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知识管理的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知识管理的方法范文1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管理;企业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08.104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08-0132-02
知识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属于一个全新课题,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才被商业组织所认可。在所有组织内已经普遍运用计算机时,知识管理的相关技术才被广泛讨论。它具有迅速扩展的特点,作为组织进行管理的工具,其目的是更好地服务组织,提高组织工作效率。现在它已成为国际上较大组织中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管理涉及到20多个领域和技术。管理者也逐渐了解到知识管理对于个人和组织的学习与应用是一项全新的课题。如今人们对于它的重要性有了越来越深的了解,但是对于它的使用和实施还存在一定困难。为了更好地帮助更多人及组织了解知识管理和其相关的技术方法,本文将对于知识管理进行简单介绍;同时,对现有最新最流行的相关知识管理方法以及实施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阐述。
1 简 介
随着计算机科学与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对信息的访问更加频繁,大量数据可以被广泛使用,并且人们迫切需要将这些数据转换成有用的信息和知识。事实上,所有工作的完成都是以知识为前提,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也是知识与知识使用效率的竞争。因此,知识管理对于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都是至关重要的。组织对于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应该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若很好地实施知识管理方法,组织一定会在战略商业行为中取得成功。
2 知识管理定义
“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是一个跨学科的方法,充分利用知识来实现组织的目标。知识管理关注如获取知识、创建知识、知识共享和文化与技术基础的过程。
3 知识管理的目的
知识管理的目的是提高每个员工在组织内的能力和他在整个团队中知识的影响力,提升整个组织的性能和效率。这会形成一个知识能动文化和知识共享的组织结构。同时,其相关的技术方法在许多领域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例如,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认知科学、技术写作、文档管理、面向对象的信息建模和电子出版技术等。
4 知识管理的价值
放眼当下的市场,通过观察不难看出最有价值的公司往往是那些知识创新驱动的,即知识驱动。知识管理可以给组织带来至少5方面的价值:鼓励创新;完善决策;减少回复时间,改善客户服务;产品和服务的快速推广,增加收入;认可并奖励员工利用知识来提高他们在组织内的自我认同感。因此,知识管理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5 知识管理的方法
知识管理方法即组织中理论认知和实践知识管理相结合。它使大量信息转化为知识成为可能,无需时间与地点的限制就可以将人与知识连接起来。个人或组织使用知识管理技术来收集和处理信息、数据,将其转化为知识,使知识更实用并且有效,最后在工作中运用所得的这些知识。一般知识管理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知识发现技术、知识存储库技术、智能助理和群件技术。对于公司来说,选择适当的知识管理方法非常重要。
5.1 知识发现技术(Knowledge Discovery Technology)
对组织内部各种数据与信息的获取、并将这些信息组织成有用的知识可称为知识发现技术。知识发现技术的目的在于在组织现有数据基础上,创造更大的价值。同时,它可以使这些数据更加具有实用性,而不仅仅只是一个个的死数据。
图1为知识发现技术的过程。由Fayyad, Piatetsky-Shapiro和Smyth于1996年提出。图片从底部到顶部显示出原始数据如何一步步变成有用的知识。
5.2 知识存储库技术(Knowledge Repository Technology)
知识存储库技术好比置身于一个巨大图书馆中的图书管理员,他可以将大量的书籍、文章、期刊进行分类;同时,可以选择信息和数据,自动更新数据库,根据组织特点来优化数据库的结构。知识存储技术通常包含知识库存和知识地图等。这是一个包含员工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系统。同时该系统可以定制不同信息或数据的订单,通过组织和用户偏好的需求进行设计(见图2)。
5.3 智能助理技术(Intelligent Assistant Technology)
智能助理技术对于处理大量数据信息和知识非常有效。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下可以应用于一系列关于用户操作的订单或者指定的程序。智能助理技术通常可以从用户中得到任务和命令,并熟练应对任务和秩序,以完成任务。智能助理工作一般分为3个步骤。首先,确认给定的任务;其次,评估最有效的方法来实现这个任务;最后,采取方法来完成这项任务。图3描述了最常见的智能助理技术的工作过程
5.4 群件技术(Groupware)
群件技术是一个整体协作、在计算机网络平台上联合工作的工具系统。它是在员工和任务中提供即时的、全面信息的一个阶段。该技术可以将文件数据功能、信息传输系统和交互系统相结合来帮助员工和整个组织改进并应用知识管理。此技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是远距离的讨论,它可以应用在网络会议系统、论坛、电子邮件和即时群消息。图4是一些可被归类为群件技术的方法。
