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范文1

关键词:开放教育;素质教育

一、开放教育学生素质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加强素质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素质修养,拓宽德育内容。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艺术修养、伦理道德修养、历史和哲学修养,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这是教育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任务。素质教育凝练出的仁义正直、诚信为本、贵和尚中、自强不息等精神都是增强学生自身修养的理想境界。2、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对于个人的全面发展起着关键作用。素质教育一方面为学生学好业务打好文化基础,有助于学生理解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另一个方面从更深层次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能促使学生克服一切困难完成学业和工作从而达到全面发展。3、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素质教育对于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有重要意义。良好的素质教育,能让大学生懂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能够爱惜生命,重视健康,形成科学的生活方式,以积极的情绪影响和精神启迪,缓解因学习、生活、工作紧张而带来的心理压力,有效地应付和承受来自外界的各种困难和压力。

二、开放教育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1、开放教育学生素质教育主要内容素质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观念的体现和优化教育目标的过程。因此,开放教育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1)文化知识的学习(2)社会实践的锻炼(3)校园文化的熏陶(4)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提升。我们认为,开放教育素质教育的目的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使之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能力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等方面健康发展;丰富学生的内在精神世界,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之形成科学思维、辩证和创新思维品质。2、开放教育学生素质教育的目标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是育人为本,服务为先,助力于职业拓展型人才培养。因此,职业拓展人才培养目标的首要任务就是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把知识、能力和做人三方面的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概括而言,开放教育学生素质教育主要有两大目标:一是提高学生文化知识素养,使学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二是培养学生优良的人格魅力。

三、国家开放大学(广州)学生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国家开放大学(广州)学生素质教育的现状

1)学生的爱国爱校情操得到提高。在素质教育中,我校始终强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基本国情教育、国内外形势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使学生深受启迪。在校园开展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增进了学生对学校的了解,加深了爱校的感情。

2)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由于我校的素质教育真正发挥了校园“第二课堂”的育人作用,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思想品德、业务知识水平和学以致用的工作能力给予较高评价。根据中央电大关于开放教育试点毕业生追踪调查的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总体评价介中好与较好的占89%;毕业生的遵纪守法、敬业精神、为人处事及做事均持肯定态度;对毕业生的工作适应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合作沟通能力等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强(较强)的比例分别为83.3%、82.8%、86.5%;56.4%成为单位业务骨干,14.7%成为项目主持和专家,47.5%晋升了职或称职。

3)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得到增强。素质教育为开放教育学生性情陶冶、品德铸造、素质提升、灵魂塑造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先后涌现出助人为乐先进典型、自强不息勤奋好学、自我增值勇战病魔、无悔青春活出精彩等身边的榜样和感动人物。各种竞赛成绩也是反映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2016年,我校服装设计作品获得“广州国际轻纺城杯”2016广东大学生优秀服装设计大赛总决赛专科组金奖。我校组织学生参加的广州市属高校职业技能竞赛连续几年取得较好成绩,2007——2015年获一等奖22个,二等奖23个,三等奖47个。特别是我校已连续参加10届金犊奖广告设计大赛,累计获得入围奖29项、优秀奖13项、大陆初选二等奖1项等奖项,在全国开放教育学校引起强烈的反响。2016年在巴西圣保罗举行的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我校工贸分校14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林洪伟获得信息网络布线项目铜牌,充分展示了电大学子的卓越技能水平和超强综合实力。

2、开放教育学生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1)开放教育的特点存在较多的不利因素。由于开放教育解除了入学资格限制,打破学习的时空界限,更多地借助社会力量办学,应用多媒体信息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对于求学者来说,带来了学习的便利和优越性,但同时也出现了对学生平时管理、教学质量难以有效监督的困难。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更是难以集中和立竿见影。

2)教学环节和专业课程设计存在相对滞后。在各个专业的教学计划中,人文教育、心理教育、体育文娱教育、艺术教育安排不合理,有的专业甚至没有安排,基本就是以专业的理论课程为主,连专业实践的机会都很少。专业的理论课程都是比较久远的理论,缺乏了与时俱进,理论教学也不甚理想。

