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范文1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一)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素质,只有少数人是先天的,绝大多数人的素质是后天经过受教育训练之后逐渐形成和提高的。即使是先天性的素质,经过教育训练之后也可以大大提高。如画家敏锐、细致的观察力是在先天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实践、训练逐步形成的,这就奠定了素质可以形成、提高、相互影响、逆转等,这也就是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
(二)素质教育的特点。
1.基础化。素质具有发展性的特点。因此,为每位受教育者的一生发展打好基础,使之建立继续发展的坚实的、丰富的生长点.这便是素质教育一个突出的特点。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为受教育者――幼儿的一生打好生长点的基础.便显得尤为重要。而作为幼教工作者,奠定幼儿时期良好的素质基础.是我们的天职,是不可推卸的责任.绝不存在可有可无的选择性。
2.整体化。这是由素质所具有的整体性所决定的。
对个体而盲,各种素质结构因素统~存于其中,相互影响.显示其整体性。为此,素质教育便对我们提出了使个体在体、智、德、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要求,不能有所偏废。同时.素质教育又要求我们教育要面对全体受教育者,不得有所遗漏。我们幼教工作者作为群体中的一员,本身素质也起着影响整体素质的作用。因此,幼教机构的领导和全体保教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十分重要的。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我们自己必须模仿地做到,起到榜样的作用。如果教师要求幼儿爱护环境卫生、工作人员却随地扔纸、吐痰;要求幼儿语言美,教师自己却语言不够文明……那么,素质教育整体性特点必然会影响保教人员对孩子素质的培养效果。
所以,形成高素质的幼教工作者集体,是向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必要前提。
3.素质化。素质具有潜在性、相对稳定性等特点,所以素质教育需要注重把外在的影响和要求“内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素质。也就是说,我们旨在奠定的素质教育,是对一个人的发展所提出的外在影响,所产生的外在作用。而这种影响和作用,只有通过个体的“内化”作用,才能形成个体所具有的素质,素质一旦形成,便可以稳固下来。
4.民族化。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这就决定了素质教育具有民族化的特点,遵循素质教育对象的年龄特点,是我们幼教工作者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的科学性所在,是不容忽视的。
二、《幼儿素质实验》是幼儿园课程中的核心内容
(一)《幼儿素质实验》的课程特点。“幼儿素质实验”就是幼儿教师向幼儿实施素质教育的活动过程。幼儿素质实验主要是通过幼儿园课程来进行的。那么,什么是课程?《教育大百科全书》对“课程”的定义是“课业及其进程”。幼儿园课程是不是仅指“体育、音乐、美术、数学、语言”等科目?是不是仅指作息表上所列的“来园”、“晨检”、“自由活动”、“进餐”、“游戏”等一日生活规程?……我们说“不只是”。那么,反过来说“音乐、体育、美术……”科目是不是“课程”内容?“一日生括常规”是不是“课程”内容?我们则回答“是的”。由此可见,“课程”是以整个幼儿园为对象的,它的意图是用来使幼儿园教育能够充实地、科学地、协调有效地进行,从而有利于幼儿健康地成长。
(二)《幼儿素质实验》的实施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要求:
1。思想认识的转轨。长期以来,一些幼儿园,特别是本地一些私立幼儿园,本着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进行幼儿园教育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少从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的落脚点上予以考虑,因而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在幼儿身上并不到位,也就是说距离幼儿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明显差距。
比如,有的教师有数育要求,但多是具体到教师教了几首歌、几个儿歌、几个字等。也就是说,量f特点明显,质的特点缺乏。所以,在考虑数量的同时,落实到素质基础上,是全体幼教工作者目前需要重视的认识上的转轨。
再如,我们习惯于用一节“课”中孩子所表现的技能技巧来衡量教师的水平,而忽视教师如何启迪孩子的思维等能力去掌握技能技巧的过程。例如,过去孩子在画画过程中多半只会照老师的示范画一笔一画地学,脱离了示范便不知如何通过观察在纸上表现图画的意愿。这种“技巧”的传授,不能说明幼儿或教师的素质高低。所以,将重视传授技能技巧转移到素质教育轨道上来,也是当务之急。
仅以上各例就可以说明我们幼儿园的教育必须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要从教材教育、技巧教育等转轨到素质教育上来。我们必须认清,这两条轨道是截然不同的教育思想。只有首先从思想上、认识上予以高度重视,才能产生转的行为。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这种转轨任务是从领导开始自上而下承担的,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范文2
1、在教学内容上只讲考纲规定的知识点,重视讲授概念、原理及结论,而不重视讲这些概念、原理及结论在社会生活中具体的表现及实际应用,并将知识看成绝对真理,看成了死教条,认为教材就是至高无上、毋庸置疑的“圣经”,只要学生理解了、记住了课本知识,就可以用它去应付灵活多变的实际问题;2、在教学方法上,将学习简单看成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输入过程,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基本上满堂灌,一个内容紧接着一个内容讲,没有认识到学习的过程不是仅仅要把知识装进学生的头脑中,更重要的是要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而把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学识,变成自己的思想和能力的过程;第3、在培养能力上,拘泥于要求学生记忆、模仿,忽视了学生思维培养,轻视了学生心理世界的差异性,过于简单化、统一化的教学使得学生的理解简单片面,妨碍了学习在具体情境中的广泛而灵活的迁移,造成在考试中学生只能把自己机械记忆的知识点,像“万金油”一样漫天撒网地涂写在不同要求的考题上。因此,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思想政治课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改革课堂教学
