负担,高质量。

(一)目标清晰适切。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要达到的预期的学习结果,也是教师教学最后要落实的结果。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教与学的方向。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目标过高,教学目标达不到;目标过低,学生感到没味道。因此,教师在设计教案、分析教学内容之前,就必须弄清楚为什么要教这些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将获得什么;弄清楚语文课程的教育目标是什么,本学年(学期)、本单元(主题)的目标是什么,再思考本课时的基本目标,把握教学目标的适切性。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要具体、可察、可测,要分层,以便于分类施教,也便于自己和他人评价。

(二)重视课堂生成。动态生成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核心理念之一。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活力。预设是教学主体的筹划与设计活动。生成就是创生、建构或成长。我们必须认识到,预设与生成相辅相成,教学具有预设性与生成性的双重特征,二者各有其客观依据和重要意义。无论是预设还是生成,都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新课改要求关注动态生成,要充分开发和利用生成资源,使教学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生成”反对的是教师对学生的一味“塑造”,强调教学的过程性,突出教学个性化建设的成分,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动态的、多元的教学形式。课堂中的“生成”可分为“可预设的生成”和“不可预设的生成”。前者是在教师的教学准备范围内的,是教师有意预设一定的问题引导学生的相关生成行为;后者是随机的、偶发的,是意想不到的,甚至是突发的事件和行为。此时,课堂教学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学情、课堂环境的变化,那么课堂教学将变成机械的程序,缺乏生气和乐趣。 (三)注重精讲精练。“精讲精练”,是一种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教学策略,是一种有效呈现知识和有效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所谓“精讲”,就是指教师对基础知识用少而精的语言,抓住核心要素,揭示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以讲促思,以讲解惑,讲清知识的纵横联系,讲清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讲求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多动,即动脑、动手、动口等。所谓“精练”,是指练习要少而精,向学生提供的练习,要有目的性、层次性、递进性、探究性、典型性和综合性,使学生在“精练”中提升学习效果。设计要在“精”字上下功夫,适当留白,精到精粹,实用高效。

二、从课堂文化看,教学设计要关注师生生命成长

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要倡导民主和谐的课堂文化,在教学环节安排、教材处理、课堂导入、教学策略、指导学习、平等对话等整堂课的设计中,体现对教师、师生、生生的人文关怀,关注师生的生命生成。

(一)体现民主和谐。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要构建“和谐课堂”。课堂中师生和谐、生生和谐、环境和谐、学生发展和谐,是实现有效教学的要义。在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应当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与赞赏,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赞赏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专长。在课堂对话设计中,要体现出民主、平等、热情、真诚和合作。教学环境、氛围的设计上要突出和谐,在师生交流环节设计中,表现出友善、商量、切磋、讨论、倾听、沟通、信任;在师生互动设计中,要尽量留出时间,允许学生答错了再重答,答不完整允许再补充,不明白允许发问,允许学生向教师“发难”。整个设计应该是一个富有人情味的和谐互信的课堂设计。

(二)构建对话机制。钟启泉教授曾说:“对话性沟通超越了单纯意义的传递,具有重新建构意义、生成意义的功能。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既有知识被他人的视点唤起了,这样就可能产生新的思想。在同他人的对话中,正是出现了同自己完全不同的见解,才会促成新的意义的创造。”{3}水常无华,相荡成涟漪;石本无火,相激而发灵光。汉字思维内涵的多层次性、语文内容的丰富性和语文阅读的多解性,语文教学构建“对话”机制,正是激发学生无限的创造性的潜力,拓展学生想象和联想的空间,促使学生创新思维的多向性发展,培养学生回旋喷涌的思辨力和创造力的水之荡、石之激。因此,教学设计要把握对话的创造、生成功能,引导学生与教师对话、与文本对话、与自我对话、与同伴对话、与情境对话。通过对话,改善教与学的质量。

