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会治理智能化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会治理智能化建设范文1
一、深刻认识高校档案管理社会化职能的意义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突出档案管理社会化职能的意义:
1、提升高校办学质量
目前高校都逐步强化了职业化教育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实践,而增进高校教育的职业化特质则需要与企业展开深度合作。然而,由于高校与企业分属于不同的组织类型,且受到不同体制环境的影响,使得校企合作更多体现在形式建构领域,而在深度互动和互利双赢上却做得不够。为此,通过挖掘高校的科研档案资源来助力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便能在双赢的基础上提升高校的办学质量。
2、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高校所在区域的地方经济发展,主要依托于产业经济的发展推动。如,物流产业、旅游产业、电子商务产业等。通过调研发现,许多地方产业发展存在着各自为阵的发展态势,而未能在循环经济视角下获得范围经济效应。为此,通过利用高校的科研档案资源、专家档案资源,便能在智力和人力支持下帮助地方产业经济走上一条绿色、健康的发展道路。
3、培养共生环境生态
尽管高校在隶属关系上存在着不同的类别,但其在具体的区域内办学,必然会受到该区域社会经济政治环境的影响,而且在拓展高校办学空间的潜在要求下,高校管理层也需要主动与地方政府接触。可见,培养环境共生的生态,对于高校而言是至关重要的。高校通过突出档案管理的社会化职能,便能为实现环境共生建立起良好的社会声誉。
二、高校档案管理的社会化职能分析
结合本人的工作体会,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助推社会主体的发展
实现高校档案管理的社会化职能,不能只见物不见人,其根本仍在于转换高校档案管理思路,并在高校管理层的牵头下积极建立与社会各类主体的联系。本文以科研档案管理为视角,那么社会主体也主要指向了企业。正如上文所提到的,通过将高校科研档案资源在知识产权保护的基础上,与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实践相结合,则能为企业带来知识红利。但这里也需要明确,即高校档案管理若要切实助力社会主体的发展,其本身也需要进行信息重构。
2、实现社会化办学目标
贯穿本文的中心思想便是,突出高校档案管理的社会化职能将实现双赢的目标。那么双赢在高校这一侧便体现在,促进高校借助社会办学资源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之所以能够实现这一目标归因于:首先,高校档案管理的社会化助力社会主体发展,进而社会主体将愿意与高校建立在教学上的深度合作;其次,高校通过与社会主体间建立起基于?n案信息交互的人员往来,便能优化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再次,通过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建立深度互动,来倒逼高校专业设置和教学体系的优化和整合。
从以上两个方面所做的职能分析中可以看出,需要在辩证视角下来理解高校档案管理的社会化职能。而且,实现高校档案管理的社会职能,构成了高校开放式办学的重要支撑力量。
三、实践措施
根据以上所述,以科研档案管理为例,实践措施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构建。
1、充分理解企业对档案信息的需求特点
高校在实现档案管理的社会化职能时,其本质也属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众所周知,高校科研档案内容主要以公开发表的论文、已申报的专利,以及课题结题等信息为主。这些信息分属于不同的学科范畴,且所基于的问题导向也不尽相同。因此,无法直接与企业的需求结构相对接。因此,高校专业所在院系的教学团队,应与企业接触充分理解企业对档案信息的需求特点,然后再针对专业教师的科研档案信息进行资源重构。
2、具体掌握企业技术和管理创新的短板
在与企业进行接触时,还需要掌握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或者组织架构调整的长期愿景和近期所遇困境。只有在问题导向下来进行档案信息资源重构,才能提升高校档案管理的供给侧优势。为此,这里就需要夯实企业一线调研的绩效。所以建议,高校应组建校企联席会议制度,并在该会议召开的地点分别设置在高校专业所在院系和企业方。通过这种长效机制做保障,不仅能优化科研档案供给质量,还能引导教师建立符合实践需要的研究方向。
3、高校多部门协同对科研档案资源进行整合