身为教师我们要从对国家、民族未来负责的战略高度,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学生观和教育观。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完成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要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具备现代社会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学生是一个能动的生命整体,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参与教学活动,而且更要注意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参与教学活动。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新闻,报纸和生活中的案例,培养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通过观察各种社会现象,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探究和追求本质和规律的意志与能力。
二、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陶行知先生所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因此,一堂成功的课堂教学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要做到趣味性,娱乐性融为一体,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要让学生能体验到参与教学活动的乐趣,这样的教学一定是学生所喜欢的,因而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主动学,当然这样的教学设计应以教学内容为依据,悉心捕捉所学知识的各种信息,并加以艺术化,突出核心知识,展开联想,培养学生求异创新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我采取了让学生当老师上讲台给其他学生讲解他自学课本的内容,老师当学生在下面提问,通过讨论、启发、点拨,一堂政治课不但显得生动活泼,而且教学效果好,把学生全都带动起来了。这样的教学,学生更是争先恐后,积极性相当高,让每位学生都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这正是老师所期望的。我想这种教学法与新课程改革正不谋而合。
三、要给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范文3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能有效解决“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的传统教育束缚了创新和实践的培养。有人对中国的教育做出了这样的评价:我们有两个不足,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学生的应试能力较强;但实践和创新能力较差,这与时展的要求很不适应,没有哪个时代能比知识经济时代对创新人才的呼唤更迫切!
二、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
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亟待加强。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接班人。从个体的素质结构来讲,创新能力是个体能力结构中的一种最高级、最复杂的综合能力。在一个人的素质结构中,如果缺乏创新能力,那么就不可能达到最高水平和境界,创新能力应该是素质教育在能力方面追求的最高目标。
三、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实现全面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
创新活动不是一种具体的行为和单纯的心理活动,而是以萌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情感为基础的学习活动,它是涉及知、情、意、行诸方面的一种协同活动。它对创新者的整个精神状态、人格特征、认知能力、思维方法和行为习惯都有相应的要求。创新教育要培养的创新素质,其实是一种综合素质。一个人是否能够创新,能有多大的创新,至少取决于以下几方面素质的状况:第一,创新的意识和相应的人格。包括求知欲、好奇心、问题意识、创新的冲动,以及有信心、勇气、毅力等。第二,一定的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一种以智慧为核心的高级的综合能力。它需要所有基本特征,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表现力、操作能力等的支撑,同时它特别要求个体最主要的智慧能力――思维能力具有独立、变通和流畅的特征。没有事实上的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一个人即使有创新的意识和人格,也会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所谓创新素质其实是对一个人的德、智、体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创新素质的高度发展需要以个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基础。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
(一)实施创新教育,教师是关键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语文教师必须做研究型的教师,永远把语文教学工作作为研究的对象,针对不同的学生,修订教学方案,“不重复过去的教学”是教师工作的一个准则。
1.创新方法,尊重个性。教师首先是一个不断实现教学创新的劳动者。我们的课堂永远对学生有一种魅力才能体现它的生命力。语文教学,应不断激发兴趣。读文,应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有滋有味地读。
