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素质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素质教育范文1
我系从20*年开始,于每年的10月中旬至12月下旬举办历时三个月的大学生素质教育节。目前已举办两届,活动主要以学风建设为抓手,以素质拓展为目的,以开幕式为起点,以闭幕式表彰和汇报演出为结束,主要通过学术报告讲座、文化艺术活动、体育活动共三块模式贯穿活动的全过程。具体有:专家系列学术讲座、辩论赛、演讲赛、模拟法庭、法律义务咨询、周末英语沙龙、“111”读书节、百部名著必读书目活动、书法、摄影、工艺制作、歌手大赛、话剧表演赛、组建系大学生合唱团、舞蹈队、礼仪队、开设周末影院及开展篮球赛等各类体育比赛等等。
二、活动举办背景
加强和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培养和形成优良学风的一个重要平台。我们之所以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节主要是基于以下三点考虑:
第一,学生普遍认为学院整体缺乏高校的学术氛围。我们举办素质教育节关键是要营造一种浓厚的人文素质环境,并通过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与手段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学风,自觉提升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其次,充分发挥系“素质教育中心”的依托作用,通过我系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的探索,希望能为今后全院人文素质教育的推广提供参考;
第三,弥补我系在浦东校区单独办学在办学条件上的先天不足,通过素质教育节的开展,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引导新生尽快融入大学学习和生活,为学风建设打造良好基础。
三、活动效果
从活动效果来看,我们认为大学生素质教育节的开展,为我系的学风建设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主要收获有以下四点:
1、学生参与面广。从总体效果来看,全系广大同学都能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出发点,积极报名,踊跃参加,学生参与面达90%以上,充分展示了我系新一代青年大学生多才多艺、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并涌现了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第一届共表彰了6个先进集体和42名先进个人;第二届共表彰了7个先进集体和72名先进个人。树立了典型,带动了整体。
2、开展学术讲座,激发学生成材。开展学风建设,学术讲座优为重要。在素质教育节期间,我们结合浦东校区困难办学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注重将学风建设和思想教育有机的融入到学术讲座当中。讲座内容涉及学科前沿动态、专业发展方向、专业素质拓展、党建思政、人文素质、学生自立成才教育。如组织“专业教授与本科生面对面”、“学风建设从我做起——优秀校友成才报告会”等讲座,邀请了厦门大学新闻学院院长陈培爱教授、院党委黄发良副书记、全国辞章协会副会长祝敏青教授、*师大传播学院院长颜纯均教授等知名专家学者共举办了28场的专业学术讲座,逐步形成了团结互助、勤奋好学的优良学风。
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在素质教育节中,我们以素质教育中心、教研室和专业教师为依托,结合专业特点,积极开展专业技能练兵活动。如广告教研室组织广告专业学生到成都参加全国大学生广告节,拓展了学生的专业视野,并在20*年*省消委会主办的全省“好产品好广告”竞赛中,共有6位同学10幅广告创意作品分获了一、二、三等奖;秘书教研室组织学生参加秘书资格、普通话过级考证;素质教育中心制定了系“大学生人文素质百部必读书目”,以“111”读书计划为实施平台,结合周末文学经典影院,提升我系学生的文学底蕴和人文素养等,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4、寓教于乐,激发学习热情。在素质教育节中,我们依托系书画协会、摄影协会、英语协会、法律协会、创业协会、拾贝文学社等学生社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寓教于乐,寓教于活动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全面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我们通过法律专业校友陈建福的牵线搭桥,与宁夏盐池县灌区一小长期开展助学帮困献爱心活动,两年来先后与65名小学生结对子,共捐款、捐赠衣物、学习用具等总价值近2万元人民币。该活动先后在中青网、宁夏电视台和*三家媒体得到了相关的报道,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提高了学院的影响力与知名度。本学期,我系已将之作为学生支部的支部立项活动,并拟定今年暑期赴宁夏灌区一小开展帮教活动。
大学生素质教育范文2
关键词: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实践
一、文化素质教育的内涵解读
在理解文化素质教育之前,我们首先应该明白素质教育是什么。简单来说,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才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以及健康成长为主要内容。其中又包括提高专业素质、丰富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为基础,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健康是必要条件。在新时期文化素质在素质教育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多。对于文化素质教育的内涵可以有很多种解释,但是总结起来所谓文化素质教育就是指对大学生的知识、能力、境界这三个层次的教育。具体指加强大学生在文学、哲学、历史、艺术、自然社会科学等多方面的教育来提升这三个层次。对于如何实施文化素质教育。首先,明白文化素质的内涵是基础,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没有在认知上对文化素养的有一个正确定位,在行动和实施过程中就会不断地出现问题。强化文化素质教育是大学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众多的实践表明我国的大学生的在能力和境界这两个层次很欠缺。
