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的教学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加法的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加法的教学设计

加法的教学设计范文1

(1)初步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能正确计算9和几的进位加法。

(2)在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思想,并能迁移到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渗透转换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和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教学关键:把9加几转化成10加几。

教学准备:打印的口算纸、“萝卜”,“王”,小兔、小猴的头饰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启思

“今天我们的教室里来了一位非常可爱的小客人,大家看,他是谁呀?”(拿出小兔的头饰带在头上) “一(2)班的小朋友,你们好!待会儿我要带既守纪律,又爱动脑的小朋友去参观我们的动物王国,在出发之前让我先来考考你们。”

10+1=

10+2=

嗯,算得可真不错,不过“10+几”(板书)10+3= 的加法太简单了,我也会算,我这里还有几道10+4= “9+几”(板书)的加法不会算,你能帮我算算10+5= 吗?

10+6=

10+7=

10+8=

10+9=

二、 尝试探索,研讨交流

1.试着说说想法。

9+5=?

“14,同意吗?可是我还是有点不怎么明白,你能告诉我你是怎么算的吗?”

学生有可能出现的几中情况: (1)9和5和起来是14。(2)14可以分成9和5。(3)14-9=5。(4)把5分成1和4,9加1是10,10加4是14。

你也是这么想的举手。这个想法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哦,我明白了,你是想把我们没学过的9加几变成我们学过的10加几来算,对吗?(板书,把这种想法用箭头和10加几连起来)那你是怎么变的?

5还有其他的分发,这里为什么要把它分成1和4?

(5)把9分成4和5,5加5是10,10加4是14。

“既然把5分开来后可以和9凑成10,那我能否把9分开来和5去重新组成10呢?怎么分?”

“这里其实也是把9加几变成10加几来算。”(板书,把这种想法和10+几连起来。)

(6)把9看成是10,10加5是15,15再减多看的1是14。

“你也是想把9加几变成10+几来算对吗?那为什么还要减1呢?”(板书,把这种想法和10+几连起来)

2.得出最佳方法。

小朋友,你们可真会动脑筋,帮我想了这么多的好方法,那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最好呢?为什么?(1)、(2)、(3)这三种方法也很好,不过5和9和起来是多少一下子很难想出来,这时还是要先把它变成10加几来想比较简单。(把这三种想法擦掉)

3.观察总结,渗透转化思想。

(4)、(5)、(6)这三种想法虽然都不一样,但你有没有发现有一点他们是相同的?(都是把我们比较陌生的9加几变成以前学过的10加几来算)

三、巩固练习,寻找规律

“让我们一起再来算几道。”

9+1=

9+2=

9+3=

打乱顺序做,仔细观察这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9+4=

9+5=

9+6=

9+7=

9+8=

9+9=

小朋友,谢谢你们使我知道了原来9加几可以转化成10加几来算,现在我也会算了,这个转化的方法可真好,我以后一定要常用。我来的时候带来了一些萝卜,就把萝卜奖给算得又对又快的小朋友。

做在练习纸上。前10名站起来报答案。

9+2= 9+4= 7+9= 9+5= 4+9=

3+9= 5+9= 9+8= 2+9= 9+9=

9+6= 9+3= 9+7= 6+9= 9+1=

9+2= 9+5= 9+7= 9+4= 9+8=

2+9= 5+9= 9+7= 4+9= 8+9=

四. 课间操

“现在我们出发去动物王国了,请大家跟我来。”

“小兔小兔做对长耳朵,跳过沟,跳过河,快乐的小兔就是我。小兔小兔跳呀跳,跳得高,跳得远,勇敢的小兔就是我。”

五、 发展迁移,加深练习

“我们来到了动物王国,迎接我们的是动物王国的国王。”拿出老虎头饰带上)

“一(2)班的小朋友,欢迎你来我们动物王国参观。我这里有几道题目想请你们帮忙,愿意吗?”

