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管理的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产管理的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产管理的知识

生产管理的知识范文1

关键词:公路施工;施工安全;控制;管理

Talk about the control of the production safety of the highway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Xiao Chuan

Abstract: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management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a preliminary study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system, so that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production safety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Key words: highway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safety; control; management

1.当前公路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没有遵守施工管理程序 施工管理中,存在着先开工后报告的现象。某些施工单位习惯于传统的做法,工程开工前不打开工报告或边施工边打开工报告,或是提交开工报告后未经批准就施工,严重违反了施工监理程序。另一个存在的问题是先检验而后有检验申请报告的现象时有发生。加之有些监理责任心不强、监督管理不严,没有预先提出质检申请,监理却做了质检工作,违反了施工监理的正常程序。

1.2管理意识淡薄且管理者素质不高长期以来,在工程建设中,人们普遍存在着重技术轻管理的思想,管理被置于可有可无的位置。虽然通常各个施工单位都建立了各自的管理机构,但其管理者定位模糊,往往事无巨细,事必躬亲。由于找不准问题的根源,类似的问题以后还会出现,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资源,也影响了工程的质量和进度。所以,管理意识的淡薄是造成生产管理混乱的首要因素。

1.3企业自检环节薄弱 企业自检是工程质量保证的关键性环节。凡是没经自检以及自检不合格的工序,监理工程师有权拒绝质检签字认可。但有些质量保证体系并不健全,自检人员配备不足,自检机构形同虚设,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2.建立严密的公路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一个严密的强有力的质量管理体系,是确保公路开展施工的首要条件,因此不仅要建立政府监督、施工监理和企业三个层次的管理体制,更要理顺建设单位与监理单位的关系是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建设单位要组织检验小组,对施工单位进行检验,施工单位应该要成立各施工点质管小组,负责自检、专检、和互检。

2.1加强质监基础工作 基础工作是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实现质量管理总目标,也是为质量管理创造前提条件的最基本的工作。只要做到施工中的“三化”“四有”,即:有方案、有标准、有制度、有目标;施工规范化、操作规程化、技术标准化,才能确保建设总目标最合理的实现。

2.2加强质量控制 在公路施工中,首先“以人为本”,实行“统一领导、分部管理”的原则,成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从落实责任制开始,层层深入、步步落实。

2.3严格质量检验明确严格质量检验标准、内容和手段;检验的组织形式、质量检验应坚持专职检验和群众自检相结合、日常检验和重点检验相结合,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自检、互检和全面检查。

2.4高标准、严要求、把好质量关 平时检查从关键部位到每道工序,该返工的一定返工,该停工的一定停工,不能迁就。建立科学的、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各级管理人员严格履行职责是保证质量的首要前提。

3.有效的公路施工的安全控制和管理方法:

3.1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对从业人员在操作规程上的教育和培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的规定,公路施工企业应成立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并依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制订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和操作规程等指导性安全管理文件,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确保施工安全。

3.2 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落实安全施工责任制

公路施工企业应建立起安全管理组织机构,由企业领导和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其主要是全面负责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研究制订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和劳动保护计划,实施安全管理检查和监督,调查处理事故等工作,保证各类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能认真贯彻执行;同时,安全管理工作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各级领导要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施工要服从安全的需要,落实安全施工责任制,严格管理,严格考核。

3.3 做好对施工单位安全资质条件的检查管理工作对施工单位安全资质条件进行检查,审查安全技术措施和设备,并确保施工企业队伍中有专门从事安全管理的工作人员。另外,要加强施工机械和材料的检查工作,检测、检验其出厂合格证和施工牌证,确保其各项安全措施检验合格,如未按照规定进行检测、检验、验收、备案以及未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养的,不得允许其进入施工现场。

3.4 重视技术培训,加强质量教育 利用施工现场举办工程质量研讨会,总结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检验标准主要是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即达到规范化、规程化、标准化、管理制度化。保证公路施工安全,强化责任意识。首先,需要建立健全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强化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责任制原则,推行安全系统工程以提高安全管理层次,使安全施工一开始便从生产系统全局出发,对施工各个阶段全面规划。其次,公路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施工现场的一线操作人员,都必须接受相应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再三强调相关人员在经过了一系列安全知识教育的培训后能够尽可能做到“我懂安全、我要安全、从我做起、保证安全”,之后确保安全技术教育普及、惠及到施工现场的每一位一线的施工人员。第三,提前制定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尽一切可能消除掉人为造成的不安全因素和施工过程可能出现的不安全状态,及时发现和辨别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潜在危险和隐患,制定出全面、有效、可行的应急救援预案,以备不时之需。公路施工企业应建立定期安全检查制度。做到定时间、定人、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并做好安全管理的预防工作制定措施,明确重点部位、危险岗位。在检查过程中,要检查安全生产投入是否有效实施,安全设施、安全技术装备是否

