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会治理的途径和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会治理的途径和措施范文1
【关键词】:水土流失;小流域治理;追踪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承德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跨北纬40°34′06″―41°27′54″,东经117°29′30″―118°33′24″,总面积3996.6平方公理。现有水土流失面积2247.4平方公里,属燕山山脉,温带向暖温带过渡,半干旱向半湿润过渡,大陆性季风型燕山山地气候。年降水量在450-850毫米之间,土壤类属较多,原生植被已被破坏,现为残存植被,灌木草居多,乔木稀疏。以往的小流域治理存在着“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的现象,缺乏科学的宏观控制和系统的治理方式,致使重复治理,顾此失彼,劳民伤财的事情时有发生,直接影响着山区生态建设。近十几年以来,在国家增加水土保持投资的大好形势下,以小流域为单元京津风沙源综合治理工程取得了可喜成绩,自2000年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以来。我县共完成小流域治理面积232平方公里,造林207059亩(其中山杏140116亩、大扁1862亩、枸杞4187亩、侧柏2302亩、油松12973亩、落叶松1520亩、刺槐32765亩、大枣140亩、李子768亩、苹果5003亩、杏槐松混交林5153亩、杨树270亩),封禁118210亩,修梯田22732亩,谷坊2093道,作业路28.64千米,建标志碑23座,管护牌18个,完成水源及节灌工程1312处,共新打井135眼、维修井75眼、建井房75间、蓄水池454座、水窖127个、埋设主管路29.9435千米、配套水泵192台、风机23台,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5740亩。
1、小流域治理的方法和措施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同地貌类型区的水土流失和特点是有差异的,其治理方法和措施视当地具体情况区别对待,承德县属土石山区,地面组成物质是石多土少,石厚土薄,地面土质松散,夹杂石砾。由于水土流失,坡耕地和荒地中土壤细粒被冲走,剩下粗沙和石砾,造成土质“粗化”;有的甚至岩石,不能利用。因此加快山地造林绿化步伐,积极开展缓坡兴修梯田,建设基本农田,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积极发展经济林果和多种经营及其必要。小流域治理要坡沟兼治,以治坡为主,坡面治理重点是植树造林和改造耕地,在生产上以农业为基础,同时搞好封禁治理,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改造坡耕地,修建谷坊、护村护地坝等工程措施,以加快治理速度,减少土壤流失量,提高治理效果。
目前,我县的水土保持工作,在治理途径措施上,已由分散的,不连续的、单一的措施治理,逐渐转变成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通过大户承包或联户承包,专业施工队常年治理和农业集体经济治理的组织形式,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实行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山、水、田、林、路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方式,达到高标准治理效果,同时加强预防监督、生态修复、城市水土保持工作。
2、小流域治理发展方向
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是加快生态环境建设的有效途径,要搞好小流域综合和治理,就必须了解水土保持这门综合性科学,明白水土保持的特殊性。水土保持工作有自己的特点,包罗万象,可概括为综合、管理和注重效益。小流域治理也要向着三方面特殊性靠拢,今后我县的发展方向要1、加强理论研究,不断丰富水土保持工作内容;2、加强小流域治理优化模式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上找出快速治理的突破口;3、在法制方面,尽快制定更完善的法规、条例等;4、治理模式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5、加强预防监督力度,健全水土保持机构,加大执法检查。
总之,小流域治理发展方向是多样化,复杂化,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统筹兼顾,使小流域得发展方向走向新台阶,新起点,新步伐。
3、追踪管理
通过近几年来防沙治沙工作的开展,我县小流域治理面积已达232平方公里,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的效益已逐渐显现出来,每年春季扬沙天气已明显减少,天空也变得越来越清新。使我县的生态环境也将会有明显的改观,林草覆盖率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增加了,水土流失量减少了,河道淤积程度降低了,洪峰流量削减了,防洪保安更有保障了,经济效益显著,节水灌溉工程新增灌溉面积4.6万亩;社会效益;减轻了自然灾害,促进了社会进步。这些成绩都离不开水土保持的追踪管理。
