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前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机电一体化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机电一体化前景

机电一体化前景范文1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 strong impetus to the different disciplines of cross-cutting and infiltration, resulting in the mining area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our country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tegration of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current situation, electromechanical integration of the partial forecast

主题词:机电一体化技术现状前景

Keywords: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y status prospect

中图分类号: TH-3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导致了矿业领域的技术革命与改造。在机械工程领域,由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机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发展阶段。

一、机电一体化概要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但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目标,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

世界范围内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也称为初级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前由于当时电子技术的发展尚未达到一定水平,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还不可能广泛和深入发展,已经开发的产品也无法大量推广;第二阶段可称为蓬勃发展阶段。这一时期,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型计算机的迅猛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新阶段,机电一体化进入深入发展时期。。

二、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状况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在这方面研究和应用。国务院成立了机电一体化领导小组并将该技术列入“863计划”中。在制定“九五”规划和2010年发展纲要时充分考虑了国际上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动向和由此可能带来的影响。许多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及一些大中型企业对这一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日本等先进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差距。

三、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一)智能化

智能化是21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人工智能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视,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的智能化就是重要应用。这里所说的“智能化”是对机器行为的描述,是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人工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模糊数学和混沌动力学等新思想、新方法,模拟人类智能,使它具有判断推理、逻辑思维、自主决策等能力,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标。智能化使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与人完全相同的智能是不可能的。但是,高性能、高速的微处理器使机电一体化产品赋有低级智能或人的部分智能则是完全可能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发达国家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和运用,现在机电一体化技术正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最新的技术方向是: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了机电一体化,使得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出现,从而出现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分支;通过进一步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设计、分析和集成方法,使机电一体化的学科体系和发展趋势都得到了深入研究。要充分发挥大专院校、研究机构的科研作用,让大专院校、研究机构与一些大中型企业在机电一体化技术领域进行合作研究,推进技术的发展并把最新的研究成果快速的转化和应用于实际的产品和相关的领域,为各方面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达到相互促进的积极作用。

(二)网络化

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突出成就是网络技术。网络技术的兴起和飞速发展给工业生产、政治、军事、教育和日常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各种网络将全球经济、生产连成一片,企业间的竞争也将全球化。机电一体化新产品一旦研制出来,只要其功能独到,质量可靠,很快就会畅销全球。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利用家庭网络(home net)将各种家用电器连接成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计算机集成家电系统,可使人们在家里分享各种高技术带来的便利与快乐。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无疑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

(三)微型化

微型化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指的是机电一体化向微型机器和微观领域发展的趋势。国外称其为微电子机械系统,泛指几何尺寸不超过1 cm3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并向微米、纳米级发展。微机电一体化产品体积小、耗能少、运动灵活,在生物医疗、军事、信息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微机电一体化发展的瓶颈在于微机械技术,微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加工采用精细加工技术,即超精密技术,它包括光刻技术和蚀刻技术两类。

(四)绿色化

工业的发达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一方面,物质丰富,生活舒适;另一方面,资源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于是,人们呼吁保护环境资源,回归自然。绿色产品概念在这种呼声下应运而生,绿色化是时代的趋势。绿色产品在其设计、制造、使用和销毁的生命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的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资源利用率极高。设计绿色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

近几年来,我们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研究和生产得到长足的进步。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发达国家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和运用,现在机

电一体化技术正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最新的技术方向是: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了机电一体化,使得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出现,从而出现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分支;通过进一步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设计、分析和集成方法,使机电一体化的学科体系和发展趋势都得到了深入研究。例如,国产电牵引采煤机已经占领国内市场,核心部分是由安装在采煤机上的计算机和传感器组成,具有多种保护、遥控功能。国产全数字化直流提升机也已占领国内市场。此外,我国在液压支架电液控制、胶带运输机、矿井供电设备以及风机、水泵、压风机、局扇等设备上也都有成熟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但是,,笔者认为在发展我国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技术上应该注意以下几点:①研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装置,增加产品国产化的比例;②增加产品的通讯功能,以适应综合自动化的需要;③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大型设备的故障诊断功能和智能化程度。

机电一体化的出现不是孤立的,它是许多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广阔发展前景也将越来越光明。我国可以利用广阔的市场潜力,用全新的方式和更短的时间研发更多具有知识产权的机电一体化产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在国内外发展的同时,行业内肯定会有竞争的时候,它既是挑战,更是机遇。笔者相信,在新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指引下,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广阔发展前景也将越来越光明。

参考文献:

机电一体化前景范文2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核心技术;机械工业;传感器技术

中图分类号:TH-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29-0080-02

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机械工业中,机电一体化技术得到了大规模使用,该技术的诞生、普及应用为机械工业的生产方式、技术架构和管理方式都带来了重大的改变,目前,机械工业生产应用已经从原来的“机械电气化”发展到了“机电一体化”。

