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检测专业就业前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汽车检测专业就业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汽车检测专业就业前景

汽车检测专业就业前景范文1

大家好!我是来自xx系xx班的xx!这位是我的助手。我将与大家一起分享我的职业规划!与其说是规划,倒不如说是我的一个梦!不过这可不是做梦,而是梦想!为何这个梦想一直没有实现呢?今天我找到了原因,是因为他缺少一对可以自由翱翔蓝天的翅膀,所以今天我想为我的梦想插上翅膀!

步入大学生活,我们的生活空间自由多了,很可能会因无目标而迷失方向。给自己制定目标,就像是给船舶导航!日益激烈的就业压力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就更应该好好的规划我们的职业生涯!使自己能够有目标的学习,有目标的工作,有目标的生活,使自己每天都过得充实而有意义!而职业生涯规划则是为我们的梦想插上翅膀,让我们在人生战略上更胜人一筹!

今天我从五个方面向大家汇报一下我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一、自我认知方面

我是谁?我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我的业余爱好是:看汽车杂志、打篮球 羽毛球、听音乐、我心中的偶像是汽车大王——亨利·福特,希望和他一样开一所属于自己的汽车公司;我的职业兴趣是汽车检测。我性格开朗,擅长交际,是一名乐观主义者!这种对什么事情都乐观对待的态度能为我以后的创业提供很好的条件!而且我还拥有不服输的个性,所以我确信,我的人生必将是精彩而且辉煌的!我动手能力强,从小就对汽车有浓厚的兴趣,立志当一名汽车检测方面的技术专家。另外我学习成绩优秀,从高中到现在一直担任班级班长,班级群众基础好。鲁迅先生说过“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乐于奉献是我的人生价值观

我能干什么?我选择的专业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我觉得通过我的努力我将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汽车维修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证书,这将是我从事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在技能上的优势;在学校我擅长交际一直担任班长、学生会干部,有一定的组织与协调能力,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胜任汽车行业的高层管理者岗位。

但是我这人也有许多弱点:比如情感的波动比较大;不喜欢单调重复的工作;过于自信忽略简单;总是不满足得到的;做事有点高傲;喜欢以自我为中心;有时候不体谅别人。

我会克服缺点,战胜自我:我是一个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人,所以我会真心向同学、老师、朋友请教,及时指出自身存在的各种不足并制定出相应计划加以改正。

二、职业认知方面

参考个人所处环境和周围可用资源,我对影响我职业选择的外部因素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

我们现在面临一个非常好的宏观环境,社会安定,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迅速,高新技术突飞猛进。但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型教育走向大众型教育的转变,大学生就业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近几年我国汽车保有量飞速发展,汽车将会由原来的奢侈品转化为普通的消费品。所以汽车修理业也会迅速发展。有业内人士曾这样形象地比喻道:如果把汽修行业比做医院的话,现在最缺的就是医生。据报载,目前全国范围平均有70%至80%的汽车维修工都是初中毕业文化程度,汽车维修行业急需高素质的人才,所以我选择了盐城技师学院汽车系学习汽车维修专业。

盐城是个发展中的城市,是江苏省委省政府重点规划的沿海大开发重点发展城市之一,特别是汽车产业是盐城发展的支柱产业。新能源汽车是今后盐城汽车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盐城交通便利,四季分明,气候适宜,环境优美,生活安逸,所以我喜欢这座城市,我将在盐城发展!

我是来自江苏盐城射阳一个贫苦农家的孩子,家庭贫困但很温馨,但我始终相信一句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逆境出人才,我现在贫困,但我的将来一定很美好。

平凡的我,平凡的心,我坚定地选择了从事汽车检测与维修这一职业并将不断地攀登这个行业的高峰,我要为了这一目标而努力拼搏,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三、职业决策方面

就业不仅仅是对职业的选择,也是个人对将来人生道路和生存方式的选择。我之所以选择了从事汽车维修师这一职业,是因为我在职业决策上注意了以下四个方面:

一、从客观现实出发:目前,随着汽车业的发展,汽车检测与修理业也迅速发展,社会迫切需要汽车检测与维修人才,所以我很看好汽车检测维修专业的就业前景

二、比较鉴别:在职业和我之间进行比较,将职业对人的要求具体化,比如教师职业要求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艺术工作者要求有丰富的创作力等等。结合自身的条件,我觉得我可以很快地融入汽车检测与修理行业。