以上是知识管理技术的4个分类。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加快信息和数据搜索速度、组织现有和未来的信息、提高对超载信息的处理和增进知识传播,以更好地进行组织内部的知识管理。
6 使用知识管理方法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所有与知识管理相关的技术方法对组织中知识管理的应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大多数的技术在使用实施的过程中总会出现问题:人类如何与机器和谐工作。组织在使用知识管理技术时,必须注意两个关键的问题。首先,管理层需要选择一个适合于组织整体结构和工作流程的技术。第一步,要了解信息搜索、信息连接和信息共享中出现的问题。第二步,对所有员工进行调查,了解他们的喜好并询问他们提出的建议。第三步,在收集所需的信息后,管理层将决定最适合组织的技术。决策者必须确保新实施的技术将有助于实现当前的组织目标,并且不会在实验期造成任何麻烦。否则它满足不了快速知识共享、知识传递和知识处理的设计目的。其次,因为人与技术的合作一定会出现问题,所以对于任何一个技术的使用,组织必须预留下实验期的时间。但是当技术实施的过程中,如果在技术和人之间有了冲突,组织决策者必须把人作为首位。否则只会浪费所有的时间和努力,知识管理在组织中也将不会成功。
知识管理技术的实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它是一个复杂的、全面的系统,需要时间来测试是否可行。面对所带来的影响和问题,决策者必须有耐心,而且懂得如何理解和使用它。
7 结 语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知识管理方法作为一个新的热门话题,知识管理技术吸引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从提高业务性能和效率的角度来看,知识管理技术在企业管理中是必要的。在工作中如果没有它,整个系统就会崩溃。此外,知识管理技术能够改善人的生活方式,可以丰富一个人的知识面,扩大视野,提高效率,增强人的整体性能和个人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程大勇.和谐政府建设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及实证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8.
[2]李延胜.泰科立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8.
[3]王澜.人力资源管理营销在A公司售后工程师绩效考核改革中的应用[D].厦门:厦门大学,2008.
知识管理的方法范文2
关键词:知识型员工、管理方法
一、有关知识型员工的几个基本概念
1、知识型员工
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peterdrucker)提出了知识工作者(knowledgeworker)的概念:知识型员工是指:一方面能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知识型员工本身具备较强的学习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知识创新力是知识型员工最主要的特点。加拿大著名的学者、加拿大优秀基金评选主审官弗朗西斯?赫瑞(frances horibe)认为:“简而言之,知识员工就是那些创造财富时用脑多于用手的人们。他们通过自己的创意、分析、判断、综合、设计给产品带来附加价值。
2、知识管理、信息理
信息经济时代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发展为识型的管理简称为知识管理,它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创新的能力,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纯粹的信息管理则是对企业信息进行分类等。
二、知识型员工管理发展新趋势
1、知识进一步资本化
知识型员工知识价值的实现,是以知识参与经营管理的具体表现,同时对其具有巨大的激励作用。从初始的概念分析,知识也是一项资产,当知识作为资本投资于企业经营过程中时,就已经完成了知识资本化的转变。为了充分发挥知识型员工的积极性,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应考虑其知识价值的实现途径和方式,可以通过在企业或组织建立知识资本化的激励制度:对拥有核心知识能力的员工,则可以以技术入股的方式给以技术价值的承认。对知识型管理方面的员工,则可用管理入股的形式鼓励其工作积极性。
2、信息沟通更加畅通
沟通网络是指企业组织中沟通渠道的结构和形式,其特征在于沟通渠道的数量、分布以及信息传递反馈的方向。结合知识型员工特色设计的沟通网络,必须是有利于发挥知识型员工参与信息沟通的积极性的。一般说来,企业沟通网络依据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的分类,主要考虑组织集权化和分权化这两种不同状态下的沟通形式,即集权化状态下的沟通和分权化状态下的沟通。
3、企业更加注意培训教育
知识型员工是知识素养比较高的受激励个体,其自身综合素质较高,在工作中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员工在经营管理中所表现出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其自身素质的高低。从需要满足的激励理论分析,知识型员工对高层次的需要比较迫切,在工作中对自我实现的要求很强,比较容易自我激励。因此,通过培训教育激励,以提高知识型员工的自身素质,增强其自我激励的能力。
4、管理手段先进化