二、新时期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实践导向
1.文化素质教育的目标
文化素质教育的目标包括四个部分,其一是爱国家、爱人民、爱社会主义,传承认同民族文化;其二是对人类社会传统机制制度能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其三是对人类历史的认识程度和对现代文化知识的把握;其四是开拓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的深度和广度。
2.文化素质教育的价值
(1)文化素质教育是新时期的社会要求。随着社会科技的快速的发展,科技强国、文化强国的的方针政策,创新型人才、高素质的人才的社会需求,以及我国经济的中高速提升对企业的影响,这都要求我们快速的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宏伟战略。在我国文化素质教育已经开展了20年,这一战略我们还需要继续坚持下去,不断地开拓创新,不断深化对文化素质教育的认知,不断的探索和发现文化素质教育的新方法,不断构建和完善我国的教育体制和体系。(2)文化素质教育是新时期的个人要求。从各种新闻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文化素质还是十分的欠缺,破坏文物、随意在网络中辱骂,诚信缺失是极其普遍的存在。也就要求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不论是从深度还是广度来说都需要强化,从思想到实践都需要一个更高的水准要求。强化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实践导向,包括学习生活实践和社会生活实践。文化素质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更好的成长、成才以及融入社会、贡献社会。
三、新时期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策略探寻
在新时期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培养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的知识、能力、境界“三高”的复合型人才。这就需要我们的创新和合作,达到共赢的局面。
1.素质是养出来的
人的优秀素养并不是与生俱来,一蹴而就的,而是慢慢将自己培养出来的。自己慢慢体会得到的。在强化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中,最主要的还是自身的提高和感悟。很多情况下,忽视了对自身的客观认识,对于自身的不足总是一概而过。转而对他人和社会的指责。对待同一件事情,面对同一种环境,不同的人总会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强化对自身的素质要求是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2.学生的自我教育
当前大学生中存在一些不良作风和倾向。从能力方面讲,主要是实践能力低。从认知方面讲,以自我为中心,对国家、政治、他人等冷漠不关心。从自我方面讲,急躁、功利、享乐等,这些仅靠社会和学校很难改变。关键是要让学生自身充分认识这些不足和严重危害并能够自我发现、自我教育、自我改变。
3.教师的角色转变
传统意义上,教师的角色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但是,在新时期,我们应该将这一角色重新定位,更加细化这一角色。让学生的角色更多向主动转变,而教师则需要在这其中灵活转变角色。让教和学更加生动不再固化。让教学不再局限与教室,教师可以在生活、工作、恋爱多个情境中给予学生帮助扮演不同的角色。
4.整合教育资源
每个学校的条件都不同,由于地域、专业、师资、资金、教学理念的不同会有很多差异,所以说如何整合资源,合理配置就是一个需要去积极探索的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多高校都在合并、提升。当然也有一部分高校也在消失被淘汰。高校整合教育资源需要从多方位切入,对现有教育资源正确利用,对所缺资源的获得。以及调整课程体系、创造学习条件、增加实践活动。综上所述,新时期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时展的需求,是未来更高层次教育事业的基础,也是个人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必然要求。新时期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需要从多个方面来展开,每一个环节都是不可或缺的,从认识到实践,从整体到个人,都需要共同参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高国家软实力的关键所在就是提高教育质量,重点在于高校,核心就是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
作者:李萌欣 单位:河南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欧阳康.新时期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及其实践导向[J].教育研究,2012
大学生素质教育范文3
随着21世纪的进入,素质教育作为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手段,得到了全国上下的普遍认可与重视。我国现代化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显然,高素质的人才得成为决定一个国家未来兴衰的重要因素。