三、扬长避短:在选择职业时,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长处是什么、短处是什么。我在选择职业时充分考虑到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专长,有利于个人全面发展。

四、适时调整:依据以上三个策略,可能当时的选择是对的,后来情况发生变化,如果不能实现原本设定的职业定位目标,结合自己的特长也可以试着从事与汽车有关的行业比如汽车销售、汽车保险、二手车交易等。

我的职业目标是:汽车检测与维修高级技师、汽车行业高层管理者、有属于自己的公司

我的职业发展路径是:毕业后两年内取得汽车检测与维修技师和机械制造本科学历(这个目标我现在已基本实现)成为汽车维修店或4s店检测或维修人员、汽车企业基层员工。毕业后五年内取得汽车维修高级技师;成为汽车维修店或4s店技术骨干、汽车企业中高层管理者。毕业后十年内成为汽车4s店技术顾问,汽车行业高层管理者。毕业十五年后我想使自己掌握足够的资金有属于自己的公司。

四、职业评估和自我评估方面

“知己知彼”可以说是经久不衰的兵家战略。在清楚地了解自我并知道哪个行业适合自己以后,我会问自己三个问题: 我了解这个职业吗?我凭什么胜任这个职业的工作?我有多大机会?

我从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进行了全面分析

这种分析也会有不足的地方,我将在就业前再作风险评估,并且加强风险意识。

一切内在的、外在的变化因素都会对规划发展构成威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现在做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是在描绘我的职业蓝图,但不能盲目自信与自我陶醉,一天没有达到目标都不算成功。因此,风险、危机、意识是不可缺少的!

以下是我目前能够观察预测到的三个风险、危机,同时我还分别制定了应对方案。

五、计划与方案方面

我把重点放在大学期间发展计划上,请大家看我的课件,我把大学期间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规划。相信通过努力定会实现我的目标 。毕业后我分五年一个阶段,从发展目标计划、方案措施及规划管理三个方面进行了规划请大家来看屏幕XX---2019,适应职场生活,实现从员工到管理者的进步。考取汽车技师资格证书+本科证书。成为汽车维修店或4s店检测与维修工、汽车企业基层员工。2019---2023,考取汽车维修高级技师;成为汽车维修或4s店技术骨干,发展人脉,工作岗位上升为企业中层管理者,组建幸福的家庭。2023---2028,成为汽车4s店技术顾问,成为汽车行业高层管理者。提高学识;掌握资金.2028以后,事业稳步发展,达到职业目标。拥有自己的产业.退休前成为工作领域的专家或带头人,家庭和睦事业有成。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山峰,雕刻着理想、信念、追求和抱负。

汽车检测专业就业前景范文2

【关键词】高职学校汽修教学维修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8-0167-01

教育部等六部委已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列入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计划,进行重点扶持,广大高职院校也将汽修专业作为了学校的重点专业,进行优先发展。那么,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成了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一大课题。

一 汽车维修人员的素质应满足汽车产业现代化的需求

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带动了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对汽车维修人员提出了更严格、更全面的要求。尤其是现代以电子装置为主的高新技术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产业,决定了汽车维修人员除了要掌握机械维修技术外,还要掌握现代电子维修技术。这对高职院校培养汽车维修人才提出了新的挑战,相关专业课程也要与时俱进地进行改革。

1.对汽车维修人员知识结构的要求

随着高新技术产品在汽车产业中的广泛应用,传统的以机械装置为主的维修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机电一体化的现代汽车的发展要求,因此必须优化汽车维修人员的知识结构,让其跟上时展的步伐。汽车维修对技术要求最高的,所以说汽车维修人员除了要掌握机械类的专业知识外,还需掌握信息传感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及新材料等方面的知识,熟悉新设备和新装置的操作情况,成为知识全面型的技能人才。

2.对汽车维修人员维修手段的要求

凭经验和感觉是传统的维修手段主要方式,对于现代化汽车来说这已远远赶不上维修的要求。那么,就要求汽车专业维修人员的维修手段要及时更新,转变为“检查靠丰富的资料库,拆装靠先进的维修设备,检测靠现代化的检测仪器”的维修手段。如对汽车进行检测时,可利用电控单元的装置,诊断设备通过接口与其电控单元相连接,读取出故障代码,从而为维修人员提供出相关故障的位置和原因等,以便于维修人员能及时有效地采用合理的维修手段进行维修,从而大大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3.对汽车维修人员维修方式的要求

