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劳动教育与素质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劳动教育与素质教育范文1
关键词: 劳动技术教育 素质教育 技能训练
《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说得很具体:“实施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这里将生产劳动提到了教育的社会本质高度,而劳动教育作为学生的一个重要素质则用一个“和”字提高到了与德、智、体、美四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因此,我们认为中学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抓好劳动教育,换言之,没有劳动的教育是不全面的教育,不全面的教育就谈不上素质教育,两者是有机的结合体。
一、开展劳动技术教育的意义
1.开展劳动技术教育能促进德育教育。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思想修养和世界现是在人与人交往中,在劳动中形成的。劳动能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培养学生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美德;通过劳动课的活动能使学生养成爱护设施,爱惜别人的劳动成果,遵守公共秩序的习惯,同时能改变学生懒惰的习惯和轻视体力劳动的观念;通过劳动课的教学,还能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团结协作,关心集体的优良品质。
2.开展劳动技术教育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劳动创造人本身”。劳动过程是让学生从不会到会,从领悟到掌握,这就是一个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转换和运用过程,这便是素质教育。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在实践中边做边学,培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造思维和动手能力。双手灵巧,热爱劳动的学生,一般都具有比较清晰的思维。手脑结合,脑教导手,手又发展和训练脑,使人心灵手巧,学生的技能越高,他就越聪明。
3.开展劳动技术教育能促进美育。美学家认为:“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在笔者看来学校里也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时间和精力。然而劳动教育可以成为一块艺术教育的小天地。因为劳动课所从事的创造不仅要求运用科学的知识去创造,而且要求运用美学的知识去创造。学生创造出来的作品,不仅有技术规格的要求,而且有结构、造型、色彩等审美工艺的规格要求,这就必然使学生从中获得审美能力的发展。可以开辟一个劳技作品展览室,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作品参展,学生们各显神通,用麦秆、纸、木头、石头、可乐瓶、泡沫塑料做材料,制作各种物件,从中表现出极大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中学生是民族的未来,为使他们能健康地成长,在目前的情况下,必须帮助他们从对父母和教师的依赖中解脱出来。教师要重视对他们进行劳动教育,注重平时的劳动实践,逐步培养他们的劳动能力。
二、转变观念,摆正劳动技术课的位置
基础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必须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倾向,克服轻视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陈腐观念,把上好劳动技术课提高到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高度来认识。李岚清同志曾经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发展教育要坚决扭转不同程度存在的脱离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办学模式,走一条适合当地实际的办学路子……不论是九年教育,还是六年教育,都要在学好文化知识、养成良好道德行为及文明习惯的基础上,增加一些职业技能和实用科学知识的内容。这样,大部分学生毕业后,都用其所学技能和知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要真正把劳动技术课摆到应有的位置上去,按照中学课程设置计划和劳动技术课教学大纲的要求开足课时;认真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地进行劳动技术教育,逐步实现劳动技术教育的规范化和系列化。
三、加强劳动技术课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素质
1.营造氛围使学生喜欢劳动技术课。教师对于劳动技术课的首要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导”,在于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形成一种乐于劳动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如情境法,通过创设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情境,如把自己当作环境卫生的保卫者、班级的美容师,把枯燥的卫生打扫变得富有人情味,学生干起来也特别积极;也可运用尝试发现法,让学生独立思考,自行发现问题,并寻求答案。教师不论用那种方法,都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教师要摆正位置,甘当配角。配角并不等同于消极参与。教师应适时地参与学生讨论,并使学生忘却师生界限,消除学生的被驱使感。
②教师要包容学生的失败。劳动课实践操作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尝试创造的过程,教师要正确看待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所犯的错误,要引导学生正视失败,告诉他们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畏首畏尾,封闭自卑,不敢尝试。