信息经济的到来,使企业的知识型员工管理进一步信息化和数字化,计算机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被广泛运用到知识型员工管理之中。如:mis(管理信息系统)日益广泛运用于知识型员工管理之中,它能根据既定的原则,只要将每个人的情况数据化后,输入数据库,即可利用知识型员工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常规决策,并加以实践,使人事管理趋于严密,排除大部分人为干扰因素,减少管理的随意性,同时也可为非常规人事决策提供依据。mis在知识型员工管理中的运用有助于知识型员工管理的优化和简化。网络等技术的运用,促进了员工的沟通(前面已论述),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远程知识型员工管理调配。当然,还有诸如,系统模型与模拟、战略信息系统等技术也可以应用到知识型员工管理之中,这些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实现高效益、柔性化、智能化的知识型员工管理。
5、管理方法灵活化
灵活化是指为了满足各种各样的需要,企业在实行知识型员工管理可以打破常规,采取灵活的办法。传统的知识型员工管理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每个员工之间职责分明,以显示公平与公正。而在信息经济时代更需要企业员工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灵活性。因而要求知识型员工管理灵活化,这是因为信息经济时代企业所面对的市场更加复杂及不可预测,社会化分工进一步加大,企业之内、之间的协作要求进一步加强,企业的独立性下降,如果根据一成不变的人事规章制度来管理企业的知识型员工,必然导致企业无法应对多变的市场而关闭。更加激烈的竞争,也需要用灵活的管理来面对。
6、管理内容多元化
信息经济时代,科技不断发展,信息交流更加充分及时,知识型员工管理的内容呈多元化的趋势:首先,企业员工多元化,员工有来自国内的、国外的。员工中有全职工,半职工,临时工,甚至钟点工;第二,员工上班方式多元化,特别是网络技术的运用,有些人上班可以在家里上,也可以在公司上班;第三,企业对员工的报酬及激励方法多元化,员工不仅看重物质方面的报酬与激励,而将更注重精神方面的报酬与奖励,特别是以实现个人价值方面的精神奖励,或者说企业可能以赋予员工的更大的权利与义务作为一种奖励;第四,员工就业途径多元化,员工不会把在某一个企业晋升看作自己的唯一出路,员工往往会选择更能实现个人价值,更富有挑战性,自己喜欢的公司和工种,人才的流动也将因此进一步加强。
7、考核方式转化
知识管理的方法范文3
1.人员-Man
首先,所有作业人员必须满足相应岗位的基本资质要求,具备相应的文化水平;其次,针对相应岗位的特殊要求,所有作业人员必须经过相应的技能培训,并经过考核合格才能上岗;最后,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岗位的作业指导执行,不得擅自更改。
以上只是人员管理的通用要求,针对一些特殊的岗位或者特殊的要求,还需要采取更多的措施。比如,有些岗位需要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并取得主管部门颁发的证书才能上岗,证书有效期满后,需要再次参加培训,进行知识与技能的补充与更新,才能继续胜任该岗位;还有一些岗位,需要具有非常丰富的专业知识或从业经验的人员才能胜任,在用人之前就应针对这些特殊要求进行专门的考核。
此外,人员管理还要针对各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性格、喜好、思维方式、处事方式的多样性。进行因才施教,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使每个人都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他的光和热,这是对管理者水平的考验。
2.机器-Machine
首先,必须有完整的设备管理办法,设备的购置、使用、流转、维护、保养必须有章可循,并有相应的记录;其次,计量器具必须按照规定定期进行计量检定、校准及期间核查;最后,仪器设备的使用状态必须明确标识。
计量器具的准确是测试结果准确的前提,因此,计量器具的定期检定、校准及核查至关重要。计量器具的管理要比普通仪器设备的管理更加规范和严格。状态异常的仪器设备,必须明确标识,防止误用。如果误用,必须对异常期间产生的测试数据的可靠性进行评估。
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检测用仪器设备的更新换代也比较快,实验室可以通过对参照方法、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测试效率及成本的综合评估,选择合适的仪器设备。
3.物料-Material
首先,必须对物料供应商进行评估,确认其具备提供满足要求的物料的能力,建立合格供方信息档案,并根据综合服务质量对其进行动态管理;其次,物料必须进行严格的管理,根据物料的不同性质采取相应的验收方式,验收合格方可入库备用,储存环境必须符合相应要求,出入库、流转、使用有记录,关注物料有效期;最后,特殊物料必须特殊管理,比如标准物质必须进行期间核查。
在测试实验室,普通物料主要是各种试剂,试剂的质量是影响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对其进行规范的管理。标准物质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物料,它是定量测试结果定量的标准,因此对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影响重大,除了通用的管理之外,为此还要进行期间核查,主要是确认性状的正常和量值的稳定。
4.方法-Methods
方法包括作业过程中所需遵循的各种标准和规章制度,如:产品标准、检测方法标准、各类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作业流程图、等等。方法的科学合理及对方法的严格执行,是保证测试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
首先,方法文件应该科学合理,既要保证能满足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又要便于实际操作,流程顺畅而高效;其次,指导具体操作的方法文件一定要明确和详细,保证不同人员按照此文件操作可以得到可比的结果;最后,方法文件中应该明示关键步骤或者是对结果有重大影响的步骤,并进一步明确其要求。
在方法中应该关注的问题是方法的维护与更新。维护与更新可能来自于外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更新、客户的要求等,也可能来自于实验室内部管理方式和方法的调整,以及其他相关因素的改变。但无论哪种情况,只要方法文件有变更,都应及时对与其相关的其他文件进行相应的变更,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以避免新旧方法文件的混淆。