8+5=

7+4=

6+6=

你是怎么想的?这里又用到了什么方法?

原来8加几,7加几,6加几的题目都可以转化成10加几来算。

8+3= 7+4= 6+5=

8+4= 7+5= 6+6=

8+5= 7+6=

8+6= 7+7=

8+7= 8+8=

“一(2)班的小朋友口算可真厉害,要是谁能把下面的题目算得又对又快我就封你为口算大王。”

做练习纸上的题目。

8+3= 7+7= 2+9= 5+8= 6+7=

6+9= 8+6= 7+4= 9+7= 7+8=

6+6= 6+8= 8+8= 5+6= 5+7=

9+4= 3+9= 8+4= 3+8= 7+6=

加法的教学设计范文2

腊山白

一、课题:请假条的写法

二、课型:复习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牢固掌握请假条的格式及内容要求。

2、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请假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让学生懂得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做一个文明懂礼貌的孩子。

四、教学重点:学会正确书写请假条。

五、教学难点:请假条的格式。

六:考点:根据材料写请假条。

七、精讲要点:请假条的写法。

八、互动方式:师生互动、小组讨论、同桌互动、师生与多媒体互动。

九、训练要点:写请假条。

十、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

(二)、口头复习请假的方法

(三)、复习请假条的写法

1、小组讨论并记录请假条的格式及内容要求。

2、组与组之间交换发现异同。

3、课件出示写请假条的要领,学生自己评定正误。

4、学生各自回想识记请假条的格式及内容要求,师板书。

(四)、修改错误请假条

1、出示例文。

2、学生自由阅读发现错误、同桌交流。

3、指名口述错误及改正意见。

(五)、练习写请假条

1、为自己写请假条,组内互相修改,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并改正。

2、根据材料写请假条,出示答案,同桌互改,反馈学习情况,作必要指导。1

3、总结课堂。

十一、板书设计:

请假条的写法

标题原因格式称呼

正文首行

加法的教学设计范文3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十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中

《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过程与方法:在学生体会到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方法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的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得到发展,激活以学为乐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正确理解并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在探索算法、理解算理的过程中有条理地思考。

【教学资源】

教师准备:课件、微视频。

学生准备:课前按照自主学习任务单的相关要求完成预习;圆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里面有( )个■。

(2)( )个■是■。

(3)5个■是■,即( )。

(4)1里面有( )个■。

二、探究建模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题。

谈话:小红带来了一杯果汁,玲玲和亮亮高兴极了,痛快地喝了起来。

从情境图中提问:从图中获得什么数学信息?谁来说说?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他们一共喝了这杯果汁的几分之几),根据问题,你能写出算式吗?板书:■+■=

师:我们今天就来学(板书课题):分数的简单计算

2.探索加法算理。

(1)■+■等于多少?你是怎么计算的?

学生独立思考后讨论交流。

(2)小组汇报:

生1:我们组采用的是“画图”的方法,把长方形平均分成5份,把玲玲喝的涂成红色,亮亮喝的涂成绿色,然后看看一共喝了几份。

生拿出自己提前准备的学具,边展示边汇报。

生2:我们小组是这样理解的:■表示5等份中的3份,■表示5等份中的1份,3份和1份合起来是4份,就是■。

生3:我们小组是结合分数的意义来想的:3个■+1个■=4个■,就是■。

师:同学们通过动手操作和交流,弄明白了这道题的算理。说简单点就是分母5不变,把1和3加起来,■+■=■。(板书)

(3)猜测:是不是所有的分数加法都是这样?