在对维修手段更新的同时,当今的维修方式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正逐步朝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维修方式已由原来的出现故障后再修理转变为现在的定期检测、定期强制性维修和根据具体情况适度维修的维修方式。这样能够保证汽车运行一定的里程或时间后得到相应的维护,从而有效地保证了汽车处于一个良好的运行状态,减少故障的发生。维修方式的再一个改变就是由原来的修复受损部件到现在的换取新部件的方式。受损部件虽然修复后能够使汽车继续运行,但其性能等各个方面已大打折扣,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安全隐患。而换取新部件,既可以减少汽车维修的时间,又能保证汽车维修的质量。

二 高职汽修专业的发展应满足汽车产业现代化的需求

现代汽车装备在不断升级提高,对汽车维修人员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高职院校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因此,高职院校汽修专业在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必需的基础知识,还要让学生熟悉现代汽车的结构、传感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熟练地对汽车产生的故障进行判断、检测和维修。因此,高职院校要通过调整课程的设置,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校企联合等方式为社会培养出符合现代化需求的汽车专业维修人才。

1.调整教学计划,优化课程设置

高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的课程设置应本着与时俱进的原则,立足于时展的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操作能力。在具体教学时,要以当前具有代表性的车型为例,让学生了解最新汽车的技术与发展趋势。要敢于进行课程改革,利用新教材代替旧教材,或在旧教材基础上增加新的内容,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实现学以致用。

2.改革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时,要本着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使学生在理论支持的基础上掌握规范的操作方法。教师既可以通过实训室的现场实物操作,也可以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模拟演示,有效减少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产生,构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加强校企联合,理论联系实践

校企联合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最有效途径,学校可以通过与企业联合,让学生通过到企业见习或顶岗实习的方式来更加熟悉汽车的内外结构、工作原理等,这样既能巩固和掌握所学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维修技术,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总之,现代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对高职院校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它既为汽车维修专业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又促使高职院校加大对汽修专业从硬件到师资等方面的投资。因此,学校和教师要与时俱进,为培养优秀的汽车维修专业人员贡献自己的最大努力。

参考文献

[1]郭向荣、蔡兰兰.高职汽车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及教学改革探索[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5)

汽车检测专业就业前景范文3

三本院校如何挑?

面对众多三本院校,基本的选择思路可见下图(星级代表重要程度)。

选择三本院校时还有不少小窍门:

查清母体高校的优劣,选择民办院校最好实地考察

独立学院必须真正具有独立性,但是,“独立”并不意味着与“母体”毫无关联,“母体”的办学实力、师资水平等对独立学院还是会有一定的影响。“母体”的校园文化、办学风格等也比较容易对下设的独立学院产生影响。一句话,母体高校决定三本院校优劣,在选择三本独立学院时,考生一定要仔细考察独立院校的母体高校情况。以广西大学下设的独立学院行健文理学院为例:广西大学本身就是广西唯一一所“211工程”的重点大学,同时也是广西规模最大、办学质量最好的大学之一,而其麾下所属的行健文理学院,不仅和广西大学校园仅一墙之隔,而且在教学资源上还实现了同享共用,所以选择这样的三本独立学院就能实现“分”有所值。

尽管如此,目前全国独立学院的总体发展水平尚不平衡,考生可通过电话、网站、招生简章,甚至亲临学校实地考察等方式,充分了解各独立学院的办学历史与办学现状。由于民办三本院校情况比较复杂,在选择上最好实地考察,找往届校友了解一下真实情况,不能轻信宣传。

考虑经济实力

“一年1万多元学费,再加上其他费用,四年大学上下来得10多万元,普通家庭哪有那么多钱呀!”河南的一位考生家长曾忧虑地向笔者诉苦。这也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家长的心声,三本院校在很多时候都是“想说爱你不容易”。但也有些家长认为,按照当前教育形势,自己的孩子上了专科以后还得上个本科,不如现在多花点钱上个本科合算。三本对于高考成绩在第二批本科线以下,又想上本科大学,且经济充裕的考生来说也是个机会。

