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语文单元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单元教学范文1
第一步:明确目标。
明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没有明确的目标,犹如“盲人骑瞎马”,到处乱撞,其结果是不堪设想的。因此在教学每一单元前,我们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单元教学的内容确立教学目标。确立单元教学目标,要体现听说读写能力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要求。例如,我在教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游记散文时,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阅读方面:了解课文所写景物的不同特点;体会文章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情趣和哲理;理解写景抒情散文融情于景、托物传情的特点;学习课文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比喻、拟人、引用、排比等修辞手法状物写景的方法。
2.写作方面:学习定点观察和移步换景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按游踪顺序状写较多的景物,学会写较复杂的游记。
3.听说方面:能口头向全班同学介绍一个地方、一处风景,突出特点,明确方位,做到口齿清楚、表达明白。
对以上教学的总目标不仅教师要了然于胸,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了解。因此在开始教学之前,要首先将这一目标告诉学生,使学生心中有数,这样在学习过程中才会有明确的努力方向。
第二步:学习知识。
学习知识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单元理论知识。现行高中语文教材都是按文体划分单元来编排的,每一单元都由教学要点、课文和单元知识与训练组成。单元知识与课文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单元知识有统驭课文、帮助学生正确阅读理解课文的作用。所以在教学课文之前,应指导学生学习单元知识短文,归纳知识要点,再运用单元理论知识去分析理解单元课文。如,教学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的四篇古典小说时,因学生对古代小说的特点还较生疏,所以在教学时,除了帮学生温习小说的三要素外,还应指导学生认真学习单元知识短文《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进而归纳出有关我国古代小说的知识要点:1.小说起源于劳动,古代神话传说可以说就是小说的渊源。2.古代小说的发展阶段:先秦两汉的萌芽状态——魏晋南北朝的笔记小说——唐传奇——宋“话本”——明“拟话明清章回体小说”。
3.我国古代小说的特点:A.注意人物言行和细节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形象;B.情节曲折,故事完整;C.语言准确简练,生动流畅,富于个性化;D.叙述方式明显带有说书人的印记。这样,通过学习知识短文,梳理知识要点,学生对我国古代小说的有关知识就有了明白、清晰的印象,这就为下一步古典小说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第三步:教读示范。
教读示范就是在教师带领下,依据单元教学目标,运用所学的单元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讲读课文,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阅读的具体实践活动。教读示范,实际上就是通过教师的示范教学,交给学生一把分析、钻研同类课文的钥匙,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教读示范必须做到三点:(1)要突出重点,体现单元教学目标;(2)要落实知识,用课文印证单元理论知识,揭示知识的规律性;(3)要侧重指导学习方法,“授之以渔”,引导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途径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之具备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例如教读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的两篇讲读课文《景泰蓝的制作》和《南州六月荔枝丹》时,我引导学生着重分析、研究了以下问题:①两文抓住了景泰蓝和荔枝果实哪些特征来说明的?②理清两文的说明顺序。③分析两文综合运用下定义、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④分析两文准确、简明的语言特色以及科学小品兼用文艺笔调的写作方法。结合课文实例,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研究,落实说明文的有关知识,教给学生读写说明文的方法和规律,学生就会自学说明文,能力得到提高。
第四步:自读深化。
叶圣陶指出:“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自读是学生由老师讲解到个人自学的过渡阶段。所谓自读深化,就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教师在教读课文中示范讲解的方法去自学单元自读课文,通过自读实践,使单元知识得以进一步的巩固深化,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而达到不教自会的境界。这一步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作点拨提示,切忌越俎代庖。有时,为了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自读课文,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启发诱导性的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钻研课文。例如,教学高中第一册第二单元的两篇自读课文《为了的嘱托》和《火刑》,根据单元理论知识和课文内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供学生思考:①两文表现了吴吉昌和布鲁诺两位科学家怎样的精神和品质?②两文各采用了什么样的线索来组织材料?③两文各按什么样的顺序记叙的?④两文各采用了哪些人物描写的方法来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以上问题,学生可以通过比较阅读的方法,采用讨论的方式去完成。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读写能力,巩固深化单元知识,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
