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教案范文1
《挫而不折积极进取》教案
一、教材分析:
第九课“风雨中我在成长”以培养学生勇于面对挫折,在战胜困难和挫折的过程中磨练坚强意志为主要目标。第二项目“挫而不折,积极进取”主要阐述要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学会战胜挫折的本领,引导学生加强道德修养,树立崇高的人生目标,培养挫而不折的精神,从日常的生活小事做起,把自己磨炼成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二、学情分析:
由于初中学生生活阅历浅,只看到挫折的消极作用,没有看到挫折对人格发展和智力开发的促进和激励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挫折,并掌握战胜挫折的有效方法,这对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发展健康的心理是十分必要的。
三、教学重点、难点:
战胜挫折的途径和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因为:学生只有了解和掌握战胜挫折的基本方法,才会在遇到挫折时冷静分析,找到合适的对策去战胜挫折,并在战胜挫折的过程中经受磨练,走向成熟,成为生活的强者。否则,会影响自身的健康成长。
四、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容应对挫折和逆境,勇于克服困难,积极进取.
能力目标:
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
认知目标:
知道战胜挫折、磨砺意志的基本方法。
五、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研究性学习、活动引领法、自主感悟法等。
教学流程:
一、导入:
播放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屏幕显示贝多芬画像---
师:刚才上课前同学们听到的是什么歌曲?
生:贝多芬《命运交响曲》
师:对了,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活中的风风雨雨”,不管是伟人还是普通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可能有的同学还沉浸在刚才美妙的音乐之中,可这美妙的音乐声背后隐藏着贝多芬多少的艰辛。26岁的贝多芬,遭受了双耳失聪的打击,恐惧、痛苦、忧伤和愤怒充满了贝多芬那年轻的心灵。在苦难中他悲观厌世甚至走到了自杀的边缘。但是,不甘就此退出乐坛的强烈信念,使他重新振作起来.贝多芬曾经说过一句话---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
我希望在座的每位同学都能像贝多芬一样做生活的勇者、智者,都能在挫折中奋起。这就是本课第二项目所要讲述的问题。
出示第二个学习项目:“挫而不折,积极进取”
首先,让我们进入第一板块:名人故事(媒体显示)
师:在上一节课我让大家从网络、报刊、书籍、等媒体收集名人战胜挫折的事例,同学们肯定收集了许多资料吧,下面请全班同学分组进行展示。
(学生分组展示)
师:同学们收集的还真不少,古今中外的名人战胜挫折的经历给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它激励我们,要在挫折中奋起,做生活的强者。
老师也给同学们收集了两个典型事例:
师:下面请同学们观看图片,这是什么图?
多媒体出示女排夺冠图、比赛图
生:女排夺冠后庆贺胜利的场面
师:2003年11月15日中国女排以11战11胜的骄人战绩,重新夺回阔别了整整17年的世界桂冠,并在雅典奥运会上为中国赢得第31枚金牌。17年来中国女排经历了太多的风雨。
多媒体出示材料:
1、聚焦中国女排:
中国女排在1981至1986年夺得五连冠登上世界之颠后,就一直下滑且17年没有站起来。1988年汉城奥运会遭受重创,1994年巴西世界锦标赛上女排“历史性”获得第8名,跌落到了低谷.此后,郎平回国执教重新夺回的亚洲冠军及取得第七届世界杯比赛第三名,依然使中国女排无法问鼎悉尼奥运会。2002年世界杯锦标赛中国队未能把握最后夺冠机会.这个打击对和和年青的中国女排来说,确实过于沉重,精神上的溃败比分数上落后更刺痛人心。
和上任后就重提女排的“草棚精神”,坚持走女排“两严”和“三从一大”原则,“两严”即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三从一大”即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大运动量训练。盛夏冒酷暑战高温,艰苦磨砥,挥洒汗水,……三年来队员训练得很苦,每次训练都是对自身极限的挑战,新一代中国女排终于以超人的毅力和卓越的奋斗夺得世界冠军。
大家谈
:
出示:1、中国女排在1981年至1986年夺得五连冠后遭遇了什么挫折?
2、为了冠军之梦,她们是怎么做的?
