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范文1

工业革命以来,由于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等原因,地球上的碳排放不断增加,累积到现在,出现了气候变暖、土地沙化、水源枯竭、空气污染、物种减少等严重问题。人类的高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导致自然生产力与人类生产力的对立消长,使地球的自然生产力出现走向衰竭的危险。为了保护地球,也为了人类自身的永续发展,我们必须改变价值观,尽快实行低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低碳,是指较低的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排放。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文明跃升。发展低碳经济的实质是高效利用能源、开发使用清洁能源以及追求绿色GDP,核心是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基本途径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和制度创新等。

传统工业化是灰色的,低碳发展是绿色的,从高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变到低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是一场由灰变绿的“”。实现低碳发展,就是要把追求高碳GDP转变为追求绿色GDP,把追求短期发展转变为追求可持续发展,把追求当代人的利益最大化转变为既追求当代人利益又不损害子孙后代利益。这就要求解决好生存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制订实施低碳发展路线图。

第一步,使低碳文化价值观深入人心。有了绿色追求,才会有低碳发展。要转变高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首先必须转变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只有把低碳生产和低碳生活作为新文化、新生活去追求,人们才会积极主动地追求低碳发展。因此,低碳发展路线图的第一步就是要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新文化、新生活运动,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价值观,把追求低碳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成我们的文化、使命和追求,让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人类发展最高境界的理念深入人心。

第二步,建立低碳测评标准、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信息是科学决策的依据。只有对产业发展、地区发展、生活消费和环境变化及相关碳排放信息了如指掌,才能制订出科学的低碳发展决策、法律法规、战略目标,才能研发应用适当的低碳技术。因此,推进低碳发展,必须建立完整的测评标准、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搜集、处理和分配可靠的碳排放信息。

第三步,制订实施科学的低碳发展战略。制订科学的低碳发展战略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和政策;开发和利用低碳发展的先进科学技术,培养低碳发展的人才,保证用正确有效的方法推进低碳发展。

第四步,根据不同的环境和条件灵活地推进低碳发展。碳排放的状况在不同时间、空间和环境下是不一样的,在不同的产业领域和地区也是不一样的。应根据环境和条件的变化,灵活调整低碳发展的方式方法。

第五步,根据不同的对象变通地推进低碳发展。即使在同一环境下,不同对象的碳排放状况也是不一样的。应根据具体对象的实际,变通地推进低碳发展,采用合适的低碳发展方式方法。

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范文2

2011年面临上海举办世博会和赵巷镇创建国家卫生镇的双重挑战和机遇,赵巷镇城市化的步伐也越来越快,伴随着绿色经济大潮在全球的涌动,如何使这些生活、工作在金葫芦社区的逾千名青少年在社区不断成长成才,主动融入社区环境保护建设,自觉践行节能减排生活方式,最终真正实现2011年上海世博会主题——better city, better life,正是我们金葫芦社区团支部一直积极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我们社区团支部结合自身特点,利用赵巷镇统战俱乐部的资源优势,以服务青年、培养青年为目标,开发社区青少年的拓展性需求,活跃社区青少年的精神生活,创建我们团支部的品牌项目——“我们与低碳同行”主题活动。

背景

由于社区基本情况较为特殊(绝大多数社区居民是从原赵巷13个自然村拆迁而来,处于人户分离状态,既居住于本社区但是户口都在原籍村),社区青年互不认识,在一起活动的情况较少。针对这一特殊情况,我们将协调各村团支部书记,共同组织、引导社区青年,在原社区青年活动中心的基础上,以新建成的统战俱乐部会所为活动载体,围绕上海世博会和赵巷镇创建国家卫生镇举办各类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活动,以此加强学习、交流感情和增进友谊。

在区统战部、镇党委的大力支持下,位于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三楼的统战俱乐部会所于2011年2月如期落成。统战俱乐部建筑面积约250平米,内设会宾室、卡拉ok厅及舞池三大项目,配备技术先进的音控、灯光系统及餐饮操作间,并有专人负责维护管理。我们团支部在“一团一品”建设的推进过程中,将有效借助统战俱乐部会所的天然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协调社区内各类组织(如:工会),开展好“我们与低碳同行”社区青少年主题活动,激发社区广大青少年投身维护社区卫生、爱护地球家园的行动,从而带动身边的家人、朋友从自家门前做起,共筑绿色社区,最终真正实现2011年上海世博会主题——better city, better life。

