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理学科教学技能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理学科教学技能总结范文1
关键词:初中地理 新课程 教学目标 地理实验室 教学效果
地理学科是自然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初中学科教学的主要内容。我们地理教师应紧跟时展的步伐,认真研究新课程改革的要点,科学整合现代教育装备资源,解决地理教学的难点,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进行合作式学习,进行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技术装备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和普及,地理实验室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地理实验室是集声、光、电、网络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实验室,它很好地整合了地理学科知识,通过形象、逼真的形式展示地理概念、原理,揭示地理规律,是很好的地理教学资源。下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例谈地理实验室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一、运用地理实验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认知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初中地理知识较为繁杂,涉及国家、地理疆域的知识很多,使得学生学起来没有一定的方法。久而久之,学生就对地理的学习失去了信心,学习积极性下降。为了刺激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我在教学时利用地理实验室展示地理常识,让学生通过在地理实验室的学习,直观了解地理课程资源,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技能。
比如,在学习“认识国家”的过程中,教师在地理实验室里为学生展示不同国家的具置,从经纬度上明确位置,用红色的发光二极管圈点这个国家的疆域,使学生清楚地理解了这个国家是岛国还是沙漠之国,是平原地区还是高原地带。通过音频介绍,学生具体了解了这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分布情况、民族种类、经济发展状况、地矿资源等信息。通过丰富的知识介绍,学生对这些国家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很想走进这些国家,了解这些国家的地理常识、人文气候、经济文化等信息,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运用地理实验室揭示地理规律,突出地理学科教学特色,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方法是成功的金钥匙。所有的学科教学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地理学科也不例外。利用规律性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有利于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因此,地理教师在教学时应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进行规律性总结,通过教学资源的利用,展示地理知识,提高学生分析、总结、归纳等能力,突出地理学科特色,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比如,在学习“中国的自然环境”的过程中,教师可将学生带进地理实验室,先让学生观看墙壁上的中国地势和地形概况,通过实物模型展示、不同颜色的灯光闪烁、音频的介绍使学生了解了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总体概况,为后边的地形分类、气候、水资源分布等知识的学习埋下了伏笔。尤其是在教学我国的河流、高原、盆地的分布时,教师可利用数字星球逐项展示,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到我国自然环境的特点。比如,展示黄河流域所经过的省份、面积、支流情况、忧患与治理等信息后,学生能深刻了解我国的自然环境优势,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运用地理实验室进行地理知识的过程展示,轻松解决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很多地理知识是抽象的,是很难理解的,尤其是那些过程性的地理知识,如果单凭教师的口头陈述,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如初中地理有关气候的形成、河流的形成、海洋和陆地的变迁等,这些概念的形成经历的年代久远,过程较为复杂,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使得学生在理解这些概念和规律时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利用地理实验室可以跨越时空界限,科学地展示相关地理知识的形成过程,给学生直观生动的展示,能降低理解难度,提高教学的效率。
比如,在学习“我国的气候”“海洋和陆地”的过程中,学生对我国的气候了解得很少,只知道当地的四季气候的变化特点,如春、夏季东南风较多,冬季西北风较多,但对其他地区的气候特点基本没有了解。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量,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我利用地理实验室进行了教学。我通过数字星球形象直观地展示了我国的气候特点,展示了不同地区的气候形成原因。通过数字星球的运用,学生了解了我国海洋和陆地的关系,深刻理解了我国海洋的分布以及海洋的变迁。这样动态的地理知识展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学生在头脑里形成立体地理概念,全方位了解地理常识,从而能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总之,地理教学要紧跟时展的脚步,实现地理教学的现代化。因此,地理教师应科学整合地理课程资源,为学生学习地理提供直观、生动、形象、动态的地理信息,使学生积极思维,并激发学生的灵感,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地理学科教学技能总结范文2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习困难;原因;对策
