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培训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培训方法

教育培训方法范文1

一、当前安全教育培训存在的现象

长期以来,由于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因素,安全教育培训在思想理念上存在许多似是而非的问题困扰着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一)安全教育培训市场化的困惑

教育培训市场化的宣传很盛行,安全教育培训也与其他教育培训一样,卷入了经济浪潮,安全教育培训进入市场,带来了安全教育培训的混乱、质量下降的现象。

(二)安全教育培训的目的拿“上岗证书”

现在有些培训机构和企业把开展培训活动看作是例行公事,目的是为了学员取证,而学员更是一开始就把培训的目标定在“证书”上。培训后伴随着证书的颁发便认可了学员的“资格”,拿到证书便理所当然地上岗,由于办证容易,受训者的学习缺乏压力,使学员拿了证书,而不能真正达到证书所要求的素质。

(三)安全教育培训的偏见

安全教育培训的对象往往被认为是安全管理人员和特殊工种操作人员,这种观点的产生,给安全生产管理带来了不少问题。一方面不难发现,在众多的安全事故中,其它人员的伤亡情况不在少数;另一方面由于忽略了对其他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给安全工作埋下了事故隐患。

二、拓宽安全教育培训的方法和途径

安全教育培训是一种多形式、多层次的继续教育培训工程,针对安全教育培训当前存在的现象,本人认为在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时,必须认清企业培训需求,不断丰富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法、提高培训效果,才能达到更新知识,提高矿山从业人员安全技术素质的目的。

(一)科学设置安全教育培训内容

随着矿山地采开拓不断延深、采掘技术不断提高和新设备、新工艺的应用及地质条件、生产条件、运输条件越来越复杂,势必要求员工的安全素质、能力要适应爆破、采矿、提升、动力及组织管理等系统技术达到安全、经济和最大限度地回收利用矿产资源的目的。因此,在安全教育培训上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内容要新而实,具有可操作性,按照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缺少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坚持“三个贴近”,―要贴近矿山企业动态管理需求设置,通过问卷调查、技术鉴定、座谈讨论等途径,摸清哪些岗位、哪些人群是培训的重点,哪些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是职工迫切需要掌握的;二要贴近从业人员队伍建设的需求设置。针对从业人员年龄结构、文化层次、技术素质、职务层次等不同,紧贴从业人员岗位实际实行分层施教,从而使全体员工全面掌握岗位应知应会的内容;三要贴近员工个人发展的需求设置,开展适应型、储备型、提高型培训。例如:对企业负责人培训安全管理知识、事故造成损失、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等;对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安全防范措施、安全管理方法、安全标准规程等;对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安全技术规程、安全技术工艺、安全岗位技能等;对操作作业人员培训安全操作规程、安全常规知识、安全保护措施及劳动纪律等,

(二)灵活应用安全教育培训手段

安全教育培训是防止产生人的不安全行为,减少人为操作失误的途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对从业人员培训手段上要有实效性和创新性。把日常违规违纪和发生过的工伤事故进行分类整理,制成专门的本矿山实际案例作为部份教材进行专题讲课,利用笔记本电脑和投影仪,重现事故,结合文字、声音、图像等进行分析讲解。认识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前车之鉴,不仅是由现场隐患等外部客观因素所引起,更多的是由安全意识淡薄、心存侥幸的主观原因所造成。让员工面对安全事故给社会、企业、家庭及个人带来后果的警示;在现场给员工示范正确的操作方法,让他们在现场操作中学习安全技能,提升逃生避险能力,及时纠正错误行为,引导规范作业;促使员工在生产实践中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从本质上预防违章行为的产生。

(三)有效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方式

企业要接受安全教育塔训的人员很多,细分培训对象,有利于选择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方式,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应着重抓好以下三种人员的培训:

1、特种岗位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目前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的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设备的安全造成重大危害的16种工种,每个工种都有它自身的特点,要按国家规定的特种作业所要求的安全技术、安全知识、安全操作技能等进行培训。特种作业^员安全教育培训的目标,在安全意识方面,应努力提高安全文化素质,能谨慎操作,不麻痹大意;在安全知识方面,应有较多的安全技术知识,熟悉本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在安全技能方面,通过实践应有较熟练的安全操作技能,经过刻苦训练,避免失误;在应急能力方面,遇到异常情况时,能果断正确地采取应急措施,把事故消除在初始阶段,防止事故的扩大。

2、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具体实施者。是企业安全生产的“正规军”,也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主要决定因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企业对安全管理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只会照章检查,指出不足之处的安全员,已不能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发展的需要,企业呼唤拥有知识基础,懂得安全生产运行规则和掌握必要管理技能的复合型安全管理人员。一要抓培训学习、充实基本功,不断获取新知识,适应安全知识不断更新的特点;二要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使新科技成果为我所用、为安全工作服务;三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开展经验交流活动,使队伍成员开阔视野、丰富见识,进而取长补短,促进安全管理人员的健康成长。  3、新进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企业招收的新入矿人员,特别是技校毕业生,其特点,一是年龄小、社会经验少,基本上没有安全生产上的感性认识;二是在校学习阶段,没有与矿山生产活动相接触,缺乏事故防范能力及实践操作能力;三是毕业后,心理上还没有做好准备,用人单位却匆匆让其上岗试用甚至顶岗作业,缺乏以师带徒的学习环节。针对技校毕业生的培训。一方面结合本矿山安全管理方法和经验,对生产设备进行多操作、多练习,充分掌握其性能,养成正确的操作习惯,减少违章操作,保障他们自身的安全;另一方面落实由老工人带领工作,熟悉本工种操作技术并经考核合格后。进行独立工作,发扬过去以师带徒的好经验、好传统,营造良好的安全工作环境。保障他们在实践中得到技能的提高。

(四)跟踪考核安全教育培训效果

教育培训方法范文2

一、职工教育培训的含义与作用

(一)职工教育培训的含义

职工教育培训是指相关企业通过一系列方式促使员工在短时间内具备和完成现有或者将来的工作中极有可能所需知识和技能,并在培训的过程中改变员工的工作态度,进而提高员工在现有或将来的职位上面的工作业绩,最终达到企业形成一种计划性、连续性的整体绩效方面的提升。

(二)职工教育培训的作用

1、有利于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基本需求层次理论中阐述:自我价值的实现是员工需求的最高层次。企业谋求实现长远的发展目标,而员工同样也希望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通过对员工的培训激发他们的潜力,使企业和员工共同实现各自的目标和价值,由此可见培训是一种双赢投资。

2、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通过培训,能帮助员工及时更新知识、增加新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培训新员工,可以让他们尽快地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和新的环境;其次,培训老员工,可以使他们及时更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从而更好地满足新的工作需要;最后,通过培训,能够使员工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3、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各种新知识与新技术不断产生,只有充分利用这些新知识和新技术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才能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通过教育培训,既能够使员工学习并掌握更多的新知识和新技术,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又能在培训的过程中使员工了解和认识企业的生产经营战略针和目标,从而提高组织的运行效率,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有利于推动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文化反映了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标志。通过培训,让员工了解本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使员工产生归属感和荣誉感,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同时还能树立企业品牌和形象,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员工与现代企业的良性互动机制和互赢格局。

二、职工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对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不够重视

由于开展职工教育培训工作通常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因此很多企业觉得浪费钱,在思想上不够重视,在人力、物力和资金方面对员工的再教育和培训也没有相应的投入,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

(二)员工缺乏参加教育培训的主动性

一直以来,国家对企业员工的培训方面没有做强制性要求,而企业在员工培训过程中,采用的方式和方法都比较单一,教育培训内容和方式也没有针对性,使员工在培训中感觉枯燥乏味,进而挫伤了员工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

