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园地的教学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语文园地的教学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语文园地的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园地的教学方法范文1

论文摘要:在法学毕业生就业率低下的大背景下,新建地方院校的法学专业想要谋求发展,就必须在教育目标定位、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改革。

论文关键词 新建地方院校 法学教育 目标定位 课程设置 教学方法

梧州学院地处广西梧州,于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在原广西大学梧州分校的基础上建立,是一所新建的地方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学院的法律系同年成立并于9月开始招生,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该系发展迅速,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但同时在教育目标定位、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等方面还有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梧州学院法学本科教育的现状在众多的新建地方院校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以梧州学院为例来分析,希望能探寻新建地方院校法学本科教育改革的方式方法。

一、教育目标应合理定位

法学教育的目标是整个法学教育发展的核心,是法学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前提。法学教育目标能否准确定位,将直接影响到新建地方院校法学本科教育的质量,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就业,是一个极其重大的问题。

关于法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性质定位,有多种不同的观点,主要包括精英教育说、通识教育说、职业教育说等等。这些不同观点都有其合理性,因为国家和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从而导致法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也是多元的。各级各类院校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模式,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传统的法律专业院校以及实力强大的综合性大学应将教学目标定位为研究型人才、精英人才的培养。新建地方高校的法学院系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不能简单照搬政法院校和重点大学法学院系的现成方案,而应该充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考虑院校自身的各种主客观条件(学生状况、师资力量、本校的其他学科资源等等),将教育目标定位于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基础型、复合型和应用型法律人才,办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以满足社会多样化的人才需求。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及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性会址落户广西首府南宁,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经济合作向纵深发展,对法律服务人才需求量递增的同时,也对其综合素质要求提高。作为服务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法律人才,需要符合以下基本条件:既要熟知国内的法律法规,又要熟练掌握东盟一国甚至多国的法律知识;既要有良好的沟通、谈判能力,又要有解决经济纠纷的能力;还应熟练掌握一门甚至多门东盟国家的官方语言。梧州学院法管系可以利用本校与东盟国家相关高校联合办学的条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开设国内法律基础课程的同时也开设东盟法律课程、东盟国家语言课程。在实践中探索法律人才培养的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关系,发挥与东盟国家相毗邻的地区优势,突出为地方经济服务的法学专业办学特色,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层应用型法律人才。

二、课程设置应该科学与合理

法学学科的课程内容和课程次序的设置应具有较高的综合性与较强的科学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好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从而实现新建地方院校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课程内容的设置

教育部规定了16门法学核心课程作为法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但并不是法学教学课程的全部,新建地方院校的法学专业还可以结合本校优势、人才培养定位及培养特色来设置其他的课程。

首先,强调的是16门法学核心课程的设置,这是开办法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方面的最低要求。这些课程包括基础理论课和专业基础课,能使学生掌握法学基础理论及了解国家的几大部门法,同时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法律价值观和职业道德教育。

其次,新建地方院校的法学教育目标是要培养面向基层的应用型法律人才,因此应该注意开设实践性、技术性强的法律运用课程,锻炼学生动手能力与法学理论的应用能力,如法律文书写作、律师诉讼技巧、庭审艺术学、公司企业法律实务、非讼处理、谈判技巧、公共关系学等课程。

再次,课程内容的教学应当适当的与国家统一司法考试结合。当前,在我国要从事法律职业工作,必须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在法学毕业生就业率低下的大背景下,新建地方院校的法学专业想要谋求发展,就必须积极探索一些与司法考试良性对接的方式方法,尽其所能帮助学生通过司法考试。民法、刑法、诉讼法等在司法考试中占有较大分值的科目,适当增加授课课时,加强对重要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对于第四卷所考核的主观题部分,采用案例题、材料分析题进行针对性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和文书撰写能力。

最后,新建地方院校的法学专业应根据地方特色,开设服务于地方经济的特色选修课。这样,能使学生掌握与地方经济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司法解释,为以后服务于地方奠定坚实的法学基础。