在对高校科研档案资源进行整合时,需要发挥多部门协同的工作优势。在组织建设上,需要将专业所在院系、科研处、图书馆、学报编辑部等部门纳入其中,在职能定位上则需要重点发挥院系、科研处的职能。图书馆依托自身的电子档案信息采集能力,可以为科研档案电子资源重构提供技术支持。而且,之后所开展的档案信息线上交互活动,也需要借助图书馆的信息平台来实现。学报编辑部借助自身的职能优势,可以为具体的科研信息提供文献梳理工作。
4、开展线上信息交互线下人员往来活动
为了实现档案社会化管理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助推作用,这里还需要开展线上信息交互和线下人员往来的活动。不难知晓,在本文以上的论述中已经提及,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高校在实现其它类别档案管理的社会化职能时,应深刻理解档案信息背后人力资源的主体作用,且正是依靠了这种主体作用才真正实现了档案管理的双赢目标。
总之,从时间维度来看,建立良好的高校档案管理体制,将使高校从中获得经济和社会价值。关于这一点,可以从客户关系管理中来理解。在高校未来的档案利用服务工作中,还需要增强对“权变理论”的认识。
社会治理智能化建设范文2
大水务专项治理
作为镇海区创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的特色项目,“智慧水务”对生态环境保护、全域城市化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都将起到重要作用。根据住建部智慧城市试点指标体系要求,宁波市镇海区确定相应建设项目。其中,结合区域经济特点,智慧水务作为智慧城区创建和生态环境改善结合的最主要项目,成为创建最大亮点。这是镇海区智慧环境保护的核心工程,将运用物联网等技术,通过建设智慧水务信息平台,对全区供水、排水及中水回用进行资源整合提升,实现区域内关键水体全方位水质监测,确保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安全性,最终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生态环境改善目标。
2013年年底,镇海区启动了“五水共治”专项行动计划,成立了镇海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整合区内二十余个部门,对污水、洪水、涝水、供水和节水开展全方位的治理工作,规划了镇海区“五水共治”三年行动计划,规划了超过50亿的专项治理经费。
目前镇海区处于污水处理能力总体不足,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跟不上集污片区拓展的速度,各片区处理量分配不均,抗雨涝灾害风险大的状态。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的要求,在智慧大水务的发展规划上,镇海着力完善智能化城市排水系统,进一步提高污水收集和处理率镇海区将分步扩建污水处理设施,逐步达到城镇污水处理率95%、农村污水处理率80%的目标,同时通过发展智能化的城市排水系统平台,提高运行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力求处理量的城乡平衡,加强抗雨涝灾害能力。
由于镇海区水资源缺口大,再生水利用有很大的市场和发展空间,建议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发展用户、分质供水”和“集中利用为主,分散利用为辅”的原则,进一步扩大再生水利用设施和配套供水管网规模,同步发展智能化的分质供水调配系统,供给工业企业,反哺内河,推进智能化再生水利用系统及供水保障体系建设,形成动态智能多元化的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
1+3+5智慧架构
镇海区智慧水务项目,是镇海区智慧环境保护的核心工程,是智慧城区建设中重点任务。为了构建全方位的智能水务管理系统,以实现水环境、水安全和水资源管理智能化应用,镇海区搭建起了一个中心、三个平台、五大应用系统的总体智慧大水务总体架构。
在架构设计中,一个中心指的是智慧大水务信息资源中心,包括客户数据、气象数据、水系数据、管网数据等基础数据库,以及用水数据、水生态数据、水情数据、水质数据等业务数据库,并建立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实现对数据存储、共享、交换统一管理。去年,镇海区梳理供水、排水、中水回用等领域的工程建设情况,通过建设智慧水务信息平台,实现区域内关键水体的全方位水质监测,确保区域内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的安全性,确保污水排放在生态可承载范围内。
智慧水务水体水质检测物联网平台、排污泵站自动化平台、智慧大水务支撑平台三大平台,通过传感器技术、网络和移动系统与水务信息系统的结合,实现对镇海区关键的自然水体监测、供水监测、污水检测、再生水监测等站点的布置,建设监测站点数据集成;通过设计自动化监测系统、自动化仪表系统、通讯网络改造系统、电气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围界系统等,实现排污泵站自动化控制和管理,并建成包括监控门户、服务门户、应用平台、应用集成网关、物联网网关的支撑平台。
