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健康教育计划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健康教育计划书范文1
一、中学生心理现状及成因
1.中学生心理现状
生活环境的改变和学习方面的压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大部分学生感到学业负担重,学习压力大,存在厌学、逃学现象;一部分学生心里感到自卑,焦虑,有不同程度的孤独感,抑郁,情绪波动大;有的学生由于缺少家庭监管,沉迷网络,这些学生人际关系紧张,较少参加课外活动。
2.心理成因
(1)社会因素。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网络环境已极大地影响了我们生活。它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都带来了方便,也提高了效率,但是网络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给部分中学生带来了较多的烦恼。尤其是校园周边环境的不协调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一些网吧、电游室经营者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不顾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变着法吸引青少年。他们沉浸于虚拟世界、网游中不能自拔。这些学生学习成绩下降,精神萎靡不振,甚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与行为障碍。(2)学校因素。学生在进入中学后一直处于紧张的(应试)教育环境,很多学校心理健康课和素质教育课过于形式化,因此不能得到教师和学生的足够重视。在我校,由于大班额情况,师生交流较少,过分重视成才教育,忽视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培养。(3)自身因素。初中阶段是学生从幼稚到成熟的转折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心理生理开始趋向成熟。青春期的他们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情绪情感,心理活动越发活跃,面临学习压力和生活困境时,容易冲动,逃避,自责,易丧失自信心。尤其是那些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监管,不良环境的影响使他们缺乏自制力,性格上更加叛逆。(4)家庭问题。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对人的成长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良的家庭环境、教育模式、、家庭的不完整,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子女交给亲人监管,父母与子女之间缺少正常的沟通,造成青少年自私、任性、孤僻专横的性格,因此人际关系更紧张。
二、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和方法
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多种多样,我们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使用,注意发挥各种方式和途径综合作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1.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利用校园网开设“心理健康知识”栏目对初中生而言,心理健康知识较贫乏。有些学生对自己的心理问题及不良行为不能正确认识,这种盲目错误的认识就需要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而信息技术具有及时性,灵活性,资源共享性和隐蔽性的优势。避免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局限性。因此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辅导更具意义。可以为不同的对象提供他们需要的信息.例如:在线论坛、网络课堂等都可为学生提供青少年心理健康常识,包括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常见的心理困扰及其解决方法等。学生对一些敏感问题如与父母沟通的问题,与教师之间的问题,对社会生活的困扰,都可与老师进行在线交流。其次,加强教师专业成长学校为教师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和最新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动态,培训信息,为教师创造一个理论学习空间,这样更有利于专业教师的成长,提高课堂效率。
2.加强家庭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学校完成是不够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家庭教育才是主要的。现在的家长大多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身体健康十分关注,却忽视了对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加之现在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因此,学校、家长应该合力重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家长学校,家长节假日等多种途径,向家长多提建议,指导家长开展中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另外在家庭教育中严格控制学生的上网时间,要求家长监督学生安全上网,屏蔽不良网站。努力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多让子女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干力所能及家务活,使其身心健康成长。