(二)课程次序的设置

课程次序的设置应注重课程体系的循序性,即按照基础理论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等循序渐进的方式。

具体而言,第一学年的课程全部设置为公共必修课、基础理论课和专业基础课,如法制史、法理学、宪法学等等。第二、三学年开设法学专业方向课及选修课,并按照先实体后程序、先国内后国际、先综合后具体、先主干后支脉的原则,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对法学学科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把握,有助于学生法学理念的形成和法律思维的培养。第四学年则主要开设培养职业技能的课程和服务于地方经济的特色选修课,以培养学生法学理论的运用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满足地方特色经济的法律服务需求。

梧州学院法律系的课程设置,原来存在着较多的不合理与不科学的地方。如盲目的照搬其他学校的教学计划,开设了一些在实践中用得很少的部门法课程选修课,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都达不到预期目标。另外,也出现有将实体法置于程序法之后,将国内法置于国际法之后等等课程次序安排混乱的问题。近年来,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对经验的总结和对教训的吸取,教学计划中的课程设置逐渐科学合理。笔者建议多开设一些能形成的专业特色的课程,以及利用学院与越南、泰国等多个国家进行合作办学的条件,开设越南语、泰国语、东盟国家法律制度等选修课程。三、引入互动教学模式,确立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法

(一)互动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以老师如何教为关注重点,是一种由教师到学生的单向交流模式;互动教学模式,则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动,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在课堂上,由学生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办法,然后再通过归纳和总结找出较好的方案,使课堂教学活动的内容与学生建立密切联系,并使学生本人的经验得到肯定和充实。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增强教学效果,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二)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法

本文导航 1、首页2、理论教学方法

1.理论教学方法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法学理论知识教学不能忽视,只有基础打好了,才能更好的在实践中进行运用。理论知识的学习,不仅局限于课本,也不仅局限于课堂的45分钟,教师可以推荐、引导学生阅读法学经典名着,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小组讨论和自主分析。实践教学方法

由于法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法学教育必须采用实践性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诊所式教学、模拟法庭等。

第一,进行案例教学时,应注意案例的典型性、时效性,由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去发现和理解案例中的法律观点和法律规范。

第二,设立模拟法庭等教学场所,进行案件审理的模拟训练。模拟法庭应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地开展,学生通过扮演法官、检察官、律师、原告、被告等各种诉讼角色,可以模拟参与诉讼活动的整个过程,增强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法庭辩论能力。

第三、引入诊所式教学方法。诊所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参与办理案件的过程中,接触司法机关和当事人,体会和掌握办案的具体操作步骤。在法律适用的真实环境中进行技能学习,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实践教学方法的运用,需要相关的配套设施,如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模拟法庭的场景布置、组建相关实验室等等,这就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这样才能保证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四、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新建地方院校要实现法学教育的目标,提高法律人才培养的质量,必须要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

(一)要把好教师引进关

首先,引进教师的数量要适中。要开设教育部规定的16门核心课程及一些选修课程,一般来说需要20名左右的专业教师,以一名教师担任一至两门课的教学任务为宜。其次,提高引进教师的质量。一方面,要引进具有硕士学位甚至博士学位的名牌大学的优秀毕业生,提高法学教师的学历学位结构,尽量避免近亲繁殖现象。另一方面,学历学位不应成为师资选择的唯一标准,要更多引进理论和实践水平兼备的复合型人才,甚至要敢于引进法律实务娴熟而理论功底不很突出的人才,如资深法官、检察官、律师等,可以允许兼职形式。

(二)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

在职教师应注意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展法学知识的视野,了解最新前沿理论和立法趋势,学习最先进的教学方法。例如到着名高校攻读更高层次的学历学位或者是一段时间的进修、访学或者是参加各种相关的学术研讨会、教学研讨会等等。