(学生讨论、回答)
师小结:
虽然通往冠军之路充满坎坷,但女排姑娘们仍然执着追求着自己的目标,她们卧薪尝胆17寒暑,以超人毅力和卓越的奋斗,终于夺回了冠军,登上世界巅峰。
多媒体出示和的照片:
师:同学们一定认识这个人吧。
生:中国女排的主教练和。
师:和为了中国女排的奋起付出太多了。
出示材料:和的材料:
和,21岁入国家女排当陪练,辅佐过五位主教练,经历了五连冠,与中国女排一起在低谷中卧薪尝胆十七载,每逢大赛对于和来说,既有汗水,又有泪水,还有血水,既要承受比赛压力,更要接受命运无情的摆布,家里连遭不幸————少年丧兄,中年丧妻,父亲病故,母亲瘫痪刻骨铭心的大悲大痛。(1991年12月回家探亲,归京时妻子哭着与其道别,一个月后却接到了妻子车祸死亡的消息。同年母亲患脑血栓至今还瘫痪在床;2000年父亲因脑溢血压住进病房,出征悉尼前,陈匆匆回到龙海在昏迷的父亲床头默默流泪。等他从悉尼回来,父亲已经离开了人世。)这一切对他打击太大了,但仍没动摇他深埋在心中的信念,那就是率领低谷中的中国女排东山再起,登上世界之巅峰。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中国女排十七年后重夺冠军的原因。
学生讨论回答:
(女排能在十七年之后夺回世界冠军,是和教练和女排队员们勇敢地面对挫折,顽强拼搏,艰苦训练,良好的心理素质,多年比赛训练积累的经验和坚定的信念,崇高的目标是分不开的)
出示:央视“感动中国2003年度人物”对和的推荐理由是:
他带领女排赢得了久违的胜利,而他的贡献不仅仅在于一座阔别了十七年的奖杯,更重要的是,他把自己面对人生不幸坎坷的生活态度融入到体育事业中,他不仅在教女排姑娘们怎样打球,更在引导女排如何面对人生荣辱,他使女排真正感受到什么是体育的魅力,他使女排和他一样,无论面对成功还是失败总能面带微笑。这种微笑出自内心,也因此更加动人。
初中教案范文2
一、作文指导教案
《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及《会考纲要》对于中学生作文能力培养有明确要求: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具体来说,准确认识事物,抒写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个性体验,有积极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能描写事物本真的本质特征,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采用各种表达方式,富有创意地表达,做到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形式优美,有艺术感染力。
要达到此写作目的,使学生具备相应的写作水平,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首先必须认真研读《课标》要求,系统理解课本体系,结合文本教学渗透作文训练。以文本教学为引导,以作文指导为重点,加强对学生作文“入格”训练。这就是说,学生要会作文、爱作文、善作文。必先进行“入格”训练,之后才能实现“出格”、“升格”的突破与飞跃。学生作文要“入格”,首先应有相应的作文理论为指导。因此,教师必须在研读《课标》和《会考纲要》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分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精心编制作文指导教学教案。
对于作文指导教案的备写,教师必须对整个作文教学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教师的年龄、学历、学识、经历、阅历、兴趣、教学经验等都有所不同,很有必要加强语文备课组统一学习,统一认识,统一研究和统一备课的意识,大家对作文系统训练达成一个系列化训练共识,使学生作文训练在一个大环境、大系统中逐步提高,逐年提升。所以,学科组可针对《课标》的要求,分解作文训练的目标任务与要求。分解各个写作知识点到各年级各学期及各教学环节中分步落实,被分解的小知识点落实了,达成了,写作水平就会提高。
所以,语文教师要在学科组统一规范的大环境、大系统作文训练体系中,针对所任教年级的学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分层教学、目标教学,需要教师在课前精心组织材料,编制符合自己教学实际的作文指导教案。
二、批阅记载教案
为了达到作文训练的目的,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写作就是一件乐事了,何愁作文水平不会提高呢?但是,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必须拥有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方法。
对于学生来讲,每次作文都是自己用“心”所写,都期望教师对其文章给予评价与指导,想听一听他在文中的精心设计与构思之笔会得到老师的什么评价。学生有此奢望,有此需求,教师为何不能给予?教师在教学中应以“放大镜”的眼光欣赏学生的作文。故而,教师在批阅作文时,应详细记录学生的作文情况,本着训练的目的,重点记录,重点讲析,尤其是对学生作文中的一词一句一段的“亮点”应一一指出,并予以肯定。不会题意的文章或“失格”作文,师生共同商讨、评点,并指导其改正。教师指导和评点学生作文,还可以把学生作文情况向前后延伸,由课堂向课外延伸。
三、作文讲评教案
教师往往重视学生作文的精批细改,而作文讲评教案一般只流于形式,或以批阅记载为讲评教案,或简单的通报谁优谁劣,或以表格填充相关内容(批阅情况)以备领导查阅,或干脆没有作文讲评教案……
