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会计的核算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预算会计的核算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预算会计的核算方法

预算会计的核算方法范文1

关键词:保险公司 会计集中核算 会计监督

一、前言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保险公司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规避市场风险,保险公司势必要摒弃以前分散、粗放的管理方式,朝着集约型、精细化管理的方向发展,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也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保险公司会计集中核算即在保证各个下设分支机构财务自和资金所有权、支配权相对不变的条件下,由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统一开设银行账户,负责管理资金结算、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工作,并且按月向各个分支结构提供会计信息,最终实现规范会计工作,提高资金使用率的目的。

二、保险公司会计集中核算的原因和特点

保险公司传统的会计管理模式即各级分支机构均设立隶属于自身管理的财务部门并且使用独立的银行账户和会计账簿,由各级分支机构作作为独立的会计主体行使财务管理和核算职能。各级机构定期向上汇报本级以及下辖机构的财务状况以及会计报表,层层汇总得到全公司的总财务报表。这种财会合一的管理模式虽然方便各级机构管理本级业务以及资金运行,但是难以保证会计工作的透明性、财务信息披露的有效性以及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从长远来看并不利于企业的上市发展。另一方面,会计核算涵盖了诸多工作,比如保费批量扣款、费用审核、税费申报、分支机构需求上报、银行账户日常管理、资产及物品的调拨管理、各类单据的发放等,三级机构市属中心的工作更为琐碎,还要包括理财分析讲座等。总之,保险业务纷繁复杂,保险公司各级财务管理人员工作量大,工作内容多,人手不足,很难全面的顾及到核算工作。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和国务院“小金库”的排查工作,国家对于保险公司核算的要求更加严格,推行保险公司会计集中核算势在必行。虽然各个保险公司采用的会计集中核算方式有所不同,但是都具备如下特点:由会计核算中心管理原始会计凭证或扫描件,完成账务后统一装订保存;区域内业务费用收付统一管理、调度、结算;由会计核算中心统一上报月度、季度、年度报表决算报表,经相关机构复核后归档;

三、保险公司会计集中核算的措施与要点

(一)保险公司会计集中核算的实现

按照集中程度来分,保险公司会计集中核算的实现途径的主要有两种,一是会计集中核算中心隶属于总公司,采用统一开户,分机构核算的全国大集中管理方式,平安保险公司即采用这种会计核算方式。各地分公司将业务和费用事项原始单据扫描后可借助ERP系统发送至会计集中核算中心,进行交叉验证后复核生成凭证,会计核算人员据此进行账务处理和资金审核拨付;二是会计集中核算中心隶属于省级分公司,负责该省各分支机构具体的费用核算工作,各级机构保留审批资金的权利,由总公司会计部门承担监督和业务指导的工作。两种方法各有侧重,保险公司需要根据所占的市场份额和企业规模决定会计集中核算的具体实施方案。实际上,在保险公司推行会计集中核算的过程中,一些保险公司进行全面账务处理,一些保险公司上收费用审批,付款由分支机构完成,还有一些公司将公司资金、单证、税务全部上收统一处理。不同公司的集中核算目标不同,也因此选择了不同的集中核算模式与制度,但由于保险公司人员流动性比较高,涉及的流动资金数目大,建立规范且符合实际的会计集中核算流程十分重要。

(二)保险公司会计集中核算的优势和不足

1、增加了会计工作的透明性,提高了效率

由于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与保险公司各个分支结构互相独立,分支机构的财务审批权与核算中心的会计监督实现了分离,核算人员能够更好的执行公司的财务规定,依法严格核查各机构的收支项目,在很大程度约束了分支机构的财务管理工作,减少了预算外支出、风险事项支出现象。另一方面,各分支机构的财务人员不必再进行会计凭证处理,核算复核、付款和实效追踪等工作,可以更专注于财务分析,专项投资比分析等与公司经营发展相关的专业业务中,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为分支机构提供优质的财务管理服务。

2、增加了会计工作的规范性,降低了风险

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取消了大部分分支机构的银行账户,由核算中心统一开户进行会计核算和费用审核,缩短了管理链条,减少了资金沉淀,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由总公司或省级分公司负责管理资金的审核与汇付,统一保存被核机构的会计资料,更好的保证了资金的使用安全和会计凭证的真实性。另一方面,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可以统一会计核算口径,规范业务处理流程,通过专门的核算人员进行具体费用审核,与分支机构财务进行交叉验证,降低了会计核算的差错率。