(三)拓展教师的实践知识和实践能力

小学语文园地的教学方法范文2

一、整合各栏目,求得整体效应

由于“语文天地”里的几大栏目之间相对独立,所以要寻找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加以有效整合从而实现栏目与栏目之间的无缝对接就有很大难度了。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两种整合思路。一是围绕单元专题加以整合。只要稍加留心就会发现语文天地里不少的栏目之间都会围绕着单元专题直接间接的相互贯通。鉴于此,在语文天地教学时就可以紧紧围绕单元的专题对教材加以重组,体现出教材的整体性。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创设生动的课堂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大脑皮层中的优势兴奋中心,从而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心境下保持学习的热情。这样的语文教学势必会事半功倍。至于如何创设有效的课堂情境以求得

预期的效果,就需要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结合自身的特点以及本班学生的特殊性,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灵活地加以

创设。

三、注重规律的探索

“语文园地”的一大亮点就是包含了回顾和拓展,同时重视课外的拓展,又鼓励学生们在自主学习和生活中学习。然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并非一蹴而就。因此,“语文园地”的教学不能只是“就题解题”,而是要达到让学生通过解一道题掌握一类方法的目的。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对于练习材料中蕴含的一些规律性信息加以提示,引导学生探索语文学习的规律,决不能局限于一道题的解答。掌握了规律,学生就能举一反三,由特别到一般,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能不断得到锻炼和提升。

四、加强实践提升效果

任何学习都不只是课堂和课本而已,语文也不例外。语文是源于生活的,语文的学习自然不能离开生活而进行。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我们要有意识地开展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下工夫拓宽语文学习途径。而一旦拓宽了途径,学生就能不断感受到新的刺激,获得新动力。

小学语文园地的教学方法范文3

小学语文科目的课程内容基本分为精读课文与阅读课文两部分。课程主要是以满足未来公民的小学语言和文字基础水平,为促进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提供相应和必要的准备。选修课程的内容一般只为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对未来自我方向的发展,为获得较高的人文素养奠定基础。小学语文的内容范围涵盖了小学语文导语、课例、文言园地等文化和语言内容。科目课程包括自然景观、阅读与观察、古今中外童话故事、动物世界奇观、世界及中国文化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经历、国家科研成果等。文化内容也是整个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课程学习不单独篇幅设置,而是浸透于每个单元及每篇文章的学习中,大力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意识和习惯,从学生自我发现并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出发,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及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力和创造力。

二、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策略主要以创新教育为主,结合语文基础课程内容学习,充分融入学校教育活动中,从而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并体现教学效力。创新教育大致分为四点:更新观念,角色变化;营造氛围,培养创新意识;挖掘素材,激励创新;组织活动,提高能力。

1、更新观念,角色变换。创新教育首先要更新观念。从课型设置,课堂组织,教学方式和手段等多角度着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并与非智力因素相协调配合发展。针对语文教材的文章特点,内容范围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素质特征,选择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和积极主动的学习中,主动探求语文知识,并树立创新意识。创新教育的角色变换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时调整并变化角色,重新确立目标。既要变“一言课堂”为“群言课堂”。即传统的教师一人独角戏,教与学分离,填鸭式灌输转变为启发式,诱发式教学方法,变单项传输为双向或者互换交流,由浅入深,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及时并保持课堂气氛活跃。又要变“传授知识”为“生产知识”,教育教学在基本课程内容学习的情况下,更加重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2、营造课堂氛围,培养创新意识。融洽、和谐、活泼的课堂气氛有助于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教育教学策略不仅是教学生语文的基础知识,更重要是教学生如何主动去自我获取知识。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教育教学工作者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营造轻松、愉悦、和谐,互动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多思多虑多问多讨论,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3、挖掘素材,激励创新。语文教材中存在着大量的语言、思维、德育、美育等创新因素,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凭借课文,紧扣语文,挖掘创新因素。譬如教学课文《司马光砸缸》,教育教学不仅要挖掘创新因素,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特殊时间救人的关键不仅要有勇气和胆量而且要有谋略,才能达到救人的目的。从而引发到培养学生灵活思考,创新实践。