像关键水体水质在线监测数据管理系统、排污自动化控制系统、水务管理决策支持平台、水资源综合应急指挥中心平台、水质监测与风险预警平台五大应用系统,则实现了关键水体水质的监测数据远程收集、校验、过滤、计算和存储,并对异常数据分类别分级别进行预警和报警,对监测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和查询,并对镇海建成区内的15座排污泵站实现了智能化控制。
及时收取、告知各灾害隐患点情况,是智慧大水务应急指挥中心平台的主要任务。当台风来临时,通过运营商的技术支持,借助智慧地理空间信息管理系统、值守应急系统、应急资源管理系统、风险隐患监测防控系统、数字化预案管理系统、辅助决策系统、指挥调度系统、应急评估系统,防汛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专门应用系统实现险情上报、防汛指令流转、预警信息告知等工作,提高防汛采集、监测预警、决策支持、组织指挥和抢险救灾能力,减少水灾害带来的损失。
水环境智能管理
镇海作为浙江省“工业强区”试点地区,构建全方位的智能水务管理系统,以实现水环境、水安全和水资源管理智能化应用,是解决特殊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间矛盾的着力点。《“智慧镇海”建设规划纲要》指出,通过智慧镇海建设,到2020年,形成信息高度共享、系统高效协作的“智慧镇海”生态体系,一个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生活宜居的智慧城市建设示范区和现代化生态型港口强区将加快建成。
社会治理智能化建设范文3
技术革命
近年来,受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传统制造业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利润微薄、市场低迷、成本上升等问题,但新明珠集团通过科技创新、清洁生产、产业转型升级等一系列企业自发的措施,实现了逆势成长。更重要的是,新明珠汲取世界先进企业的经验,从制造赢利向服务赢利模式转变,这一转变正逐步推动新明珠成为中国陶瓷产业链的领跑者,引领佛山乃至中国陶瓷企业走向国际化。
2004年,新明珠开始由兼并、扩张模式向集约化发展,按照经济发展从发达地区向次发达地区转移的梯级规律,率先在行业内实施了产业升级转移,进行了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的园区式扩建,先后在佛山三水、肇庆禄步、江西高安投建了工业园式的生产基地,全面启动了“走出广东、布局全国”的新战略,率先走上了新型友好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据了解,近10年,新明珠集团在生产基地环保建设和技改方面的投入达数亿元,占园区投入的10%,由原来的传统产业主动展开转移升级、践行清洁生产,走出了一条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之路。新明珠集团这种模式的发展逐步改善了社会对陶瓷企业“三高一低”的误解,为陶瓷行业生态发展探出一条新路。
为推动转型升级,新明珠以节能减排为科技创新工作的重点,积极推行清洁生产,走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企业的发展道路。与高等院校及国内外科研机构开展各类技术合作及产学研项目,建立了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佛山市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研发机构,通过以自主研发为主,引进消化吸收为辅的方式开展各类科技创新活动,承担了多项行业关键性技术的攻关任务,如喷雾塔烟气治理、窑炉尾气余热利用、生产固废的消纳利用、污水循环利用、低品质原料在高档陶瓷抛光砖配方中的应用、节能超薄产品的开发等。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连续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4%以上比例。
当前,新明珠已将信息技术稳定应用于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其投入巨资引入的大型ERP,实现着企业信息的互联、互通、共享,利用BI商业智能系统为决策层提供实时、准确和直观的决策监督依据,提升企业的管控能力。产品研发、生产过程已实现了智能化先进技术和智能化制造装备的综合应用,保证了产品开发的进度,提升设计效率和质量,确保了生产和产品的连续稳定和优质。同时,企业的烟气治理和余热利用也实现了智能化,通过引入烟气及粉尘治理智能控制系统和在线监测系统,对生产过程污水废气以及粉尘排放环节实行24小时在线实时监控,并实现与省、市、区环境监控部门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的联网,确保企业环境治理达标。