3)校园文化建设与普通高校相比明显不足。开放教育的学校普遍相对比较小,只要能满足上课教学就可以了。素质教育的场所和基地很少,有的甚至没有。对开放教育学生实施文化素质教育更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4)学生多元化,自觉性差。开放教育的学生多数存在学习基础薄弱,态度不端正,自信心不足、失落感较强,加之他们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与工作经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已基本定型,其可塑性难度较大。

四、开放教育学生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1、充分发挥各种教学形式的优势,做好与素质教育的衔接

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构建多种教学媒体和手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寻找合适的媒介,通过开展课堂讨论、网上资源建设、网上讨论等方式高质量地把素质教育内容传送给学生。

2、精心做好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设计

融素质教育于各门课程的教学以及课程设计是加强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因此,开放教育学生素质教育,必须结合学生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目标,调整教学计划,改变课程设计,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素质教育,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3、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体验人生价值

社会实践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有很好的效果。组织开放教育学生参观爱国教育主义教育基地,让他们更加具体地接触中国历史,增强爱国主义感情;结合专业学习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以拓宽专业知识面,用知识服务于社会,如,社会调查、交流实习、创新设计,让学生了解社会需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成才观,激发学习热情、立志成才,体验人生价值。

4、开设素质教育讲座,加强远程环境下的校园文化建设

讲座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骑兵。开展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新颖灵活的讲座,能活跃学校的学术氛围,扩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举行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系列活动。一是举办传统的体育文娱活动。如校运会、篮球赛、羽毛球赛、辩论赛、演讲比赛、艺术大赛等。二是充分发挥学生会、学生兴趣社团的积极性,支持和指导他们定期开展社团活动,建立学生社团活动场所。三是根据专业特点依托学院和校外企业开展专业技能大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更早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种思想文化传播形式,是一种实践活动。在开放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是开放教育中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开放教育学生素质教育需要立足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服务于教学、教育质量的提升;服务于职业拓展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服务于学校树立幼稚服务品牌,建设开放大学的发展大局。

参考文献

[1]贺润坤.论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对学生的素质教育.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4).

[2]蒋述卓,何万宁.华侨高校境外月海外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探索.高教探索,2003(2).

[3]朱玉泉.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探索高校德育的新途径.高等教育研究,1997(6).

[4]李赐林.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师专文化素质教育研究与实践.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6).

[5]安哲锋,唐荔.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环境下学生素质教育的行动策略研究—基于北京广播电视大学素质教育现状调查.现代远距离教育,2009(5).

[6]张幼芳.文化引领远程开放教育学生管理模式创新—以珠海广播电视大学为例.云南开放大学学报,2013(1).

[7]于运国.文化交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2014(5).

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范文2

关键词 人文素养 特色教育 护理教育

一、以人文素质培养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护理教学的开展

1、 转变教学观念,开展以人文素质培养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护理教学。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把人文精神融入到教学观念中去,构建新的教学目的和思维,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

2 、教学内容上体现人文素质教育特色。在专业课教学中,以往教师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点的掌握,人文知识如文学、伦理、法律等方面则较少提及。经过教学改革后,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进行一些调整,注重专业课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教学目标提出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具体要求,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注重人文素质教育的融入。

3、 改进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实现人文素质的培养。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关注教学方法的运用,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课堂讲授、角色扮演、小组讨论、PBL、启发式教学等,具体在教学中应该运用何种教学方法还应综合考虑教学的目标、教学内容、时间等因素,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

4、护理实践课中渗透人文素质的组织形式。礼仪美是护理美的外在表现,因此在上护理实践课时,应把示教室当模拟病房,穿戴按正规护士要求来要求自己;在技能操作练习中要求护生保持良好的姿态,注意用物的整齐摆放,操作过程中的动作的条理性,与“病人”沟通时的仪态,做到端庄稳重、高雅大方、训练有素,使护生真正懂得职业形象的重要性,深刻体会护理操作中的美。学生与病人的沟通能力是技能教学的薄弱点之一。以往教学注重动作的准确、熟练,而对于如何培养其沟通能力关注不够。学生相互之间充当对方操作中的“病人”,这种操作让护生有身临其境之感,逐步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同时这些操作也加强了团队的合作协调能力。