近几年来,高中学生时常感到地理学习比较困难,特别是使用了高中地理新教材以来,这一问题似乎更加突出。从新教材的体系和内容看,新教材反映了地理学科教育和教学的本质,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方向和新思路,突出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反馈,我们能发现,尽管新教材在知识难度上比以往教材有所降低,但学生学习地理的困难仍相当突出。这无疑是制约地理学科教学成绩提高的重要因素。如何摆脱困境,再现地理教学的春天呢?本文分析了学生学习地理困难的主要原因及其对策。
一、地理学习困难的原因
1.不了解地理学科的特点,地理学习方法存在问题
地理学科主要是阐述地面各种地理事象的分布,并探究其原因;反映地理事象间的相互联系和地区的差异;探寻地理事象变化发展的规律;阐明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地理学科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空间性、实践性、推理性、文理知识的交叉性等特点,并非许多学生所认为的,地理就是地名加物产,学地理只要画一画、背一背就能了事。许多学生不了解地理学科的特点,才形成了地理学习过程中常常重记忆,轻理解;重突击,轻平时;简单搬用初中的学习方式;不注重理性思考和推理,强化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现在的学生几乎每天都坐在教室里,机械式的接受着教师灌输的各门学科,每天又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想都不敢想。再者是文理分科早,学生就习惯性地认为,理科就是多多得做题,文科就是多多的背,最好把整本书都一字不漏地背下来。近年使用的新教材,地理学科的特点更趋明显,这样的学习方式当然更加难以适应,所以就形成地理书很好看,地理课也很好听,就是地理作业最难做,甚至有时无从入手。
2.学习地理的动机、兴趣、需要不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学生感觉地理难学,成绩无法提高,与学习地理所必要的学习动机、兴趣和内心需要是分不开的。地理学习动机是推动地理学习的直接动力。学生进入高中后,往往在各种因素的引导下,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地理是一门副课的错误想法,甚至大部分学生刚入高中,就将自己的奋斗目标和爱好志趣定位在理科上,从而在潜意识中产生了我是学理科的,地理学不学都无所谓,不需多“浪费”时间,最多只要应付学业水平考试。没有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内在需要,自然会影响其思维与主观能动性,学不好地理也是可想而知的。
3.地理学科能力差
地理知识体系具有综合性特点。无论地理教材还是地理资料,都是通过文字、地图、图表来表达,图文结合是地理知识最显著的特点。运用地图是地理学习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也是获得地理知识的必备技能。但部分学生地理学科能力差,读图能力差,究其原因是知识储备不足,思维广度、深度不够,分析、鉴别能力和变通性、逻辑性较差。例如,《地球运动》一章图表较多,学生感觉很抽象,理解困难,原因就是受思维定式的束缚、缺乏空间想象力,很难把自转、公转图想象成动态图,用动态的思维去理解;而且不会把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例如,关于我国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的原因,大部分学生只会从太阳辐射强度这一原因去考虑,只有少数学生能同时想到日照时间这一重要因素的影响,这反映出其思维广度、深度不够,分析问题不够全面。
4.教学方法老化,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
地理新教材是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指导下编写的,具有时代性和超前性,特别是强调了生活中的地理和学习的实用性,符合当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要求。使用了多年老教材,我们当然有解不开的情结和习惯了的教学方式,因而难弃传统的思维和方式,全搬以往的教学方式,形成了新教材、老套套的不协调局面。学生自然感到我们的教学空洞、乏味,久而久之产生了对地理学习的抑制情绪,影响了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非智力因素的调动。
二、解决地理学习困难的对策
1.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其地理学科能力
地理学科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空间性、实践性、推理性、文理知识的交叉性等特点,很多内容必须找出其规律才能很好地记忆。记忆在学习当中是必不可少的,但我们不需要去死记硬背,重要的是理解、灵活掌握和应用,寻找适合自己学习的学习方法非常重要,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让学生获得一定的知识结构,促进知识的系统化,以达到最终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教师应充分应用地理图像,努力在学生大脑中建立一定的地理知识表象,以加强学生的记忆效果。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图表,学会从图表上获取有用信息,建立地理空间思维,掌握判读地理图表的技巧,并能用地理学科语言表达相关信息。此外还应从实际需要引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联系实际适当组织课外活动。
2.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使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引发他的主观能动性,执著地去追求探索事物所隐藏的奥秘。教师必须紧扣地理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地理学科的特色,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在教学课堂的各个环节去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喜欢地理,自觉地学好地理,让他们认识到地理有趣、有用,值得学!比如,讲到“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这一节时,我可以先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介绍人类第一次进入太空,介绍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再介绍我国在太空探索这方面的最新进展等等,来引发学生对茫茫宇宙的向往和探索的愿望。再如,在讲时区和日界线的划分时,教师可以提一个古怪的问题出来,如,“一个母亲生了一对双胞胎姐妹,为什么妹妹会比姐姐大上一天?”课堂顿时就会活跃起来,相互讨论、争辩,都想试图解决这个问题。另外教师还可以在上课的时候,多拿一些关于地理方面的谚语啊、顺口溜、趣事之类的东西去感染学生,既引发了学生的兴趣,还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地理课外活动和观测也能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提升其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3.把握新教材,注入新思路,改变教学方法
