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化一体技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机电化一体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机电化一体技术

机电化一体技术范文1

[关键词]智能 机电一体化 绿色

中图分类号:TH-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4-0325-01

本论文主要从机电一体化技术未来的发展等进行讲述。主要包括了全息系统化、微型机电化、光机电一体化、产品网络全球化、产品绿色化、“生物――软件”化、全息系统化也即智能化、光机电一体化是机电产品发展的重要趋势、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注重产品与人的关系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1 概述

机电一体化指的是在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控制功能和信息功能的基础上引进微电子技术,并且将机械设备和电子设备用软件有机结合而构成的系统的总称,因此,“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机械、微电子和信息三项技术相互融合、交叉的产物,是机械技术、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检测传感技术、伺服传动技术和系统技术等多学科技术领域综合交叉的技术密集型系统工程。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微处理器、微型机在各个技术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对各个领域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正因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进而带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更是依赖于其发展,因此其未来的发展对科技的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机电一体化技术未来的发展

2.1 全息系统化

全息系统化也即智能化,是对机器的行为描述,即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计算机科学、模糊数学、运筹学、混沌动力学、人工智能、心理学和生理学等新的学科方法、新的设计思想,从而模拟人类的思维能力,使它如同人一样具有思维、意识等能力,以便达到更高水平的控制目标。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机电一体化产品智能特征也越来越明显,智能化水平也是日趋上升,新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中的智能化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在机电一体化的研究中也日益得到重视,其中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的智能结合就是一项重要应用。当然,要使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与人完全相同的智能永远是不可能的,也没有这个必要,但是,高性能、高速的微处理器使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低级智能或者人的部分智能,则是完全可能而又必要的。

2.2 微型机电化

在实验室中,目前,通过半导体蚀刻技术,已经制造出亚微米级的机械元件,如果这一成果应用于实际产品时,那么就没有必要再区分什么是控制器、什么是机械部分了,这时就完全的实现机械和电子的“融合”,这样CPU、机体、传感器、执行机构就可以集成在一起,而且体积小,同时组成一种自律元件。这种微型机械学是机电一体化的一个重要的前进方向,更是机电一体化向微观领域和微型机器的发展趋势,在国外,人们称其为微电子机械系统,也指外观尺寸不超过1cm3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一并向微米级、纳米级发展,正因为微机电一体化产品耗能少、体积小、运动灵活,在军事、生物医疗、信息等方面占有很高的地位和很大的优势。

2.3 光机电一体化

光机电一体化是机电产品发展的重要趋势,因为机电一体化系统是由机械系统、能源系统、传感系统和信息处理系统等部件构成的,因此,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中引进光学技术,充分利用光学技术的先天优点,有效地改进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能源系统、传感系统和信息处理系统。

2.4 产品网络全球化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兴起和飞速发展带动了科学技术的巨大发展,同时给日常生活都带来了全新的面貌,全球生产、经济被各种网络连成一片,企业间的竞争也将出现网络全球化,一旦研制出机电一体化新产品,只要其质量有保证,功能可靠,必然会畅销全球。因为有了网络的普及,那么只要是关于网络的各种远程监视和控制技术也就方兴未艾,然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也必然会朝着网络全球化发展。

2.5 产品绿色化

随着工业的发达,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①物质需求丰富,生活舒适;②可用资源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因为这些现象的出现,人们开始呼吁保护环境资源,回归自然,那么此时,绿色产品的概念也就应运而生,这是一个时代的绿色化趋势,在这里,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使用时不破坏生态环境,报废后还能回收利用。因此,机电一体化绿色产品在其设计、制造、使用和销毁的过程中,应完全符合生存环境和人类健康的要求,对生态环境尽可能的无害或危害极少,资源利用率要极高。由于这种客观的存在性,设计绿色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所需要的技术成本很高,但其具有远大的发展空间。 2.6“生物――软件”化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注重产品与人的关系,即机电一体化的人格化,其有两层含义:①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使用对象是人,怎样将人的智能、情感、人性赋予机电一体化产品显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家用机器人,其最高境界就是人机一体化;②模仿生物机理,研制出各种机电一体化产品。随着科技的发展,机电一体化装置对信息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很多时候类似于活的生物:当大脑停止工作时,生物便死亡,而大脑工作时,生物就充满活力,即信息决定系统的工作与否。目前,在仿生学研究领域中已经发现的一些生物体优良的机构,可为机电一体化产品提供新型的机体,但是如何使这些新型机体具有生命力还是研究中的一大难题,这一研究领域被称之为“生物――软件”或者说“生物系统”,而生物的特点正是“肌体(硬件)――大脑(软件)”一体,不可分割。机电一体化产品向生物系统化发展是好,但是目前的技术与理论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因此,还需要更加倍的努力。

