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村素质教育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村素质教育现状范文1
时下,素质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各种声音见解也不绝于耳。真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素质教育改革还是在全面实施。各种措施包括新课程的改革也是纷纷上马.什么综合实践课、地方课程、科学课、探索实践活动课、品德课等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排满了学校的课程表。紧接而来的是似乎强有力的督导检查。各种新课程的教案汇报检查、听课、日常开课情况检查等等,一环扣一环,真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阵势。更有禁止给学生打分数排队,禁止举办特长班、重点班,禁止拿成绩向家长说事,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等。一时间,学校内外、师生、家长、社会上下沸沸扬扬褒贬不一,有喜有忧。这一切的目的似乎只有一个,那就是为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着想。可是,素质教育改革的效果如何呢?学生的素质提高了吗?学生的家长满意了吗?事实不得不让人摇头怀疑,甚至是担忧。
担忧之一:
学生的素质标准到底是什么?这恐怕并非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非常确切和明白的问题。但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只有弄清学生素质的培养方向和目标,才会有可能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有的放矢恰倒好处,直至事半功倍。不容质疑新时期学生素质发展的方向应该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与学生个性发展的统一。全面发展是指应该求得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几个方面的素质的全面发展,实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诸育并举和相互贯通。个性发展是指激励个人的自主性、创造性和其他个性品质。强调个体才能和特长达到充分发挥。培养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未来接班人。素质教育改革制定的一切举措的出发点在此,落脚点也应该在此。教育工作者必须牢牢把握这一教育目的、教学方向,一切教育行为都应该服务服从于教育目的。
担忧之二:
素质教育改革在一些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或流于形式,或剑走偏锋,或拣起芝麻丢了西瓜,顾此失彼。其结果当然是雷声大雨点小。丢失了已取得的好的教育成果,迎来的是素质教育的夹生饭。把仅有的一点办学特色拱手让出。把本已紧张活泼的教育教学秩序变得涣散。把本已熟悉擅长的教学抛之脑后。于是出现了这样的怪现象,家长对素质教育改革抵触,因为改革使他们的孩子学习成绩下降;学生对素质教育改革欢迎,因为改革让他们变得更轻松,有了更多的玩耍时间。教师对改革未置可否,有的高兴,有的无奈,因为改革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没有了教学成绩和升学的压力。改革也让一些优秀教师迷失了努力的方向。擅长制假者有了用武之地。只要做好应付各种检查的纸面文章,我的工作就是好的,就可以完成工作任务。而真正事关学生风俗制发展的教育活动却没有扎实的开展起来。尤其是在农村,学生素质训练的重要途径音体美教学秩序仍然是我行我素可有可无。各种音体美教育教学设施仍然是空中楼阁若有若无。音体美教师的配置也是随意指定。至于教育教学也就依旧原地踏步,完全没有目的和教法可言。至于停课或放羊教学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倒是现在被停的音体美课已没有哪个任科教师愿意代替。因为没有了教学成绩的压力,谁都懒得再去多上几节课去逼迫学生多学一点。至于所谓的各类实践活动课程在农村学校教育中更是纸上谈兵,形同虚设。且不说教师中此类教育人才以及教育教学经验同时奇缺,没有成熟的先例可以借鉴。单单就实践活动中所要求具备的人力、物质、时间条件就根本不具备。所以所谓的许多实践活动只有布置没有检查。也不可能取得怎样的实践成果。其他新设置的课程也是有课节无教材无考评标准,任课教师本就是新手,又无积极性可言。这些新开设课程的素质教育结可想而知。
担忧之三:
素质教育在农村缺乏经费资金支持。各类教育教学设施陈旧落后严重短缺,直接制约了各种素质教育活动的开展也难怪素质教育改革流于形式。
经济水平的差异导致城乡办学水平的的差异长期存在。有限的教育经费到了基层已经所剩无几。学校无米下锅有限的资金不能维护正常的办公需要。还要腾出手搞花架式,为自己涂脂抹粉。更有甚至很多农村学校长期背负沉重的债务负担。至于学校内素质教育应该具备的硬件设施更是上了放,放着坏,坏了拖,拖了再上。有限的资金及教学设施没有被利用好。有限设施无法满足师生从事素质教育教学的 基本需要。教师们业余自修的空间狭窄,施展自身教学素质的条件简陋,久而久之很多有专业特长的教师也懒于提升已有素质,随遇而安原地踏步或干脆生疏掉已有素质乐得自在。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改革在农村学校暴露出来的问题和弊端,不由得不发人深省。如果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就可能葬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教育发展起来的大好局面,就有可能引起教育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下滑。就有可能耽误和影响一代热的人才培养。
农村素质教育现状范文2
一、 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1. 教师思想观念落后
语文这门学科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是两者的统一。它要让学生在感悟理解人文文本和人文精神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长期以来,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注重语文的工具性,忽视语文的人文性,注重学生的语文基础,忽视语文能力的培养。由于没有树立正确的大语文观念,所以仍采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对素质教育的实施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另外,一些语文教师缺乏刻苦钻研精神,认为实施素质教育,需要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心思,要这么吃苦受累,还不如沿袭惯有的教学模式来得悠闲自在。一些老教师虽说经历了课改培训,但他们认为实施新课程是年轻人的事,与己无关。
2. 教师整体素质不高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是实现教学改革、发展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就我校而言,14个语文教师中3个顶职的,5个是通过各种途径进修的,4个专业不对口,只有2个是全日制师范院校毕业的。因此,我校语文教师素质普遍偏低。另外,教师素质不高,还受其他条件的影响,如一些教师其配偶户口在农村,业余时间这部分教师要忙于农活,无暇顾及提升自身的素质。还有一部分教师受地方环境的影响,空余时间在牌桌前埋头苦干,哪里还有闲情逸致去读书看报呢?许多语文教师连基本的电脑知识都欠缺,就别提用电脑制作多媒体课件了。
3. 教学硬件设施不齐全
新课程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管理者的管理方式发生转变。而这些转变顺利实现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需要现代化教学硬件做支撑,虽然近几年在中央政策的支持下,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得到很大改善,然而在那些贫困落后的学校仍存在教学硬件跟不上的现象,没有图书馆,多媒体也极其少见。教师的教学还停留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上,学生从早到晚除了上课还是上课,没有手抄报,没有文学社,更别提什么电视台。我们的学生不知道除了教材之外,还有一个多么丰富多彩的世界。虽说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但若没有相应的硬件设施的帮助,语文教学又有多大的施展空间呢?