建设内容及举措

“我们与低碳同行”主题活动是今年社区团支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团支部围绕“绿色世博、低碳世博”的目标,采取多重举措,策划“践行低碳,每一天的生活都是绿色的”主题团日活动,积极倡导社区青少年用青春和热情践行低碳生活方式。

1、2011年8月6日,我们在镇统战俱乐部会所举办“践行低碳,每一天的生活都是绿色的”主题团日活动,以ppt制作展的形式诠释青少年如何在自己及家人朋友的衣食住行方面进行碳减排,借此积极引导青少年树立绿色世博的理念和实践碳减排的实际行动;“今天你低碳了吗”宣传片、折叠环保购物袋的小游戏以及低碳小常识竞猜等一系列略带趣味性的互动环节,有效激发了社区广大青少年增强环保意识,投身维护社区卫生的行动;并且,在现场进行爱心捐助,青少年们将闲置的书籍、衣服等物品收集起来一起捐赠给赵巷镇红十字会,以此动员青少年回馈社会、奉献世博。

2、2011年8月底,我们召开以“如何为上海世博会营造美好环境”为主题的座谈会,邀请社区居委会卫生干部、社区民警金培林警官、社区平安工作站先进工作者及社区低碳世博小宣传员参加,大家畅谈爱护社区环境的重要性、社区环境卫生工作的点点滴滴,进一步普及社区青少年的节能减排意识,树立低能耗、低碳排放的生活方式。

3、2011年9月初,我们开展“有关低碳,你的想法是…”寄语活动,参加活动的社区青少年纷纷在心型纸片上留言,表达青少年对绿色生活的期盼和祝愿。

4、以创建国家卫生镇为契机,我们成立绿色世博、低碳世博小宣传员和小监督员队伍,参与到每月中旬的社区环境整治和每周义务劳动东活动,向居民发放低碳、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宣传资料,对不文明现象进行及时劝导,使广大青少年团员对环保有更深的认识,对社区文明建设有更高的热情,带动社区居民共同努力创建更美的城市和更好的生活。

建设成效与体会

(一)建设成效

1、丰富多彩、立意鲜明的主题活动,吸引更多的社区青少年争当“世博先锋”表率,纷纷参与到“建设青浦一城两翼,构建绿色水都”的阵营中,达到我们团支部用品牌项目凝聚团员青年,增强团的基层组织活力的目标。

2、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知识的宣传活动,让社区青年更加清晰了解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激发他们带动周边的家人朋友乃至广大社区居民共同投身到自觉主动践行低碳生活方式,营造整洁优美社区环境的行动中去。

3、社区青少年主题团日活动的组织筹备工作,使社区团支部成员的工作能力得到深层次的锻炼,增强社区青少年的凝聚力和社区团支部的组织活力。

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范文3

20XX年XX月XX日——XX日为今年的节能宣传周,主题是“节能有我,绿色共享”, 为树立和普及生态文明理念,在全县形成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充分发挥xx县公共机构在全社会节能中的表率引领作用,传播绿色低碳生活,共建青山碧水蓝天,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发展理念,特向全县各级公共机构、广大干部职工及社会公众提出以下倡议:

一、牢固树立节约意识,发扬勤俭美德。节约能源,从我做起,从家庭做起,从点滴做起。我们一定要有能源资源紧缺的危机和忧患意识,自觉树立节能责任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争当节能工作的组织者、推动者和监督者,争做节能工作的传播者、实践者、示范者,让节能减排、低碳出行、节俭生活成为一种生活常态,一份社会责任,一种社会公德,努力形成人人讲节约、处处见行动的良好社会氛围,增强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在全县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风尚。

二、自觉养成节能低碳习惯,倡导绿色生活。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低碳出行要实现“3510”( 即3公里步行、5公里骑车、10公里乘公交)的引领作用,让全县人民改变健康低碳的出行方式,体现健康活力和谐宜居的本色。节俭生活要实现常态化,让全县人民从节约每一度电、每一升油、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粒米开始,保持和延续我们这个民族的传统美德,推动全社会形成节俭健康的良好氛围。

三、广泛开展节能宣传活动,营造文化氛围。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利用广播、电台、网络、微信、短信等媒介,扎实开展好全国节能周、全国低碳日宣传周和全国水周等重要时段的宣传活动,大力宣传节能减排知识,积极开展以节能低碳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活动,推动绿色低碳生活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养成良好的节能意识和行为习惯,在全县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希望全县广大干部职工、在校学生、社会公众踊跃参与。