新明珠在清洁生产方面的创新,也取得了较大的收益。其在行业率先引进6条MFS-3000型宽体窑炉,该窑炉具有占地面积小、耗能少、效率高、产量大等综合优点,比传统窑炉节能10%以上,节约土地与厂房20%,是未来窑炉升级换代的主要设备;第二、引入大功率球磨机,节约大量耗能,同时在窑炉余热利用、电机变频节能、尾气除尘脱硫、废料回收利用等方面投入巨额资金,持之以恒地实践,取得较好的效果。由广东省科技厅立项的广东省陶瓷清洁生产示范线落户到新明珠企业。同时,新明珠陶瓷集团投资2亿多元,建成年产100万件的智能卫浴生产线,该生产线具有技术含量高、节能环保等综合优势,在高端产业链上迅速跟上世界卫浴的最新潮流,大大提高了产品附加值,提升了企业的赢利空间和加大了对社会的贡献。
此外,新明珠还通过对生产设备进行数控化和自动化改造,利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实现生产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和精准度。至今,企业已引进了电脑自动化恒温控制辊道窑、萨克米大吨位数控成型机、编程控制布料系统、数码彩喷印花机、自动打包机、CFM全程电脑自动供粉系统等多种世界一流水准的陶瓷生产设备,生产过程全部采用严谨科学的智能化系统管理,逐步以信息化技术改造和提升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和工艺参数的精准度,成为行业节约人力资源成本的标杆企业。
升级发展
目前,我国现代陶瓷业已成为全球第一大陶瓷生产国和第三大陶瓷出口国,但在规模上已有优势的中国陶瓷,却长期忍受着质优价低的难言之痛。虽然是世界上最大的陶瓷生产国和输出国,却没有形成产业的品牌效应,所以只能算是陶瓷大国,要想成为陶瓷强国,突破品牌这个门槛是关键。
为突破这一瓶颈,在新明珠陶瓷集团内部发动了一场彻底的“创新革命”,从观念、设备、技术、设计、智能化、产业链等六大方面实行全员全方位创新,成为引领中国陶瓷行业创新发展的标杆。依赖引进技术、自主研发跻身行业主流。
社会治理智能化建设范文4
关键词:物联网;关键技术;体系构成;应用分析
1 什么是物联网
“物联网”一词起源于1999年的麻省理工学院。从最基本的意思出发,物联网是一种是“物和物之间相互关联的网络”,也指一种物品和其所对应的相关管理设备相互连接。但是令人诧异的是在不同的地区,对物联网的定义却并不一样。比如在欧洲,物联网并不是单独的网络,而是在互联网的大旗下,属于互联网的一个分区。物联网是拥有自我处置和分配性能的世界范围的动态的网络设备,并在标准和相互通信协议的基础上建立。在物联网范围里,无论是有形的物还是无形的物都具有其独有的“身份”和资料,并在大型而全面的网络中相互连接。而在国际上,最通用的定义是将任何一种物品,在遵守协议的情况下,利用红外感应装置、定位系统、RFID等信息传感装置,和地区内的互联网相互接触,并进行数据和信息的对换和交流,体现出带有智能的识别、分析、定位管理等过程的网络。我国对此的定义与国际上普遍认同的定义相符。在更远的角度分析,物联网也是一种将实际存在的物品和虚无的信息相互融合,将正式的世界和虚拟的世界交融,将有形的物体和无形的信息网络结合,控制物品识别、跟踪、管理的巨大网络。
2 物联网体系
物联网的体系分为很多部分,分别为感知、接入、互联网、服务管理和应用。
感知,其主要作用是利用各种各样的传感装置,对一种物体的信息进行全方位的获取。一般情况下是将角度广、种类繁多的各种信息协同进行处理来控制和归纳,同时通过特定的设备与网络的其他资源共享。接入,即以无线设备、卫星网络等基础设备将上一层得到的信息传递给互联网。互联网,其功能是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分配,构造四通八达的智能网络。服务管理,内涵是对互联网中的大量信息实时监控和管理,并为互联网准备接口。应用,在系统最下层,将各类信息汇总创建多种多样的实际应用,如天气预报、文化教育等。
3 物联网中的关键技术
3.1 嵌入式可编程RFID 技术
即射频识别技术,该技术能在不接触的情况下,自动识别某种系统发出的射频信号,用以获取传递信息。射频识别技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能够识别不以捕捉的物体,加以标签,十分方便快捷。射频识别构成有应答设备和阅读设备,功能是寻找并操控物体,并与网络结合,可以在射界范围内跟踪管理。其原理是当物体在磁场中运动时,识别所发出的射频信号的同时利用产生的感应电流将所获得的信息储存,然后进行筛选、传送,阅读器接收信号后传输到中央信息处理系统,在系统里作,来对物体高效率的控制管理。
3.2 EPC编码
EPC编码可以将单独的物体进行标注,也可以对物品、货盘、货箱、地点等对象进行独特的标记。该技术以世界统一表示系统的条形编码为基础,并在基础之上又有所发展。
3.3 传感器网络技术
传感装置是无生命物质对世界进行连接和判断的装置,类似生物体的眼睛等器官,对自然环境中的各种信息如温度、湿度、光线强度等方面的信息进行获取,给物联网提供做寄出的信息数据。该装置有多单元构成,具体如下:
(1)传感单元,传感装置、数模相互转换功能模块
(2)处理单元,中央处理器、存储装置、操作系统
(3)通信单元,无线通信设备