4. 学生本身的素质较差
小学期间,由于教师一贯按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即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已习惯于被动接受,平时学生缺乏锻炼的机会,见识面窄,所以大部分学生胆子小,语文基本功不扎实,语文能力不强。如课文朗读不能做到有感情;课堂不敢积极答问,且无自己的见解;作文习惯于抄袭套用;无创新意味。所以语文教师要在这样的学生身上实施素质教育,的确是“任重而道远。”
5. 课程资源有限
新课程改革需要语文教师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农村学校校内外课程资源都极为有限,除了单一的教科书外,没有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图书馆,没有易于学生理解,利于直观教学的场所――科技馆,没有加强学生理想道德信念教育的历史宝库――博物馆,没有改变现代社会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的优越条件――网络资源等,校内外课程资源的不足,给农村语文教师对新课程资源的挖掘、开发带来了难度,限制了他们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
6. 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
实施素质教育到现在为止,最根本的一点是还没有一套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容易操作的评价体系。因为高考这根大教育评价指挥棒的方向与方式没有及时转变与改革,导致各级教育行政机构的检查、评价方式与方向的重点没办法改变,所以各级各类学校的校长及行政管理人员的教育理念及重点不敢轻举妄动加以改变,还是紧紧围绕学科成绩是否优秀这根指挥棒来对教学工作进行评价。这样就使得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和直接实践者只能“望书兴叹”,不敢放开手脚按照素质教育的标准去组织实施教学。
二、 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对策
1. 转变教育观念
国家教委主任柳斌说:“没有教育观念的转变,素质教育就不能取得成功,因而可以说转变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由此可见转变观念是推行语文教改的第一要义。当前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必须从重知识,不重智能,重分数,不重素质的陈旧观念中解脱出来,树立“大语文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关注学生学习知识的全过程以及他们所采用的学习方法,投入的情感等,接受新的教育理念,这样,才会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2. 加强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一方面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了解课改的动态;另一方面要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校本培训,增强“自主造血”功能;三是教育主管部门(特别是教研部门)可以采用“专家讲座、明星教师送课下乡”等方式进行“输血”;四是完善教师集体学习的制度,使学习更为量化,使教师读书成为他们工作的一部分。另外,经常性的开展读书活动、心得写作、教研交流是保持教学创新的源动力,也是课程改革的精髓。只有通过多种途径的学习和培训,从教学相长中充实、提高自己,才能将素质教育的实施真正落到实处。
3. 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作为农村中学,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只有切实抓住课堂这一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才能真正将语文教改推向实处。从总的方面来讲,课堂教学要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全面发展。
根据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① 趣味导学,激发兴趣。教师可引用诗文、成语、名言警句、寓言故事等多种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兴趣。② 重视预习,鼓励质疑。课前让学生先预习,在初步感知内容的基础上,提出自己不知道和想知道的问题,课堂上带着问题学习,并由其他同学解决,这样就能慢慢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③ 教师点拨,教给方法。自主学习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如分析标题,从题眼入手;品味关键词语,可采用字面义与上下文相结合的方法;领会写作意图,可抓住关键句,并结合时代背景来分析等。④ 发现交流,相机引导。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自由的氛围,让学生敢读敢说敢讲,参与到课堂的集体学习中,自由发表对课文的理解。教师适时适度地引导,不把自己对问题的思考强加于学生,而是鼓励学生多维思考,大胆质疑,从真正意义上使学生思有所悟,学有所成。⑤ 分层要求,适时赞扬。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个学生只要“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一旦达到预期的目标或有进步,教师就应及时鼓励和赞扬,以便树立其信心,增强学习语文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农村素质教育现状范文3
1 桂花学校基本情况
桂花寄宿制小学,位于P 市回族乡康庄村,主要负责周围柳沟、清水岭、桂花三个村适龄学生的义务教育。此区域为农业村,山区,人口稀少,居住分散,交通信息闭塞,经济文化落后。全校学生158 人,全部为回族,男生93 人,女生65 人,家庭贫困生22 人,单亲家庭18 人,留守儿童39 人;教职工10 人,45 岁以下4 人。
2 贫困生家访
心理援助中心在和学校沟通后,利用双休日,和学校老师一起走访了8 户家庭9 名学生。通过实地走访,了解了这些学生的日常生活,由爷爷奶奶照顾有5 人,父母外出打工有3 人,整年或半年见不着孩子,聚少离多,给家里打电话多是问问家里基本情况,很少跟孩子深入沟通;父母亲残疾或重病5 人,即便父母在家照顾孩子,也出于父母自身的原因,无法承担起相应的教育职能。走访的这九位同学,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之学习自觉性差,导致其学习成绩不理想。另外,其家庭较为贫困,年迈的爷爷奶奶或在家的父母均不能有效地辅导孩子的学习,重养轻教。学者杨东平说:教育是为了改善生活、增加幸福感。对民族地区的孩子来说,要实现上述目标依然任重道远。
3 教师座谈
中心为了解班级学生状况以及老师的期待,找到今后工作的切入点,与全校老师进行了面对面的沟通,以下是对4 位老师访谈的基本情况:
三年级语文苏老师,从教36 年,其对孩子们的学业状况堪忧。因为许多家庭有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老人照顾孩子,周末孩子还要参与家庭劳动,绝大多数家长的文化程度偏低,加之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家庭教育缺失,孩子过一个周末,所学习的知识基本上就忘得差不多了,因而就形成学校5天家庭2 天效应。
同时,农村小学撤点合并,原来的村小学成为村的教学点,保证一、二年级学生的就近入学。三年级学生要到中心小学就读,离家较远的孩子需要在校住宿。住校的孩子们要学会照顾自己,学会叠被子、打水、扫地,冬天自己生火取暖,他们在学校生活中还是遇到了不少的问题。
四年级陈老师,从教19 年,其忧虑的是孩子们的学习习惯,班级45 人,只有20 人可以正常完成家庭作业。据跟踪调查发现,许多孩子回家由于缺少家庭的督促,自觉性较差,还有些孩子要帮家人做家务活,自然就难以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班上还有10 名学生,因各种因素而提前入学,年龄比同班同学小,各门功课每次也就考10 分以内,识字特别少,课程内容基本上听不懂,目前小学生的学籍都是实行电子化管理,不能留级,最担忧的是会产生一批新时代的文盲。
五年级张老师,从教33 年,据其了解,出身于单亲家庭、留守家庭的孩子在成长中易受挫,形成心理阴影,使得他们的性格孤僻,自卑胆小,难以与同学们和谐相处,亟需对其进行心理健康维护。同时,家庭的贫困,也使得这些孩子对家庭现状特别敏感,因此,给孩子以物质支持也非常重要。
据该校的尕副校长介绍,学校教职工共10 人,设有正副校长2 人,开设语、数、外、音、体、美,每人均代课2 门及以上,代课最多的每天8 节,最少的4 节,教师的工作量非常大。目前住宿学生66 人,有管理员2 人,校领导2 人,班主任4 人,8 人均为教师,中间不能脱岗,基本上全校教师均在校,不能兼顾家庭孩子,老师晚上值班时,最怕的就是孩子生急性病,因为就医点比较远,看病很困难。
4 对民族地区教育现状的思考
在与孩子的面对面交流活动中,我们收集了孩子们的心愿,上交154 份,许多孩子有多种愿望,总的来讲,孩子的心愿大体可分为两大类:物质和精神方面。其中在物质方面,表示希望能够拥有电脑及良好的学习用具,达到了55%;在精神方面,希望父母关系和睦的占了20%,需要亲情陪伴的占25%。通过调查走访,让我们对民族地区孩子们的教育现状有如下思考:
(1)三年级学生留在村小学多上一年学,既符合群众需求又符合教育规律。在调查中,我们感受到三年级学生住校,由于年龄小、自理能力差,在学校生活还是有不小的挑战。同时,留在家照顾孩子的父母或者老人,接送孩子还是比较吃力。另外,三年级孩子们的年龄多为8~9 岁,从身心特点来说,虽然8~9 岁儿童开始对大人的依赖程度逐渐降低,但其正处于情感上最需要妈妈的年龄,并很在意别人对他的看法,非常需要妈妈分享其喜怒哀乐。从幼儿个体发展过程来看,情绪情感调节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关系到个体认知、身心健康、社会适应和同伴关系等多方面的发展。②学会独立、成长自我是人生的重要学习内容,在这个年龄阶段,孩子们如果能在村教学点多上一年学的话,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如何独立生活,并获得安全感、信任感,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甘肃教育部门负责人王嘉毅提出,是否能在一些边远地区试行3+6的学制,即让孩子从一至三年级,在家门口的小规模学校上学,等学生到四年级时,再统一集中到乡镇的中心学校寄宿或者走读。③从孩子心理成长的角度来看,这种新学制让我们充满希望,也是当地教育部门进行的有益探索。
(2)民族地区的山区学校,由于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学校基础设施亟待改善。在走访调查中发现,学校在专项资金的支持下改扩建后办学条件和办公设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西部农村寄宿制学校在发展中还是面临很多问题。住宿的学生晚上要上自习,一些教室有五六个灯,只亮了一个,原因是电路老化无法修理。我们去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开展活动,各班级学生将教室里的桌椅搬到过道,这是学校唯一的一间电教室。学校体育器材短缺,有篮球4 个,但缺乏足球和排球。学校经费主要包括水电费、厨师工资、烤火的碳、办公用品、校园建设。据老师介绍,这所学校的硬件及经费投入还是不错的,如果学校规模再小一点,连正常运转都成问题。目前国家的专项教育经费保障了学校的正常运行,但在涉及学生发展的物质条件投入上却显得捉襟见肘,应是这类学校共同面临的困难。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来看,此区域的社会发展程度、基础设施还有待升级。
(3)心理援助应坚持扶智第一的原则。在与学校老师的座谈中,有老师提出他带的班级中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来自贫困家庭,另外住宿的孩子在冬天会遇到很大的困难,他们的讨论主题围绕着如何募集资金展开。在走访困难家庭时,我们的所见所闻着实令人心痛:有一户家中只有一床被子,连黑乎乎的棉絮都露出来了;还有2 户家庭,孩子连学校灶上的一顿二元五角的饭都吃不起,要啃家里带来的烙饼以维持一周的生活。对于特殊困难家庭,我们要想尽办法提供最大程度的帮助,解决孩子们的吃饭问题。通过家访,中心将社会上募集来的衣服送给孩子,送给孩子们浓浓的爱和温暖。企业家拜春红女士为每位住宿学生定制了一条褥子,帮助孩子们温暖地度过寒冬。中心力所能及地提供了一些物质支持,但是心理援助应该是以扶智为主,针对孩子们的诉求,可以请优秀的爱心企业家做励志演说,帮助孩子们树立远大理想,做自己命运的主人,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
(4)关心孩子健康成长,关注特殊家庭孩子需求非常重要。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从以上统计状况可以看出,这些孩子渴望父母的关爱,希望多与父母进行心灵交流。由于亲情缺失,家庭教育缺失、学校安全缺失和家庭监管缺位,④造成孩子们在校遭受歧视、孤独无助。民族地区家庭父母关系也深刻地困扰着孩子们,孩子对父母间的争吵非常敏感,他们困惑,到底是因为父母不爱自己了,还是因为自己本是多余的。这种无助感会让孩子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产生严重偏差。父母关系的好坏也会深刻影响到他们今后的人际关系。幸福的童年,离不开和睦的父母关系和亲情的陪伴。因此,政府、家庭和学校要联动起来,让孩子在学校感受到来自社会各方的温暖,深入走访特殊家庭,动员一切力量给予帮助;为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让学生在合作、竞争、交流中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积极的个性心理品质;同时也要大力传播心理健康的理念,对有心理疾患的孩子,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农村素质教育现状范文4
摘 要 以农村小学素质教育为研究对象,对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发展路径进行研究,提出发展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信息技术;农村小学;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1-0065-02
1 引言