机电化一体技术范文2

关键词:智能 机电一体化 绿色

1 概述

机电一体化指的是在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控制功能和信息功能的基础上引进微电子技术,并且将机械设备和电子设备用软件有机结合而构成的系统的总称,因此,“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机械、微电子和信息三项技术相互融合、交叉的产物,是机械技术、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检测传感技术、伺服传动技术和系统技术等多学科技术领域综合交叉的技术密集型系统工程。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微处理器、微型机在各个技术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对各个领域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正因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进而带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更是依赖于其发展,因此其未来的发展对科技的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机电一体化技术未来的发展

2.1 全息系统化 全息系统化也即智能化,是对机器的行为描述,即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计算机科学、模糊数学、运筹学、混沌动力学、人工智能、心理学和生理学等新的学科方法、新的设计思想,从而模拟人类的思维能力,使它如同人一样具有思维、意识等能力,以便达到更高水平的控制目标。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机电一体化产品智能特征也越来越明显,智能化水平也是日趋上升,新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中的智能化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在机电一体化的研究中也日益得到重视,其中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的智能结合就是一项重要应用。当然,要使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与人完全相同的智能永远是不可能的,也没有这个必要,但是,高性能、高速的微处理器使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低级智能或者人的部分智能,则是完全可能而又必要的。

2.2 微型机电化 在实验室中,目前,通过半导体蚀刻技术,已经制造出亚微米级的机械元件,如果这一成果应用于实际产品时,那么就没有必要再区分什么是控制器、什么是机械部分了,这时就完全的实现机械和电子的“融合”,这样CPU、机体、传感器、执行机构就可以集成在一起,而且体积小,同时组成一种自律元件。这种微型机械学是机电一体化的一个重要的前进方向,更是机电一体化向微观领域和微型机器的发展趋势,在国外,人们称其为微电子机械系统,也指外观尺寸不超过1cm3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一并向微米级、纳米级发展,正因为微机电一体化产品耗能少、体积小、运动灵活,在军事、生物医疗、信息等方面占有很高的地位和很大的优势。

2.3 光机电一体化 光机电一体化是机电产品发展的重要趋势,因为机电一体化系统是由机械系统、能源系统、传感系统和信息处理系统等部件构成的,因此,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中引进光学技术,充分利用光学技术的先天优点,有效地改进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能源系统、传感系统和信息处理系统。

2.4 产品网络全球化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兴起和飞速发展带动了科学技术的巨大发展,同时给日常生活都带来了全新的面貌,全球生产、经济被各种网络连成一片,企业间的竞争也将出现网络全球化,一旦研制出机电一体化新产品,只要其质量有保证,功能可靠,必然会畅销全球。因为有了网络的普及,那么只要是关于网络的各种远程监视和控制技术也就方兴未艾,然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也必然会朝着网络全球化发展。

2.5 产品绿色化 随着工业的发达,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①物质需求丰富,生活舒适;②可用资源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因为这些现象的出现,人们开始呼吁保护环境资源,回归自然,那么此时,绿色产品的概念也就应运而生,这是一个时代的绿色化趋势,在这里,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使用时不破坏生态环境,报废后还能回收利用。因此,机电一体化绿色产品在其设计、制造、使用和销毁的过程中,应完全符合生存环境和人类健康的要求,对生态环境尽可能的无害或危害极少,资源利用率要极高。由于这种客观的存在性,设计绿色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所需要的技术成本很高,但其具有远大的发展空间。

