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当前食品行业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当前食品行业现状范文1
关键词:食品安全 措施 安全管理
1、计量与标准化及食品安全管理概述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食品质量与安全关系到人类的健康、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现阶段很多企业大力量先后按照150 9001、15022000、150 14001进行质量管理体系、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工作。通过组合认证,全方位保障食品安全。因此.发达国家政府纷纷采用技术和法律的手段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对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因素进行有效监控。食品生产加工行业,就计量工作在食品质量安全中的地位、作用及基层计量工作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和思考。计量工作在食品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计量检测工作是行业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它贯穿于行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食品出现问题的主观原因是思想不重视,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严,管理不善。食品安全管理对于食品行业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加强食品行业的安全管理措施的制定,防止工作人员对食品安全的安全管理概念的不清晰,而且对保证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也有重要作用,因此食品安全管理不仅有着重要的实际应用,而且一直是理论界讨论的热点。食品行业倒闭,食品行业运营产生问题都应该从食品安全管理上找到相关起因。无论是表现良好的食品行业还是表现很差的食品行业都应该时时刻刻注意食品安全管理,只有这样才能维持食品行业长久的竞争优势和发展。食品安全管理强调的是一系列的过程,其目标是食品行业高层管理人员为了实现食品行业良好的运营,构建良好可靠的管理系统所涉及的种种活动的集合。食品安全法的颁布施行,对规范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增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全方位构筑食品安全法律屏障,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整体水平,切实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食品安全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在国际上,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成为重要的话题,一些发达国家抓住了一些被歪曲的事实或者个别案例,对中国进行的误导宣传,导致很多国家联合起来退货和抵制中国产品和食品的入境。因此,食品安全问题无论从国内还是国际来看,切实关系到国计民生。近年来很多大型的食品行业突然倒闭,暴露了食品安全管理过程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食品行业缺乏监督管理的动力,食品行业相关管理人员观念落后,食品行业监督管理部门和运行部门独立性较差而造成的食品行业存在严重后果。
2.1监督管理动力的缺乏是食品安全管理的主要问题
食品安全管理顾名思义,既是对食品行业自身进行监督管理,因此这个过程存在很多的阻力,没有任何个人或食品行业倾向对自身进行监督管理,即使采取了某种措施监督和管理,很多时候这些行为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很少将这些措施落到实处。一方面,食品行业高层管理者不愿意制定一系列的管理控制制度,来约束自身和管理人员的行为。另一方面,食品行业也淡漠食品行业管理的因素,认为食品安全管理没有什么实际价值,但是为了食品行业长期持续的健康发展,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不可或缺。食品安全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另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就是:食品行业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独立性。很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者也是受影响对象,因此让这些管理人员自己监督自己,很显然这个过程本身存在很多矛盾和阻力。很多情况下,食品安全管理的实施过程本质上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才实行的。
2.2观念落后是食品安全管理的另一个主要问题
很多食品生产者,很少有人能够意识到食品安全管理所具有的重要作用,由于很多食品生产者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很多人甚至没有听到从计量与标准化的关系谈当前的食品安全管理这个概念,也不了解食品安全管理所涉及的过程及目标,因此即使制定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也很难付诸实施,将食品安全管理的监督管理制度落到实处。有的管理者甚至认为食品安全管理是对食品行业发展的一种制约和束缚,会加大食品行业的工作负担。观念上的偏差在食品安全管理过程中表现出来,有的食品行业甚至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实施管理, 这种心态不可能使得石油安全管理的积极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3、计量与标准化角度的食品安全管理的措施
针对食品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大型食品行业采取一系列措施,比如,良好的环境氛围是食品安全管理的根本保证、管理机制和清晰的绩效评估体系。
3.1良好的计量与标准化制度是食品安全管理的根本保证
现阶段,良好的计量与标准化制度一直是食品行业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如何构建良好的文化,对于食品生产者的工作环境和食品行业的正常运行都有重要的影响。很多学者认为计量与标准化制度决定了食品行业经营状况的好坏。计量与标准化制度是一种无形却充满力量的影响力,它对组成整个食品行业的食品生产者起到约束的作用,从而提高食品的安全保障。良好的计量与标准化制度围可以凝聚一个食品行业的集体力量,推动食品行业更快更好的发展。一个食品行业建立独特的食品安全管理理念,那么这个独特的食品安全管理理念无形中就会为食品行业带来很多积极的影响,食品行业最终获得生产经营丰收的硕果。组建食品行业食品安全管理模式,必须具有超前的风险意识,才能使食品行业的管理理念在迅速发展的社会中逐渐成长并完善。
3.2计量与标准化体系是食品安全管理的保证
良好的食品行业规范制度是一个食品行业有序运营的根本保证。不仅对于食品行业如此,对于任何社会单位的有序运行也是如此。如果食品行业有健全的管理制度,针对食品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大型食品行业采取一系列措施,对于长庆油田来讲,采取化学清洗作业安全管理制定的相关措施,以及储运石油方案与计划书的编制和清洗作业方案的制定,包括施工安全措施,应急方案,组织机构和审批意见,以及填写报告。绩效评估包括很多方面,对于食品行业来讲,可以有财务绩效,员工工作绩效,产品绩效,虽然不同的绩效衡量食品行业运营的不同方面,但是它们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公正与实用。如果任何绩效考评标准不能够体现公正与实用,那么也不会取得良好的食品安全管理结果。例如,对于财务绩效如果失去了公正,那么投资者会依赖错误的信息,这样对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的决策造成很大影响,员工的薪酬绩效评价若失去实用和公正,会导致员工消极工作,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食品行业内控的效果。因此食品行业在构建绩效评价体系时,必须时刻体现体系的公正和实用性,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食品安全管理结果。
总结
通过对食品安全管理过程的详细描述,发现食品安全管理主要存在很多问题。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无需多言,只有切实制定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才能使食品行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对规范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增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全方位构筑食品安全法律屏障,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整体水平,切实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魏玉娟.关于保障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运行有效的探讨[J].食品安全,2010,(08)
当前食品行业现状范文2
课题组对四川省成都市周边和全国各大知名食品企业及相关食品生物技术同类职业院校进行了专题调研,分析了食品产业背景和行业现状,并对行业的人才需求现状和趋势进行了分析。通过调研,对食品生物技术专业建设提出了创新性的意见。
关键词:
四川省;食品生物技术;行业发展;人才需求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食品工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增长较快、充满活力的产业之一。大力发展食品工业,将会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大农产品附加值,扩大农民就业机会,从而为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为提高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食品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院食品技术专业在省内乃至全国同类院校的地位,使学院食品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符合我国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发展目标,缩小与用人单位需求的距离,课题组从了解本专业对应的行业职业岗位的人才需求状况入手,及时跟踪行业人才市场需求,以期实现职业教育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课题组于2014年6月至10月对四川省成都市周边和全国各大知名食品企业及相关同类职业院校进行了专题调研。本次调研涉及四川省25家企业和3所高等院校,采用了座谈法、问卷调查法、文献法、网络调查法、电话调查法、实地考察法等基本方法。
二、调研结果与分析
(一)产业背景分析1.产业在区域发展的历史食品生物技术专业区域服务主要面向食品工业、白酒、啤酒、调味品等企业。食品工业是四川省“7+3”产业中的一个重要产业,在工业强省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四川的食品工业在粮油、肉制品、软饮料、酿酒、调味品、果蔬加工等领域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基本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产业链。在白酒行业,四川汇集了一大批国家名优企业,五粮液、剑南春、泸州老窖、郎酒、水井坊、沱牌舍得等“六朵金花”享誉全国,川酒自2010年以来在产业政策引领下呈现强劲增长势头。2.政府对产业发展的态度食品产业一直是四川省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食品工业连接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形成较高程度的产业纵向一体化,进而带动如机械制造、包装、物流等相关产业的大发展。《四川省“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提出加速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切实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形成推动工业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饮料食品产业重点发展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白酒、肉制品、粮油制品、烟草、软饮料、果蔬制品、泡菜及乳制品等产业,到“十二五”末基本实现食品工业大省向食品工业强省的转变。
(二)行业现状分析近年来,伴随居民收入逐年上升,食品购买消费力也快速增强,四川省食品行业整体规模也随之持续扩大,加工装备与技术不断进步,部分行业(如白酒、泡菜、调味品)加工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具体表现为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劳动密集程度逐渐减小,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以及产品类型日益多样化等。
(三)行业的人才需求现状与趋势对食品行业人力资源现状与趋势的调查结果表明,企业对食品生物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大中专毕业生为主;企业对食品生物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岗位以生产操作为主,品控岗位需求为第二位;食品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不断上升;食品行业专业技术人才转岗率高,稳定性差。1.食品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学历情况对调查问卷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目前食品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在企业中的学历情况为,33.5%的企业从业人员学历为高中以下,50.7%的企业从业人员学历为大专或中专,12.3%的企业从业人员为本科毕业生,3.5%的企业从业人员为技术工人。企业对食品生物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大中专毕业生为主(见图1)。2.食品生物企业人才岗位需求情况对调查问卷数据进行分析,表明目前食品企业中管理岗位的人才需求为1%,技术研发岗位的人才需求为4%,品控岗位的人才需求为13.0%,销售岗位的人才需求为19.0%,生产操作岗位的人才需求为61.0%,其他岗位的人才需求为2.0%。企业对食品生物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岗位以生产操作为主,品控岗位需求为第二位(见图2)。3.食品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不断上升伴随四川省由食品工业大省向食品工业强省的转变进程,食品生物技术行业问题层出不穷,如原材料质量、产品质量、生产环节质量、环境污染、工人职业健康等,因此需要加强原材料质量控制、生产环节技术控制,半成品、成品质量控制。为全面控制产品质量和保证生产绿色安全,企业纷纷引入QMS、HACCP、OHSMS、EMS等质量、环境、职业健康管理体系,政府和行业不断更新各项技术标准。食品生产管理各方面的快速变化均要求从业人员知识、技能不断更新,食品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增加。通过食品产业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总体要求的调查表明,食品饮料、酒类行业的从业人员结构成金字塔形,高职毕业生处于金字塔的中部,即生产一线的生产技术管理人才,这部分人占整个从业人员的20%左右。四川食品行业按每年10%的速度增长,约每年需增加从业人员10万人,则需高职毕业生2万人左右。由此可知,四川省饮料食品行业存在巨大的人才需求缺口。4.食品专业技术人才行业稳定性差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率高、涉及范围广,食品行业已经成为高风险行业,食品专业技术从业人员在从业过程中需要履行包括专业技术服务、保障食品安全、遵守法律等多重义务,工作风险高,但食品行业普通技术人员薪酬相对较低,导致食品专业技术人才转岗至营销、管理等其他工作岗位的发生率较高,食品专业技术人才行业整体稳定性差。5.企业对食品生物技术专业人员的满意度分析对调查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其中有62%的企业表示对已有专业人员满意,25%的企业较为满意,12%的企业较不满意,对已有专业人员不满意的企业占1%(见图3)。6.企业对人才的总体要求与分类要求对食品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工作岗位、综合素质要求、录用的主要因素、社会能力要求等内容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统计结果如下(见表1,2,3,4)。可以看出,食品企业的职位需求主要集中在食品生产、销售、检验、一线QC、基层管理、关键设备技术操作等技术及管理岗位。近年来,食品行业发展十分迅速,特别四川地区食品行业的发展势头迅猛,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人员数量需求越来越大,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四川从事食品生物技术教育的院校不多,导致企业难以得到高素质食品生物技术人才,这会严重制约食品行业的良性发展。
三、调研结论与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专业建设力度通过对食品行业企业调研结果表明,四川省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有2000多家,其中年销售额上亿的饮料食品企业有上千家,四川省饮料食品行业每年至少需要数千名专业技术人员,技术人员层次以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的高职人才需求量最大,而四川省当前所有高职院校每年培养的食品生物技术及相关专业人才不足600人,因此加强食品生物技术专业建设迫在眉睫。为进一步加快四川乃至西部食品行业的发展,加大对食品生物技术专业的建设力度,提高食品生物技术专业的办学水平显得十分必要。
(二)精准定位专业的培养与发展层次综合食品企业调研、实践专家研讨会,对食品生物技术面向的主要岗位群进行能力、工作任务分析和总结,结合笔者所在学院食品生物技术专业近几年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以及就业率等多种因素,最终确定食品生物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的主要就业岗位为食品生产一线操作、关键设备操作,次要就业岗位为基层管理人员、一线QC。技术技能达到操作中级工及以上水平。经过对行业企业的充分调研和与实践专家的深层访谈,课题组认为食品企业所需要的一线人才除应具备基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外,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较高的外语水平、较强的动手能力,掌握食品技术原理和基本的计算机技能。按照这一专业培养定位与发展层次定位培养出的高职毕业生不仅能完成经验层面的操作工作,更能完成故障判断和质量检验等核心内容的高技能工作,发展定位于一线管理岗位(如车间主任、工艺主管等)。
(三)科学确定专业的核心教育教学内容按照行业企业对人才岗位、规格的需求,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课程体系,整个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学习领域共设计了三个部分:通识课程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拓展学习领域。针对每个学习领域的特点引入不同的学习方法,通识课程学习领域设立学习型工作任务,突出课程的职业针对性和应用的融通性;专业学习领域采用设立学习型和仿真工作任务的方式,利用一体化教室,采用工作任务进课堂的教学方法;拓展学习领域,通过让学生到校外工学结合实训基地见习和顶岗实习的方式完成,以真实的岗位工作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做”中学,学做交替,能力递进提升。
参考文献:
[1]刘艳芳,张德欣.关于高职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问题的思考[J].长沙大学学报,2014(3).