2.落实主体,积极评价。要培养创新精神,必须真正还给学生以学习主人的地位,让学生去读书、去思考、去动笔、去实践。另外,课堂气氛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宽松和生动活泼的气氛,可以使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组织维持并指导行为。因此,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牢固学生主体,确立“服务意识”,把微笑带进课堂,善意而恰到好处的激励,不断地在学生心中燃起求知的火花。
(二)以课堂教学为阵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也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转变教育观念,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力求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活动成为课堂的中心。因此,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实践的新型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开展创新教育的重要环节。
(三)设疑、激疑,驰骋想象
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范文4
关键词:特殊教育教师;普通教师;心理素质
教师的心理素质是教师基本素质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帮助教师积极地面对工作中的各类事件,调节好自己的状态,使得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的进行[1]。此外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教师也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在潜移默化过程中,对学生的人生态度、身心健康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2-3]。
与之相对应的是近年来教师群体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研究表明,教师的心理健康状态不容乐观,很多教师群体(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高校和特殊教育学校)存在的心理问题较多,问题检出率较高[3-6]。因此如何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状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个亟需解决的课题。而这仅仅依靠传统的问题诊断式的方式是不够的,应该换个角度,探索教师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良好心理素质来帮助他们更积极、有效地面对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目前国内对特殊教育教师良好心理素质的研究较少,对于普通教师和特殊教育教师良好心理素质之间的对比研究更是缺乏。因此,本研究拟通过自编教师心理素质问卷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1、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教师心理素质问卷。问卷由45个描写优秀教师良好心理素质的词条组成。项目采用五点评分,1表示"非常不重要",5表示"非常重要"。要求被试就优秀的教师不同心理素质的重要程度做出判断。
2、研究对象及数据处理
本研究采取随机与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取江苏、山东等地各类特殊教育学校12所,普通小学6所的教师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580份,回收问卷533份。其中有效问卷476份。回收率为91%,有效率为89%。本研究对所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
二、研究结果
1、特殊教育教师和普通教师在心理素质上的共同性分析
根据统计结果,所有教师在45个项目上的平均分都超过4分,即所有教师都认为这45个心理素质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都比较重要。
其中,特殊教育教师由高到低的前十个选项分别是:爱心(4.78)、公正(4.75)、诚实(4.70)、激励性(4.69)、真诚(4.65)、乐观开朗(4.63)、热情(4.60)、进取心(4.59)、耐心(4.59)、可信赖(4.58)。普通教师由高到低的前十个选项分别是:公正(4.76)、爱心(4.71)、诚实(4.67)、激励性(4.55)、乐观开朗(4.55)、进取心(4.55)、可信赖(4.52)、移情(4.52)、尊重学生(4.50)、适应力(4.50)。
利用方差分析对特殊教育教师和普通教师在前十项得分之间的系统性差异做出评估,结果显示,两者在前十项上,除了激励性、耐心和热情外,包括公正(F=0.70,p>0.05)、爱心(F=2.642,p>0.05)、诚实(F=1.784,p>0.05)、乐观开朗(F=1.784,p>0.05)、进取心(F=0.933,p>0.05)、可信赖(F=1.746,p>0.05)、移情(F=0.749,p>0.05)、尊重学生(F=1.622,p>0.05)、适应力(F=0.348,p>0.05)不存在显著差异。
2、特殊教育教师和普通教师在心理素质上的差异分析
利用方差分析对特殊教育教师和普通教师各项目得分之间的系统性差异做出评估,结果显示,45项心理素质殊教育教师和普通教师在耐心(F=7.895,p<0.01)、观察力(F=7.512,p<0.01)、成就动机(F=4.056,p<0.05)、淡薄名利(F=7.391,p<0.01)、坚韧性(F=8.668,p<0.01)、激励性(F=6.628,p<0.05)、乐于奉献(F=12.823,p<0.01)、热情(F=8.199,p<0.01)、良好的人际关系(F=4.203,p<0.05)、真诚(F=10.175,p<0.01)、责任感(F=4.025,p<0.05)11项上面差异显著。
经过进一步t检验发现,特殊教育教师在这11项心理素质上的平均分明显高于普通教师在这11项心理素质上的平均分,也就是说对于特殊教育教师而言,这11项心理素质更为重要。
3、年龄对特殊教育教师和普通教师心理素质的影响