1 机电一体化的核心技术

机电一体化又被称为机械电子学,是把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机械技术、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电工电子技术等融合在一起的一种新兴科学技术。通过几十年的发展,机电一体化已经具备自身体系,并且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其内容还在不断的更新和丰富。从系统观点出发,机电一体技术有机集成了计算机技术、信息化技术、自动化技术、微电子技术和嵌入式编程技术等诸多技术学科,其针对机械工业各个功能单元进行合理配置,以优化系统功能为基本目标,实现了高质量、低能耗和可靠性较高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1.1 机械本体技术

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来讲,其本体技术是机械技术,其核心是采用高新技术对机械技术进行概念更新,实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有机统一。机械本体技术从减轻质量、改善性能、提高精度等方面入手,有效实现材料、性能的变更,从而真正实现体积缩小、重量减轻、刚精度提高和性能完善等要求。机械本体的重量减轻是驱动系统实现小型化的基础,为改进控制功能提供保障,不仅有效提高功率,而且帮助减少能量的消耗。

1.2 信息处理技术

机电一体化和信息处理设备的应用普及以及微电子学的发展进步密不可分。只有提高信息处理设备的可靠性、分时处理的输出入可靠性和模/数转换设备的可靠性,妥善解决标准化和抗干扰问题,提升处理速度,才能促进机电一体化的快速发展。

1.3 传感技术

传感器存在有待提高精确度、可靠性和灵敏度等方面的问题,由于提高可靠性与防干扰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多采用光纤电缆传感器的方法。而就外部信息感应器而言,大多使用非接触型的检测技术。

1.4 驱动技术

作为驱动机构,电机得到了广泛使用,但是它在效率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有效避免其缺点,控制专用组件—传感器—电机三位一体的伺服驱动单元和内部装有编码器的电机正在被研发和推广中。

1.5 软件技术

软硬件的协调发展,才能更好的带动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大力推行软件标准化、陈旭模块化、程序标准化、软件工程等,可以有效提高生产维修效率,减少投入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

1.6 接口技术

数据传输格式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是实现和计算机通信的基础。接口规格的统一为信息的传输和维修提供了极大便利。为了有效解决光耦器信号、电缆非接触化和光导纤维的标准化、大容量化、小型化等问题,科研人员正在努力研发高速串行、成本较低的接口。

2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前景

2.1 智能化

智能化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该方向也是机电一体化和传统机械自动化技术之间的本质区别。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发展,这样就可以使得机械工业产品模拟人类的思维,实现逻辑判断、推理和自主决策的系统功能。智能化是指以自动控制理论为基础,集成计算机科学技术、人工智能理论、心理学、运筹学和模糊数学以及混沌动力学等多学科知识,能够实现高效的机械工业控制。随着诸多学科技术的快速发展,机械工业的大脑——自动控制微机的性能大幅度提高,处理速度高速提升,传感器系统也更加集成化和智能化,因此,其已经为机械工业的嵌入智能控制算法编程创造力更加有力的条件,使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智能化发展方向更加突出和明显。

2.2 微型化

微型化也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作为机电一体化的一个发展方向,微机电一体化系统有效结合了微电子技术、软件技术和微机械技术等高新技术。微机电一体化系统具有很多优势,比如能耗低,体积小,移动方便灵活,其可以在微型空间内进行精细化操作,目前,微机电一体化产品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国防、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诸多领域,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微电子机械系统向着微米、纳米的方向发展。

2.3 系统化

系统化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其系统结构采用模块化和开放式的总线结构,因此可以实现系统的各个组件之间灵活组装,同时可以实现多个子系统之间的综合管理和协调控制。二是系统的通信功能大幅度提高,可以实现远程系统通信。机电一体化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人们的使用感知度,结合人体自身需要,向智能化、情感化和人性等多元角度发展,注重生物系统化发展。

2.4 网络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技术随之兴起,目前,网络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极大的变革。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其已经成为机电一体化产品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各种远程自动化控制和视频监控系统中,可以基于网络技术控制各种终端设备。局域网技术和现场总线技术的发展为家用电器网络化提供了技术支持,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计算机集成家电系统的实现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快乐和便利。而与此同时,质量可靠,功能齐全、独特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一经研发和销售,便大受欢迎。由此可以看出,机电一体化产品必将向着网络化方向发展。

2.5 模块化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又一发展方向是模块化,它非常复杂、重要,它有利于企业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目前,机电一体化生产制造商非常多,生产的产品应用不同的标准,无法使机电一体化技术具有统一的机械电器等接口。为了保证各个单元和部件的匹配,需要制定一整套的标准,加之企业间的利益冲突,近期内很难完成标准的制定,但是可以通过组建大型企业逐渐实现机电一体化的模块化。毫无疑问的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模块化、标准化、系列化所带来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必将非常有利于机电一体化企业的发展。

2.6 绿色化

工业的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受此影响,绿色产品呼之欲出。产品绿色化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其目标是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做到资源利用最大化,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是指生产使用时不破坏生态环境,报废后可以回收利用。

3 结 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出现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他技术相互促进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多学科发展的结晶,是人类社会科技力量高速发展的产物。在使用过程中,机电一体化技术促进了机械工业快速实现战略性的变革,使得传统的机械工业设计理念和方法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因此,大力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促进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生产,不仅可以改造传统机械设备的需求,而且可以快速推动机械产品向新领域迈进。未来发展过程中,随着机电一体化相关核心技术快速发展,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前景必将越来越光明。

参考文献:

[1] 左武峰.试探机电一体化技术未来的发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2).