3、会计核算工作与财务管理脱节

开展会计集中核算后,由核算中心承担会计监督职责,但会计主体、预算主体仍然是各分支机构,所以分支机构与会计集中核算中心间往往存在着职责不清的现象,再加上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分离后,核算人员与机构财务人员沟通大大减少,很容易发生矛盾,甚至造成管理盲区。另一方面,核算人员要负责多家机构的会计核算,由于不了解机构的经营状况和业务细节,无法保证经济事项与原始单据的真实性与合法性,只能从形式上判断,增加了会计监督工作的难度。

(三)保险公司实施会计集中核算的实施要点

1、建立健全会计集中核算业务流程

推行会计集中核算首先要建立合理的会计集中核算体系,确定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的工作范围与职能以及与各个分支机构的协调机制,建立流水化的核算业务流程,切实保证会计集中核算中心能够成分发挥会计监督作用,提供优质高效的会计核算服务。

2、提高会计核算人员专业素养

会计集中核算对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为实现会计集中核算,保险公司应该着力培养以下几类人才:分支机构虽然可以取消会计职位,但是应该设立专门的业务录入员,录入人员应能够编制基本的会计凭证,维护会计系统,并承担简单的税务和资产业务工作;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的核算人员需负责会计系统的管理,具有扎实的会计知识和核算经验,能够处理各种会计业务,生成汇总会计报表,负责公允值价值的确认,对重大事项进行干预和控制。

3、加强对行业规范的学习

保险公司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主要工作包括:保费收入、计提准备金、投资收益、费用计提等。针对新的会计准则,核算人员应该明确保险合同的界定、保险合同的划分、保险混合合同的分拆、保费收入的确认和新型保险产品的核算,核算人员还需厘清《企业会计准则第25 号―――原保险合同》、《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 2 号》、《关于保险业实施有关事项的通知 》、2009 年修订的《保险法》、2009《保险合同相关会计处理的规定》、《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等法律文件中关于会计核算的差异,如保单现金价值自动垫缴保费、寿险与非寿险的划分等问题的规则变化。表1即为《企业会计准则第25 号―――原保险合同》与《保险合同相关会计处理的规定》中关于保险混合合同分拆规定差别。除此之外,核算中心人员可以在机构费用报销前或利用保险公司省级会议培训的机会加强与机构财务的沟通和指导,增加各方的了解和配合,以提高核算工作的效率。

4、加强内部审计与控制

各级分支机构作为会计主体要和会计核算中心一起对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和管理,加强内部控制,严格限制超预算的行为。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保险公司应该特别重视合规性审计与全面性审计,加大力度处理违法乱纪问题,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四、结束语

会计集中核算作为公司预算管理和内部控制的重要途径,是会计行业的重要改革,已经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随着保险公司规模的增加和国家对保险行业各项要求的提高,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预算会计的核算方法范文2

一、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重要性

(一)深化政府会计体系建设的内在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需要加快推动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进程,全面提高公共财政管理水平。各单位会计工作需要与当前会计工作建设需求有较好的契合度,同时在诸多领域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财务体系,确保财务体系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为单位预算会计制度的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新时期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的重要基础

预算会计管理工作的目的即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更充分的发挥资源的最大化价值。因此,在当前预算会计改革进程中,可以基于可持续发展重视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且随着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单位总预算与预算实现了有效的合并,进一步优化单位会计体系,能够更全面、有效的反映出单位的财务数据,强化社会对公共财政的有效监管。

(三)提高财务会计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

一直以来,我国各单位预算制度在执行方面都有所欠缺,财务管理水平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依托于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单位预算制度的有效执行,并更好地解决现行制度中存在的弊端。因此,在当前国库集中支付及部门预算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需要做好各相关制度的贯彻落实,提高预算会计体系的科学性。另外,还要充分利用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这一契机,全面提高预算管理能力和财务管理水平,确保各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与当前新环境的现实需求相符,加快推动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