2.加强引导让学生明白劳动的意义,重视劳动。根据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从感性认识入手,使他们从生活实践中了解劳动的意义。带领学生参观农村、工厂,了解爸爸妈妈一天的工作,使他们懂得身上穿的衣服、每天吃的粮食都是人们辛辛苦苦劳动的结果,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的一切。同时结合课堂教学,通过开展班队活动,使他们认识到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我们有机会能为大家服务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
3.教给劳动方法,使他们学会劳动。在教学中借助生活劳动教材,依据中学《劳动课教学大纲》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并根据课文进行讲解,学生参看课文图示,用课本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学会劳动技能。同时结合学校的劳动实际,教给学生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的方法。如入校第一次大扫除,教给学生怎样扫地、排课桌等,既美化教室的环境,又学会打扫方法。教学生劳动,家庭的作用不能忽视,因此要发动家长,每逢节假日教孩子适当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可组织学生向家长学一样劳动本领,开展“我学会了……”的活动,扩大学生的劳动范围。
4.重视评价,巩固教学效果,让他们自觉劳动。在劳动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评价,不断激励学生的劳动热情,自觉端正劳动态度,是取得良好的劳动效果的重要保证。
①学生自评。在劳动中,要求学生随时检查自己做到了没有,做得对不对,与要求有多大差距,随时做到自我调整。
②学生互评。学生相互间的启发帮助,比教师一个人面对四十几个学生考虑得更周到、细致。
③家长参与评价。对于生活自理方面的劳动,学生在家的实践由家长给予评价。
④教师评价。在上述的基础上,再由教师对学生作全面的评价,重点放在总结经验,明确下一步的努力目标上。
可以相信,不断加强劳动教育,坚持学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开展有益的劳动竞赛,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自我服务能力和劳动技能,而且定能培养出一代有知识爱劳动的高素质学生。
参考文献:
[1]蒋志峰.从人脑功能发展看劳动技术教育.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1999,3.
劳动教育与素质教育范文2
一、创设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
即要充分利用“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心理效应,强化师爱的作用,做到教师从步入教室开始,就把微笑带给课堂的全过程,把激励运用到课堂的始终;善待每一位学生,杜绝声色俱厉的训斥;批评要准确且有针对性,严禁偏心,无的放矢;要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不讽刺、挖苦或鄙视学生;用自己的形象去感染学生,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创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相互信任的教学氛围;不以“圣人”自居,不怀揣“高高在上,一览众生小”的心态,使我们的教学过程真正达到民主、平等、融洽与和谐,进而产生强大的推动力,促进师生共同努力完成素质教育任务任务。如教师在授课中出现错误时,要不但不为自己找开脱的理由,还要敢于开诚布公地向学生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加以纠正。如此,既显示了高尚的师德,又对学生进行了“身教”结果不仅不会被学生“轻视”,反而会在学生中获得更多的信任。古人说的好:“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之,人皆仰之。”
二、创设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
诚如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如者” 。为课堂教学千万百计地创设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核心。因而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倾注满腔的热情,架设心灵沟通的桥梁,从学生心理特点和个性特点出发,为他们创造开朗、活泼、进取、向上的心境,以此产生强有力的乐学“磁场”,诱导、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需做到:解放学生的眼睛,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双手,解放学生的嘴,解放他们的时间和空间,尽量让学生自己观察,动脑、动手、使他们在素质教育的课堂上增强表达能力,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引导他们标新立异,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时间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情绪,愉快心境和浓厚兴趣的进入“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的最佳境界。
