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字化地理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字化地理教学范文1
高中自然地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与数学、物理、化学等相互渗透,具有多学科、多信息相互交叉、渗透和融合的特点。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渗透数理化知识,首先应充分遵循学科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科的特点挖掘教材、教法中涉及数理化知识;同时还要注意研究数理化知识的渗透方法,使自然地理知识与数理化知识两者处在一个相融的统一体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科教学中的数理化知识渗透收到实效,下面谈谈如何在具体教学实施中适时适度的利用数理化生知识教学。
一、在情境中渗透数理化知识
创设优美的教学环境和艺术氛围,使学生一进教室就沉浸在学科相互渗透的的气氛中,可以将学生思想和情绪立即转移到课堂教学浓郁的氛围之中,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如:在讲解海水运动的时候,可以运用德军潜艇与密度流的故事,以及学生在初中学习的物理密度知识来进行课堂导入,这个故事是这样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潜艇经常从地中海出入直布罗陀海峡,在大西洋袭击盟军。盟军吃了几次亏,便派战舰守住海峡,用声纳监听,计划一听到潜艇的马达声便用深水炸弹将其炸毁。监听多日,毫无声响,德本文由收集整理军潜艇竟神不知鬼不觉地溜出海峡,出现在大西洋中。原来,直布罗陀海峡表层海水由大西洋流入地中海,底层海水由地中海流入大西洋。德军利用这一点,过直布罗陀海峡时,关闭所有的机器,借助海流而行,盟军守株待兔却让“兔子”在眼皮底下溜了。这股海流属于密度流,究其成因可引入课本要学的内容。通过这样的导入以后吸引了学生的,同时运用物理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密度流的形成。
二、在游戏中渗透
爱玩游戏是学生的天性,它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时,就能主动进行学习。另外,学生在积极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加强了组织和纪律观念,培养了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荣誉感。如在教学外力作用的时候讲解完成以后,然后把同学分成3组,每组写出宜宾当地主要的外力作用,并且与哪些数理化知识有关系,看那组写得最多、最全面、最快,下面是一组学生写的宜宾的一些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地貌:向家坝水电站处的峡谷是流水的侵蚀,金沙江畔的河漫滩是流水的沉积作用(物理的动能和势能知识),兴文石林是流水的溶蚀作用化学知识(化学知识),翠屏山千佛寺菩萨脸面破坏(物理和化学风化)……,通过学生在写的过程中逐渐在地里学习中渗透了数理化知识,通过了解这些数理化知识能更好地理解自然地理知识,让学生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三、在案例中渗透
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基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培养学生独立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养成独立的判断和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能力;通过精选过的地理知识实例,培养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和地理概念,进行解决新问题的活动。地理案例教学的实质就是贯彻“地理教学不只是传授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地理,同时向学生传授地理学习方法”的教育理念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的形式,让学生讨论分析,最后明辨是非,掌握地里知识。如在教学气象灾害台风时,便可以采用实例分析的方法让学生讨论后再得出结论。2011年第9号强台风“梅花”,于8月9日7时位于北纬43.8°、东经125.6°,最大风速13m/s中心气压995hpa,登陆朝鲜西北部沿海,预计受“梅花”外围云系影响,未来24小时,东北地区中东部将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通过这个案例,课堂上教师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
你们通过看电影、电视,或者亲眼见到的台风,你们谈论一下台风是怎样形成的?危害有哪些?台风的结构是哪些?形成的时间?在哪些地区形成?通过你所学习的知识分析上面的问题。同学积极讨论,然后积极发言,最好教师总结这个案例本文由收集整理,得出结论。在这样一个案例中渗透了物理知识,气压、温度等知识、就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数理化知识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心里,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四、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中渗透
当今时代已经进入高科技信息时代,教学的手段也不断更新。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及时地、广泛地了解各种信息,同时也能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数理化知识渗透教育。如在讲解地球运动的关系的时候,赤道平面、黄道平面在哪里,以及它们怎样形成黄赤交角的、直射点的移动、回归运动的运动轨迹等这些比较抽象的立体几何知识,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展示把问题简单化。在讲解常见天气系统的时候,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冷锋、暧锋、准静止锋气团的密度、湿度、温度以及气团运动,通过展示过程中涉及物理的知识,学生很快就理解锋面过境前、过境过时、境后的天气,以及降雨的位置,锋面经过气温、气压的变化。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渗透了数理化知识,由此既完成了地理教学目标,又和数理化知识有机整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数字化地理教学范文2
关键词:中学教学;地理信息系统;应用