(4)电源
(5)其他功能单元如定位、移动、发电等系统
传感装置构成的网络中,节点是通过飞行工具散布或人工布施布置在物体周围,通过一种特殊的多跳网络输送数据给接收发送设备,接收发送设备也可以将数据反向相同方法输送回节点。接收发送设备与因特网和通信卫星直接连接,经由二者实现节点和传感设备之间的通讯。该网络科技含量十分丰富,应用了嵌入科技、传感科技、网络系统、无线通讯科技等。该网络先以传感装置获取基本数据,再用嵌入系统马上进行处理,通过网络和无线通讯将数据散播,在上层服务器中进行分布性处理。
3.4 智能技术
这里的智能技术指大量数据的分析和管理的智能化。而大量数据的分析和管理又是指以软件工程技术做基础,对物联网传播的数据进行快速的储存和计算,将计算结果又将反馈给物联网的控制装置。这种技术可以把智能系统植入物体,使物体具有一定的智慧和自我分析能力,使人和物体的相互交流成为可能。技术中包括智能分析与控制系统、人工智能理论、人机交互技术等,通过植入智能系统给予物体同人类交流、沟通甚至直接对话的能力,方便效率的提升。
3.5 纳米技术
顾名思义,纳米技术是以纳米为基本单位的材料相关技术。该技术使物体在功能不减少的情况下实现物体的微型化,使物体便于携带和使用,同时能在有限的空间内跟多的应用先进技术,是物联网的的各部分系统更快更小消耗减少,数据的传输速度加快。
3.6 云计算技术和海计算技术
该技术出现时间较晚,指的是计算机将一部分计算部署到前台,减少数据处理的延迟。物联网由于范围广,数据量大,需要一个极大的数据处理平台来处理信息,云计算就能有效地在平台之中连接信息孤岛,使用户能方便的使用各类信息,同时极大的降低信息处理的延迟。
4 物联网的应用分析
4.1 城市社区的智能化
物联网技术能参与城市社区的智能化建设,它和智能控制技术等其他相关技术协同作用,提高建筑的功能和服务效率,让建筑更贴近人的日常生活,具有智能化,让居民体会到现代化社会的方便舒适。更重要的是,应用了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社区促进了环境的低成本改善,实现人们需求的高质量满足,同时能促进人类参与社会的各项活动,拉近社会间的距离,对城市社区的理想居住环境构建有正面的促进作用。
4.2 精细化农业生产
在农业方面,物联网技术能利用传感装置实时监控农作物的生长状况,产量,虫害等信息,从而对农业产量如何提高给出细化的研究方向,同时能有效快速的对各种情况进行处理。而就国内来说,我国农业处于传统型农业向现代型农业的转型重要阶段,应用物联网技术能加速转型,是农业生产想更精细、更高效的方向发展,更快的普及自动化。
4.3 交通管理智能化
建设智能的交通运输管理系统,以物联网技术、数据处理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信息技术等为基础,创建效率高、精确性强、切实可靠的交通管理体系。详细来说,在每一辆汽车上装配传感装置、监视系统等装置,实时统计交通状况,车辆信息,确保城市交通的流畅与安全。
4.4 家居智能
让人们居住环境富有智能,就是家居智能。它将住宅细化为一个平台,利用各种有线或无线通讯系统,将空调、电视、厨房用具、家庭影院、灯具窗帘、音响广播等进行控制集成,创建高效方便的日常住宅设施与日常安排管理系统,是家居变得更安全、方便、舒适、节能,极大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4.5 电网智能
顾名思义,将城市的电网系统实现智能化,使电网更安全、环保、高效、经济、有可靠性。能合理和利用物联网分配供电,能让用户方便安全的使用电能,允许各种不同形式的供电,提升电力市场和资产优化的运行效率。
4.6 智能物流
智能物流利用物联网技术,使物流网络具有人类的智能,能自动判断、学习、总结并分配,自动解决物流系统出现的问题。物联网技术是核心,它能使物流过程中的信息能自动获取,车辆货物被自动跟从监控,主动分析判断,让货物始终处于被监管的状态,实现信息先与货物流通,使物流网络有极强的及时性和精确性。智能物流也是物流发展的一种必然,它利用云计算、海计算、物联网、传感技术等将物流智能化、信息化,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传输。
4.7 环保物联网
指在平常传统的环保行业中,加入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的元素,实现环境的科学化保护治理。环保物联网可由几部分组成,首先是环境中实时的污染监控传感装置,包括传感系统、分析系统等,然后是数据的传输即通信,将上一层的信息传入数据应用层,分有线和无线两种装置。最后是数据应用层,这一层是中心处理层,它既能将传输过来的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得出结论,也能远程控制相关设备实时优化环保治理建设。
4.8 智能校园
学生是社会人员组成的一大部分。智能校园就是利用物联网技术,对校园中各类各样的信息数据集中分析处理,实现教育资源和其他资源的合理分配利用,对教育和校务管理体系进行优化提升效率,实现校园的数字化教学管理。
[参考文献]
[1]徐庆征,彭丽,郗亚平,等.OFDM系统及其若干关键技术研究[J].移动通信,2010(8):74-76.