地理新教材体现了创新精神,反映了地理学科的特色和优势,在新教材、新任务的背景下,要有新思路。
首先,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化大为小”和“化抽象为直观”。通过现代教学手段独有的神奇的表达和表现能力,把自然界许多抽象的事物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使人们的视野极大地拓宽。比如,地球、台风、南极冰盖这些庞然大物,借助卫星的“眼睛”,人们已能真实地感知其形体,我们可以利用教学媒体把它展示给学生,从各种感官诱发学生兴趣,把学生心理状态调整到“身临其境”的境界,更富有真实感。
其次,运用多种方法组织教学。仅靠先进的电教手段,是很难把学生的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的,五彩的课堂激发学生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学习兴趣。地理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让学生主动在活跃、轻松而又热烈的气氛中落实课本知识。例如,区域地理的教学,可采取教师指导下的自学课:由学生阅读课文,并独立整理笔记,教师在检查后,针对普遍性问题进行指导,然后请几位同学将自己的笔记板书在黑板上,全班学生一起讨论、修改,最后进一步阅读教材,修改整理笔记,或以“我所了解的‘××国’或‘××区域’”为题组织专题讨论课。课前要求学生搜集有关该国的资料,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最后,教师进行概括性总结,让学生落实要掌握的知识。
地理学科的应用性和趣味性都很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困难有来自各方的因素,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地努力探索地理教学规律,研究学生的发展需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生地理学习中的困难可以消除,教学效果也可以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马蔼乃.钱学森与地理科学[M].科苑论坛,2010.
[2]任曼丽,杨铭.中学地理教育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教育探索,2008(07).
[3]尤丽敏.我国基础地理教育现状及改革思路.石家庄学院学报,2009(05).
[4]李晨云.地理教学中应看重的几个问题.大家,2011.
[5]崔永兰.地理教育改革的实践与探索.政地教学,2009(04).
[6]李祥.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科技信息,2010(03).
[7]陈秋兰.初中生地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观察与思考,2011.
[8]吴志祥.从高考综合能力测试看中学地理教育的改革.琼州大学学报,2000(04).
地理学科教学技能总结范文3
关键词:初中地理 教学策略
一、立足地理本学科教学,注重打好“双基”,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
在地理复习中,一方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以"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为依据,以教材为基本内容,建立以章或单元的知识体系,注意知识的不断深化,使学生逐步形成知识结构系统,能在大脑记忆系统中构建"地理认知结构",形成一个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的有机体系,做到基础知识扎实,并能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另一方面,要注意能力的培养。如对于教材中的陈述性知识,要经过师生的共同加工,而不是直接把知识呈现给学生,要理清知识的层次脉络,使之系统化;分析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结构化;总结地理事物的分布、运动和变化规律,使之规律化;运用各种图像、图表、地图,做到图文结合,使之形象化;联系有框图、比较有表格,使之技能化。通过这"五化",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演绎、概括推理等多种能力。
因此,我们在复习中,应当立足本学科教学,应把好自己的"门"(即教好自己所教的学科),同时也要串串"门"(使政、史、地三学科相互交流、渗透),以形成全方位、立体的时空观的教学模式。
立足本学科教学时,应注重夯实学生的"双基"。 考试虽然明显地反映了"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但是在复习教学中千万不能因此而忽视基础知识,因为知识是能力的载体。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每一个知识点真正弄懂、吃透。该拓宽的要拓宽,该加深的要加深。要形成地理知识的系统网络,纲举目张,只有系统了的知识才是有用的知识,才能运用自如。