3.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社会是一个大教育场地,其环境的改善对青少年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社会各方面应重视对青少年学生的教育,加强对其正确的引导,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学校、家庭可与公安、关工委、工商等部门进行密切联系与配合,呼吁他们对不良的娱乐场所、设施,积极查处,禁止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网吧,一有发现及时举报。严惩“伤风败俗”的不良现象,为下一代的成长尽心尽力。
4.积极引导,树立理想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自信意志是他们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广大教师特别是从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更应该加强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情操鼓舞人。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板报、演讲等多种方式和途径,让学生从古今中外,身边周围的许多鲜活的事件中感悟到人生的价值和信念的宝贵。这样才能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树立远大理想。
健康教育计划书范文2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手术;健康教育
前列腺增生症(BPH)为老年人常见病,随着我国男子平均寿命的不断提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汽化电切术(TUBPKVP)是治疗BPH最重要的有效手段,与传统的开放性手术相比,它具有适应症广、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彻底去除增生组织、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我院从2003年至2007年共行TUBPKVP186例,如何使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同时能享受到较好的健康教育,调动其积极性,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早日康复是护理工作中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应用护理程序对BPH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健康教育前评估
系统地收集受教育者学习需求的资料和信息。通过与患者沟通了解病情,分析患者状况,收集基础资料,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1.1 重点评估:既往病史;目前有无心、脑血管疾病及肺部疾患等并发症;评估有无排尿形态的改变和药物过敏史以及留置尿管的时间,每日排尿的次数、尿量等专科常见的护理问题。
1.2 其他评估:患者一般生活,心理状态等。
2 诊断
对患者及家属所需的健康知识和帮助进行判断。
3 计划及实施
对将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作出安排,结合患者病情进展的不同时期进行教育,将计划中的各项教育措施落到实处,而且希望家属参与。护士在健康教育指导过程中注意沟通技巧,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使患者能领会健康教育的内容,并按照要求去做。
3.1 术前健康教育
3.1.1 心理护理 由于前列腺增生患者长时间受病痛的折磨及老年人的个性、行为方式的特点,在实施手术前存在较多的健康需求,表现为担心手术能否治愈疾病,手术如何实施,手术前的检查是否痛苦,医护人员对自己入院时的健康状况是否了解,随之引发一系列不利于手术的焦虑、恐惧、孤独、期待等负面情绪反应。国内外文献报道,老年人在充满负面情绪的心理状态中,对手术的应激性及敏感性增高,不利于麻醉及手术操作,易贻误手术时机。因此,患者入院时,分管护士要以热情的态度接待患者,要有耐心和同情心,加强护患沟通,根据患者的职业、性格、文化水平区别对待。介绍医院及本科室的环境,与患者谈心,耐心解答患者的提问,使患者了解医院规章制度、疾病基本知识,知道负责的医生和护士,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介绍的治疗方法和转归、以及相关的检查配合和用药知识;请手术成功的患者与其交谈;介绍手术方法、目的及术后注意事项,使其了解该手术是治疗前列腺增生最有效和安全的方法之一,并向患者家属说明术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从各方面关心、体贴患者,使其产生信任感和亲切感,消除紧张、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3.1.2 预防感染指导 讲解进行皮肤准备、手术前洗澡目的,预防术后感染。
3.1.3 饮食指导 为预防术后便秘发生,术前应多吃粗纤维和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改变日常的排便习惯,学会并适应床上排便,有习惯性便秘者可适当口服缓泻剂;手术前一晚八时后禁食,做好肠道清洁准备工作,使胃肠充分排空,避免术中和术后呕吐而引起误吸,危及生命。
3.1.4 促进休息和睡眠 手术前一晚,患者一般会思绪纷乱,要叮嘱患者全身放松,可听平缓的音乐,用催眠暗示等方法消除心理紧张刺激,必要时给予镇静剂,促进睡眠。
3.1.5 其他指导 冬季要注意保暖,预防上呼吸道感染,以免影响手术顺利进行;麻醉用药后可出现困倦、幻觉反应和噩梦、术后嗜睡、呕吐等,告知患者不必紧张,这些药物作用在完全苏醒后很快消失;讲解膀胱痉挛临床表现;盆底肌功能锻炼方法;学习有效咳嗽、排痰、深呼吸的方法;术后反应(疼痛、少量渗血对呼吸、饮食、睡眠的影响等)及解决方法;家属看护要点,如引流管、、饮食等。