其次,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教学,采用播放恰当的乐曲等来创设情景,把教学内容变得形象、生动、直观,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兴趣、注意力和联想思维能力。比如教授《隐性的翅膀》课文时,为了突破难点,教学中可以播放张韶涵演唱的这首歌,以便强烈地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注意,获得多种感受,使学生如临其境,与作者、演唱者共鸣,达到强化教学效益的目的。又比如教授《边城》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观看湘西富有地方特色的幻灯片,使学生感受湘西浓郁的地方文化,加深对课文景物描写妙处的感受,自然地完成从“有所感”到“有所知”,从“有所知”到“有所得”的过程。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角色表演、动手操作、续编故事、动手绘画、开展竞赛等方式,让学生感受乐趣、满足心理需要,使他们的想象力、理解力、鉴赏力和发散思维等都得到全面提高与发展,使每个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积极探究并实践“授之以渔”的最佳方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之以渔,可享一生。”同理,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才能使学生受用无穷。因此,要使学生“会学”和“学会发展”,要使教师自己的教成为学生的学的榜样。亦即教师要以好的教法促使好的学法形成,做到以教示法,教中授法。教学中,还要善于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揭示知识的相同点,相似点,进行概括归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善于课内外并举,做到课内打基础,课外得发展;还要进行学习方法的系统讲授和训练,教给学生各类基本的学习方法,合理使用时间的方法,科学用脑的方法等,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其自我学习能力,使他们终生受益。
而要达到上述效果,以笔者经多年实践,并采撷他人优长来看,最佳的方法就是要创设授之以渔的学法氛围,重视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们在愉快中学会学习。为此,笔者本人在教学中,就常把课堂教学环节分为“课开始、课进行与课尾声”三个阶段,并在三个阶段中明确“激趣――探知――训练――归纳――扩展”亦即“课开始,趣即生――激兴趣,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学习之乐;课进行,趣更浓――铺台阶,引导探知,让学生感受攀登之乐;抓训练,举一反三,让学生感受成功之乐;重小结,找出规律,让学生感受会学之乐;课尾声,趣犹存――求拓展,内外结合,让学生感受再学之乐。”的五步操作程序;并注意挖掘教材内在情趣,引导学生思考、理解与掌握;注重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动探索的精神。
劳动教育与素质教育范文3
关键词:中职体育;高素质;体育教学
1 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是中职教育的需要与选择
各中职学校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也期待着职业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作为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教学来说,如何配合学校职业教育创新与发展,如何为学校更好地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发挥作用,为学生在就业前多添一份岗位所需的技能与体能,为用人单位输送良好身体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新一代实用型的毕业生,是每个中职学校和用人单位所期望和欢迎的。
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是在原普通体育教学内容、形式、功能和一般身体素质练习的基础上,结合职业劳动特点而开设的与职业劳动的知识、素质与技能相关的体育教学或专门的职业运动训练。因此,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是一种与职业特点紧密相连,具有较强针对性、专业性、仿真性、模拟性、操作性和特殊性的体育教学。相信这个与就业导向相一致的新型职业教学理念与模式,一定会受到市场和用人单位的欢迎与信赖。
2 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如何发挥添技加能的作用
虽然中职教育面很广种类繁多,却没有一种万能式的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与方法适合各所中职学校,但可以以卫生类专业学校为例,列举相关的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顺序、比重、原则和内容与方法,供大家参考选择,从而找到适合自己又富有职业特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通过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定有所启迪与借鉴。
2.1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顺序、比重与原则
不论是卫生类还是其他中职学校,都是专业性质和归宿方向明确了的职业性院校,故体育教学要有别于其他高中和大学,走结合自身职业特点,或接轨未来工作岗位,具有较强实用性与职业特色的体育教学道路。中职学校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可分以下步骤进行。其顺序比重为:第一学期(秋冬季)以发展基础性的一般身体素质为主(含北方的滑雪、溜冰等冬季项目);第二学期(春夏季)以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为主,以发展职业体育技能和素质。其原则为:在全面身体训练的基础上,通过专门化的训练内容和手段来实现职业实用性体育素质和技能的提高。两者的兼顾与统一,是充分发掘体育直接与间接功效的统一,充分满足人们基本的兴趣爱好需要与职业实用价值观需要之间的统一,以及一般身体素质和技能与职业身体素质与技能之间的共同需要与提高。也是培养未来中等职业人才在生理和心理上适应长时间、快节奏、高强度、高效率工作的保证。
2.2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内容依据
各个专业都有各自的职业特点,各中职学校未来工作岗位的劳动性质、形式、条件和气候环境与作息制度,及职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生理、心理变化规律和体能消耗、疲劳程度与部位,是确定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内容依据。
卫生类中职学校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内容。卫生类学校主要职业有医师、护士和药剂师三个。其中前者的工作类型大多为伏案型,中者基本为站立型,而后者在药厂、药店、医院、营销领域都有可能,属于综合型。尽管类型不同,但他们的工作岗位大多在医疗单位,共同的职业特点是救死扶伤和治病救人,突出的职业形象与特色是无影灯下的白衣“战士”。