2.6 “生物——软件”化 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注重产品与人的关系,即机电一体化的人格化,其有两层含义:①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使用对象是人,怎样将人的智能、情感、人性赋予机电一体化产品显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家用机器人,其最高境界就是人机一体化;②模仿生物机理,研制出各种机电一体化产品。随着科技的发展,机电一体化装置对信息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很多时候类似于活的生物:当大脑停止工作时,生物便死亡,而大脑工作时,生物就充满活力,即信息决定系统的工作与否。目前,在仿生学研究领域中已经发现的一些生物体优良的机构,可为机电一体化产品提供新型的机体,但是如何使这些新型机体具有生命力还是研究中的一大难题,这一研究领域被称之为“生物——软件”或者说“生物系统”,而生物的特点正是“肌体(硬件)——大脑(软件)”一体,不可分割。机电一体化产品向生物系统化发展是好,但是目前的技术与理论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因此,还需要更加倍的努力。

3 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论述可见,机电一体化的出现不是随机出现的,而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文中叙述的这些发展方向是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更是一个必然结果。目前,因为科学技术的限制,其与一些相关技术的互融程度还是不是太明显,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的趋势必将越来越明显,因为它既是多项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又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其发展前景也将越来越光明,这必然会给世界带来更大的技术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建勇.机电一体化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高钟毓.机电控制工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机电化一体技术范文3

关键词:数字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

一、引言

数字电子技术这门课程适应当今科学技术发展,当今的信息时代并且以数字化为基础运用到社会各界行业,如通信、计算机、航天、医学、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消费类电子产品等领域,为了拓展中职学生的就业门路,为了使他们在就业后能更加适应新型的社会变化改革,为了在以后就业中能有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人们必须针对于这门课程进行一体化教学进行研究。

二、从理论教学内容进行优化

现在这门课程内容大概包括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数字电路的应用等,数字电路的应用也是传统的555时基电路等。但是随着电子技术飞速发展,一方面数字集成电路在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应用起来越来越广,另一方面各种不同规模数字集成电路及其在数字系统逻辑设计中的应用,学生要掌握逻辑设计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了解数字电路更新换代,使数字系统设计方法产生的重大变化,进而了解新的动向,掌握新的技术,以适应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这些都必须使人们从内容上进行更新。针对如此现状,依据以下两点进行优化第一,引进新的器件、新的技术、新的工艺和新的方法等,尽量采用在现实实际引用中的新的芯片等,加强当今应用广泛的实例,理论知识要做到比较广,学生接触的信息要多,这样做到了知识新、理论广、基础实等特点。第二,人们在学分立元件后要转换思想,思考为什么人们的手机、电视等电器越来越薄等特点,这就要求大家能换位到由分立元件组成集成电路、由小集成大中大规模集成、最终实现可编程逻辑集成电路功能。