当前,作文研究与改革的各种资料都明确了作文讲评的重要性,却极少设计如何讲评,如何设计作文讲评教案。目前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中,学生写作文不得法,教师专业化水平又不高,信息沟通与交流又不快捷,所以很有必要加强对语文教师作文讲评教案的规范与要求。
关于作文讲评教案,一方面是“讲”,另一方面是“评”。
“讲”,是教师针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予以讲解,对共性的问题更应精心设计,举例分析。如对初三学生进行一次以“那一次我____”为题的作文训练,要求抒写真情,语言优美。学生作文前,教师已经对作文写作进行了指导,如果学生依旧不能使语言出彩、使语言优美,只能说明老师先前的作文技巧指导课设计不精。针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宜重新思考和设计作文指导。如重新备写“如何使语言出彩”、“如何使用修辞”、“如何恰当选用句式”等作文专题,辅之以当堂练习――纠正写作中的不足,重新片段练习,重新作文。“讲”的重心就是学生为文的难点,也即学生作文中的共性问题,可从句、段、篇的练习中培养学生兴趣、思维和能力。
此外,“讲”还要讲析学生在写作中出现的平常性错误,如“错别字如何消灭”,“病句如何产生”,“怎样修改病句”,“标点如何恰当使用”等,这些不但要讲解分析,还要明确规范。
“评”则是按照预先的作文训练要求,对学生作文的评点和赏析。评点可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先从作文的整体状况分析作文效果、“亮点”与“失误”,再从个体作文的情况归纳点评,如点评标题、构思、立意、结构、开头、结尾、过渡、照应、连贯……点评时,针对每次作文的“亮点”,教师要大力渲染、鼓励、诱导。如针对用词“准确传神”进行集体点评,教师找出学生作文中使用准当的词句,借助板书或PPT课件向学生展示,有理有据,
赏析就是把有代表性的文章作为范文让大家学习、交流,容许同学们各抒己见,重点是要对文章的“亮点”进行鉴赏与分析。同时,拿出失格作文,大家集体帮助修改,一方面让写作者本人认识不足,明确改正方法,另一方面还可提高学生相互间共同交流,提高修改作文水平的能力。
当然,作文训练仅到此为止,尚不完美,教师应鼓励学生写“文后反思”、“写作反思”、“改后反思”或“点评反思”等作文反思训练,组织学生写反思录,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再认识自己作文的优劣,并思考和制定今后作文训练采取的措施、方法、方向。
初中教案范文3
物质不但可以发生固态、液态间的相互转化,液态、气态间的相互转化,还可以发生固态、气态间的相互转化。总之一切物质都可发生状态变化。
二、复习过程
(5).升华:
升华现象:
①加热碘,可以看到有紫红色的碘蒸气出现。
②衣柜中防虫用的樟脑片,会慢慢变小,最后不见了。
③冬天,湿衣服放在户外会结冰,但最后也会晾干。(冰升华成水蒸气)
升华吸热:干冰可用来冷藏物品。(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成气态时,吸收大量热)
(6).凝华:
凝华现象:
①霜和雪的形成(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
②冬天看到树上的“雾凇”
③冬天,外界温度极低,窗户内侧可看见“冰花”(室内水蒸气凝华)
凝华放热:略
附录:①电冰箱原理:利用制冷剂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②南极地区以冰雪为水源。先将冰雪放入壶中加热熔化成水,至水沸腾,可看到
汽化出的水蒸气在壶嘴上方液化成雾状小水珠,俗称“白气”。
③用久了的灯泡会发黑?钨丝受热,发生升华现象,由固态变为气态;钨丝冷却,钨蒸气又在灯泡内壁上凝华。
④干冰“人工降雨”:干冰进入云层升华成气体,从周围吸收大量热量,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高空水蒸气凝华成小冰粒。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熔化成雨滴落到地面上。
例题1[2006潍坊]在北方的冬季,下列几种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室外冻冰的衣服会变干B.房间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
C.正在跑步的人,口中呼出“白气”D.河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
例题2[2006菏泽]下列对自然现象成因的解释错误的是()
A.早春黄河中渐渐消融的冰凌——熔化
B.夏天的清晨草坪上附着的露水——液化
C.深秋的霜冻——凝华
D.冬天空中飘落的雪花——凝
例题3[2006淮安]雨、露、霜、冰都是自然界中水的“化身”,其中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是()
A.雨B.露C.霜D.冰
三、堂上练习
(一)填空题
1.[2006重庆]夏天的早晨,室外的花草、树叶上常常有晶莹的小露珠,这是现象;寒冷的冬天,清晨起床时常常看到窗户上有一层白色的冰花,这是现象.
2.[2006深圳]今年入夏以来,深圳阴雨连绵,暴雨不断,降雨量同比明显上升。这是由于深圳处于__________气压控制之下;雨天室内墙壁常常“冒汗”,这属于物态变化中的_____________现象;降雨严重影响了荔枝树花的______________,降低了结果率,造成深圳荔枝大幅减产。
(二)选择题
1.[2006吉林]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人工降雨中利用干冰升华吸热.