小学语文园地的教学方法范文4

一、隐性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关于隐性知识英国学者波兰尼有个经典的比喻,他说我们能够从成千上万张脸中很快认出某一个人的脸,但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却说不出是怎样认出这张脸的。因此,他认为隐性知识本质上是一种理解、领会,并实现对知识控制的能力。进入新世纪后,人类已经由工业社会进入了知识经济社会,这一重大变化所带来的还有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和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而隐性知识是人类所有显性知识的“向导”和“主人”,如果缺乏隐性知识的积累和隐性认知能力的提升,个体将很难获得新知识,并实现知识的创新。

在传统学习理论看来,学习就是获取书本知识即显性知识的过程,就是用客观、普遍的书本知识来代替主观、缺乏根据的个体知识,教师教、学生学,这种单向传递的教学方法也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长期存在。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推进,这种现状亟须改变,因为学生不但要识字学词,而且要进行人际交往,这一过程都要理解和运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隐性知识。

二、隐性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误区

虽然课程改革的声音越来越强烈,但大班化教学却很难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课堂模式:学生依然是中规中矩地坐在讲台下面听教师讲解,一节课下来除了常规的教学问答外,师生之间很少有建设性的交流,即使有一些互动环节,还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所谓的知识点,课后留给学生的任务同样是密密麻麻的知识结论,似乎教师的教学任务就是完成既定课时,隐性知识的掌握在当下课堂并不能引起师生的足够重视。

除此以外,考试压力也是造成隐性知识被显性知识掩盖的一个重要原因。考试成绩的好坏不仅决定着学生的未来,也关乎每位教师在学校的地位和被社会的认可度,与能够获得高分的各科知识点相比,一个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显然不是教师最关注的。小学语文课堂同样很难规避这样的教学误区——与其花精力获得隐性知识,不如用这些精力来学习更“有用”、考试能得分数的知识点。这些因素的叠加,造成的现状就是隐性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被不同程度忽视。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隐性知识的掌握

由于隐性知识大多处于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状态,其意义指向的不确定性使教师很难进行明确阐释,因而在教学中容易被教师忽略,但并不是说隐性知识是绝对不能言说的,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参与体验,在不断的感悟、练习中,学生同样可以获得教材中的隐性知识。

1.引导学生领会课文中的隐性知识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动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能促进人的精神世界。”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是名家经典,无不渗透着作者美好的情感,虽然隐性知识渗透在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但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对隐性知识的领会应先从教材入手。在学习这些课文的时候,我没有拘泥于文字知识的掌握,而是通过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领会其中所蕴含的人性的闪光点。在教学寓言故事《纪昌学射》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些问题:“飞卫为什么先让纪昌练眼力,而不先教他开弓放箭?”“假如纪昌没跟飞卫学射,而跟一个普通箭手学射,会成为射箭能手吗?”……经过不断引导,学生不仅从故事中找到了答案,还得到了许多故事以外的有益启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始终认为,让学生理解课文中蕴含的道理,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感受,远比单纯字词句的掌握更为重要。

2.教会学生捕捉语言交际中的隐性知识

除了日常的课堂教学外,让学生学会语言交际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而这一学习过程同样包含着隐性知识的学习,因为语文交际教学要让学生理解他人说话的主要意思,并独立地发展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汉语博大精深,底蕴丰厚。要让学生真正听懂他人话语中的意思,不但要听懂话语本身的意思,而且还要学会把说话者的话语和当时的情境相联系,这些同样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学生日常训练。在“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时,我让学生设计了“以诚待人”的小品,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通过一节课的师生互动,学生不但明白了构建良好的交流情境的重要性,而且学习了以诚恳的态度、真诚的语言与他人交流,懂得真诚待人是一种良好的品德。