[2]孙芝杨,魏福华.高职院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J].农产品加工,2011(11).
[3]王清文,张赞平,侯玉泽等.新世纪高职高专食品专业产学结合人才培养途径与机制的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3(1).
当前食品行业现状范文3
关键词: 科研项目 食品专业 就业素质与能力
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中,虽然各类经济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但2008年我国食品行业全年运行仍然呈现“增长较快、价格回稳、结构改善、效益提高”的格局,全年全国食品工业生产增加值增长14.80%,高出全国工业增速1.9个百分点。2009年食品工业总产值预测总产值4.9万亿,相比2008年可能增长17%左右。从各方数据可以发现,近几年,我国的食品工业在扩大内需中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而且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到2020年,食品行业将成为我国的第一大产业。
而我国高等院校食品专业的办学宗旨应是培养出一大批具备创新和创业能力、懂技术、会管理、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让学生在求学期间参与科研,培养他们的科学创新能力。科研是高校的主旋律,食品专业更是存在大量的科研合作或者项目申报的机会。如何将广泛存在的科研项目研究工作与食品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就业能力提升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毕业时具备较强竞争力,是一条高效有益的思路。
一、食品专业学生就业基本情况
1.从食品专业本科学生就业角度分析
根据2008年麦可斯调查,全国工学本科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率为76%,食品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生前五大职业流向为:食物科学技术人员、生产和经营工作者的一线主管、产品安全工程师、行政秘书和行政助理、化学技术员;主要行业流向为:食品制品业、化学及相关产品制造业、各级党政机关、农业生产畜牧类行业、为农民服务类行业、司法/公安/安全政府机构;企业流向按照降序排列为:民营企业/个体、中外合资/外资/独资企业、国有企业、政府机构/科研事业单位、非政府的非营利性组织(NGO等)(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稍有不同);专业就业流向最多的五个城市为:食品科学与工程(北京、广州、上海、深圳、哈尔滨)/食品质量与安全(广州、北京、东莞、上海、无锡)[3]。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由于食品专业专业性较强,入职门槛相对较高,本专业学生在熟悉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力,专业对口就业程度较高;我国大部分的食品企业为民营个体或外资企业,分布在北京、广州等几大城市,于是食品专业学生就业具有趋同的集中表现,人才流动方向是相对合理的。
食品专业的本科生就业难也存在自身的一些原因。由于现在学校教的知识与企业实践联系不紧密,再加上高校扩招造成学生人均占有实验资源减少、经费投入不足、学生实践经验不足,直接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差。然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个应用型极强的专业,用人单位需要的是“动手型人才”;现在的大学生普遍对就业期望值太高,定位不准确,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因而不愿意到中小企业工作、不愿意从事基层工作、不愿意到不发达地区和外省发展。太多的“不愿意”是造成毕业生就业率不高的原因之一;另外,没有把握正确的求职途径。不少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各样人才交流会“广泛撒网”的方法,或希望通过熟人“托关系”,不善于“推销”自己,没有针对自己的切实优势,通过重点了解用人单位实际需求情况。
2.从食品行业和企业角度分析
在“中国本科毕业生需求量最大的50个热门行业”中,食品制品业排在19名,工作需要的与专业的相关率为71%,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薪为2140元,毕业前的月薪期待值底线为1415元,雇主愿意提供的月薪上线为2258元。另外,食品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有变化。食品生产型企业需要研发检验人才、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型人才相对较多;研发检验型人才企业侧重于考虑硕士研究生,因为他们更加能够胜任这项工作;工程技术型人才企业侧重于大专生,因为他们的动手能力强,同时,他们所要求的条件却比本科生要低;而管理型人才企业则更加愿意选择管理相关专业的学生[5]。这样,留给食品专业本科生的就只有残酷的社会竞争。但部分食品企业也遭遇尴尬,由于降低成本等原因,厂区较为偏远,企业生产条件较差、生活设施不够健全、起薪较低等原因无法吸引到合适的人才。另外,随着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骤增,全国食品相关专业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长。与此同时,社会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却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在这种情况下必然导致就业压力的增大和人才竞争的残酷。
二、食品行业对学生的能力素质要求
根据2008年《麦可斯――中国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结果表明,中国本科大学毕业生的基本能力需求排名(按照工作要求达到的水平由高到低)为:积极学习、学习方法、有效的口头沟通、积极聆听、理解他人、协调安排、理解性阅读、疑难排解、服务他人等。由此可以看出,能力需求排名靠前的是基本技能、社交技能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而离雇主要求最远的是理解性阅读、疑难排解、服务他人三项。
食品行业在对学生能力要求方面和其他行业有共通之处,但也有特殊之处。由于食品行业的产品是提供食品的,从而对卫生标准的要求高,对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也有相应要求。同时也正因为食品安全关系到万千顾客的健康,职业道德也就变得非常重要,员工的诚信意识、责任心是最宝贵的品质。另外,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食品包装、保鲜、易食、营养等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食品行业从业者的学习研究能力、创新能力也就非常重要。
三、在科研项目中培养就业能力的思路
1.科研项目研究过程中培养的能力
一个完整的科研项目从阅读课题指南、写课题申请书,到严密计划、开展研究工作,到最后进行实验数据分析和提炼等,全面体现了研究团队成员的理解性阅读能力、研究能力、学习能力、协调安排能力、疑难排解能力、有效沟通能力等。并且,现阶段由于学生的专业划分过细,知识结构较为单一,造成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深度、广度和精度明显不足。而从事科研是一种综合运用多学科进行知识整合的过程,这必然要求学生对其它学科的相关知识有所涉猎,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而这些能力与食品行业就业能力正好吻合。所以,以科研项目为平台,全面培养食品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可行的。
食品类科研项目中横向课题大多是与食品行业中的企业合作,这些企业可以提供参观、实习、调研等。学生在参与科研项目的同时也可以深入行业一线去了解现实的工作环境,增强实际工作能力。
2.在科研项目中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系统思路
对于广大的学生群体,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建立科研兴趣小组,由专业老师作为小组指导老师。一方面,由于是自愿行为,学生将更具有自身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科研工作也是“挑人”的工作,真正愿意做这方面工作的学生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能力不断提高。小组由专业老师管理,一是有利于师生专业领域知识交流,二是有利于项目分工管理,三是有利于学生能力较快提高。团队建立起来之后,按照年级进行分工,在老师的指导下高年级带低年级,到一定程度后,高年级的学生独立完成实验,低年级的学生也成长起来了,再继续带新人,如此循环。具体培养思路如下:
(1)大一阶段:了解课题组大的研究方向、研究背景以及熟悉课题组的老师;观察高年级学生做实验,熟悉各种玻璃器皿;学习清洗试管、烧杯等设备仪器;整理试剂柜,认识各种药品。并且要积极的与高年级同学或者老师沟通,不懂就问,这样既可以全方位地了解自己的研究方向,也可以锻炼与人交往交流的能力。这些工作可以使其对科研和实验有直观的认识,增强以专业为导向的职业兴趣;同时在观察和参与简单的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培养了其耐心、细致、责任心等素质与能力。
(2)大二阶段: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如基本成分检测等;学习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实验图表的绘制还有实验报告的撰写。负责指导的是专业老师、研究生和大四学生。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大二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练就扎实基本功,培养了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同时也让大四学生锻炼了组织管理的能力。高低年级的学生直接交流也让低年级学生能够更加深入了解到专业素养培养的过程与掌握的程度,进一步地提高了彼此之间的社交与沟通能力。
(3)大三阶段:进行课题的简单设计;结合教师课题,组队参加相关学术竞赛(如挑战杯赛等),全面提升研究能力。在参加比赛中就要求学生善于动手动脑,善于找准研究的切入点,选题新颖。根据选题,自己确定实验方案,方法和实验器材,并制定出合理的进度安排,这一个过程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好的提升。另外,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学会了相互协作与分工,这对个人的组织协调和与人合作的能力也是个很好的锻炼。
(4)大四阶段:由指导老师给出专门课题或者学生自选题目做毕业论文。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由老师和研究生指导修改后,独立完成课题相关研究。一方面学生在做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对科研课题的选题和申报、科研论文的写作、投稿和发表等一些有关科研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有所了解;另一方面,学生在参与和完成课题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指导,掌握了科研的基本思路,并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查找文献、翻译资料、处理数据及撰写报告,学生这个过程中需要主动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突破常规,不拘泥于实验中的老套路,有助于提高学生试验中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在相关项目联系的企业或者科研部门实习中,能够积累工作经验。在实习的过程中也能全面接触社会,了解相关岗位的职责与工作内容,积累社会资本并且得到展现自己的机会。这个阶段学生的适应能力、独立性、创新研究、解惑能力等得到综合锻炼与显现。
四、结语
现今食品专业严峻的就业形势要求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在数量、品质和知识结构等方面要与不断发展变化的食品行业相适应。而结合科研项目来提高食品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确实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这个过程贯穿大学四年,需要高校指导老师和同学一起努力,才能真正取得效果,从而使食品专业的学生在未来的社会中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许诘.试论当前食品行业现状与对策.科教文汇,2008,(6):156.
[2]程建军,王辉,江连洲,宋丽华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
[3]麦可思(MyCOS)――中国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就业研究课题组.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42-126.
当前食品行业现状范文4
摘要:文章选择我国食品上市公司2010―2014年的数据为样本,从利益相关者角度验证食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因素,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食品行业企业对不同利益相关者履行社会责任时对财务绩效的影响程度,结果发现食品行业企业利益相关方社会责任的履行对务绩效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重要性前三的排名依次是对股东、消费者、政府的社会责任履行。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 财务绩效 结构方程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食品行业企业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和生产改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在2014年全国工业利润增速比2013年回落8.9%的情况下,我国37 607家规模以上食品行业企业克服各种因素影响,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8 933亿元,相比2010年的6.30万亿元增长了79.9%,同比增长8.0%,年均增速高达14.8%;实现利润总额7 581.46亿元,同比增长1.2%,年均增长18.2%,比2010年增长95.1%;上缴税金总额9 241.55亿元,同比增长7.2%。经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测算,2014年全年食品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1.9%,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对全国工业增长贡献率11.0%,拉动全国工业增长0.9个百分点,在保障供给、稳定经济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是由于食品行业准入门槛较低、企业数量多、分布散、质量安全管理不到位等原因,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触目惊心。2015年的公众调查报告显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跃居企业最该负责的社会问题第二位,公众对履行社会责任最不满意的行业前三名中,食品饮料行业以超过半数51.9%(数据来源:中国社科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企业社会责任公众调查报告(2015)》)的比例高居首位。不断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把食品行业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2014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显示,虽然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取得了一定进步,企业300强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已经由2013年的26.4分提升至32.9分,由旁观者迈入起步者阶段,但是食品行业企业的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在披露社会责任的行业中位于中下游水平,排名靠后,食品安全状况仍旧不容乐观,社会责任履行程度有待提高。面对食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现状与表现出来的问题,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将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挂钩,有利于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
二、相关研究综述
从逻辑上看,学术界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的重点一直放在企业的社会责任是否应该需要履行的研究上,而实务中关心的则是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影响问题。迄今为止,主流的研究方法是实证研究,当然也有部分选择规范研究或者案例研究。规范研究主要是梳理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进程,论述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产生的影响范围、作用等。案例研究以特定企业的社会责任实际承担情况为基础,探讨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质和影响,如徐金发、郗河(2009)对华立集团的研究,丁睿(2010)以苏州园区某外资企业为对象的研究,王海龙(2011)对中广核集团的研究等,均为学界提供了经验借鉴。