高中语文单元教学范文2
一、改变了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效率
使用现行高中语文教材,在必修课的课堂教学中,课时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十分突出。按照新的课程计划要求,高一年级语文阅读课共计48课时。有限的课时要完成三个现代文单元和三个文言文单元的教学任务,实在紧张。怎么办?这就需要加强预习,落实基础,整体感知,突出重点。要求以单元训练目标为目的,每篇课文的学习要从教师指导下的预习开始,在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不求讲解,面面俱到。例如,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一课,过去至少要讲四个课时,教学重点设了三个学习思想内容,理清思路,把握写作特点。而现行教材只安排了两个课时,教学重点只有一个,即理清思路。这样一对比。我们就可看到,现行教材的特点是系统性强,教学重点集中明确,每一课只突破一个重点,不求全,这就告诉我们在使用该教材时,一定要围绕着重点展开教学,并且有所突破,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古文教学也是如此,能够人选高中语文教材的古文篇目都是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作品,是语言文字的精粹,具有永恒的魅力。对于高中生而言,多读这些文言作品既可以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又能培养文学鉴赏能力,还有助于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古代文学作品约占41%,教学应强调诵读、背诵,因为课文具有典范性、代表性,在诵读、背诵过程中,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总之,我们对教学理念的更新,对现行高中语文教材的领悟,还要做深入细致的研究,为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全面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我们将继续努力探索。
二、转变了教学思想。打破了传统的单元教学观念
单元教学是语文教育的一场革命。实施单元教学,不能用旧的传统的观念看待单元教学,更不能单纯用升学率的眼光来评价单元教学,传统的单元教学是一种从整体中分离出来的教学形式,把已经按单元编排的单元内容,零碎分割,忽视能力培养,忽视知识系统的科学编织,效率低;单元教学的立足点和着眼点是在一个教学单元,这个单元是由互相作用和依赖的几篇课文结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它以一个单元为教学的基本单位,从整体上、宏观上把握教材,设计教学,并顾及单元间的内在联系,前后贯通,纵横勾连,引导学生遵循一定的序列,步步登堂入室。这就避免了传统的单篇教学中知识零碎。不思整体的僵化的教学模式。我们应彻底更新教学思想,打破旧的教学观念的束缚,实行单元教学转变教学思想。
三、注重反馈矫正,注重补偿一
我们目前的教学形式主要还是群体教学――班级授课制。其特征之一,就是用相同的教学方法。相等的教学时间。去面对五六十个情趣、志向、性格、经历不相同的学生。教法的单一、教学时间的一裂:同众多的情趣各异的学生形成极大反差,致使一些学生掉队。教学效果不好。如何弥补呢?鉴于群体教学的不可取消性,弥补的办法就是把形成性评价引入单元教学中来。
形成性评价是一种直接作用于教学过程又改善教学过程的评价。它的主要作用是把评价结果与各段的教育目标和学习行为联系起来,取得目标情况的论据,然后据此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矫正补偿。
具体办法是:实行单元检测。单元检测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检查学生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情况。更重要的是进行矫正补偿,使其在得到矫正后,获得成功的欢乐,让他们愉悦地进入下一单元的学习。
四、体现出用控制理论指导单元教学的特点
作为一个教学阶段的高中语文单元教学是一种系统化、科学化的教学体系,其教学过程是“整体(目标)――部分(要素)――整体(综合)”的过程,首先从整体上初步了解单元目标、把握认知结构;其次,研究、探讨、掌握各要索与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然后在认识各要素的基础上,上升到更高层次的整体;最后,经过信息反馈,经过调控,控制单元教学这个信息系统,以达到培养学生基本能力,启迪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为此,必须用控制理论指导单元教学。
高中语文单元教学范文3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变革的加快,教育部门对于小学语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网络环境和语文单元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对于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加强网络环境下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单元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对于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而言非常重要。
【关键词】
小学中高年级 网络环境 语文 单元教学
小学语文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整合,尤其是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之后,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小学语文单元教学和互联网的融合,能够保证单元版块清晰的展示给学生,对于学生而言降低了理解的难度,也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1.网络环境下语文单元教学简介
小学中高年级进行单元教学的时候,使用网络教学,能够极大地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有效的将学生的思维和教学方法结合在一起,通过图表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最终达到提高语文水平的目的。
在整个单元教学中,分为三个阶段,具体是“导入主题,单元指导”“能力提升,精讲课文”“迁移知识,归纳总结”。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分为4个课型,有引入主题课、精简结合课、阅读单元课、单元写作课4种类型。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课型都会用到,教师根据实际教学,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网络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和素养,单元化教学建立在信息化的基础上。