小学是一个人成长十分重要的基础阶段,小学生在小学的6年内初步形成对世界和社会的认知,形成属于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目前我国一直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培养,但是素质教育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在素质教育培养上,要建立以学生正常学业为主的,思维、情感、能力等综合素质共同发展的素质教育模式。
虽然国家大力支持,但是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发展不容乐观,与城市相比差距较大[1]。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发展农村小学的素质教育。因为国家和政府的资金支持,很多农村小学的基础教学资源设施日趋完善,信息化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所以,农村小学的素质教育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开展。
本文对农村小学素质教育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农村小学素质教育滞后的原因,将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发展放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探索,找出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新路径,旨在推进农村教育发展,推进我国素质教育发展,为国家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
2 农村素质教育现状
素质教育的实现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部分,也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推动力。我国一直在实行人才强国战略,因此,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尤为重要。进入21世纪,我国教育事业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全面普及素质教育。笔者结合20余年的教学经验,并进行实地考察,将我国农村素质教育现状总结为以下几点。
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未达到进行素质教育的要求[2] 学生是素质教育的主体,教师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主导者。很多农村教师受自身综合素质的制约,导致了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落后。在平日的教学中,教师通常将课堂教学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忽视了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这一方面是因为意识不够,另一方面也源于自身素质有限,没有办法给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素质教育内涵。
农村小学教育的评价机制不够健全[3] 在农村小学中,成绩是衡量学生的一切标准,使得教师、学生和家长都将成绩看成是学生求学生涯中最为珍贵的东西。由于农村学校第二课堂设置不完善,导致学生每天死读书、读死书,高分低能的情形屡见不鲜。而且这种以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标准,还会给教师、学生和家长带来更大的压力,不利于农村素质教育的开展,甚至遏制农村素质教育的发展[4]。
地方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 虽然地方政府及相关的职能部门在对农村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提供了很大的资金投入,使得农村小学的教学硬件条件得到改善,但是素质教育是农村教育的软实力,非一朝一夕或是通过硬件设施的提升就能够做到的。尽管各级地方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对农村教学给了很大支持,但是对农村小学素质教育方面的监督管理还稍显欠缺。
学生自身没有意识到提升个人素质的重要性 农村学生的生活环境较为闭塞,尤其是小学生,对未来和社会没有深刻的理解和认知,并不能很好地对自己的发展有明确的理解和判断,不能够认识到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将全部的精力和实践投入到语文、数学等主要学科上,忽视了自己综合能力的提升。
3 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路径
当前与计算机、网络以及通信有关的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并被频繁应用在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教育不仅限于技术教育,其教育的内涵由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两大部分组成[5]。信息技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人的发展。笔者联系我国农村素质教育现状,提出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路径。
进一步改善农村小学教学硬件设施条件,保障信息技术下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有效开展[6] 信息技术环境下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发展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如利用计算机查询课外丰富的文化知识和信息,利用多媒体等开展学校的第二课堂等。这些都是利用信息技术以达到素质教育培养的一条途径。总之,在开展农村小学素质教育时,需要应用信息技术以提升素质教育的水平和质量,而有效开展素质教育的前提则是改善农村小学教学硬件设施条件。
培养农村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将能力应用到日常教学中 培养农村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要侧重两个方面:一是提高教师使用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如计算机、多媒体等新兴教学设备的能力;二是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开展素质教育的能力。只有农村小学教师同时具备这两种能力,才能将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素质教育开展得更加深入。