机电一体化前景范文3

【关键词】煤电一体化;经济效应;政府管制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煤、电企业之间的冲突越演愈烈,一方面,煤炭价格上涨,导致电力企业成本大增,另一方面,煤炭价格下跌,煤炭企业又惜售,导致电力企业用煤短缺,二者之间的矛盾已经严重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政府为解决这个问题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煤电价格联动,“厂网分离,竞价上网”的电力改革等,但到目前为止,收效甚微。同时,在学界,为了化解煤电冲突,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了专门的研究。

于立、刘劲松(2004)从产业组织学的角度指出,造成中国煤电关系紧张的根源在于煤电企业之间所形成的纵向价格双轨制关系。于立宏、郁义鸿(2006)认为,煤电矛盾的复杂性既源于煤电属于纵向关联产业这一特性, 又源于我国经济周期性导致的需求强波动性。政府政策的频繁变更反映了政策制定未能把握这两种特性对于煤电关系的影响。林柏强、魏巍贤、李丕东(2007)进一步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结论,中国高速经济增长是煤炭需求增长的主要原因,GDP是引起煤炭增长的原因,但煤炭需求不是引起GDP增长的原因。

针对煤电之间的冲突,一些学者又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于立、刘劲松(2004)认为有两种可行的办法,一是恢复煤炭产业的横向价格双轨制。二是电力企业与煤炭企业实行纵向一体化。胡予红(2004)介绍了煤矿办电的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提出大力扶持煤矿办电,鼓励煤电纵向一体化。于立宏、郁义鸿(2006)认为,煤电纵向一体化能够确保煤炭供应,减小煤炭需求波动性和煤炭价格上升对发电厂成本的影响。武丹(2008)从竞价上网的角度研究了煤电纵向一体化及其效率。

虽然很多学者提出了煤电冲突的解决之道,并在一定程度上论述了煤电一体化的经济效应。问题是(1)如果煤电一体化战略存在巨大经济效应,那么这个经济效应有多大?(2)如果实行煤电一体化战略,煤电一体化企业会存在哪些潜在的负外部性?针对煤电一体化的优势和劣势,政府管制政策应作何取舍?

本文试图应用产业组织理论进一步对区域煤电一体化的经济效应进行分析,对其存在或产生的负外部性,结合当前我国实施的政策,运用政府管制经济学的理论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区域煤电一体化的经济效应分析

从全国范围来看,煤炭市场是一个完全竞争市场,但是从区域范围来看,有少数煤炭企业或企业集团占据垄断地位。从全国范围来看,电力市场是一个垄断竞争性市场,但是在区域市场上,少数电力企业具有独占优势。电力企业的最终产品是电力,因此,电力企业是电力的电力供给者,消费者是电力的需求者。在此基础上建立区域煤电一体化模型来研究其经济效应。

(一)前提假设

假设一个区域的煤电领域只存在两家垄断企业,一家是煤炭企业,一家是电力企业。煤炭企业生产电煤的边际成本为C,电煤只供应给电力企业,价格为Pu(Pu>C,Pu代表煤炭企业制定的电煤价格,Pd代表电力企业制定的电力价格)。生产单位电力除了需要一定电煤投入外,不需要其他中间投入品,也就是说电煤价格Pu就是电力企业的边际成本。假定整个区域的电力需求为D(Pd)。此外,假定单位电煤生产单位电力,中间没有损耗,这样电力企业对电煤的需求与消费者对电力的需求相等,即D(Pu)=D(Pd)。为了便于分析,假设我国已充分实现了完全竞价上网,此外忽略输电环节产生的成本,企业自主决定的竞价上网的电价就是最终消费者购买电力的价格Pd。因此电力企业关注的是如何使(Pd-Pu)D(Pd)最大化。假定最终需求函数为D(Pd)=a-bPd且C0)。

(二)模型分析

1.令■u和■d分别是上下游企业的利润,■1和■2分别是一体化之前两个企业的利润之和以及一体化后企业的利润。首先考虑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没有实现一体化时的均衡。

电力企业求解maxpd[(Pd-Pu)(a-bPd)],解得电力企业利润最大化的价格为Pd= ■。

此时,整个区域对电力的需求为D(Pd)=■,从而得到电力企业的利润为■d=[(Pd-Pu)(a-bPu)]=■。

现在对于煤炭企业而言,求解以下方程式maxpu[(Pu-C)(■)],由此可得煤炭企业利润最大化的价格为 Pu=■。此时,电力企业对煤炭的均衡需求为D(Pu)=■,从而可以得到煤炭企业的利润为■u=■。根据以上的结果可以求得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的利润之和:■1=■u+■d=■+■=■,消费者剩余CS■=■(a-bx) dx=■。