三、如何实现一体化教学

第一,教学场地的要求。一体化教学的改革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样教学场地的设备设施的要求就更高了,而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模式中实验是课程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那对于现代教室来讲在以前专门的实训教师中,人们必须配备好多媒体教具,能够边讲理论的同时、学生能同时进行操作练习。第二,教学方式的改变。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人们主要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由教师为学生提供优良的学习环境,如资料、仪器、工具、器材和问题,然后抛出问题,然学生设法解决有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哪些涉及新的知识,教师穿插讲新的知识点。在这样的教学课堂上,把教、学、做三者完全结合起来,不能再去区分传统的“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和“讨论课”等,这样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教学效果会更加明显。整个教学中人们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譬如: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教具展示法、分组法等,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运用到一体化的教学过程,这样就打破传统的单一教学程式,讲授课就不在是单纯的从基础开始,以具体事例为导向,在完成事例的时候会遇见各种问题,解决好每个问题最终完成任务。这样以问题的形式贯穿整个教学中,学生的兴趣高了,学生的团队配合、自主能力完全能得到充分体现。这样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他们的个性,同时也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愿意学习的前提下,教师只要穿针引线的作用,把新知识灵活地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这样的教学更适合人们中职的学生。例如:在讲解制作家用调光台灯电路时,电路包括整流、稳压等,还包含测量电阻大小、二极管、三极管等,示波器的使用。在最终能使的调光台灯电路实现成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组成自主探究,同时他们根据自己之前的学习状态产生不同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问题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新知识问题可以统一进行解答,个人之前不同问题可以单独解答,这也适应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在一体化教学中,人们打破传统理论和实践脱离的教学模式。第三,学生课程学习考核办法。教师之所以要进行课程考核,一方面可以监督学生了解自己知识到底学习怎么样,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下一步的预习及复是方便教师通过考核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好好调整下次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所以教学进行考核是非常有必要,传统的做法就是最后安排学生书写实训报告的形式,这种形式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不能充分展示学生在过程当中的准确性,更加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使学生重视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严重影响了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因此,要改变这种以实验报告成绩定优劣的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的考核方式,人们可以采用三种方法进行考核:一方面实验考核成绩是理论教学考核的前提,一票否决制加强了实验教学内容的权重,即若实验考核不通过,不能参加理论教学考试,从制度上更完善了实验教学和理论课程。二是采用多种评价体系,实行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并重,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自控的学习能力。三是学生自评整个教师教学过程和自己的学习过程,这样有利于教学过程信息反馈,并促进教学活动的改进和完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信息数字化、现代化的发展,一体化教学模式将在以后《数字电子技术》中灵活运用,这不仅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同时对教师、学生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的许多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够可以实现,但人们也应该看到,任何事物都不是万能的,都有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因此,人们教师也要努力跟上时代的信息步伐,在课程教学中,要以现今时代的实例来指导教学,力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7):1-6.

机电化一体技术范文4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 机电一体化 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最早出现在1971年日本杂志《机械设计》的副刊上,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机电一体化的概念被我们广泛接受和普遍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现在的机电一体化,是机械和微电子技术紧密集合的一门技术,它的发展使冷冰冰的机器有了人性化、智能化。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具体内容

1 机械技术

该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基础,着眼点在于如何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相适应,利用其他高、新技术来更新概念,实现结构上、材料上、性能上的变更,满足减小重量、缩小体积、提高精度、提高精度、提高刚度及改善性能的要求。在机电一体化系统制造工程中,经典的机械理论与工艺借助于计算机辅助技术,同时采用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等,形成新一代的机械制造技术。

2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其中信息交换、存取、运算、判断与决策、人工智能技术、专家系统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均属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

3 系统技术

以整体的概念组织应用各种相关技术,从全局角度和系统目的出发,将总体分解成相互关联的若干功能单元,接口技术是系统技术中一个重要方面,它是实现系统各部分有机连接的保证。

4 自动控制技术

范围很广,在控制理论指导下,进行系统设计,设计后的系统仿真,现场调试,控制技术包括高精度定位控制、速度控制、自适应控制、自诊断校正、补偿、再现、检索等。

5 传感检测技术

系统的感受器官,是实现自动控制、自动调节的关键环节。其功能越强,系统的自动化程序就越高。现代工程要求传感器能快速、精确地获取信息并能经受严酷环境的考验,它是机电一体化系统达到高水平的保证。

6 伺服传动技术

包括电动、气动、液压等各种类型的传动装置,是实现电信号到机械动作的转换装置与部件、对系统的动态性能、控制质量和功能有决定性影响。

二、机电一体化系统组成

1 机械本体

包括机架、机械连接、机械传动等,是机电一体化的基础,起着支撑系统中其他功能单元、传递运动和动力的作用。与纯粹的机械产品相比,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技术性能得到提高、功能得到增强,这就要求机械本体在机械结构、材料、加工工艺性及几何尺寸等方面能够与之相适应,具有高效、多功能、可靠和节能、小型、轻量、美观的特点。