正常发挥作用,检查安全施工状况是否正常等,并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及时处理,不能处理的,要及时报告给有关负责人,且将检查及处理情况及时记录在案。

总之,坚持公路施工安全管理重在控制,公路施工工程过程中还有很多的安全生产管理步骤也是不可忽略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应该是贯穿整个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因此,要坚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好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危害,保护人员的安全与健康。安全管理的目的不仅是处理事故,更重要的是在项目活动中

针对项目的特点,对生产要素采取有效措施,对公路施工项目中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时时控制,将可能发生的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患与未然。

参考文献

[1] 李旭红.浅谈建筑施工管理[J] .山西建筑,2008

[2] 范志忠.建筑施工质量控制[M].北京: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7

[3] 傅森成.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问题探讨[J].建筑技术,2005

生产管理的知识范文2

【关键词】精益生产;管理模式;优点

1 前言

装备制造业是目前制造业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我国工业的发展建成强大的装备的制造业的基本保障,同时也是改善我国的生产水平和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最基本的保证之一。 装备制造业拥有很强的单机的制造性能,可是在对员工的管理和资金的报酬以及企业的精益生产管理方面仍然存在有不少问题,从而严重之后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这些问题常时间没有解决,引起了企业的恶性循环。本文在此从我国装备制造业精益生产管理出现的问题出发,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方案,仅供同行参考借鉴。

2 精益生产管理的概念

精益生产管理模式因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生产管理模式,曾经被誉为“世界制造技术的核心”后于80年代初被我国引进,并先逐步应用于我国大型机械制造单位用于精益生产管理。目前,随着我国不少私营单位的不断强大,精益生产管理技能也逐渐被各个单位采纳,力求改善国家的生产力和提高生产效益。

精益的生产管理的概念可以归纳为几句话:“尊重客户,善待员工,低成本,零缺陷”,这也是当今21世界所有企业共同信仰了营销理念和追求目标。敬意精益生产模式这种装备制造生产管理手段,不仅可以节约不少时间、合理进行换班,保证产品的质量、减少产品的设计生产时间,而且还可以通过提高员工的工资待遇,为工人建立起了团体感和无限的光荣感,从而达到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最大限度的节约投资。

3 中国制造业推行精益生产管理模式失败的原因分析

3.1生产的布局缺乏科学性

客观上生产的布局和实际的操作过程之间有一定的距差异,由于没有先例作为指导,生产节奏就会混乱。导致其生产速度变慢的核心原因是功能地域的划分及设计部客观。因此,局部的失误就会使得整个制造生产场地的无序,这样又会出现一系列的浪费:首先,生产的步骤中每项加工操作的实施人员在接料时会浪费更多的时间;其次,由于功能区域的设计和划分缺乏客观性,很容易导致材料接二连三的搬运,这样就出现了更多不必要的开支;还有,材料的运输路线存在不少交叉点,因此会出现不少冲突,使得生产场面变得越加混乱。

3.2生产企业在组织生产和经营管理规划调度及销售监管等方面出现了不少问题:

(1)织生产的问题主要是冗余效益低,数据共享程度低,没有合作手段及方案;

(2)经营监管方面的问题主要是智能化程度低下,没有和其他方面的数据合成一个整体,没有客观的预测分析和决策方案;

(3)各项生产规模单一,规划没有稳定性,没有集成生产规划和生产成本的监管;

(4)销售数据信息落后,相关部门不能享用其它部门的资源信息,导致信息的不对称,影响了生产效益。

3.3 质量管理控制问题

随着企业销售任务的不断庞大,制造产品的种类也相应变多,这样就使得产品的总量也随之增多,顾客的要求也随之变高。因此,质量监管程序就需要有更加精益的生产管理,力争达到客户的标准。企业的质量检测员工不少是来自于一线的工人,虽然机床生产经验丰富,可是却没有综合的知识技能支撑,这就为质量监管程序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3.4 机械装备管理和维护的问题

企业的装备需要周期性的创新和改革,而当前企业出现的关键问题是:公司装备老化度较高,机械装备故障频频,装备的管理和使用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首先,机械装备较老化,故障频发的问题。随着企业规模的壮大,生产的总量也相对增多,因此机械装备的使用率就得到提高,这是企业产品质量下降和供应能力降低的主要原因。其次,机械装备管理缺乏系统专业性的问题。企业目前管理机械的员工综合素质有所差异,这就导致企业各部门机械设备的维修成本相对偏高。