2.现在考虑煤炭企业与电力企业采取了煤电一体化战

略。成为一家企业后,它为每一单位电煤支付的边际成本为C。考虑两种情况,(1)实现纵向一体化没有产生并购成本,(2)实现纵向一体化产生了并购成本,记为E。

首先考虑第一种情况,求解maxpd[(Pd-C)(a-bPd)],解得利润最大化的均衡价格为Pd*=■,一体化企业对电力的供给为D(Pd)=■。比较D(Pu)和D′(Pd),可以看出后者大于前者,说明一体化企业的发电量有剩余,可以输送到其他地区。此时,利润总额为■2=■,消费者剩余为CS■=■(a-bx) dx=■。

其次,考虑第二种情况。求解maxpd[(Pu-C)(a-bPd)]-E,解得利润最大化的均衡价格、均衡产量和消费者剩余与第一种情况一样,但是利润总额变成了■2=■-E。当存在合并成本时,只有当E

3.令W1和W2分别代表未一体化和一体化后社会的总福利,因此W1=■1+CS1=■,W2=■2+CS2=■-E。

(三)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第一,在一个区域的煤电市场中存在两个垄断企业的情况下,通过实施煤电一体化战略后,电力的售价显著降低,一体化企业的发电量高于未实施一体化战略时的发电量。第二,实施煤电一体化战略,两个垄断企业合并为一个企业后,减少了交易环节,节约了交易费用,因此,一体化企业所获得的利润明显增加。第三,从消费者剩余和社会总福利来看,由于电力的终端销售价格显著降低,消费者为单位电价所花费的成本明显减少,所以消费者所获得的剩余要高于未一体化时的剩余;由于实施煤电一体化战略后,企业的利润明显增加,消费者剩余也增加了,因此社会总福利也增加了。

三、实现煤电一体化的政府管制政策建议

(一)深化电力改革,实现充分竞价上网

从电煤的开采到电力最终输送到用户,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煤炭企业处于上游阶段,发电企业处于中游阶段,而电力的输送处于下游阶段。在模型中,省略了对下游阶段的分析,假设下游阶段的输电环节是没有成本的,且实现了完全竞价上网。事实上,输电环节又可分为输电、配电、售电,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成本投入,所以用户购买电力的电价明显高于电力企业的出厂价,这必然使消费者的福利受损。另外,虽然电力改革以来,我国已将输电环节拆分为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公司,但是二者管辖的区域几乎没有重叠性,各自在本区域形成了完全垄断地位。

因此,要深化电力改革,实现充分竞价上网,在输电环节引入竞争机制,尤其是在配电和售电垄断程度不是很高的环节,降低进入壁垒,增加企业的数目,同时政府要控制进入企业的数量,并要求这些企业必须达到最小的经济规模,以避免低水平的过度竞争现象。

(二)放松进入管制,加强成本监控

企业的目标是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虽然实施煤电一体化战略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但是一体化后,企业的市场势力相比之前两个独立企业更强。当前我国并未实现电力上网的充分竞争,国家相关部门在选择电力企业的上网电价是以电力企业的成本作为参考标准的。这就使得一体化企业有动机利用自己在本领域的信息优势,故意提高发电成本,甚至通过游说政府相关部门,使其制定符合自身目标的上网电价,以攫取更高的垄断利润,导致管制部门被俘获的情况。

因此,在我国能源领域受到严格管制的情况下,一方面,要放开市场准入机制,允许更多的企业参与到煤电领域,实现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的一体化;另一方面,加强对一体化企业的成本监控,尤其是电煤价格的监控,可以通过建立电煤价格指数或煤炭期货来实现,防止在没有实现完全竞价上网时,企业通过虚报成本,提高上网电价。

参 考 文 献

[1]于立,刘劲松.中国煤、电关系的产业组织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4(9)

[2]于立宏,郁义鸿.基于产业链效率的煤电纵向轨制模式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6)

[3]林柏强,魏巍贤,李丕东.中国长期煤炭需求:影响与政策选择[J].经济研究.2007(2)

机电一体化前景范文4

【关键词】电力工程 质量管理 经济效益 作用及措施

由于国内经济越来越发达,人民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业领域中对电力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大,电力工程已经变成一项非常关键的民生工程。但是,电力工程建设也出现了非常多的问题,尤其是质量安全问题。质量安全是全部的电力工程可以顺利完成的重要基础,假如电力工程的质量没有保障,电力工程的具体功能就没有办法得到体现,有的甚至还会使人民的人身与财产安全得到损害,使经济的持续向前发展受到影响,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1质量管理在确保电力工程经济效益中起到的关键作用