传统意义上,中学的地理教学,教师一般更加侧注重对学生记忆能力的训练,而这对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能力的锻炼与培养并不能起到预期的推动作用,那么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地理学科的学习,逐渐成为地理教学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特征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空间与属性信息的有效结合,可以通过空间或者属性两个分属方面进行相应的检索查询和分析,并且可以对分析的结果进行高效准确的表达,实现地理数据的可视化效果。地理信息系统在管理数据时采取层的概念组织,可以对一张图进行多方面的应用。除此之外,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对层次进行划分和叠加分析,选择特定的区域部分进行缓冲区分析,实现地理空间的分析职能。
二、将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到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必要性
1.地理信息系统的优越性
首先,地理信息系统由其自身技术特点决定,具有直观的数据可视化功能与效果,此外能够与互联网或者一些虚拟现实技术进行结合,从而发挥更好的技术作用,形成空间数据的高度表现力。其次,地理信息系统通过叠加分析和缓冲分析以及数值统计等,可以让学生对地理空间拥有更为明确的认识,培养学生自主分析的能力。最后,地理信息系统具有较好的制图能力,在进行教学时可以自主地进行地图的绘制,具有多维化和共享性等优势,远非传统的地理挂图可比。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我国的《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对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思维给予了明确的规定与要求,这对地理教学质量的优化与提升具有关键性的意义,使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成为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首要的任务和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对此引起高度的重视。地理信息系统可以通过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形成一定的视觉和听觉效果,同时,地理信息系统以其特有的运动图像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思维的扩散,自主进行思考和分析,使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进行地理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3.数字化时展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逐渐进入数字化时代,许多新生代词汇也相继产生。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不断地增加数字化系统工程建设的投入,作为最具发展前景的信息技术之一,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发展,网络地图和电子地图等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部分,将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到中学地理教学中,可以使学生更为方便快捷地获取学习资料,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1.实现自主制图和空间查询
相对于传统的地理教学挂图,地理信息系统能够更加清晰地反映教师提出的问题,而且不会像挂图一样轻易损坏,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进行自主制图,更清晰地现实教学的内容和主题融入多媒体教学中。同时,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双向查询,比如,在教学我国的省级规划时可以将每个省份用动态闪烁的方式显示出来,并对各个省份的属性进行相应的设置,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印象,提高学习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
2.丰富知识教学
地理信息系统可以使教师和学生改变传统的观念认识,以全新的心态进行探索和学习,培养学生全面的、高层次的思维理念。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使得个性化学习的开展大大增加,教师在确定研究课题之后,学生就可以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进行相应的研究性学习,从更多的方面了解研究内容,有利于丰富知识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教学质量和水平。
3.教学组织的变化
在传统的中学地理教学中,进行课堂教学都是以教师言传身教为主,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使教学的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相对于传统的地理教学,地理信息系统可以使学生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使学习的环境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即便是在家里也可以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进行资料的收集和分析,使教学组织方式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和创新。
随着科技的进步,地理信息技术也得到不断发展。这也直接导致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课堂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将地理信息系统巧妙地应用到中学地理教学中,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使得教学紧紧跟随时代的步伐,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娟.地理信息系统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研),2011(6).