5.环境-Environment
这里的环境主要是指对测试结果有影响的区域的环境条件,除了通常的卫生要求之外,更多指区域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噪音值、清洁度及影响感官判定的各类因素等等。
首先,实验区域必须满足基本的卫生要求,整洁、有序、无杂物,这些可以借鉴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是对生产现场各要素进行有效管理的一种方法)的管理方法;其次,针对不同测试对环境条件的不同要求制定环境标准值范围,并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保证标准值能够实现;最后,必须对环境条件进行监控,当环境条件失控时,要对失控期间产生的数据的可靠性进行评估。
实验室最常见的需要进行环境条件控制的区域有天平室、仪器室(尤其是精密仪器室)、微生物检测室、感官评价室等。此外,进行微生物培养的各类培养箱,以及进行标准物质及标准菌种储存用的冷藏设备,也必须进行严格的条件监控。
6.检查-Measurement
检查是5M1E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环节,但却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检查主要指对工序产品质量的核查,在实验室就是对测试结果真实性和准确性的核查,而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又与以上提到的五个方面都息息相关,所以,核查其实是对以上五方面实施效果的核查。如果没有检查,以上5个方面的实施效果就没有办法评价,也就不能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更不必谈进一步的改进。
首先,核查必须明确规定核查的对象、技术要求、核查人、核查时间、核查频次、核查结果的处理、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制定,实施和效果评价,否则,核查很可能会流于形式;其次,核查过程必须有记录,各环节记录都要有相应人员签字确认,以防止彼此推诿扯皮;核查结果的处理,以及后续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效果评价,最好有相关管理者的参与,以体现对核查工作的重视,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实施和改进的效果。
以上是本人根据自己实际工作经历的总结,希望可以和广大的同行进行沟通与交流,使更多人关注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从而进一步促进检测行业的更好发展。
知识管理的方法范文4
近年来,审计署统一组织了地方债务审计、社保审计等大型审计项目,从审计实施的结果看,这种统一实施的大项目审计管理模式,是提高审计质量、整合审计资源的较为理想化的管理状态。在这种管理状态下,无数个子项目实现“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一目标、统一标准”,构成一个大型项目审计,审计结果更能从宏观上反应审计对象在经济社会运行中的真实状态,“免疫系统”功能的预防、揭示和抵御作用会发挥得更充分。本文认为,构建大项目审计管理模式,创新审计计划管理与组织实施方式方法是两个重要因素。
一、创新审计计划管理方法的重点
审计计划作为现阶段国家审计管理的龙头,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法定性不够强、调整较多、延续性不够、上下级之间不够协调及互补性不强等问题。因此,科学管理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一)建立信息数据库
要实现审计全覆盖,计划管理部门就要在审计机关自身的年度项目计划安排、不同年度项目计划的前后延续性、以及年度计划与相关年度项目规划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着手,做到有规划有序、计划可行、相对稳定、前后衔接、上下互补。信息数据库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审计机关规划、不同年度项目计划、审计实施及完成情况等内容;二是上、下级审计机关的规划、项目计划,其他监督主体曾实施或者将要实施的与审计对象相关的监督等内容。
1.实施审计对象分类管理。审计机关可以根据审计对象单位性质、资产规模、预算批复金额等标准,对众多审计对象进行分类管理,对不同类型审计对象,采取不同的审计方式、审计实施时间和审计实施主体。
2.实施审计项目滚动计划。在信息数据的支持下,编制审计项目滚动计划,应坚持全面覆盖,重点项目定期轮审,一般项目不定期审计。
3.实施审计项目进度管理。实施审计项目进度管理,旨在确保审计项目能够按照计划保质保量地完成。
——制定审计项目进度计划。在识别关键控制环节的基础上,审计机关计划管理部门对项目、活动做出一系列时间计划,明确各项工作完成的时点。由于审计对象在规模大小、复杂性、重要性以及审计风险等方面的差异,应综合考虑相关因素,尝试建立统一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审计项目计划进度参考标准,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对象的审计项目需要,制定不同的审计项目进度计划。
——实施审计项目进度控制与优化。由审计机关计划管理部门负责实施。主要内容包括:确定审计项目进度是否发生变化;比较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的差异,并决定对产生的偏差是否采取纠正措施。对审计项目进度的分析,可以建立并利用审计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审计项目进度情况的及时跟踪,对一些进度滞后的项目及时提醒和督促,促进项目按计划进度完成。
(二)建立审计项目可行性研究和评估