B.冬天早晨常常下霜,是凝华现象
C.饮料中的冰块体积减小是熔化现象
D.夏天打开冰棍的包装纸,有“白气”生成,是汽化现象
2.用久了的白炽灯炮会发黑是因为()
(A)钨丝升华,灯丝变细(B)钨升华后,在灯内凝华
(C)钨丝蒸发,在灯内凝华(D)钨的凝固
3.[2006天津]下列物态变化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冬天,树木及地面上结霜是凝固现象
B.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冬天,晾在室外结成冰的衣服会直接变干,是蒸发现象
D.冬天,晾在室外结成冰的衣服会直接变干,是升华现象
初中教案范文4
【初中“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一】活动目的:
1、通过本次主题班会,学习和掌握一些安全常识,增强学生安全意识,逐步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2、使学生树立自护、自救观念,形成自护、自救的意识,使学活动过程:
冬季来临了,为确保学生冬季安全,
结合季节特点,进行以下方一、用亲情激发学生“我要安全”的意识。 师:同学们,有谁知道母亲将你带到这个美丽的世界,然后将你养到这么大,花了多少心血?把你印象最深的事情说给大家听一听好吗?(学生纷纷说起父母在生活和学习中关心自己最让人感动和难忘的事情。) 师:是的,从母亲十月怀胎生下我们,再培养到现在,父母操碎了心,花费了不少的心血。你们父母额上的皱纹,年纪不老头上就长出的几根白发,就见证了父母的艰辛。所以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命。我们是父母的心头肉,我们身体上的伤害就是对父母的伤害。要是我们爱惜父母,体贴父母,除了要好好学习,不烂花钱,听父母的话,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外,就是要爱惜自己的生命。因
为我们如果有一点伤害,父母就会很担心和伤心。同学们,那你们说他们是不是珍惜自己的生命呢?
二、讲案例,让学生明白珍惜生命的意义。
一小孩在公路上骑车,突然一辆轿车疾驶过来,将小孩撞翻在地,无法动弹。小孩脸上露初痛苦的表情。路人见状,连忙拨打“120”急救。另一人连忙通知小孩的家长。小孩的父母见状,失声痛哭,扑到在小孩的身上。过了一会儿,急救车来了,将小孩送到了医院。医生说,如果司机不及时踩刹车的话,小孩的命都不保。好在只撞断了脚。
师:同学们,听了以后,你想说什么?
生1:我们不能在公路上骑车、溜冰、玩耍。这样很危险。 生2:这个小孩不遵守交通规则,行车行人都应该靠右,而他是靠的左边。
生3:急救要拨打“120”报警。
生4:我们要爱惜自己的生命,不到危险的地方玩耍,这样不但害了自己,也害了别人。既让自己痛苦,也让别人遭受经济上的损失。
个重要方面。 生6:我们每个人都不会每次都这么幸运,如果他不吸取教训的话,下次可能是失去自己的生命。
有一次,我们要好好地珍惜生命,爱护生命。所以我们要保护好自己。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那你们应从哪些方面来提高自己的保护意识呢?
三、让学生了解安全知识。
1、用电安全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中用电的地方越来越多了。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的用电常识。
1)认识了解电源总开关,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关断电源。
2)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拭电器。
3)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电源插头。
4)使用中发现电器有冒烟、冒火花、发出焦糊的异味等情况,应立即关掉电源开关,停止使用。
2、安全使用煤气 1)燃气器具在工作时,人不能长时间离开,以防被风吹灭或被锅中溢出的水浇灭,造成煤气大量泄露而发生火灾。
2)取暖时,屋内要注意开窗透气防止煤气中毒。
使用燃气器具(如煤气炉、燃气热水器等),应充分保证室内的
四、交通安全
1)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道路,要靠路边行走。
2)集体外出时,要有组织、有秩序地列队行走。
动车辆争道抢行。
5)冬季有霜冻,路面较滑,有时还有大雪、大雾天气。行走要当心,骑车上学要结伴而行,过马路要走斑马线,严禁乘坐无牌无证等不符合规定的车辆。遇到温差大的天气,要及时适时增减衣服、穿好棉鞋棉袜,戴好手套,防止冻坏身体、冻伤手脚,防止学生感冒。