2.提高网络环境下语文单元教学的措施
2.1四种课型的实施介绍
第一,引入主题课。引入主题是整个单元教学的开始阶段,教师进行良好的主题引入,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在引入主题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单元的形式,帮助学生明确教学的目标和目的,让学生在网络教学中占据主体地位。
第二,精简结合课。小学课本中每个单元都有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精读课文是教师讲解的重点篇章,学生要进行详细的阅读训练。略读课文是精读课文的同类型的文章,一般是采用学生自学为主,学生大多不能掌握具体的阅读方法,对文章理解不够。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在多媒体上学习相关的课程,对于精读课文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提升,对于略读课文,学生可以观看教学视频,提高自己的认识程度。教师可以使用互联网多媒体等教学模式,进行创设情境,相关知识的回顾,展示相关的内容,进行一定的复习检测等。
第三,单元阅读课。单元阅读课要求学生能够多角度立体化的进行相关知识的探究。首先教师利用网络环境,给学生拓展相关的知识,帮助学生能够从正面和侧面了解文章的构造。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出现很大的问题,教师能够利用网络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帮助学生克服阅读中的困难。在总结课上,教师可以使用电子模型,进行阅读深入和课外知识的延伸,深化语文教学的成果和范围,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第四,单元写作课。学生通过单元阅读课进行了知识的汇总,使用文字将思想感情表达出来,是语文教学的升华和延伸。在写作过程中,教师使用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包括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的素材,并且有详细的文体的介绍和写作方法。学生开始可以按照网络上的资源进行模拟写作,然后熟能生巧,进行创新型写作。
2.2使用网络建立合适的情境
小学高年级学生毕竟还处在启蒙阶段,对很多的事情没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只能依靠眼睛看到的表象,丰富自己的认知。教师要使用网络建立合适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提高文字的理解能力。在单元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展示本学期教材的特点,和相关问题的分类。按照一定的知识框架,将文体分为不同的单元,教师详细讲述每个单元之间的不同和联系,从而加强语文学习的连贯性。教师还可以使用多媒体,塑造课文描述的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在进行诗词《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使用多媒体营造故事发生的背景:在三月的某天,李白和他的朋友在黄鹤楼一一送别,并且进行了相互鼓励,要好好学习,将来出人头地。在教室中营造了这种场景,学生很容易被送别的气氛感染,自觉地领会了作者依依不舍的思想感情。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借助互联网进行动画视频的制作,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制作动画展示给所有的学生,教师给出相应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的表达自己。
2.3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
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在极强的求知欲中,对周围发生的事情非常好奇,所以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兴趣培养,在网络环境下,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师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课本剧表演是学生最喜欢的表演形式之一,学生自由结组,使用多媒体营造表演的氛围,参观网络上相关的表演视频,然后制定小组的表演形式。学生可以进行课本情节的表演,也可以进行相关知识的拓展,在课本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丰富了表演的情节。教师在学生表演过程中,要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进行创新表演。学生需要视频支持的时候,教师要积极给学生提供视频资料,帮助学生减少表演的障碍。学生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语文学习,不但掌握了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还能够深层次的揣摩文章的意义,对于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结 语】
我国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使用互联网,结合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的特点,进行二者的融合。教师能够利用互联网进行知识框架的梳理,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大概的脉络,让学生有整体上的了解。学生要积极配合教师的指导,自觉使用互联网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信息能力和语文能力,具备良好的语文素质。
【参考文献】
【1】陆颖.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互动式教学模式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1(10)
高中语文单元教学范文4
一、动人的丰姿
广告是艺术和科学的融合体,而广告词又往往在广告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广告词是语言的精华,简洁明了,琅琅上口,又一步到位,一针见血。这里面如果没有语文知识的丰富内涵,又怎能写出如此让百姓喜爱、信任的广告呢?