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节俭是美德,低碳是品质,节能是责任,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践行节能低碳生活,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以实际行动为建设绿色xx贡献力量!(请各单位积极宣传!做到人人知晓)

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范文4

[关键词]低碳经济;汽车绿色消费;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0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5-0135-02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汽车产量和消费量迅速增加,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伴随而来的环境和能源问题也日益严重。众所周知,汽车是碳排放大户,有研究显示,一辆轿车一年排放的废气是其自身重量的4倍左右。2009年我国就宣布到2020年国内碳排放量将比2005年下降40%~45%,而目前车市的火暴不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低碳经济时代构建汽车绿色消费观念显得尤其重要,是解决车市产销火暴和减少碳排放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1 低碳经济与汽车绿色消费观念的内涵

1.1 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政府提出来的,指的是依靠技术创新和政府政策,实施一场能源革命,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而减缓气候变化。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1.2 汽车绿色消费观念的含义及特征

汽车绿色消费观念就是指人们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在消费汽车这种产品的时候尽量减少自然资源和有毒材料的使用,使汽车的生命周期中所产生的废物和污染物最少,从而不危及后代对汽车的需求。汽车绿色消费观念体现了如下的几个特征:

第一,汽车绿色消费观念是一种适度消费。汽车绿色消费观念要求人们在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许可的范围内,将汽车消费保持在合理的水平,反对过度消费以及在消费中的挥霍和浪费。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不少人把拥有一辆豪华私家车当做自身价值的体现,本来作为代步工具,一辆小排量、油耗低的车完全可以满足其需要,可为了所谓的面子却买了一辆大排量、油耗高的车,这显然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

第二,汽车绿色消费观念是一种生态消费,其本质是对传统经济理论的扬弃。根据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人们消费的汽车数量越多那么获得的总效用越大,也意味着社会福利越大,于是人类对更高福利的追求就转化为对汽车的需求。有一些家庭的私家车不是一辆,而是两辆、三辆甚至更多。根据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我们知道消费是总需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多国家的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发展扩大总需求都把刺激汽车消费作为一项宏观经济政策,逐步形成了“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线性消费模式。当人们意识到能源紧张以及尾气排放引起的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品质的时候,人们就会转向汽车绿色消费模式,一方面满足自己的需要,另一方面考虑生态因素,实现汽车的可持续性消费。

第三,汽车绿色消费观念是一种公平消费,它所体现的公平理念既包括同世代公平又包括跨世代公平。汽车同世代消费公平指的是同世代内不同人对汽车的消费公正、平等。一方面它认同个人消费的自的同时强调个人消费不能影响其他人的消费能力;另一方面它认同个人消费的合理差距的同时强调每个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要保证每个人的基本消费需求。汽车跨世代消费公平是指的当代人和后代人在消费上的公平,这就要求现在我们对汽车的消费不能影响后代人对汽车的需求。汽车绿色消费观念就是从人类社会的整体利益来考虑,为了实现人类的长期生存和发展,尽可能地减少汽车消费的负外部性,节约资源和能源,留给后代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低碳经济与构建汽车绿色消费观念的关系

2.1 汽车绿色消费观念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在汽车绿色消费观的指导下有助于人们养成低碳生活理念,比如多步行、多骑车、多乘公交车少开车等。这样不仅节约了能源而且锻炼了身体,是一种双赢。消费者在买车的时候选择低油耗、低排量、环保节能的汽车也能够在使用汽车的时候节能减排。由此可见,消费者在汽车绿色消费观念的引导下,在可选择、可替换的情况下,必然会选择自然、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样有利于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2.2 低碳经济促进汽车绿色消费观念的形成

低碳经济的实质就是绿色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目前,汽车业低碳技术包括节能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新能源技术。这些技术在汽车生产中的运用必然会带来汽车产业自诞生以来最深远的一次产业变革。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和消费方式会随着低碳技术在汽车生产领域的运用而发生改变,“节约消费”、“生态消费”、“健康消费”等绿色消费观念将逐步形成。