三本院校都是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举办的,所以学费相对要高。因此,考生在报考时一定要结合家庭实际经济能力,报考能够负担得起学费的院校。在奖学金方面,三本院校的学生与其他普通院校的学生一样,可以享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但国家政策未在助学贷款方面作出十分明确的说明,各省市对助学贷款方面的政策规定也有区别。大部分省市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可以在本地民政部门开具“贫困证明”,开学报到后在所读院校申请助学贷款或在生源所在地申请国家助学贷款。

选准专业,为就业打好基础

就业可以不靠文凭,但一定得靠能力。对于学生自身而言,求学就是讲究学以致用,选择三本学校,应该选择一些专业性强、社会急需的专业。很多用人单位招聘时除了看学校,更看重的是专业,希望学生有一技之长。在现在的职业竞争中,“重学校轻专业”是普遍现象,但并非三本学生就注定当炮灰。确实不少企业招聘时会在意应聘者是不是名校毕业,但也有不少企业更看重专业。因此,如果要就读三本,选择专业性强的专业更有就业优势。2006年陕西理科考生小白,选择了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的建筑学专业,这个专业目前除一些名牌重点大学开设外,其他院校开设较少,由于这个专业人才紧缺,学校培养学生质量过硬,他一毕业就被辽宁一家设计院“抢去”了。但是,对于有深造意愿的考生而言,在选择专业时,除了就业,还要考虑成长性,比如考研、考公务员、出国等。

最后,地域也是左右考生和家长的因素之一。除去很多考生个人学习外的原因,笔者建议考生和家长放弃对中小城市的成见,因为城市的大小和学习效果如何没有绝对联系。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郑强教授曾公开表达过自己的切身体会,在过去10多年的系主任生涯中,他所在系招收的博士生很多都来自二、三线城市的一些并不出名的大学,“211”和“985”高校的学生反而没有那么多。

高职高专如何挑?

我国现有高职高专院校一千多所,三本院校和其相比只是个“零头”,所以高职高专院校选择起来更加困难。同样,选择高职高专院校的基本思路可见右图(星级代表重要程度)。

以下是选择高职高专院校时的小窍门:

重在搞清学校的来龙去脉

那些从过去一批老公办中专升格而来的,尤其是由国家重点中专升格来的院校底子相当不错,选择这一部分高职高专院校不用担心。如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创建于1980年,前身是山东省城市建设学校,建筑工程技术是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给排水工程技术和园林工程技术是省级示范专业。另外,对国家首批100所高职示范校的选择也不用担心。而有些民办的高职院校开办历史比较早,经验丰富,已经适应了市场经济的变化需求,在就业市场也有很高的口碑。需要提醒广大考生的是,对于一些办学历史不长,校名很“花哨”的院校就要寻根问底了。

无论选择哪类高职高专院校,一定要察看其“前世今生”,这有助于发现该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优势。如考生要选择报考长春汽车高等专科学校,就必须了解长春是中国汽车人才培养基地,而该校是经教育部批准,由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出资承办的一所普通高等学校,2006年跻身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再如,民办的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的民办高等院校,是中国500强企业步长集团办学,其设立有经济贸易类、医学类、珠宝鉴定加工等高职专业,学生可以学到很多实用的知识,就业前景也比较乐观。选择高职高专,如果按照这个思路去选择就不会出现大的偏差。

关键要看能不能学到实际的技能

有调查表明,在一个经验丰富的技师面前,约有7.33个就业岗位等着他挑选。深圳的一家企业开出6000元月薪仍未能如愿找到高级钳工,无独有偶,浙江一家企业用年薪70万元从日本请来一名高级技工。在大学生和研究生被招聘单位拒之于门外已经司空见惯的今天,一些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却在就业方面显示出很大的优势。据统计,广东省高级技工人才缺口达300万,一些高级技工的工资水平甚至高于一些本科毕业生。现就读于湖北江汉某职业学院的周军,对自己选择的高职计算机多媒体应用技术专业很有信心,“选对了学校,上对了专业,清楚自己的方向,心里很踏实。像计算机这些操作性很强的专业,有技术就是关键,不一定非读本科,上高职还能节省出一年的时间呢。”据他一个已经参加工作的朋友说,他们公司招人从来不看学历,只要能做出东西,有好作品,公司就会接受。“光会动口不会动手,就算是研究生也是白搭。”