加强地方有关职能部门的监督和管理,促进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发展 近年来,国家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地方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对农村教学也做出很大的贡献。但是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地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在对学校进行考核时都以成绩为主,不将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情况考虑进去,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小学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抑制了素质教育的发展。因此,地方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应当在给农村小学提供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硬件的同时,对农村小学素质教育进行监督、管理和考核。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促进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发展,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7]。
引导学生对素质教育的认知,提倡学生多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自身素质的提升 很多学生由于自身视野有限,无法认识到素质教育对其自身发展的重大意义。因此,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家长和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其了解综合素质培养对其今后发展的重要作用,从素质教育主体的认知上来解决农村素质教育落后的问题。只有素质教育的主体即学生对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深刻认识,他们才能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4 结论
小学的素质教育将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大力开展素质教育的同时,还要保证素质教育发展的质量。身为农村教育基层的工作者,应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同时努力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进而促进我国农村教育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进步,为推进我国人才兴国战略的实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覃章成.农村实施素质教育:理论、政策与实践的博弈分析:一个乡村教师对我国农村教育问题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1):24-29.
[2]王嘉毅.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困难与对策[J].教育研究,2006(11):16-18.
[3]何传军.目前农村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2(2):20-22.
[4]覃章成.农村实施素质教育:师源与泡沫管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32-35.
[5]杨晓宏,梁丽.全面解读教育信息化[J].电化教育研究,2005(1):27-33.
农村素质教育现状范文5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教育;信息技术教育;落实研究
一、导论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为社会服务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当前,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要想构建和谐社会的教育事业,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在农村小学教育中科学开设信息技术、音乐、美术等课程。
二、农村义务教育中素质教育现状的分析
教育行业近几年无论是教学设备还是师资力量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一步步发展到今天,取得了一系列明显的效果,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不仅影响着农村学生接受教育的情况,也不利为培养合格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从农村师资力量来看,师资力量失衡
学校的专业教师严重缺乏!信息技术教育、音乐、美术等教师谈起理论教学基本能够完成,如果一旦涉及到实践操作就不能给学生做出正确引导。还有些老师对待工作的态度不认真,课前根本就不去备课,一本教案用几年是正常现象,批改后的作业中,没有发现和没有纠正的错误随处可见。
(二)从学校课程设置来看,课程设置不完善
虽然每班的课程表上应开设科目(如: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一应俱全,但实际授课情况并非如此,只是“绣花枕头”用来对付上面的教育课程检查。这些课就自然变成了语文、数学的作业课。教师有时想给学生上信息技术课,但苦于没有任何设备,只能在黑板上写板书讲解如何用电脑。另外,学校仅有的电脑机房没有人维护,设备陈旧,不能正常使用。
三、农村小学中素质教育课程无法正常开设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从师资力量来看农村小学素质教育教师合格率偏低
农村小学素质教育专任教师的合格率表现出偏低水平,从整体师资力量来看,城市学校和农村存在很大差距,城镇教师的学历基本上都是师范生教小学,农村小学虽然在分配了大量本科毕业生,但仍然占较低水平,再加上相当一部分学历不明的代课教师的存在,使得农村教师的总体水平不高。
(二)从教育观念来看,素质教育思想尚未得到重视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许多家长只看眼前利益,忽视孩子的教育问题,一旦孩子升学无望,数学、语文成绩不够高,就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对学校教育质量更是漠不关心。家长如此,有些教育工作者也是如此。有些地区从小学一年级就大搞数学竞赛评比,并以此为依据奖先罚后,从不考虑信息技术教育、美术、音乐的开设,严重违背义务教育的根本要求。
(三)从教育投入来看,农村义务教育生均教育经费不足
在教育经费方面,城乡差距十分显著,从近几年来看,城市学校的投入要远远高于农村。城市学校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和宽裕,教学设备齐全,就可以发挥她们的特长,开展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国家的教育政策应该有力度的落实到地方政府及地方的每一级行政机关,“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最穷不要穷了孩子的教育”可不是一句空话,所以的人都应该用心去看看我们的孩子,看看这个国家还需要什么?