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统一规划,强化精品意识,创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京津风沙源示范工程,这一切都需要管理上去,只有管理上去了,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才会长久,才会蓬勃发展下去。
治理是基础,管护是关键,效益是目的。管理不好,治理的效益也就不能得到充分发挥,近几年来,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实行集中、连片、综合治理,给搞好管理工作提供了良好条件。
管理内容多样化,不仅包括治理后的水土保持设施、成果,典型试验场地,加以保护和管理,而且要参与生态经济系统的规划、组织、协调、控制过程,同时要加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以达到持久地保持水土,改善环境,促进生态经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目的。
社会治理的途径和措施范文2
一.内蒙古矿山开发环境侵权现状
矿产资源丰富,矿业开发迅速发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相伴产生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据内蒙古国土资源部门统计,随着矿业开发的迅速发展,全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逐步显现。主要表现为:一是治理区域点多面广。二是危害严重,治理形势紧迫。三是污染严重,危及民生。这些问题造成了对矿区周边居民和单位的人身、财产和健康的危害,侵害了他们的环境权益。
根据一般的认识,环境侵权是指违反环境保护和防治污染的法律规定,污染或破坏环境,造成他人合法环境权益损害的行为。侵权的客体,包括他人的财产权、人身权和环境权,但是都以污染和破坏环境为中介或前提。“侵权”是传统民法的概念,因而环境侵权从本质上来看属于民法范畴。但是环境侵权和一般的民事侵权在侵权主体、客体、行为以及侵害后果上都有不同之处。环境学家金瑞林先生认为,环境侵权具有主体不平等、侵害对象广泛、侵害行为具有合法性、连续性和不确定性,侵害程度和范围为严重的社会性权益侵害。环境侵权与一般民事侵权的不同,决定了各国在立法规定环境侵权的救济方式时,除了采取一般的民事侵权行为救济方式以外,还必须专门制定或“修正”其救济形式。
二.现行环境侵权救济途径研究
(一)各国现行主要环境侵权救济方式
对于环境侵权行为的救济方式,世界各国民事法律制度上都有自己的法律规定。环境侵权救济的渠道主要包括诉讼程序与非诉讼程序,有的国家还专门规定了公益诉讼制度来处理环境侵权诉讼问题。以美国《清洁空气法》(CAA)为例,该法在第304条a款中规定:任何人可代表自己,提起一项民事诉讼或行政诉讼,任何人,指控其已违反了或正在违反本法规定的排放标准限制,或是环境保护局及各州所颁布的有关上述标准及限制的命令;或者环保局局长,指控其不能履行本法所规定的,不属于环保局局长自由裁量领域的行为或义务。
(二)我国环境侵权的救济方式
一旦环境侵权纠纷发生,我国的法律法规对于其有着多层次、多渠道的解决方法。这些方式可以被归为两类。一类是公力救济,指国家机关依权利人请求运用公权力对被侵害权利实施救济,包括司法和行政救济,其中最重要形式是民事诉讼。另一类是借助民法通则和环境保护法有关法律进行私力救济,如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行政机关调解处理等。环境侵权的民事司法救济方式是其中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一般环境侵权民事纠纷最终的解决途径。如《民法通则》第124条规定: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41条规定:受到环境污染危害的当事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要求赔偿损失。这一救济方式具有很大的权威性和强制性,可以及时救济环境侵权受害人的损失,打击侵权加害人,提高办案效率,发挥法律的震慑力,最终达到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目的,体现了法律社会其他方面的相互作用。
但是,应该看到的是,我国现行法律尽管在环境实体法律方面做出了不同于传统民事法律的特殊法律规范,但是在程序法律方面,在救济途径和方式上并没有根本的不同。由于环境污染的特殊性,环境侵权案件的诉讼往往历时数年,且举证的科学性很强,对受害人的民事救济极为不利。这就要求有关环境侵权的民事诉讼也必须要有相应的、不同于普通诉讼法的程序法规范来保障,否则,实体法对受害人及其环境权益所提供的保护就难以实现。
三.内蒙古矿产开发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措施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坚持从制度上保证、措施上完善,全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已经取得初步效果,不仅解决了部分重点区域历史上形成的地面塌陷、占用破坏土地和地质灾害等问题,而且使新出现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形成了整体遏制、局部好转的局面。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出台了《地质环境保护条例》,把保护与治理地质环境列为开采企业的法定义务,落实了责任主体,明确了管理权限,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纳入了依法管理的轨道。