(三)职工教育培训实用性不强

很多企业的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联系不密切,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不注重具体操作的培训,造成培训与实际工作需求相脱节,缺乏实用性。而且,教育培训往往流于形式,为教育而教育,员工感到单调、枯燥乏味,达不到预期的培训效果。

(四)企业对教育培训的效果缺乏考核机制。

既然教育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员工的操作技能与工作效能,那么在进行教育培训工作时就要保证其效果,使员工的各方面能力获得有效提升。为此,对员工参与教育培训活动的学习效果必须进行评价考核。但是很多企业由于缺乏相应的考核机制,不仅无法真正检查员工参与教育培训的效果,也无法让员工感受到相应的动力和压力。

三、提高企业职工教育培训质量的对策

(一)提高企业管理层对职工教育培训的重视程度

企业管理层要充分认识对员工教育和培训的重要性,在人力、物力、资金上都要给予大力支持,确保员工培训工作的有效进行。在培训前,企业应该全面调查所有员工的文化素质状况,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具体惰况来制定培训方案和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

(二)进一步完善职工学习教育机制

建立健全职工学习教育机制是企业员工教育培训工作能够长期、持续地开展的重要保证。第建立人才培养需求分析机制。企业应该根据自身战略发展的需要和内部岗位设置惰况,认真分析本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科学合理地制定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计划,并且根据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做出相应调整;第二,建立教育培训考核评价机制。制定各项考核标准,对实施教育培训的机构和人员、参培单位和参培人员分别进行考核,促使企业各级部门和员工对学习培训工作的重视,使教育培训工作落实到位;第三,建立激励机制。将教育培训考核评价结果与部门业绩、职位晋升、绩效奖罚相挂钩,充分调动企业各部门和员工参与学习、加强业务知识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不断丰富职工教育培训内容

在当今时代,技术变革曰新月异,职工教育和知识更新势在必行。在进行职工教育培训过程中,要想最大限度实现培训目标和效果,应该积极柘展培训制度和培训工作的内涵,并不断丰富培训学习内容。合理设计培训内容,注意确定好内容和目标,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来设计课程。新员工要侧重企业文化、基本技能方向,工作时间较长的老员工要侧重新知识、提高专业能力等方面,其中包括对不同层次管理者的管理技能类培训。培训课程的内容要求符合学习者的兴趣,应根据本企业的自身特点来编写,多采用案例形式,让学员带着问题去学习,调动学员的兴趣。同时,不断注重培养全体员工的创新能力,确保员工能够通过培训将所学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解决问题,使培训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具体实际操作中培训内容可以从以下三个部分着手:1、科技文化和应知应会知识。员工应了解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愿景、规章制度、企业文化、市场前景及竞争;员工的岗位职责及要求的专业知识。2、技能技巧培训。技能是指为满足工作需要必备的能力,而技巧是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得到的,熟能生巧,像打字,越练越有技巧。企业高层干部必须具备的技能是战略目标的制定与实施,领导力方面的训练;企业中层干部的管理技能是目标管理、时间管理、有效沟通、计划实施、团队合作、品质管理、营销管理等,也就是执行力的训练,基层员工是按计划、按流程、按标准等操作实施,完成任务必备能力的训练。3、思想道德和工作态度培训。态度决定一切!没有良好的态度,即使能力再好也没有用。员工的态度决定其敬业精神、团队合作、人际关系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能不能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职业化精神。因此,必须培养员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实行多样化的员工培训方式