四、农村小学素质教育实施的对策
(一)加强基层教育体制改革和制度完善建设
1.构建稳定人才的激励制度。
一方面,许多大学生为就业问题担忧;另一方面,广大农村缺乏合格的年轻教师。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孩子活泼好动,更喜欢富有青春朝气和活力的年轻教师。目前,农村教师的老龄化趋势日益严峻,这不论是对农村孩子的个性发展还是学习都是极为不利的。许多大学生不愿去农村就业的原因之一是农村的工作条件差,学习环境不佳。我们除了提供优厚的待遇外,还应该建立起一套人才培养及流动机制,应该为毕业生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以吸引大学生到农村就业。
2.强化农村教师继续教育。
许多教师知识老化,观念不新。这与长期不进修学习有很大关系,应该加大农村在职教师培训力度。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努力向这一目标迈进将有利于逐步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同时,要稳步实施代课教师、老龄教师、学历不合格教师的转正、提前退休和辞退工作。
(二)农村中小学教育者要更新教育观念,确立义务教育思想。
观念的更新不是短期内可以实现的,需要广泛的宣传和政策导引。尤其是对于广大的教师来说,沿用了多年的教学方法一时难以改变也不愿意改变。因此,在教师业绩的考察方面再也不能仅仅凭借学生的考试成绩或升学率,应该建立一套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综合评价考核制度,引导教师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迈进。
(三)增加教育投入,满足农村素质教育需求。
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应该合理安排投入计划,尽量将投入向农村地区倾斜,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的基础设施和教学设备,让九年义务教育真正惠及到全县农村孩子,素质教育状况将会有很大改善。
(四)结合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开展特色活动,增强农村素质教育实效。
农村素质教育现状范文6
[关键词] 素质教育,中学美术,城市美术教育,农村美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B83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年来,我国艺术教育发展迅速。从整体上说,艺术教育素质,艺术专业技能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学规模的逐步扩大、教学环境的逐步改善、教学模式的逐步更新、教学思想的逐步改观、教学设施的逐步完善等对我国中学美术教育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我国的中学有两个大的分布区,其中城市中学的比例约占15%,农村中学占据绝大部分。在城市中学中,由于其具备良好的经济条件,强大的师资力量,先进的教学理念,舒适的教学环境,便捷的信息来源等各方面的原因,目前城市中学在美术教育上基本上达到2002年7月25日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的要求,具备了素质教育的基本雏形。然而我们在看到城市中学美术教育取得成绩的同时,却不能忽略农村中学美术教育依然存在的诸多问题。目前农村中小学,特别是山区和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基础还相当薄弱。如师资力量的不足,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教育观念上的不重视,教学条件的不完善等;各方面的因素导致农村中学美术教育远远不及城市,严重阻碍了我国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进程。因此,为全面普及素质教育,农村的教学条件、教学方式、教学观念以及美术教师的专业技能等方面亟待提高。
一、我国中学美术教育现状
(一) 城市中学美术教育现状
1、先进的现代化设备,对美术教育的重视,提高了美术教学质量
当前国家对美术教育的重视,大部分城市中学使用上了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以及计算机网络教学。电化教学,使美术教育在传统图片语言和名人名作的基础上大大扩展了信息资源库,视频和音频等信息又强化了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具有交互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的质量;而网络教学则使课堂更具活力,打破了教师讲、学生练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师生关系趋于平等互助化;电脑网络的使用降低了课堂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课后学生还可通过网络自己练习,教学软件的使用使教学更加系统和多元化。特别是美术欣赏教学,可在电脑中建立美术作品资料库,它具有的高清晰画质,超大型面板,更加方便了学生的检索和欣赏。
2、良好的经济条件,为更好的学习美术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由于城市中学所处市区具有便捷的交通和良好的经济条件,并且市区内有很多销售美术用品的商店,如石膏头像,石膏几何形体,画纸,颜料,画架,画笔等应有尽有。使学生学习时更方便,更快捷,更有效。同时这些地区拥有一些美术类的专业大学,一些有名望的教师或知名画家开办了不少业余美术辅导班。天津美术学院版画系还常年帮助组织中央美术学院、清华美术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等重点高校教授校授课。
3、美术新课程的开发及运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城市大部分中学都走上了国家规定的素质教育轨道,能按照我国新颁布的《美术课程标准》进行美术教学,在美术课程设置上增添了“综合探索”这一新领域,弥补了传统的“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三个学习领域的局限性。新《美术课程标准》对“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描述是:引导学生对美术或跨越其他学科的课题进行综合与探索性的学习, 使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认识美术的基本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发展规律及趋势。当前部分城市中学美术综合活动课已能体现新《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美术具有能触发人的灵感,提高人的审美情趣的特性,对事物的欣赏与判断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与其他学科又相互贯通,相互影响。在这样的学校里,除了美术课堂教育外,积极开展美育的第二课堂也是其重要内容。成立各种美术兴趣小组(如绘画、书法、装饰、剪纸、编织、泥塑、布贴等等)。这些既促进了学生的美育教育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中学生的艺术修养与综合素质。