对照上面所述的确定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依据的相关内容,卫生类中职学校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应以下列为主:太极拳、气功、健美操、预防保健操、矫正操、放松操、工间操、按摩、自我调节、劳逸结合方法,及开具运动处方和运动损伤处理方法等运动疗法的相关运动医学理论。
综上所述,依据各中职学校未来工作岗位的劳动形式与特点,设计相应的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内容与方法,使中职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前,已经掌握和具备了更多的与职业相关的运动素质与技能,上岗后能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和条件需要与变化。使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成为培养、促进和帮助学生掌握职业技能,添加对职业有所帮助的直接或间接本领,或有助于其他学科劳动技能的形成与应用。由此也必将带动体育教学资源的进一步利用与开发,使体育教学场馆成为中职学校中一个现成的最大实训实练基地,成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添技加能的好场所。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时代召唤和社会的需要,是劳动力市场就业导向作用产生的结果。职业体育教学该如何配合学校发挥添技加能的直接与间接作用,如何充分利用和发掘学校的现有教学资源,使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成为培养、促进和帮助学生掌握职业素质与技能,添加过硬本领而不可或缺的一课。使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成为中职学校特色体育教学和受用人单位欢迎的示范性教育模板与典型。中职学校倡导和推行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是下阶段职业教育改革必然趋势,是职业教育和谐深入发展不可缺少一部分,是受市场欢迎的与就业导向相一致的一种新型职业教学理念与模式。
3.2建议
要深刻领会总理等领导在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勇于开拓创新,要结合各自中职学校职业特点,办出职业特色。
(1)各中职学校应分析和根据各自职业特点,量力而行,办出鲜明的特色,总结出实用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以及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
(2)抓紧培养或配备有职业特色或一技之长的职业实用性的体育教师。
(3)为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顺利进行,要保证教学课时数和场地器材的配备。
(4)要做好课外拓展训练,充分利用业余时间,积极营造轰轰烈烈的课外职业体育锻炼氛围,开展职业体育技能的操作比武与竞赛。
(5)大力开发现有的教学资源或增加投入,在校区拟设置一个职业实用性体育锻炼区,配置好必要的课外锻炼器材。
(6)要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完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大胆尝试和开发教体结合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新路。■
参考文献
[1]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0
[2]曲宗湖.杨文轩等.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3]中等职业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分析[EB/OL].职业教育网,
劳动教育与素质教育范文4
目前农村小学生的劳动意识十分单薄,劳动技能欠缺;同时,家长也存在一定偏见,令人担忧。劳动技术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经过参与劳动实践活动,进行劳技教育,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培养热爱劳动意识。另外合理的劳动对于学生增长智慧、增强体质和陶冶情操都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加强劳动教育已经是刻不容缓,加强农村劳动教育主要途径是:第一是学校、家长要改变观念,树立现代素质教育的育人观念;第二,加强劳动教育的研究,改进实施策略;第三,要加强对劳动技术教学的硬件建设。
1.现状与问题
"从片面发展转到全面发展"是培养现代社会合格人才的一个基本要求。在谈及这方面存在的问题时,"劳动教育状况令人担忧",同时也阐述了相关的一些现象,读后令人深省。去年假期间,我利用回农村之暇,走访了十几户学生,其中耳闻目睹有关学生家务劳动的情况让我感到心情十分沉重。
1.1 有两名11岁、13岁的女同学,(分别读小学五年级与初一)至今没洗过衣服、手帕,自己从未洗过头,主要由其奶奶、妈妈帮助洗,家务事几乎是不干的。(两名学生的成绩均较好)
1.2 一天晚饭后,天已渐暗,我去一正读小学六年级的男生家随访。到了他家推门,只见其饭桌上一片狼籍:4个菜大多所剩无几(只留一点汤与一点咸菜),碗筷丢放着,桌上、地上散落许多饭粒,一只凳子斜倒着……这时,其母亲从猪棚走了出来,满头是汗,一身疲惫的样子,她似乎颇有歉意的招呼了我,说她儿子已吃过饭正在楼上看电视。随后,其母满怀失望、气愤而又无奈地向我诉说,孩子从不肯做家务,只管自己享用。
2.忧虑与责任
据美国哈佛大学的社会学家、行为学家、儿童教育专家对波士顿地区456名少年儿童所作的20年的追踪调查发现:干家务与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相比,长大后失业率为1:5;犯罪率为1:10;平均收入高出20%,此外,离异比率、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得多,这一比率所反映的趋势,应该能被大家认同的,也是普遍客观存在的。问题的症结或者说关键是,我们当前的教育普遍忽视了劳动教育,我们的观念中普遍淡化了劳动教育。据报道,我国小学生在家劳动时间平均为11分钟,仅是美国的1/7、泰国的1/6、韩国的1/4、英国的1/3、日本的1/2,如果我们在教育中一旦形成"十分普遍的现象",任其发展,其最终的后果将是犯"历史性的错误"!