电力工程质量的好坏是不是会对工程的经济效益带来影响是管理人员比较重视的一个问题。在实际项目里面,部分管理者一味的追逐眼前的利益,甚至不惜将质量的标准降低,运用低标准的材料。实践表明该做法只能给公司的经济效益带来损失。只有在工程中将质量切实提升上来才可以保证电力工程可以顺利投入使用,才能给公司带来经济效益,最终实现公司的经济持续稳定向前发展的目的。

第一,重视工程的质量管理你能够给施工的合理化、科学化带来保证,最终给公司带来一定的利益。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工序与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对材料进行合理的选取不仅可以使工程的质量达到要求,还能够给公司降低本可以不用产生的损失;另外,工程质量的提高提要施工人员的素质保证,所以在工程项目开工前应该给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高水平的员工能够使公司的效率得到提高,减少问题的出现率,同时也可以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第二,公司产品的质量也会给公司的业务带来非常大的影响。只有企业的产品的质量高才可以将客户吸引过来,进而使企业的效益得到提高。尽管企业的信用度并不属于有形资产,但是它却可以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收益。企业只有形成非常好的信誉才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现有的电力行业在内部的竞争特别激烈,非常多的企业都在参与进来,在这样的状况之下,客户更加看中的便是产品的质量,只有过硬的质量才可以得到客户的信赖,才可以赢得更加长远的发展机会。

2强化质量管理提高电力工程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

电力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做到对质量管理的严格控制。只有对质量管理工作做到严格把关,才可以给公司节省资源,降低能源的消耗,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才可以得以生存。

2.1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念,推动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观念问题是所有工作的先导。如果工作人员缺乏正确的观念便不会根据要求,根据规范进行施工,最终会使工程的质量受到影响。不过,质量观念并不光只是重视高质量,另外还需要关注成本问题。施工人员假如有着比较好的质量意识与水平,那么在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会严格把关,最终使工程的质量得到保证。企业要想使员工的质量观念得到提高,便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例如展开培训,在思想观念与职业技能两个部分入手,只有双管齐下方可以使员工的质量理念与素质得到切实的提高。施工技巧的提高能够让工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降低错误,提高工作效率,思想意识的改变可以使工作人员重视工程的质量,使企业的信誉得到提高,不断推动企业持续稳定向前发展。

2.2明确质量管理目标,促进企业效益提升

工程项目质量符合要求是完成施工任务的必要条件,假如没有质量保证,工程效益相当于零,有的甚至还会起到相反的作用。所以,在施工开始之前便需要确立相关的全部工程质量规范的目标,仅仅在有清晰的目标的前提下方可以推动企业保证工程的质量。例如,可以将工程的质量规范放到合同条款里面去,只有工程项目满足要求才能进行验收,这样便可以促进施工单位更加重视施工质量。这个在施工过程中的具体体现,企业又必须给施工的各个阶段确立各个部分工程的质量目标,全部质量目标的实现必须依靠一个个小的目标的累积而实现的,并且还需要将质量保证的任务具体的分配到每一个部门与相关的负责人,这样才可以将每一个环节把握好,确保各个部分都不会出现问题。

2.3加强项目材料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材料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条件。缺乏高质量的材料很难打造出高质量的工程项目。工程项目的材料管理包括材料的质量管理与成本管理。第一,采购人员必须把握好材料市场,保证所购买的价格在市场价的范围之内,另外还需要联系生产的厂家,以得到更加优惠的售价。第二,在材料的购买过程中需要认真对材料的质量进行检验,对材料的型号规格与安检证明进行仔细核对,以保证材料的安全性与可使用性,另外在购买材料时要按照施工的需要进行购买,不可以过多也不可以过分少,以满足成本与质量两方面的要求;对于那些暂时不需要的材料也要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储存,不可以全部堆放在一块,部分的材料比较容易氧化,部分比较容易受潮,每一种材料都有着它自己的特征。必须结合不一样的要求进行分别存储,施工场地的材料必须确保是符合规范的。

2.4强化质量管理手段,实现运作成本降低

施工过程作为工程项目的主体部分,全部的前期工作均是为施工所准备的,因此必须重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加强管理的质量。在施工过程中,首先必须对施工现场展开监督,对施工现场的人与事进行调控。监督是为了确保施工现场的工作程序与制度得到落实,另外还能够对施工现场的进度进行实时监控。尤其对于隐蔽性比较强的工作能够产生监督作用,可以说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必须对现场的各个部分加以重视,强调监督能够将问题及时发现并有效的将问题处理好。其次,对于已经制定的计划不可以去随意的变更,假如缺失有必要展开修正,必须经过严密的论证,并且上报到管理人员去审批,然后再提请委托的施工方进行审阅,保证客户的满意程度,不过同时还需要确保工程的质量。最后,必须使合同对于施工方的限定作用尽可能的体现出来,合同里面对于施工的规范与工程的质量均做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假如施工方不根据合同的相关条款进行施工,均可以看作是违约,必须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尤其是要关注监督施工方的违法分包以及转包现象和技术人员的配备等问题。根据这一系列的管理方式能够使工程质量得到保证,同时还不会给企业带来浪费,最终实现企业效益的提升。