二、重点复习系统地理知识,适当拓宽和补充区域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文理综合能力考试试题往往以“问题立意”,其试题必然源于教材,却又高于教材,源于单科知识,却又融合各科知识,这就要求各学科的教学中要加强联系,探索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整合的途径,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地理学科而言,综合性本来就是本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所研究的对象――地理环境又是一个由自然、社会多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综合体,必然与其它学科之间有不少相互渗透、交叉之处。如环境问题就渗透了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历史因素、生态环境、人地关系、国家政策和措施等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在地理复习中,除了要掌握地理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外,还要注意以地理学科知识为中心,联系和沟通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以某一地理事实为材料,运用相关学科知识综合分析,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立足单科,关注学科间的综合,强化综合意识,锻炼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我们在地理复习中,应该立足本学科,强化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与综合,适当关注学科之间的联系。立足本学科,就是要按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和考试的知识范围,抓紧好本学科的教学,真正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并且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知识,以教材的不变应中考的万变。经过调查发现,由于学生长期受“分科教学,单科考试”的传统习惯影响,一开始时对综合考试不适应,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从一个学科跳跃到另一学科,脑子一下子转不过弯来,在综合考试中学科知识鉴别时间长,综合思维能力差。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单科考试中能考出好成绩来,但三科一综合,成绩就差得多。这些说明了学生对跨学科综合思维不习惯,习惯于传统的一维纵深思维,而横向联系渗透的思维能力低下,学科知识干扰明显,学科跳跃思维不适应,增大了综合考试的难度,降低了综合考试的成绩。因此在复习教学中我们应改变划学科为牢的传统教育观念,在搞好本学科内综合的基础上,应淡化学科专业知识体系,打破学科之间的鸿沟,加强不同学科知识的综合,重视政、史、地三科的知识结合点,使学生具有掌握运用各种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固然离不开老师的指导,但我们认为更重要的还是要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教师可挑一些典型的综合题作分析,指导学生善于捕捉综合的切入点,以提高对知识由横向联系渗透向纵向深度发展的网络思维能力。
四、捕捉教学信息,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加强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
地理学科教学技能总结范文4
关键词:地理教学 现状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3(a)-0221-02
地理教育对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和国民素质教育意义深渊,为了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能满足信息时代人才需求,强化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初中地理教育势在必行。新课程改革对农村初中地理教W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当前我国农村初中地理学科教学仍处于劣势地位,教师资源匮乏,硬件设施条件不尽人意,教学效率低下,学校重视度不够,难以贯彻落实地理教育,加强地理教育改革至关重要。
1 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现状
1.1 学校不重视地理教学,学科社会认可度较低
地理学科的社会认可度极低,大多数人认为地理学科并不重要,实际教育意义不大。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和教师认为只需要在结业前突击即可获得优秀成绩,不重视地理科学素养的培养和地理知识技能的提高。许多初中学校在日常教学中将地理学科边缘化,地理学科课时少。
1.2 教师教学模式单一,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农村初中学校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时仍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没有灵活处理好教与学之间的关系,侧重于灌输知识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相应地理知识技能,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受农村学校硬件设施条件的制约,缺乏开展多媒体教学的物质条件,教学手段较为单一,课堂教学甚至没有展示基本的挂图和模型,单纯的理论和概念讲解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课堂效能较低。另外农村中学地理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完善,教师评价过于传统,过分注重教师教学过程反馈,忽视学生学习过程的反馈,教学评价方式手段单一,仅凭试卷成绩来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方法过于片面。
1.3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处理不到位
尽管新教材中增加了大量的活动探究内容和阅读资料,但是教师对教材处理不到位,课堂教学中只重视教材知识内容的教授,对需要学生收集信息、分析整理资料、开展探究活动的教材内容忽略不提,忽视了新教材编排中体现的素质教育思想,未能充分整合教材内容,发掘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中习惯于照本宣科,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处理较为粗糙,甚至只将考试考点勾画出来供学生回去背诵,或者组织学生使用题海战术进行练习而忽略教材内容学习。
2 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现状产生的原因
2.1 农村初中学校整体师资力量不足,专业地理教师资源匮乏