2.3 汽车绿色消费观念是低碳经济在汽车消费领域的具体体现

低碳经济包括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两部分,其目标是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可以通过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节约能源、新能源的开发和使用等方法来实现,也可以通过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来实现。因此,低碳经济不仅仅涉及生产领域还涉及生活领域,如今低碳生活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时尚,人们以勤俭节约的低碳生活方式为荣,以奢侈浪费的高碳生活为耻。我们可以说汽车绿色消费观念是低碳经济在汽车消费领域的具体体现,它要求消费者在购买汽车和使用汽车的过程中都要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

3 构建汽车绿色消费观念的路径选择

汽车绿色消费观念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消费者汽车消费意识的觉醒,需要汽车生产技术的进步,更需要政府的引导和大力支持。

3.1 开展绿色教育,增强消费者汽车绿色消费观念

首先,我们可以借助网络、电视、杂志、报纸等多种媒体大力提倡低碳生活方式,广泛宣传建立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意义,鼓励有车一族尽量少开车、多步行、骑自行车,或者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特别是在交通拥挤路段或者是难以找到停车场地的路段。其次,要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绿色教育,将环境保护意识普及到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各个教育环节,在公民中树立牢固的绿色消费观念。最后,就是要充分发挥社会团体的宣传引导功能。我们可以利用汽车消费者协会、环境保护协会,招募一些高素质、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关注环境的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名人担任汽车绿色消费的代言人和志愿者,积极受理消费者在汽车绿色消费中的各种投诉,增强消费者购买各种低碳汽车的消费信心。

3.2 加快汽车产品结构调整,鼓励生产低碳汽车,以生产促消费

汽车绿色消费观念深入人心之后要让消费者能在市场上购买到价廉物美的低碳汽车,低碳汽车的生产和技术进步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凭借价低质高的低碳汽车本身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汽车消费问题。我们一方面从长期来看,要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做好新能源汽车的每一根产业链条,使得新能源汽车形成技术和价格优势,吸引消费者购买,减少碳排放;另一方面,就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大量生产和鼓励消费者购买及使用小排量汽车对于节能减排更有效果。众所周知,排量越小的车的油耗越低,尾气排放越少。如果我们在汽车的产品结构中增加小排量汽车的比重、减少大排量汽车的比重,并且引导消费者购买小排量车,在短期内马上就能实现节能减排。

3.3 政府政策引导促进汽车绿色消费观的形成

首先,政府可以通过大量的财政补贴引导消费者购买低碳汽车。目前许多消费者不愿意购买低碳汽车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比普通汽车的价格高出许多。以比亚迪汽车为例,其F3DM双模电动车比F3普通车型的价格高出10万元。我们假设家用车每年行驶2万千米,那么电动车每年可以节省5000元的油费,20年才能节省10万元。所以如果没有购置补贴,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完全没有购买低碳汽车的经济吸引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政府能够拿出大量的资金用于购买低碳汽车的补贴,而且这种补贴直接发放给低碳汽车的购买者的话,必然会使得消费者具有购买低碳汽车的冲动,必然会产生对低碳汽车的大量需求,这样低碳汽车产业就有可能获得超额利润,可以通过大规模生产降低汽车的生产成本,到那个时候,即使政府不再给低碳汽车以补贴,低碳汽车与传统汽车相比也会具有竞争优势,最终取代传统汽车。其次,政府可以通过购置税减免吸引消费者购买和使用低碳汽车。免征或者减征低碳汽车的购置税、消费税、车船使用税等税费,同时对提前报废非政府鼓励类汽车转而购买低碳汽车的消费者提供各种税费奖励,以迅速启动低碳汽车消费市场,体现国家向环保节能车型倾斜的政策。政府还可以考虑对于传统汽车特别是大排量污染严重的汽车征收环境税,将所得税款的一部分用来支持低碳汽车起步阶段的生产。

参考文献:

[1] 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3):79-87.

[2] 李实.低碳经济时代绿色消费观的构建[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4):71-72.

[3] 任志新,何秋雨.低碳经济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4):73-74.

[4] 刘敏.低碳经济背景下构建湖南低碳消费生活方式研究[J].消费经济,2009(5):60-63.