5、在社区和临床实习中运用人文护理模式。在社区和临床实习中体现人文特色的教学理念。将前期的学习成果能运用于实践,加强沟通能力,学会跨文化护理理念和技术。

6、完善评价体系和手段。通过使用和研制具有良好信度和效度的护士职业量表,从态度语的选择中,了解和判断学生对护理职业的信念、价值观、关心的焦点问题和发展理想等,从而指导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通过增加护理应用专业技能考试内容,达到技能目标的精确、连续、自然化,促进学生认知、情感、能力的和谐发展,增强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7、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护理学教师肩负着传播专业知识和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双重使命,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人文素质对学生起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加强人文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 。在医学院校中常存在着人文教师不熟悉护理专业知识,而护理专业教师缺乏相应的人文知识的情况,因此应注意取长补短,优化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

二、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拓展人文素质培养的第二课堂

1、利用校园物质载体文化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和文化启蒙的主要形式。校园文化具有提高人文素质教育的天然功能。校园的校容校貌、标志性建筑物,以及自然风景和人文环境是具体的形态文化,学生会在不自觉的状态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教育和启迪。为营造专业教育氛围,在护理教学楼内摆放南丁格尔塑像、悬挂南丁格尔获奖者人物画像等,使护理专业的学生感到各种物质载体文化的启迪和催人奋进的醒世作用。

2、利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一所现代化的大学必须有很高的文化品位,构筑富有活力的高尚的文化环境,形成朝气蓬勃的浓厚文化氛围。学校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和学校社团组织的作用,通过每年举办文艺晚会、开设人文讲座,名篇名著欣赏、举办音乐会、画展、辩论会和演讲会,以及文学社、乐队、合唱队、舞蹈队和服装表演队等社团活动,增加学生的人文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体育课合理安排,鉴于护生大多为女性的特殊情况,增设健美操、形体训练等,课外组织跳绳比赛、排球赛、羽毛球赛等活动,力求更多学生能参与并从中受益。

人文素质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人文知识涵盖文学、艺术、心理学、哲学、宗教、历史等领域,它引导人们去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去追求人的完善化;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创作的价值和理想,是指向人的主体生命层面的终极关怀。这就使以人格培养为目的的人文素质教育要高于专业知识教育,并从根本上制约和贯穿一切学科的教育,这样才能培养出不仅掌握现代护理知识和技术、拥有了“社会和文化权利”、为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实施人性的、人道的真正关怀的护理人才。21世纪人类健康观念的转变,为护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为此,我们要重新审视护理人文素质教育,采取积极的措施使护理专业学生在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护理专业知识等方面得到长足进步,通过以人文素质培养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护理教育的开展,一定会推动护理人文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培养出与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护理工作者。

参考文献:

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范文3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师

素质是指一个人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包括人的思想、知识、身体、品格、气质、修养、风度等综合特征。大学生的基本素质涉及专业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等许多方面,每个方面又都具有丰富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一、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前提,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教育大学生如何做人,树立崇高理想,培养高尚情操。政治修养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核心内容,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主要内容。思想道德修养课就是按照这些内容的内在联系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规律而构成的。

二、专业素质教育

专业教育应称为专业素质教育,同时应当确立专业素质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这种专业素质教育不应只是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培养基础扎实、知识丰厚、能力全面、素质优良的新型人才。

三、培养适应择业需要的实践能力

知识的积累并不等同于能力积累,将知识升为能力须作出巨大的努力,在完成学习任务前提下,应争取培养自己的社会需要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素质教育必须要有素质教师