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单位会计的影响

(一)部门预算改革对单位会计的影响

针对当前发展的要求和预算工作的实际情况,部门预算改革工作不断推进。这就要求各部门要统一预算,并按照既定的预算编制原则、依据、程序、标准和预算报表体系等,编制出独立和完整的部门预算,有效解决当前各部门预算编制不规范、不统一的问题。同时,还要强化对预算的审计,通过规范预算编制流程,全面提高监管效率。及时发现预算资金使用不规范的问题,利用预算绩效评价来实现对预算资金的有效监管。

(二)开展政府统一采购对单位会计的影响

通过实施政府统一采购,可以有效控制各单位采购环节的不规范行为。各单位对于自己所需要的采购物资,需要严格按照预算标准进行上报,审核通过后,政府依照规范化和公开化的流程来统一采购物资。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各单位会计信息的质量,而且规避了采购环节会计工作中账实不符的问题,使各单位会计信息的有效性得以全面提升。

(三)国库单一账户改革对单位会计的影响

通过国库单一账户改革的实施,进一步规范了预算资金的流向和使用。在当前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中,通过建立健全相关的账户和财政专户,实现对各单位预算资金的有效控制。当前,财政通过财政零余额账户向各单位进行预算资金拨款,财政零余额账户具有不可提现的特点。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遇到特殊情况时,需要额外支出预算外的资金。在这种情况下,相关部门要加大审核力度,并由财政通过零余额账户进行授权支付,以此来有效规避单位内部预算资金违规使用的问题,从而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单位会计工作的优化策略

(一)实时监管资产,提高会计核算的科学性

新的改革环境、新的制度体系,要求单位在深化改革发展的同时,要坚持以创新发展的思维,完善会计核算内容、创新会计核算方法,都是提高会计核算科学性的重要内容。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为会计核算内容、核算方法的创新提供了基础,也进一步要求单位会计工作创新发展的必要性。首先,单位应强化对长期资金的有效监督,抓好固定资产管理。特别是在固定资产折旧处理中,应严格依照会计准则,避免固定资产流失或“虚报”等情况,确保在预算会计报表中,固定资产价值的真实体现。其次,资产管理是全面深化的实时监管,确保财务信息及时更新,信息及时反馈,提高财务会计信息的有效利用,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并且提高财务报表的完整性、科学性,这是财务报表分析的工作基础。

(二)完善预算会计报告体系,明确预算会计目标管理

针对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能够与国际预算会计制度接轨的会计制度,全面提高预算会计管理的规范化和统一化。进一步优化单位会计体系,提高会计体系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创新核算方法和体系。明确预算会计目标管理,全面提高预算会计的有效性,做好预算外资金和财政拨款的分类工作,细化预算会计制度。通过建立权责发制来全面提高制度的约束性,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另外,在预算编制工作中,还要明确职责及部门分工,并制定科学的激励机制,全面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三)优化会计科目设置,形成有效的财务反映

为确保真实、完整地反映各单位财务情况,应调整现有的会计科目,并进行科学细分。一方面,要修订国库集中支付等财政制度,并创新预算会计的核算方法,重新设置收支类账户,细化结算项目。另一方面,优化固定资产的核算,并将“基建”纳入会计核算中,完善预算会计体系,提高会计核算的科学性。消除财务数据交叉问题,严格控制资产总额、负债等“虚增”情况,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四、结语

预算会计的核算方法范文3

现行预算管理制度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还是有所欠缺,在核算和真实的反应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财政采购制度后会产生新业务差异,财政总收入和财政总预算在国库集中收付下也都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它的变动多数是因为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与财政总预算会计之间拨出经费及经费回拨、周转之间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例如,行政单位工资的发放是由财政通过我国央行转到中国招商银行再转到员工工资来支付工资的工资,这种情况下,行政单位要制作两项费用的记录,即支出一项、收入一项,而财政总预算仅仅制作一项支出,这样就会导致与实际收付实现原则不符。在部门预算方面,一切的支出和收入包括全部的预算资金,为此导致预算执行情况的预算会计不能有任何的遗落,必须反馈出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会计,例如,涵盖在部门预算中的基建资金必须和其他财政资金相等,换一句话说想要真实的说明综合预算,那么一切的基建预算收支都必须毫无疑问的囊括在部门预算里。在预算单位会计体系中汇集了所有的预算资金,有时不得不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内的应付收支做相应的类别调整,因为在会计单位核算体系中会有特别的业务,导致必须对预算会计的会计科目进行新的设置,例如,对财务报表的结构进行调动,来满足国库管理制度和会计预算的需求。所以,重新组建会计体系,让财务管理和预算管理要素交融是势在必行的。

