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范文1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一、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知识的特点

在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程知识点的构建体现了以人为本,以促进儿童主动地、充分地、和谐地、全面地发展的基本理念,打破了以往的字、词、句、篇、听、说、读、写、语、修、逻、文的所谓的语文学习的知识体系,不再把学生看做知识的容器,而是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促进其全面成长。其主要特点如下:

1.实践性

与以前的课程不同,新课程注重于学生通过参与生活实践后获取知识,只要学生善于积极思考,认真观察身边的事与物就可以完成。

2.衔接性

无论年级与年级、册与册、组与组、课与课之间的新课程都有知识的衔接性,体现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特点。

3.广泛性

新课程知识涉及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等古今中外的科研成果和古典历史文化以及现代的信息技术等广泛知识。

4.灵活性

新课程知识灵活多样,并不单纯指本书或教科书的内容。

5.适应性

新课程知识能适应不同能力和智力的儿童学习,也适应城市和农村学生的学习。

二、教学方法的改进

结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知识实践性、衔接性、广泛性、灵活性、适应性等特点,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新课标下,如何结合新课程知识的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学,是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的问题。我从以下两方面对教学方法的改进进行了探讨:

1.PBL教学模式的引入

PBL(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以教师为主导。这种教学模式是把学生置于一定的情境中,并让学生成为该情境的主人,让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学习解决该问题所需的知识,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老师把实际生活问题作为教学材料,采用提问的方式,不断地激发学生去思考、探索,最终解决问题。

PBL最初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创立,最初主要用于医学教育。随后几十年,在美、加、英等欧美国家得到较快的发展。目前,PBL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教学方法。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引入我国,首先是在一些医学院校开始试行,进行了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目前PBL教学模式逐渐从医学教学转向其他教育,如建筑工程、法律、旅游、会计、机电、市场营销、中小学教育等,但大多数仍处于探索阶段。

PBL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

PBL教学模式的引入,通过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处于主导地位,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学到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多媒体教学的应用

在教育领域,多媒体教学已经逐渐深入课堂,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教学形式丰富,包括声、图、视频等多方面,在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插入视频、图片、动画、儿歌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也应该注意以下几点:课前,搜集大量的资料,再结合本堂课知识点,创设意境;在课堂上,再现意境,激发学生去思考。如在学习《画杨桃》《三国演义》《草船借箭》等课文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视频、动画等形式,让学生先熟悉相关情境,然后进入主题讲解时,学生的积极性就会提高。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程内容较多,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其中通过PBL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等。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是为了让学生能更生动形象地理解、掌握所学内容。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把这些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教学效果会更好。

参考文献:

[1]姚剑峰.浅谈小学语文新课程的特点[J].科技创新导报,2011(34).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范文2

一、赏析式朗读

充分地发挥语文课本中的经典美文对学生的熏陶感染的教育作用是新课程标准应有之意,而朗读是实现这一目的的主要途径。然而,笔者曾做过一次调查,在所任教的两个教学班中,真正喜欢语文课本的学生只有三个人,大约占两个班总人数的百分之三点五。而《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中有言: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从这层意思说,我们的语文课本首先不是教本,而是读本。面对现实与新课标的这种尖锐的矛盾,笔者主要是这样做的:由老师规定学生这一节朗读课所要读的篇目,笔者的做法一般是老师选出一个单元的课文,然后让学生认真朗读,同时老师还要布置学生一些作业。 作业主要是两种:一种是全体学生自由朗读结束后,将自己对每篇文章感受比较深的地方写在老师发给的作业纸上,并要上交,当然老师要作必要的引导。另一种是直接进行赏析式朗读。也就是学生读了老师规定的文章以后,选择自己最喜欢读的段落,读给全班的学生听。这种做法更多地用于篇幅比较短的文章,特别是诗歌类的课文。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就可以让学生将语文课本上的文章都领略欣赏一番,因为课本上所有的文章不仅学生自己要认真地朗读;而且当别的同学朗读的时候,他又可以进一步的领略、感受、学习。这就避免学生只知讲读课文而不知自读课文的尴尬局面,充分发挥了语文课本的应有的作用。

二、诗歌朗诵会

朱光潜先生说:“要培养学生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诗歌入手。”显然,要想让学生真正形成玩味语言文学魅力的能力,我们必须以赏析诗歌作为切入点,而朗读就显得尤为关键。当然,首先要做好事前准备工作,笔者主要是这样做的:首先老师发纸给学生,要求学生选择抄写自己最喜欢的诗歌一至两首,然后由课代表收上来检查,看彼此有没有重复的,有重复的要重新摘抄,然后再将学生摘抄的诗发到各自的手中,要求学生自己在老师规定的朗读时间之前将其背诵。正式的朗诵会是在朗读课铃声一响就开始,当然,在开始之前老师要向学生讲解朗诵的技巧以及朗诵时注意的事项。除了老师自己要作必要的示范外,更多要请朗诵好的学生先上来朗诵,从而激发其他学生产生成功的欲望。这种做法的好处是,有效的落实在新课标中“听说读写”中“读”这一环节。同时,学生通过自己认真地准备,积极地参与,最终让其在身体力行地学习语文中真正体会到朗读所带来的成功和快乐,并进一步激发他在学习语文方面的更大兴趣,收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三、演讲式朗读