社会治理智能化建设范文5
党的十首次把“生态文日月”和“美丽中国”作为重大议题提出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从侧面反映出了同家层面对环境保护及生态文明的重视程度已经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美丽中国”是人与万物产生的一种和谐关系,在这种和谐关系下,人类应该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蓝天、白云、绿水的可持续发展环境。“美丽中国”不仅仅是简单的一句口号,其基础是生态文明,形式是环境保护,是人类如何有效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方法。
近年来,环保部门积极采用数字化应用模式对环境管理有了很大促进。数宁技术是过去一二十年来,利用信息化技术得到环保工作从传统环境管理到办公室自动化、监测监管信息化、数宁化的一个过程,也顺应了全球数字化的发展形势。但是数字化并不是完全的自动化,它还需要环境管理智慧化的过程。
2009年初,IBM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美国总统奥巴马将“智慧地球”上升为国家战略。“智慧地球”的核心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政府、企业和人们相互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效率和灵活性,实现信息基础架构与基础设施的完美结合。随着“智慧地球”概念的提出,在环保领域中如何充分利用各种信息通讯技术,感知、分析、整合各类环保信息,对各种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使决策更加切合环境发展的需要,“智慧环保”概念应运而生。
“智慧环保”是在原有“数宁环保”的基础上,借助物联网技术,把感应器和装备嵌入到各种环境监控对象(物体)中,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环保领域物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环境业务系统的整合,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实现环境管理和决策的“智慧”。那如何利用“智慧环保”的概念、方法去解决实际的环境问题呢?它的具体内容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领读者探索智慧环保建设内容。
智慧环保建设内容
构建立体化、智能化的覆盖全市的环保领域物联网平台,提升空气质量和水环境质量的实时监控水平,实现由“数字环保”向“智慧环保”的转化。
(l)环境监测系统
通过增加水、气、土壤、噪声、固废、生态等环境监测监控设备数量和监测手段。提高现有环境监测的密度,更及时有效地发现和遏制固废、废水废气等排放。重点建设重金属、放射源、固废及危险品转移等监测监控系统,大力推进环境治理设施的建发,开展环境治理设施及监测监控设备的运营服务,保障环境监测、治理体系的正常运转,提升城市环境管理能力。
(2)整合所有环境信息资源和数据
依托公共服务平台,加强环保、水利、气象等部门间的业务融合。整合所有环境信息资源和数据,建设环境监测数据标准体系,将各类环境信息,通过先进的数据挖掘与处理、智能分析,实现对环境保护和自然灾害等状况做出更为科学准确的测定和预估,实现环境监测数据的统一规范,各部门的信息共享与服务一体化功能,提高环境数据管理、分析和利用水平。
(3)建立环境信息综合分析中心
环境信息综合分析中心由四大分析系统构成:区域排放总量核算系统、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系统、环境辅助决策系统,环境应急预测预警系统。
(4)智慧节能系统
为贯彻落实《同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 15号)精神,根据《关于加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科[2007] 245号),加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监管体系建设,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大力推进城市行政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管理平台的建设。
建设建筑能耗监测管理平台,实施建筑基础数据录入及分项计量能耗数据的采集,实现对重点建筑进行能耗动态监测,是加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管理,建立和完善能效测评、用能标准、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用能定额、节能服务等各项制度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系统平台包括的系统模块有数据采集子系统、数据处理子系统、数据上报子系统、消息管理子系统、数据分析展现子系统、公众服务子系统、信息维护子系统和系统监测子系统等。
以物联网、云计算和地理信息技术为核心,建设智能照明系统,实现城市建成区道路照明回路远程自动化智能控制,在保证照明效果的基础上取得显著的节能效果;提高路灯电缆被盗报警的及时率、准确率;为路灯故障和线路故障提供准确定位和信息分析,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巡检费用,有效保证路灯“三率”指标的实现。
整合现有信息化资源,到2015年,力争完成建筑能耗监测管理平台,行政机关、办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测覆盖率≥80%;照明回路智能化控制率≥90%;城区主次干道路灯单灯控制覆盖率≥90%。
在软件技术实现上,由政府财政实施项目复用城市电子文件支撑平台成果。
(5)智能环保平台升级后智慧目标
首先,环保信息全面感测。对大气、水源、土壤、生态、企业排放等环保相关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和利用建立统一标准规范体系。在此规范体系下,全面建设和整合环保物联网以及相关信息系统,形成全覆盖的环保信息感测体系,使上述信息能够及时、完整、安全、可靠地被查阅和利用。
社会治理智能化建设范文6
Abstract: Th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domestic sewage treatment facilities in Keqiao are very difficult.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Keqiao District continues to explore and promote the "four management" mode, implements the approach of "three fixtures, four standards", and sums up a scalable model that can be copied for th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domestic sewage treatment design. It has made a great breakthrough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of rural domestic sewage treatment design in Zhejiang Province, and gets the people and government's high degree of certainty.