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范文4

一、中学化学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纲要”所提出的四个方面的素质,是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纲领和方向。但就某个学科而言,应根据本门学科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确定素质教育的具体目标。我以为中学化学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和心理素质教育,至于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教育,则不能认为是化学学科应该承担和必须完成的任务。也就是说,中学化学实施素质教育应从如何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和心理素质这几方面着手。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计算和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的主要内容,教好这些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中学化学教学的根本任务。教学大纲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和“加强实验教学”。可见,强调素质教育,并不意味着可以淡化“双基”教学,更不能认为,加强“双基”教学,就是搞“应试教育”。应当十分明确,化学中的素质教育,首要的是要切实搞好“双基”教学,做好化学基本知识的普及工作,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科学素养,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这是“纲要”所提出的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符合素质教育的大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培养和发展、科学态度的建立以及科学方法训练,都需要融合于化学知识教学之中,通过化学“双基”教学来实现。离开了“双基”教学,其他方面的教育岂不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然,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化学“双基”教学,在观念上应有所改变,方法上应有所不同。

二、化学教学体现政治思想品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化学科教学要有机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实施这方面的教育.还要结合化学学科特点.通过对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自然科学观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实验教学,电化教学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利用严谨规范的实验操作技巧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利用化学基础知识与工农业生产生活的社会环境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发展、关心人民生活、关心环境保护的科学意识和科学情感。

三、强化“双基”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强调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性外,还应根据学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点,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强化“双基”教学。例如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可实施“目标教学”策略,将目标要求从低到高分为常识性介绍、了解、理解、掌握等不同层次,在评价进要严格按不同层次和目标要求进行评价。另外化学用语的教学可采取分散性教学原则,从《绪言》开始就有目的介绍有关元素符号和化学式。同时“探索式”教学法和“设置情境”教学法可用于化学实验教学,要重视学生基本计算技能、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

四、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科学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生命,化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它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可培养学生独立的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创造性实验能力。同时,开展化学课外活动,这也是培养学生科学能力的必经之路。例如组织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开展课外阅读和做“家庭小实验”、“办墙报小报”举办化学讲座和小竞赛.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和专题讨论等。这些活动都有助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

五、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1.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要认真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学习和研究教学大纲,真正认识到九年义务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实施素质教育,使初中化学教学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树立素质教育观点。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和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教育目的。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积极参加教育改革,精心组织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

2.研究教学大纲,用好化学教材。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学大纲规定了初中化学教学目的、内容和注意事项,新教材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妥善处理传统知识同现代科学知识的关系,充实学生能够接受的现代科学知识,新教材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选择教学内容,适当降低了理论概念的难度,删去了繁杂的化学计算,加强了实验教学。在教学评价方面列出了“常识性介绍”,“了解”,“理解”和“掌握”四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只有认真学习新的教学大纲,研究新教材,明确和掌握教学内容的深广度,使之难易适度,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负担,真正用好教材,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提高民族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

3.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范文5

关键词:高校篮球运动;文化;大学生素质;融合

1 素质教育与篮球运动的关系

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 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篮球运动是一项群众基础好、开展范围广、学生非常喜爱的运动项目, 对学生的吸引力很大。由于篮球运动的魅力和特点, 在高校体育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无论从篮球运动的竞技性、健身性、娱乐性、竞争性, 还是从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等方面, 都可以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对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2 高校篮球运动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

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其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经之一。篮球运动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传统篮球教学方法有不少弊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存在一定隔阂,而学科素质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动性,篮球教学目的多元化, 既顾及学生的篮球技战术水平的提高,又顾及篮球教学中蕴含的知识、智能、品德、人格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因素。教师起传递教学信息、启发学生思维的主导作用, 使学生的各种潜在素质得以发挥发展。所以,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的和谐统一是提高学生素质和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高校篮球运动教学应以培养素质结构健全、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 全面渗透素质教育。

3 篮球运动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

3.1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教育学家曾断言,“学会合作是21世纪的生存本领之一,如果不会合作,知识再多也没有用”。然而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家庭出现了对青少年心力健康成长不利的现象,家长对子女的宠爱和娇惯识不少学生患上的孤立、自私、人性的坏毛病。针对这种情况,体育专家认为,“只有在身体素质教育中加以纠正和防止”。鼓励他们多参加集体体育项目如篮球、排球、足球等,引导他们克服畏难、惧怕、羞怯、自私等心理障碍和惰性,调动其积极的情绪和行为,培养他们无畏、坚毅的品质和拼搏进取的精神,才能彻底纠正他们个性中的不健康因素。因为这些集体项目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行动的协同性。像篮球运动,在比赛过程中,必不可缺的就是团队精神、集体合作和全局观念。