谈话:小红和小丽也高高兴兴的,看她们在干什么?(课件)

问题:她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生动手操作验证后,讨论交流。

生1: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了8块;每块是这个西瓜的■;吃了两块,就是吃了这个西瓜的■;吃了一块,就是吃了这个西瓜的■。

生2:■+■求的是一共吃了这块西瓜的几分之几?2个■加1个■是3个■,就是■。

(4)对比观察:请大家观察这两个算式■+■=■和■+■=■,你有什么发现?(课件)

学生观察、讨论、交流。

小结: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做分子。(板书)

(5)分子分母相同的类型:■+■=?

w纳:如果算出来的得数是分子和分母相同这种情况时,我们就直接把这个分数化成1。

3.探索减法算理。

(1)大胆猜想:■-■=? ■-■=?

(2)我们已经通过实践知道了同分母分数相加的计算方法,那你猜想一下同分母分数相减的计算方法又是怎样的?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分享。

(3)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4)学生讨论交流。

(5)教师订正:课件演示从■里减去■的过程,并说出演示过程:2个■减去1个■,剩下1个■,也就是■。

(6)课件演示从■里减去■的过程,并说出演示过程:5个■减去2个■,剩下3个■,也就是■。

(7)观察■-■=■和■-■=■,你又发现了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利用多媒体验证学生的说法。

小结:同分母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做分子。

4.学生探讨,然后师生共同小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总结: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探究被减数是1的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1-■=?

(1)提问:怎么计算呢?请同学们想一想。

(2)你们是怎么想出来的?为什么把“1”看做■?(把它化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

(3)提问:具有什么特点的分数才能直接相加减?(分母相同的时候)

全班交流:请学生说出计算过程(重点说清楚1的转换)。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三、自主练习

1.学生自己完成“自主练习”第1题。

让学生说一说两幅图分别是什么意思。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2.完成“自主练习”第2题,指名回答。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快又准。

3.完成“自主练习”第3、4、5题。

这一组题目是能力提高题,除了让学生掌握计算的方法外,还要求理解题目的意思。

四、回顾反思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愉快地交流自己的收获、体会。

有疑惑的学生可以在此提出疑问,其他学生可以给予答疑。

五、板书设计

分数的简单计算

加法的教学设计范文4

教科版《数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意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解决问题、探索、交流算法的过程,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意义。

教学准备:

小树卡片、绿色大卡片、小棒、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每一年我们学校都要开展一次绿色植树活动。今天,我们班先举行一次植树活动好不好?(板书课题:绿色行动)老师为我们每个小队都准备了一块草地,如果你在这节课表现得好,回答问题积极,就可以为你们小队的绿地栽上一棵小树。咱们比一比,看哪个小队树栽得最多。栽树最多的小队将被评为本学期的“优秀植树小队”!让我们一起努力吧!加油!(课前准备各种不同的小树卡片和八张绿色卡纸)

同学们,你们参加过植树活动吗?你们知道在植树时要做些什么事情吗?(根据学生回答写板书:挖坑、栽树、浇水、挂牌等)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师:看来,同学们都喜欢参加植树活动。(出示投影:植树活动)这幅画就是小朋友参加植树活动的情景,这些小伙伴们干得多带劲儿!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说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有用的数学问题呢?看看谁发现得最多、最有用。

学生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学生找到有用的信息,小组内成员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并说明根据哪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小组长进行记录。全班交流,选小组到讲台上进行叙述。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1)这里一共有多少棵树?

(2)他们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

(3)挂牌的和浇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4)挂牌的比浇树的多多少人?

2.解决问题

师:我们先来解决“这里一共有多少棵树”的问题。同学们,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些信息呢?如何利用这些信息列出算式?该如何计算呢?(用课件出示这三个问题)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先试着想一想!

组织小组讨论:请你先把你的想法和计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小组长认真组织,看哪个小组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生交流,师适时进行指导)

教师组织全班研讨:哪个小组能把解决方法说给大家听?(对于学生的方法,选择优秀的进行板书,鼓励引导学生学习最佳的方法。)

3.整十数的口算

(1)请同学们看屏幕,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这两道题吗?

45+30=

10+36=

(2)谁愿意把你的计算结果说给大家听?你是怎样算的?