当前我国农村初中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不到位,整体师资力量不足,存在教师学历偏低、年龄结构老化、性别比例失衡等问题,大多数农村初中专职地理教师数量稀少,地理教师基本为兼职教师。兼职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往往把地理课视为副科,有些学校甚至启用主要负责行政教务工作的教师兼顾地理学科教学。
2.2 农村初中地理教学基础设施和资料不足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从而导致农村初中地理教学基础配套设施相对落后,缺乏现代化教学设施,如多媒体教学设备等,难以使用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甚至缺乏相应的教学道具和教学辅助书籍,校内课程资源相对匮乏,不利于优化地理教学质量。
2.3 优秀的教育成果未能及时运用于教学工作
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积攒了相应的教学经验,在实践中领悟了一些教学手段,获得了一些优秀的教育成果。但是这些教育成果难以得到认可,学校对地理学课的不重视,并不关心作为辅修课的地理课教学质量如何。再加上教学基础硬件条件不够理想,使得这些优秀的教育成果难以及时运用到教学工作中来,难以有效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
2.4 学生难以适应新的学习方式
农村初中学生学习依赖性较强,自主学习能力较差,自我学习觉悟不够,习惯于被动接受式学习,习惯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开展地理学习,难以适应新的学习方式。传统的地理学习方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新课标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学习方式有待转变。
3 提高农村初中地理教学质量的相应对策
3.1 优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教学中需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意义重大。教师应改变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课堂上应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在讲解初中地理湘教版教材中有关我国省级行政区域名称和空间分布内容时,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行政单位名称的记忆口诀。最后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口诀最好记,教师可以适当奖励获胜的小组,开展小组竞争能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可以把课堂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例如,在人口问题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的必要性和控制人口增长的对策,将课堂交给学生,学生归纳总结完毕之后教师再进行补充,鼓励学生开展探究式、合作式学习,锻炼学生搜集信息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开阔学生的眼界。地理学习离不开对地图的应用,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地图意识,帮助学生树立空间地域概念,在讲解中国地形特点有关内容时,教师应教会学生从地图上分析地形特点而不再是死记硬背,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简略地形图画法。新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3.2 坚持地理教学为生活服务的理念
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坚持地理教学为生活服务的理念,鼓励学生将地理知识运用到解决日常生活问题中去,强化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教师在讲解中国气候类型一节时,应侧重于讲解气候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提高对地理学课的重视度,帮助学生树立农业发 展需因地制宜的观念,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地理知识解决农业生产的问题。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相关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 能力,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在环境污染类型一节中,教师首先应让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问题的严峻性,鼓励日后从事农业生产的学生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3 加强专业地理教师队伍建设
地理教师自身专业素质会直接影响到对教学质量,为提高地理教学效率,必须加强专业地理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丰富自身地理知识储备,积累教学经验,加强自身的教育研究能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水平。富有教学热情、高素质的地理教师才能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不断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始终致力于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当前我国农村初中地理教学存在较多问题,学校不重视地理学科,地理学科被日益边缘化,教师教学模式单一,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足,不重视地理学习。为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学校应加强专业地理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应优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坚持生活的理念,鼓励学生能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牛峰.浅谈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及对策[J].新课程・上旬,2014(5):142-143.