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范文5

[关键词]90后大学生 低碳认知 低碳行为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7-0043-03

低碳意指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排放,当前许多专家学者认为低碳不仅与生产领域有关,与生活和消费领域也密切相关,例如姜克隽认为低碳是一种更好的生活方式,陈佳贵的观点认为低碳行为需要人类行为方式上的改变,以避免奢侈和浪费的碳排放。[1]而低碳行为是指行为的动机和目的均指向低碳,通过减少碳的排放量最终实现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目前90后大学生已成大学校园的主体,他们成长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因此他们是思想活跃、衣食无忧的一代,在他们身上也表现出睿智与轻狂,成熟而盲目,理性而躁动的显著特征,成为一个特点突出、颇受争议的学生群体。[2]关注90后大学生群体低碳的认知及行为表现,笔者认为非常有必要,为此在嘉兴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此次调查,并对调查进行了思考与分析。

一、低碳认知及行为特征的调查

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设计了以低碳认知和行为习惯为主题的调查问卷,对我院90后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25份,并选择少数学生进行深度访谈。

(一)对于低碳认知方面的调查

对于“是否听说过低碳”,有97%的被调查者“听说过低碳”,但还有3%的被调查者“没有听说过低碳”;对于“低碳的含义”,有80%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降低能源消耗”,还有20%的被调查者对于低碳的含义认识“尚不清晰”;对于“在日常生活中是否会有排放二氧化碳的行为”的调查中,认为“会”的为87%,“可能会”的为12%,“不会”的为1%。这些调查结果显示,90后大学生尽管信息接受能力强,有着较高的知识层次,应当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但是他们对于低碳的认识还参差不齐。

(二)对于低碳生活的态度调查

在“平时会不会主动去关注哪些低碳生活方式”调查中,有18%的被调查者认为“很关注”和“比较关注”;38%的被调查者选择“偶尔关注”,但选择“不关注”的竟高达44%。对于“低碳生活方式对生活质量是否会有影响”,80%的被调查者都认为会“影响生活质量和舒适度”,只有20%的被调查者认为“不会影响”。这两个问题的调查结果基本显示了一致性,存在低碳生活影响生活质量的误区,故对于低碳的关注度就会下降。

(三)大学生日常低碳行为的调查

1.对于“出行交通方式”的问题,33%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步行”,19%的被调查者选择“自行车”,46%的被调查者选择“公交车”,只有2%的被调查者选择“打的”。这说明大学生在出行方面是符合低碳要求的。

2.对于一次性物品的使用问题,调查“超市购物中是否有自备购物袋的习惯”,回答“有的”占58%,而“没有”的占42%;在学校食堂就餐时,以“一个月在食堂购买一次性餐具”为调查,10次以下的为47%,10-30次的为36%,30-60次的为13%,60次以上的为4%;“在外吃饭是否会使用一次性筷子”的调查中,选择“会,认为方便卫生”的占到53%,“有必要时才会用”的占46%,“从来不用”的占1%。这一组调查数据表明,在当前大学生群体中一次性物品的使用量相当大,这正与我们平时在食堂看到的情形相吻合,早餐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中晚餐使用一次性纸盒的同学为数不少。

3.对于能源节约方面,调查“白天光线良好的情况下,你会主动关闭教室里仍然亮着的灯吗”,“表示没注意过”的为19%,“一般都会”的占76%,“不关我事,基本不会”的占5%;又如调查“在电脑使用过程中需要长时间离开时”,选择“关机”的为45%,有43%的被调查者选择“待机”状态,而12%的被调查者会选择“不管”。这一组数据反映了如随手关灯这样细微的节约意识还没有养成。

4.对于低碳内容和原因方面,调查“哪些行为是低碳行为”(可多选),调查结果从高到低分别是:随手关灯(91%);少用一次性用品(77%);出行选择公共交通工具(74%);将垃圾分类处理(60%);少穿化纤、皮草材质的衣服(48%)。这一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低碳行为的认识方面并没有太大的问题,关键还是在行为表现上存在与认知的矛盾。为探究其中的原因,调查“认为低碳生活的主要障碍有哪些”(可多选),从高到低的结果为:消费理念虚荣,追求奢华(86%);大家生活方式粗放,很难改正(82%);缺乏有力领导,不知从何开始低碳生活方式(72%);低碳生活是一项系统工程,依靠民众自身很难实现(55%)。这些障碍因素客观存在。如何让低碳工作得以深入开展,需要得到大学生的支持,如以垃圾分类投放为例,如果条件许可,92%的被调查对象选择会做或如果方便的话会做,而有8%表示不会做。因此,如何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取得他们对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支持应该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二、90后大学生认知及行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低碳认知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90后大学生这样一个群体,从知识层次、信息渠道和社会责任的角度来讲,其对于低碳的认知水平应该较高,但是从以上调查结果显示,90后大学生对于低碳认知的普及还有待于提高。