农村小学生的纯朴、诚实优秀品质渐渐地消失,乱花钱、图享受,生活自理能力差、不珍惜劳动成果等不良品行的滋长。现在农村小学生的面貌实在令人担忧。不难想象,我们培养的人如果是一个缺乏劳动观念,不珍惜劳动成果,不珍重家庭亲情,那么这样的人纵有高智、高能、高分,最终对于家庭,对于社会会有一种怎样的回报呢?多少往事人生悲剧,真是不堪预测!农村小学的劳动技术教育正陷入泥潭,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劳动技术教育,转变观念,走出困境。所以,在学校中加强劳动技术教育,是刻不容缓的!
3.实践与对策
3.1 是学校要改变观念,树立现代素质教育的育人观念。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小学3~6年级学生人人必须经历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领域之一。接受劳动与技术教育、获得劳动与技术的学习经历是每个学生的基本权利。说到底,造成我们劳动教育相对薄弱,学生劳动观念、劳动技能不高的根本原因是相当一段时间来,学校(包括家长)自觉地、不自觉地受"应试教育"影响,是"应试教育"所造成的必然后果,认为劳动教育是一种"多余的教育"、"过时的教育",这是十分错误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证明: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健全人格的必然要求,加强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是时代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义务与责任。学校领导、教师要充分认清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认识到劳动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是培养新一代建设人才,提高人才素质的必然要求。
劳动技术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经过参与劳动实践活动,进行劳动技术教育,使学生热爱劳动。在参加劳动的过程中可以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磨炼意志,可以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要热爱劳动果实,勤俭节约。另外,合理的劳动对于学生增长智慧、增强体质和陶冶情操都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3.2 加强劳动教育的研究,改进实施策略。劳动教育不是可有可无的教育,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改变课堂上说教式、形式化的教育,重要的是我们的学校领导、教师要从少儿身心发展特点出发,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劳动教育。
3.2.1 抓好一个重点――用好教材是劳动教育的基础。劳动技术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性性教育培养任务,不是短暂的教育,或者一两次活动就可以实现的。目前使用的小学教材《综合实践》,相当部分是较好的教材,具有实践性、技能性与应用性,我们只要认真地贯彻本教材的理念,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成果。这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我们的教师要切切实实地落实好每一节课,每一次活动,落实到每一个学生中去(劳动教育以活动形式进行是比较合适的)。首先我们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编排体系,做出认真课前准备。第二,必须建立相应的教学研讨活动组织,定期开展相关主题活动。第三,要建立合理的劳动技能(综合实践课)评价体系,进而促进劳技活动的深入开展。
3.2.2 落实一个支撑点――创建劳动基地活动是劳动教育的一个有效补充。结合农村的实际,努力开辟课外劳技教育的渠道,让学生到广阔的天地里去体验生活,从学习体验中培养 学生坚强的意志,树立艰苦奋斗、热爱劳动的思想。建立 "劳动基地教育",学校每学期组织学生去参观各种农作物的培育、生长、管理的收获,同时听取农业专家的专题讲座,体会了农业劳动生产的伟大意义与价值,从而培养关心农业,热爱农民的感情。所以创建劳动基地活动是劳动教育的一个有效补充,是劳动技能的一个支撑点。
3.2.3 强化一个亮点――教师们探索寻求有效方法与方式是劳动教育的必然要求。每一位教师的教学风格各有差异,各个地方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所以在劳动教育中,要因地因时因人组织教学活动,教师要创造性亮出自己的教学特色。例一位劳技课老师把家里的丝瓜种子拿来,分发给每一个学生,并进行培育的方法指导,每一个学生回家都十分小心地培育、栽种……据这位老师反映学生对自己栽种的作物非常关切,舍得劳动,表现了精心地哺育,小心地呵护。待到收获的时节,学生们所表现的喜悦、激励、自豪以及急切言表的神情,真令人欣慰,令人难忘!后来在家长的支持下,引导学生创办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小小植物园",同学们都能主动地参与劳动,积极地相互间进行"技术交流"和"成果比赛",他们真正地体验着劳动的乐趣,体验着"劳动最光荣"的含义了。
3.2.4 形成一个合力点――争取家长社会的支持是劳动教育组成部分。家长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对孩子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甚至是关键的,学校的劳动教育好多需要家长的配合协作才能完成。劳技教育缺少了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为一方面家长可以在生活中随时随 地指导学生进行劳技训练,另一方面家长还可以督促孩子们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培养学生爱劳动的感情 。我们通过家长学校举行家长教育讲座等,让学校和家长形成共识:学生参与劳动,不仅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热 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爱惜劳动果实的品质,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在劳动中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创 造力,使双手更加灵巧;不仅有助于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品质,懂得尊重老人、 孝敬父母、关心他人、帮助别人。