(一)高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1.时展的要求。早在1977年罗马人佩西在《人类素质中》率先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人的素质问题。他认为:人类通过物质变革,极大地增强了自身的力量,从开始被动地接受自然到后来的主动改造自然,支配自然。而全球人口剧增、资源锐减、环境破坏等等,严重影响了全球可持续发展。在我国,这种形势更加严重。所以,要使我国快速走向强国富民之路,必须加快科技发展,提高全民素质。
2.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教育的目的是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素质第一。”的教育思想不仅为当今的大学教育指明了道路和方向,也使得加强素质教育成为高校教育的必然选择。
3.大学生素质现状的客观要求。由于受到传统文化教育方式的影响,我国大学生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从而制约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1)知识结构不尽合理。由于受到专业的限制,加上近年来计算机和外语教学的普及,出现了学生只重视专业课和外语、计算机课程的学习,而忽视其他课程的现象,导致知识结构的不合理。
(2)教材更新滞后,学科结构欠妥。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来源,若不能将本领域最新、最高的科研成果及时地加入教材中去,就不能使学生及时掌握本科学的最新知识,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科学素质很难令人满意。
转贴于 (二)实施办法
1.更新观念。首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正确地运用教育评价体系,对评价对象能起到一种激励作用,增进他们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其次,及时更新教育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必须由过去高校单一的知识传授观念向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教育观转变;由过去的专业对口型教育向适应培养观的转变;从继承型、传统型教育向创造型、开拓型教育转变;由封闭型办学向开放式教学转变。
2.加强思想教育。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充分发挥“两课”(课内课外)的主渠道作用和高校政治思想工作的功能,努力抓好正面引导和反面教训的工作。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理性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在对学生进行传统思想教育的同时,随时引入新的内容,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当今社会存在的不足,正确对待各方面的挫折和困难,建立和健全良好的心理防御机制,使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3.调整课程设置,革新陈旧教材。根据当前的科技发展新形势,应该加强对学生通识教育,从而实现对过分专业化的高等教育致人片面发展现象的矫正。所谓通识教育,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给全体学生都开设人文、自然科学、体育和工具技能性的课程,实现文理渗透,增加科学史、科学社会学、科学哲学、STS等综合课程,为他们形成一个良好的文化素质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要为学生选择新版教材,保证学生站在较高的起点,创造出具有国际一流的新知识、新技术,成为高素质的科教人才。
4.加强实践环节。我们知道,科学技术只有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才能体现其价值,所以对大学生增设必要的科学实验教育课显得尤为重要。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以后走向社会、从事创新活动打好基础,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科学实验的认识,激发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吃苦耐劳的科学精神。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师资队伍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高校素质教育的成败。因此,高校必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提高专业理论水平,树立爱岗敬业精神,使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又可以实现对学生人格的重塑。
大学生素质教育范文4
大学生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特殊群体,素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音乐作为美育的重要部分,在素质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一、音乐与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包括德智体美劳,美育是用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包括音乐、美术。音乐不同于文学,通过语言来表达情感,和美术也不同,不是靠视觉,而是通过音响来塑造听觉形象,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音乐可以用它的旋律来表达不同的情感,高昂急促的旋律使人精神振奋,充满活力,像我国的民乐《步步高》、《紫竹调》,总能给人精神焕发之感。