“培训就是满足员工求知欲”,根据员工的学习兴趣和时间安排,采取灵活多样、寓教于乐的培训方式,调动员工参加培训积极性。一是坚持理论培训和实践指导相结合。理论教学虽然是培训的主要方式,但比较抽象,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灵活运用角色扮演、网络培训、技能竞赛、案例分析以及知识竞答等多种形式,生动形象,既提高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事半功倍。二是坚持集中培训和自学成才相结合。在鼓励员工挤出点滴时间自学的基础上,定期根据形势要求举办不同类型的培训班,加强员工集中培训,使每一名员工接受新知识、新理论的教育。三是坚持长期教育和短期教育相结合。职工教育培训是一项长期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即能完成的。因此,我们在教育培训中坚持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相结合,既考虑企业当前的工作需要,又考虑企业长远发展的要求。四是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改革开放和信息化是当今社会的主流,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如果长期禁锢在一定范围内,脱离与外部世界联系,那就会成为一潭死水,井底之蛙,将被社会远远地拋在后边。一方面,聘请有关专家进行授课,举办专题讲座,另一方面,每年有计划地选派一部分员工参加相关的培训班,学习先进思路、经验和方法,开阔视野,增长才识。

四、结语

教育培训方法范文3

关键词:安全教育 煤矿安全 安全培训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煤炭需求不断增大。而煤矿作业的高风险、高事故、高死亡率表现的越来越明显。全国煤矿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2005年43起, 2010年达到52起,同比增加21%,死亡人数上升了46%。员工的安全教育与煤矿的安全生产形影不离,实践证明,安全教育工作做得好的煤矿,其事故率就低,它是贯穿于煤炭生产的一条主线。员工作为煤矿安全工作的主体,素质的高低将影响到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是搞好安全工作的一项根本措施,是实现本质安全矿井的唯一途径。

下面我就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煤矿工人的安全教育培训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 目前煤矿安全教育培训现状及存在问题

煤矿安全教育培训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活动,是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强制性要求,可以看成是一个“外因”。受教育培训的煤矿员工发生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上的改变,可以看作为“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二者结合越好,则安全教育培训的效果就越好。

1.1 “外因”方面 表现在部分企业管理人员重视短期利益,忽视企业的长远利益,看不到安全教育培训对企业发展产生的长期效果;不重视安全教育培训迎检设施建设、师资力量队伍建设、培训管理机构的建设、管理人员的配备、培训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以及企业培训责任制的建设和落实等,使得安全培训教育成为一种可有可无或应付上级检查的状态。

1.2 “内因”方面 主要是指煤矿职工整体素质偏低、工学矛盾、安全教育培训方式方法不当等。

1.2.1 煤矿工人综合素质普遍偏低,安全意识淡薄,整体呈现“一高两低一乱”的局面,即年龄偏高、文化水平低、业务技能低、思想行为较乱。煤矿工人主要由以下几种情况组成:一是在煤矿工作的老工人,有一定的井下工作经验,但容易将多年形成的不好的工作习惯、弊病带到岗位上。另一些是农民工,随着煤炭行业升温,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也在煤矿找工作,成为“煤矿工人”的一部分。他们没有井下工作经验,思想行为松散,安全意识淡薄,不懂得煤矿安全法律法规;还有一些为刚离开校园的大中专毕业生,接受能力强,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没有工作经验,也没有矿井作业的安全意识。煤矿工人的生活经历、教育背景、综合素质参差不齐,这些都为煤矿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带来困难。

1.2.2 工学矛盾和工教矛盾突出。煤矿职工生产任务繁重,工作时间长,加上针对职工安全培训的激励和考核机制不合理,在上班之余很难再有时间和精力参加学习,即使学了效果也不好,再加上多学多干也得不到好处,使得员工对安全教育培训有一种抵抗心理。工教矛盾是指很多培训教师同时也是安全生产的一线骨干,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在井下一线,其进行教育培训的时间和精力同样不能得到保障,这就使得教学的质量也得不到保障。

1.2.3 在日常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中,一些企业的培训管理者分不清“教育”与“培训”的含义。“教育”是指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是思想意识,态度问题;而“培训”则是操作技能、专业知识的学习,是技能问题。混淆教育与培训的概念,不因人施教,不分阶段分层次施教就不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育”的特点就是要明确利害关系,解决对错是非的思想观念问题;培训是以掌握技能,增加知识为目的,须采用专题或重点讲授,使学员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2 新形势下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对策