演讲式朗读分为即兴式和准备式两种。即兴演讲,可以是开学第一节朗读课上富有个性的介绍是围绕上一周校园内外的各种逸闻趣事进行演讲……演讲时一般按组依次进行。演讲结束后老师对学生存在的优点和缺点进行具体的点评,以期下一次取得更大的进步。准备式演讲,主要在演讲之前由老师规定一个话题,这些话题主要围绕能培养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现代人素质等方面设计的。当然老师要求学生自己作文,自己修改,老师只规定字数,并从演讲的角度强调应该注意的地方。当然有一个原则是必须要强调的就是:你的作文稿就是演讲稿。正式演讲比赛开始之前,老师不仅要选出主要评委进行打分,而且任何一个参加演讲者不管是看稿演讲还是脱稿演讲都要有饱满的热情。这种做法收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一方面学生在公众面前说话的胆量和能力得到训练,为未来应付各种纷繁复杂的生活做了应有的准备;另一方面学生能自觉注意到作文中应该注意的许多方面,这可能比老师的纯粹的说教更能激发学生对作文艺术重要性的认识。

四、教读式朗读

许多时候,笔者为了提高语文朗读课的质量,直接将阅读训练书籍或试卷上的华美的阅读文章拿出来与学生一起学习探讨。一般的做法是: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读了以后老师直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第一感受和认识,一个学生的畅所欲言,往往能引起许多同学的滔滔不绝。老师再边读边讲,当然讲的内容是随着老师读的内容在进行,根据自己对文章的领悟和认识,结合我们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特别是作文的现状,瞄准中考目标,进行赏析性讲解。当然内容是无所不包,无所不有的。可能是作者的地道娴熟的语言,可能是作者的精美绝伦的构思,可能是拟题的妙处,可能是作者认识生活的能力……当然这种边读边讲指向的还是学生的语文学习实际,最终的目的还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驾驭作文的水平,甚至是做人方面的修养。这样真正地发挥这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示范性的经典美文的应有作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出现了水涨船高的局面。

五、赛场式朗读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范文3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教育教学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已经成为了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宗旨,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审美,促进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不可推辞的重要责任与义务。笔者现针对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正确认识语文教育

应试教育的观念与素质教育的观念大有不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试教育观念是通过教学培养,将学生培养成为掌握语文知识,取得良好语文成绩的人才,而素质教育中的小学语文教学是通过教育教学中的引导,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与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要求与目标,促进教学有效性得以实现。首先,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即通过教育教学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中华文化的积累,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具有基础的人生观、价值观。其次,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即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体。最后,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新课标下语文课堂的特征,即开放性、和谐性与平等性,要创设平等和谐的语文课堂,并要在课堂中加强引导,确保课堂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逐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当学生有了兴趣之后,在学习中会表现出较强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因此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与探讨问题,进而强化知识的学习与感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只有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出发,才能够为高效课堂提供良好的基础与前提。需要注意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就是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融入情境,发挥想象,增强感悟。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当前的现代化教育技术,如多媒体幻灯片、多媒体视频、音频等,为学生创设具体的学习情境,或者通过问题情境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些文字与内涵都富有诗意的文章,通过具体的情境创设,学生会融入或者情深意长、或者富有幻想的文章感情中去,对于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先播放西沙群岛的视频,学生一下子就融入优美的自然风光中,然后教师再通过优美的音频带领学生去朗读课文,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被大大提高了。这种多媒体视频、音频播放的情境创设法还可以被运用到《林海雪原》中去。

三、注重课堂引导,发挥学生主体性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是凸显学生主体性,注重对学生学习引导的课堂,更应该能够让学生拥有选择权、自、能动权和创造权,能够在课堂中实现全面发展。传统的语文教学是靠教师讲、学生听来实现的,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与改进,因而没有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此,在新课程标准中,教师要积极改变这种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实施引导性、主体性的课堂模式。首先,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将讲练相结合,并在讲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在练的过程中注重将学生的脑、口、手、耳等器官调动起来,防止“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的出现。例如,在学习《威尼斯的小艇》一文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自己准确的语言、音乐的伴奏、图片的展示等多种方法让学生用心感受威尼斯的独特风光,充分了解唯一工具――小艇的重要意义与呈现的美丽风景。其次,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创设“开放题”,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这里的开放题指的是题目的答案不确定、不唯一的问题。通过这种开放题的设置,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建立为合作者、朋友的关系,学生可以参与到小组协作、同桌交流、师生互动等中来,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小英雄雨来》的时候,教师可以针对文章中的第四部分谈谈自己的想法,这种开放式的题目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打造开放式的课堂。

此外,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良好的预习习惯、听课习惯、复习习惯、课外阅读习惯等等,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为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应该积极探索和总结教学经验,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多作课堂反思。

参考文献:

[1]卿山.反思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S1).