地理学科教学技能总结范文5
一、让教学内容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到“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生活即教育”。的确如此,以前,很多教学现状照本宣科,缺乏生活味,学生总感觉到学习地理的过程是枯燥无味的。如果能将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知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的同时,增加地理学习的兴趣。
二、让教师创设教学情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探究法是一种良好的措施。美国当代教育家布鲁纳指出:“知识乃是一个过程,不是结果。”这话极深刻地揭示了教学观的一个重大转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变“结果学习”为“过程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合作的过程。
[情景1]:.我在上《月相》这一节课的课堂中,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都看到过月球的阴晴圆缺,可是你们是否注意到,月面的圆的一面朝向的方向,出现在天空中的不同位置,在时间上有什么不同呢?很多学生从来没有注意过这样的情形,感到很迷惑,都瞪大眼睛,好象正在等待老师给出答案。
这时候,我及时给学生布置一个作业:要求学生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每天记录早、晚自修时的月亮,月面圆的一面的朝向、所看到它在天空中的方位,然后通过这些数据找出月相变化的规律,可以几个人合作。然后试着讨论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通过实践的观察,发现可以用8个字来概括,即“上上西西,下下东东”也就是农历上半个月的月球上半夜可见,在西边天空,月面朝西,农历下半个月的月球下半夜可见,在东边的天空,月面朝东。然后再搜集一些古人描写月亮的诗词,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杨柳岸晓风残月”等等。请学生根据诗词所描述的情景,判断诗人当时是在农历什么时候描写的,推断大概的时间。这样学生就可以比较顺利把问题回答出来。
[反思]:如果老师没有创设情景,没有让学生进行记录月相变化的实践,直接由老师来讲述的话,学生很难理解也很难真正掌握月相变化的知识。通过这样一段时间的实践观察,再经过自己的探究,找出了其中规律性的东西,这个收获比单纯的老师讲解要理解得更深刻一些,也更有助于记忆。中科院心理所的张梅玲教授曾说过:“再完美的模仿毕竟是模仿,有缺损的创造毕竟是创造,要创造要发展不能一次求完美,但毕竟是在前进在发展,路是人走出来的”。我在这儿提到的是教师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然后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实际上,在探究教学中的最高境界,应该是让学生提出一些探究性的问题。
[启示]: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完全可以鼓励学生独立探究,给学生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不要急于得到圆满的答案;给学生以思考性的指导,特别是当学生的见解出现错误或偏颇时,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矫正,将机会留给学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学的宗旨。“施教之功,贵在诱导;妙在转化,要在开窍”是教的宗旨。
其实,不论是学还是教,都应注重探究。学生自我发现知识并独立地掌握知识,正是当前新课标理念下的地理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迫切要求,也是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三、让研究性学习贴近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高中地理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中,要求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实践探究能力;能够独立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与评价。要实现这一目标,培养学生地理学科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开展研究性学习。如何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来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的实践能力呢?
[情景2]:.有几位学生选择了《玉苍山旅游资源现状及开发前景》这个研究性学习课题。他们对如何开展研究感到很棘手,不知道该怎样制定方案。他们找到我,想让我提些建议。我经过思考后,向他们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你们为什么要选这个课题?对玉苍山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准备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前景又是想根据什么数据分析的?最后课题报告的呈现形式是什么呢?学生根据这几个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后,终于制定出了研究方案。(见附录)
[反思]:高中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往往会遇到很多问题,从开始选题----方案制定----开展研究----实践数据及分析----撰写课题报告等。教师要对学生研究的整个过程进行全程指导。教师对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应该对学生开展研究整个过程,包括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正确性、研究成果的质量和研究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体验感受及其他方面的得失,进行全方位的指导。特别是对学生开展研究的过程,要求学生一定要作比较详细的记录,随时记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同时小组成员之间还要经常互相讨论、交流和研究,进一步完善研究计划。研究结果的表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数据的处理,要引导学生学会怎样整理资料、加工、处理信息,学会以恰当的方式表达研究结果。最后,通过交流研讨分享成果,进行思维碰撞,使认识和情感得到提升。再让学生通过总结反思,学生就可能会获得更深一步的理性认识。