第二、建立了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制度,矿山建设除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外,还要求采矿权人必须编制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和土地复垦方案,规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程与开采活动同步进行,把防治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避免重走先破坏后治理的老路。
第三、建立了矿山地质环境保证金制度,通过强制企业存储保证金的措施,约束矿山企业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责任。
第四、建立了矿产资源开发准入制度,以规划、规模、环境准入和资质准入为重点,实行规模集约开发,避免了乱采滥挖对矿山地质环境造成的破坏。全区关闭地方煤矿825处,淘汰落后产能4200多万吨;非煤矿山完成整合区域47个,关闭非煤矿山1000多个。使一批真正有实力的企业进入到矿产资源开发领域,为开展保护与治理矿山地质环境工作奠定了基础。
社会治理的途径和措施范文3
关键词:城市中小河道;污染治理;存在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V85文献标识码: A
人类的文明发展与河道紧密相连。因此,人类的活动对河流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当今的城市。但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周围环境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疏浚城市河道、整治城市环境就成为提升城市品味、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途径。城市河道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发挥着城市防洪排涝及引水抗旱的作用,同时又是城市景观和市民休闲的场所。目前河道整治落后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河道成了建设用地的侵占目标及生活工业纳污的容器。河道综合整治成为城市生态系统建设的当务之急。
1城市中小河道污染治理的意义
整治河道,是一项重要工作。河道可以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有助于维持区域水平衡,在防治洪涝灾害,以及蓄水方面都起到重要的作用。湿地蕴含着,巨大的渗透能力和储藏的功能,可以减少并滞后降水,削减并滞后洪峰,减少洪水径流,具有水库的功能。
河道整治工程中的湿地,是自然环境中自净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具备很强的污水净化能力和稀释能力,因此也享有“地球之肾”的美称。河道整治工程,有助于充分有效地降低水中具有污染性质的物质,可以减少对周边农田灌溉和饮用水的污染。河道整治具有控制土壤侵蚀的作用。河道整治功能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有力地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农田庄稼免受洪水灾害的威胁,有助于增收,确保产量;另一方面,保护了土壤的肥沃,保证了土质,有效成分免遭流失。
河道整治,是保护两岸人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的重要途径,很好地改变了由于河流的破坏造成的很多问题。其中,像冲滩塌岸等现象减少了很多,滩涂及滩区的生产生活条件逐渐稳定,滩区土地的利用价值日渐提高,两岸的居民可以安居乐业。另外,河道整治提高了两岸各种类提灌站的引水条件,保障了两岸灌区和人民生活用水需求。
河道整治,让河道变得更加清洁干净,河道里的水也就会日渐清澈,自然环境也会变的越来越好,两岸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相应提高。
2城市中小河道存在问题
2.1河道污染
河道污染问题由来已久,主要是:①企业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尤其是印染、制革、造纸、食品加工、电镀等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不进行污水处理,违法将污水直接排入河道;②畜牧废水,有的养殖场建在河道的滩地里或河道附近,粪便直接排入河道;③河道附近居民将的生活污水、垃圾直接排入、倒入河中;④汇流的雨水挟带污染物进入河中。致使现在有水的河道多是污水,干涸的河道垃圾遍野,河道污染治理已迫在眉睫。大气降水可通过吸收和吸附作用净化空气,然而这一功能却将部分大气污染转为水污染。据测算,1mm/h强度的降水持续15 min,大气中10Lm的尘粒28%可被除去,这些尘粒部分随降水落入河道污染水体。同时,雨水对城市固体垃圾的冲淋,也将大量的污染物质带入河道。
2.2非生态河道治理
传统的河道治理是根据河势的变化发展趋势,在遵循河道发展演变规律的基础上,运用工程的手段治理河道。这些治理工程包括堤防工程、险工工程、控导工程、护滩工程等,其中具体措施有建设丁坝、护岸整治,护岸整治包括平顺护岸、丁坝护岸、守点顾线护岸等。
长期以来,人们比较注重河道的防洪排涝功能,河道治理断面型式单一,多采用干砌石、浆砌石、现浇混凝土、预制混凝土、土工膜袋混凝土护坡,并且一般都是从护脚一直护到坡顶,使原本自然有活力的河道变成了灰蒙蒙、光秃秃的砌石、钢筋混凝土河道。工程注重坚实耐用,却忽略了工程本身对河道生态的影响。由于河坡硬化使河道的自净能力遭到弱化,各种水生植物无法生存,严重破坏了水生态系统。
3城市中小河道污染治理布置原则