(3)小结: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这些题,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发现:两位数加一位数是个位相加;两位数加整十数是十位相加)

三、课堂练习

1.你们太棒了,老师真佩服你们!我这里有一些问题需要同学们帮忙解决。看一看这节课谁学得最棒!

(1)学校要给一些小树挂牌,现在已经做好了23个牌子,还有5个没有做好,你能知道学校一共要给多少棵小树挂牌吗?

(2)如果我们大家要去植树,男同学有18人,女同学有20人,一人栽一棵树,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3)要挖38个坑,男同学已经挖了26个坑,女同学挖了10个坑,我们挖的坑够不够?

2.同学们表现得这么棒,为了奖励大家,我们来做一个“找树叶”的游戏。

小组活动:大树的四个枝上写上不同的得数,树叶上写算式,让学生找一找,看看每片叶子应该长在这棵大树的哪个枝上。

加法的教学设计范文5

关键词:软件工程;软件设计;软件框架;实践教学

0、引言

软件设计是软件需求分析与实现之间的沟通桥梁,是软件质量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软件开发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本科阶段软件工程课程教学中,软件设计被作为重点内容进行讲授。然而,软件设计既需要理解模块化、信息隐蔽和功能独立等抽象概念,又要把握高内聚、低耦合等设计原则,同时还要了解已有的软件体系结构风格、设计模式和软件框架等与工程实践密切相关的设计知识。因而,软件设计一直被认为是软件工程课程教学难点中的难点。由于缺乏与软件设计相关的教学资源,学生往往难以在有限教学课时内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原则和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实践,影响了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效果。

近几年在软件工程教学研究工作中,国内外高校主要通过引入CDIOm思想改进传统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特别强调以项目驱动的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软件开发的实践能力。这些研究都针对软件工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仍然缺乏有效的教学资源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软件设计理论知识,并切实培养和提高他们软件设计的实践能力。

1、软件框架AF4JAVA简介

软件框架AF4JAVA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它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软件设计理论知识,同时也为他们运用这些知识进行软件设计实践起到指导作用。通过对Struts、Spring和Hibernate等JAVA开源框架进行集成、封装和抽象,构建出AF4JAVA框架。AF4JAVA该框架中设计并实现了一组实现数据访问、抽象的领域实体对象等功能软件构件,对学生隐蔽了使用JAVA开源框架的繁琐细节。AF4JAVA框架本身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软件体系结构风格、设计模型和软件框架等知识,而且还能使学生利用它提供的可重用构件,高效地进行JAVA Web应用软件的设计。

AF4JAVA框架被分为用户界面层(UIlayer),领域层(Domain layer)和数据访问层(Data Access layer)三层,如图1所示。用户界面层用于实现图形用户接口GUI,提供用户与应用程序之间的交互。领域层封装了业务逻辑和业务实体,并向uI层提供业务功能接口。数据访问层则封装了对数据库的访问功能,为领域层提供数据访问接口。

2.1 数据访问层

数据访问层由IDataContext、DataConteXt、Configure和Mappingfile 4个构件组成。图2所示为软件框架AF4JAVA中数据访问层的示意图。其中IDataContext接口定义了对象的增删改查、事务管理等操作。DataContext类通过使用Hibernate框架中的构件,实现IDataContext接口。Configure中包含数据库连接的配置文件。Mappingfile是用于定义对象一关系映射的文件。DataContext的实例根据数据库连接配置和对象一关系映射关系,完成对数据库的访问操作。

2.2 领域层

领域层中有IService、Service和Entity 3个构件,如图3所示。其中IService中定义了一组接口ISubsystem_1,ISubsytem 2,……,ISubsystem_N,用于封装子系统功能,并为用户界面层提供业务服务。Service中包含了一组业务类Subsystem 1,Subsystem 2,……,Subsystem_N,用于描述IService中定义的子系统功能接口,这些业务类可以通过访问层中的IDataContext接口数据实现对数据的访问。Entity中定义了实体对象及其之间的关系。Entity又由Entityobject、ErrInf0和业务实体类构成,如图4所示。其中EntiyObject抽象类声明了用于数据校验的抽象方法valid,Errlnfo类封装了错误字段和错误信息,BusinessEntity 1,BusinessEntity 2,……,BusinessEntity N是一组业务实体类,用于封装业务服务过程中需要处理的数据,通过继承EntityOb~iect类实现数据校验的抽象方法。