地理学科教学技能总结范文6
【关键词】地图;地理教学;应用方法;技巧
在地理的学习中,地图是不可获取的一部分,被称为地理学的第二语音,地图将地理信息形象、直观、综合地表达出来,使扁平的文字知识变得立体生动。地图的形式有很多种,如挂图、地图册、插图、黑板略图、以及多媒体教学的电子地图等。地图通过图形、文字、颜色、符号、数字等方式将地理信息形象的展示出来。在学生的地理学习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一、地图识别对地理教学的重要性
地理学科知识是十分广泛的,大到全球,小到某片区域,很多是学生不可触及的。比如地球的内部结构,大气圈层等,这些所要学习的对象,单凭教师的口头叙述是无法感知到的,有的甚至连人类的双眼都无法观察到。解决这些学习对象的认知问题的方法只有靠地图的展示。如果教师只用语言或文字来对学生讲述,这些有具象化的知识却无法被学生清晰的认识到。定位、区域分布这样的概念,更是无法用语言让学生去明确的。地图将地理事物用图形、文字、符号、数字、颜色甚至多媒体(电子地图)储存了大量的信息,是空间信息的理想载体。尤其是多媒体电子地图,使学生们在教室足不出户就见识了千里之外的风光,如身临其境般的向学生展示他们应该了解学习的对象。地图的认知能够到达传统教授无法达到的高度。如在学习某一区域时,地图用本身丰富的信息量向学生们介绍当地富饶美丽的自然资源,培养学生对其的认知和热爱。
地图在地理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我国的现行教材明确指出:“地图储存传递着大量的地理要素,这是其他文字材料无法超越的”,在我国我国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提及到地图的使用时,指出掌握使用地图,利用地图的信息,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地理学科上的感性知识,理解地理研究对象的分布、联系、作用规律等。并能提高我们灵活运用地图的技巧。地图包含了大量的地理信息,是地理知识的整合,是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必要工具,帮助学生学会地图识别,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认识。
二、把握地图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熟识地理知识的最终效果是在心中形成一个深刻牢固的“心理地图”,把空间的关系、分布、变化、结构这些无法用语言描述的特点,标注在“心理地图”上。地图就承担了代替学生描绘“心理地图”的作用,它把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呈现在学生面前,展示出学生心中该有的“心理地图”的摸样,帮助学生形成自己正确的“心理地图”,可见地图在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地理技能和重要的空间定位能力等地理学科的基本素养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地理教学中,注重地图的使用,利用地图培养学生进行模型化的思维,将所要讲授的内容与地图的元素机能结合起来,教授学生的地图认知能力,树立学生的模型思维。比如通过了解地体册的行政区划图,学生可以直接可观的观察到行政取得位置关系和大致轮廓。效果胜过空乏无力的语言描述。又如在学习交通路线、铁路网的时候,老师无法用语言使学生形成空间概念,无法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是通过一张简单的“主要铁路图”,结合黑板略图的总结,学生可以一目了然。
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感性认识,加深知识的记忆。地图的彩色画面,相对于枯燥的黑白文字,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能够帮助学生残生整体意识,认识到地理事物相互间的必然联系,从而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地理学科的各个知识点之间有着联系,教师在教授的时候可以利用地图突出强调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比如在讲长江中下游的时候,可以语言的讲述和地图的绘制同步进行,从上游开始画,然后随着长江的绘画完成,沿岸的支流、风景名胜、特大城市、上中下游的分段、大型水利工程等都一一道出。顺便加上长江的水力资源、生态环境,整个地区的知识点可以在地图的展现出来。由此地图辅助学生系统的学习了地理发杂的知识,有条理的形成了形象鲜明的记忆。
三、在教学中地图应用的基本技巧
地图对于地理教学的重要作用是替代枯燥乏味的语言文字,地图是地理知识形象系统的展示,是一个庞大的承载多为知识的载体,教师应该懂得利用地图的之一优势,让地图更好的对学生的教授服务。系统完整的熟识教学的知识点,理清各个课程之间的联系,合理运用地图中的各个元素,知识点与地图元素技巧性的结合,才能达到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的效果。
1、形象表达
运用地图绘制技术归纳知识点,将知识在地图上具象化,合理运用多种方式,图形、颜色、符号、数字。图形表达形象易于理解,记忆深刻。颜色给人一定的视觉享受,不同的颜色可以区分知识点中不同的两种或几种物质,比如地求内部的圈层,层次分明的颜色区分,是学生一目了然。又比如温度变化的标注,省却了复杂的文字赘述,简单明了的将温度的范围,变化趋势表现出来。图形与颜色的结合运用,便于理解方位和轮廓,比如行政区的划分,季风带的区分。
2、知识整合
一张绘制巧妙合理的地图,可以包含一个区域的多种元素。地理是自然学科,自然界很多现象时相互作用联系的,将有联系的现象绘制在一张地图上,将他们的关系用最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比如地形的形态分布图,可以反映出该地区的海拔高度分布情况,以及各种地形相互作用的关系。自然资源的分布图,通过自然资源的削减以及流动过程,反映出世界经济的发展、人口生活水平、环境的保护与破坏等一些有联系的问题。通过关系在地图上就行知识整合,可以帮助学生对认知地理事物发展的规律
总之要让地图在地理教学中发挥作用必须熟识地图的各种元素、拥有系统的地理知识,有机巧妙的将地图的功能与私利知识结合起来,利用地图的表述功能,选择正确恰当的与元素去表达,才能让地图使得地理教学发货极大的功效,有利于学生记忆理解。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