如果在喧闹的环境下,突然来一曲《二泉映月》,或者《江河水》,也会使人的情感一下从高昂转入到悲凉的情绪中,这些都是音乐带来的特殊魅力。
音乐就是通过旋律来感染人,让人产生不同的感情。人们看影视剧,常常被剧情感动得泪水涟涟,主要也是画面上将人物动作、语言配上了不同的音乐,才能打动人心的。音乐能够对人产生影响,和文字、画面不同。文字和画面需要用时间去欣赏,一个人在工作中是不会被画面感动的,但却能被音乐感染,因为音乐随时都能进入到人的耳中。
就因为音乐有这样的功能,自古以来,人们就将音乐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利用。我国在西周时,贵族子弟接受教育要学习“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乐”就是指音乐教育。我国教育家孔子本人喜欢音乐,也深谙乐律。他听完周朝大夫苌弘演奏的《韶》乐之后,深受感动,到了“三月不知肉味”的地步。
我国古代教育中有音乐,才产生了古典诗歌和词这样的文学形式。诗词不仅用文字表达感情,还将音乐韵律用到诗词中,诗词中的平仄韵,对仗都和音乐有关。我国古代的很多诗人,不仅会写诗,也会弹古琴,甚至有的还是古琴作曲家,像嵇康、李白、柳宗元都有自己的古琴曲。
白居易也是个音乐家,他擅长用诗歌将音乐表现出来,在《筝》这首诗中,他形象地将演奏手法和表达的音乐情感联系在一起;而在《琵琶行》中,他用了大量篇幅来描摹琵琶的音响效果。像白居易这样的诗人还有李贺、韩愈,他们将音乐融进了自己的诗歌中,使诗歌具有音乐的美。我国古代诗人和音乐密不可分,可见音乐具有促进个人素质发展的作用。
二、音乐对素质教育的作用
音乐对于个人素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对审美教育的作用,对智力的影响以及对身心健康的作用。
(一)音乐与审美教育。审美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欣赏能力。
音乐主要是利用乐器声音来模仿自然界的声音,帮助人们认识大自然,体会大自然之美。音乐不仅用来模仿大自然声音,还可以用和谐的旋律来象征、暗示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各种情感。
人们通过音乐旋律来想象一种景色,一种情感,然后进入到特殊的意境中,像琵琶曲《春江花月夜》,就是先模拟春江夜晚的露珠声,将人带到一种宁静的意境中,然后随着音乐的节奏,开始想象月出照在宁静的江面上,江水和月色交织,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而《十面埋伏》通过琵琶对金戈声、战马嘶鸣的描摹,刻画了楚汉相争中的战斗场面,给人的感觉既悲怆又激烈。
音乐就是这样通过听觉带来美好想象,来激发人们的情感,从中感受美的教育。
(二)音乐与智力开发。智力开发主要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而音乐主要的功能就是通过声音、旋律来激发人们的想象力。
音乐教育除了懂得欣赏之外,还要学会演奏、演唱,只有参与到音乐之中,才会使智力得到更好的开发。
学习音乐有演奏乐器和演唱歌曲两种,在演奏乐曲时,需要演奏者用头脑记住技法,眼睛看着曲谱,手随着曲谱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有写吹奏乐器,还需要不断吸气吐气。这样一来,就达到了脑动、眼动、心动、手动、口动,不仅精神高度集中,还锻炼了头脑和手指,以及呼吸器官。
长此以往,就会使加深记忆力,而手指越灵活,对左右大脑的开发也有利,这就是音乐和智力开发的关系。因此,在音乐教育中鼓励学生学会一种乐器,要比歌唱更加有利。
(三)音乐和心理健康。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人们的劳动强度不大,但容易造成心理疲惫。而音乐可以使人精神放松。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听一首舒缓的轻音乐,或者自己高歌一曲,演奏一曲,都会使疲惫一扫而光,这样的心理调节,有助于心理健康发展。
三、大学生的音乐教育
音乐对大学生的素质提高有多方面作用,因此,在高等院校开展音乐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素质,对他们以后步入社会也有帮助。
在大学开展音乐教育,首先要给大学生补充乐理知识。我国自上世纪末实行的都是应试教育,对于美育忽视了,很多学生连简谱都不认识,因此要从基础补起,让大学生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这样对于学习音乐和欣赏音乐都有帮助。
要定时举办关于音乐的讲座,教会学生欣赏中外古典音乐,而不是简单地将音乐和流行歌曲划等号。鼓励学生学会一种器乐,学习器乐不一定要学会钢琴,那样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我国的一些民族乐器具有轻便易学的特点,像竹笛、洞箫、葫芦丝、二胡这些乐器,只要懂得简单的乐理,照着教材也可以自己学会。这样不仅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音乐中,也可以将民族音乐发扬光大。
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除了开展音乐课程之外,在校园文化中也要将音乐和素质教育联系起来,鼓励学生组建小乐队,在学校范围内举办小型音乐会等等。
四、结语
音乐教育和道德教育一样,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耳渲目染才能植入到学生的心灵中,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持之以恒才能见成效。
大学生素质教育范文5
一、基于生态文化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及其管理模式建设的意义