6)防人身侵害教育。不与陌生人接触;不携带、使用管制刀具,积极举报携带、使用管制刀具的行为;不做容易造成人身伤害的事情,不做有危险的游戏。
7毒事故发生
五、发生火灾怎么办
冬季气候较干燥,严禁玩火,严防火灾事故发生。易燃物一点即着,防火尤为重要,强调以下几点:
(1)、任何同学不准携带火柴火机等火种进校,实验室里的火种也不得带出室外。
(2)、不得带烟花爆竹等进校园,在校外,走亲访友时也要小心,远离这些危险物品。
(3)、要打火警电话119报警,报警时要向消防部门讲清着火的地点,还要讲清什么物品着火,火势怎么样。
(4)、一旦身受火灾的威胁,千万不要惊慌,要冷静,想办法离开火场。 (5)、逃生时,尽量采取保护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用湿衣物包裹身体。八是加强家校联系。通过家访、家长会等方式,提醒家长注意学生的校外安全,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
六、做好自我防护,把衣服穿暖和,被子盖暖和,寝室常开窗通风,毛巾衣被在晴天要晾晒,不与别人共用餐具,跑步后用毛巾隔背。发现有头昏、厌食,四肢无力、咳嗽发热等症状,要及时就医。个人要勤洗澡,勤换衣,不与他人共用盆桶等洗漱用品,特别要勤洗手,勤通风,勤换衣。
七、教师总结,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危险,时时有祸患,只有靠我们谨小慎微,只要我们处处小心,注意安全,讲究科学,警钟长鸣,掌握自救、自护的知识,锻炼自己自护自救的能力,机智勇敢的处理遇到的各种异常的情况或危险,就能保证我们平安健康地成长。
【初中“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二】教学目标:
1、认识校园安全隐患。
2、掌握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校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可请学生列举一些现象)
1. 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的安全隐患。
2. 学生饮食、就餐的安全隐患。
3. 学生交通安全隐患。
4. 校园隐性伤害的隐患。
二.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中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
上下楼梯要注意什么?
1、 不要因为赶时间而奔跑。
2、 在人多的地方一定要扶好栏杆。
3、 整队下楼时要与同学保持一定距离。
4、 上下楼时不要将手放在兜里。
5、 不要在楼道内弯腰拾东西、系鞋带。
6、 上下楼靠右行。
集体活动中要一切行动听指挥,遵守时间,遵守纪律,遵守秩序,语言文明。
课间活动应当注意什么?
l.室外空气新鲜,课间活动应当尽量在室外,但不要远离教室,以免耽误下面的课程。
2.活动的强度要适当,不要做剧烈的活动,以保证继续上课时不疲劳、精力集中、精神饱满。
3.活动的方式要简便易行,如做做操等。
4.活动要注意安全,切忌猛追猛打,要避免发生扭伤、碰伤等危险。
三.学生饮食、就餐的安全注意事项。
不吃过期、腐烂食品,有毒的药物(如杀虫剂、鼠药等)要放在安全的地方。
禁止购买用竹签串起的食物:油反复使用,竹签容易伤人,食品卫生得不到保证,油炸食品有致癌物质。
四.交通安全注意事项
行人靠右走,过马路要走斑马线,注意观察来往车辆,红灯停,绿灯行,遵守交通规则。
乘坐公交车注意事项:
1. 车停稳后,方能上下车,上下车时注意秩序,不要拥挤。
2. 乘车时,要站稳扶牢,不要把身体任何部位伸出窗外,人多时,应该注意看管好自身物品,谨防扒手。
3. 注意公共场所礼仪,时刻牢记“寿春品牌,当我责任”。不要大声喧哗,保持环境卫生,主动为老若病残让座等。
骑自行车须知
1、 要学习了解、自觉遵守道路交通法规。
2、 保持车况良好,车铃、刹车齐全有效。
3、 行驶中要遵守交通信号灯,不得抢穿红灯。
4、 穿越无信号灯的十字路口,必须"一慢、二看、三通过"。
5、 必须在规定的非机动车道内行驶;在无分道标志线的道路,必须靠边行驶。
6、 行驶时不要随意抢占机动车道、不要多车并排行驶。
7、 行驶时要集中思想,不要带着耳机收听广播、音乐。
8、 在转弯时必须看清后面来车,先伸手示意,不要突然转弯、斜行转弯。
9、 对于不同天气特点,做到安全行车:顺风不要借助风势骑快车;逆风不要低头猛骑不看路;雾天视线变差要慢速骑行;下雪结冰路滑要扶稳车把;雨天穿戴雨披更要多留心
五.其他校园安全的注意事项:
1. 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甚至误解?
敢于自我反省,认真反思。如果真是老师误解,应该和老师好好交流。切忌偏激,甚至做出什么过激的行动。
1.你与同学发生矛盾怎么办?