2.5贯彻项目监理制度,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监理制便是工程施工的管理与监督的相关的制度。监理制能够监督施工方将高质量作为施工的目标。首先,制度必须使完整而合理的,所以制度的实施需要有详实的实施细则,规定各种实施的要求。另外还需要重视工程的检查力度与施工过程中的监督力度,将工程划分为许多不同的部分,各个部分的施工的完成均需要通过验收。其次,必须重视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针对质量检查所需要的人力、财力与物力,施工方必须要确保有充分的资金投入,这样能够加强对工程质量的控制。只有通过规范与制度对施工过程进行限制,方可以使施工人员的施工得到规范。重视施工管理,实现高质量的电力工程。

3强化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具体措施

3.1加大领导力度,落实责任制度

提高电力工程的施工质量需要对市场上的需求进行适应,同时将企业在质量管理体系与管理制度中的优势全面的发挥出来。根据电力标准与技术方面的需求,当问题发生的时候,无论当事人呈现出怎样的改变,均需要对其责任进行追根究底,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工程质量终身制,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工程师们真正做到严格把关工程的质量,明确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

3.2积极开展教育培训,打造出色施工队伍

现代化的大生产需要依靠群体的力量方可以实现。电力工程的质量的保证受到所参与进来的工程项目施工人员的影响非常大。应该对管理技术工作者、施工操作者展开教育培训,使他们各方面的素质得到提高。不但需要将他们的质量理念进行提高,同时还需要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

3.3确立监理细则,明确监理目标

按照工程的要求确定监理目标、人员、进度计划与物料计划,还有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所控制的根据、制度、方法与保证体系等等。确定好监理方案,对了解每一道工序、每一个区域、每一个阶段的工程质量标准、质量查验、质量评审以及验收步骤都进行详实的确立,让施工单位和工地中的施工人员均意识到在对质量控制时要做的事情以及要如何去做。另外还需要形成包括质检制度、质检机构、质检人员的素质在内的质量保证系统,并且要将各个级别的质检工作人员肩负的责任与权限明确的确立出来。

3.4提升技术审核力度,实施严格技术管理

技术管理指的是施工日记、图纸会审、技术责任制、技术交底、技术复核、技术档案、材料检验、工程验收等制度。技术责任制要求各个工程技术人员各司其职、明确分工,更加方便他们做好自己的技术工作。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的技术相关负责人需要仔细的将施工日志记录号,将施工过程中日常的工作状况、发生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与结果进行认真仔细记录并且保存起来,这些都将作为质量评定与竣工验收的凭据。技术交底是让参与到施工过程中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人都对各自所承担的工程任务的技术要求、施工工艺以及特性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技术复核是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对各项技术工作的实施,必须有专门的人来复核,防止出现偏差,并且及时将问题纠正过来,防止出现人为的工程质量问题。

4施工、验收阶段的电力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4.1施工准备时的质量控制

施工单位在承揽到电力工程的施工任务之后,必须和业主一起完成设计文件的技术交底、会审、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图预算、施工方案的确定以及技术资料的准备等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切实认真仔细,将施工过程中将会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全面的考虑,设计图里面不方便施工的部分要尽可能早的进行修改,确立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以及施工方案,以使下面的施工能够顺利展开。

4.2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施工阶段是将工程的设计意图完成并且形成具体的工程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是最终产生工程项目使用价值的关键环节。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也是一个事前控制向事中控制的转变的过程。施工过程中的管理的主要任务是确保施工工程的质量,形成一个可以稳定的生产合格的工程与高质量工程的管理体系。施工阶段是整个工程中质量控制工作量最大的一个环节。全部和建设活动有关的部门均必须在这个阶段参与到质量形成的工作中来。

按照施工阶段工程实体质量形成过程的时间阶段进行划分,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通常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以及事后控制。前面所说的三个环节的系统过程里面,前面两个环节对于最后形成的产品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并且支出的物质资源的质量控制对于左后形成的产品的质量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质量控制的系统过程里面,无论是对投入的物质资源的控制还是对安装与施工生产过程中的控制,均需要对给工程的具体质量带来影响的部分重要原因展开整体的控制。

4.3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

工程的质量验收属于工程建设质量控制的关键阶段之一。工程施工质量的竣工验收与中间验收两个部分构成了工程的质量验收。根据对工程建设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的质量验收,在过程控制与终端把关两个部分展开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最终实现所要求的使用价值与功能,充分体现建设投资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作为工程项目建设流程中的收尾部分,竣工验收是对项目的建设成果进行整体验收的结果。认真检查施工与设计的质量,确保项目是不是可以投入的关键流程。竣工验收通常包括整体验收与单项工程验收,这两个部分的质量控制都需要进行严格把关。

5结语

结合前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提高并不会给企业的经济效益带来影响,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企业如果不可以确保工程质量,不但会加大企业的投入,同时还会使企业的信誉度受到影响,最终使企业在整个行业中的市场竞争力受到影响。因此,对电力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管理进行严格把关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汪C和.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管理思考[J].硅谷,2014(22).