就业是硬指标

升学是金,就业是本。特别对高职高专院校来说,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考生选择了某一专业,就相当于确定了将来就业的行业或岗位,或者说意味着这一辈子要“吃那行饭”。高职教育的这一特点也决定了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优先考虑专业和就业。

高职高专院校以其培养技能型、实用型、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目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与欢迎,特别是许多高职院校都有一些“订单培养”的专业――学校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和签订的协议,培养符合用人单位规格的人才,这就是“以就业为导向”设置专业的一种典型形式。这种模式使学生在入校时就明确了发展的方向,解决了就业去向问题。如:湖南信息科学职业学院与清华同方等知名企业联合办学,该校在全国首创的车模专业,学生在大二时就已被“订购”一空。近几年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最高的专业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护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数控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通信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酒店管理。

结束语

三本还是高职?结合规划做选择

媒体实录

2010年10月《中国青年报》报道了一位广西高考生的择校经历。报道称该生在高考成绩超过一本线4分并可以申请少数民族加分的情况下,放弃了本科志愿,选择了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就读。他在博客上用7句话交代了选择高职的原因:“1.技能比文凭更重要;2.创业而非就业;3.想学技能不想学理论;4.感兴趣;5.想‘化想为行’;6.做自己想做和要做的事;7.我的人生我做主,我的故事我来书写。”新浪网针对该事件的调查有13900多人参与,68.3%投了支持票,认为“专科注重技术,面对本科扩招的如今,就读专科更有竞争力”;21.1%的人表示质疑,认为“多数企业更看重文凭,就读本科就业更有保障”;10.6%的人认为不好说。

总的来说,三本毕竟是本科,对个人再学习和今后的发展相对有利。三本应届毕业生能直接考研,报考公务员也更方便。三本院校办学时间普遍不长,但一些独立学院由于有母体院校的支持,再加上大部分三本院校自身的努力,正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点。

高职生在求学的道路上的确选择少一些,毕业以后还能坚持继续学习的学生非常少。出国是最多人选择的一条继续深造的路,但却备受类似“洋垃圾”的质疑;另一条路为专升本、夜大本科、大专起点的硕士专业学位等,基本上以在职居多,最后能学有所成的屈指可数。以专升本为例,不少高职生都会为自己确立一个“专升本”的目标,但是能获推荐参加“专升本”考试的人数仅为高职学校在校生总数的15%,且续本所花费的时间、精力并不比直接上三本少,从经济效益上看没多少差异,同时也延长了在校学习的时间,毕业证书上又多了“接轨”的字样。

汽车检测专业就业前景范文4

关键词 产业结构调整;专业结构优化;职业教育;中高职一体化;浙江省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22-0035-07

作为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纽带,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受产业结构调整与中高职一体化的双重制约和影响。一方面,产业结构调整对专业结构变化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另一方面,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产业升级又加快中高职一体化的进程,建立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已成为职业教育自身改革的重点和发展趋势,中高职一体化是专业结构优化不可或缺的考虑因素。因此,对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优化的研究,有必要回到产业结构调整和中高职一体化的双重视阈中进行考量。浙江省是全国首个“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试验区”的试点省份,也是率先探索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改革的省份,本文以浙江省为例,把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的状态分析置于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构建的分析框架中①,通过分析产业结构对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的作用机制,探讨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优化对策。

一、产业结构调整和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优化的基本概念及作用机制

(一)基本概念

产业结构和职业教育专业结构是两个不同概念的事物,分属两个截然相异又彼此紧密联系的领域,各自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产业结构”是经济学领域的概念,自20世纪40年代产生至今,人们对产业结构的内涵仍无统一的认识,按照产业结构研究的内涵和外延的不同,对产业结构的概念界定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产业结构指产业间的关系结构,包括构成产业总体的产业类型、组合方式,产业间的本质联系,各产业的基本技术、发展程度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而广义的产业结构除了狭义的产业结构内容外,还包括各产业在数量上的比例关系及在空间上的分布结构等[1]。本文所探讨的是广义的产业结构,即从质和量两个维度进行探讨,产业结构从质的角度揭示经济发展过程中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起主导和支配地位的产业不断替代和更新的过程;从量的角度反映了一定时期产业内的比例关系。