审计项目可行性研究和评估,重点对开展审计项目的科学性、社会性、效益性、重要性以及风险性进行评估。提交审计业务会讨论确定审计计划时,应同时做好审计成本的预算(主要包括审计组进行审前调查、现场审计的外勤审计成本,以及为该项目进行非现场工作的内勤审计成本),这既是审计机关实现绩效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加强审计风险管理,避免遭受审计失败的主要手段。
二、创新审计组织实施方式
(一)探索和完善跟踪审计。跟踪审计体现为对经济行为、事项、资金、政策执行等进行过程性、持续性的监督。开展跟踪审计,与“审计本质上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这一重要命题是相一致的,“免疫系统”功能主要目标就是要求审计应更早地感受风险、揭示危害、抵御和查处病害、建议消灭病害。
——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的组织实施可以采用两种方式:一是过程同步式跟踪审计,审计的介入与项目的启动和发展同步,审计与项目的运行轨迹像两条平行线,审计既监督又与项目建设过程保持一定距离。二是阶段性定期跟踪审计,每季度审计一次或每年审计两次,并出具阶段性审计报告,虽然没有过程同步,但仍能形成对相关审计对象的监督压力,促使其规范运作。
——财政专项资金运用跟踪审计。财政专项资金的跟踪审计项目,可以单独立项作为一个独立的审计项目组织实施,也可以与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财务收支审计、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等相结合同步组织实施;可以采用审计,也可以采用审计调查。
——公共突发事件跟踪审计。审计机关应根据公共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处置、善后处理等各主要环节,提出实施跟踪审计工作预案。在审计年度内,如果发生公共突发事件,应立即按照跟踪审计工作预案,组织开展跟踪审计工作,促进有效应对公共突发事件。
——重大政策执行跟踪审计。重大政策执行跟踪审计的意义在于,一方面对政策贯彻落实的过程进行动态监控,确保按照政策设计的路径执行;另一方面从审计独立评价的角度,对政策出台后的效果或效应进行评估,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政策提出建议。具体的组织实施方式可以单独立项开展审计,也可以结合其他审计项目实施。一般在重大政策出台后不久组织实施第一次审计,在其后的阶段里,采用每年或每两年进行定期审计的方式,对重大政策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监督。
(二)探索和完善联动审计。联动审计的目标是,整合内外部资源,扩充审计力量,扩大审计覆盖面,确保审计监督职责履行到位。同时,通过联动审计,进一步理顺审计监督与其他相关监督主体的关系,建立健全相应的协同机制。在开展联动审计中,应坚持审计的独立性。
——实行审计机关内部不同业务部门对同类审计项目的联动审计。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对同一被审计单位涉及不同的审计内容,审计机关从相关业务部门抽调专业人员组成一个审计组实施审计,既减少交叉审计、重复审计,又便于在同一时
间点上完整地揭示被审计单位在不同领域存在的问题。二是在同一年度对不同的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时,对各单位都涉及的事项,审计机关要求各个业务部门都予以审查,充分反映不同单位在同一领域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增强审计工作的整体性、宏观性。
——实行上下级审计机关之间的联动审计。对具有系统性特征的审计项目,上一级审计机关可以组织下级审计机关共同参与审计。其有益之处在于:一是能够充实对某一重要审计项目的审计力量,拓展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二是有利于从整体上系统地反映审计事项,增强审计工作的整体性、宏观性和建设性。
——实行审计机关与有关部门的联动审计。具体形式有:一是对部分重要性程度较低的审计项目,按照一定的审批程序,委托给内部审计制度健全的部门和单位组织实施审计,审计机关对其进行监督和指导。二是联合有关职能部门对某一单位同时开展审计监督和有关专门监督。三是审计机关选择内部审计制度健全、内部审计质量较好的内部审计机构共同参与审计。
(三)探索和完善政府委托审计。政府委托审计是审计机关根据需要,将政府审计项目的业务委托给社会中介机构实施审计。同时,政府委托审计还包括购买的社会服务,包括专业人员服务。政府委托审计是审计机关对社会审计资源的一种运用,实质上体现了一种“委托—”关系。
知识管理的方法范文5
关键词: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技术措施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domestic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ustained, rapid and efficient growth and increasing investment in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has been a huge development. However, in recent years, the community, the number of shoddy "rubbish" projects, a major loss and damage caused to the safety of the lives and property of the state and the people, and brought a negative impact to the community. We should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works, to prevent serious quality accident occurred. Therefore, countri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expanding domestic demand, increasing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major decisions,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problem is particularly critical.