为达到彻底清污的目的,综合考虑城市防洪问题,根据河道现状情况和实际地形条件,并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确定以下线路布置原则:
(1)以彻底清除河底污泥、避免污水处理厂达标出水2次污染为清污治理的基本原则。
(2)本着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合理布局的原则,针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情况及防洪工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合理确定工程布局。
(3)立足现状,兼顾长远,在完善河道防洪工程体系的基础上,为城区综合开发搭建平台。
(4)满足防洪设计功能及规模要求,并与已实施段工程有较好的衔接性,尽量避免占地和拆迁,就地取材,尽量节省工程投资。
(5)堤线力求自然,各堤段平顺连接,并考虑防洪抢险和工程管理的要求。
(6)改善周边生态环境,不干扰或尽量少干扰社会经济环境,最终达到技术可靠、经济合理、环境健康、社会满意的效果。
4城市中小河道污染治理新理念
4.1 功能性
还原城市河道的本质属性,既满足城市防洪排涝的功能要求,又保护及美化环境,最大程度地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使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达到和谐统一。
4.2生态性
治理应该充分顺应自然的水生态环境,合理设置河道断面及两岸截污系统,保持区域范围内的生态完整性,以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作为场所和景观的底色,把人造环境与自然环境结合起来,创造和谐、有序、优美的生态空间,充分体现当今生态城市的设计理念。
4.3人性化
治理应充分坚持以人为本,建立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绿化及河道水生态系统,凸显城市特色,形成环境优美,与周围环境和谐一致的城市绿化开敞空间。
4.4文化性
传统文化是现代城市文明发展的基础,设计应该力求做到现念与地域文化完美融合
5城市中小河道污染治理措施
5.1污染治理
5.1.1分类制定措施,整治污染源头
(1)源头控制措施
源头控制措施旨在减少污染源的产生,可采取的措施包括:大力开展节水宣传活动,加强公众节约用水意识,并逐步推广小型家庭水循环系统,减少污水量的产生;加强执法力度,限期治理老污染源,使其达标排放或将污水纳入污水管网,不能达标排放或接入污水管网的应限期停产或转产;严格控制新污染源,对不具备达标排放或是不能接入污水管网的项目不批复,擅自营业的责令其停业。
(2)输移控制措施
输移控制措施主要是完善市政管网建设和管理,应与源头控制措施和城市尾水措施相结合。城市现有排水体制为合流制管道直排,将来在城市管网建设中应进行雨污分流制管网改造,提高污水收集率,对难以接入市政污水管网的小区,建设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就地处理,以减少直接排入河道的生活污水量。
(3)城市尾水处理措施
城市尾水处理主要包括深度处理、尾水通道和自然处理三大类。在深度处理上,应加强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力度,加大城市污水的集中处理率,这对改善城市水环境及区域水环境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5.1.2依法治理污染,加大处罚力度
建国以来,国家出台了多部关于环境污染治理的法律法规,治理河道污染要依法治理,发现一处,查处一处,处罚金额要大于企业的违法排污成本。
5.1.3强化监测手段,控制污水排放
利用高技术和现代通信手段,通过远程排污口自动水质监测,远程视频监测,对重点污染河段做到重点监测。通过供水和排水数据的合理推算,防止污水私排。
5.1.4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大众环保责任意识
河道是民众赖以生存的环境,发现污水排放,要积极举报,全社会行动起来,污染行为就会得到有效遏制。
河道污染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主要是水管单位与环保部门联合起来,并且依靠当地政府,掐断污染源,使河道污染从根本上得到治理,早日还人们一个安全、美丽的生活环境。
5.2生态治理
河道生态治理主要通过堤防绿化、生态固岸和河滩种植发挥生态作用。
5.2.1堤防绿化工程
堤防建设中要种植适合本地生长的行道树。临近村庄和城市段,还要尽可能地扩大绿化带,有条件的河段尽可能建设亲水设施,例如休闲亭台等。
5.2.2河道护坡工程
一般河道护坡在设计水位以下可采用砌石、混凝土等护坡,设计水位以上可直接种植植物,利用植物根系对土体加固,做成生态固岸,遏制坡面水土流失,从而起到护坡和美化水环境的作用。直接种植植物,要求护坡工程护坡坡度不大于1∶2,实践证明大于1∶2的护坡坡度,植被成活率低。如果护坡的抗冲要求
较高,可采用块石格宾网,然后在块石格宾网上覆盖不小于30cm种植土,种植草皮等,即加固了护坡,也绿化了护坡。
5.2.3护滩工程
由于在中枯水年份,河水不上滩,可在滩地上种植矮杆植物,进行绿化,严禁种植果树、速生杨等高杆作物,以免在洪水时严重影响行洪。河道生态治理集防洪效应、生态效应、景观效应于一体,是现代河道治理的发展趋势。 在满足生态河道、景观河道的同时,满足河道防洪减灾的作用。
6结语
在恢复城市河道的生态上,如何将多种方式途径融合起来,形成完整的综治系统,实现生态系统的重塑和修复,让河道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体系,是对河道进行综合整治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吴林林.城市污染河流生物-生态治理研究与应用进展[J].净水技术,2006