[2]王豪.项目管理模式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31).

机电一体化前景范文5

【关键词】 机电一体化;PLC技术;煤矿行业

一、我国目前对于煤矿机电一体化的具体技术应用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扩大需求,煤矿行业的不断进步。煤炭行业中机电一体化程度也在不断地加深。一种全新的高效的机械一体化设备的引用,可能会带来行业内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而更好地创造社会效益。对于煤矿行业来讲,煤矿领域内大多数工作都是特别繁重的,如果能在某些方面引入机电一体化设备,将会极大程度的减轻对于人工劳动的负担,也能减少人员从事煤矿行业的危险性。

从劳动生产的角度来看,因为行业本身的工作性质原因,煤矿行业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完成引入机电一体化设备。达到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力的现代化改造。

(一)采煤设备

近年来,我国电牵引采煤机的研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新型设备的研发上,国内各厂家已经完成了对相关技术的研发。已经能够形成多品种、多体系、多型号的设备生产局面。国内厂家在现有设备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创新, 还完成了对设备不同传动方式的相互转换改造,在电磁,电液,机液方面均取得了不俗的成果,完整了电牵引采煤机的市场,使得采煤机能够更好适应地层地质的需求进行工作。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解放了人工,更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煤矿建设对于工作环境的要求。将采煤设备的工作效率提升了一个新的台阶,对于煤矿行业的整体发展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

(二)矿井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

作为最能体现机电一体化技术优势的一个领域,矿井的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能够在煤矿产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大幅度地提高煤矿开采的工作效率,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机电一体化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将软、硬件系统协调工作的工作模式,更加合理地对煤矿的工作进行监控,提高效率的同时还延长了持续工作的时长,满足的不断进步的煤矿行业的要求。

(三)传输设备

随着煤矿工作效率,工作产量的不断提升,对于传输设备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在对提升运输设备的研发中,我国科研企业和相关人员,完成了对于输送机的自主研发,对于带式提升机的机电一体化有了重大突破。传输设备自动化的生产模式也在逐步形成,结合新型的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只要输入相对指令,传输设备本身就能够完成正常的开采运输工作,还能够对系统内发生的故障经行检测和排查,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日常的设备保养与维护。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优势与发展前景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事业中的优势

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将电气工程、机械工程、互联网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充分结合的技术体系,将传感装置,动力装置和机械装置进行有效整合和对高新技术的吸收改造,更好地发挥了机电一体化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性能,功能上区别于人工,机电一体化技术能够更加快速全面地完成工作任务,并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工作方式,提高工作的效率和生产产量。对于产品本身又有着良好的状态保证。在工作中的运算、记忆、控制、信息处理等方面对于与人工有了更大程度的进步,且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操作比较简单,对于人员的培养较为便利,同时又能减少对于工作人数上的需求。减少人员在现场施工的数量,减低对于危险区域工作的人员需求还能大程度的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性。生产过程更加标准,使得煤矿行业在产能和产值上得到了了重要保障。

(二)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管理措施

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计算机技术机械一体化技术的核心,只有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才能带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同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方向通常也决定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方向。因此,要善于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到实际的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改造中去,不断提高计算机处理事务的能力,根据现场情况深化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实际应用,将机电一体化设备本身具备的优势不断地发挥出来。

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创立一套新的管理策略也是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重要管理措施,对于新的设备要有新的方式进行管理,不能照搬别的地方的经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进行总结,发展出一套适合自身情况的管理模式。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中的人员,要经常性的带领相关人员进行学习培训,以跟上不断发展的时代脚步,确保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现场的具体施工中得到保障,也能在具体施工中不断地得到进化。

要相对煤矿中机电一体化技术进行正确管理,还要在管理上成立一个对应的机构,能对机电一体化设备出现的问题进行迅速的反应,在此机构中,要明确对于机电一体化设备管理的职责范畴,形成机电为主体的管理部门,严格人员的管理,确立奖惩制度以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保证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正常运行。

(三)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前景及思路

在通信系统上可以将新时期实现的新型通讯手段运用到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中来,加强一体化技术通讯功能可靠程度,对于通信一体化的信息传输有一个新的革新,从而更好地完成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设备的控制。

在机械领域内,发展机电液一体化的程度。本身机电液一体化就是讲机械、电气、液压三者结合发展的一种新型技术,在性能上更加趋近于稳定。如果能将机电液技术研究成果大范围的引入到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中,将会跟进一步地提高煤矿生产的机械化、智能化、现代化程度。