2.1 转变思想,提高对安全教育培训的认识高度 安全教育培训是职工最大的福利,是实现本质安全型矿井的一个重要保障。实践证明,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做得好的煤矿,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就低。企业领导与管理人员要象国家对基础学科高度重视一样重视煤矿安全教育培训,把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当成一项长期工作来抓。加强煤矿安全教育培训机构软硬件建设、规章制度建设、安全培训责任制建设、培训网络的建设以及安全教育培训考核机制的建设。领导与员工都要重视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加大教育培训资金的投入,重视安全生产知识的提高和更新;紧抓教学流程管理和重点环节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2.2 严把四道关口,提高入矿工人的综合素质 首先,把好新工人进矿这一关。以顺和矿为例:人劳科在新工人招聘时要进行年龄、健康状况、文化程度等情况的审查,培训办对新工人的综合素质进行一次摸底考试,最后凡达不到标准的一律不准录用。这样既解决了职工综合素质低的问题,又体现了顺和矿招收员工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为以后的安全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被录用的新员工要进行严格的脱产培训,培训结束后由培训办统一组织考试,考试不及格者一律退回。培训时间井下工种不少于72学时,地面工种不得少于24学时。培训内容要紧密结合煤矿安全生产。具体内容包括:顺和煤矿的基本概况以及采、掘、机、运、通等基本知识;矿井五大自然灾害的概况及其防治措施、应急救援预案、自救互救、急救方法和避灾路线;本工种岗位职责和操作技能,井下工作环境及危险因素,所从事工种可能造成的职业健康伤害和伤亡事故;拒绝违章指挥和冒险作业,紧急情况下停止作业和撤离现场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自救器等逃生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身边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再次,把好进区队关,新工人进入区队时要对其进行面试和岗位应知应会考试,考试合格者留用,不合格者退回人劳科。

最后,师徒合同关,新工人必须由队级组织签订师徒合同。因为基层区队既了解职工基本情况,对其考核也有一定的力度,导师带徒时间不得少于4个月,期满后必须经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考试,成绩合格方可独立上岗作业。

顺和矿通过严把四道“关口”,加大对新入矿员工的培训教育力度,提高了新工人的综合素质,为今后的安全生产工作打开了一个良好的局面。

2.3 解决工学矛盾和工教矛盾 工学矛盾是安全教育培训质量得不到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首先,完善煤矿职工安全培训的激励和考核机制,多采用正向激励激发职工的内在驱动力,使得员工自愿接受培训。目前一些煤矿的安全教育培训采用脱产或半脱产的形式,效果很好,值得推广。要解决工教矛盾,要求企业领导要有前瞻性。在物质上、精神上给予兼职教师以鼓励,给予教师一定时间保证用于教育培训工作。

2.4 安全培训教育应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为主 有研究表明,煤矿事故的发生90%是由于工人在生产作业过程中麻痹大意、安全意识淡薄引起的;而因为缺乏专业知识、操作技能低下而造成的煤矿事故仅占很小的一部分。目前,大多数煤矿企业培训重点仍放在岗位操作技能上,当然,对于技术含量高的特殊岗位是十分必要的。而对于占井下作业人数70%的一般工种而言,安全意识培训应放在重要位置。

通过采取措施加强安全教育,营造安全氛围。利用宣传教育活动,让职工群众树立安全意识,认清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发展、安全与家庭幸福的关系。开展警示教育,经常运用历年来发生的安全事故教育职工,通过那些触目惊心的事例在员工心灵上产生震撼,组织职工家属、新工人、受伤人员、“三违”人员进行观看,接受教育。职工违章后,管理人员要查明职工违章的思想根源,有针对性地给职工提出帮教意见,帮助其树立安全意识,也可以通过家访的方式,让职工家属利用“枕边风”、“父母情”以及“子女愿”等形式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

2.5 操作技能的培训要因人施教,分阶段、分层次进行 提高职工素质,教育培训是关键,根据职工实际情况分层次、分工种、分级别的进行培训:分层次要注意结合职工的文化程度和技术知识掌握程度,区别对待,层次高的职工多讲理论,差的多讲操作;分工种培训就是对各工种做到培训了就能用;分级别培训根据职工的技术水平的高低进行针对性培训。

总之,安全教育培训的目的是通过教育培训,使职工的安全意识得到提升,安全操作得到规范。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拓宽各式各样的安全教育培训路径,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激发受教者的内在共鸣,才能达到教育培训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聂爱明.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煤炭工业,2007(04).