(二)日常行为表现不符合低碳要求

1.90后大学生对于绿色消费的概念还没形成必要的认识。经济学家陈柳钦的研究论文指出,倡导消费者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3]但是90后大学生对于自己的健康食谱并没有过多地关注,如平时在校园门口的大量流动摊贩,许多学生会加入其中,吃得其乐融融;又诸如大量方便食品的食用,如方便面、香肠等食品,这种行为表现显然不符合低碳绿色消费。

2.90后大学生对于生态消费的行为习惯还难以养成。一次性物品的大量使用显然与生态消费不符,在90后大学生群体中,大量使用一次性方便物品成了当前大学校园里的一道不雅风景,在食堂、寝室、教室随处可见大量的一次性包装袋和一次性的饭盒,这些一次性方便物品的使用是对资源的掠夺与浪费,显然不符合生态消费的要求。

3.现实生活中对于手机等产品的消耗调查发现,我院有近90%的同学进大学之际都更换了功能更齐全、价位更高的手机,更新的原因多数是原有手机功能不全、受到新品推介,也有同学表示是为了不被同学看不起。由此可见手机的更新速度也表现出非理性,过度、攀比和炫耀性消费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4.90后大学生公共意识退化也使低碳行为的表现不尽人意。当前的大学生自我意识日益增强,对于公共意识日益退却,对于公共资源表现出不关心,如公共场所的水电很少有同学会去主动关注,发现问题也很少有同学会去主动报修,而教室里有时只有一两个同学,却开着教室所有的灯,不良的用电用水习惯在公共区域的表现更为突出。

三、原因分析

(一)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表现出不一致性

当前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来得更加快速和直接,当下90后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主要体现在关键时刻,比如献血,在大学校园组织无偿献血,很多同学都会加入其中;而对于环境认知、低碳形势与任务而形成的社会责任意识范畴的内容,由于涉及的因素较多,学生意识不足。

(二)90后大学生生活自主与自控表现出两面性

大学生渴望自主和独立生活的意愿较强,但是自我控制能力较弱。他们的生活追求轻松便捷,甚至有不少的大学生都不想去食堂就餐,而是让同学带餐或直接叫人送餐,想要自主的生活,但是没有自控的生活能力,经常以快速食品如方便面等解决就餐问题。因此自主与自控两者之间不能协调发展,一味地追求便利而没有养成自我控制意识。

(三)90后大学生在精打细算与粗放生活中徘徊

90后大学生对网购、团购等新生事物接受较快,经常几个同学拼购用以降低物流成本,在这方面学会了精打细算;但是部分同学一天一次或多次地购买一次性就餐盒花费0.5-1元,一个月累计约15-30元,在这方面选择粗放生活,使得 90后大学生身上显示出了他们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既想精打细算,但又选择粗放生活,受到习惯的影响和一次性物品取得的便利,所以对于低碳行为也存在选择性发挥。

四、思考

大学的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一种人格的塑造和责任的传递。90后大学生对于低碳认知有局限性,同时又表现出低碳认知与行为特征的不一致性。针对即将走上社会舞台的大学生这样一个群体,进行有效的教育、引导与干预,创造性地开展低碳认知与低碳行为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引入社会学习理论,提高认知水平,培育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低碳认知是前提,低碳行为方式的培育是对低碳认知的发展与延续。开展大学生有关低碳为主题的学习教育活动,要突出学校教育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认知的途径可以是校内宣传栏的开发、宣传手册的发放;教师宣讲团的成立和学生低碳(环境保护)志愿者队伍的组建;公益性低碳标识的开发及提醒;低碳征文及演讲等。由教师担任社会学习理论的传播工作,用同学之间相互的影响来起到推动作用。低碳学习与认知水平的提高,有利于90后大学生低碳责任意识的培育,并自觉养成低碳行为。

(二)引导、倡导学生树立适度消费、绿色消费和生态消费的理念

适度消费主要是一种消费观的问题,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是依靠父母,没有更多的经济来源,这更需要倡导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生态消费是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的消费行为,引导学生如何去选择绿色食品,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尊重自然和资源稀缺的客观规律,通过适度节约,合理利用,养成文明、生态、健康的低碳行为习惯,坚持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同时,要为适度消费、绿色消费和生态消费注入更多的文化元素。