2.3 用户界面层

UI层包括View、ViewModel和ViewController构件,如图5所示。其中View构件用于定义一组JSP页面WebPage 1,WebPage2,……,WebPage N。ViewModel为渲染JSP页面提供数据或者保存从JSP页面获取的数据。ViewControUer中定义了一组JSP页面请求处理的动作Action 1,Action 2,……,Action N等。这些动作通过调用领域层中的业务服务接口完成具体的业务处理过程。

3、基于AF4JAVA框架的软件设计实践教学过程

基于AF4JAVA框架开展软件工程实践教学的总体目标是:首先通过对AF4JAVA框架的讲解,使学生能理解抽象的软件设计理论知识,了解如何使用该框架进行设计工作。然后让学生通过模拟真实开发场景,在AF4JAVA框架和与之相关的软件设计相关文档模板等教学资源的支持下,完成对给定的实践项目的软件设计方案,以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软件设计的实践能力。

基于AF4JAVA框架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过程可分为初始阶段、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评审阶段4个阶段。

1)初始阶段。

该阶段主要让学生学习AF4JAVA框架,并明确软件设计相关文档的书写要求。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用户在线注册”的简单例子剖析基于AF4JAVA框架的软件设计过程,使学生了解该框架的特点、内容和用法。然后,将学生分成人数为4~5人的小组,并在组内讨论构建AF4JAVA框架中使用的软件体系结构风格、设计模式,以及遵循的设计原则等软件设计理论知识。进一步,讲解基于AF4JAVA框架的UML设计模型、设计计划书和设计规则约说明书等软件设计相关文档模板。最后,选定一个规模合适的实践项目,给出其需求规格说明书,并要求学生分组讨论该项目需求。

2)计划阶段。

该阶段主要是各个小组按照基于AF4JAVA框架的项目设计的工作计划书模板,制订实践项目的设计计划书。制订计划书过程主要步骤为:①按照项目需求规格说明书,将待开发软件系统划分成若干子系统,确定这些子系统中用例的优先级,并进行排序。②将每个子系统的设计任务进行分割,并将这些分割后的任务分配给小组成员,设定完成期限,估算完成每个子系统设计任务需要迭代的次数,据此估算完成每个子系统设计需要的时间。③制订小组讨论会的计划,要求在每次迭代完成时进行必要的组内评审和回顾,保证设计的质量。

3)实施阶段。

该阶段中项目小组按照项目设计计划书开展工作,建议采用迭代增量式的软件设计过程,如图6所示。下面对该过程中的每个步骤进行介绍。

步骤1(静态结构的设计):按照计划书中任务分割和分配情况,利用基于AF4JAVA框架的UML设计模型中预定义的类和接口,小组成员使用UML类图说明某一子系统的用户界面层、领域层设计和数据层中包含的类,以及3个层次间的接口设计。

步骤2(动态行为的设计):小组成员使用UML活动图、顺序图说明该子系统各层次内部、层次之间的交互以及外部与子系统之间的交互。

步骤3(设计规约的书写):根据步骤l和步骤2得到的设计模型,按照AF4JAVA框架的设计规约说明书模板,书写该待建子系统的设计规约说明。

步骤4(组内评审):小组成员通过讨论会评审该次迭代的设计结果。评审的结果决定小组是否调整后续的迭代过程。同时在讨论会上也要回顾此次迭代过程中好的和不好的做法,帮助提高后续设计工作的效率。