3.关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隐性知识

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远不止书本上的,除了教师自身的素养外,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其实就是隐性知识的一部分。因此,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习惯,摒弃教师话语霸权,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以及学生间彼此互动的对话过程,因为“对话的过程就是思想、真理、意义、情感潜移默化的过程”,它不仅是一种相互间的理解,更是一种平等的表现。除此以外,教师还要善于在课堂上创造性地运用肢体语言进行教学表达,这样,每位同学对隐性知识的认识、观点,同样能伴随着教师的肢体语言呈现出来,这种贯穿于教学过程中的隐性知识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感悟,最终得到学生认可。

小学语文园地的教学方法范文5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新课改背景下,新课程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广大教师竭尽全力扩大视野,转变教法,努力研究并实践着新课程的理念,课堂教学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然而,当我们冷静地审视这些变化时,新的忧虑接踵而至。一些课堂因为片面追求活跃、激趣,情境创设泛滥、多媒体应用过度,使得热闹的形式掩盖了语文的本质,偏离了教学目标,空泛的活动代替了思维的跃动,肤浅的表扬代替了客观的评价……一些有违新课改初衷、违背改革本质的问题,是值得引起我们每一位教师重视和反思的。事实上,新课改的根本指向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认为,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活力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活力、气氛活跃的课堂。教师要多措并举打造一片生动活泼的学习园地,让学生在民主愉悦的氛围中主动投入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学生的参与欲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教师一是要多措激趣,围绕教学目标,利用现代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演示,发动学生表演等有效手段调动学生兴趣。二是发动参与。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比如督促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加强学生的实践学习活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等等。合作学习,让他们学会倾听、讨论、表达,在互帮互学的合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集体的力量和智慧。要科学地组织设计课堂问题,巧妙地设“障”立“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追根问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三是多元评价。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巧用评价激活学生的情绪。

二、开放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是形式、内容、思想开放的课堂。一是要体现综合性与实践性。新课改下的教材更加注重学习内容的联系,加强了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的联系,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已有的经验。讲课时,教师要注意沟通语文与其他学科间的联系,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课内外学用结合,全方位地拓展语文课堂。二是要体现创新性与开放性。语文课堂是不断更新发展的,要充分吸收新思路、新观念,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活动要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体需求,为人人学习、个个提高搭建平台。三是要体现主体性与个体性。课堂上,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思考的主观能动性,发展每一位学生独特的个性,珍视他们的个性体验。四是长期性与反复性。要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具有长期性、反复性,要将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不断深入推进、持久推进,“润物无声”似的滋润学生心田;要讲究方法,倾注情感,切不可简单施暴,等等。

三、高效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是高效率的课堂。所谓高效,也就是说学生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吸收更多的知识,学习更多的方法,掌握更多的技巧,形成稳定良好的习惯,促进语文能力的持续进步与发展等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和进步为宗旨,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将传授知识、交流情感、塑造个性等最优化,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深入、学得自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教师必须在课前准备上下足功夫,精心备课,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仔细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接受情况。课堂上选择恰当的切入点,简练、精当的讲解,合理设计教学活动,把重点放在启发学生思考、探究、讨论上,放在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上,同时要把学法指导与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同结合起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来加强学习,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倾向,努力挖掘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

四、提素

小学语文园地的教学方法范文6

【关键词】教学弊端;兴趣;方法

一、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几个弊端

(一)学生养成教育被忽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在学生的学习结果里,得不出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行为没有正确的指导。

(二)教师文本研究不透,阅读指导不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是可能的。根据学科要求,教学的思维方式一定要新颖,可选性大。

(三)标准化的中国教育。从课堂教学看,美学意境的整体统一被破坏了,其指:“注重知识、肢解知识和分裂知识”;从试题的设计、评估标准看,完全抛弃了审美的原则。对于标准化答案、数字化答案,许多形式的语言表达是有差异的,只是异化的正确和异化的错误,而错误也是不同的,语言就不具有丰富性和灵活性,阻碍青年学生的发展,存在片面的、理性、思维阻碍,审美情感和想象力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四)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一些老师认为:对于自主学习,学生能够自己探究、自己学习、自己做题,在不辅导学生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有不懂的,老师要对其进行辅导。心理学研究表明,由于小学生各方面的发展,缺乏持久、连续和稳定的特点,即处于一个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在识字教学时,教学内容要好,学习形式要新。