1.让我国的大学加入到国际名校的队伍目前我国的大学建设无论是管理水平还是教育知识水平都和国际知名大学存在显著的差距。自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要求我国的教育不能再走以前的老套路,闭门造车,以培养出适合国际需要的新型人才。国际上对拥有生态文化知识的新型大学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很多知名大学如剑桥、哈佛都已经在学校广泛开展了生态文化的教育工作,而我国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把我国的高等教育放在国际的大舞台上,努力认识差距,进行合理有效的改革,并在实践中不断地调整和优化。作为21世纪的大学校园需要有多元化的文化,掌握和了解更全面的知识信息,可以充分利用好国际教育行业的先进教学方法和资料,以及成功案例,应用到我国的大学教育中。
2.可以加强大学的社会响应当今时代要求我国的大学生努力走向社会的中央,而不是仅停留在边缘。大学从为经济服务的机构转变成促进经济发展的机构。大学生在拥有扎实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更要求在校园中寻找生态文化因子。大学要从传统的教育方式扩张到为社会服务的层面,积极融入现实生活中,使学生学以致用。让更多的大学生成为一个拥有生态环境意识和出色动手实践能力的优秀综合型人才。
二、基于生态文化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及其管理模式建设的有效方法
1.增加相关的生态文化课程,提升教学水平我国现有的课程还是沿用老一套的课程体系,在科学上可以说是比较系统化的,专业性分类也比较强,有一定的强化学生科技知识能力的作用,但是这对于现代大学培育出新型的符合国家和国际需要的人才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尽快优化改革现有的教学体系,增加相应的生态文化课程,并且要作为一门必修课程,让学生引起重视和激发学习兴趣。现在大学生的课程安排还存在考试科目和非考试科目不平等对待的现象,这对我国的大学教育发展是极其不利的。要彻底改革现有的大学生课程结构,改变以前那种零碎,没有目的性的选修课模式,相应的增加两门对我国现有大学生教育有很好帮助的课程,分别是自然与生态环境和人文科学,同时要适当地增加人文教育在整个课程结构中的分量。不仅要保证课程总科目的数量,还要大力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把特色教学的效果真正发挥出来。不是简单地把这两门学科添加到课程体系中就可以的,还要建立合理化、科学化的人文素质教育体系,并努力提高质量。学校的社团是多式多样的,如何最大化地发挥一个社团的作用,必须制定好相应的社团管理优化,对其中作用不大的社团进行改革,节约经费,合理分配到一些重点、需要的社团上。可以组建人文社团和自然与生态研究社团,在学校组织好宣传工作,让更多的同学加入其中,培养他们对生态文化的兴趣,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构建和完善生态文化教育和管理体制做任何的一项改革工作,首先一定要建立好相应的合理的保障机制,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同样的,基于生态文化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更不能缺少相应的保障机制。有效协调和加强各方面的规章制度、领导组织等,以便顺利完成我国生态文化的大学素质教育的改革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要建立计划方案的保障制度,按照教育部的相关需求及我国高校现有的素质教育任务安排,制定出符合生态文化标准的新型大学生素质教育实施方案,要求有明确的目标、有效的解决方法、基本的需要和必须采取的有效措施等等。这是从制度准则上有效保证新型教育工作能顺利开展。其次,从上层领导的组织安排工作入手,给予强有力的核心保障。只有上层领导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才能有效带动下面的老师和学生引起重视,才能够根据一所学校的实际情况,通过不同专业的分类对待,有着不一样的基本要求,相互之间协调统一,充分调动起所有人的改革积极性,认真对待生态文化在大学生素质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实施。要求务必切实认真地实施好,不能马虎作假。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各个院校分别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和其他部门如教务部等穿行、协调统一,努力解决好其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最后,从物质补助上给予帮助,做好切实的工作。我们都知道,任何一项新教育的改革或者规章制度的实施都离不开财政方面的支出。把生态文化的教育宣传工作落实到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和管理方式中也离不开财政的帮助。其中包括了一系列的硬件改造和实施,如增置新的相关书籍、组织同学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学校文化环境的管理工作等。除了硬件方面的改造,同样必须加强软件方面的升级。对于软件方面,雄厚的师资力量是根本保障,必须加强老师相关方面的培训工作,也可以招录一些相关专业的优秀老师,加强这方面的师资储备。只有合格优秀的老师才能培育出专业技能强的学生,所以必须实施快捷有效的方法,提高现在学校老师的生态文化专业知识水平。
3.设置相关的奖励制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只有提供一定的奖励方式,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教学工作是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核心的一项工作。要想最大化地发挥出老师的教学效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须设置合理的奖励方式。如把生态文化的教学工作是否按照要求顺利开展,并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作为相关专业老师的业绩考核准则之一。将学生的个人素质考核及对生态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关联到学生的期末成绩以及奖学金评定机制中,这样就可以有效地促进老师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同学们努力在课堂上吸收老师所教的知识,对生态文化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和实践,有效地保证了教学工作和教学质量。这样能为我国培养出有文化知识和动手能力,综合素质高,拥有生态文化素质的新型人才。