政府采购资金的做法将成为预算会计核算内容的重中之重,财政部门将全部支拨行政企事业单位的一系列采购支出,其中囊括财政预算资金和其他资金。为此,预算单位的资金流向财政部门的现象也就应运而生了。某些工程的大额采购尾款支付是要经过漫长的保修期才能给予付款,这个现象的形成是因为政府在项目的施行、货物采购的验收与付款都存在时间的间断。这些情况会导致现行的单位预算会计制度在做账过程中与实帐存在很大的差异,无法确切的反应预算单位的经济项目。这些情况会导致财政部门的预算支出信息不准确,继而真实的政府支出活动将被掩盖。所以,只有改变现行的会计核算方法才能解决存在的问题。

二、事业单位定位会计核算方法的问题

事业单位在经济市场为主导地位的大环境下,活动项目、性能也随之改变,经济活动项目比重越来越高,非经济活动项目比重不断的减弱,大体方向不断向市场靠近,但又与市场有着微妙的不同,原因在于事业单位担负着为社会提供需求的伟大使命。事业单位、社会团员、非企业单位(民办)、各类基金会等在为人民群众服务或提供管理的的出发点是基于社会效益,才按照财务资源等提供更好的、更多的服务与管理。他们的实质在会计中称之为“非营利组织会计”,政府部门与这个组织的实质特性类似,但差别还是很大。所以政府会计和非营利组织会计包含在非企业单位会计中,但又不可以统称为政府会计。而让利润最大化,效益最大化、收入最大化才是企业的真正目的。这就是事业单位与企业和政府部门存在的差异。

三、现行行政事业单位

行政事业单超出预算之外的资金通通被财政专户管理,通常体现为三种方式,比例上缴的方式、全额上缴的方式、结余上缴的方式。而这种做法在现实中是很难实现的,就此三种方式中的比例、结余上缴的方式应该被取缔,在两种方式中他们与自身的制度就是冲突的,根本无法适合当代公共财政管理的制度。例如在没有被核准的预算之外收入应当是单位组织对外的负债项目,三种方式同时被不同的单位组织所使用,一定会产生有悲有喜的单位组织,严重的会造成单位组织管理上的失误和凌乱。三种方式分别被使用时即使不出现混乱,但按结余上缴的方式在会计账务上也存在规范性的漏洞。相关的制度明确的规定:单位组织有收入时,必须对单位组织的全部收入项目进行核算,之后在对结余上缴财政专户进行定期结算。当今最大的难点在于单位“大收支”的环境影响下,既要在会计上反映部分资金结余又要清晰、明了的结算资金结余。在实际中很多的经常性费用和专项资金账务的核算存在边界定义的模糊。经费支出,拨出、拨入经费的科目下依次设置了相应的专款支出,拨出、拨入专款等二级科目,这些在现行制度中都有明确的规定。混杂专项的经费与正常经费的性质是经常出现的,将专项经费与正常经费通通放在经费类总账科目下进行结算是在行政单位中经常出现的,这些会计的核算方法都是存在不当的,导致没有清晰的账务思绪。所以,行政单位应像事业单位的会计账务一样,建立与专项结算、转款专用的,与之相符的会计账目,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量体裁衣。

预算会计的核算方法范文4

关键词:革新 文化事业单位 成本核算

一、文化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文化事业单位大多数是非营利性组织,运营资金主要来自国家财政预算拨款,没有外部生存压力。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国家将会严格经费预算管理,从源头上控制铺张浪费,改变过去重投入、轻效率的做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成本核算、绩效管理将被推到政府会计改革的最前沿,需要合理归集、反映业务职能的运行费用和履职成本。G博物馆是G省唯一的国家一级博物馆,是G省最大、最多、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收藏所。属于公益性事业单位,主要资金来源是财政拨款。会计核算执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文化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会计核算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按照隶属管理要求定期向文化主管部门和财政厅报送预算、决算信息。在预算会计体系下G博物馆提供的成本信息载体为“支出总表”(见表1)和“支出明细表”(见表2)。