实证研究大多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得出的研究结果不外乎为线性和非线性关系,研究区别一般在于选择的样本数量、时间跨度以及行业的差异。例如李菊、孔玉生等(2010)选取的是2006年至2008年三年间的121家公司,牛晓琴等(2012)以2011年度一季度百强上市公司为样本,彭荷芳、陆玉梅(2014)独辟蹊径,选择民营企业为样本,各自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国外学者的研究大多是借助不同的指标选取法或不同角度对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Peters和Mullen(2009)选择的是KLD指数法,借助了时间序列模型对两者间关系展开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是正向关系。Laszlo(2003)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研究认为,员工和消费者的忠诚度会受到企业是否履行社会责任的影响,Munasinghe等(2013)从社区、环境等四个方面直接对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中有关资产收益的指标进行的回归分析,也发现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间的正相关性。而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与其财务绩效没有显著关系或者负向关系的研究时一般样本量都比较大,主要代表有Brammer等(2006)选择的伦敦证券交易所的全部上市公司数据、Lee等(2009)选取的澳大利亚DJGI数据库中的数据、Abraha等(2012)选用17 465家企业的数据,这些研究发现财务绩效用市场指标表示时,往往检测到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是负向的关系。当然,也有对不同行业的市场数据进行分析的研究,如李伟(2012)对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两者在不考虑可持续增长时是负相关关系。
综合来看,学术界在分析讨论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关系时,在实证方面选取的方法主要是回归分析方法,数据来源选取的也以上市公司数据为主,得出的结论也是两者之间明显的正相关、负相关及不确定关系,对于指标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并不常见,目前仅有陈可(2010)、王晓巍(2011)、刘建秋(2011)、Xu(2011)等做的研究。更深入的涉及二者相互影响关系、是否存在时间序列上的滞后性以及衡量社会责任指标的数据是否完善等研究仍少有人涉及。本文选择了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影响程度较大的食品行业,结合路径分析,度量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影响贡献度,能够弥补一般线性回归只能研究两者之间相关性的缺陷,为两者之间的研究提供经验证据。
三、实证过程
结构方程模型(简称SEM)是可以放松对变量正态分布假设的分析模型,结合了多重回归分析、因子分析、通径分析、协方差分析等方法的优点,能够同时处理多个变量,累计的统计误差也相对较小,在经济学、管理学、市场等社会科学领域中广泛使用。本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从利益相关者角度衡量了我国食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因素,并测度了企业对利益相关者履行社会责任时对企业财务绩效是否存在影响以及影响程度问题。
(一)变量的选择
结构方程模型主要包括三种变量关系和两个基本模型。三种变量关系为可观察变量、潜在变量与误差变量。一般将潜变量分为内因潜变量和外因潜变量,表示潜变量之间的一定因果关系,内因通常为因,外因为果。
本文可观察变量是指可由企业财务报表和相关财务数据直接获得的财务比率等指标,企业社会责任和财务绩效都无法直接观察到,因此作为潜在变量由其他指标构建。根据企业社会责任内因和外因说,目前公认的食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主要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慈善责任、环境保护责任等内容,一般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衡量,主要构成如图1所示,从利益相关者角度衡量企业社会责任需将企业社会责任看作是外因潜变量,其变量的选择和公式如表1所示。而企业的财务绩效一般由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等指标综合评价,这些能力被看作是SEM中的潜变量,衡量指标详见下页表2。
(二)模型的构建
SEM的两个基本模型由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组成。测量模型是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用于描述潜在变量和观察变量之间的共变效果,验证衡量指标对于测量变量的影响性大小。对于潜在变量的描述和衡量构成了测量模型,本文的潜在变量有企业社会责任和财务绩效两个,因此测量模型的表达式也有两个,如公式1和2所示。
y=Λyη+ε (1)
x=Λxε+δ (2)
其中,y表示用砗饬坎莆窦ㄐУ母髦副昃卣蠹式;η为企业财务绩效的表示变量;x代表了本文中用来衡量企业对各利益相关者责任的指标矩阵;ξ表示企业对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变量,如对股东责任、对员工的责任等;Λx为企业社会责任的载荷矩阵,即指标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程度;同样,Λy表示指标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矩阵;δ和ε表示测量模型的误差项。
结构模型表示了各变量之间的路径和因果关系,对潜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构建和验证,也可以看作是潜变量间的路径分析。一般的表达为公式3。
η=Bη+Γξ+ζ (3)
其中,B为企业财务绩效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系数矩阵,Γ表示企业社会责任变量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系数矩阵,表示企业各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贡献大小;ζ为模型的残差矩阵。
因此,根据前述变量指标选择,将本文的概念模型转换为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变量关系路径图,如图2所示。
在此模型中,企业社会责任作为外因潜在变量有6个,分别是企业对股东、债权人、供应商、消费者、员工和政府的责任,椭圆连接的箭头指向各自的观察变量,例如企业对股东的社会责任由每股收益、股利支付率和每股净资产这三个观察变量来衡量,δ1,δ2,…,δ13为对应观察变量的误差项。企业财务绩效则有4个潜变量构成,向右的箭头对应的是各变量的观察变量,ε1,ε2,…,ε12是对应的误差项。图2所设计的结构方程关系图中,并没有将外因潜变量和内因潜变量自身的关系包括进去,但是可以通过结构模型转换的矩阵形式看出变量内部的关系,具体的结构模型矩阵表达式如公式4所示。
结构模型可以识别需要满足t法则,即模型中待估计的参数量t≤(p+q)(p+q+l)/2,其中p为内因潜在变量的观察变量数,q为外因潜在变量的观察变量数,在本文的模型中,p=12,q=13,简单计算得出所需估计参数的个数不能超过325个,而实际需要估计的参数分别为8个参数矩阵Λx、Λy、Β、Γ、Φ、Ψ以及两个随机误差项矩阵中的未知参数,满足t法则,模型可以识别。考虑到食品行业企业变量的总体服从正态分布假设不一定成立的情况,本模型参数估计过程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
(三)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根据研究需要,以沪深两市全部A股食品上市企业2011―2014年的公司年报为研究对象,手工收集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数据,通过财务报表数据计算得出企业对各利益相关者的贡献值,以此来衡量我国公司社会责任的表现。样本数据收集后按照以下标准筛选:剔除在样本期间因业绩过差被冠以S、ST、*ST的公司;剔除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剔除上市时间晚于2010年的公司(留下的为处于成熟期企业,这时企业有更多的资源和更强的意愿向社会责任投入,排除初创期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剔除财务数据缺失的样本。