3.2 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篮球运动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竞争性强,对抗非常激烈,它不仅仅是比技能、比智能、比体能和比心理的竞争,而且也是比思想、比作风的竞争。凡比赛都要争取胜利,都包含一定的超越自我的对抗精神,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牢固树立竞争意识,才能勇敢接受挑战。

3.3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今年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对于全体中国人,特别是对于青少年来说,是接受奥林匹克教育的好机会,教育是奥林匹克主义的核心内容。《奥林匹克》中讲:“奥林匹克主义是将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并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种人生哲学。它将体育运动同文化教育融为一体。奥林匹克所要开创的人生道路,是以奋斗中所体验到的乐趣、优秀榜样的教育作用和对一般伦理基本原理。中国选手在奥运会上出色的表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了他们的爱国意识。

3.4 促进学生的身心素质教育

篮球比赛是在紧张激烈的对抗下进行,它要求学生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运用复杂的技术动作、战术配合与对手强烈地争夺。通过这种磨练可以培养学生良好健康的心态,使学生有较好的心理调节能力。学会调节自己心理状态,在比赛中掌握和控制自己的情绪。适应教学、训练和比赛把心理压力通过教学、训练和比赛来化解,保持心理控制的最佳状态,提高心理素质,从而达到素质教育中“体”的目的。

3.5 促进学生在校适应能力

一是对生理适应能力的促进,增强体质差的大学生对疾病的免疫抵抗能力。二是对心理适应能力的提高与改善,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加强大学生“耐挫能力”减少大学生心理不良导向。三是对学习专业基础知识能力的积极影响,培养大学生的感知能力,促进主动休息,提高学习效率。

4 结语

体育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大学生群体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推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动力。在体育运动和娱乐中进行篮球文化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个体综合素质的完善,促进终身体育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人道德素质的提高,促进人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意识。在进行校园篮球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加强文化教育,将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孔繁敏.奥林匹克文化论[J].体育与科学,2003(1).

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范文6

关键词:素质教育 能力培养 综合素质 改革 借鉴

随着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制定,我国教育方针开始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轨道,出现了历史性的转机。经过近20年的改革和探索,我国的教育理念有了较大的改变,认知教育也开始普遍推广,可以说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客观地来说,目前“应试教育”的主导地位还没有多大的变化,对学生的心灵教育和抗挫折教育等还很欠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身体素质还很差,这些都障碍了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与社会对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的素质教育改革还很任重道远。为此,本文主要尝试剖析日本素质教育改革中的一些主要内容,从日本的素质教育实践中汲取经验,为我国搞好素质教育改革进言献策。

一 日本素质教育主要内容及教育改革要点

为了更好地面对全球化和信息化,培养下一代必要的素质和能力,日本文部省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开始着手有关教育改革,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其主要措施和内容如下:

1日本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措施

在日本,最有权威、影响力最大的就是文部省制定的《学习指导纲要》,该纲要内容对全国的小学、初中和高中等的教育方针和课程安排有很强的指导力。

1951年开始,日本正式实施《学习指导纲要》,在该纲要中规定:小学需开设国语、算数、社会、理科、音乐、图画、家庭、体育等八个科目的课;初中需要开设国语、社会、数学、理科、音乐、图画、保健体育、职业和家庭等八门必修课和外语等选修课;高中需要开设国语、社会(包括一般社会、日本史、世界史、人文地理、时事问题)、数学、理科(物理、化学、生物、地学)、保健体育、艺术(音乐、图画、书道、巧工)、外语等八门课程。从课程设置来看,以社会结构和人文地理为内容的社会课和以烹饪、缝纫、保育、家庭账目等为内容的家庭课,无疑是增加学生社会知识、开阔视野、培养实际生活能力的课程,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

1961年日本文部省强化课程设置,使之更加系统化。其中在小学和初中新增了道德课,在初中的选修课增加了农业、商业、水产、药学等课程,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将来职业选择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同时,在初中和高中增设了教育教学之外教育活动,以增加学生的文体活动或班级小组活动。