2 检测传感部分

包括各种传感器及其信号检测电路,其作用就是检测机电一体化系统工作过程中本身和外界环境有关参量的变化,并将信息传递给电子控制单元,电子控制单元根据检查到的信息向执行器发出相应的控制。

3 电子控制单元

是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核心,负责将来各自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和外部输入命令进行集中、存储、计算、分析,根据信息处理结果,按照一定的程度和节奏发出相应的指令,控制整个系统有目的的进行。

4 执行器

作用是根据电子控制单元的指令驱动机械部件的运动。是运动部件,通常采用电力驱动、气压驱动和液压驱动等几种方式。

5 动力源

动力源是机电一体化产品能量供应部分,作用是按照系统控制要求向机械系统提供能量和动力使系统正常运行。提供能量的方式包括电能、气能和液压能,以电能为主。

三、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1 智能化

智能化是21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人工智能日益得到机电一体化研究建设的重视,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的智能化就是重要应用。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人工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模糊数学、心理学、混沌动力学等新思想、新方法,模拟人类智能,使产品具有判断推理、逻辑思维、自主决策等能力,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标。

2 模块化

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电气接口、动力接口、环境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式一项十分负责但又是非常重要的事还需要制定各项标准,以便各部件、单元的匹配和接口。规模化将给机电一体化企业带来美好的前程。

3 网络化

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技术等的突出成就是网络技术。机电一体化新产品一旦研制出来,只要其功能独到,质量可靠,很快就会畅销全球。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无疑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

4 微型化

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指的是机电一体化向微型化和微观领域发展的趋势。国外称为微电子机械系统,泛指几何尺寸不超过1立方厘米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并向微米、纳米级发展。微机电一体化产品体积小、耗能少、运动灵活,在生物医疗,军事,信息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微机电一体化发展的瓶颈在于微机械技术,微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加工采用精细加工技术,即超精密技术,它包括光刻技术和蚀刻技术两类。

机电化一体技术范文5

关键词: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

一、煤矿机电一体化的研究意义

1.1增加了劳动收入

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行业中的运用极大的提高了煤矿的开采下效率 ,增加了煤矿开采的产量 ,企业的生产效益大幅度提升 ,随之而来的是劳动者收入的增加 ,进而促进了居民的消费。同时煤炭行业的兴盛带动了其它行业的蓬勃发展 ,进而促进了社会的经济发展。

1.2保障劳动者地生命安全

近年来 ,煤矿行业中事故时有发生。保证劳动者安全生产已成为社会最关注的话题之一。传统煤矿挖掘中。矿工经常处于潮湿阴暗的环境中 ,高负荷的劳作 ,简陋的施工环境 ,这些都是悬在劳动者头上的一把刀 ,随时都会危及劳动者的生命安全。煤矿机电一体化的运用 ,有效的减少了工人们再矿井中作业的时间 ,同时煤矿机电一体书自身具备的监控系统 ,能实时监控开采过程 ,降低了风险发生的概率 ,从而保障了工人们的生命安全。

1.3极大的提高了劳动效率

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劳作模式 ,降低了工人们的劳动强度 ,同时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二、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具体应用

2.1 监测监控系统

煤矿生产中 ,最重要的就是保障生产者的生命安全。监控安全生产系统就是煤矿机电一体化的一个重要运用。随着科学的发展 ,我国从国外引进了一批先进的监控系统来保证煤矿开采安全进行。同时 ,我国也自主研发了一系列的监控系统 ,其中比较著名的是 KJ90 和 KJ95 系统。实践证明 ,安全监控系统在煤矿开采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2 电牵引采煤设备

在矿井综合采煤的应用中 ,最典型的一个应用就是电牵引采煤机。相比于液压牵引机 ,电牵引采煤机具有以下优点 :