社会治理的途径和措施范文4
【关键词】城市环境;环境污染;问题;治理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随着我国人口的逐步增多,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已经消耗了过多的自然资源以及能源,并且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物,并且已经超过了环境净化的承载范围。为我国城市的健康发展和城市环境造成了消极的影响。前些年,我国在发展过程中秉承了先污染后治理的理念,使得我国的人口、经济、环境三者的矛盾日益加剧。在城市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同时影响了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进程。文章中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队城市环境的综合治理的原则和目的以及城市环境污染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城市环境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了分析探讨。这对不断改善城市环境和提高环境质量有显著地作用。
一、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目的与原则
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政府不断加大了环境综合治理的力度,我们进行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是我们进行环境管理的手段。笔者结合切身经验对我们进行城市综合治理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不断发现综合治理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具体措施,在进行城市环境综合治理的过程中的原则是指导城市环境工作开展的框架。
1.1、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目的
不断提高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布局是进行城市环境综合的根本目的。为了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逐步改善城市环境自我净化能力,促进城市环境的良性循环。我们进行城市环境综合治理的目的是不断美化、清洁城市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逐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除此之外,城市环环境综合治理是不断改善居民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并且对经济建设也有着促进意义。优质的城市环境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而进行城市环境的综合治理是不断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途径。所以,进行城市环境的综合治理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应该与经济建设有效结合起来。
1.2、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基本原则
为了有效保证城市环境、经济建设以及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在进行城市综合治理过程中应遵循环境建设、经济建设以及城市建设并举的原则。除此之外,在进行城市环境综合质量过程中应遵循生态学规律以及经济学规律,才能达到城市环境综合治理的目的。在治理过程中应对城市环境进行多因素、多层次的系统分析,然后使用教育、法制、行政、技术等综合手段进行环境的综合整治。再次,在进行城市综合治理过程中,应该对污染物为进行有效处理,有效利用环境净化功能。
二、 综合整治中城市环境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的城市环境极度恶化,生态环境的破坏范围和恶化程度都在不断加剧。环境污染问题、资源浪费问题、生态破坏问题都成为了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在进行城市环境综合质量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度具体的治理方针。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城市环境综合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介绍。
2.1、大气环境污染不断加剧
目前,我国的空气质量不断恶化,多数城市的PM2.5都是重度污染,雾霾天气对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我国多数城市的大气污染问题都是以烟煤型污染,空气中有大量的悬浮物质,甚至有的城市二氧化硫含量超标,氮氧化合物的含量也过多、机动车尾气排放过度,城市大气环境亟待改善。
2.2、水体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