事实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所以学校只要利用多种途径向家长说明劳动教育的利弊关系,假于社会舆论的导向,家长一定会对劳动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时,邀请社会上一些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作事迹报告,也是劳动教育的很好形式。
3.3 要加强对劳动技术教学的硬件建设。
3.3.1 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劳动技术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具有实践性与开放性,决定了它对硬件设施的依赖。一般认为劳动实践基地分为两个类型:校内劳动实践基地。农村小学的空地多,学校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对各个角落、每块花木都要精心设计,细致管理,各班级可以建立相应的责任保护区,花坛管理基地;让学校出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美好景象,让学生感受着劳动的自豪与光荣。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学校要积极与社会机构取得联系,与职业技术学校、农技站、科技馆、兽医站、农场、养殖户等单位结对,定期活动。挖掘周边环境的潜力,如建立"卫生一条街"、"保护母亲河"等。
3.3.2 资金设备投入。学校要通过各种办法筹措资金:自己筹一点,上级拨一点,社会帮一点等以保障劳动技术教育设备设施的建设和劳动实践活动基地的建立。
劳动教育与素质教育范文5
一、指导思想:
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创造了人,劳动创造了美。生产劳动是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基础。搞好劳动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劳动方法。提高劳动技能,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高尚品质。并能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多的方便和乐趣。
二、基本情况分析:
小学劳动课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 题材广泛,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都很强 。课堂教学要求学生既动脑又动手 , 手脑并用。这种教学实践活动,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最佳机会。创造性劳动教学终极目标是鼓励和引导学生增强创新意识,投身创造实践,探索创造途径,养成创新习惯。
劳动课的第一特性就是实践性强,没有实践或实践得不够,都不能体现劳动课的最大特点。特别是我校地处农村,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有很好的条件。
三、教材分析:
教材的基本思路是促进学生自主全面发展,实现学生功能的转变。教材的内容易于学生接受,篇幅少而精。小栏目的设计,题目、教材语言的表达都符合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并图、文并茂。封面设计等都不超越学生的兴趣、学生的经验,学生的现有知识。原教材来自城市内容的比较多,来自农村的比较少,新教材兼顾了农村、农业、农民、粮食问题和环保问题。教学措施:
四、教学目标:
1、营造宽松氛围,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启迪学生创造的智慧。
2、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生活、生存技能。
3、通过劳动课程的开展,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4、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劳动的正确认识和情感态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四、教学措施
1、本学期我校劳动教育工作将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坚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在动手动脑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2、在劳动实践的基础上,坚持“趣――授――练――评”的教学模式。
3、通过对学生劳动能力的培养,进而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 4、把劳动教育与德育结合,紧密与少先队活动挂钩,保证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和多样性。
劳动教育与素质教育范文6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不少学生劳动意识淡薄,不愿吃苦,怕累怕脏,遇到劳动任务推诿阻塞,不愿意主动承担,生怕吃苦受累,而且此种情形有愈演愈烈之势。该如何端正初中学生的劳动观念,并对其进行良好劳动习惯的培养呢?