1)可开采大倾角煤层 ,并且自身带有防滑装置

2)寿命长 ,运行可靠。实际工作中 ,电牵引采煤机智慧磨损整流子和电刷 ,而不会损坏其他部件。因此 ,电牵引挖煤机维护起来成本更低 ,使用寿命更长 ,故障更少。

3)牵引特性更好。电牵引采煤机不仅能在向前工作中提供牵引力 ,还可以在向下滑的时候发电制动 ,并给电网反馈能量。

4)动态性好 ,反应灵敏。电牵引挖煤机的电控系统可以有效并适时地调整系统的各种参数 ,使之高效的进行生产 ,而且操作简单。在我国 ,煤矿行业中 ,国产采煤机占据了主导地位 ,各个采煤机生产商都对电牵引采煤机进行了研发 ,并被广泛用于实际的开采中 ,这对我国采煤行业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2.3 矿井运输

目前来说 ,带式输送机是运用最广泛的原煤运输装置。带式输送机具有运输量大、连续运输、操作简单、运行安全等优点 ,同时它具有易于实现自动化的特点。因此 ,带式输送机已成为煤矿机电一体技术的研究重点。

2.4 矿井提升设备。

目前国内常用的提升机为内装式提升机 ,这也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典型设备。它将简化了机械结构 ,让滚筒和驱动成为一个整体。矿井提升体又传统的模式实现了数字化提升。

2.5 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

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的研发起步相对较晚 ,国内自主研制的液压支架电业控制系统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目前所使用的液压支架电液系统主要是从国外引进的。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就是将液压控制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 ,让定压双向邻架或是自动移架 ,从而避免对支架和顶板产生冲击。

三、煤矿机械中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的意义

3.1提高了矿山开采的经济效益

机电一体化不仅是机械设备上的一次全新的进步,同时也给煤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一方面采煤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其次,煤矿工人的劳动强度适当得到了减轻;再次,机电一体化在煤矿中的应用,降低了矿山的开采费用,使煤矿的经济效益得到了增加,同时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地方经济的进步。

3.2提高了安全的煤矿开采工作环境

煤矿工作本身就是一个高危险性的工种,每年煤矿的事故都会有所发生,煤矿的工作安全性时刻危及着人们的生命财产的安全,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中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事故的发生率,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在安全方面有了很大的保障。

四、煤矿机电一体技术的前景以及发展方向

目前来说,国内研发的煤矿机电一体化设备都具有程序化、智能化、信息化的特点 ,兼具操作简单、维护方便、性能可靠,体积小等优点。煤矿机电一体技术在煤炭行业中的广泛应用使得企业的效益大幅度增加 ,同时降低了工人们的劳动强度。

4.1 以计算机为核心技术 ,自主研发的煤矿机电一体设备

计算机 ,已经成为信息化时代的标志 ,未来科技发展的方向必然紧紧围绕着计算机发展 ,因此将计算机技术和煤矿产业紧密结合起来 ,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矿机电一体设备将是未来发展的必然。

4.2 产品信息化

煤矿机电一体设备是一项综合的技术 ,为了适应其发展的要求 ,应增加设备的通信功能。

4.3 煤矿机器人

机器人已经运用到社会的很多方面 ,机器人具备智能化 ,更适合矿井工作 ,从而极大的降低煤矿行业中的安全风险 ,因此煤矿机器人必然成为今后研究的热门项目。

五、结论

煤矿事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所具有的智能化、信息化、程序化以及运行简单、维护方便、体积小等特点 ,必然会让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未来发展中得到广泛地运用。机电一体技术在煤炭行业中的运用使得开采煤矿的安全性能大幅度增加 ,并且极大的提高了企业的生产下频率。关注国内外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动向 ,自主研发先进的机电一体化设备 ,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也将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煤矿事业的发展,机电工程在其中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机电工程涉及的专业和领域较多,其在技术方面也有了较快的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机电工程的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煤矿领域中,我国的煤矿电气传动和自动化方面的应用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也带来我国煤矿行业的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实效性和安全性都在煤矿行业中得以体现出来,因此把握好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工作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参考文献:

[1]冯锦鹏。我国煤矿机电一体化的发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7)。

[2]雷福海。论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J]民营科技,2012,(4)。

[3]赵旭。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究、管理及应用[J]科学之友,2012,(7)。