4、美术班级的开办,为美术教育的培养提供了专业场所
美术班是一个美术专业教师开办或高等美术院校下设的专业美术教育场所,大都是专业美术教师授课,因此,对于美术教育的发展具有促进的作用。始建于1953 年的石家庄市四十五中,是一所有着55 年办学历史的名校。为培养社会急需的初级美术人才,学校把美术教育作为切入点,开设普通高中美术班,明确提出了“创办特色学校,培养特长人才”的办学目标,走出了一条“学校办学有特色,教师教学有特点,学生发展有特长”的办学之路,成为展示石家庄特色教育的窗口。学校以美术特色教育为切入点的办学模式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自美术班开办至今,已有千余名毕业生考入中央美院、清华大学、中国美院、中国人民大学等近百所美术院校和综合大学艺术系。
(二)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现状
1、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低下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中学长期把 “升学率”摆在首位,尤其是偏远的县乡中学,只看升学率与教育结果,而忽视教育过程;各地中小学校靠升学率的高低来评定学校的等级,教师评级也是由升学率来衡量。学生也为升学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家长选择学校的首要标准也是看这所学校的升学率,种种思想的累积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再加上部分学校的领导对美术教育没有很好的认识,认为美术教育与学校的升学率无关,开设美术课也只会浪费更多学习文化课的时间,因此美术课堂要么自习,要么由其他老师侵占,或基本不开美术课。经济条件好一些的学校还提供一本基本的美术教材,部分学校根本不存在基础的美术教学设备,甚者有的学校连教材都没有,更别说画室。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不能任由这些不利因素阻碍素质教育的发展,阻碍我国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的实施,应科学地实践美术教育,探索美术教育规律,寻求适合我国实情的美术教育方法,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与发展。
2、经济条件的制约
由于经济条件、地理环境、区域差异等多方面的限制,我国农村教学规模远远小于城市。这种现状导致农村中学美术教育受到很大限制。经费投入,师资水平,教学设施,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都难以跟上全国课程改革的步伐。从怒江傈傈族自治州中小学美术教育调查概况来看: 怒江州在所属的四个县中国家级贫困县有3个,76%的乡属于贫困乡,其中一部分属于特贫乡。他们长期靠国家贷款和吃返销粮来维持生存。经济发展的长期落后山高谷深,交通不便所形成封闭的地理环境严重制约着教育的发展,而延续了千百年的自然经济和落后的生产方式所形成的民族文化心理使人们不重视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对于教育的需求和评价普遍相对较低,缺乏送子女上学和继续深造的热情,这严重影响着当地中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成为教育滞后的典型。而教育发展的落后又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形成恶性循环。同时美术用品价格很高,在农村乡镇美术用品教具很难买到,这些条件同样限制了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的顺利发展。
3、美术专业教师的普遍缺乏和地位的不被重视
教师是整个教育中最关键的环节,能否发挥美术学科的审美教育作用,关键在于美术教师。发展美术教育必须以美术专业教师的指导为基础,落实美术教育的实施,必须以强大的师资力量做保证。没有教师,一切计划都是空谈。目前,农村中学美术教师素质普遍偏低,接受专业美术教育的教师甚少,大多数美术专业毕业生不愿下到农村教书,特别是贫困落后的村子。如怒江州福贡县民族实验中学:,学生90%以上来自山区,城镇学生的比例不到1%,全校初一至初三共6个班,任课教师17名,学校没有美术教师,美术统编教材发给学生后,让学生每周上一节自习课。由此可见艺术和美术教育教师在农村学校很不被重视。
4、美术教学设施的配备严重不足
广大农村和山区学校里,美术教学的条件普遍较差。教学条件简陋,没有静物、衬布、石膏模型等教具,没有美术挂图,临摹范画,更没有画架、画板和专门的美术画室。教师上课的条件,只有黑板、粉笔和基本的美术教材。学生没有绘画工具。少数学校有一些为数不多的画板,画架,石膏像,静物等,也只是为给参加美术高考辅导的学生准备的,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在偏僻贫困的边远地区,甚至买不到最基本的绘画材料和工具,很多学校美术教学的物质条件往往都是一片空白。设施的落后,使学校难以有效开展美术教学。农村美术教学设施的缺乏严重影响了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的正常进行,阻碍了向素质教育迈进的步伐,加大了与城市中学美术教育的差距。
二、城市与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的比较
(一)经济上。农村经济远远落后于城市,有些偏远地区的经济收入甚至不到城市的十分之一,用于教育的经费微乎其微。在农村很多地区基本上是没有额外教育经费投入的,学校所得到的最多只是免费提供的基本教材和教师的工资,地方政府在自身都难周全的情景下更是不愿把资金浪费在农村教育上。而在城市,政府把教育看成是振兴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驱动力,每年都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使教育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同步相连。