1981年日本文部省开始实施宽松教育模式,并着手实施消减上课时间工作。之后,1992年开始提倡新的学力观(学习能力不光指知识的习读,更在于知识的实际应用),教育模式转为最大程度发挥学生的个性,并进一步落实减少授课时间事宜。

2 实施宽松教育和培养生存能力的改革

20世纪80年代,中曾根内阁成立临时教育审议会,开始着手以培养学生个性和创造力为内容的教育改革,并于1989年制定宽松式教育课程改革方案。进而在1997年制定的《教育改革纲要》为落实宽松式教育明确了较具体的内容。其中包括:(1)中明确提出要在宽松的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学校的教育方法也从“填鸭式”教学改为“自主学习(自我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实现教育方式的变更。(2)将侧重于学分的高考方式改为以考察学生思考和分析能力、注重培养每个学生的个性。(3)强化情操教育,培养正义感强、富有同情心和爱心、关心他人等品德高尚之人。将情操教育纳入课程之中,确保有效实施。(4)支持和鼓励学生参加义工活动,提倡学生到大自然中去野外锻炼和旅游,培养互助合作精神。(5)加强学校和家庭、地域社会的联系,通过PTA组织(学校家长联谊会)等全社会合力培养素质高尚的人才。(6)加强环境教育,通过实地参观和义工劳动强化学生主动参加环保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环保的主力军。从上面的改革内容不难看出,此次改革一改过去应试教育的模式,通过社会实践、休学旅行等,将学生培养成动手能力强、视野开阔、勤于思辨、情操高尚的应用型、综合型人才。

为了推进教学课程改革,1998年至1999年日本修订了《学习指导纲要》,进一步提出了新的学力观(学习能力和水平观),明确其宗旨是提高学生的生存和生活能力。同时,为了落实宽松式教育,将各学科的教学内容消减了30%,增加了《综合学习时间》这一科目,其具体内容由学校安排。 所谓《综合学习时间》就是为了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而开设的课程,一般每周安排2-4个课时。课程内容主要选取国际间理解与交流、信息、环境、社会福利和健康等社会性、综合性主题,按照学生的兴趣进行组织和安排,以培养学生的社会知识和基本素养。

二 日本素质教育的经验和借鉴意义

1 日本素质教育的主要经验

纵观日本素质教育方针和教学课程设置内容,其主要经验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第一,将教育重点从单纯灌输知识调整到培养具有全面生活能力的人这一目标。随着日本战后经济的复苏,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日本就大力强化教育,使学校教育走上了正轨。在此后的20多年间,日本社会中广泛蔓延追求高学历高工资之风,许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最的教育,考上好的大学,能到大企业就职并得到较高的工资待遇。为了满足家长的这一渴望,教育部门主要抓的就是英才教育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准,而学校的课堂教学也基本是围绕如何提高考试成绩而组织的“应试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把为了参加高考而进行的学习称为“受验战争”(高考战争),致使一部分学生开始厌学逃学,教育本身遇到了严峻的考验。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政府开始注意到灌输教育的弊端,并着手探讨把教育的重点转变到如何培养活生生的有生活能力的人这一教育原点上来,其中主要方向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更多的机会参加社会实践,并从中培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具体措施而言,其一就是增加到科普基地参观学习和郊游、自然考察等机会,通过实践开阔眼界,磨练意志,更生动形象地学习;其二适当减少授课时间,增加《综合学习时间》这一科目,通过外聘教师来上课,或者到社会上去实际考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思考、判断、沟通和交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不难看出日本素质教育的宗旨就是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使他们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成为一个符合社会需求的人。

第二,素质教育突出审美意识的培养和品德情操培养。人的成长许多情况是由综合素质和品德修养来决定其方向和命运的。就审美而言,它往往无形中影响一个人的工作和生活质量,是决定一个人修养水准的关键因素。对于审美意识的培养,日本除在小学和初中开设图画课之外,还在高中开设以音乐和美术欣赏、书法、巧工为内容的艺术课,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同时,日本的初高中生还经常组织观赏音乐会和休学旅游,在实践中观摩欣赏音乐美术,达到了“娱乐休闲”和“游山玩水”也是学习的境界。