发展PLC技术可以更加规范煤矿机电一体化的工作。作为更适合机电一体化技术的PLC技术是目前机电一体化技术最好的控制模式的选择对于能耗与体积轻量化,而计算和存储能力却在不断加大,更好的运用PLC技术,可以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代化进程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机电一体化前景范文6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现代化矿井;发展方向

随着科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有了新的突破,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了各个领域。其中,机电一体化对现代化矿井行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它不仅推动了矿产行业生产效率的不断提升,而且保证了矿产业的安全运行,减少了事故的发生率。因此,机电一体化是现代化矿井的发展方向。

1 机电一体化对于现代化矿业发展的必要性

将机电一体化逐步应用到现代化矿业的发展之中,对于推动各个工作环节的工作效率,减少人工损耗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矿产业的综合实力。因此,在现代化矿业的发展之中,机电一体化存在的必要性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是在现代矿产业中,将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有利于降低工人作业的强度,减少人工损耗,提高了生产、运输等各个环节的生产效率和安全程度,改变了传统的作业方式。

二是由于矿产业是一个十分特殊的行业,其阴暗潮湿及高密度的颗粒粉尘对从业者影响甚大,更严重的甚至会危及从业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在现代矿产业中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代替人工操作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从业者职业病的发生率,保证了从业者的人身安全。

三是在现代矿产业中,运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劳动效率,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升机械作业的精细度,在保证产品数量的同时,不断增强产品的质量。从整体上不断推动我国矿产业的迅猛发展,增强我国矿产业的实力[1]。

2 我国矿产行业中机电一体化的实际应用

2.1 机电一体化在矿产采掘中的应用

在矿产业的采掘过程中,为提高工作效率,达到利益最大化,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作为基础采掘环节中十分常见的。在采矿的作业中,基本实现了电力牵引采矿机,它不仅能够克服阻力前进,而且在出现下滑状况时可以实施发电制动,防止意外情况的产生。同时,它还具有运行方便、简单易操作的优点,是当前最为主要的设备之一[2]。

2.2 机电一体化在矿产安全生产的应用

在现代矿产业中,安全生产是当今最为关注的问题。其中对于矿区的监控是机电一体化最为重要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在这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通过机电一体化的相关技术和机器,加强了对矿产业各个环节的全面监控,它不仅提升了安全生产,而且促进了科学化的管理,对矿产业的现代化意义重大。

2.3 机电一体化在矿产运输中的应用

当前,在矿产的运输环节中,主要采用皮带传送的方式。其凭借运输距离远,运送量大、效率高且稳定的自动化特性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因此,在中国采矿业的原矿的运输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矿井提升机的应用是当前自动化程度最高,最明显的自动化设备。它大大简化了机械的结构,充分体现了机电一体化每一个环节的综合应用。除此之外,全数字的提升机其具有非常高的可靠度,在电气安装方面做了明显的简化,形成了相互兼容、配置简单的特点,在现代矿产业中也占据了一定地位。

3 矿产业中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前景

3.1 矿产业中的机电一体化将呈现微型化趋势

矿产业中的机电一体化将呈现微型化趋势是指矿产业中所运用的技术和机械逐步向微型机器和微观领域发展的趋势。今后在矿产业中,可以运用耗能少、体积小、运动灵活的微型机器完成之前大型机器不能完成的工作。同时,可以利用相关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微观领域完成精细化的加工,对矿产业进行精细化加工。

3.2 矿产业中的机电一体化将呈现智能化趋势

智能化在机电一体化中将发挥不可比拟的作用,是未来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它将领导机电一体化走向新的阶段。智能化在技术方面将人类与机械做了有机的结合,汲取了运筹学、计算机科学以及相关学科的知识,使机电一体化技术有了更高层次的飞跃。在矿产业的部分工作环节中,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取代人工作业的方式,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确保了矿产业的安全运行。

3.3 矿产业中的机电一体化将呈现网络化趋势

当今社会网络化的迅速发展,对人们生产生活产生的巨大的影响。将网络化的产品运用到机电一体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矿产业的机电一体化进程中,可以运用计算机控制整个生产过程,同时可以监控从生产到运输再到销售这一系列的流程,避免产生的不必要的问题。

3.4 矿产业中的机电一体化将呈现绿色化趋势

工业化在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利益和方便的同时,对环境的破坏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当今社会人们对绿色产品的需求日益提升。为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可以再回收利用资源,绿色化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也是矿产业中机电一体化发展的趋势。

4 结语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其中矿产业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贡献了巨大的力量。但是,近几年在矿产业的生产过程中,由于对于劳动力的需求量大,且工作劳动强,因此目前生产面临人员不足的情况。同时,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严重影响了矿产业的迅猛发展。为了提高安全效率,确保安全运营,我国必须要进一步加快矿产业的机电一体化进程,拓宽我国矿产业的发展道路,推动我国的矿产业的不断前行。

参考文献:

[1]贺培权.论机电一体化是现代化矿井的发展方向[J].能源与节能,2013(04):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