课堂教学教学设计范文5

关键词:中学生;英语;课堂教学;教学设计

现在是一个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全球化进程的深入突显出国际化交流的重要性,英语已成为国际科学技术合作的通用语。当今的社会,英语的学习越来越重要,只有学好英语这门语言,才能适应现代化生活,才能与时俱进,才能立足于当今社会。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在其学习过程中,英语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学好英语有利于其今后的学习、研究,也有利于我国国际化交流。因此,如何教好中学生英语,是每位中学英语老师需不断深入研究的课题,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通过探讨教学设计在中学生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希望引起教师的注意并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

一、存在问题

(一)学生主体差异

在我国,人们英语学习的时间越来越提前,有些地区的孩子从幼儿园时期就开始了英语的学习,有些地区从小学阶段开始学习,而有些地区在初中阶段才开始学习,这就造成初中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普通中学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特别是在农村,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无法适应这一阶段的英语学习,英语学习能力薄弱,外语成绩较差,一上英语课就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慢慢丧失学习兴趣,继而放弃英语学习。

(二)环境条件差异

由于地域和环境等因素限制,学生知识面较窄,开始学习时,有一定的新鲜感,但因为课本中的知识只是简单的重复,很多学生对英语学习意义不了解,加之我们是以汉语为母语的国家,体验不到英语的语境,即英语表达的环境氛围,学生会逐渐从教室内外都可以听到大声朗读,逐渐变成小声朗读甚至不念。

(三)学习方法欠缺

相当多学生由于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音标不会拼读,单词记不住,文章前读后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或一曝十寒,或浅尝辄止,英语学习效率非常低。由“不会学”而变为“不爱学和不愿学”,成绩始终不理想,学习没有成功感,造成了英语学习难以提高的局面。(四)教学方法不当在中学生英语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不能根据教学单元的需要选择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要么只会采用“讲授英语法”,满堂灌;要么一律采用“问题式教学”,学生学习起来压力比较大;要么采用“讨论式”或者“分组式探究式”学习,课堂气氛虽然比较热烈,但很多时候不适合多数我国国情,偶尔为之,能从另外一个角度调节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长期采用这种形式组织中学生英语的课堂学习,则会使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在组织考试的过程中比较难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单一的课堂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缺乏系统性,有时候会费时费力,甚至不能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学设计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设计就是一节课“预”的过程,没有教学设计的教学是盲目的,精彩课堂应该由教学设计开始。中学生英语教学设计是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确定目标、面对中考以及高考开展的设计,是个长期的工程,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为抓手。第一,依据课标,明确目标。一堂课的灵魂就是教学目标的实现。一堂好课犹如一段美好的旅程,老师是向导,学生是旅伴,教材是载体,学习目标即是要到达的驿站。因此,教学目标支配着课堂教学,规定着教与学的方向。其中,课标规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是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全面理解课标的内涵,准确把握课标,才能制定出合适的教学目标。第二,分析教材,找到抓手。教材分析是教学设计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主要是考验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的载体,课程目标渗透在每一册、每一章节之中。因此,设计一节课,除了熟悉课标要求之外,还要依据课标,研读教材,吃透教材,走进文本,超越教材,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形成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第三,学情分析,立足课堂。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所以,要“心中有爱,眼中有人”,首先针对整体水平开展教学,然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对学生的学情分析,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同时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如,排练和英语有关的情景剧等,以进一步提升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实施步骤