一、 初中生劳动观念淡薄的主要表现
1.遇到任务挑肥拣瘦,能躲则躲
班级内任务有大有小,有轻有重,安排值日表时不可能真正做到“人人平等”。每次分派任务,不少学生都会挑东拣西,要么就推诿,能躲就躲。那些承担繁重、扫尾任务的学生,不但不会得到同学的欣赏,还会被认为是傻帽。
2.没有劳动意识,对任务敷衍了事
在进行劳动值日时,常常会有学生将自己负责的清洁任务完成之后,丢下劳动工具就走了。根本不考虑清洁区是否干净,能否达到清洁的标准和效果。甚至有学生对劳动委员的检查不以为然,执意不改。等到劳动任务完成,整理劳动工具的时候又敷衍了事、随便乱放,或者干脆就扔在原地,或者一片凌乱地堆积在教室里。有些学生虽然知道自己的职责所在,但因为懒于动手,就故意找理由撒谎说自己忘记了。在教师和班干部的追问下,一脸无辜,好像自己根本就没有任务一样。 有的学生值日不做分内的劳动,而强行摊派给其他的学生;更有甚者,竟然拿着父母的血汗钱,雇同学帮自己打扫卫生。
二、 初中生劳动观念淡薄原因分析
初中生劳动意识淡薄,没有劳动习惯,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这和家庭教育有关。家庭是培养学生的天然学校。现在的很多农村中学生,父母在外地打工,爷爷奶奶等来抚养或者监护,隔代教育的溺爱元素造就了农村孩子的劳动意识缺乏。长辈舍不得让孩子吃苦,哪怕是力所能及的事情,都不让孩子动手去做。正是由于过分溺爱与纵容,使许多学生眼里看不到要做的“活儿”。再加上家长的片面教育,养成了学生对劳动的偏见,觉得谁干得多就是“傻”。
另外,学校教育也存在缺失。比如在制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工作计划时,没能将劳动教育写入计划中,有的是虽然将劳动计划纳入其中,但并没有在实际操作中好好执行。即使是在劳动礼仪周,也没有机会对学生实施劳动意识的培养环节,在课堂教学中也没有渗透劳动光荣的教学思想。有的学校甚至还将学校的卫生工作外包给保洁公司,学生没有机会在学校参加劳动,学校劳动教育就无法实施。
最关键的问题是,目前在教学中存在错误的教育方式。长期的教育工作中,不少教师在进行惩罚时,往往将劳动当做手段,给学生形成一种劳动的负面暗示:迟到罚值日;损坏公物罚扫地;打架斗殴罚扫厕所。这种惩罚性的劳动激发了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对劳动严重抵触和厌恶。这本身就是对劳动教育的一种背离行为。
三、 教育对策:从加强劳动意识,培养劳动习惯
笔者认为,要改变农村学生劳动意识淡薄的现状,就要从未来的社会适应性进行引导。要适应未来的社会职业,固然需要足够的知识和较为完善的技能,但个人的劳动意识决定着能力的发挥。现代社会特别提倡劳动者的素质,没有高尚的劳动品质和极强的劳动能力,员工的技术优势就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工作质量就得不到保证,从这个角度来讲,早期劳动对未来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中学生正处在急剧成长阶段,心理正迅速走向成熟但又比较容易冲动多变,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还未形成,而劳动教育是学生整体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教师要让学生培养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劳动美德,养成尊重他人劳动果实、有责任心和团队协作力的品质。另外,在劳动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发展了独立思维,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得到提高,有利于其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