4 精益生产之标准化作业

标准作业是指以员工的工作程序为核心,将无浪费的作业步骤作为标准化作业方案。要想顺利建立企业精益生产监管体系,就必须以“建立机制、塑造文化、搭建框架、培育人才”的理念作为作业指导方针,在集团的层面组建高强度的组织机构和相关的配套方案加以巩固,从而确保标准作业方案的顺利实施。

4.1 指导企业组建自主监管的精益改善体制

4.1.1 企业层面

要想保证企业精益生产的有效实施,就需及时梳理企业及相关部门的精益生产机构,确保公司单位职责和相关改善员工的配置,从组织保障及资源的投入方面加以支持。

4.1.2 公司职能单位层面

要组建相关部门的精益生产机制,重点探究组建部门的自主精益生产机制和成套的评估模型,加快部门在企业的统一指导下,实现自主精益生产的作业方式。

4.1.3 工人层面

重点是精益生产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加快建立精益生产的人才监管队伍,作业的效果和晋升机遇与员工的精益生产技能成正相关,鼓励员工积极参加精益生产活动。

4.2 组建配套的鼓励体制

进行精益生产成为集团晋升的关键举措,在精益生产的过程中,为鼓励企业和广大员工积极参与生产活动,需及时制定相关的鼓励方案,推进精益生产的顺利实施。具体应考虑下面几个方面:

4.2.1 集团方面

根据分级管理的标准,精益生产的核心指标需归入集团对该产业的年度成绩考核指标,具体来说就是:

(1)提高精益各系统在产业所属集团的达标率;

(2)提高产业参加集团各系统开发的积极性;

(3)安全、环境等关键性指标是绩效考核的内容,其考核以正向鼓励为主,奖励达成年度绩效的产业,集团部门和产业年初指标的设定需由集团总部确定。

4.2.2 企业方面

企业设定成效鼓励指标时,需注意几点问题:

(1)通常情况下,考核的内容就是员工最为关心的问题,调整员工成效指标直接关系到精益生产的作业程序,因此,可以加强员工对生产管理的关切度以预期精益生产管理的指标。

(2)在精益生产的推动程序中,通过对员工成效的鼓励,让每位员工都能及时享乐到辛劳之后的愉悦,从而提高生产的效率。

(3)集团和员工之间共同分享精益生产改善成效。这一点至关重要,通过成果的相互分享,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5 结束语

精益生产管理方式是现代化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必经之路,我们只有科学的、有效的、全面的掌握这种管理方式,才能有效的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与此同时,这种管理方式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增强了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以及刺激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所以,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身为企业管理工作者的我们必须充分的认识到这一点。

参考文献:

[1]周武静,徐学军,叶飞.精益生产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研究[J].管理学报,2012(8).

生产管理的知识范文3

关键词 煤矿安全管理 以人为本 意义 具体措施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不乐观、安全生产体系不完善以及煤矿生产面临的困难多是严重制约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障碍,也是我国煤矿行业存在的基本现状,违背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理念。

煤炭作为我国现阶段主要的能源,不仅是老百姓的生活必需品,同时也是重要的生产燃料和化工原料。但是,无论它的重要性有多大,都不应以矿工的鲜血和生命来换取。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我们的发展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我们一切的工作都必须以人民群众作为核心,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安全生产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一、实施以人为本安全管理的意义及现状

1.以人为本安全管理的意义。安全生产不仅关系着煤炭企业能否持久健康发展,而且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平安幸福,安全生产是人们不断关注和思考的焦点,更是煤矿生产工作的重点。一次次的矿难让我们失去了多少宝贵的生命,在每次事故背后,人为因素是事故原因中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正是“安全第一”这一指导方针的基本手段,对人的管理,是煤矿安全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在安全生产管理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2.以人为本安全管理的实施现状。(1)实施以人为本安全管理的有利因素。首先近年来煤矿企业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指导思想,在实践中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安全管理模式,安全管理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其次,通过常抓不懈的安全教育活动,特别是煤矿三大规程的《煤矿矿长保护矿工生命安全七条规定》的颁布实施,对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为推进人本管理创造了良好的大环境。

(2)实施以人为本安全管理的不利因素。煤矿企业并不缺乏管理制度,缺的是能持续保持并能不断提升的执行力。而且煤矿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大多数是农民工,没有经过专业的生产技能和安全生产培训,安全生产意识薄弱,在生产过程中不能自觉的执行安全生产相关规定。以上种种,不利于以人为本安全管理的实行。