利用方差分析对年龄对特殊教育教师心理素质的影响作出评估,结果显示,对特殊教育教师而言,45项心理素质中在进取心(F=3.139,p<0.05)、合作(F=3.183,p<0.05)、热爱学习(F=3.481,p<0.05)、热情(F=3.106,p<0.05)、自尊(F=3.133,p<0.05)、宽容(F=4.255,p<0.05)、责任感(F=3.360,p<0.05)、抗挫力(F=4.701,p<0.05)、适应力(F=3.454,p<0.05)9项上面受年龄的影响显著。
三、结果分析
1、特殊教育教师和普通教师在心理素质上的共同性分析
在45项心理素质殊教育教师和普通教师认为最重要的前十项中有七项是相同的,只是排名略有不同,包括公正、爱心、诚实、激励性、乐观开朗、进取心、可信赖。在这七项共同的心理素质中,特殊教育教师和普通教师除了在激励性上存在显著差异外,在其余六项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可以看出,特殊教育教师和普通教师在心理素质的要求上具有一定的共同性。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公正、爱心、诚实是特殊教育教师和普通教师共同认为的前三项最重要的心理品质。此外,乐观开朗、进取心、可信赖这三项心理素质在特殊教育教师和普通教师中也具有共通性。因此,可以把公正、爱心、诚实、乐观开朗、进取心和可信赖这六项心理素质看作是特殊教育教师和普通教师共有的基本心理素质。
2、特殊教育教师和普通教师在心理素质上的差异分析
在45项心理素质殊教育教师和普通教师在耐心、观察力、成就动机、淡薄名利、坚韧性、激励性、乐于奉献、热情、良好的人际关系、真诚、责任感11项上面差异显著。这和特殊教育教师与普通教师所教授对象的不同有关。
特殊教育教师面对的都是有特殊需要的学生,这些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和正常的学生相比,无论是在学习或生活上都存在明显困难,而且这些学生往往个体差异很大,接受能力差。学生的这些特征使得特殊教育教师在面对他们时比普通教师需要更多的耐心,能够不厌其烦地反复指导学生,并且还要具备更敏锐的观察力,能够及时发现学生身上微小的变化,并经常鼓励、表扬、称赞 学生,让学生体验到自信,而且更需要以坚忍不拔的毅力不断克服各种困难。
此外,特殊需要的学生进步比较缓慢,特殊教育教师往往日复一日倾心教导学生,但学生的进步却微乎其微,因此很多特殊教育教师都是以一种奉献精神投身于这个事业中,他们往往不计名利,具有很高的责任感,并认为特殊教育工作者是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对待工作和学生充满热情,面对学生时也更加真诚。
3、年龄对特殊教育教师和普通教师心理素质的影响
在45项心理素质中,大部分心理素质重要性的评定不受年龄的影响。但也有几项心理素质的重要性会随着教师年龄的增长而发生显著改变。对于特殊教育教师和普通教师而言,受年龄影响的心理素质各不相同,这也从侧面反应出了两者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的不同。
1) 年龄对特殊教育教师心理素质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对于特殊教育教师而言,热爱学习和热情的重要性随着年龄的增加呈现先大幅下降后略有反弹趋势。宽容的重要性随着年龄的增加呈现出一个显著的V字型,即和热爱学习和热情的变化较为相似,也是先大幅下降后反弹的趋势,只是反弹的幅度比热爱学习和热情要大很多。可以看出,特殊教育教师在刚从事特殊教育工作时,往往对工作都充满了希望和热情,对学生也很宽容。但在经历了学生进步缓慢、教学效果不理想、特殊需要学生难管理等诸多问题后,在30~40岁之间陷入低谷,对工作和对学生的态度都发生改变,直到40岁以后得到改善,尤其是对学生的宽容态度。
进取心、合作、责任感、抗挫力、适应力的重要程度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这种变化缓慢而渐进的,整个过程表现得并不明显,但在30岁以下和40岁以上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此外,自尊的重要性随着年龄的增加也呈现下降趋势。自尊重要性变化的转折点在30以后,30之前和30之后的差异显著。由此可见,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体会到学生的难于管理和改变,特殊教育教师的低成就感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在30~40岁之间体验到的压力最大。
2) 年龄对普通教师心理素质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对普通教师而言,进取心、承受力、应变力以及幽默4项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呈现出先水平变化,后大幅下降的趋势。40岁之后重要性程度降低幅度较大。此外,情绪调节力的重要性随着年龄的增加呈现先略有上升后大幅下降的趋势。普通教师在30~40岁之间认为情绪调节能力很重要。与之相反的是真诚和兴趣广泛的重要性随着年龄的增加呈现先大幅下降后略有反弹趋势。两者的重要性在30~40岁大幅下降。
由此可见,虽然压力来源和特殊教育教师不同,但30~40岁的普通教师也面临很大的压力。在这一时期,普通教师往往强调情绪调节能力,而忽视真诚和兴趣广泛。在40岁之后由于普通教师往往已经进入事业的成熟期,在这一时期,她们往往都已经拥有丰富的经验,能够较好的处理工作中的压力和变化,且通过前期的努力,往往在工作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些都使得她们对进取心、承受力、应变力、幽默等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评价降低。
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是爱心的重要性随年龄增加不断增加。30岁之后重要性程度增加幅度较大,和30岁之前的差异显著。由此可见对于普通年轻教师而言,还没有意识到爱心的重要性,但随着教学工作经验的积累,爱心的重要性得到普遍重视,且受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这和普通学生也有好坏之分有关。普通教师在工作中不仅面对好学生,也面对很多所谓的"差生"或比较难以管教的学生,面对这些非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时,教师的爱心也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熊梅,王敏,李广.现代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标准的调查研究报告――现代教师素质评价标准.现代中小学教育.1999(5):49-52
[2] 耿文侠,苏国安.教师的专业素质.石家庄市: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54-56
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范文5