从G博物馆的成本核算情况不难发现,在预算会计体系下文化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

(1)成本核算不能提供按成本对象核算的成本信息,满足不了效益成本考核的需求。如表1反映的成本信息是“大支出”的概念,是G博物馆20×4年全年发生的耗费,包括人员经费支出、商品服务支出和资本性支出。表2也只是按照费用的经济分类性质对表1做出明细分类核算,也未能提供按照成本对象反映的成本信息。可见,根据财政拨付预算经费的管理需要,现行的成本核算仅对所有支出按照收付实现制进行归集,各项支出没有在各成本对象间进行成本分配,未能提供按成本对象反映的成本信息,不能满足单位内部对成本对象绩效考核的需求。

(2)成本核算将资本性支出一次性列入成本,不能真正反映出当期的实际成本状况。如表1中列报的G博物馆20×4年发生的基本建设支出90万元,其他资本性性支出354万元全部作为当年的耗费,在收付实现制核算基础下,将资本性支出全部作为当期成本列报,不但扭曲了资产的使用属性,同时也不能正确计算出考核对象当期应负担的成本。这样的会计处理方法,显然只是考虑了财政决算对当年发生总支出管理的需要,而没有考虑到资产的受益年限,根据权责发生制开展成本计算的需求。

(3)成本核算反映的成本信息较为单一、简单,不能满足管理会计对信息全面性和相关性的要求。主要是由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经验和观念尚存在较浓的计划经济色彩,目前文化事业单位提供的成本信息主要是考虑政府预算管理的需要,较少考虑到管理会计的需求。预算会计考虑“规范、原则”较多,属于“外部报告型”会计;管理会计属于服务型会计,主要履行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考核的职能,为单位管理服务。现行的支出总表和支出明细表不能满足管理会计对成本考核的需求,由此可见,成本管理与控制作为预算管理的一项工具尚未在文化事业单位中充分运用,预算会计与管理会计尚未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二、革新文化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思考

(一)以管理会计理念革新文化事业单位成本观

我国文化事业单位在政府预算的支持下一直缺乏成本观念,在开展事业活动中不仅不重视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而且在“以支定收”的预算经费拨付模式下存在将成本最大化的观念。从管理层到财务人员都不太重视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资金使用在各个环节都比较松散。显然在此观念下核算的成本信息不能支持成本监督机制的有效运行。以管理会计理念革新文化事业单位成本观念就显得尤为重要,就是要求“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应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规范预算管理和提高资产负债信息透明度出发,有效开展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工作,并且借鉴西方管理会计研究成果和我国管理会计的应用经验,合理界定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核心内容。”(黄微平,邹欣艺,2015)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核心内容包括经济预测管理、财政预算管理、财政绩效管理、政府财务管理和内控与风险管理。这五项核心工作都需要运用管理会计理念开展内部成本核算,提炼有用、相关的成本信息为管理者的管理活动提供支持。为此,应结合我国文化事业单位成本管理的实际和行政事业单位改革,将管理会计理念、工具方法和能力框架引入文化事业单位成本管理改革中,应对实践中出现的新经济现象、新问题。

(二)协调好预算会计与管理会计需求革新成本核算方法

我国文化事业单位主要职能是提供公共产品,由国家供应资金、财物,按照现行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将文化事业单位纳入国家预算管理体系。目前我国文化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以预算会计系统为基础,但预算会计系统不能提供管理会计所需要的全面的、相关的财务信息,这就需要考虑管理会计需求革新内部会计核算方法(包括成本核算方法)。

(1)扩大权责发生制核算业务的范围。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引入了权责发生制,但只局限于部分经济业务和事项,仍规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新制度规定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的业务范围主要在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核算,只是部分改善了采用收付实现制核算的会计信息质量,使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基金客观反映单位拥有的资产状况。这种采用“双轨制”的会计核算办法存在着局限性,导致成本核算不准确,不能满足现代成本管理对成本核算、考核的要求。为解决这一问题,可参考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扩大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业务的范围,逐步扩大到所有的经济业务,真实地反映出单位拥有的资产质量,将费用和损失恰当的计入各期,以此计算出的成本信息才更准确。