第三,素质教育得到了社会的全力支持和配合,形成了全社会搞素质教育的局面。首先,许多国家机关和大企业(如日本国会、NHK电视台、本田公司、东芝公司、麒麟啤酒公司等)作为学生的参观基地积极吸纳学生参观考察,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其次,PTA组织参与学校的艺术节、运动会、资源回收等活动,并选出有一技之长的家长负责《综合学习时间》的部分课程指导,协助组织自然考察和郊游活动,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2借鉴日本素质教育的意义

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中国素质教育改革已经20多年了,也许是由于上热下冷,也许是服务于高考这一指挥棒而使“应试教育”如磐石依然稳固如初,而提高国民素质也几乎成了口号。那么,是什么原因而形成这一尴尬局面,不妨结合日本的经验进行一下冷思考。

首先,关于素质教育这一概念的内涵需要界定。就素质教育而言,它比较抽象,但笔者认为其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教育本身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懂知识会应用的人,人的培养是竞争的最基本要素,其重要性要优于知识本身;其二,能力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主要方向。人在社会上生存,最主要的就是要有一定的工作能力,而其能力是以逻辑分析和综合判断、社会交往等能力为前提。能力培养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其三,决定素质的关键因素是文学艺术修养和道德情操,素质教育就是要把抽象的东西很好地具体化。对于这三个方面,日本的学术界和教育部门进行了长达十几年的探讨和争论,极大丰富了素质教育的内涵。关于第一方面,日本在政府有关教育的答辩中就明确了培养人优于传授知识的观点,并“宽松式教育”政策实施中得到了贯彻。关于第二方面,日本通过课堂外教学和学生的亲身体验发展学生的个性,是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性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关于第三方面,日本增加古典文学和诗歌的学习,通过组织看录像和观看演出提高学生艺术修养,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打招呼运动”、参加义工活动、义卖活动等自觉提高道德水准。使之在反观我们的素质教育没有在学术界和教育界等进行充分的论证,就赶时机似地推出,最后陷入空洞化的局面也是必然的。同时,现在随着大学扩招,大学毕业生也达到了空前规模,但就其素质而言较明显的就是实践能力差,距用人单位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这明显是我们素质教育不足所造成的。

其次,素质教育的社会性需要加强。在日本教育事业是全社会最关心、最瞩目的事情,上自国会和政府机关,下到学者、企事业单位、社区、PTA组织及其他群众组织,都主动关心教育发展方向和存在的问题,为素质教育政策的实施奠定了很好的群众基础。我国要很好发展素质教育,就要去除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风气,本着素质教育人人有责的精神,大家都来关心和支持素质教育,使素质教育得到健康发展。

另外,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在日本,家庭内部非常关心学生的礼貌培养和爱心教育,教师和PTA组织非常关心学生的责任感问题、尊重人格问题和欺凌同学问题,在发现问题时及时解决,这样有利配合了学校的德育和心灵教育的实施,收到了较好效果。就国内而言,我们的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要么以树形象学典型为主,要么流于说教,其效果不很明显。具体来说,我国的一些企业人事部门非常苦恼招聘来的大学生责任心不强,工作不踏实等问题,这与我们素质教育不够有很大的关系。从出现的问题来看,可以说素质教育是决定民族素质高低的关键问题,我们对此决不能忽视。

三 结论

当然,日本的素质教育改革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也出现了日本学生因授课时间的较少而造成学习成绩下降的问题,但日本教育部门很快采取了必要的弥补措施,保障了素质教育健康发展。日本的素质教育改革比我们早10多年,在实施过程中有许多经验和失败教训课借鉴,这是我们走捷径的好方法,有必要认真地学习和吸收,以保障我国的素质教育健康发展。关于我国的素质教育发展方向,总理曾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只要我们本着务实精神,积极借鉴包括日本等先进国家的理念,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全力进取,我们的素质教育会取得突破性进展的。

参考文献

乔锦忠.正确减负科学考核推进素质教育改革[J].中国教育学刊,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