自己的所作所为也要有安全意识。青少年时期容易冲动,容易感情用事,因此,在同学间遇到矛盾时,一定要冷静,要理智,切忌用拳头代替说理,给自己和同学带来不良的后果。
2.如何加强教室安全
要注意教室的安全。学生上课离开本班教室一定要关好门窗,要将钱和贵重物品带在身上,不能给小偷有可之机;不要把球带到教学楼,在教室楼的走廓上踢,这种行为既违反了校规,又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试想一想,若把玻璃窗踢碎,玻璃片飞入哪一位同学的眼中,哪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3.为什么不能提前到校?
校门没开,一些学生在校门发生矛盾,无人调解会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在校门外拥挤,会造成意外伤害。
4. 当自己感到身体不适时,怎么办?
及时告知班主任或任课教师,与家长取得联系。
5. 你不认识的人自称是你家人的朋友,要将你接走,你怎么办?
先让班主任与家人取得联系再视情况而定。
6.安全小常识
临危逃生的基本原则:
保持镇静,趋利避害;学会自救,保护自己;想方设法,不断求救;记住电话,随时求救:
“119”----火警
“110”----报警
“120”----急救
“122”----交通事故报警
打电话时要说清地点、相关情况、显著特征。
初中教案范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光的色散现象.
2.了解透明体的颜色由它能通过的色光的颜色决定;不透明体由于它们对不同色光的反射和吸收情况不同,所以看上去有不同的颜色.
3.认识三原色,在此基础上明确颜料的三原色与色光的三原色不同,混合原理不同.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现象,对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本节涉及的生活实例比较多,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的乐观主义精神,由热爱生活出发,继而热爱科学探索.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是选学内容,教材通过光的散射实验,介绍白光的组成,进而由实验说明透明体和不透明体呈现不同颜色的道理,说明色光混合和颜料的情况.这些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中经常见到用到,是科学常识,也是很有趣味的知识.
教法建议
本节是选学内容,介绍的知识都是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中经常见到用到的,是科学常识,有很强的趣味性,可用实验法将各种光的色散现象展示出来,在日常生活现象的分析上可采用启发式教学.为明确颜料的三原色与色光三原色的不同,教师可采用实验教学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方式.
教学设计示例
一、新课引入
方案一:教师可向学生讲述牛顿分解色光的小故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引入新课.
方案二:学生实验:太阳光通过棱镜分解成色光.
这个实验学生在小学自然课中知道,对于这个实验,教师可稍加指导.在学生兴趣被激起后转入新课教学.
二、新课教学
1.学生实验:太阳光分解成的色光经棱镜混合成白光.这个实验学生是生疏的,为保证实验质量,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注意以下两点:
(1)两个棱镜要靠得很近
(2)承接混合成白色的屏不要离第二个棱镜太远,避免能量损失太大,亮度过弱,看不清楚.
2.物体的颜色教学应分为两部分.
(1)透明体的颜色
演示太阳光通过棱镜和红玻璃在白屏上得到一条红色光带,启发学生解释此实验现象的原因.如果此实验现象不明显,可适当增加几块红玻璃或多层红玻璃纸.
再用蓝玻璃重复上面的实验步骤,启发学生分析总结玻璃是蓝色的原因.
总结学生的发言,得出: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能透过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
(2)不透明体的颜色
演示实验:在白屏上贴一张红纸,屏上只有被红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其他地方是暗的;换用一张绿纸,屏上只有被绿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
总结实验结论:有色的不透明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
3.色光的混合
首先说明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利用红、绿、蓝三种色光合成的.让三种色光各自所占比例不同,就合成形形的各种色光.
演示实验:用手摇转台装上红、绿、蓝三色盘进行演示.调整三色比例,旋转时就看到三色盘呈灰白色.对于红、绿色光的混合,可调整三个色盘,使其只露出红色和绿色部分,改变各色比例,旋转时就会观察到随着红、绿比例不同,会依次出现橙红、橙、黄和绿黄几种颜色.各种色光的混合不必都给学生演示,只演示其中几个即可,其余可由学生在课下完成.
4.颜料的混合
方案一:向学生展示课本彩图颜料的三原色,使学生明确颜料的三原色与色光的三原色不同,混合原理不同.
方案二:由学生用各种颜色的颜料画画,对比展示颜料的三原色与色光的三原色不同,并指出混合原理不同.
三、课堂总结
建议由学生发挥主动性,讨论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教师可在课前准备好板书演示,配合学生的总结发言.
由于本节是选学内容,可适当创造机会,发掘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探究活动
【课题】实验分析光的三原色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演示太阳光束经玻璃棱镜发生光的色散实验、色光合成实验.
【备注】
初中教案范文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物体的质量、质量的国际单位,质量的单位换算.
2.知道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是天平以及天平的使用.