(2)采用“间接法”的成本计算方法来协调预算会计与管理会计的需求差异,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要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但收付实现制编制的成本表(支出总表和支出明细表)没有区分支出归属期间和成本承担主体,在此基础下归集的支出费用不能满足成本计算的需要。为遵循预算会计制度的要求,同时满足管理会计对成本计算的需要,可以采用“间接法”对支出进行调整。间接法,就是日常会计核算时按照现行预算会计要求遵循收付实现制进行核算,编制预算会计报表,然后再按照成本计算的需要,结合相关会计资料,利用“成本调节表”(借鉴企业现金流量表、合并会计报表编制调整工作底稿的方法)将按照预算会计核算的与当期成本无关的支出剔除;与成本核算相关的费用支出调整增加,准确地划分归属于当期成本对象的成本支出,从而正确核算成本。本文以G博物馆为例,有关成本调节计算过程见表3。

(3)按照管理会计需求合理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基于成本对象进行成本核算。文化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对象与企业存在本质区别,主要提供的是“无形产品”,如展览、讲座、收藏保护、宣传教育,“产品”具有一次性、多变性,成本对象不容易确定。原因在于,传统的成本核算对象是有形的“产品”,主要是满足资产负债表的记录、报告需要。在传统会计体系下文化事业单位很难找到适当的成本核算对象,导致实务中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无法开展基于成本对象的成本核算。只有从管理会计视角上去创新文化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对象才能使文化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变得具有操作性,获取更全面的成本信息,满足对文化事业单位成本对象的绩效评价。由于文化事业单位的业务职能都相对明确,财政部门拨付预算经费也是根据单位承担的业务职能来核定,因此,以“业务职能”为核算对象计算出的“成本”既能满足预算会计需求,又能便于管理会计合理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开展基于成本对象的成本核算。博物馆的业务职能主要是为观众提供精神文化产品,体现在教育、宣传、欣赏、收藏保护、科学研究等,因此,可以将陈列展览、宣传教育、藏品赏析、收藏保护、学术研究作为成本核算对象。G博物馆基于成本对象开展的成本核算有关情况如表4所示。

对比预算体系下的支出总表、支出明细表和基于成本对象编制的成本表,按照成本对象计算的成本表能提供更加全面、相关的成本信息,有利于单位对各业务职能的投入、产出做出绩效评价。

(三)以信息应用为导向革新综合成本报告系统

文化事业单位作为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一个公共组织,具有经济属性、政治属性和社会属性等多重特性,其成本报告应有别于企业,具有多维性。企业等经济组织主要考虑的是经济属性,而文化事业单位的经济行为不光考虑经济因素,还需要考虑社会公益等因素。对文化事业单位成本信息的应用较之企业会计来说相对复杂,单一的成本报表可能无法满足社会对文化事业单位绩效评价,还需要除成本表以外的表外信息。成本核算更多是注重财务定量分析,单纯依据成本表评价文化事业单位的多重属性还不能提供全面、充分的信息。因此,必须将文化事业单位的成本工作纳入到更加广泛、全面的综合成本报告体系中开展,适度增加决策所需的表外信息,增强成本核算信息的可理解性和可应用性。

参考文献:

[1]黄微平,邹欣艺.中国特色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J].财会月刊,2015(25).

预算会计的核算方法范文5

关键词:企业 会计成本核算 问题 对策

企业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消耗的支出,企业成本核算指的是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的货币计量。完善的企业成本核算可以促进企业对资源的利用和重组,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并且对企业成本实行全面控制,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透明化和合理化,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现阶段,中国经济和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企业带来巨大挑战,中国企业内部的成本核算管理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1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1企业成本核算方法不规范

大部分企业没有形成统一的核算规范,核算方法具有随意性。品种法和分批法是两个重要的成本核算方法,大部分企业选用品种法,对于分批发则缺少应用。许多企业在选择核算方法时,没有在充分了解企业的自身财务状况和企业会计制度的性质的基础上做出选择,导致成本核算方式与企业发展不适应,导致许多数据口径不统一,数据无法重复使用,成本核算较为混乱,在中小企业这种现象尤为严重。其次,核算主体单一。大多数企业以预算会计的核算方法为主,而预算会计的成本核算存在许多缺陷,如:成本核算主体单一、核算内容难以落实、资金需求大、缺乏责任制等,导致企业成本核算的会计信息失真,企业的消耗支出缺乏重视,严重阻碍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1.2企业成本核算内容不全面