最后按照筛选标准对样本进行整理,符合要求的上市公司数量为35家,有效观测值超过3 500个。本文行业分类标准采用的是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版)》,食品类企业隶属制造业大类之下,包括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以及酒、饮料精制茶制造业三个门类的企业。数据主要来源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官网、深圳证券交易所官网以及锐思数据库(RESSET),使用的软件程序为LISREL 8.80。
由于SEM模型中选取了大量的观察变量,不同的衡量指标往往量纲不同,为了消除指标间单位量度的不统一性,使用数据前需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根据对数据的观察发现其中存在离群数值现象,所以从两种处理方法中选择了z-score标准化,详见公式5。
Zi=(xi-xi)/Si (5)
其中,xi代表观察指标Xi(i=1,2,…,17),xi表示其平均值,S则是指标Xi的标准差。
四、实证结果及分析
SEM从设定变量间的相互影响路径开始,通过多次拟合结果检验和判断这种相互关系,并通过不断优化寻求拟合效果最好的模型,推断变量间的关系。SEM中常用的判断模型与实际拟合结果的检验指标有绝对拟合指数和相对拟合指数之分,绝对的拟合指数包括x2/DF、RMR、RMESA、AGFI等,而相对拟合指数以NFI、CFI、IFI等为代表。
模型拟合输出结果和常用拟合指标标准如表4所示。其中,x2/DF是测定系数,x2(Chi-Square)与自由度(Degree of Free,简称DF)之间的比值,也可以称之为差异度与自由度之比,一般样本确定后自由度根据独立随机变量的个数和样本统计量的大小确定,因此x2/DF的大小在拟合过程中改变量基本取决于x2的大小,x2检验的是数据间的相关性,对样本较为敏感,样本质量、数量以及模型的复杂程度都会对其影响较大,进而通过x2的数值大小反映出来。一般认为x2/DF指数的系数小于5较好。本研究中初始的x2/DF拟合优度指标为12.09,进行修正后值下降到7.14,虽然仍旧大于5,但是考虑到食品行业企业的上市公司样本数量较少,计算出来的自由度DF值较小,对模型的影响较大,与现实情况较为相符,这个拟合程度勉强可以接受。GFI(Goodness-of-Fit Index,简称GFI)是拟合优度检验,反映了设定的模型对实际样本数据的拟合程度,而像本研究中变量较多时可以用调整的拟合优度指标AGFI,这是考虑了自由度之后的模型拟合度,降低了模型本身选取复杂程度对模型结果的影响。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修正后的模型拟合优度在标准可接受的范围之内,说明模型与实际样本数据的拟合程度较好。平方平均残差的平方根RMR度量了拟合残差的一种平均值,说明样本方差和协方差在假定模型正确的情况下估计值的差异,一般RMR越小越好,最好小于0.05,说明拟合较好,如果RMR等于0,表明模型完美拟合。RMESA为近似误差均方根,是残差项的均方和平方差的算术平均根,反映了理论模型与完美适配模型之间的差异,数值越大越不理想,通常认为凡是在小于0. 08范围内的值是标准范围;还有标准化拟合优度指标NFI、比较拟合优度指标CFI、增量适配度指标IFI的数值最好要超过0.9向1靠近,越近越好。由表4第3列的结果可以看出,模型的各拟合指标基本都在指标标准的范围之内,拟合值较为理想,反映出模型的路径设定与实际情况较为相符的情况。而第2列中模型的初始拟合结果与拟合标准不符的原因在于:初始模型路径设置时,将外生潜变量企业社会责任和内生潜变量财务绩效之间默认为两两相关,设置了较为复杂的路径和变量间关系,且都是用财务指标衡量潜变量,内生和外生的可观察变量之间共线性情况较为严重,因果关系不能有效辨别。
表5是模型设定的企I对不同利益相关者承担社会责任的路径系数和t检验值,体现了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影响程度的贡献率,如在对股东承担社会责任时,股利支付率占有的相对比重较大,而在对消费者承担社会责任时,考虑主要业务成本利润率一般作用不大。整体而言,按重要性来看,影响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因素分别是股东、消费者、政府的利益,企业仍较为关注与资产和利润相关的指标,这与现实情况也较为相符,正因为企业主要关注的是资产和利润,进而关注对股东和消费者的社会责任,因此很可能会为一定的利益选择不履行社会责任,造成当前食品安全问题成为隐患,环境污染和破坏较为严重。
表6结果显示,企业对利益相关者履行责任对财务绩效提高的贡献程度(ξη)由高到低前三位分别为企业对股东的社会责任、企业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企业对政府的社会责任。结合现实意义来看,企业对股东的责任影响财务绩效的路径系数最高,即直接影响财务绩效,凸显了股东与企业财务绩效的密切关系,反映出资本在企业财务绩效中的重要性;企业对消费者的责任影响企业财务绩效的程度,体现了食品行业企业消费者能力的重要性,因为消费者对企业利润的创造、品牌的建立和传播至关重要,因此当食品安全问题在消费者群体中爆发时,企业更容易出现财务危机;企业对政府履行社会责任时,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也较大,这也验证了在我国转轨时期下政府在企业社会活动中的地位,或者说企业对维持与政府良好关系的认识程度,政府的作用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不容小觑。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出发,将原本无法直接测定的食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指标量化,并以我国食品上市公司2010―2014年的数据为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研究和分析了食品行业企业对不同利益相关者履行社会责任时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对财务绩效的影响程度,研究结论表明:食品行业企业向不同利益相关者社会责任的履行对财务绩效各方面都存在影响,对财务绩效影响程度的排名依次是:对股东社会责任的履行、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以及对政府的社会责任。此外,进一步理顺了食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起到的促进作用,为食品行业企业重视对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提供了实证证据。在研究食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影响时,要考虑企业对各利益相关者履行社会责任付出成本的结构比例。不足之处在于选取样本时没有考虑时间序列的影响,选择模型中变量的衡量指标存在一定的主观性等,这些均有待于以后进一步研究。
上述研究的政策意义在于:一是整合相关国际社会责任评价标准作为参考标准,采取建立较为规范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体系,建立与网络平动的动态监管机制等措施,完善和健全当前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二是加强食品安全法、卫生法等专门行业法律法规中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问题的规范和罚则量化标准的制定和出台,强化食品行业的市场准入和退出规范,扩大对社会责任的监管范围和监管对象,增加专项抽检和诚信规范内容,完善食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法律法规;三是引进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和管理人才,积极引进组织管理团队研究和学习国内外社会责任履行的国际标准与案例,把企业社会责任提升到战略规划高度,转变管理者利润为主的观念,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四是建立并完善利益相关者制衡的治理模式,协调利益相关者的权责利关系,优化企业资源配置。X
参考文献:
[1]M.A.T.K.Munasinghe,D.C.U.Kumara.Impact of Disclosure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n Corporate Financial Performances of Plantations Companies in Sri Lanka[J].Journal of Emerging Trends i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ciences,2013,4(3):371-376.
[2]Lioui Abraha,Sharma Zenu.Environmental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Disentangling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J].Ecological Economics,2012,78(3):100-111.
[3]Maria-Gaia Soana.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and Corporate Financial Performance in the Banking Sector[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11,104(1):133-148.