二、实施以人为本安全管理的措施

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是以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本,安全不仅仅是为了生产,首先是为了人,为了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不受损失。而现实中安全生产仍然是我们煤矿发展过程中最大的“拦路虎”,根治矿难、保护矿工生命安全,已经是刻不容缓的第一课题。我们必须要采用思想教育与培训、管理和装备等相结合的手段,让安全管理深入人心,提高安全管理效率,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

1.思想教育以人为本。人既是安全工作的受益者,又是事故发生的受害者。做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首先就是要加强矿工对安全工作的认识,从根本上认识安全与煤矿生产之间的关系,意识到安全其实是关系到自身生命安全的事,这样才能确保煤矿安全生产长治久安。在生产过程中,必须放弃过去生硬死板的安全教育方式,大力推进人性化思想教育模式。在教育中把个人的平安健康与家庭生活联系起来,深刻领会个人的安全与家庭的幸福息息相关,使职工发自内心地重视安全。

2.安全培训以人为本。进一步强化对职工的安全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以提高全员的安全技术素质和操作水平。现在煤矿井下作业工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不具备必备的文化程度、安全知识和技术素质,这既拖了煤矿发展的后腿,也给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增加了难度。要根据培训对象的年龄结构、文化层次等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丰富课堂活动,增强培训的趣味性,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方式让职工达到应知应会,提高自身技能。有针对性的培训各岗位员工,不走过场,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实践学习的力度,不但会说,更要会做,提高职工的学习积极性。

3.装备和技术创新以人为本。要努力改善职工的劳动和环境条件,加大安全投入,淘汰落后的装备、技术、材料、工艺,提高矿井的安全性。采用先进的技术,提高煤矿装备现代化、系统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水平,用现代化技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和矿工安全。让职工在体验新科技新装备带来的工作方便之余,更能体会其带来的最大效能和安全保障。

4.管理以人为本。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以人为本”首先要以人的生命为本,将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的根本利益,一切工作都是靠人去完成的,要充分调动人在安全生产全管理中的积极性、主动性,推进安全生产的人性化管理,突出人在安全管理中的核心价值。培养职工安全生产的良好习惯,杜绝冒险蛮干和各种违章行为,把职工执行规章制度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有机结合起来,提升职工保安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5.后勤服务中的以人为本。后勤服务的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需要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不仅要做好企业内部和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更要做好职工生活、住房、交通、学习等后勤服务工作,为职工解除后顾之忧,充分感受企业大家庭的温暖,从根本上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最大限度的解决好职工生产生活上的困难和问题,从而获得职工对安全管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6.企业安全文化以人为本。安全文化是企业与职工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企业的各项工作应竭力让安全文化融入到每个职工的思想和行为中。企业文化在本质上属于人的范畴,其推行的效果,也要看其员工的文化层次、接受能力和贯彻执行的自觉性,因此,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和完善,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这是党和国家坚持“以人为本”的最真实体现,我们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积极为构建和谐的煤矿安全生产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生产管理的知识范文4

关键词:施工生产;费用;控制

随着市场开放范围的不断扩大,企业原有的运行机制逐步被打破,费用控制的重要性逐步显现出来。施工生产与费用控制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加强施工生产管理才能控制费用,也只有达到控制费用的目的,施工生产才更有意义。在施工生产中控制住成本费用,才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维持企业的稳定及发展,因此费用控制管理就显得尤其重要。

成本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所发生费用的对象化,是企业的第一竞争力。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加强费用控制管理。施工生产作为一项重要且复杂的项目,由于施工周期长、地域分布范围广、建筑材料价格上涨等原因,一定程度上会导致费用管理出现漏洞。尽管各个企业为费用问题推行了各种制度,但费用的降低效果并不明显,因而生产中的费用问题就成为施工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施工生产中的费用