重复步骤1~步骤4,直至完成整个项目的设计方案。

4)评审阶段。

最后,以项目答辩的形式,各组汇报自己的设计工作完成情况。答辩时,必须提交项目设计的工作计划书、设计说明文档和答辩演示文稿。根据各组完成设计工作的表现,教师进行讲评和最后总结。

加法的教学设计范文6

关键词:Presentation;评价体系;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3-0148-02

Presentation意为“演出、呈现、展示”[1]。在本文中,Presentation教学法是指课堂上学习小组向全班讲解某一话题或书中某个章节的教学实践活动[2]。与传统的重理论、轻知识能力培养的一言堂式的教学方法相比,Presentation教学法在实现师生角色互动;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升教师自身能力等方面具有其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Presentation教学法目前已成为西方课堂教学普遍使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如今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在我国也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领域的课堂教学中。但通过阅读大量文献不难发现,目前国内关于Presentation的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该教学法的实际运用方面,而对Presentation教学法相应评价体系的研究则较少。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及国外留学经验设计和构建了Presentation教学法评价体系,现阐述如下。

一、Presentation教学法评价体系遵循的原则

Presentation教学法评价体系严格遵循公平性原则、全面性原则、量化原则。公平性原则,即评价的标准、方法、程序统一规范,公正公开,不因人而异;全面性原则,即评价环节涵盖学生小组学习过程的各个方面;量化原则,即对学生小组学习过程的各种情况做详细的原始记录,原始记录资料最终全部转化为数字资料。

二、Presentation教学法评价体系的构成

遵循前述原则,同时全面考虑和评定Presentation的各个环节,笔者设计和构建的Presentation教学法的评价主要来源于三方:小组成员、非小组成员、授课教师,每方评价所占比例设置为25%、20%、55%。从而保证在教学活动运行过程中,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做出真实和客观的阶段性、过程性的评价。现分别介绍如下。

1.小组成员互评表。本互评表为一评价量表,主要用于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评价,评价从“差”到“好”,分值为1~10,评价项目有5个,分别为每个成员每次学习活动到场情况、参与积极性、对小组任务支撑情况、与其他组员沟通情况、贡献程度。该互评表的设计旨在评价学生Presentation的前期工作,学生是以小组协作的形式进行学习,小组成员对于每个成员的表现和参与情况最为清楚,所以该表的设计对于成员与成员之间的相互评价非常重要,它可促进成员间相互监督和共同发展。