关键词: 污水处理;运维;四全管理;三定;四化
Key words: sewage disposal;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four management;three fixtures;four standards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1-0066-02
0 引言
城乡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由于工程建设时间紧、设备选型品牌杂,建设的标准和施工质量参差不齐,存在的问题也较多。治理设施先天不足给后续运维带来很多困难,主要表面在以下三方面:
①设施运维难度大。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的农户基数大,管线建设密度高,污水收集点又分散,终端处理池和泵站的设备设施品牌多,维修保养难度大,终端处理池出水很难稳定达标。
②安全管理风险大。城乡道路窨井数量多,窨井盖破损、缺失的现象相应增多,发生窨井伤人事故的概率高,管理上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
③行风压力大。城乡生活污水运维涉及千家万户,服务点多、面广、线长,群众对管道保护意识又不强,私拉乱接,垃圾残渣随意排入管道,出现管道堵塞、污水满溢的情况不可避免,在服务满意度方面存在较大影响。
柯桥区立足“百村万户、贴心运维”的工作目标,积极探索城乡生活污水运行维护的“柯桥模式”,委托区政府直属的国有企业水务集团作为第三方专业机构直接开展相关设施运行维护,确保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长效运行。柯桥区在农村生活污水运维工作中,推进“四全管理”,实行“三定、四化”做法,在贯彻落实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工作上取得了明显成效。
1 治理现状
柯桥区生活污水治理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4年至2011年,污水收集由“工业废水”为主转向“工业废水、城区生活污水”并重,加大了柯桥城区生活污水治理力度,城区生活污水收集系统日趋完善。
第二阶段为2012年至2014年,生活污水收集逐步从“城区为主”向“城区和集镇并重”方向发展,实行城镇生活污水治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和统一管理”的四统一管理模式,实现集镇生活污水收集系统全覆盖。
第三阶段为2014年至2016年,生活污水纳管收集延伸至村(居),实现村(居)生活污水收集系统全覆盖。目前,柯桥排水公司日截污能力达100万吨,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区级工业污水收集输送中心。
从2014年起,柯桥区结合“五水共治”,大手笔规划、大气魄投入,启动了为期三年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在区农办、建设局和水务集团的共同努力下,到2016年,这项工作已经基本完成,累计投入资金17.3亿元。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和运维工作在柯桥区得到了全面落实和推进,极大地改变了农村环境面貌,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
2 运行维护
柯桥区城乡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实行分级负责制。农户负责化粪池、接户管、户用检查井的管理和维修更换;镇村负责村居污水管道、窨井的安全巡查;水务集团作为第三方运行维护管理单位,负责污水收集系统和终端处理系统常态化运行的巡查维修、设备更换,对各村居巡查员上报的窨井盖破损、缺失,污水管道破损、堵塞等情况及时做好抢修和处置工作。在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维管理过程中,柯桥逐步形成了“四全管理”模式,实行“三定、四化”的做法。
2.1 村居全覆盖
目前,柯桥区已经形成了“政府主导、水务主力、镇村主体”的运维体系,依托水务集团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的优势,使全区所有村居生活污水全部纳入“大水务”统一管理范畴。
2.2 管网全检测
为确保系统质量,柯桥区率先对生活污水管网进行无差别、全覆盖的“机器人”做“肠镜”工程。采用CCTV管道内窥系统和杆式潜望镜,在验收时对所有管网内部情况进行全面检测,严把质量关,真正确保“一次建设、长久使用、持续发挥作用”。
2.3 监管全过程
柯桥排水公司建立了120名职工组成的运维服务团队,每个人负责3个村居的巡检,每组养护人员负责20个村居设施的维修和疏通。制定了日常巡检、设备维修、应急抢修、水质取样、化验分析、处理工艺控制等岗位人员的职责,做到“一周一巡检”、“一月一检测”、“一季一回访”、“一年一清通”。
养护装备投入资金累计超过了1200万元,配备3台进口CCTV管道检测仪、6台杆式潜望镜、7辆疏通车、3辆吸污车、44辆应急抢修车和6台移动发电机,并实行队伍装备专业化,巡检员每人配备统一巡检车、统一服装和统一工具。在具体实践中,还大量运用排水公司自主研发的国家专利技术,节约建设费用1.2亿以上。
2.4 处理全达标