施工阶段的费用是指施工企业以工程项目作为成本核算的对象,在施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和劳动者的必要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形式,所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的总和。在一个完整的施工周期内,施工生产中的费用主要为:工程项目中的成本或费用,其又分为直接费和间接费。直接费主要构成有人工费(指直接从事工程施工工人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职工福利费),机械使用费(指在施工过程中使用自有施工机械所发生的费用,包括机上操作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燃料动力费,机械折旧、修理费,替换工具及部件费,及擦拭材料费,安装、拆卸及辅助设施费,养路费,牌照税等,或者是使用外单位施工机械的租赁费,以及按照规定支付的施工机械进出场费)及材料费(指在施工过程中所耗用的构成工程实体的材料、结构件的实际成本以及周转材料的摊销和租赁费用);间接费包括规费(按国家法律法规授权由政府有关部门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进行登记、注册、颁发证书时所收取的证书费、执照费、登记费等),各类保险,企业管理费(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管理组织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公司经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劳动 保险费、待业保险费、董事会费、咨询费、审计费、诉讼费、排污费、绿化费、税金、 土地使用费、土地损失补偿费、技术转让费、技术开发费、无形资产摊销、开办费 摊销、业务招待费,坏账损失,存货盘亏、毁损和报废(减盘盈)损失,以及其他管理费用)等等,这里主要以直接费为切入点,铺开陈述。

(一)事前费用

事前费用主要是指根据业主和总包的要求及合同中的进度规定和相关条款,着手工程项目开始前的准备工作所支出的主要费用。每一个工程项目施工前,都要编制施工方案,施工方案中的网络计划规定了施工进度的时间要求,而事前费用就是施工方案的主要费用,事前费用主要包括投标书的预算成本、合同预算成本、设计预算成本、组织对项目经理的责任目标成本、项目经理部的施工预算及计划成本等。事前费用控制的最终目标是签订工程承包合同。

(二)事中费用

事中费用主要是指在施工过程中企业主要支出的费用,是施工企业所消耗的主要费用。事中费用管理是以施工项目为对象,以价值规律为指导,以成本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为内容,运用一系列的专门手段和方法,对施工项目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指导、协调、监督和控制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事中费用控制的最终目标是完成合同规定的全部施工任务,达到验收、交工的条件。

(三)事后费用

事后费用主要是指在工程竣工阶段产生的主要费用。事后费用主要包括在保修期间可能发生一些保修范围以外的维护、劳务等零星项目费用,工程结算后再发生的费用,如果金额不大计入管理费用,如果金额大,计入工程结算成本费用。事后费用控制的最终目标是对项目成果进行总结、评价,对外结清债权债务,结束交易关系。

二、费用控制措施

(一)事前控制--做好事前准备工作,合理安排施工进度计划

事前控制(也称主动控制),是一种面对未来的控制。一个工程项目的实施,由于施工参建单位多、工序繁、投资大、周期长,工程质量不出现缺陷或事故是各方时时关注的问题,因此质量控制的重点应是贯彻以预防为主,事先控制的原则。事前准备工作需要成本标准,包括成本计划中规定的各项指标,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和科学计算,结合设计图纸的要求通过多方案的比较,从中选择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编制具体的计划,从完成企业的总体目标出发,经过综合平衡,防止片面性。

在开工之前,应根据施工现场实地勘察情况结合施工图预算和施工预算进行对比作出盈亏预测和成本估算,从而制定相应的成本控制计划和措施。成本控制计划和措施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第一、在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中必须有降低成本的措施,合理安排施工进度计划。工期应与成本优化相结合,合理的布置施工总平面图;

第二、降低成本的措施应从技术方面和组织方面进行全面考虑。技术上以降低生产消耗为宗旨,组织上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效果;

第三、降低材料费用。因为材料费用占工程成本的大部分,其降低成本的潜力最大,其有效措施是改善设计或采用代用材料,改进施工工艺等;

第四、加强员工教育,技能培训。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人工费;

第五、各业务部门做好预算,节约管理费用,缩短工期。

成本控制计划和措施制定后,在工程施工中应按计划要求进行实施。

(二)事中控制--施工生产中要严格按照计划实施,避免浪费和返工,减少不必要的成本

事中控制是利用反馈信息实施控制的。通过作业核算和现场观测获取信息,及时把输出量与控制目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纠正偏差的控制措施,不断消除由干扰产生的不良后果,确保计划目标的实现。

事中控制主要针对人工费用、材料费用、机械使用费用三方面达到控制费用的措施。人工费用的控制主要表现在对于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工程,可以采用一次性分工,降低人工费用。安排专人对人工,机械进行考勤,并按时统计上报具体数据,做好相应分析。材料费的控制主要表现为数量和价格控制。数量:坚持定额领料,甚至可以派专人监督抽查,加强现场管理有助于减少二次搬运,降低堆放、仓储损耗;价格:坚持物美价廉原则,货比三家,择优选择,选用最经济的成本,为企业节约资金。机械使用费用的控制主要表现为合理安排施工生产,加强机械设备租赁计划管理,减少因安排不当引起的设备闲置;加强机械设备的调度工作,尽量避免窝工,提高现场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加强现场机械设备的维修与保养,避免因不正当使用造成机械设备的停置;做好机上人员与辅助生产人员的协调与配合,提高机械台班产量。