教育培训方法范文4

一、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

职业教育培训作为一种产业,学校是工厂,学生则是产品。培养的学生能否就业是职业教育培训持续发展的关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社会有就业需求才能拉动职业教育培训发展;二是就业的趋向决定职业教育培训的专业结构;三是就业需求的市场波动决定职业教育培训发展的规模变化;四是职业教育能够推动行业成熟,催生新的职业岗位。所以职业教育培训必须面向市场,服务社会,以市场为导向。近年来,社会失业人数剧增,企业用工乏力,社会提供的岗位有限,职业教育培训部分专业设置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目前就业问题一直是各国政府关注的社会问题,许多人所接受的学校教育与现实社会严重脱节。他们在学校很少受到为工作、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即使学到一点职业方面的知识,也是肤浅而片面的。而一旦离开学校,所获得的综合训练机会就更少了。因此就需要有一定的培训机构来解决这些现实问题,提高他们必须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职业教育也是就业教育。

二、职业教育培训必须依据企业和行业的需要

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就业就意味着竞争,在当前就业比较严峻的形势下,职业竞争不亚于产品竞争。人人渴望就业,人人需要就业,靠什么来实现就业,这就需要职业培训来解决职业能力。因此职业教育培训必须在专业设置、培养规格、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实训要求上,面向经济社会的发展,面向产业结构的调整。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密切加强与企业合作,满足各类求学者的学习需求。由于技术不断现代化,要求不断更新知识,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接受培训和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胜任力,以适应新的需要。职业教育培训不要过于强调理论、教学要符合企业的需求,教师也要深入企业实际了解情况。职业教育中目前还普遍缺乏一个重要内容,即在现代化生产中亟须的工作岗位上独立和自我负责地行动以及参与现代工作过程的能力;一些高新技术领域仍然缺乏足够的能力。

三、提高职业教育为终身教育服务的功能

21世纪知识经济对劳动力的要求和终身学习社会对公民的要求,使劳动者形成既有全面的综合知识,又有某个领域的专门知识,具备在学习型社会继续学习和接受终身教育的能力。职业教育培训不单单是技能培训与谋生教育,实践中常常把职业教育培训设计成单纯的技能培训和知识传授,而弱化职业教育培训对人立业谋生和继续发展的核心素质和能力设计与培养。职业教育培训目的不是“制器”而是育人,因此不能把职业教育培训的着眼点仅放在传授职业所需知识、技能上,而应重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培养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新加坡的就业培训基本技能中,把“进取心、终身学习、全球意识”作为职业培训的理念。1974年11月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八届大会(巴黎)通过的《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建议》中,特别指出:“根据个人的需要和志愿,职业技术教育应该:

教育培训方法范文5

语感来源于平时的言语,那么要拥有什么样的言语,才能创造出优美的语感呢?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优秀言语作品,在朗读的过程中培养语感。目前,初中语文教材(人教版)中有很多优秀的言语作品,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把言语作品与语言作品之间的关系区分开来。如在学习《孔乙己》时,就要让学生去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并从中了解如何赏析小说的方法,除此之外,还可以把对这篇课文的学习看做是解放思想、陶冶情操的范文;在学习《最后一课》时,就要使学生明白文中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本民族语言的热爱之情,从而激发起学生的爱国热情。总之,这些内容的学习都要为培养学生的语感所服务。所以,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尽最大努力去对待课文中的言语,不仅要选择好言语的内容,还要重视言语的具体表达形式。因为对于优秀言语作品来说,其表达形式非常鲜明,并且极具个性化,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有所感悟,并能从中创造出优美的语感来,这也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点。