我特别喜欢看广告词。你看,电视上又在播放推销丰田汽车的广告词呢:“车到山前比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这不是古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改写吗?文字简明,内涵可不简单:为说质量之高,却用销量之大来表明;为说销量之大,却用路来间接表明;为说车的适应性强,用“有路必有丰田车”一句,隐含着不管什么路,丰田车都可以纵横驰骋,往来自如;为表现自信心很强,用两个“必有”,语气坚定,给人可以信赖的感觉。一则广告,虽然14字中有9个字相同,却采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读来顺口,听来悦耳,便于记忆和传播。真是回味无穷啊!
一则好的广告就是一件艺术品,就是一幅画,就是一首诗。广告中的语文,丰姿卓约!
二、迷人的风采
广告是一门精彩的艺术。好的广告语更是精心设计的,往往靠其新颖的立意和精心的构思,语意惊人,极富灵性和神韵。广告语跟语文知识总是息息相关的,常常运用修辞进行创意的表达,从而做到一箭双雕之效。
你看,脑白金那条脍炙人口的广告:“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既然已经说明不收礼了怎么还收脑白金?这不是自相矛盾了吗?我百思不得其解。只得去寻找一些资料。从资料中得知这则广告运用了“舛互”的修辞方法,看似矛盾实不矛盾,而且起到了一种强调作用。这样做,就是在强调脑白金产品好。这则广告还运用了顶真手法。没想到一则小小的广告尽蕴含了那么多的知识,真有趣!
事后,为了多了解一些广告,我特意收集了几条我认为不错的广告。这次收集真令我大开眼界。如“联想”牌电脑的广告:“如果没有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这运用的是双关手法,这里的“联想”一是指人类的思维,二是指电脑的品牌“联想”,一语双关,构思巧妙;再如香港一家化妆品公司的广告:“趁早下‘斑’(班),请勿‘痘’(逗)留。”商家巧妙利用“斑”“班”,“痘”“逗”谐音,抓住了女美的心理,使这则广告显得幽默风趣而不乏诱惑力;再看这则:“泻痢停,泻痢停,痢疾拉肚,一吃就停!”不用我说,你就知道它运用的是夸张的手法,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
高中语文单元教学范文5
客
——选修教材《中国小说欣赏》第七单元“情系乡土”之《平凡的世界》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文段,从“人物”和“环境”两个方面,感受文中“乡土情怀”。
2.通过阅读经典,激发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与认知,感悟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
【重点难点】
1.从“人物”和“环境”两个方面,感受文中“乡土情怀”。
2.激发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与认知,感悟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法
情境法
【课前准备】
1.阅读《平凡的世界》,了解路遥及其创作情怀,完成阅读札记简表。
2.熟读课文,梳理词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完成学案。
【教学过程】
一、初读反馈
1.给下列选项中字音和字形全对的一项(
)
A.惊蛰(zhé)
镢头(jué)