在工程施工中,工程项目组管理班子应推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各职能人员分工明确责任明确,实行归口控制,主要应做好下列工作:

第一、工程技术人员应抓好技术措施的实施过程,控制节约工程的材料使用,严格按施工方案进行施工组织安排,合理的进行施工,减少机械停置时间。把好每一道工序的质量关,避免返工和浪费;

第二、合理组织施工进度,控制工期,增加产值,以降低间接成本;

第三、做好技术、质量、安全操作交底工作,避免质量、安全事故;

第四、现场管理人员合理控制分配劳动力,减少非生产用工和无产值用工,提高劳动生产率。在施工现场尽可能地提高机械的利用率和机械工作效率;

第五、材料采购,领用方面由材料员严格把关,杜绝材料浪费现象,并做好合同供应商评定,加强采购、验收、保管、领退料管理工作;

第六、由费控人员定期对施工预算成本进行分析,检查工程成本控制情况,做好相应的协调工作;

第七、由工程预算人员对设计变更涉及影响成本变化等经济问题加强信息、证据搜集管理,及时办理好变更签证手续,做好原始记录。做好资料准备和工程索赔预算等工作。

(三)事后控制--抓好竣工结算、成本分析工作

事后控制是指根据当期施工结果与计划目标的分析比较,提出控制措施,在下一轮施工活动中实施控制的方式。它是利用反馈信息实施控制的,控制的重点是今后的生产活动。费用控制的根本目的是以节约求增产,从而达到增利的目的。随着工程的逐步竣工,合理清退人员、设备;对于材料多领、冒领等做好相应归类并及时退库。

在工程施工收尾阶段,应主要把握好以下工作:

第一、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扫尾和保修;

第二、以最短的时间完成竣工资料编制和相关资料的清理整理;

第三、以最高的效率完成工程移交、内外结算和工程决算。确保人员机械等利索撤点,以避免因工期拖沓造成的无效成本浪费。

三、结论

施工生产中费用控制的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从前期的编制计划到后期的数据分析,它需要各方面的协调及配合才能更好的完成,做到开源节流,控制费用,从而大大的降低成本,对施工生产的过程产生重大意义,同时也会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施工企业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学习并应用科学管理方法,不断开拓创新,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力求以最低的消耗,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使得企业获得更大的利润。在当今效益至上的社会,只有施工过程中重视费用问题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竞争,使得企业在弱肉强食之林脱颖而出,赢得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高锦霞.浅谈我国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5(15).

[2]李亚莎.高速公路施工预算成本控制方法[J].交通世界(建美.机械),2008(10).

[3]成虎.工程项目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01).

生产管理的知识范文5

【关键词】油田 采油采气 质量目标 日常管理 质量管理

在全球资源每况日下、科技飞速发展的21世纪,人们都在不断的改变及创新以求得人类能有更大的生存空间,尤其是对中国――这个石油资源紧张的能耗大国来说,完善油田日常生产中的质量管理为油田增产创效就成了当下我们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油田的生产能否给油田带来可观效益完全取决于对日常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而质量管理对采油采气的日常生产来说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日常生产,看则细小平常,实则关系到一个油田的效益,犹如一条条小溪最终汇入浩瀚的大海,积少成多。“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句话告诉我们,做难事、做大事,须从小、易、细着手;面对小、易、细之事,绝不可掉以轻心。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因此,在日常生产过程中更应加强质量控制,通过加强日常生产的质量管理来给油田带来更好的效益,同时减少以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要想使质量目标真正地符合工作的实际情况,以便更好的在工作中开展质量管理工作,使质量管理真正的起到作用,就需要对质量目标涉及到的问题进行综合考虑。那么,我们首先要明确采油采气日常质量管理中存在什么问题,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制定质量目标。

第一、找出日常管理中目前的弱项和存在问题。从而找出所要解决的包括不合格、缺陷、不足和与先进的差距等问题,以不断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其增值效果。

第二、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确定问题的范围。从而,将那些对工作影响大的问题找出来制定质量目标。

第三、由所存在的问题引导出细节质量目标。依据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的质量目标才具有针对性和挑战性,才能在实施过程中具有可操作性。

第四、为了使制定的质量目标便于实施并真正起到作用,我们制定的质量目标应当不低于法律法规规定的质量要求;质量目标应是可测量的,以便于对质量目标完成的好坏进行考核。其次,质量目标要有挑战性。这样才能使质量目标成为促进持续改进的动力,才能实现其“增值”作用。