[2]熊广平.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1(08).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范文4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方法与途径;探究;合作

一、探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式教学的主要流程是:由教师作引导,为学生提供探究话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做出适当的提示。小学生年龄虽较小,但是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种教学方法正是有效利用了小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特点的具体体现,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合理利用探究式教学法也正是新课程理念的具体体现。在探究式教学的具体实施中,要注意如下问题:教师要提前做好教学计划,选择合适的探讨话题,做出合理的流程安排,要严格遵守“循序渐进、逐步引导”的原则,切不可急功近利,要讲求效率。实际上,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无需做出详细的教学目标设计,因为,教师采取合理的方式帮助学生习得语文探究的思路本身就是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与探究式教学相对应的是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着力提倡的学习方式,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实践和语文实践中选择和确定探索的问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有效的学习。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它着眼于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自主学习落到实处。两者关系协调处理得好将会使“教”与“学”得到有效的融合,这将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小组合作探究教学的应用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语言和文字,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运用和理解能力,语言和文字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的主要工具,因此,在小学语文学习中,互相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小组合作学习是小组成员合作分工、共同完成问题探讨的方式,它的主要价值在于:(1)促进学生之间的深入了解,培养学生之间的友谊,有利于学生的性格培养;(2)互助学习能够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敏捷,在与小组成员交流的过程中,查漏补缺,形成更加完整的语文知识框架,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都能得到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它强调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实践,强调学生积极主动交流,合作互动学习,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启发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生自学能力不强。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启发式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学生年龄较小,思想也不够成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对教师几乎言听计从,但这也有一定的弊端,会使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引导方式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教师要坚持做学生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并把握好“度”的问题,既要达到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目的,又要做到维护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上文介绍的几种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方法和途径都是在总结实践的基础上得到的,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有很大帮助。在此基础上,要从实际状况出发,对这几种方式进行改造创新,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

目的。

参考文献:

[1]季鸣佳.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探究[J].新课程学习:下,2009(05).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范文5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是小学作为基础的教学活动内容,其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和教学理念的先进性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素质教育的开展和新课改各项政策的落实。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要紧跟时代的要求,从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认知与应用,传承优秀文化,培养人文情怀,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小学语文是其它学科的学科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形成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基础性课程。小学的语文课程力求将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与课程的设计、内容确定以及课程实施有机结合起来。

一、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1.小学语文的基本思想

小学语文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识字、写字与学词的思想”、“阅读与口语交际的思想”和“习作与综合性学习的思想”,这三者构成了小学语文思想的最高层次。对小学而言,大致可分为十个方面:即拼音、识字、句子、篇章、分析短文、开卷有益、畅所欲言、标点符号与修辞手法思想和基础知识与综合技能思想。基于这些基本思想,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注意从低年级开始渗透,但不必要进行理论概括。而所谓语文方法则与语文思想互为表里、密切相关,两者都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反过来又促进知识的深化及形成能力。方法是实施思想的技术手段;而思想则是对应方法的精神实质和理论根据。就小学语文而言,大致有以下几种:识字、写字教材与教学转化、阅读教材与教学的组合、口语交际教材与教学的映射、习作教材与教学的构造、综合性学习教材与教学的概括、知识的具体化与综合技能的形成性等。

2.重视小学语文思维方法

小学语文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是小学语文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小学语文思维的特性:基础性、综合性、理论性。小学语文思维的结构和形式:结构是一个多因素的动态关联系统,可分成四个方面:小学语文思维的内容(材料与结果)、基本形式、操作手段以及个性品质;其基本形式可分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三种类型。小学语文思维的一般方法:观察与实验,比较、归类与系统化,归纳总结与教学分解,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一般化与特殊化,模型化与具体化,类比与模仿、联想与猜想等。思维品质是评价和衡量学生思维优劣的重要标志,主要表现为: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和批判性、独创性等。

3.应用小学语文的意识

“应用”这个提法是以前大纲所没有的,这几年颇为流行。结合当前课改的实际情况,可以理解为“理论联系实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或者理解为新课程理念的“在分析解决问题中学习”的深化。新旧教材中,都配备有所谓的专题分组,有许多内容已经很陈旧,与现实生活相差甚远。结合实际重新编写课文只是增强应用语文的意识的一部分,而绝非全部;增强应用语文的意识主要是指在教与学观念转变的前提下,突出主动学习、合作性学习、主动探究。教师有责任拓宽学生主动学习的时空,指导学生撷取现实生活中有助于语文学习的东西、启迪学生的应用意识,而学生则能自己主动探索,自己提问题、自己想、自己做,从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以及小学语文的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