2.非小组成员反馈表。本反馈表共由六个问题组成,均为开放式问题,由非小组成员在学习小组进行课堂Presentation时当堂完成。这六个问题是:(1)你觉得本次小组Presentation有哪些方面做得比较成功;(2)小组Presentation过程中,每个组的成员各自表现如何,请就每个人最突出或不足的地方进行简要描述;(3)你从这次小组Presentation中学到了哪些专业知识;(4)关于他们Presentation的内容,你个人觉得还可以补充哪些方面;(5)小组进行Presentation的过程中,你认为有哪些因素干扰了你听课的注意力;(6)小组进行Presentation时,你认为有哪些做法有助于你掌握他们所讲授的内容。设计本反馈表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从学生角度对学习小组的Presentation情况进行反馈,授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对学习小组给出此项的分值;二是通过本反馈表督促非小组成员上课认真听讲,从而保证取得Presentation教学法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此表的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学习小组Presentation评价标准表。本评价标准表为授课教师所用,主要从教师角度对学习小组的学习过程和协作学习中所取得的成绩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因此在分值分配上其所占比例也较大。此表评分标准共包括四个方面,分别为Presentation总体准备情况、Presentation技巧方面、Presentation内容方面、吸引听众参与性方面。现具体描述如下:①Presentation总体准备情况,由两个评价条目组成,一是目标,二是小组活动。目标的四个等级分别为:目标明确,用专有名词描述,所有的目标能运用高水平认知领域描述;目标较明确,用专有名词描述,不是所有的目标运用高水平认知领域描述;目标模棱两可,未用专有名词描述,大多数目标运用较低水平认知领域描述;目标不明确,未用专有名词描述,认知领域不清楚。小组活动的四个等级分别为:小组学习任务完成好,每个小组成员均积极参与到小组学习任务中;小组学习任务完成较好,每个小组成员均承担了自己应尽的责任;小组学习任务完成一般,小组成员存在某些方面学习任务未能较好完成的情况;小组学习任务勉强完成,存在某些小组成员未参与小组任务学习的情况。②Presentation技巧方面,由三个评价条目组成,分别为:交流技巧运用、语言表达、演讲专业性。交流技巧运用的四个等级分别为:能运用问候、眼神交流、幽默等方式充分调动和吸引听众;能较好运用问候、眼神交流、少数幽默等方式调动和吸引绝大部分听众;方式较单一,仅调动和吸引部分听众;没有前述任何方式,完全不能调动和吸引听众。语言表达的四个等级分别为:语言流畅,发音清晰,语速和音量适度,语调变化丰富;语言表达能比较充分地将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听众,发音较清晰,语速和音量尚可,在涉及重点内容时有语调变化;语言流畅性、发音、语速和音量均一般,基本没有语调变化;语言表达过程中有较多停顿、声音太小或发音含糊不清、语速太快、语调单一。演讲专业性的四个等级分别为:能运用各种肢体语言和表现方法来增加演讲性,演讲时非常自信、自然和专业;能面对听众,有时会运用到一些肢体语言来增加演讲性,演讲时看起来表情以及身体稍显僵硬;未能运用肢体语言来增加演讲性,有些分散听众注意力的行为;分散听众注意力的行为较多如身体随意摆动、走动过多等。③Presentation内容方面,由三个评价条目组成,分别为:知识涵盖度及深度、知识之间相关度及架构、幻灯片制作及语言准确性。知识涵盖度及深度的四个等级分别为:充分达到所要求的知识涵盖度和深度;阐述准确,并能完全用自己所理解的知识进行讲授;较好达到所要求的知识涵盖度和深度,有少许知识点遗漏,不能完全用自己所理解的知识进行讲授,有时会照念幻灯片;能基本达到所要求的知识涵盖度和深度,部分能用自己所理解的知识进行讲授,部分照念幻灯片;会有主要概念和知识点的遗漏,阐述过程中常试图找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大部分时间照念幻灯片。知识之间相关度及架构的四个等级分别为:知识之间相关度高和架构好;知识之间相关性较好,架构较为合理;主要内容包括在内,有架构,但编排一般;目的不明确,知识之间联系松散,架构差。幻灯片制作及语言准确性的四个等级分别为:整个幻灯片编排合理,语言描述准确;整个幻灯片编排较合理,语言描述较准确,仅有极少数错误;整个幻灯片编排一般,语言描述准确性一般,存在一些错误;整个幻灯片编排不合理,语言描述准确性差,有较多错误。④吸引听众参与性方面,由一个评价条目组成,为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此评价条目的四个等级分别为:能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听众讨论和参与;能运用一些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听众参与;试图运用一些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听众参与;未运用任何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听众参与。

三、Presentation教学法评价体系对教学的重要意义

该Presentation教学法评价体系在设计与构建中实现了教师评价、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评价和非小组成员反馈评价的完美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如能充分运用该教学法评价体系,将对教学产生重大影响:可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和积极的改善作用;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进行全过程和全方位的监测,从而据此可做出阶段性、过程性的评价;同时该教学评价体系的运用也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有效控制小组的学习过程,促进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重要保证;此外,这种学习活动进行当中的评价还可提供学习小组在学习过程中的有用信息,这些信息对于帮助授课教师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恰当的评价体系的运用可全面提高学习小组课堂展示的积极性和课堂教学的效果,真正为好的教学法发挥保驾护航的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