第五、如果已经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并进行了管理评审,那么,就需要在管理评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经过对质量目标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审,提出纠正措施,以改进质量目标,使更有针对性,更好地发挥作用。

那么,我们来简要分析一下有关于采油采气日常生产质量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1 针对设备方面的质量管理

油田在采油采气设备方面的投入往往都是比较大的,设备的质量监管更成为了重中之重。加强设备的质量管理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设备的维修率。在油田生产过程中,设备的故障会严重影响油气开采的时间及产量,若故障出现在重点井或者高产油产气井,那么损失是比较大的,而且设备的维修费用也是每年一笔不小的数目。在设备投产初期,严把质量这一关是至关重要的,而设备也如同人类一样,一定期限内会不可避免的老化损坏,所以,在日常生产与检查的过程中,从细小做起,早发现早整改,减少设备故障率和返修率,从而减少停井时间以及因停井造成的损失。另一方面,从安全角度来分析,及早的发现和整改老化损坏的设备,就会从根本上减少生产上的安全隐患,减少因设备老化而引起的人员伤亡事故。

2 针对计量方面的质量管理

计量是利用科学技术和监督管理手段实现测量统一和准确的重要手段,计量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油田的经济发展。如此重要的生产环节,更离不开严格的质量管理。油田所有计量的根本都来源于计量数据,而计量器具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计量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在油田生产过程中的计量数据和计量器具种类繁多,选择适用的计量器具的同时,加强计量器具的质量管理,不仅可以减少计量数据的缺失性、不准确性,而且还可以降低因计量器具故障而引起计量器具维修及校验的费用,对油田的正常生产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3 针对QC小组方面的质量管理

在这个石油资源紧张、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为了继续生存需要不断的去开拓创新来寻求生存空间,而QC小组则能为人们提供良好的氛围及环境,使人们不断孕育出新方法新思路。近年来,高学历高素质的青年员工不断的加入到油田这个大家庭当中来。而初到工作岗位的他们也许还不了解QC小组的真正意义,所以加强QC小组方面的质量管理,是油田未来发展重中之重。QC小组人员年龄的老龄化、活动的形式化,组员更新较慢,小组集中活动较少等等一系列问题,都在严重影响着QC小组的良好发展。在QC小组管理方面,首先要利用新颖的培训形式使新员工了解QC小组的深刻意义,提高广大青年员工的兴趣。另外,小组组合方面可以采取以老带新的组合形式,利用老前辈的经验和新员工扎实的理论基础不断开拓新思路新想法。给更多的青年员工搭建一个发现自己、突破自己以及展示自己真正实力的坚实平台,从而不断促进油田的前进与发展。

4 针对日常生产监督方面的质量管理

油田的日常生产多种多样,比如洗井质量监督、注汽质量监督、注水质量监督以及作业质量监督等等,每一项都有自身的一个质量监督标准,质量监督员要严格按照监督标准进行现场监督或指导。看似简单的一想工作,但也许就在疏忽之间,只是一个温度或者一个压力的不达标,就会造成油气井无法正常生产,甚至会对员工人身造成伤害,从而使油田经济效益受到损失。

在油田日常生产过程中,质量是影响产量的一个关键因素。它不仅保证油田持续稳产,而且还将加快油田的快速发展,节约生产成本。高质量的日常是提高油田经济效益的一个关键变量。在油田各个单位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可充分发动企业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质量观和责任感,自觉地以工作质量确保项目质量,促使质量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促使质量管理工作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卫军,何有世.试论面向产品创新的质量成本控制[J].商业研究, 2003, 264

生产管理的知识范文6

关键词:食品质量;食品安全;企业;质量管理

食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也是重要的物质基础。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却层出不穷,从瘦肉精到陈化粮,从毒奶粉到地沟油,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屡禁不止。如今,国内民众已经到了“谈食色变”的地步,食品安全问题已经由行业问题演变成恶劣的社会问题,同时,动摇了我国食品行业的国际声誉。

1 我国食品质量管理现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安全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已不再停留于基本质量的需求。这就需要对原有不合时宜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内容进行分析、改善。我国国内食品企业对食品质量控制力度明显不足,质控标准虽然存在但是由于实施成本过高,企业内部并未能完全贯彻执行。企业管理者按照标准进行抽样检测,产品成本极大提高,甚至出现收入低于成本的情况。因此一些企业管理者为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减少甚至省略了对产品的抽样检查,使得产品在流入市场之前未能得到严格z测,国内消费者的健康因此而受到威胁。引发食品安全问题通常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食品自身因素,一个是人为因素。后者为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而食品质量管理就是为保证和提高食品生产的产品质量或工程质量所进行的调查,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检查,处理及信息反馈等各项活动总称,它是食品工业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加强食品质量管理是一种被广泛认可的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它具有全面性、系统性、长期性和科学性的特点。