4.注重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

小学语文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语文的本质。在保证基础训练的过程中,尽可能的使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各种语文教育技术平台,加强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及其他学科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创造性学习方法等进行探索和发现。

5.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小学语文课程应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形式、评价体制等方面。既要关注学生的小学语文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小学语文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小学语文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评价应建立多元化的目标,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

二、小学语文课程设置

1.小学语文课程分为精读课文与阅读课文两部分

其确定的原则是:满足未来公民的基本小学语文需求,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小学语文准备。选学课文内容确定的原则是:满足学生的兴趣和对未来发展的需求,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获得较高的语文素养奠定基础。

2.设置了小学语文导语、课例、小学语文园地等文化内容

小学语文课程设置了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笔下动物、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故事、科技成就等小学语文文化内容是贯穿了整个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不单独设置,而是渗透在每个单元中,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

3.模块的逻辑顺序

单元课程是以精读课文为基础,教师应在保证精读课文课程,选读课文的基础上,尽量让其学习文后的选读课文,以满足学生的基本选择需求,并积极开发、利用校外课程资源。

三、小学语文内容标准

小学语文的内容是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基础知识整合、智能展台、开卷有益、畅所欲言、笔下生花等。不同的是在保证打好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强调了这些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实际应用,而不在技巧与难度上做过高的要求。此外,基础内容还增加了课练、同步作文等内容练习。

四、小学语文课程实施建议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较大变化,要实现课程改革目标的关键是教师。所以,我们必须首先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以及自己在课程中的角色和作用。语文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小学学习功能的心理特点,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学习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掌握小学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他们所体现的小学语文思想方法,发展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对小学语文有较为全面的认识,提高语文素养,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为未来发展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同时,充分运用好“班班通”或多媒体及课件的辅助教学手段,是获取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和落实,更要注重教育教学的策略:本人更深层地体会到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深切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合理使用课程、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提高对小学语文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应用意识,注重小学语文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注重小学语文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的科学观的形成。在日常教学中,就要贯彻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更新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争取早日成为合格的、成熟的小学语文教师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李永琴.人教版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4)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范文6

关键词:新课标;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性的课程,同时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一种工具。在新课标背景下,素质教育的实施使课堂教学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学生代替教师成了课堂教学的中心,课堂教学也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要做好各个方面的工作,加强对语文教学的研究,积极地寻找能够更好地适应新课标的教学策略。

一、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小学语文的教学观念是:通过对学生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掌握语文知识,继而在考试之中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这样的教学观念已经不能够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了。当前,伴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当今时代,人们不但要具备丰富的科学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这是当今社会对人才最基本的三个要求。在这个背景下,小学语文不但要肩负其母语教育的责任,还要发挥培养学生的人格价值和思想感情的导航作用。基于这种情况,可以对当前语文教学的观念做出如下总结:要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知识运用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能够成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文化底蕴以及应用能力的优秀学生。即,在新课标下,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能够有初步的中华文化的积累,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还要树立起基础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团队精神。小学语文是人在学生时期的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课程,因此,语文教师必须要以课本知识为载体,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只有树立起这样的教学观念,才能够有效地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

二、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

“以成绩论好坏”是传统教学思想中一刀切式的评定方法。在过去,考试成绩高的学生往往是教师眼中的优秀学生,也是教学的重点培养对象,而考试成绩不好的学生,则大多被冠以“差生”的头衔,备受教师和同学的冷落。在新课标背景下,为了更好地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小学语文教师就必须要面向全体小学生,正视学生的差异,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在这个方面,教师要树立分层教学的思想,对于语文学习较有天赋的学生,要适当地提高其学习的目标;对于学习较为吃力的学生,则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结合实际情况,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采取有效措施向其传授语文知识。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其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责任,在教学活动中,一个小小举动也许会让学生的一生发生改变,所以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必须要正视学生的差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得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活动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标规定: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中的引导者与组织者,教学活动应该在师生平等的关系中进行。根据这一规定,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就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够为了表现自我而去追求教学方法的翻新,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方法,在实施教学活动时,要明确教学目标,抛弃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思想,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并掌握教材内容。此外,教师还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扩充教学资源,革新教学方法,以此来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传统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总之,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小学语文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教育目标,就必须要将革新教学观念、抛弃传统的“以成绩论好坏”的价值观、正确认识学生的主体性等作为新的教学策略来指导教学活动,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地结合实际情况革新教学方式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适应实现新课标的要求,为学生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毛素芬.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新尝试[J].教育科研论坛,2005.

[2]王艳梅.对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