二、通过对作品的深入理解来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培养学生的优美语感,就应让学生对作品有更深入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优美的语感来。例如,在讲解《乡愁》这一课时,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明白这篇课文作者是按时间顺序来进行写作的,然后在文中又分别通过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来表达作者不同阶段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到最后,作者通过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和思乡之情升华到对炎黄子孙的思国之情去了。只有让学生深入理解了全文的中心思想,并感受作者的那种思乡之情后,才能体会到思乡的那种“愁”滋味,这也是作品的思想内涵。加上课文中作者运用了质朴而典雅的语言,大量的数量词和形容词进行了巧妙运用,极具口语化,也很有感染力,读起来琅琅上口,如“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等。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去深入揣摩文中的言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去触摸言语,达到与作品产生共鸣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感受语言的能力。

三、通过实践机会,培养学生语感

教育培训方法范文6

一、摔跤配对训练的方法

配对训练是指两个运动员进行练习。不同时期,不同的训练课,其要求也不相同,因而在进行配对训练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目的明确,针对性强。比如:是改进技术还是培养运动员的战术意识,是模拟训练还是争强专项素质训练,是以一般技术动作训练还是绝招动作训练。

(2)配对要合理。摔跤是人与人之间的对抗项目,技术性强,不同时期要求也不同,更由于个人的技术素质身体体重、习性不同,因而在各个不同时期的训练课就要选择不同的对手,这将对训练效果起着重要作用。为此配对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训练中要特别注意以老带新,这将能更快地提高新老运动员的摔跤技术以及战术训练的质量,取得满意的训练效果。

(3)科学安排,严格训练。适宜的强度、难度和训练量是配对时的关键,这种训练有助于运动员树立信心,迅速提高运动员的摔跤技术、战术水平。因而训练时任务要明确,训练要刻苦,教练和运动员之间要互相配合,不断总结,不断提高技术、战术素质、体能等。

(4)强调数量和质量的关系:质量是以数量为基础的,而数量又以质量为前提,质量与数量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例如:在配对训练中做抱腿10次为一组攻防练习,其中进攻者按要求进行练习,防守者没有给进攻者有难度的防守,这样的训练可看出,前者按质量按数量完成的效果可以肯定比后者效果要好,这就体现出数量和质量的关系,所以在训练中要强调按质按量完成训练课的重要性。

二、摔跤配对训练的分类

在训练中一定要要求运动员一丝不苟,认真完成训练任务,提高自己的训练技术水平。配对训练按内容和形式可分为4类,即:不同强度,技术和战术需要,不同体型,素质要求等。下面分别论述:

第一,按不同的强度的配对训练:这是学习技术、改进技术、提高技战术素养的主要方法。可分为抵抗和不抵抗两种。

第二,按技战术需要的配对训练:由于摔跤技术复杂多变,一场比赛不光是技术、耐力的搏斗,也是战术的角斗,战“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而诱导与技术变化的组合将是斗智斗勇的重要手段。战术训练包括手法的变化,新技术的研究,技术动作组合的变化,攻防技术有机的结合及衔接,不同技术特色的适宜能力,要统一于战术训练中予以解决。

第三,体型不同的配对训练:这主要是解决同一级别不同体型对手的技术问题。在实际配对训练中,可以与上一级别或下一级别的对手进行练习,这样配对有利于运动员在不同阻力情况下,完成摔跤技术动作和战术动作。

第四,按素质要求进行配对训练:是为克服技术薄弱环节和技术动作对各种不同素质的要求。可与力量大的或力量小的对手训练,也可以与速度快或速度慢的对手配对训练,还可以与技术好的或技术差的对手配对训练。采取这种形式训练既能达到增强专项素质的目的,又强化了技术动作,从而通过这种形式进行素质的转换或达到技术动作运用的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