数字化地理教学范文3
关键词: 地理教学 地理 微课 数位板
在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微课”作为教学信息化的一种新形式,得到了教育界的一致关注。地理作为一门融合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特性的学科,需要更多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讲深讲透,与“微课”视频有天生的适配之处。因此,特结合最新的数位板技术,探讨该项新技术与地理教学的融合与应用。
一、地理微课教学
目前,我国中学义务教育采用的是大班制教学,全班采用同样的教学进度,这与学生多样化的个人差异性存在矛盾。针对这个问题,许多地理教育界同仁引入或在实践微课教学。微课具有趣味化和综合化的特点,能够通过多媒体的展现,有的放矢地讲授学习难点,使学生能够“下单点菜”,而不是“水漫金山”,大大降低其学习负荷,且可以反复观看,强化学习效果。该模式在全球范围内都得到了一定的普及,尤其是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创设的可汗学院,其视频时长短,一个视频一个知识点,适合学生选择性地学习,吸引了全球各地的学生观看学习[1]。
由于微课录制的复杂性,许多教师同仁倍感备课过程中的压力巨大,限制了微课在日常课堂中的普及。微课本身具有多媒体的属性,要求教师能熟练使用摄影器材、熟悉视频与录音剪辑,并耗费大量时间做后期处理。在工作量大幅上升的同时,日常备课的思维流畅性也被烦琐的操作打乱,难以高效率地完成准备工作。微课往往停留在示范课的范畴内,无法与每天的课程和本班学生个性化的疑问结合起来。
二、数位本技术
数位本技术源于“数位板”硬件的最新发展。数位板是一种计算机输入设备,通常由压感笔与一块内含电路板的塑料板子构成。笔尖在板子上的移动能够触发电路板反射出的横纵交错磁场,从而产生电信号,通知电脑相应的光标坐标,实现手绘输入的直接数字化。与常规输入设备不同的是,数位板可以作图、绘图等,是办公室设计人员常用设备[2],在电影、游戏、软件等行业的美工领域得到了充分的应用。经过多年发展以后,出现了能够同时兼容纸质书写与数字记录的新型设备,即数位本。
数位本的使用类似平时的纸质笔记本,打开本子后直接用笔在纸上书写即可,与普通本子的唯一区别是笔迹会同步数字化录制到数位本中,并且实时录音。数位本的数字化内容可以同步到智能手机或者电脑中,达到“纸质书写、数字备份”的效果。
三、数位本微课
好的地理微课选题多为学生熟悉但专业上又不十分清楚的课题[3],这类知识点在平时课后常会有学生来请教,如晨昏线这一知识点,教师可以打开数位本,在纸上逐一画出相应的图像解析,包括地球、地轴、太阳光线、赤道、南北回归线、晨昏线,昼夜半球,边画边口头解释晨昏线的特点,完毕以后可以撕下这页纸送给学生。这是一个正常的传统答疑环节,没有增加新的工作负担,同时数位本已经记录下教师的笔记轨迹与口头录音,形成了一个数字化的微课视频。
针对知识点录制微课的时候,可以大大降低使用门槛。教师不需要专门准备电脑,可以在日常备课时,用纸质本子书写和录音,事后只需要在有空时蓝牙连接电脑,按一下同步键,就可以把积累的微课统一同步到电脑平台中,形成个人或学校的微课资源。
四、数位本应用对地理微课的影响
数位本应用对微课的影响将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日常教学活动中,难点知识点往往需要反复讲解。数位本技术的应用,能够在讲解过程中直接同步形成数字化的微课,使学生可以在遇到疑惑时重温教师的讲解和相应的图像说明,并可多次播放,解决课堂上无法当场消化的重难点问题。
第二,促进学生提高自学能力。新课标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数位本即可运用于教师对学生的讲解,也可以用于学生小组内的互相解释与说明,整个探究过程不需要额外配备电脑等不宜放在教室的大型终端,普通纸笔即可,解题过程还可以重放,促进组与组之间的互助,也可以由教师事后观摩与点评纠正。
第三,加强教师层面的专业经验交流。现有的录播方式较为复杂,教师的准备不同于日常教学,相应的教学影像沉淀与专业交流频率就不会太高。采用数位本技术,将日常教学的知识点框架化整为零,能够大量沉淀本校教师的微课教学资料,有利于教师间互相观摩学习,取长补短。
五、结语
作为新兴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微课教学优势日益凸显。不过,碍于现有技术手段的限制,其普及与全面铺开还有一定的困难。数位板技术的成熟,使得微课理论与实际教学之间的鸿沟被进一步填平,降低了微课在中学地理教育中普及的难度。围绕数位板的“纸笔模式”,如何在数分钟内更好地说清知识点,如何做好知识点分类体系,以便校内形成制度化的资源沉淀机制,如何将碎片化的微课有机融入学生的整个学习周期中,这些都是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的主题。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化教学经验的逐步成熟,未来的地理教育将是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结合,从而更加适应互联网时代人们微型化、移动化和碎片化的生活学习方式,达到更加高效的学习消化吸收效果。
参考文献:
[1]顾雪林.一个人的网络教学震动了世界――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和他创办的可汗学院[N].中国教育报,2013-02-26(3).