城市综合治理过程中的重要部分是进行水体环境的整治。近几年来,我国的水体环境污染程度也不断加剧,生活废水以及工业废水排放量高达几亿吨。随着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废水的排放量逐步增多,许多城市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缺水现象,许多城市的浅层地表水已经被污染。
2.3、城市噪音污染方面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交通噪音、工业噪音、施工噪音都急需进行防治和控制。在城市环境综合治理过程中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但在进行城市环境综合治理过程中应该结合城市经济的发展。噪音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影响了居民的睡眠和听力和精神状态。
三、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有效途径
通过对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原则和目的的介绍,并对城市综合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对进行城市环境综合治理过程中具体改善措施进行了阐述。
3.1、为了有效改善城市环境,逐步改善大气质量、水体质量以及噪音污染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第一,逐步完善城市的给排水系统,制定完善的制度来控制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并对废水进行有效处理,从根本上解决水体污染问题;第二,不断改善城市的能源消耗结构,对采暖装置进行改善,进而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第三,加强城市的交通管理,进行城市区域规划,来解决噪音污染问题;第四,城市应加大绿化面积和生态保护力度,不断改善城市环境。
3.2、利用科学技术降低城市工业造成的污染
在进行城市环境综合治理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来降低工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进行:第一,合理规划城市中的工业布局,降低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企业数量,将污染性企业移到郊区和工业园;第二,逐步提高城市居民的地毯环保理念,并使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来逐步提高原材料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最大程度的降低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在生产过程中应推广使用节能设备和环保材料,并进行资源的循环利用,坚持可持续发展观。
3.3、城市综合管理过程中应该加强企业的管理,要求企业不断学习污染物的处理技术,国家还应不断加大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严格监管污染物的排放,积极推行节能减排政策,推广低碳节能理念。由于我国关于企业环保专项资金不足,因此对城市污染企业的管理不能做到全面。所以在进行城市环境综合治理过程中应该合理协调企业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三者关系。不断引进污染物的处理技术,降低废物处理成本。
结束语: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资源浪费问题、生态破坏问题都成为了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在进行城市环境综合质量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度具体的治理方针。文章中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对环境综合治理的原则、目标以及综合治理过程中存在的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水体环境污染问题以及噪音污染问题进行了简要介绍,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城市环境综合治理过程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根据城市的环境和污染处理技术进行治理。
参考文献:
[1]何璇,包存宽.情景分析法在城市环境规划中的应用——以《太仓市城市环境规划》为例[J].四川环境,2013,01:118-123.
[2]尹德挺,王雪辉,苏杨.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作用机理与应对策略——基于行动者系统动力理论的视角[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3,01:99-103.
[3]姜峰.浅谈我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有效途径[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03:21-22.
[4]张文明.生态文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功能主义诠释——《欧洲城市环境绿皮书》的启示[J].上海城市管理,2013,02:49-54.