3.2 术后健康教育
3.2.1 与活动的指导 硬膜外麻醉者术后需平卧6h,次日改为半卧位。卧床休息3天。因气囊导尿管固定在右或下腹,在手术当日不能弯曲右腿,自己不要随意翻身。如想改变,可由他人帮助,但在翻身时注意不要牵拉冲洗管。指导家属给患者进行四肢肌肉按摩,被动活动。第二天患者可在床上自行翻身活动,以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有利于血液循环,防止褥疮发生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进行有效的咳嗽排痰,减少肺部并发症。术后三天可下床活动,活动量应逐渐增加,防止继发出血。
3.2.2 膀胱冲洗的指导 术后留置三腔导尿管行膀胱持续冲洗,保持引流管通畅是术后护理的关键。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生理盐水持续膀胱冲洗的目的,教会患者或家属观察引流液的颜色,经常用手挤捏导尿管连接引袋管口处,使之产生脉压冲力将导尿管中残留血块挤出,以保持导尿管通畅。根据引流液的颜色和性状随时调整冲洗速度。如冲洗液颜色清,可适当减慢冲洗,如冲洗液颜色较红,可加快冲洗,当冲洗液颜色逐渐变淡后,一般无须特殊处理。注意冲洗时出入量是否一致。如进水量快而出水量慢,患者伴有腹胀、腹痛,提示导尿管不通畅。若引流液色红且浑浊或有鲜血流出,应调快冲洗速度,牵引导管,使气囊压迫前列腺窝止血,并及时打传呼铃通知护士,以便及时处理。协助患者翻身时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压。尿液转清,尿色正常后改为间断冲洗,一般冲洗2~3天,术后5~7天拔除尿管。
3.2.3 静脉输液过程中的指导 进针处有无皮下肿胀、疼痛,如出现应及时向护理人员报告。在输液过程中注意有无不良反应,防止输液管道人为造成的扭曲、受压。
3.2.4 饮食指导 手术六小时后可进食流质,排气后逐渐过渡到半流质、普食。指导患者进食初期避免牛奶、甜食、鸡蛋等在肠道易产酸、涨气的食物。宜进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多食新鲜蔬菜及水果,避免不洁生冷饮食、油腻不易消化、刺激性食物,以免引起肠道感染、便秘、腹泻或排便次数增加,而致前列腺窝出血。每天除正常饮食外,最好能饮水3000ml以上,可使水成为肠道剂,使食物纤维在肠道充分吸收水分膨胀,软化粪便,促进大便通畅。并可减少生理盐水冲洗量,加快尿液转清。
3.2.5 膀胱痉挛的指导 有少数患者术后出现小腹坠痛,有排尿和排便感,膀胱冲洗液出水时快时慢,提示膀胱痉挛,多在导尿管被牵拉时发生。出现膀胱痉挛时应教患者深呼吸或哈气,放松会肌肉,防止屏气相持,并检查尿管有无堵塞。用消炎痛栓塞肛,杜冷丁肌肉注射可缓解膀胱痉挛的症状。
3.2.6 拔尿管后排尿的观察及指导 拔尿管后注意观察排尿次数、尿色、排尿是否费力、尿线的粗细、有无排尿困难等,嘱患者多饮水以达到自然冲洗、减轻尿道刺激的作用。有些患者可能出现一过性尿失禁,属正常现象。术后患者病情平稳后,引导患者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患者家属要配合督促检查。盆底肌功能锻炼的方法:仰位、坐位、站立均可,吸气时提起臀部、收缩和会肌肉(仿排尿突然中断的感觉),呼气时放松,每天3次,每次15分钟,以增加盆底肌和尿道肌群括约肌的功能。
3.3 出院前健康教育
3.3.1 休息与活动 术后1~3个月不能骑自行车或摩托车、爬高、洗过热水澡。应多卧、多站、少坐,继续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活动以不感到疲劳为度,以免发生继发性出血。
3.3.2 营养与饮食 宜进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多食新鲜蔬菜及水果,避免不洁生冷饮食、油腻不易消化、刺激性食物。要戒烟戒酒。白天要多饮水,每天小便量要维持在2000ml左右。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腹压增加的活动,口服轻泻剂(如胆黄丸)以防前列腺创面出血。
3.3.3 生活方式与健康 保持心情舒畅,注意会卫生,预防逆行感染。手术一月后逐步恢复性生活,有部分病人会有逆行(不影响健康),少数病人术后有阳痿现象。
3.3.4 用药与随诊时间 口服尿路抗感染药物至术后一月,定期复查尿常规。注意术后有无附睾炎的发生(多在术后1~4周出现)。如有大量持续血尿,请速到医院急诊处理。如出现尿流逐渐变细,甚至排尿困难,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尿道外口及尿道,防止出现尿道狭窄。少数病人出现持续的排尿刺激症状,可能有膀胱过度活动或尿路感染,请及时就诊。术后一月到医院复诊。
4 评价
健康教育计划书范文3
方法 将2007年住院的56例酒依赖患者及家属作为观察组进行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家属掌握酒依赖的临床表现、危害,减少酗酒行为。同时将2006年50例酒依赖住院患者进行对照,对照组仅进行一般的常规的健康教育。两组观察期均为一年。结果 在住院期间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教育时间为(14.4±9.8)h,家属平均教育时间(4.2±1.1)h,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 酒依赖患者;精神障碍;强化健康教育
文章编号:1003-1383(2009)04-0434-02