一是综合考虑,有的放矢。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对于中学英语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关键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如何教要和学生如何学结合在一起,立足课堂,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知道学生对知识认识的盲点、难点等在哪里,同时,还要考虑知识以外,学生本身的情感、态度、学习习惯等的养成,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二是设计教法,整合资源。“教之有法,学之得法”。在实际教学时,没有固定不变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以及自己的教学风格,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只要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就是有效的教法。随着媒体技术资源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教学设计多了丰富性和生动性,媒体可以是作为教学环境设计的一个部分,也是教学活动中教学呈现的一种载体。作为教师,应该整合资源,不仅要选择教学媒体,还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媒体,更好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三是评价课堂,目标反馈。在中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从侧重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全面评价教学活动,从教师角度进行考虑,更要从学生入手,和学生开展交流。同时,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特别关注知识的落实,也关注师生、生生间的信息传递、情感交流、思维碰撞等状态,精心设计的一节课的效果,最主要是通过教学目标得到反馈,然后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四是总结反思,升华提高。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反思性的实践者。坚持在每堂课后进行反思,有助于加速自身的专业化成长,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中学生英语的教学设计离不开教材和各种资料的补充和应用,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资料叠加,是在实践中摸索不断整合的过程。教学目标是前提,教学设计贯穿于整个课前,课中和课后是核心。只有合理的教学设计才能帮助学生身陷英语的情景中,增强情感体验,掌握相关知识并进行应用,同时,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水平。

作者:胡玉亮 单位: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参考文献:

[1]孟冬梅.英语课堂动机激励教学设计[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

[2]姚娟.初中英语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现状研究[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4.

[3]陈明静.中学英语教师教学设计中的问题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4.

[4]赵亮.教学设计与大学英语教学过程模式构建[J].外语学刊,2003(1).

[5]廖兆慧.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任务型教学设计[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6]张琳.中学英语反思性教学设计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课堂教学教学设计范文6

社会政治经济的深刻变化要求教育改革跟上时代的步伐,因而教师培养和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尤其显得重要。

一、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

一般说来,现代教学论中所阐述的教学规律与原则都可以用来指导教学设计。笔者认为下列几项特别应该注意:

1.转变教育观念,自觉体现课堂教学目标的多元化

化学教学作为整个教育的一个环节,理应为实现基础教育的总体目标,即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发展而服务。在化学课堂教学中除了要落实学科知以目标(即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也应重视非学科知识目标,诸如态度方法目标、社会生活目标、职业生计目标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落实,这些非学科知识目标一般是融合在知识目标中进行教育的。只有自觉体现课堂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才能体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2.注重学习过程,努力保证学生有效地自主学习

中学化学教学与大学不同,它更注意学习过程。力求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活动,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兴趣得到培养,个性得以形成,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3.注意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

在教学设计时,特别要注意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不把所有的知识结论都直接“告知”学生,而是指导学生自己思考,自己探索”,让学生自己得出知识结论。教师的这种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和思维方法的示范应用上。例如注意用理论来统率化学知识,特别重视实验,注意系统小结整理归纳形成知识网络等等。

4.注意课堂教学过程的科学化和最优化

在教学设计时,要精心考虑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如何架设探究桥梁,如何进行必要的智能训练和练习,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智能的创新应用,只有把教学活动和教学环节作了全面合理的构想和安排,才能保证师生最大程度的参与,才有可能实现教学过程的科学化和最优化。

二、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笔者以为,课堂教学设计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设计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设计首先要设计教学目标,其中的学科知识目标已由大纲或课程标准规定,比较明确。但是化学课堂教学除了学科知识目标外,还有非学科知识目标。非学科知识目标在大纲或课程标准中并没有明确规定,需要执教者根据教学内容自行挖掘和把握。这些非学科知识目标很多情况下不能在一堂课中体现,而要在一个单元的教学中体现,有时还需要课外教学环节,如作业、家庭实验等来配合。教学设计时教师一定要有意识地挖掘、落实非学科知识目标的“关节点”,抓住这些关节点,对学生提出要求,进行引导,才能收到相应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的设计