社会治理的途径和措施范文5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途径
中图分类号:S15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与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开发利用越来越频繁,伴随而来的是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近些年,人们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开始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共同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就是目前我国众多生态建设工程中的重点项目之一。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地发展,实现人类社会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具有重要的意义。
1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涵义
所谓水土保持是指对土质比较贫瘠的一些山陵及风沙地区或是土质遭到破坏的一些地区,采取措施进行保护和改良,防治水土流失,提高或维持其土地生产力,实现水土资源的社会经济效益。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就是在顺应我国环境发展现实需求的前提下,形成一条可持续的生态发展之路,使之有效地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实现二者之间的“共同繁荣”,进而加速我国生态建设最优模式的成型。进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包括三项内容:一是要防治水土流失,包括防治土地荒漠化,蓄水保湿等内容。二是提高或维持其土地生产力,可通过化学或植物侵蚀的方法;三是充分利用水土资源,美化环境,这涉及到植树造林等内容。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牵涉到多个学科以及多个部门,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其建设工作的展开必须以对水土资源的实际情况进行考察评价为基础,以《全国生态建设规划》为根据,做到科学、合理、有规划地建设。对于少数比较贫困的地区而言,进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当地人们的收入,提高其生活水平,帮助其尽快脱贫,甚至致富。而对于其他大多数地区而言,则主要是为了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采取措施保护我国的水土资源,预防并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逐步改善我国已遭到严重破坏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共同发展。进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过程本质上就是对水土流失进行防治的过程。
影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我国进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归结起来主要体现为以下两点:一是森林植被遭到破坏。生态环境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应对较小程度的伤害往往经过一段时间就能够得到自我修复,但是若是其森林植被等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的程度超过了其自我恢复的限度,就会造成水土流失等严重后果,进而对其他环境如社会、经济、文化等造成不良影响,不利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进。因此,为防止水土流失,我国应该采取多种控制措施,加大对森林植被管理的力度,禁止并严厉打击滥砍滥伐的行为,形成健康的森林植被体系。二是工程建设的影响。近年来,应城市发展的需要,我国提出了推进城市化建设的政策。然而在推进这一政策的过程中,一些工程建设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它们在施工期间,往往对水土自然资源缺乏整体规划以及合理利用,使得生态系统遭到损害;更为严重的是,城市建设的各种废弃物品如废水、废气、废渣等肆意流入生态环境,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污染,使得水土对生态平衡的保持作用得不到很好地发挥。比如,农田水利建设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垃圾及灰尘、汽车尾气等,都会给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3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正确有效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第一,集中治理与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之间的关系,进行水土防治,要以充分利用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为前提,因地制宜地进行集中治理,实现治理与修复之间的有机结合;第二,人们的生活与水土保持之间的关系,只有切实解决好人们的生产生活实际需要,才能更好地进行水土保持工作,实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当地政府的脱贫致富政策有机结合;第三,治理和管护之间的关系,要改变重建轻管的现状,在稳固原有水土流失防治成果的基础上,加快治理步伐,实现点上治理与面上管护的有机结合;第四,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之间的关系, 发展社会经济要以保持水土、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条件,使我国的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偕同发展;第五,教育培训与执法监督之间的关系,要想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上取得好的成果,政府必须加大教育培训的力度,努力提高人们保持水土及保护环境的意识,在此基础上落实执法监督工作,实现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的教育培训与执法监督之间的有机结合。
综合考虑以上几种关系,在治理水土流失的过程中,实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在于提高水土保持的科技水平、推进水土保持的制度创新。
(1)在政策上进行宏观调控。为了促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应当有所作为。首先应该制定出相应的政策,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其次应该对我国现有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相关体制进行改革及完善,改变原来过分注重经济指标的评价制度,提出包括经济、社会及生态发展等多方面内容的新指标的评价制度,全面落实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及国民经济建设进行统一规划,通过多种方式对重点地区的水土流失治理工程进行扶持;各行业部门包括农、林业、水利等要相互协调、共同合作,以实现各部门间集中、统一地治理水土流失,确保治理工作不交叉,也不遗漏。