二十一世纪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基础在于教育,我国教育部实行的素质教育改革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很多学校领导仍然只是将素质教育流于形式,而只重视学生的分数和学校的升学率,家长往往也只看到孩子的学习成绩,希望孩子在高考中能考上更好的大学。部分学校认为就算素质教育工作做得再好,升学率拿不上去,家长不会认可,上层领导也会不高兴,因此很多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时仅仅是开开会,下发几个文件,而没有真正的将其落实到位。很多学校没有勇气将素质教育实施到底,多数学校都是表面上素质教育,实际上应试教育,一心想让学生在高考中为校争光,这样极大的阻碍了素质教育在基层学校的实施。
(二)家庭教育没有及时跟进
我们应该知道,对学生的教育单单依靠学校是行不通的,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环境对于一个人成长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良好的社会环境与家庭教育环境对于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树立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而我国有很多家长往往是忙于自己的事业,一心将孩子放在学校,认为学校是万能的,将孩子“托”给了学校,无论孩子学好还是学坏都与家庭没有任何责任,其实他们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缺乏家庭教育引导的学生虽然在学生能够受到老师的约束,但是当学生离开学校之后却极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这往往就让学校的教育成果前功尽弃。
(三)学生面临巨大升学压力
随着我国高考人数的逐年上升,高中生面临的高考压力也越来越大,高考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学生高中学习阶段的竞争,于是各个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都纷纷实行揠苗助长的教育模式,填鸭式教学方法、题海战术、早晚自习等方法纷纷出笼,让高中学生失去了本应属于他们这个年纪的乐趣,而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只会考试,欠缺综合能力的学生。还有少部分学校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号,实际上让学生参加各种补课班、培训班,不仅让学生的心智劳累不堪,甚至某些时候还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此外,学校领导和家长也都为了孩子能够考上好的大学而默许了这些教育方法,学生只知道一味的读书,其他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停滞不前,这也让高中素质教育成了水中之月、镜中之花。
二、办好高中素质教育的措施
(一)完善学生学习评估体系
高中素质教育工作的关键在于要建立和完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按照《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的内容,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应该将学生的能力与成绩情况、思想品德情况、身体以及心理素质情况列为第一指标,同时考虑学生的政治品质、文化成绩、审美情况等,将这些要素设立为二级指标。通过学生学习评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教师能够更好的对学生的全面素质情况进行引导。此外,在对高中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同时,还必须重视特长生的培养,让他们某一方面的特长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可以利用兴趣小组、活动小组等形式,让学生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向进行业余学习培养,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全面发展,从而达到加强素质教育工作的目的。
(二)发挥课堂教学作用
教师应该创造一个稳定和谐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氛围,努力发挥课堂教学对学生素质培养的主阵地作用,而要充分发挥课堂素质教育的作用,首先必须提高教学常规管理水平,让其能够真正引导、控制课堂素质教育。通过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不仅能够促进各项文化教学活动的开展,还能够有效的规范教师行为,确保课堂教育能够正常运行,更加有效的发挥其在高中素质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其次还应该着重做好教学计划,作为高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基础,科学合理的制定教学计划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教学工作按秩序进行,作为教师应该持之以恒的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做好每一项教学任务,尤其是对音乐、美术、体育、劳技等方面的教学工作一定不能忽视,保证学生在各方面的完全发展。
(三)深入进行制度改革
一是要加快考试制度和录取制度的改革步伐,对于当前高考考试科目只对学生一部分文化学科进行考核,这是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的,虽然我国的教育改革任重道远,但是传统的考试方法的改革是必由之路。我们应该让考核的学科更加全面科学,适当的增加对思想品德、劳动创新能力等内容的考核。而在对学生录取工作中,政府应当给予高校适当的选择权,将那些综合能力强,文化水平良好的学生优先录取:二是要对验收评价制度进行改革,当前对高中学生的评价仅仅是以升学率作为标准,这样就不能让学校能放开来开展素质教育,因此必须进行一定的改革:三是要通过树立和宣传典型的方式来促进学校发展,利用模范效应让素质教育开展得好的学校成为受学生和家长欢迎认可的高中学校,从而推动其他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
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范文6