内容缺乏完整性与合理性,企业成本核算内容比较繁多,核算工作量大,因此 成本核算内容片面化、核算信息不完整的现象十分普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忽视对知识资产、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的成本核算。目前是知识化时代,知识资源与信息资源等无形资产愈发重要。但在有的企业单位,忽略了无形资产的消耗,没有将其作为成本构成项目,而是计入管理费用项目。(2)企业核算人员没有充分的认识到成本核算工作的复杂性和庞大性,对人工成本核算的范围缺乏正确的判断。人工成本核算的范围主要是一线的工作人员,将工程技术人员。设计人员、研发人员等排除在外,导致人工资本消耗信息的不完整。(3)企业成本核算主要注重产品生产制造工程的消耗,忽视产品产前和产后的成本核算。(4)企业核算人员将重点放在企业内部消耗的成本核算,对环保支出等费用核算忽视。

1.3企业成本核算观念的落后

目前,企业的成本核算管理人员以及相关的财务人员严重缺乏成本效益的观念和成本控制观念。许多企业为了获取最大化经济效益,一味地扩大生产规模,注重生产产品的销售额,忽视对企业产品的成本控制,导致企业成本支出增加以及资源的浪费,不利于企业的长久可持续发展。

2改善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措施

2.1规范企业成本核算方法

有效的成本核算方法是提高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水平的基础,企业需要不断规范成本核算方式。首先,成本核算的方法有很多,包括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以及定额法等,企业应该充分全面的了解自身发展的特点以及企业财务核算的特征,对企业的生产产品的流程和特点进行分析,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成本核算方法。另外,由于成本核算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企业需要对多种成本核算综合利用或者重新组合再使用。其次,不断创新新的核算方法。时代是不断发展的,企业的管理方式要紧跟时代步伐。企业应该在其原有成本核算方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是企业成本核算更科学化、先进化。再次,企业需要做好固定资产、存货、采购材料的成本的核算工作,将企业独特的特点与企业相关的财务法规相结合,制定出一种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的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方法。

2.2 确保核算的全面性与科学性

在进行企业成本核算时,要保证成本核算的全面性和科学性。第一,企业需要对无形资产进行详细的成本核算,将无形资产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分类,采用多种核算方式,将无形资产的成本计入企业成本核算体系中。同时,企业还需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知识资源的特殊性,在知识资源消耗时,使用科学的核算方式,对其进行弹性摊销期限的设定。第二,有些企业在核算时忽视了环境成本核算,在进行环境成本核算的时候应当将环境成本列入企业成本核算体系中,加强对环境保护成本的核算。

2.3 树立先进的成本核算管理观念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树立先进的成本核算观念,提高企业成本核算水平。首先,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大力宣传成本核算的内容以及相关的法律规范文件,提高企业核算人员的成本意识和法律意识。其次,树立全面观念,从整体把握企业的成本核算,增强成本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明确表示企业的成本核算是企业所有生产环节成本的综合,是对各个环节成本的有机结合,形成对经营决策的有力支持。

3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立足之地,就需要不断完善企业管理模式,提高企业职工的劳动效率。而成本会计核算是企业管理的关键环节,对企业的发展影响深远。企业应该加大对成本核算的重视,全面深刻地分析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不足之处,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完善企业成本核算体系,提高企业成本核算水平。所以,企业需要规范企业成本核算方法,采用适合企业发展的核算方式。保障成本核算的全面性与科学性,减少错误和遗漏的成本项目。树立先进的成本核算管理观念,提高企业成本核算人员的专业素质。这样,企业才能在市场经济下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祁虹.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1.6(13)

预算会计的核算方法范文6

关键词:行政事业会计 预算 采购 改革

现行的预算会计体系(狭义)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但随着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我国预算会计体系将向""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发展。

1.政府会计。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包括编制部门预算、实行国库单一帐户、建立政府采购制度等,客观上要求财政总预算会计与行政单位会计合二为一,成为政府会计。

推行国库单一帐户制度。部门预算编制后,如果没有预算执行制度的改革,其作用必然大打折扣。预算执行改革最有效的方法是推行国库单一帐户制度。建立我国国库单一帐户制度的基本框架是:按照政府预算级次,由财政在中国人民银行开设国库单一帐户;所有的财政性资金逐步纳入各级政府预算统一管理,财政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指定的商业银行开设的单一帐户,取消所有的过渡帐户;财政性支出均从国库单一帐户直接拨付到商品或劳务供应者。