产业结构调整是产业结构朝一定目标的发展变化,是指根据一国或地区的战略发展,对现有产业和资源重新调整,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高度化和融合化,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内容和必然结果,是以技术升级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优化”的集中体现和主要特征,也深刻影响着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的发展和变化。

职业教育专业结构是指职业教育专业领域内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职业教育专业内的构成要素,包括专业的口径、质量、内涵等;二是在一定专业内涵基础上专业间的构成状态,包括专业的数量、规模、布局及衔接关系等。在区域层面内,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优化是指通过专业种类和数量增减,比例和布局调整,不断提高内涵和突出特色,提升职业教育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增殖过程,即通过调整专业数量、层次、空间、规模、速度、质量及技术服务,适应产业经济转型的动态优化过程。

(二)产业结构调整对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的作用机制

通过对产业结构和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基本概念的分析发现,两者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紧密联系,产业结构调整是影响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优化的深层次和决定性的因素,而专业结构调整又反映并影响着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对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的影响和作用是以就业结构为纽带发生联系,并受时空条件的制约。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对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产业结构调整对职业教育专业数量结构和规模结构的影响。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要求职业教育各专业的招生数量、在校生数量和毕业生数量与区域产业吸纳人才的数量趋向一致,专业规模调整速度与产业吸纳人才的速度大体一致,在“供给―需求”上保持总量平衡。二是产业的高度化对职业教育专业层次结构产生重大影响,要求区域内中等、高等职业教育各专业人才与产业人才需求层次相一致。三是产业空间布局变动要求专业空间布点适合产业空间布局。四是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高度化和融合化对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标准提出新要求,要求职业教育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规范标准等方面与各产业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相一致,这是判断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是否适应的一个核心指标,也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五是产业结构调整对职业教育专业技术服务结构的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直接表现为以技术升级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优化,必然要求职业教育承担更多的“技术创新”和“社会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各专业“科技孵化器”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产业结构调整对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的影响并非是单向的、机械的、静止的和线性的,它们作为两个各自开放的现实性系统,两者的关系是双向的、动态的以及线性和非线性的有机联系。因此,在产业结构调整对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同时,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对产业结构调整也表现出相应的“反作用”影响,这种“反作用”体现为在一定时空范围内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适应,其特点是模糊性和动态性,而不是精确的、静止的和片刻的。

二、基本情况与主要问题――浙江省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状态分析

有针对性地研究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的优化,须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以区域内产业结构为参照物,对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进行实证意义上的状态分析。所谓状态分析,是指对专业内构成要素的形态和内涵以及专业间构成关系的聚合态进行实证分析的方法,以便科学分析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的静态特征和动态轨迹,从而准确把握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本情况②

1.在设置规模上形成了面向一、二、三产业较为齐全的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体系

2011年,浙江省有中等职业学校424所,招生23.88万人,高等职业学校46所,招生数达12.76万人。从专业设置来看,已形成设置齐全、具有一定规模的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体系,见表1。2011年,浙江省职业教育专业布点数为3286个,其中中职和高职院校专业布点数分别为2186个和1100个,专业布点在职业院校分布呈集中化和规模化趋势,平均每所中职学校开设的专业数为7个,平均每所高职学校开设的专业数为23.91个。从专业设置对应的行业和产业看,目前职业教育开设的专业涵盖了经济普查中所列的农林牧渔、采矿、制造、建筑等行业,专业大类涉及率达100%,其中,面向第一产业的农林牧渔类专业布点105个,占职业教育专业布点总数的3.20%,面向第二产业的加工制造类、资源环境和土木水利类专业布点总数758个,占职业教育专业布点总数的23.06%,面向第三产业的专业布点数2423个,占职业教育专业布点总数的73.74%。可见,浙江省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主要集中于第二和第三产业,专业设置突出市场导向,侧重与区域经济的紧密结合,具有较强的行业性和应用性。