2 如何做好食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食品质量安全不仅与人们生命健康有直接关系,其对社会经济发展和衡量国家经济发展状况也有一定关系,因此强化食品安全质量管理意义重大。在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中,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和企业进行有效配合,以便使改善后的食品质量管理模式能适合时下发展需求。

2.1 加强员工培训

企业各部门要按照质量管理的要求,有针对性的制定和落实员工培训计划,对生产中常见的问题,组建公关组进行难题公关,形成一手资料,在内部培训上,进行讲授和辅导,对经常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提高员工技能的同时,有效的把控产品质量,另外,加强对各种文件和制度的和学习,按照企业的既定方针生产和管理,各种质量制度不要以“通知”的形式下发,应作为质量体系的一部分下发。

2.2 确保原料安全

种植过程实行严格管理,采用中国良好农业规范进行过程管理,选用的农药、兽药、化肥等均按照国内外官方的要求,并对药品使用量和安全间隔期严格控制,以确保原料的安全。并对原料农药残留检测合格后,才收获加工。对于进口水产品原料,公司每批在取得国外卫生证书及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书后,还进行原料评审,包括感官检验、微生物检验。根据原料原产国海域或生产方式的不同,还进行包括氯霉素等农兽药残留检验及重金属指标检测,以及挥发性盐基氮检测,经评审合格、下发进口原料合格通知单后才进行加工,保证了进口原料的安全。

2.3 改善与控制生产工艺

食品与其他行业不同,要严格控制食品安全,把控生产工艺,加大食品行业生产工艺及新技术开发方面的资金投入及政策扶持,研制出更多适合当前我国食品行业发展的新工艺、新技术,在生产环节为确保食品安全奠定基础。管理部门要从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对各生产厂质量体系运行的情况进行监督。同时定期检查,又是对日常检查的落实进行监督。研究与制定完善的食品生产执行标准,要求食品生产商家严格执行。同时,加大处罚力度,一旦发现违规规章生产情况,职能部门应切实履行职责基于严格的处罚。

2.4 建立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

食品添加剂的质量安全与产品的质量安全息息相关,为了确保能够识别成品及半成品与原辅料批次、加工记录的关系,实现产品的可追溯性,防止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应建立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企业应制定食品添加剂的采购、验收、存放、领用、使用、标识等各项规定,建立食品添加剂购进台帐、使用台帐,标明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和批号、数量、时间等等,以便于追溯;食品添加剂的存放管理要由专人负责,分类标识明确,以防误用,并且实行严格的出入库制度,做到帐、卡、物相符。

食品添加剂必须是食品用途的添加剂,添加剂产品说明书的内容必须真实,禁止使用化工原料或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非食用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要严格按照GB 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要求进行添加,不得随意扩大使用范围或使用量。使用后,要在产品标签或标识说明上“配料”项中严格按照GB 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标准要求进行明确标注,不得隐瞒欺骗消费者。

2.5 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标准体系

食品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居民的消费水平提高使得百姓更加注重食品的质量安全。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管理标准体系处于不统一状态,不仅有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还有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这就使得在对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中,常出现标准不统一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分歧,使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不能有序进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体系后,食品安全性能和检测标准也无法满足国际标准。这就需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质量标准体系,借鉴《国际食品法典》,从我国食品安全管理实际出发,对产品生产流通环节进行全程监控,确保将标准落实到每一个环节,从而使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得以完善。从事生产加工的企业也应该粘上质量安全标志,使消费者能买到高质量产品,吃上放心食品。根据市场实际状况,及时修改制定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以满足国际食品安全管理标准需求。

结束语

食品质量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及社会经济。我国食品行业在原料供给、生产环境、加工、包装、贮存运输及销售等环节的质量安全管理,都存在严重的不适应性。食品生产,流通环节比较多,如不注意加强质量管理,保证食品卫生的要求,很容易造成食品污染,从而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甚至造成生命危险。搞好食品质量管理,可以预防、减少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有助于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贾新峰,何.谈全面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J].新疆质量与标准化,1993(06):44-47.

[2]李正明.我国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体系的思考与建议[J].食品科技,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