能力目标
1.培养观察能力
观察天平的构造,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并了解其作用,观察游码的初始位置,观察游码在标尺上任一位置所对应的质量数.
2.培养实验能力
通过实验学会调节天平,学会使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知道使用天平时应注意的问题.
3.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概括出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以及所在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4.培养思维能力
利用实物的对比,通过形象思维抽象出质量的概念.
德育目标
我国远在两千多年前的秦代,就已有了称量质量的工具,而且有了统一的称量物体质量的单位,在教学中应通过这些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天平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平衡美、对称美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三部分知识,即质量的概念,质量的单位和用天平测质量.
教材首先从学生所熟悉的铁锤和铁钉、木船和木椅,通过比较组成这些物质的物质的多少,引出质量的概念.接着介绍了质量的单位——千克、克、毫克、吨,列举了一些物体质量的大小,目的是让学生对千克形成较具体的观念.
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质量又能与能量相联系,这些知识将在高中物理中学习.在初中对质量的概念讲得很浅显,只简单地使学生认识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但这并不是质量的定义,教学中不必过分强调.对于物体的质量不随位置、状态、形状而变,也是让学生知道即可.
教学中可利用挂图或幻灯片让学生对照着实物认识天平的各主要部分和它们的作用.天平的调节和使用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学习后面两节课的基础.
教法建议
质量的概念这部分内容可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法学习,质量的测量这部分内容可通过示范、讲授、实验法学习.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知识点阐述
本节内容包括三部分知识,即质量的概念,质量的单位和用天平测质量.质量的概念只作粗浅介绍,重点讲质量的单位和用天平测质量.
(一)质量的概念
通过列举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体引导学生分析、认识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对物体和物质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在这个基础上,再通过各具体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同,建立起质量的概念.在质量概念建立的过程中,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首先通过同种物质组成的两个不同物体所含物质多少不同得出质量的概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只有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才能比较质量的大小,一定注意不要让学生形成这种错误认识,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向学生阐明这一点.
(二)质量是物体的属性
教材中没有明确指出物体的属性,但是,教材内容中已涉及到这一点,质量不随物体形状、状态、温度以及所在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在教学中应明确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并通过实践予以说明,这样有利于后面密度的教学.
(三)质量的单位
学生在小学学习过质量的单位吨、千克、克等,在日常生活中也常接触质量的单位.教学中可先复习学生原有知识,使学生知道吨、千克、毫克之间的关系.然后说明千克这个单位是怎样规定的,1kg的质量有多大,使学生对千克形成具体观念.接着介绍吨、克、毫克,这些单位常用在什么情况下.利用课本中给出的“一些物体的质量”,可进一步使学生对质量的单位形成具体观念.
讲过质量的单位后,可以告诉学生,在生活和贸易中,人们习惯上把质量叫做重量,但是物理学中都统一叫质量.
(四)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测质量的工具有很多,可先向学生介绍几种秤,使学生知道它们都是用来称质量的.然后重点讲实验室里用的天平.教师可根据本校实验室的具体情况选择重点讲述的对象.如果本校实验室里托盘天平较多,学生实验中主要用托盘天平,则可重点讲托盘天平.
天平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比较精密的测量仪器,教师应从1.认识天平2.调节天平3.使用天平三个方面入手.为使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天平,为下几节课打基础,教师应让学生充分参与,分层次讲授.
二、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组织学生举例、分析、讨论弄清什么是物体、什么是物质.
(二)组织学生分析、比较同一材料组成的不同物体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进而引出质量的概念.
(三)组织学生观察天平,观察应按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宏观到局部的层次进行.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具学具准备
以下为本教学示例所需的教具和学具,教师可参考本示例和实际情况加以选择.
1dm3的纯水、大烧杯、天平、砝码盒、金属块、杆秤、托盘秤、板书演示课件、投影仪、各种幻灯片、铁钉、铁锤、冰、水、“天平的使用”交互式动画
五、教学设计示例
(一)新课导入
需要的教具与学具:教室内的各种装备、行星与恒星的幻灯片、讲桌和木椅实物、铝锅和铝勺实物、铁锤和铁钉实物.
方案一:观察教室中的桌椅、黑板、粉笔、黑板擦,教室外的树木、房屋、汽车、飞机,放映幻灯片“行星、恒星”,向学生介绍物体是由铁、木头、水等各种材料组成的,人们叫这些材料为物质,也就是说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
方案二:列举生活中熟悉的几种物体,指出它们都是由物质组成的,例如,指出讲桌和木椅由木材构成;铝锅和铝勺由铝构成;铁锤和铁钉由铁构成.接着向学生提问:讲桌和木椅;铝锅和铝勺;铁锤和铁钉除形状和用途不同外,还有什么区别.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东西有多有少”的知识,引导学生认识一张课桌比一把木椅所含的木材多;一个铝锅比一把铝勺所含的铝多;一把铁锤比一个铁钉含的铁多.引出“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课桌和木椅虽然都是由木材构成,但是它们的质量不同.