数字化地理教学范文4
关键词:多媒体;高中地理;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当代教学手段的重大变革,是教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自治区山南地区(以下简称“我区”)多媒体教学虽起步较晚,但已广泛应用于教学中。进入新世纪,现代教育技术有了新的发展,为我区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机遇。特别是自治区山南地区贡嘎县农村实验中学(以下简称“我校”)被评为自治区“数字化设备进教室”试点学校以来,极大地改善了我校现代化教育技术环境,为开展数字化教育教学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
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能感受到多媒体教学在地理教学上有着不可否认的优势。但同时也发现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实际教学应用中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多媒体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1)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地理学科所涉及的知识面广,而且内容十分抽象,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感。多媒体具有明亮的背景、清晰的画面、协调的色彩、连续动画的效果,加上声音的配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可视性强,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扩大了信息的传输效果。
(2)有助于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充分发挥地图在教学中的作用。地图是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是地理学科的骨架。掌握好地图的内容,发挥地图的作用,是学好高中地理知识的关键。在传统的黑板上实在难以充分展示地图,课堂效果显然也不是很理想,而使用多媒体教学则可以使图形由小变大、有无到有、由简到繁、由远到近,可以随意调节,还可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化抽象为直观,化静为动,在最短时间内充分发挥出地图的作用,缩短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3)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排解教学难点。在我看来,地理学科的难点往往是一些难以直接观察的地理事物,而多媒体课件(如Flash)则能以生动直观的形象,帮助学生建立起概念与表象之间的联系。如“地球运动”这一内容是高一地理教学的一大重点,也是难点。过去教师只有结合课本插图,抽象地讲解,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差,很难理解。现用灵活多变的动画课件演示,使学生生动直观,一目了然。通过模拟动态观察,学生无意中了解到了地球运动的规律,还无形中领悟到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可见,用多媒体电脑辅助地理教学,可以打破时空界限,提供充分的感性材料,优化教学过程,并提供即时反馈,优化教学信息,能使学生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深受广大地理教师的喜爱。
二、地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应注意的地方
(1)教师不能过于注重课件形式,忽略教学效果。在我看来,所有高中科目中,多媒体教学的最大受益者是地理教师。因为,地理学科的思想方法和本质特性不同于别的科目,它要从空间、全球、区域、综合等不同角度去分析解决地理问题。多媒体教学刚好满足我们的这些需求。正因为如此,我发现许多地理教师,只注重课件的形式,不管内容的需求,每堂地理课都用课件,这样不仅削减多媒体最大功能,还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虽地理课大部分内容都比较抽象,但有些内容还是用板书板画更易学生理解。因此我想,备课前先要针对课文内容,想好采用什么教学方式最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2)多媒体教学应与传统教学手段互补。现在不少教师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制作的课件,由于内容花哨、文字过多,甚至要讲解的每一字、每一句都用幻灯片,导致课件成为了学件,在讲课过程中以读代讲,造成了“满堂讲”变成了“满堂看”,使学生“审美疲劳”,导致学生不能发挥主动性,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我想应多注重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共同应用,给学生多留点思考与动手的时间,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让学生的自主学习理念要真正体现出来。
(3)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人与机器的交流不能完全取代人与人的交流,无论有多么先进的教学机器,它终究是个没生命的机器,无法真正顾忌学生的心理感受,更不能充分体现情感间的交流。没有师生间的情感互动,地理课将变成情感的荒漠。因此在任何时候,教师都应发挥其主导和组织的作用。教师应及时处理好教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切不可被课件牵着走,不能为了让学生看自己精心设计的课件,而不顾课堂上学生的实际。
数字化地理教学范文5
[关键词] 信息技术地理教学整合
高中地理学科课程很多是在原有教育、教学模式下进行,许多学生的学习偏重于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仅仅立足于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传输。这种学习方式十分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一状况,课程整合通过对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调整,帮助学生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在开展有效的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综合应用各门学科知识,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把计算机作为地理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使它成为学习的一种重要工具,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计算机辅助教学是现代教育采用的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对于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细微的结构等,多媒体通过动画模拟、局部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都能予以解决,它打破了“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法,不但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运用多媒体在优化地理教学中有以下几点优势:
首先,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更直观形象地反映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外部特征,内部构造;它可以化远为近,突破距离制约;也可以化静为动,更易于观察事物的变化;还可以通过图片、动画化小为大,利于了解微观事物;当然也可以观察远古地壳运动及生物变化,突破时间制约,观察动态变化,认识发展规律;观察整个宇宙及天体的运动,了解地理事物宏观的特征。
其次,计算机辅助教学可在地理课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在接受大量的地理信息过程中,运用多种媒体把学生的眼、耳、脑各种感官调动起来,并能及时在饶有兴趣的情况下进行帮助学生综合、归纳、分析,形象思维能力大大提高。尽管我们有了各种教具、实验、演示手段,也出现了各种模型、仪器、图表,从纸到布到塑料制成的各种挂图,但这些毕竟不能把声、像、动态等特点集中于一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则能做到,这是书本加黑板加模型的模式所绝对达不到的。
还有,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地理课中有许多重点、难点,有时单靠老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费力,而多媒体地理教学形象、直观、效果好。它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既可增加生动感,又利于知识的获取,从而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但是在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时候,我也发现了很多问题:
(1)在多次听课过程中,我发现多媒体有些“喧宾夺主”,只有形式,内容不够科学。大多数公开课或观摩课都会选择运用多媒体技术,有的课是根据课程需要设计,而有些课则纯粹为了赶时髦,好像不运用多媒体,就会略低人一筹,结果反而一塌糊涂。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应该发挥的是它的辅助作用,毫无选择的大量运用,则会使课堂失去太多地理的味道,有时候竟象是一节信息技术课或者是欣赏课。起初大多数人运用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地理的兴趣:进行一些图片的直观展示抑或是动态效果,可是如果节节课都在用它,这兴趣岂不没了,都司空见惯了,哪还有兴趣而言。听了很多节展示课,大都利用多媒体进行,把握得住分寸还可以,否则就会让人觉着是为了用才用,倒象个花架子。
(2)如果整堂课都在用,处理得不好可能会没有传统教学落实得扎实,有看电影的感觉―对整节课的情节都知道一些,却不太明确该重点掌握些什么。
优秀的地理多媒体课件,应该是精良的教学工具,是精确的地理信息集合。地理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过程是一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以计算机系统为工具、通过计算机程序提供的技术支持、对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等教学信息的一种认知和实践过程,它构建于地理学、教育心理学、计算机应用以及艺术等学科的基础上。任何一个方面存在欠缺,都会使课件的使用效果受到影响。
因此,多媒体课件的教学设计应强调科学性,地理多媒体课件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教师对课件的教学设计中,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媒体的选择等等。具体而言,先要确定哪些内容适合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一节课中什么时候用多媒体课件最合时宜。在多媒体并不日常化的今天,还要求教学方法的选择能突出计算机多媒体的不可替代的优点。由此可见,科学性的实现主要取决于地理教师对地理教学本身的认识水平。
地理多媒体课件的程序设计应强调技术性,与所有用于实际教学的课件一样,地理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必须注重其程序设计的技术性,突出表现在课件程序的精致好用。课件的技术水平主要取决于程序设计者,以及地理教师与程序设计人员之间的配合。地理课件的技术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合理选择多媒体对象类型
要针对不同的课型和课程内容,选择合理的媒体类型。如以地球运动为代表的要求空间概念很强的内容、只有三维动画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以对流雨地形雨为代表的地理示意图、用二维动画就能较好完成;适当的动画和声音资料可以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记忆、提高学习兴趣,而过多的动画或音乐背景则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也无谓加大了课件制作的工作量。又如,区域地理新课教学可用色彩鲜明、注记恰当的地图,在练习时则可用到没有注记的色彩简单的地图;等等。
2.注意程序的流程控制
程序流程控制的主要目的是有利于地理教学过程的实施。课件流程切忌设计成预先确定运行时间的、单线前进的方式,而应该切合自然的教学过程。如合理安排动画的暂停,可以突出时间过程中的关键点,教师可以从容讲解在实际过程中转瞬即逝的、甚至根本看不到的现象,对典型的时空关系进行分析,而动画暂停的触发,可以是预先设计的典型时间点,也可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临时实现;流程设计要能处理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它可能源自教师讲解过程的需要(如着重或补讲某段内容),也可能源自学生学习过程的需要(如突然提问),因此程序要有灵活的跳转,能方便地到达某目的地,又能迅速回到跳转的起始处;要尽量提高程序的响应速度;等等。
以上是我对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的几点认识,虽然多媒体教学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但也应注意到多媒体教学手段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要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和教师相比,多媒体教学仍处于教学中的辅助地位,即使多媒体完成了许多人力所不及的任务,也不能代替教师的全部工作,教学过程的诸环节仍需教师来组织实施,因此,教师应通过精心认真的教学设计,选择最合适的教学媒体。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多媒体对现代教育必定会注入新的活力,我们相信,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课程的整合一定能为地理教学改革开辟一条新道路,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开拓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意义.教育研究,2002(4)
[2] 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电化教育研究,2002(8)