中图分类号:R 749.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09.04.030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各种往来日益密切,加之中国酒文化的源远流长,导致了酒依赖及并发精神障碍的住院患者逐年增多。由于患者不理解酒精之危害及家属不掌握正确的教育和疏导方法,致使住院的酒依赖患者出院后复饮时间前移、复饮率增加,因而重复住院人数增加。我科于2007年收治了56例酒依赖患者,在住院期间对患者及家属实施了强化的健康教育,并在1年内进行跟踪观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将2007年我科收治56例酒依赖患者设为观察组,均为男性,年龄29~54岁,平均(35.5±13.3)岁。其中农村居民34例(60.7%),城镇居民22例(39.3%);已婚34例(60.7%),未婚10例(17.8%),离异12例(21.4%);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25例(44.6%),初中及以下者31例(55.4%)。合并有精神障碍者48例。同时将2006年我科收治的50例酒依赖患者设为对照组,亦为男性,年龄30~53岁,平均(35.1±13.7)岁。其中:农村居民31例(62%),城镇居民19例(38%);已婚30例(60%),未婚7例(14%),离异13例(26%);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22例(44%),初中及以下者28例(56%)。合并有精神障碍者4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居民构成、婚姻、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1)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分为三个阶段,即入院初期、病情稳定期、出院前期。在正常用药治疗的前提下,根据患者的各期临床表现,对患者及家属实施不同内容的强化教育,由患者的主管护士负责进行。
(2)对入院初期的患者让家属留陪住院3~5天,其作用一是能协助护理人员护理病人,二是让家属体会患者入院后酒精戒断症状的临床表现,使其了解酒依赖戒断的痛苦经历、对戒断症状基本的治疗方法等,在心理上产生对饮酒的厌恶感。同时家属留陪可以减轻患者焦虑恐惧心理,稳定住院情绪。患者度过戒断症状后至出院前为病情稳定期,主要强化患者的健康教育,教育时间为每天1 h左右,每周4~6 h。内容是针对酗酒的严重性和后果展开叙述,在心理上强化患者对酗酒的危害感,并进行戒酒的信心鼓励和必要心理疏导,提升患者戒酒的决心。在出院前期,患者家属要来办理出院手续,此时对家属的强化教育一是使其明白酒依赖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病,只要坚持戒酒就能减少复发或延长复发时间;二是要监督患者按时服药,三是给患者心理支持和精神关爱,使家属学会新的应对技巧,让患者能够感受到温暖和关爱[1],使家庭成为具有治疗作用的环境。而同时给患者的教育,则是以实例说明家属在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的生活操劳和治疗费上的负担,使之明白饮酒对自己生活质量,对家庭的影响,提高自身抵御酒精应对能力[2]。
(3)对照组亦在正常用药治疗情况下,对患者实施常规的健康教育,平均每周1~2 h,较强化方法每周少3~4 h,教育主要由当班护士进行。
(4)两组患者观察以一年为期,通过统计再住院患者数统计比率。未住院者通过电话家访了解复饮人数、复饮时间等。
3.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Ъ煅椤K有资料均采用pems3.1统计包统计,P
结果
1.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为(31.2±14.1)天,对照组平均住院(32.1±12.9)天,两组住院天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2.12,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平均健康教育时间(14.4±9.8)h,对照组(4.2±2.1)h,教育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7.22,P
2.在一年观察期内,观察组病情复发再住院为11人(19.6%),对照组为19人(38%),两组再住院率无显著性差异(χ2=4.39,P
3.在电话家访尚未再住院患者中,观察组的复饮人数为7人,复饮率为15.5%(7/45),未饮酒38人,未饮率为84.4%(38/45);对照组复饮14人,复饮率43.7%(14/32),未饮酒18人,未饮率56.2%(18/3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7.50,P
讨论
酒依赖是一种复饮率极高[3]、复发率很高的慢性精神疾病,酒依赖患者在住院戒酒后,其渴求心理可持续2~3年,50%以上的嗜酒者在戒酒后一年内重又饮酒[4]。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向患者说明饮酒形成酒中毒的原因、危害、及患者所表现的戒断症状,使其意识到他患有的是一种疾病,并不存在过失问题,他有接受治疗的责任,同时,使其认识饮酒对自己生活质量,对家庭、对社会的影响。健康教育内容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和经济状态的差别而有差异,但要达到3个目标:①淡化患者对酒精的渴求;②努力提高患者戒酒的动机,并使之保持在较高水平上;③帮助患者重新适应不能饮酒的生活模式。同时在教育过程中对患者说明戒酒治疗的大体过程,以减轻或解除其对戒酒治疗的顾虑甚至对立情绪,取得患者合作是成功的关键之一,也是在心理上接受教育的基础。
我科所实施的强化健康教育方法与以住常规健康教育方法不同,一是对住院患者增加教育时间,使之在意识上真正了解酗酒的危害,在心理上认同健康教育内容,这是一般常规教育方法所不能达到的效果;二是注重对家属的健康教育,发挥家属对患者的关爱作用,利用家庭的氛围帮助患者制订不饮酒的生活计划和社会娱乐计划,帮助患者去应对对酒的渴求,帮助度过可能再次饮酒的不利状态。通过对患者及家属采取强化教育方法,观察组患者的复饮率病情复发再住院率均较采用常规教育方法的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
参考文献
[1]韩树华,吴少兰,郭长香.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护理措施[J].四川精神卫生,2006,2(19):120-121.
[2]卢卫红.47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资料分析[J].四川精神卫生,2007,4(20):231.
[3]刘启珍,王慧芳.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126例的临床资料分析[J].四川精神卫生,2006,2(1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