行政单位为了执行国家机关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资金,由各级政府财政部门从本级政府预算集中的资金中分配和拨付。推行国库单一帐户制度后,财政部门不再将资金拨到行政单位,只需给各行政单位下达年度预算指标及审批预算单位的月度用款计划,在预算资金没有拨付给商品和劳务供应者之前,始终保留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国库单一帐户上由财政部门直接管理。行政单位的人员工资由财政部门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银行--职工工资卡方式直接支何;行政单位的专项支出按预算指标通过中国人民银行--政府采购--商品供应商方式直接支付;行政单位的小额零星支出,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银行--行政单位备用金(信用卡)方式支付。国库集中支付虽然不改变各行政单位的预算数额,但其作用在于建立起了预算执行的监督管理机制。实现国库单一帐户后,由于各行政单位只是政府的组成部分,其所有的资金都是财政资金,都要通过国库单一帐户收付,其资金活动已通过总预算会计反映,因此,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相当于总括和明细的关系,它们将合二为一共同构成政府会计。

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在财政支出预算管理改革中,政府采购制度应是一项重大的工程。许多国家的实践证明,现代政府采购制度是强化财政支出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政府采购制度的实质是将市场竞争机制和财政预算支出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使政府可以得到价廉物美的商品和服务,实现物有所值的基本目标,另一方面使预算资金管理从价值形态延伸到实物形态,节约公共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实行政府采购后,对于行政单位专项支出经费,财政部门不再简单地按照预算下拨经费给行政单位,而应当按照批准的预算和采购活动的履约情况直接向供应商拨付货款,即财政对这部分支出采用直接付款方式。财政总预算会计可以根据这部分支出数直接办理决算。而行政单位应根据财政部门提供的付款凭证进行资金核算,根据采购品入库情况入帐。这笔业务实际上是同一会计主体(一级政府)下获取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政府采购制度的推行也要求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合二为一。

事业单位会计向非营利组织会计靠拢,非营利组织会计不仅包括事业单位,还包括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各种基金会等。

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各种基金会等与企业相比,尽管在许多方面都具有相同或相似之处,但它们与企业之间的区别仍相当明显,即这些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从行为科学的观点看,任何一项活动都有其目的性,行为的目的不同,决定着它们行为方式、程序和控制模式也不一样。无论是企业,还是这些组织,它们都是从事一项具体的社会活动,但是它们活动的目的是不同的。企业经营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使投资者得到尽可能多的投资回报。而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各种基金会等在向社会公众提供管理或服务时,并不追求收益,其目的在于按照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提供者的企望和要求提供尽可能多的管理和服务。因此,非营利反映了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各种基金会等的基本特征,其目标着眼于社会效益。显然,这些组织的会计称为""非营利组织会计""就更能反映其本质特征。

非营利组织与政府部门的本质特征相近,但还是有较大的差异。主要是它有自己的业务收入,而且相当一部分非营利组织可以做到收支相抵。如一般事业单位除了财政资金外,还有其他性质的资金,这部分资金的收支不需通过国库单一帐户。各种基金会更是如此,其会计系统的独立性相对较强,因而在会计原则、会计科目、核算方法上有较大的不同,只是由于它与政府会计有共同的非营利性的特征,因而,非营利组织会计和政府会计虽同属非企业单位会计,但不能统称为政府会计,在制定会计规范时,将其统称为""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

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由于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使得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中的核算内容、核算方法等需要进一步改革,以适应部门预算、国库单一帐户、政府采购等改革的要求。

  部门预算要求反映部门所有的收人和支出,涵盖所有的预算资金,因此,反映预算执行情况的预算会计,也应以预算资金全貌为对象,应不再有遗漏。其中,基建资金也应和其他资金一样一起编入部门预算。即部门预算应当涵盖包括基建预算收支在内的所有收支,真正反映综合预算。然而,由于基本建设财务有一定的特殊性,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应增加相应的会计科目进行核算。细化预算编制到项目,也就是收支要重新适当分类。因此,预算会计的会计科目应重新设计,明细核算应作相应调整。零基预算即预算一切从零开始,各类支出取消""基数加增长""的预算编制方法,按照预算年度所有因素和事项的轻重缓急程度重新测算每一科目和款项的支出需求。因此,采用零基预算方法,对预算会计信息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预算会计不仅要提供收支流量方面的信息,还要提供资产存量方面的信息,从而对会计核算提出了新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