瓮声瓮气(wèng)
父子两
桃红柳绿
B.一瞥(piě)
屏息(bǐng)
曲高和寡(hè)
瞎转悠
世外桃园
C.耿直(gěng)
苞蕾(lěi)
一曝十寒(pù)
难为情
头晕眼花
D.炽热(chì)
揶揄(yé)(yú)
少不更事(gèng)
高粱面
不知所错
解析:
2.阅读课文,请用一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人物+事件)
二、悦读分享
文中善良、质朴、亲切的人物形象,充满泥土气息的生活场景,无不流露出作者浓浓的“乡土情怀”。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围绕“乡土情怀”找出感触最深的文字并和大家分享体会。
1.我感触最深的文字:
2.我来朗读:
3.我的理由:
三、研读拓展
结合原著,联系所学,谈谈你对文学作品中“乡土情怀”
的理解和认识。
四、课堂小结
“关于‘乡土文学’,我以为单有了特殊的风土人情的描写,只不过像看一幅异域图画,虽能引起我们的惊异,然而给我们的,只是好奇心的餍足。因此在特殊的风土人情而外,应当还有普遍性的与我们共同的对于运命的挣扎。一个只具有游历家的眼光的作者,往往只能给我们以前者;必须是一个具有一定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的作者方能把后者作为主要的一点而给与了我们。”
——茅
盾
五、课后作业
推荐阅读:
1、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2、贾平凹《秦腔》
3、莫言《红高粱》
4、韩少功《马桥词典》
5、汪曾祺《大淖记事》
做
客
板书:
路遥
情节:农村生活,平实自然
厚重深刻
人物:淳朴勤劳,顽强坚韧
乡土情怀
环境:地方特色,泥土气息
附:
从《平凡的世界》看路遥的黄土地情怀(节选)
黄土地成就了路遥,路遥又把黄土地赐予自己的才华和情感回报给了黄土地,他的小说都寄托着他深沉的黄土地情怀。以《平凡的世界》为例来看路遥作品中的黄土地情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特有的黄土地语言
“语言民俗主要表现在方言用土语中,负载着民俗文化因子和种种深刻意义的方言土语不仅是民俗学家的考察对象,也是作家极感兴趣的东西,它们时常被作家当作创作素材,纳入小说之中。”赵树理写的山西味的普通话,老舍的北京味的小说,都是作家成功运用方言土语的例子。在《平凡的世界》中,路遥把他对黄土地的爱恋都转化为笔下的黄土地特有的语言,这种语言的运用使小说有一种温馨感、亲切感,就好像在听一个平凡而又动人的故事。路遥在描写陕北农村时,就用“圪崂”、“山峁峁”、“塄坎”等方言词来反应陕北的山川地貌;用“门楼”、“硷畔”来反映陕北的村舍院落;用“脚地”、“灶火”、“旮旯”来反映陕北窑洞的特征。他在形容家庭贫困生活窘迫时运用了“�惶”、“烂包”等一些方言词。小说中还有一些通俗而形象的方言口语词“压茬”、“犟牛顶墙”、“歪好”、“爬熊”等,这些词是陕北人对一些能感知东西进行描绘时所创造的特种方言,有浓重的黄土地味。
在《平凡的世界》中,路遥还运用了黄土地特有的民歌和信天游、链子嘴来抒发人物的情怀。陕北民歌《冻冰歌》在小说《平凡的世界》中先后出现五次,成为小说中一个精彩的有机组成部分。当润叶怀着爱情的渴望从城里回到双水村找少安时,突然从田地对面的山梁飘来了田万有的歌声,唱的就是信天游:“说下个日子呀你来不来,硷畔上跑烂我的十双鞋。墙头上骑马呀还嫌低,面对面坐下还想你。山丹丹花儿背洼洼开,有什么心事慢慢价来……。”
大量的方言和陕北民歌的运用无不深刻地表现出路遥对陕北黄土地的深沉的爱,他从未考虑过这样的口语化,会不会引起读者的抵触,只是一味地将自己的黄土地情怀全部形之于笔端。
2.