Keyword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management, technica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201.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建设工程的质量不仅关系着基础设施建设的适用性,而且关系到建设项目的投资效果,更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的安全。因此,我们在工作中,要把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作为一个重大课题,不断总结质量管理经验,坚持质量的把关,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的管理与控制,建造放心工程。
一.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整体认识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要进行工程质量的控制,就应该了解作为建设工程,其工程质量的特点,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工程质量控制的原则等。
1.1工程质量的特点
1.1.1影响因素多
影响建设工程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建筑材料的性质,施工方法的选择,设计水平的层次,人员素质的高低,技术方案措施是否到位,工期等。并且建设工程不像一般的工业产品一样,有固定的流水线,标准规范的工艺要求,还有成套的生产设备和稳定的工作生产环境,建设产品具有单件性、建设过程的流动性决定了建设工程质量容易产生大的波动。
1.1.2质量隐蔽性
建设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隐蔽工程非常多,工序交接交叉多,时间产品特别多。因此,工程质量具有隐蔽性的特点。在工程竣工验收时,我们只能从表面上检查,很难发现其隐蔽工程存在的一些质量问题。所以对于建设工程,我们要及时的进行质量检查,做好工程质量的事先和事中控制。
1.1.3终检的局限性
工程项目在竣工后,不会像一般的工业产品一样,通过外观鉴别,或将其拆卸,解体的方式,靠最后的外观和内在的质量检查,判断产品的优劣。因此,工程项目的终检具有非常大的局限性。
1.2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
1.2.1人的因素
人的因素主要包括领导者素质的高低,操作人员掌握理论、技术水平的程度,管理人员对待工作的态度,例如对待工作粗心大意,违章违纪等。提高工程的质量管理,就要提高人的素质,在工作过程中,既可以对员工加强质量管理教育,又可以对其进行精神和物质的激励策略,还可以对员工进行技能培训和优选,进行岗位技术练兵等。
1.2.2材料因素
材料是建设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材料的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如果工程中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以及各种构配件等不符合设计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符合设计标准。
1.2.3方法因素
施工过程中的方法,包含在整个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施工方案的正确选择,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管理与控制能否顺利的实施。
1.2.4机械设备
合理选择施工机械的类型,也会影响建设工程的质量。必须综合考虑施工的现场条件,施工的工艺方法,建筑的结构形式,工程的技术经济指标等。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机械操作规程,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对机械设备进行合理的使用和操作。并加强对施工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与管理。
1.2.5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施工过程中,根据工程的特点和施工条件,要充分考虑施工现场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气象情况,振动,噪音,通风,光线以及环境污染等。我们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严格控制这些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
1.3工程质量控制的原则
1.3.1坚持质量标准,以实测数据为依据
在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与验收的过程中,应符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规定,遵照现行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质量验收的统一标准,采取相应的检查手段与检验方法,对工程质量分阶段地进行检查、验收与评定。
1.3.2坚持以人为核心的质量控制
人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指挥者、组织者和操作者。优秀的质量是由人创造的,不合格产品、工作失误和各种工程质量事故也是人制造的。人既是控制的动力,又是控制的对象。因此,在整个工程质量控制的活动中,应该以人为核心,不断提高职工的素质。
二.提高工程质量的措施
2.1科学确定并严格执行合理的工程建设周期