(二)教育观念上。艺术虽是文化的传承,但他是一门比较前卫的学科。国家在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由于农村教学观念的落后,导致美术教育不被重视。许多农村学校认为美术只是一种课外爱好,不值得在教学上花费时间,甚至认为美术的过分投入会直接影响学生文化课的学习。他们思想深处认为学好规定的文化课内容就是国家所须的优良人才,而忽视了学生素质的培养。但在城市中,信息的多元化,使他们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性,同时明白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是高素质的人才,要注重学生全方位素质的培养,使学生适应时展的需求,因此城市很重视美术教育。
(三)师资力量上。农村普遍师资力量薄弱,城市师资力量优厚。教育的扶植程度不同,导致农村教师待遇差,很多美术专业教师不愿去农村。同时农村缺乏对美术教育发展的认识,没有加大对美术教师资源的培养,导致地方性缺乏这一人才。直接后果是一些学校开美术课但没有教师授课,多数学校授课却苦于自身能力不足,甚至部分学校既不开课也不授课。但在城市,他们注重美术教育,同时有优厚的经济作引线,使美术教育的师资力量很丰盛,完全符合国家对美术教育发展的要求。另一反面是我国美术教师资源不足,国家在分配上时也忽视了农村中学的美术教育,导致农村师资力量薄弱。
(四)教学设施上。城市的中学美术教育已基本上达到现代化、信息化、普遍化。专业所需设施基本完善,许多学校之间还开展多元的艺术交流,书画展、讲座、业余美术辅导比比皆是。而农村中学美术教学设施是简单化、落后化、可有可无化。许多中学的美术教学设施认为是一种奢侈品,基本没有。
三、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的改革措施
(一)转变教育观念,强化领导意识,让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为了加强艺术教育的实施进度,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各级教学行政部门,学校领导,首先要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特别是认真学习领会“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从思想上转变观念,进一步提高对艺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对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领导与扶持,真正将艺术教育提上日程。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来安排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正确对待基础教育学科地位,改变落后的小科副科观念,给美术教育应有的地位和待遇。
(二)改善教育资源不平衡、不合理的投入现状
艺术教育能够顺利进行,是需要教学设施的完善做先决条件的。农村教学条件落后,当务之急,要加强农村中学的硬件,软件设施的配备,加大对农村中学教育资金的投入,以及对专业教师的合理分配。充分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彼此互动交流诱发出乡村特有艺术气息、从而可自制增加美术用品学习设备,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从学生特长出发,培养出一部分具有艺术天赋的学生。
(三)培养一批具有专业艺术素养的美术专职教师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知识更新的周期加快以及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对美术教师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素养的美术师资队伍迫在眉睫。提高美术教师的数量与质量,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促进农村中学美术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学校有了高素质的美术教师才能真正地用艺术的思维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美术,拓展思维。
(四)因地制宜,挖掘乡土艺术
农村虽然经济落后,交通和信息很不快捷,但是,农村拥有它自身的特色,――乡土艺术。因此,农村教学手段和方法可以因地制宜的结合固有的乡土艺术气息。如泥塑,泥雕,剪贴(树叶,碎纸,碎布),剪纸,编织,刺绣等。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对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利用,也是对农村美术教育落后的一种弥补方式。应当积极鼓励农村美术教师编写适合本地的美术教材,使农村的美术教学丰富多彩,灵活的教学方式更能体现国家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方针政策, 使其成为一种具有农村教学特色的美术教育模式。
结语
城市的中学美术教育逐步向素质型教育步入正轨化。而农村大部分地区学校连基本的九年义务教育都还没完成。这些严重影响了农村中学美术教育发展的进程,若要实现国家全面普及素质教育目标,就要大力发展农村中学美术教育。发展农村中学美术教育,改善农村中学的教学环境迫在眉睫。加大对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中学美术教师的职业素养,发展适合农村特色的美术教育,逐步赶上城市中学美术教育水平,逐步步入素质教育轨道,促进城市乡村协调发展,一起推动素质教育的大步前进。
参考文献:
1.李大庆.对当前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思考[J].艺术教育,2006.(01).
2.黄鹏.对西部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的思考与对策[N].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S1).
3.赵丽.浅论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创新教育[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05).
4.曾庆凤.龚雯莉.浅议高院对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指导[J].考试周刊,200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