三、结束语
大学生素质教育范文6
素质教育的要义有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第二是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第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上面几种方法虽然不相同,但都说明了素质教育的本质。
二、新时期高校图书馆进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一)高校图书馆进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除了教室、实验室去的最多的地方。通过经常受图书馆环境的熏陶,可以使学生养成看书学习的好习惯。
(二)高校图书馆进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可行性
首先在图书馆的藏书方面:图书馆具有大量的藏书;其次在图书馆的服务方面:读者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图书馆的开放时间方面:高校图书馆每周开放时间一般在80小时以上,很大程度超过了课堂时间。
三、新时期高校图书馆进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大学生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这项系统工程中每一个要素都互相联系、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共同发展。图书馆不仅在大学生素质教育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同时在大学生素质教育方面还存在很多的弊端。
(一)高校图书馆进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现状
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素质教育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图书馆优雅的环境以及丰富的馆藏为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源提供了场所。但是我国高校图书馆现阶段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还没有意识到;文献资源的完整度和先进性问题等等。
(二)高校图书馆进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问题
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图书馆员是图书馆工作的主体和灵魂。妨碍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提高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工作岗位的固定不变造成馆员学习目标不明确,同时也失去了学习的目标;激励机制不健全,影响了管理人员工作与学习积极性;馆员相关学科专业知识的缺陷限制了工作范围。图书馆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图书馆是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库,大学图书馆在其成长过程中发展和完善了自身的职能,这些职能使它在大学中得以发挥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看来,图书馆对强化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意识比较淡薄。图书馆的馆藏面积不足,图书馆是学生学习的地方,是脑力劳动的场所,它要承受书刊资料的荷载,同时也要有足够的空间容纳更多的读者,为读者提供优美的环境以供读者学习。馆舍面积的不足会影响用户的学习积极性,例如高校图书馆存在严重的占座问题,尤其是考研时期。
四、新时期高校图书馆进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措施
目前许多高校大学生的素质较低,信息意识淡薄,检索技能不强,缺乏选择分析能力。鉴于这种情况,高校图书馆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一)建立高素质的专业队伍
要培养一支素质好,文化修养高,专业技术强的队伍。第一,要加强思想修养和职业道德教育。第二,调整现有队伍,建立合理智力结构。第三,通过多种渠道,提高现有队伍的专业水平。第四,重视尖子人员的培养。第五,要加强干部队伍的管理。不断提高馆员能力,主要体现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资源评价能力,交流沟通能力,专业知识学习能力等方面。
(二)充分发挥图书馆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首先,要充分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其次,要强化图书馆在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意识。图书馆作为大学生的“第二学堂”,对大学生素质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
(三)扩大图书馆馆藏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