(2)对工作机制进行大胆创新。机制创新是进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必不可少的一环,对水土流失进行治理,必须切实执行政府进行有效领导、主要机构执行监管工作、各部门合理分工、企业进行治理、全社会集体参与、广大公众进行共同监督的治理体制;坚持谁治理,谁获益的方针,努力构建以政府为主导、治理企业化、筹资多元化、运营市场化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机制。并在此机制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价格,对价格体系进行有效管理;必要时,根据需要对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此来调整资金配置,获得更高的使用效率; 逐步内化水土流失治理的外部效果,推进水土流失治理的市场化进程。
(3)改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技术。对水土流失的防治工作应采用传统的耕作技术与生物技术、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技术,最大限度地改变遭到破坏的土地状况,增加绿色植被的覆盖面积,改善土壤的蓄水保湿能力,提高其抗腐蚀、抵御水土流失的能力,使改善后土地的生产力得到大大提高。
(4)组织建设。各级政府应该集中全社会的力量,组成一个联合治理水土流失的庞大体系,确保水土流保持生态建设工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覆盖;同时,注意将其他业态(如林业、牧业及渔业等)的开发工程与水土流失治理工程结合起来,统筹兼顾,进行综合评价。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水土资源,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其次,政府应该对农户或者企业治理水土流失的规模进行有效控制,在坚决不搞平均主义的前提下,防止因治理规模过分悬殊而产生资源分配不合理,引发利益冲突的情况。
(5)完善制度建设。在治理水土流失的制度上,我国应认真总结前几十年进行水土流失治理获得的宝贵经验,同时仔细分析国外对水土流失治理的方法,结合我国具体实际,合理借鉴其可行部分,完善我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相关的的政策以及法规,规范水土流失的治理行为。
4结论
实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能够有效地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生态协调稳步地向前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想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我国顺利进行,必须在政策上对其进行宏观调控,在机制上进行大胆创新,加强制度与组织建设,努力提高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科技水平。
【参考文献】
[1] 范景祯.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途径[J].科技致富向导.2012(35).
[2] 王鸿飞.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问题浅析[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0(02).
[3] 黄成森.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5).
[4] 曲雪峰,于雷,王景琴.论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9(05).
社会治理的途径和措施范文6
做好春节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有关单位要站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海西的高度,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年”和“责任落实年”的工作部署,切实把做好春节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作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政治任务来抓,认真研究和周密部署,建立健全严格的节日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领导责任,制定具体方案和措施,做到职责明新、任务具体、责任到人、工作到位,努力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工作任务
(一)突出重点行业,开展安全检查
在2010春节期间,各有关单位要认真按照《国务院安委会关于开展全国安全生产大检查的通知》要求,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检查的范围是所有地区、行业(领域)的生产经营单位和人员密集场所。在全面检查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对金属非金属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民爆物品、旅游等行业(领域)的检查,切实抓好企业自查,推动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各有关单位领导要亲自带队,深入基层单位进行全面检查,督促企业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二)采取有效措施,治理安全隐患
抓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是有效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重要途径。要把排查冶理隐患作为当前安全生产工作和推进安全生产“三项行动”的重要任务。一、按照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和企业主体责任的要求,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责任,建立和落实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加强督促指导和检查落实。二、各生产经营单位要切实担负起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责任,认真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落实整改资金和责任,制订隐患监控措施,限期整改到位。三、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整改。对查出的重大隐患,要实行政府挂牌督办,跟踪治理和逐一整改销号制度。四、要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大隐患治理力度,把隐患排查治理与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结合起来,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
(三)完善应急预案,处置突发事故
在春节期间,有关部门要针对节日期间易发火灾、人员踩踏、道路交通事故等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群众的安全意识,自防自救和互救能力。一、要制定和完善重大节日的应急预案,细化各项应对措施,落实应急救援队伍和装备。确保应急救援及时有效。二、要加强节日期间群众集会、大型活动的安全管理,元旦节期间举办大型活动的单位,要按照“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制定可行的应急预案,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开展各项活动。三、对各种突发事故和紧急情况,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力量及时妥处置,严防人员伤亡,确保社会治安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