[3] 李赫.信息技术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创设.中小学电教,2003(2)
[4] 相清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小学电教,2002(5)
数字化地理教学范文6
关键词:地理教学;信息技术;教学整合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日渐成熟,信息技术已经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有了巨大的改变。而且,信息技术与中学地理教学的整合,恰好能够带来地理教学改革的新局面,具体来说,信息技术在与地理教学的整合过程中有以下几点优势。
一、信息技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生动有趣
传统的地理教学课堂中,文字内容多,教学模型少,很难调动起学生自主学习的乐趣,也不容易让学生把抽象深奥的理论理解透彻。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把抽象化的理论变得直观形象。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古语也恰恰说明了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性。在地理、地形、地貌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多种地形进行案例搜集,为学生呈现出南方丘陵、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等多种地形的图片。学生面对这些生动的图片,必然会对地形地貌的形成原因产生兴趣,并提出问题。此时则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程度的启发与解答,这样的教学课堂才能真正促进学生与教师的互动,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
二、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
信息技术把传统的地理教学课堂变得生动形象的同时,也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会触类旁通,提出更多的为什么。信息化技术引入,首先能让课堂的知识含量得到大面积的扩充,学生可以接触到的知识将不仅仅局限在文字性的书本上,学生能够有机会通过信息化技术了解到地理最新的知识,找到自己的兴趣点。通过学生自己在课下的资料搜集,如上网搜索、查阅国家地理杂志等相关刊物,为个性思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我的教学课堂上,曾经有学生对于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有浓厚的兴趣,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提问甚至会超出教学大纲要求的理解范围。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单独与学生展开讨论,进行个别答疑来鼓励学生个性思维的形成,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三、运用信息技术构建数字化模型,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信息技术能够呈现出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多样化的内容,地理学科恰好需要结合恰当的图片对比,生动的动画演示提供给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例如,在太阳公转与自传的教学中,三维的动画演示可以让学生了解太阳与地球的相对位置关系与运动轨迹,易于理解并且便于记忆。除此之外,在初中地理的教学课堂中,等高线和等高线地形图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课后作业的批复过程中会发现,学生常常在等高线判断地形类型的试题中出现混淆。在这个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利用网络上的三维制作软件,为学生展示不同角度的等高线变化情况。学生通过观看三维模型演示,可以准确地从等高线的变化情况分析出什么是山谷地形,什么是山脊地形。信息化技术与地理课堂的整合,使学生理解快,作业完成情况优,学习效率高。
四、信息技术为因材施教打开全新的局面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认知能力、兴趣爱好点不尽相同。传统的班级教学为了保证整体的教学效果,使个别化的辅导难以实现。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个别辅导带来全新的尝试。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对教学内容做出更充分的准备,以方便在课堂上应对学生的个别疑问。在中学地理授课过程中,可以广泛采用学生小组讨论的教学形式,鼓励学生自己通过课下的资料搜集和讨论,形成讨论结果,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来控制电脑,主动发言讨论,对自己所感兴趣的知识点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在课后内容的回顾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电子试题进行分门别类,制作地理试题知识题库,并且实现网络共享。由于课件与试题已经按照不同的知识点来分类,学生在课下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寻找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课后练习,实现知识的完全消化吸收。
五、信息技术可以与网络接轨,方便资源共享
优秀的教学资源应该实现充分交流学习,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共同进步。通过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将自己的备课资料、授课多媒体、学生作业情况等内容和其他学校的同行教师进行交流分享。这不仅使老师能够对自己的教学思路得到及时的扩充,而且可以缩短备课时间,扩充课堂的教学内容。在资源共享的过程中,同一个地区的学校,甚至更广阔的范围,可以建立一个共同的教学平台,把优秀教师的精品课程集中分类,教师们共同学习,共同把最生动形象的资源分享给各自的学生,这对实现教学资源的均衡颇有益处。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学科中的应用能让课堂教学生动多彩,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提高。但是切记信息技术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并不是教学的根本内容,不可以本末倒置,信息技术仅仅应该是教师授予学生知识的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内容。在新课改的普及过程中,已经有无数教育界的专家和一线教师为教育课堂与信息化的结合付出心血,与此同时,网络上的地理教学平台也已经初步建立。相信通过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课堂结合的广泛普及,整个初中地理教学界将会悄然改变,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定会使初中地理教学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