当前食品行业现状范文5
关键词:食品检测;课程体系;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1-0231-02
0 引言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一件大事。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越来越关注饮食与健康的关系。近年来国内食品质量与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在当前日益重视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生产与质量控制应用型人才需求不断增长的趋势下,食品的检测与质量管理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重新构建食品检测与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具有很强的迫切性和应用性。
1 食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食品检测类专业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目前数量众多的食品类企业多数为中小型企业,其在质量检测、安全控制及管理方面的人才奇缺,且存在诸多缺陷,如基础知识不扎实,操作技能不过硬,行业背景不突出,综合素质不够高等。尤其是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保障食品安全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为维护我国国民食品供给的安全性以及食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性,需要培养大量的具有现代质量管理知识和分析测试技术的食品质量检测与安全控制及其管理技术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2 人才培养与课程建设目标
食品检测与管理专业服务于食品行业,而食品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第一物质基础,当前人民群众生活正处于由“吃饱”向“吃好”的转变进程,提高食品加工行业的整体生产与管理水平,确保食品产品质量与品质的稳定,优化食品生产管理,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的要求,广大食品行业企业和相关单位面临的迫切而艰巨的任务。
3 食品检测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3.1 课程体系构建流程 课程体系构建时采取“倒推法”,建立了“三闭环”的反馈机制。具体工作流程如图1。
3.2 以职业能力模块为核心进行构建课程体系
3.2.1 解构学科体系,设立课程模块 在理论课程体系方面,分别设立了基础知识模块、专业知识模块和专业综合知识模块,该三个知识模块之间互为补充,共同促进。
3.2.2 能力训练为重点,遴选课程内容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以能力训练为重点,充分体现应用的目的,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对理论内容进行精简,在对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突出理论知识对操作能力的指导作用。
3.2.3 以项目和任务为中心,优化课程组合 采用模块化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根据课程模块,对于不同阶段,结合能力要求,将设计分为若干个项目,同时将每个项目又分为若干个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将讲、学、练进行结合,逐步完成每一个任务、项目、模块,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最终提升能力。
3.3 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方案
3.3.1 搭建知识能力“双平台” ①“基础知识平台”:通过对法律法规基础、大学计算机基础等课程的学习,进而搭建培养学生素质的平台。②“基本能力平台”:通过对化学基础与分析技术、微生物学、化学检验技能训练等专业基础课的学习,进而搭建学习专业知识的平台。
3.3.2 建立专业能力和素质教育“三模块” ①专业能力教育模块:通过学习肉品、面制品、冷冻食品加工等课程,进而使得学生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②素质拓展教育模块:通过开设人文素质教育专题,以及学习饮食与健康、餐饮文化等选修课,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③能力拓展教育模块:开设“食品企业生产运营”、“实验室建设管理”等课程组,学生通过选择相应的课程组进行学习,进而便于了解和学习相关的知识与技能。
3.3.3 实施“五阶段”专业能力培养过程 ①职业体验培养:在第一学年过后的暑期,安排学生到企业或检测部门参加生产、服务工作,进行职业体验,了解行业情况。②专业素质和能力培养:在第一到第四学期,开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能力。③入职实训培养:在第五学期,针对工作岗位的关键技术和常规技术,开展3周的专业实训,使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④顶岗锻炼培养:第五学期后半段,安排学生到食品生产、服务、管理一线进行顶岗工作,进一步锻炼专业技能。⑤就业磨合培养:第六学期全学期,学生结合自己的就业意向和去向,选择企业和本行业其他单位,入职顶岗,进行就业实习。
“双平台+三模块+五阶段”的培养教育模式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原因:一是符合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先学好基础知识,学会基本能力,通过这两个平台,为下一步提高素质、学好专业技能打下基础;二是符合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针对面对的行业和岗位,通过五阶段的培养;三是充分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思想,培养过程与行业、企业融合,与职业资格考试对接。“双平台+三模块+五阶段”的培养教育模式如图2。
4 结论
为保障我国国民食品供给的安全性以及食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性,通过改革食品检测类专业课程体系,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不断提高的教学质量,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近几年的实践也表明,改革后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十分有利于培养大量具有现代产品安全专业知识,熟悉产品质量管理,熟悉各种质量管理体系运作和相关食品法律法规标准的技能型专门人才,毕业学生也受到了广大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参考文献:
[1]贡汉坤,王尔茂,江建军.我国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设置的问题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28-30.
[2]岳晓禹,刘艳娟,李自刚,李欣.高职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1(1):61-62.
当前食品行业现状范文6
[关键词]食品产业;漯河市;食品安全
[中图分类号]F4168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2095-3283(2013)04-0087-03
食品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和健康水平、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劳动就业、解决“三农”问题都有着重要意义。食品工业的发展水平更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漯河市地处中原腹地,农业、畜牧业的兴旺为食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作为全国首家“食品名城”,漯河食品工业占据着漯河工业的大半壁江山,2010年起食品工业利税总额所占比重已超过80%,成为漯河市经济的重要支柱。如何在现有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实现食品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已成为漯河市“十二五”时期的重要课题。
一、漯河市食品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漯河市食品工业的发展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总体上处于良性发展状态,但其总体水平仍然不高,与国外及江苏、山东等沿海省份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品牌辐射带动力不强
目前,漯河市有食品生产企业近7000家,群体大、数量多,但规模以上企业只有200多家,多数企业以生产中低端食品为主,呈现出“三多三少”特征,即粗加工多、精加工少;一般产品多,名优产品少;老产品多,新产品少。多数生产企业规模小、层次低、分布散,集约化程度不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差,竞争力不强。技术创新方面,除双汇、等少数企业建立了研发机构外,大多数企业的管理和技术还较落后,对高档食品的研发能力不足,食品科技含量低,家庭作坊式生产方式较普遍。调查发现,受高通胀影响,商品价格走高,市场消费能力下降,市场空间变小,部分企业不得不缩量生产。如临颍豪峰食品公司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产品提价后销量比上年下降一半,整个市场特别是糕点食品销售萎缩,面包、蛋糕、饼干的三条生产线被迫各停两条。而那些注重新产品研发和引进的企业,如联泰、旺旺等,销售额不仅没有降低,还稳中有升。这也折射出部分中小食品企业在管理、研发和创新等方面所存在的较大差距。漯河市食品企业中除双汇外,大多数企业产品技术含量较低,产品附加值不高,收益率低,品牌带动能力不强。一些品牌缺乏整体的包装策划,一些产品缺乏战略定位,缺乏全局性的发展战略布局,在高端产品领域几乎是空白,产品竞争力较低。“中国食品名城”的品牌推介渠道和手段还比较单一,没有形成全方位、深层次和多样化的策划宣传模式。