(三)分析校园低碳情境因素,完善管理制度

针对90后大学生自控能力不足,采取一些有效的管理措施是必须的。大学校园的低碳情境因素主要包括管理制度和规范,如一次性物品限制使用规范、水电资源定额管理等;采取经济奖励与成本回收并举的措施,树立低碳先进典型予以表彰奖励,对于有违低碳的行为通过支付更高使用成本等方式,通过正反两方面的激励措施,对低碳行为的发生起到引导作用;完善基础设施,如改善食堂的就餐环境,让学生在温馨舒适的环境中就餐。

[ 参 考 文 献 ]

[1] 方大春,张敏新.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及其经济学价值[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7):91-95

[2] 张宝君.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解析与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4):111-114

[3] 陈柳钦.可持续低碳消费的实现途径[J].理论学习,2010(8):P31-35

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范文6

关键词:绿色意识 生活方式 西部大学生 新经济形势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4-0088-03

随着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的不深入和发展,西部地区已经依然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区域和重要支柱区域,然而西部地区大学生由于各种主客观的条件限制,对新兴的信息接收晚、运用性较差等等导致西部地区大学生对绿色意识和生活方式养成较差,如何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改变当前现状?成为了各级政府和机构关注的重点。

1 研究背景

1.1国际背景

绿色经济及生活方式自诞生日起,就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2012年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再次将绿色经济推到了世界经济的“风口”,也将世界先进的绿色生态经济方式展现在人类的面前,其中英国的绿色能源、绿色生活方式、绿色制造;德国的生态工业;法国的核能和再生能源计划;美国的开发新能源、发展绿色经济;巴西的生物能源;日韩的节能减排;非洲的清洁能源等等都给国人带来了极大的启示,让我们清醒的认识到绿色生态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成为了世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和前进方向。

1.2政策背景

为了贯彻十精神号召、响应国务院出台的绿色、能源的相关政策,各级政府出台了大力发展绿色生态经济的规划。为建设我国生态文明,应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可续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1.3教育背景

“国策先导,教育先行”是贯彻实施相关政策的关键,我国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各大高校全面坚持党的领导,响应政府号召,落实实施关于高校学生绿色生态意识及生活方式的教育规划。积极根据本校实地情况、学生情况、区域经济情况制定教育方案,全面提高学生的绿色生态生活意识,普及“低碳、绿色、节能”的相关知识,为国家输送具有创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人才。

1.4西部背景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西部地区的资源不断开发,经济的不断增长,暴露的绿色、生态的问题也愈发明显。西部地区绿色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也被西部各省市提上了发展日程,努力挖掘西部地区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突破口成为了西部各地的重中之重。

我国西部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天然条件,蕴含着的矿产资源有130种(全世界140多种),由于西部地区开发较晚、蕴含量大,在区域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对不可再生资源的需求更是与日俱增,同时随着世界新能源和绿色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对西部地区传统重工业冲击,形成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矛盾。

西部地区是我国民族文化发展的重点区域,从古至今西部地区就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之西部地区有丰富旅游资源也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巨大潜力和发展空间。

西部地区正在新经济形势下朝着新经济发展模式上不断转变,对与子相匹配的人才储备显得尤为重要,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西部教育进行了重点扶持,在各地建立了大量的现代化高校,为整个西部地区建设以及国家建设输送了大量的人才,为了适应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形式加大西部地区高校学生的绿色生态意识和生活方法的教育、提高西部地区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西部地区学生的校园生活、提高西部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就显得至关重要。

2 研究经济形势

2.1国际现状

1992年联合国召开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全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各区域、国家、地区经济体都在努力寻找绿色生态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无论是经济发达的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还是处于相对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对绿色、生态的经济发展模式的投入都在不断的加大,而且经研究发现他们都把巨额的投资放到了人才的培养上去,尤其是在于高校人才的培养上更是从不吝啬。

2.2政策现状

“绿色、低碳、节能”是生态经济发展的关键,也是国家始终坚持不断发展的,在党的十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四川省的“十二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一主、三化、三加强”的基本思路,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全面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高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绿色生态文明的建设,关乎一个民族的未来发展的长久大计,生态文明的教育也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和必然选择,西部各教育主管机构相继了关于高校绿色生态教育的重要通知,加大各高校加强绿色生态文明的教育的力度,极力倡导保护生态,加强绿色生活意识和生活方式,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