2.在比例上形成了以加工制造类、信息技术类、交通运输类和旅游商贸类为主体的专业结构布局

浙江省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布局基本形成了“两头小、中间大”的“哑铃型”结构,即一些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紧密结合的加工制造类、信息技术类、交通运输类和旅游商贸类专业在数量和规模上成为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的主体,而资源环境、农林牧渔、能源与新能源类专业以及公共服务类、体育健康休闲类、司法服务类专业在专业结构中所占比例较低。首先,从专业布点数看,加工制造类、信息技术类和旅游商贸类专业占中高职专业布点总数的64.92%,而资源环境、农林牧渔、能源与新能源类专业仅占中高职专业布点总数的3.97%,公共服务类、体育健康休闲类、司法服务类专业仅占中高职专业布点总数的2.71%;其次,从专业招生数和在校生数看,2011年浙江省高职招生专业数252个,招生人数前十位专业全部是加工制造类、信息技术类和旅游商贸类专业,分别是会计、计算机应用技术、酒店管理、电子商务、建筑工程技术、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商务英语、机电技术一体化和国际贸易实务,占高职招生总数的29.52%;同样,中职招生数前十位的专业也全部是加工制造类、信息技术类和旅游商贸类专业,分别是会计、数控技术应用、学前教育、计算机应用、汽车应用与维修、旅游服务与管理、电子商务、机电技术应用、国际商务、机械加工技术,占中职招生总数的48.80%。

以加工制造类、技术信息类和旅游商贸类为主体的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现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职业教育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目标和方向,也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现状基本一致,以2011年第一季度浙江省劳动力需求为例③,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仍是人力资源市场中吸纳劳动者就业的主体行业,这五个行业的用人需求占总需求的88.38%,其中制造业需求人数占总人数的50.53%。

3.在能级上形成了“中职重基础、高职重方向,中职重技能、高职重技术”的专业层次结构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对人才结构层次提出了新要求,职业教育高移化和中高职一体化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2012年3月,浙江省开始进行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加强中高职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等方面的衔接,旨在优化职业教育专业层次结构,在能级上形成“中职重基础、高职重方向,中职重技能、高职重技术”的专业层次结构。职业教育专业层次结构主要反映在专业口径和课程设置的能级差异上。以加工制造类专业为例,2012年,浙江省中职教育加工制造类设置的主要专业有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加工技术、电气技术应用、电气运行与控制、机电加工技术、 数控技术应用、模具加工技术、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汽车检测与维修等,而高职加工制造类设置的主要专业有机械设计与制造、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工业设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钢结构建造技术、机械质量管理与检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整形技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等。因此,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在专业名称和内容上既有相似性,又在专业口径、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上有所区别,中职教育的加工制造类专业偏重于基础性和职业性,专业设置强调职业基础,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基础性和单一性技能,而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更突出专业性,强调培养学生专业的系统性,旨在培养应用性和管理性的专业技术人才。

4.围绕市场设置专业,初步形成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结构调整机制

近年来,浙江省围绕深度对接产业结构发展,以建立职业教育专业市场需求调研与专业预警机制为载体,把区域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作为专业结构调整的关键,逐步形成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结构调整机制。自2011年开始,全省各地加强了对新设专业的审批管理,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专门发文公布当年职业学校新设专业目录,并规定“凡同一设区市内已有3所以上职业学校开设的专业,原则上不再新批准设置”的有关要求,同时严格控制新增设布点数多、社会需求不大、就业前景不好的专业。以中职教育为例,全省当年停止招生并予以撤销的中职教育专业点有299个,新开设专业点103个,两者相抵共减少专业布点196个。

浙江省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始终立足区域产业发展实际,注重专业结构调整与区域产业转型互动,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围绕支柱产业做强主体专业。以中职为例,2011年,全省中职学校共设置主体专业点700个,校均为2.2个,主体专业点占专业布点总数的比例达到31.5%。在主体专业布点中,先进制造业专业点321个,现代服务业专业点356个,现代农业专业点23个,分别占主体专业布点总数的45.9%、50.8%和3.3%。

二是立足特色产业做精特色专业。如温州市针对鞋服特色产业,开设了鞋革制品造型设计、皮革工艺等特色专业。绍兴市围绕食品饮料(黄酒等)特色产业,开设了酿酒技术专业。东阳市围绕木雕产业,开设了工艺木雕特色专业。

三是瞄准新兴产业开设新兴专业。围绕生物、新能源、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海洋、新能源汽车、物联网、新材料、核电等9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创造条件设置新兴专业,如金华市的新能源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湖州市的太阳能与沼气技术利用专业等。

(二)浙江省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1.职业教育专业供给与产业需求存在着不对等、非均衡关系