黄土地的地域文化
黄土高原饱经了沧桑与苦难,自秦汉以来,这里就是边关重地、军事要冲。北方匈奴政权和秦汉政权长期对峙,发生冲突,导致这一片土苦难异常,成为农业定居民和游牧民族相互争夺的要地。由此形成了陕北独特的性格特点:男性多壮实剽悍,女性多窈窕娟秀;男性多倔强刚毅,女性多心灵手巧;男性外静内热、厚重木讷,女性情真意切、热烈似火。这是陕北特有的心理性格和精神气度,是数千年来在社会和自然双重磨蚀下来的。《平凡的世界》中的主人公的性格就闪耀着陕北人的光辉,男的倔强刚毅、内敛木讷,女的情真意切、热烈似火。孙少安在十三岁就开始逐渐承担起家庭的重任,供养着父母和弟妹,弟弟妹妹都在读书,家里劳力只有他和他的年迈父亲,一家人的生活非常的凄苦,经常是吃不饱,没东西吃。而且少安年纪轻轻还要在外面承受着村支书田福堂的处处刁难和打击。但是少安并未轻言放弃,毅然的挑起了这幅沉重的担子,克服了生活的苦难,使家里的光景越过越好。孙少平在上学时期经历着饥饿的折磨,后来他又为了摆脱命运,使自己真正的成长不依赖别人,他选择进城做小工,尽管身体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他却反而为拥有生活成长的自由而高兴,从未放弃他的理想。他们身上有着陕北男子的倔强和刚毅,敢打敢冲,不言放弃。他们在面临爱情的时候又展现出陕北男子的内敛木讷的一面,比如少安,少安在面对润叶时虽然心里也是充满着爱意,却一直不敢表露,也不敢正面的承认。少平也是如此,刚开始对田晓霞就不敢表露出太多的欣赏和爱意,是逐渐在交往中才有所表现。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显然就如陕北的女子一样,情真意切,对待感情非常的认真,而且面对自己所爱的人也敢于表露爱意,热烈似火。田晓霞和田润叶在小说中就是敢于坦承自己的心意,而且非常执着,润叶是即使嫁给了李向前也依然爱着少安,晓霞是不顾一切的爱着少平即使两人的家庭有着非常大的差距。
小说中的黄土地特有的地域文化风貌和具有黄土地人性格的主人公都从另一个侧面显现出路遥的黄土地的情怀。
3.
对黄土地和农民的热爱和赞美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的黄土地的情结还表现在对土地和农民的赞美,充满了激人奋进的力量。在这部小说中他更倾向于展示农民的美德(善良、勤奋、忍受苦难的韧性、对命运不去的抗争),这并不是说路遥不知道农民所在的劣根性,而是他把这些可爱的亲人们塑造成集真、善、美于一身的雕像,并把他所有的爱都灌注在这群雕像上,因此,他从内心深处就不愿去击碎它们,可见这份爱之深沉。正如艾青颂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是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这也正是路遥的真实写照,他用一行行朴素的文字,一句句深情的叙述,表现了对陕北农民的热爱和赞美。路遥小说中的人物,无论是农民(孙玉厚、孙少安)、干部(田福军)还是青年知识分子(孙少平)都对这片黄土地有着一种原始的坚定信念。在这部小说中孙少安是一个变革浪潮中的最先觉醒者,但是他还是不愿离开土地半步。他总是这样说:“咱们是农民的后代,出路只能在咱们的土地上。”
以及“在土地上产生一种艺术创作般的激情……”
。又比如孙少平,他最后放弃了进省城工作的机会,最后还是回到了黄土地上的煤矿做工人。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这黄土地上养出来的人,尽管穿戴土俗,文化粗浅,但精人和能人如同天上的星星一样稠密。在这个世界里,自有另一种复杂,另一种智慧,另一种哲学的深奥,另一种行为的伟大。”
这已经足够说明他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无论他走到哪里,根总留在家乡、留在黄土地。这又何尝不是路遥内心世界的外显呢?而且路遥在这部小说里,则直接发出“睡吧,亲爱的大地,我们疲劳过度的母亲……”
“像土地一样朴素和深厚的母亲啊”等对黄土地的灵魂直白。
作者充分的展现出他对黄土地及农民的深厚而复杂的情感,正如有论者指出的:“在作品中,对黄土地、对农民,他灌注的浓烈的情感和深沉的同情,构成他创作的一个显著特色。这种浓烈的情感色调贯穿在他的几乎全部创作活动之中,是沸腾在他作品中的血液。”
黄土地的情怀再次展现的淋漓尽致。
“正如任何一种文学现象或文化心理的滋生都有其内在的因素和外在条件一样,路遥的黄土地情结也不是凭空产生的。”
高中语文单元教学范文6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语文 课程统整
一、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程统整的特征
所谓统整,顾名思义,就是统筹和调整的总称,具体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看似毫无关系却息息相关的事物组建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过程,课程统整就是将课程中相近、相关的内容进行整合的过程,旨在实现学科间和学科内的相互联系。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课程统整具有以下一系列特点:
1.整体性
毫无疑问,课程统整具有整体性,是将相关的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学生从全局视角学习相关知识。
2.联系性
所有事物都是彼此联系的。课程统整视域下的课程内容也不例外,各个单元的教学内容都存在各种各样的联系,这就为学生创造了综合学习的条件。
3.丰富性
统整之后的课程内容不仅可以扩充课堂教学容量,同时也可以对学生与社会的关系进行统整,使学生从现实生活感受课程内容。