注意事项:在质量概念建立的过程中,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首先通过同种物质组成的两个不同物体所含物质多少不同得出质量的概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只有同种物质才能比较质量,一定注意不要让学生形成这种错误认识,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向学生阐明这一点.
(二)新课教学
1.质量的概念教学
为了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量的不同,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质量.
2.质量的单位
本处教学建议使用幻灯片投影或视频形式的教学手段.
教学中可先复习学生的原有知识,使学生知道吨、千克、克、毫克间的关系,然后介绍千克这个单位是怎样规定的,1kg的质量有多大,使学生对千克形成具体观念.接着介绍吨、克、毫克,这些单位常用在什么情况下,例如汽车、火车的装载量,粮食、钢铁、煤的产量等常用吨,药房和实验室常用克或毫克做质量的单位.利用课本中给出的“一些物体的质量”,可进一步使学生对质量的单位形成具体观念.此处可用幻灯片投影或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各种物体的质量.使学生知道大象的质量是人的近百倍,鲸的质量可达大象的二十多倍,地球的质量是月球质量的八十多倍,太阳的质量是地球的三十多万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由长度的测量、时间的测量、温度的测量引出质量的测量
实验演示“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不随形状、状态、位置而变化”,幻灯片放映辅助实验教学.
一个铁钉,它的质量是100g,把它弄弯,它含有100g铁这种物质.100g的冰化成水,质量仍是100g.将一个200g的大苹果从地球拿到月球上去,质量仍然是200g.
4.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知识点的引入
1964年,在西安出土了一只秦代生铁秤砣,它说明远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已有了秤.我国传统称量质量的工具是杆秤,今天还常用台秤、磅秤、电子秤.在实验室,称量质量的工具是天平.由此引入天平测物体的质量知识点的学习.
5.天平的构造
认真观察自己桌上的天平,认识它的构造.认真观察砝码盒内的砝码,观察盒内每个砝码的质量数,提示学生注意不能用手接触砝码,应当用镊子夹取.
学生观察一段时间,教师可用投影仪把天平的实物图打在幕布上,请学生根据教师的指示说出天平各部分构造、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说出自己所观察天平的最大称量和最小称量.
6.天平的调节和使用方法
关于天平的调节和使用方法,教师可采用边演示、边讲解的方法讲述.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分组让学生边看教师演示,边自己动手练习.最后再让学生阅读课本中的有关内容搞清楚使用的步骤和方法.
学生看书后,请同学合上书.并请同学口述天平使用方法,学生边回答教师边用投影把教材相关内容打在幕布上.
在天平使用方法中,要特别注意横梁平衡问题的教学.首先要弄清什么是横梁平衡,当指针指在横梁中点时,我们就说这时横梁平衡(用投影将所示图形打在幕布上).第二是如何调节横梁成平衡(投影片是活动片,横梁可绕中心轴转动,螺母可以左右移动,用投影片显示,当横梁失去平衡,指针向左或者向右偏转时应如何移动螺母使横梁平衡.).第三,左盘放入物体后,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使天平平衡,这时不能再移动螺母.
教师可用投影仪将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打在幕布上,边演示,边讲解如果不遵守这些注意事项会产生的后果.
7.学生分组实验
要求学生正确使用天平,称出课桌上小金属块的质量.
不能正确读出游码指示的质量是学生常发生的问题,因此在学生分组实验中要注意教给学生如何正确使用游码.提醒学生注意标尺上的刻度,弄清每个刻度线表示的质量数.
(三)总结、扩展
总结概括质量的概念、质量的单位以及天平的使用几个知识点的内容和在知识结构中的地位.适当向学生介绍一些扩展学生知识面的知识.
扩展资料一:质量的单位“千克”起源于法国,并于1799年制造了“千克原器”,又叫“档案千克”,1899年第一届国际计量大会批准了仿制法国“档案千克”作为质量标准计量的“国际千克原器”,以国际标准原器作为质量计量的标准一直沿用至今,但为了更精确,各国研究机构致力于探索质量自然基准的方案和途径.
国际千克原器是铂铱合金制成的圆柱体,保存在巴黎国际计量局内.1立方分米纯水的质量大约是1kg.
扩展资料二:可以适当向学生介绍一些电子秤的知识.
探究活动
调查活动:测量质量仪器的发展
【课题】对于测量质量仪器发展现状的调查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调查方案;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
分阶段和国别研究测量质量仪器的发展过程,我国仪器制造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