柯桥区农村生活污水,一半实行集中纳管,一半进入终端处理。对于集中纳管的污水,纳入污水处理系统,实行“分质提标改造”,使生活污水集中收集、专业处理、达标排放,纳入污水处理厂的日常运行管理,对其每日检测;对于采取终端处理的,实行每日监控,每周巡检和每月检测,确保所有生活污水系统实现持续达标排放。
实行“三定、四化”管理,即“定人、定责、定标准”和“制度化、智能化、精细化、实效化”管理,对收集、输送和处理进行全过程的监管。
三定是指:
①定人:按每个人负责3个村居的巡检,每组负责20个村居设施的标准,全区通过社会化方式逐步招录80人,全面负责运维日常巡检、维修和疏通。
②定责:建立 “一个管理中心、五个分中心”的运维服务机构,实行分线运维,分块管理,明确各“中心”的工作职能、巡检人员和养护人员的工作职责。
③定标准:对照“服务专人化、养护专职化”工作目标,制订终端处理系统、泵站、污水管道的具体运维管理标准。
四化是指:
①制度化:出台《城乡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实施细则》,明确运维范围和内容、工作机构与职责、验收移交、运维管理、管理考核;完成治理设施巡检管理、设备使用和维修保养、水量水质监测管理等制度的初稿。
②智能化:一是区水务集团中控室开辟监控界面,建立远程监控和运行控制系统;二是终端处理系统和泵站建立视频监控系统、数据实时上传系统,实现运行管理智能化、数据传输实时化;三是建立在线水质监测系统,对重点区域、日处理能力在30吨以上、受益农户在100户以上的终端处理系统安装水质在线监测仪,对进、出水水质进行实时监控;四是建立巡检人员实时巡查系统,对巡检人员实行GIS实时定位管理,做到就近处置服务,实现应急响应快速。
③精细化:一是实行治理设施标识化,道路窨井统一标识,注明窨井编号、管径、流向、联系电话;终端处理系统、泵站的治理、收集区域、工艺模式、设计规模、操作规程、安全警示标识标牌等设置齐全。二是制定村居污水收集运行模式,定期调查村居纳管排水户和受益农户的产污量。三是制定应急处置工作流程,接到故障信息后,工作人员30分钟内到达现场进行处置。四是实行队伍装备专业化。
④实效化:一是定期分析水量和水质,每周对终端设施、泵站实际收集、处理污水量与理论产污量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水量异常及时排查处理;每月对终端设施、泵站进(出)水水质进行检测分析,发现水质异常及时排查处理,确保生活污水能收集能处理。二是建立设施养护、应急处置定期分析机制,确保设施的安全运行和管道的畅通排放。
3 结论
柯桥区经过持续快速的经营与发展,形成了规模庞大、功能较为完备、管理较为科学的区域性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的格局,对柯桥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工作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运行维护的运作机制、管理机制和服务机制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检验、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改进。“四全管理”模式和“三定、四化”的做法有较大的应用性和推广性,在不断的探索和完善过程中,为污水治理贡献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娜.县域农村生活污水管网系统长效运维信息化平台研究与设计[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6(02):138-141.
[2]胡智锋,叶红玉,孔令为,王睿.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营管理对策研究[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6(01):38-40.
[3]马静颖,詹建益.“五水共治”背景下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分析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6(02):64-68.
[4]鞠昌华,张卫东,朱琳,孙勤芳.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环境保护,2016(06):49-52.
[5]金树权,周金波,罗艳,李洋.生物滤池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效果[J].浙江农业科学,2016(05):785-787.
[6]陈宏伟.金华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长效运维管理的调查与思考[J].新农村,2016(05):5-6.
[7]记者 徐立冬.研究重点工业平台能级提升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等[N].湖州日报,2016-05-05001.
[8]王永东.自动控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8):80-81.
[9]陈汗龙,徐忠富,赵明洋,聂文文.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在部队营区污水处理设计中的应用[J].环境工程,2015(S1):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