[关键词]教师素质 高等职业教育 教学实践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职业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服务社会经济能力明显增强。国家计划到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800万人,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十一五”期间,为社会输送2500万名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1100万名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但从目前情况来看,高等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发展不平衡,办学条件差,办学机制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师资队伍不合理,实践能力低,知识结构落后,管理水平低,很多高等职业院校是由过去的中等专业学校升格演变而来,还沿袭过去的管理办法。有许多学校面积虽然不断扩大,大楼也盖的不少,但缺乏大师,已成为阻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为了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一、加强教师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
每个教师都要热爱本职工作,热爱职业教育事业,要做事先做人,不能光顾眼前、看小事,应顾全大局,有长远发展的眼光,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要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能做到教书育人,敬业爱生,有宽广坦荡的胸怀,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丰富渊博的知识,崇高的道德修养,高尚的人格魅力。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是做人的楷模,在他人心目中树立美好的形象,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人格,因材施教,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二、加强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
青年教师应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只要努力了,别人能干成的事自己也能干成。应敢于挑担子,负责任,不能拈轻怕重,斤斤计较。应多给年轻人施展才华的机会,如到相关生产单位实习锻炼,专业青年教师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习锻炼的时间。教师可与学生一起到企事业单位顶岗实习,既能达到锻炼实践能力的目的,又能管理学生。还要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年轻教师应虚心向老教师求教。高等职业院校要采取进修、引进、外聘等多种措施,大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学历层次,所有专任教师都应达到教师法规定的认知要求。从2005年以后,获得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就应基本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35%,鼓励青年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在职攻读相关专业学位,以提高学历层次和理论水平。
三、中年教师要注重知识结构的更新,体现先进性和实用性
中年教师由于从学校毕业较早,大多学历层次低,知识老化,教学手段落后,再加上现在招生规模扩大,学生来源广泛,已不适应新的生产形势的需要。这就要求中年教师要有渊博的业务知识和终生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要遵循教育规律,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探索创新。中年教师应多参加本行业组织的各种会议、学术讲座、经验交流。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规律和生产上需要的最新实用技术进行研究,开发和编写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和教材。既要掌握本地区的生产状况,又要了解国内外的经验和技术,更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手段的能力,鼓励和支持教师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模拟教学、多媒体教学、网上教学等手段,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四、以就业为导向,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
按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职业院校人才的培养实际就是实践能力的培养。基础课程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课程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应根据社会生产、服务、建设、管理第一线对人才的实际需要,以及岗位、岗位群和技术领域的要求来设置,突出专业的针对性和应用性。根据这一要求,教师之间应多进行交流,还有教师与毕业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与相关生产厂家之间的交流,与其他院校、科研单位的交流。要产学研相结合,鼓励教师创造条件创办与所教专业相关的产业,使专业教师成为既能教学,又会管理,还善经营的专门人才,把自己亲身从生产上总结的经验传授给学生。广泛吸引和鼓励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特能的人才到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专业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兼职,也能提高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
五、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人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