化学教学方法有很多种,很难说什么目标应该采用什么教法,但是教学要讲究方法则是肯定的。按美国学者J.A.拉斯卡的观点,教学方法可分成四类,即:(1)呈现法(指教师通过讲解、示范、演示等手段,向学生提供学习材料,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对学生选择好呈现学习刺激的顺序,以利于学生对头脑中的信息进行编码、组织和储存);(2)实践法(指教师通过朗读、安排练习和模仿操作等手段,以解决问题或提供技能的形式,向学生提供学习材料,要求学生动手动脑,按预期目标,在实践活动中完成学习任务);(3)发现法(指教师通过组织参与和关注学生的发现活动,向学生提供问题情境,学生通过应用知识和能力发现矛盾,寻求解决矛盾的线索,通过旧知识的延伸或新方法的应用,获得新的发现,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扩大自己的认知结构,而不是一味地把知识和观念灌输给学生);(4)强化法(指通过作业评讲,程序教学和行为矫正,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后刺激,以补足学生知识缺陷,修正行为错误,并获得操作的正确性和熟练性)。

不言而喻,在教学设计选择教学方法时,要注意多选择发现和实践的教法,不要一味使用强化和呈现的教法,这是因为发现和实践的教法更能保证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更容易落实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在一个单元教学中,常常是多种教学方法综合使用的。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

确定了目标,选择了教学方法后,接着要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也即教学环节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设计。教学过程设计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教学方式(或称教学活动形式)的选择。教学方法由若干种教学方式组合而成。“方法”更宏观,更带有理论色彩,“方式”则微观些,更带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教学方式主要有讲解、阅读、问答、讨论、练习、演示、操作和评价等。设计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并将它们合理地组合排列起来。这些教学方式除了个别外,都贯穿了师生双方的活动,体现了师生双方的共同主体作用。

(四)教学信息反馈与矫正活动的设计

这主要指设计信息反馈矫正的内容、时机和方法。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与学的行为,才能最终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必须注意获取反馈信息的内容、时机,也要注意获取信息的方法,例如提问,学生板演,讨论等等。完整的教学设计应该包括教学信息反馈和矫正活动设计在内,尽管这种反馈和矫正更需要灵活的教学机智,但事前必要的设计也是很重要的。

(五)教学媒体的设计

传统教学在媒体使用上往往局限于教科书、黑板、模型教具等。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普及,投影仪、录像录音这些教学媒体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应该尽可能选用现代电化教学手段以增大教学信息密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根据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现代教学媒体,也是教学设计的一个内容。

三、怎样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首先,认真钻研大纲(或课程标准)与教材是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基础。在课的准备上,吃透教学要求总是首先要考虑的。钻研教材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理解教材的逻辑结构和层次结构。有时教材的逻辑层次结构并不十分清楚,要靠教师通过思考以提纲形式把这种结构清晰地显现出来。例如高中化学“金属的腐蚀和防护”一节内容,其结构应为“化学能能否转化为电能?一只有氧化-还原反应才可能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只有在特殊装置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才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当含有杂质的金属与电解质溶液接触形成微电池时就会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而被腐蚀—防止微电池的形成或阻断电池反应就能防护金属。”理清这条教材的逻辑结构线索,就为课堂教学设计奠定了基础。

其次,要对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这种了解主要明确两个问题,一是学生是否具有了学习新内容必需的知识能力基础,二是学生是否具有了较好的学习新内容的心向。前者解决前期准备知识问题,后者解决学习兴趣和动力问题。如果这两个问题上有缺陷,那么教学设计中就要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弥补。这方面问题另有专题讨论,此处不赘述。

第三,有的老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把计算机框图设计方法移植到化学教学设计中来,用教学框图(又称教学流程图)体现教学过程的设计。在这种框图中,矩形框表示不需即时反馈的师生活动,菱形框表示需要即时反馈的师生活动,平行四边形框表示不需即时反馈的学生活动,制圆形框表示使用教学媒体的教学活动等等。框图中还设计了反馈后应及时调整的后续教学活动。

这种教学流程图不失为一种进行教学过程设计的好方法,值得推广。这样做对于教师创造性地安排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从整体上把握课堂教学过程很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