(二)中小食品企业融资难
目前漯河市食品企业中95%以上是中小企业,绝大部分存在资产规模小、资信度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等情况,融资困难、投入与需求比例悬殊问题已经影响到漯河市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受后经济危机的影响,企业不但生产成本急剧增加,而且融资成本也明显提高。另外,中小食品企业固定资产少、缺少抵押物、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资信度低等因素,也是制约企业融资的重要瓶颈。
(三)配套服务设施及软环境不完善
漯河市是国内首家食品名城,食品产业相对比校集中,但在食品产业配套基础服务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国家级食品研发中心仍是空白,虽然2008年,漯河市就已经建成国家级食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但许多检测项目的认证资格并未获上级部门授权。一些食品目前是由质监部门指定在异地进行认证检测,如膨化食品的检测在许昌、饮料检测在郑州等。这给企业带来诸多不便。近年来,漯河市十分重视经济发展环境建设,每年组织涉企科室评议,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有个别职能部门人员有“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和“吃、拿、卡、要”现象,影响了企业的办事效率,干扰了企业的正常发展,对漯河市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四)食品安全问题对企业产生不良影响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国家的健康发展,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当前,国内外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广大消费者谈“食”色变,对整个食品行业冲击较大,食品行业正遭遇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调研中一些食品企业反映:每次的食品事件都会严重影响到产品的销售,出现经销商减少上货甚至退货的现象,企业经营业绩会急剧下滑。另外,目前漯河市相关部门对食品产业的监管还不到位,对制售假冒名牌食品的不法行为查处和打击的力度还不够。据平平食品有限公司调查发现,国内市场上已经有200多家企业仿冒平平食品,周边地区就有几家。这严重侵害了企业的利益,也对食品安全构成威胁,对“中国食品名城”信誉度造成恶劣影响。
二、新形势下加快漯河市食品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随着我国加入WTO过渡期结束,国外资本大举进入国内食品行业,国内龙头食品企业也在加速扩张和兼并重组,食品行业将面临更大的生存和竞争压力。建设好“中国食品名城”任务艰巨,压力巨大,必须统筹规划,有步骤,分阶段,持之以恒开展工作。
(一)加大食品研发力度,推进食品产业技术升级
鼓励企业筹建食品研发中心,主动抢占制高点,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促进食品企业的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不断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引导企业走“产、学、研”相结合的“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支持中小食品企业与大企业、科研院校建立稳定的协作关系,形成较强的生产配套能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漯河市财政可抽出专项资金,对进行技术创新,增加经济效益的食品企业和有功人员给予重奖;依托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和漯河食品职业学院,与食品工业企业对接,开设配套专业和对口研修班,满足漯河市食品产业新兴科研人员的需要,为企业搞好技术创新和食品研发提供人才支持。
(二)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打造更多食品行业知名品牌
要把培育品牌产品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制定品牌发展战略和培育名企规划,引导食品企业进一步增强品牌意识,对于荣获世界名牌、中国名牌产品的企业给予重奖。以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试点市工作的开展为契机,开展“全民讲诚信,共创大品牌”活动,营造“人人都是品牌形象”的全民参与环境,提升软实力和竞争力。充分发挥漯河市食品博览会、许慎文化节等节会平台优势,精选包装一批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项目和产品,力争吸引世界知名企业和国内战略投资者的关注。鼓励食品企业走出漯河,在国内外设立产品推介中心,使其成为展示企业形象、推介企业产品的新平台。
(三)加大对食品企业支持力度,切实解决中小食品企业融资困难
建立健全中小食品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完善信用评价系统和信用查询系统,满足银行业和担保业信贷服务的信息需求。逐步建立由政府牵头,发改委、工信、财政、工商、商务、银行等多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协同指导和推动诚信体系建设落实工作,建立以质量安全诚信为核心的食品企业诚信体系,解决食品企业贷款抵押难的问题。规范企业财产抵押登记工作,简化手续,提高效率,减少政策性规费收取,杜绝不合理收费,帮助食品企业完成商业信贷手续;引导金融部门创新开发金融产品,开辟融资服务新途径,有效支持中小食品企业中短期融资;加快培育一批食品工业企业通过主板上市、境外上市、借壳上市等途径,在更大平台上发展,力争尽快培育出几家上市食品企业。
(四)完善配套服务措施,提升中国食品名城综合实力
加快产业集聚区配套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提升区内教育培训、物业管理、物流配送、医疗卫生、文化娱乐、餐饮休闲、法律咨询等各项基础配套设施,保证企业及职工在工业园区内日常生产生活方面的保障和需求。通过打造优质高档的城市配套设施,增强人居环境的舒适度和高品位,营造吸引客商、留住人才的良好发展环境;加大对食品工业企业的政策支持,对食品企业在煤、电、油、气、运等生产要素的需求方面给予优先保障,对食品企业新创建国家级、省级技术中心或工程实验室的给予补贴;抓紧组建“漯河市食品工业协会”,指导食品产业发展,加强食品行业自律,维护食品企业利益;依托国家级食品质量检测中心和河南省膨化食品监测检验中心,向上级部门申请,力争增加漯河市食品检测项目认证资格,为漯河市食品企业提供便捷检测服务,提升“中国食品名城”综合实力;积极探索建立对项目立项核准、备案管理、用地报批、工程建设等一站式全程服务模式,整肃部门作风,优化政务环境,提高办事效率。
(五)抓好食品安全工作,努力打造安全规范的食品产业链
党的十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对改善民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十精神,就要求我们积极推动食品工业发展,努力做好食品安全工作,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一个食品安全的良好环境。
一是要加强源头监控,保障食品安全。以强化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控制为重点,以监测监控、认定认证为手段,全面规范种植养殖行为,完善名优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区和畜牧业标准化示范区的日常管理,确保食品源头安全。二是要加强生产监管。严格执行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全面规范生产加工过程,打击无证生产行为,杜绝三无产品。认真落实巡查、回访、年审、监督抽查、强制检验、添加物备案、食品召回等各项日常监管制度,严惩使用不符合法规和国标的原料、辅料、添加物质以及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的违法行为。加大食品安全监管经费投入,重点对提升食品检测检验能力、提高执法队伍的专业技术水平及监督抽查、风险检测、打假办案、问题产品召回等专项业务所需经费给予支持。三是要加强流通监测。全面开展食品行业ISO系列(质量认证)、TQM(全面质量管理)、HACCP(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等体系建设,对于检验合格的各类食品,加贴“中国食品名城――漯河制造”的原产地标识。强化对各类已上市销售食品的不定期抽检,发现问题,就地封存,及时上报,限期整改。四是要加强机制建设。发挥好各级食品安全委员会的积极作用,对乡镇食品安全协管站及村级食品安全信息报告员实行动态管理,实现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横到边、纵到底,形成指挥有力、无缝覆盖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突发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责任追究、食品安全暗访抽验、食品安全联席会议等一系列制度,进一步修订完善三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脚本,构筑协调一致、运转高效的突发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系统。五是要加强诚信教育。培育“诚信为荣”的企业文化,增强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全社会质量信用意识。建立完善质量信用评价制度,把食品质量状况作为衡量企业诚信水平的重要指标。建立统一的企业质量信用档案、质量信用等级评价指标体系。完善产品质量信用记录制度和质量违法违规企业“黑名单”制度,定期质量诚信信息,加大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力度。
[参考文献]
[1]许试论当前食品行业现状及对策[J]科技文汇,2008(6),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