二、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一)采用直观手段。在识字教学时,用多媒体声像系统,通过画面和音乐,来诱发学生探寻知识的愿望。

(二)开展游戏活动。学生在游戏、表演、儿歌、操作、动手模拟等活动中学习,他们的眼、耳、脑、手、口等一起 “动”起来,以这样的“动”激起学生识字的兴趣。

(三)利用“语文园地”,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在教材中,“语文园地”的内容是从学生的角度考虑的,选取的内容是学生喜欢的内容,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能够自主、参与语文的练习活动,也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四)利用教材提供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识字。阅读是识字的一个目的,也是一种途径。因此,识字和阅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语言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听读、指读等方式,来强化记字。对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用投影、板书等方式,对认读字加以强化。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其提供了好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识字练习。

(五)贴近生活,主动识字。研究表明,对于小学生识字,有一定基础,6岁以前,儿童就了解与汉字相配合的一千多个事物。所以,教师把识字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这样就能够提高识字的效率。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分析:第一,利用生活情境,识字。在有趣的生活下,在学生的脑中,既准确地了解了字形,又理解了字的意义。第二,学生熟悉的事物,是识字教学的最好教具。通过列举学生熟悉的事物,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受,也深化学生对汉字的认识能力;培养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和表达能力。第三,走出课堂,参与实践,拓展学生自主识字的空间。我们要拓展学生自主识字的空间,通过以下方法实现:第一方面:走出课堂,让学生参与实践,自主识字。第二方面:教材与生活联系,学生自主识字。教材来源于生活,所以,教材离不开生活。

除了以上识字教学方外,还有:集中识字法,分散识字法,归类识字教学法,奇特联想识字法等等。在教学中,用情趣来识字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三、情趣识字方法分类

在教学中,情趣识字法分解为以下五种教学方法。

(一)同形联系法。由一个偏旁,引出一群字的学习,以熟带生,这就简化了学生识字的心理过程。

(二)分析字体会意意法。对于有的汉字,看形体会意思,引导学生去分析字体会意思,进行联想,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形近比较法。对于形近字,根据字、形的相似处,比较相、异点,以消除不利因素。其一是排列比较法。其二是特征概括法。

(四)自主法。在一定识字的基础上,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自己学习生字。在课堂上,每个学生读课文中,找出自己的生字,再用自己最有效的方法,去学习这些生字。这样,学生就能养成了自己学习生字的习惯,读、写的能力得到提高。

(五)随文阅读法。所谓随文阅读是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去感知、理解和掌握字的意思”。

而“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即:在课文具体内容中的生字,学习字的形、音、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字的意思。

对于识字的目的,除了使学生更好的阅读外,通过阅读,还更好地巩固识字。在语言的练习、交流语言和具体的语言情景中,识字才能有效地学习。所以,在随文阅读中或者在具体语言环境里,学生识字,学字。对于识字,可以结合词,句,文,去理解,去运用,这对发展语言具有促进的作用,这对思维能力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我们不能把字单独去学习,而是把字和阅读结合起来学习。学生只有能“读、说、用”,才能激发其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我们要求学生可以“在课堂里、教室外、放学后”,反复吟诵,培养阅读的兴趣。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树立一种意识:“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处处在意、善于学习。”只要留心观察外面的世界,就能学到很多东西,认识很多字。对于教师,还应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即:“在生活中去认识字、看见字去认识字、读文去认识字、通过写促进记字、认识朗读同步”,这就拓展了学生的识字方法,还要力求把“集中与分散”学习的方法相结合,促进学生读书、写字习惯的养成。

多年来,学生有了生活经验,在总结小学语文教学的经验基础上,我灵活多样地引导学生去识字,学生把学习识字看成一种乐趣,这为学生学好、正确地运用语言文字,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识字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自主学习的氛围,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识字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掌握口语训练的要点,促使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