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程统整的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拓宽学生学习与应用语文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的相互交叉、整合与渗透中增长见识、开拓视野,初步形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质。这就为高中语文课程落实统整提供了科学依据。具体而言,在新课改背景下实现高中语文课程统整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加强课内知识整合
高中语文课程统整要以学生为中心,以促进学生的理解为目的,要在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实施主题教育。确实,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教学资源精彩纷呈,教师有必要按照课文的内在联系,将相关内容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主题,让学生在学习主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涉猎应有的知识。可以说,没有整合,就没有章法,就没有秩序,也会失去语文的“筋骨”。当然,这种整合不是语文知识的简单拼凑,不是资料的简单堆砌,而是要将课本内容进行巧妙融合和合理归纳,引导学生尽快实现学习目标。
其实,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早就指出:“所谓精读教材,只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出发点,站稳出发点之后,应该以此为基础向四面八方延伸。”由此可见,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不能只着眼于教材内容,还应该有所拓展,深化学生的视野。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积极整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生成”相关知识。具体而言,为了顺利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微调具体课文的排列顺序,结合教学计划,将具有相似点或共通点的课文结合在一起教学,以此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如鲁教版高一年级第一册语文教材的第三单元《走进自然怀抱》和第四单元《体悟山水神韵》都是讲述大自然美好景色的文章,而第三单元中的两首古代诗歌《归园田居》和《山居秋暝》和第四单元的《石钟山记》都是古人所写,表达了古人眼中的自然美景,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将《石钟山记》与《归园田居》、《山居秋暝》这两首古诗放在一起教学,让学生感受古代时期山水景色与现代山水景色的差别,使学生树立起爱护自然的情怀。
2.加强课内外知识整合
高中语文课本知识毕竟是有限的,但是课外知识是浩如烟海的,为了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教师有必要将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进一步拓展课内知识,这也是课程统整理念所积极提倡的。
其实,高中语文课外资源丰富多彩,与很多课内知识有着深刻的契合点,关键要靠教师深入挖掘,使课内外知识连成一线,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我的惯用做法是将经典文学、影视作品引入课堂教学中。以影视作品为例,显而易见,这种资源是高中生喜闻乐见的资源。将影视作品与课文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我在教学鲁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透视人世百相》中《林黛玉进贾府》这节课文时,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1987年版电视剧《红楼梦》中的相关片段,很好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生课业紧张,安排他们去阅读《红楼梦》原著显然是不可能的。
3.加强跨学科整合
博伊尔(1995)指出:“学生要想得到真正的教育,必须能够在各个学科之间建立有机联系,发现将各个学科有机整合在一起的方法,最终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有鉴于此,课程统整视域下,语言、数学等不再是一门单独学科,而是被视作推动整个课程学习的工具。传统的学科教育主张各学科单独分开教学,但是课程统整提倡的是超越传统学科之间的界限实施教学活动,即实现跨学科整合。这对高中语文教学不无启发。
在新课改背景下实现高中语文课程统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中语文教师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才能发现课程内容间的联系,为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国平、张丽芳. 学校的课程统整:从课程管理到课程领导[J]. 全球教育展望,2013(02):5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