[4]郭敬林。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的应用[J]山东煤炭科技,2012,(2)。

机电化一体技术范文6

(一)内涵

机电接口主要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中机械装置与控制微机之间的接口,其是基于机电一体化而产生的。机电接口根据信息传输方向的不同,可以分为信息采集接口、输出接口[1]。在机电一体化产品中,传感器是一种较为常用的设备,在输出信号的时候,一般采用模拟量方式进行检测,时刻掌握发电机转速,并且检测差动变压器位置。然而,在输出控制量的时候,存在一个比较特殊的形式,就是数字系统。机电接口技术主要就是研究机电系统各项组成技术与子系统连接问题的综合技术,其主要包括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机械技术等,共同构成了一个综合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实现了信息的交互与融合,在机电系统设计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机电接口主要是由硬件与软件共同构成,在机电系统运行中,与环境及操作者之间成立一种有效连接,在物理通道中展开信息与能量的输入、转换及传输。在信息转换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有效的交互与调整,实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协调与综合,保证各系统的有效运行,充分发挥系统功能,实现预期的工作目标。

(二)分类

目前,机电接口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智能接口、动力接口、机电接口、人机接口[2]。智能接口应用较为复杂,不同技术形式产生的信息形式也不同,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要求展开相应的改变。在各种信息转换与传输的过程中,智能接口可以确保不同技术与子系统的有机结合,构成一个完整系统。动力接口可以有效连接动力源与机电系统,之后给予机电系统相应的驱动动力。在机电系统中,动力类型有很多种,主要包括直流电、交流电、液压等,在系统中运用不同动力类型的时候,需要选用不同的接口形式,确保系统可以正常运行。机电接口的作用就是实现各种驱动系统的有效连接,并且将驱动信号转变成执行信号,在转变的过程中满足传感器运行要求。人机接口是机电系统与操作者之间存在的接口,通过这一接口,可以在操作者眼前呈现系统运行状态,并且有效监控系统运行,实现人性化操作目标。

二、机电一体化发展及其发展趋势

(一)机电接口技术对机电一体化发展的影响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一些事物的要求也在明显提高。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传统机械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们日益增长的技术需求,需要对其进行改进与完善。从而在此形势下,机电一体化技术应运而生,其主要包括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机械技术等,充分满足了现代社会发展的技术要求。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初始发展中,只是将电子技术与机械技术进行融合,接口十分简单、便捷[3]。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机电一体化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目前,机电一体化技术不再是简单的机电一体化产品,逐渐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其系统内部接口也日益复杂。现阶段,机电一体化技术研究越来越深入、成熟,然而,简单的技术研究已经无法满足系统的运行需求,需要充分重视其复杂性研究。针对机电一体化技术而言,其复杂性较强,如果只是单纯研究系统设计及其集成理论,根本无法充分实现系统的作用,为此,需要加深对机电接口技术的研究,在设计方面,加强对有关理论的融合,确保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全面实施。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向智能化、系统化、微型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其系统内部接口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确保接口技术与系统技术的有效融合,还要确保信息传输的顺畅。

(二)机电一体化发展历程及趋势

机电一体化发展主要经历3个阶段。一是,在20世纪50年代,电子技术发展越来越成熟,人们尝试在机械工业中应用电子技术,进而刺激了机械产品与电子技术的融合,初步产生机电一体化概念。二是,在20世纪80年代,机电一体化已经发展了30来年,不管是技术还是产品性能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技术更加成熟,产品性能更加健全。三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微细加工技术、电子通信技术、光学技术等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且逐渐融入发到了机电一体化当中,使得机电一体化技术越来越成熟。我国机电一体化起步比较晚,现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机械工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机电一体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数控机床和机器人制造中得到了广泛运用,促进了机械工业的进一步发展。系统化发展使机械系统更加开放,为多子系统的协调发展与综合管理提供了可靠依据。同时,在绿色生产概念下,机械绿色化也是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保护生态环境资源的重要手段[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