2.1.1科学确定合理工期。建设单位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充分的评估、论证,从保证工程安全和质量的角度,科学地确定合理工期及每个阶段所需的合理时间。要严格按照基本的建设程序,坚决防止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
2.1.2严肃工期调整。在施工过程中,有些单位和个人任意压缩合同的约定工期,有些领导干部不顾客观规律随意干预工期的调整。这会严重影响到工程的质量问题,必须坚决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确实需要调整工期的,必须严格按照合同规定的工期调整的前提和条件,经过充分的论证,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优化施工组织等,确保工程的安全与质量。
2.2加强工程建设全过程安全质量管理
2.2.1建设单位要全面负起管理职责。建设单位是对工程项目实施管理的总牵头单位,要根据事前确定的工程设计资料与施工方案,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加强工程安全质量管理,确保工程的安全和质量。要认真执行工程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使用的有关规定。还要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安全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落实安全质量责任的情况进行检查。
2.2.2加强竣工验收,质量管理。工程质量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进行竣工验收,是工程竣工验收的重要内容。工程质量符合要求,完成竣工验收;工程质量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直到满足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可以交付使用。
2.2.3加强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安全和质量。建设单位应该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标准,使其相关的安全和质量要求得到严格的执行;并且设计方案中提出的特殊的安全防护措施和质量保证措施也要认真落实到位;还包括在项目预算过程中的安全生产费用,不得用于其他用途。在工程建设中,建设单位要加强建设风险监测管理,根据相应的标准程序,科学合理地安排好工作人员的监测方案,布置好监测点。
三.完善施工中的质量管理
3.1完善工序的质量控制
在建设施工过程中采取质量控制的措施,则必须坚持把工序质量控制当成核心,对每项施工工序进行积极完善的原则。控制施工质量时也必须根据这个原则开展工作,从而准确地把握好质量的控制点,维持好每个工序之间的持续结合。
3.2加大检查力度
鉴于建设工程施工的复杂性,在施工前期施工单位必须采取相应的准备措施确保施工的操作秩序能够顺利地进行。工程技术、作业人员,管理人员应该尽早到达施工现场,熟悉周边的环境,仔细研究工程图纸后,结合实际情况,做好施工布置,定期实施检查,审核工作,尽早发现存在的工程质量问题,维持施工质量处于标准状态。
3.3控制施工环境
环境因素在建设过程中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包括:天气,温度,湿度,空气流通,太阳光等等,这些小事情往往会决定建设计划和操作技术,那么就需要施工人员能够掌握各个工序的施工质量,以避免破坏环境的建设。此外,在建设中的高温,低温环境也会给施工造成较大冲击,特别冷,热,雨天,工程单位必须依照季节性的特点,制定施工质量安全方案,防止建筑物由于低温,干燥,冷冻损伤等因素造成的质量损坏等问题。工程单位需要做好对施工现场的监督检查,积极落实科学的责任管理制度与现场施工管理制度,指导施工单位进行文明建设,避免施工造成严重的污染问题,这也是降低工程造价成本的有效措施之一。
结束语:
建设工程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最根本利益,这已成为当今社会热点关注的话题。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把握好建设工程的质量问题,是我们行业的一项重要的艰巨的任务,我们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共同研究和改进,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建设高质量高标准工程。
参考文献:
[1]贺爱群. 地铁施工重大危险源评估与识别研究[D].中南大学学位论文.2010年
知识管理的方法范文6
【关键词】急性支气管炎、护理方法、效果
急性支气管炎是临床上一种比较常见和多发的上呼吸道感染疾病,主要指的是由生物性或者非生物性致病因素导致的支气管树粘膜急性炎症[1],在临床上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咽痛、声音嘶哑、痰中带血以及肺部干湿罗音等症状,中老年人为该病的高发人群,秋冬为本病的多发季节,患者发病后,如果无法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往往会继发细菌感染,出现诸多严重的并发症[2]。相关调查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急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数量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临床上在对急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治疗时,护理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与治疗效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急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现将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2年2月-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60例急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和观察两个小组,每组各30例,在观察组的30例患者中,10例为女性,20例为男性,年龄17-51岁,平均年龄为(38.52±6.25)岁;而在对照组的30例患者中,12例为女性,18例为男性,年龄16-52岁,平均年龄为(38.42±6.15)岁。所有患者入院后,经全面检查确诊为急性支气管炎。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不含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
对于对照组的30例急性支气管炎患者,在临床上主要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而对于观察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人性化护理措施,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医护人员在对急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一定要将患者的实际病情作为基本依据,比如发热、咽痛以及鼻塞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有针对性的制定护理方案,严格按照医嘱,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同时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变化;(2)对于咳嗽情况比较严重的患者,医护人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运用适量的镇静剂或者祛痰止咳剂帮助患者缓解咳嗽症状,在护理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患者的痰液,并对相关信息进行记录,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对患者的痰液进行检验,同时将检验结果作为基本依据,有针对性的进行临床护理;(3)辅助患者排痰。医护人员在对急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给患者讲解排痰的方法、重要性,指导患者正确咯痰,在必要的情况下,对患者给予吸痰护理,同时,患者排痰前后,医护人员应该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基本依据,对患者口腔进行针对性护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感染的出现几率。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
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治疗,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11%,并且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患者的咳嗽消失和治疗时间均较短,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组别
例数(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对照组
30
15
9
2
70.11
观察组
30
11
10
9
94.12
P值
<0.05
<0.05
<0.05
<0.05 讨论
急性支气管炎是临床上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它实际上指的是患者由于感染细菌或者病毒等病原体而导致的支气管黏膜炎性反应[3]。通常情况下,由于中老年人身体素质较差、机体免疫力低,所以急性支气管炎的发病率也较高,大多数情况下,急性支气管炎往往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后,也常为肺炎的早期表现。患者在发病后,通常会累及支气管、气管,如果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往往会出现诸多并发症,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临床研究资料表明,由于支气管炎具有复发性的特点,所以治愈难度大。临床上在对急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治疗时,主要坚持止咳、控制感染、增强体质、祛痰、平喘以及解痉的原则[4],护理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治疗和护理,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0.11%,并且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患者的咳嗽消失时间、治疗时间均较短,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临床上在对急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治疗时,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不仅可以降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缩短治疗时间,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运用。
【参考文献】
[1]海洁.张贺.布地奈德压缩雾化吸入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炎观察及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1,8(24):46.
[2]崔桂华.张增梅.射流雾化吸合超短波治疗喘息型急性支气管炎50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