职业教育专业供给与产业需求之间的关系是动态的、历史的和相对的过程。职业教育专业供给和产业需求间的不对等和非均衡性,是指职业教育专业所培养的学生进入就业市场时在总量、层次、类别上与产业需求存在差距,出现失业、过度就业或教育不足等现象[2]。

在总量上,职业教育所提供的技能型人才无法满足企业需求,造成产业转型升级中企业“用工难”的问题迟迟无法有效解决。在浙江经济转型升级进程中,劳动力市场需求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低端劳动力刚需与技能型人才短缺长期相伴[3]。2012年,浙江省企业用工监测表明,一方面,普工需求占企业用工总需求的比重维持在70%以上,成为企业用工需求的主流;另一方面,技能型人才始终供不应求,各类职业资格等级的求人倍率(求人倍率=岗位数/求职人数)近年来持续保持在2以上。特别是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加快,海洋经济、服务外包、动漫、现代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现代农业等智力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大力发展,加大了对高素质劳动力需求,高技能人才数量短缺的现象更加突出。

在层次上,职业教育专业能级结构无法适应以技术升级为主导的专业结构调整要求,尚未形成“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层次鲜明、互相衔接的职业教育专业能级结构。所谓专业能级结构,是指专业结构中各个层次的比例关系。目前,浙江省职业教育专业能级结构单一,仅仅局限于中职和高职两个层次,没有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无法满足产业结构调整对高技能、高技术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1∶6∶14是目前国际通用的人才结构高中低级比例。2011年浙江省高职教育专业布点数为1100个,中职教育专业布点数达2186个,中职专业布点数接近高职专业布点数的两倍。以第一产业为例,浙江目前高职农经类专业布点数为32个,中职教育农经类专业布点数为73个,两者比例仅为0.44∶1,高职农经类专业布点明显不足,中高级人才培养结构比例失调,中初级农业人才比例过大,造成中职农经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偏低,高级农业经营人才培养明显不足,无法满足农业现代化对高层次农业技术人才的需求。

最后,在总类上,浙江省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比例处于不匹配状态,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三大产业之间的匹配度不高。 以中职教育为例,2011年全省三大产业的产值占比分别为5.00%、51.86%和43.14%,从业人员占比分别为0.02%、74.18%和25.80%,而服务一、二、三产业的中职教育专业在校学生占比分别为1.79%、24.44%和73.77%,中职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尚未形成合理的匹配关系。二是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三大产业内的行业结构之间存在着不均衡关系,见表2。第二产业的中职土木水利类、加工制造类专业在校生占比与从业人数占比的差为-18.38和-30.65,表明这两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模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而第三产业的财经商贸类、信息技术类和文化艺术类、体育健身类、休闲保健类专业与从业人员占比差为14.61、11.44和7.40,表明这两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模出现了产能过剩,超过了行业吸纳能力。

2.职业教育专业“同构化”现象较为突出,区域和院校之间专业建设缺乏特色

由于缺乏有效的专业结构调整统筹协调和运行机制,区域之间、院校之间的专业“同构化”现象较为突出,导致区域和院校之间专业结构差异性和互补性不强,专业建设缺乏特色。2011年,全省46所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布点数达27个,占高职院校总数的58.7%,招生人数6186人,占当年高职招生总数的5.98%;服装技术与加工、针织技术与加工、纺织品检验与贸易等三个专业布点数仅为4个,当年招生人数为116人,与浙江省作为纺织品和服装生产与销售大省的地位明显不相适应。同样,中职教育专业结构在设区市内低水平重复设置现象也较为突出,2011年,全省中职学校平均专业设置数达7个,部分区域内中职学校平均专业设置数超过10个。

3.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现代产业集群建设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一是专业设置与现代产业集群关联度不高,存在着专业设置的“盲点”。对应42个产业集群建设示范区,全省职业教育开设的专业不到60%,瑞安汽摩配产业集群、嵊州领带产业集群、义乌饰品产业集群等已成为当地经济支柱和特色产业,年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但还没有设立这些产业集群发展所需要的专业,导致这些产业集群创新和升级的动力不足,存在着低端化锁定的倾向。

二是专业规模无法满足现代产业集群发展的需求。支撑产业集群建设的骨干专业不足30%,以杭州装备产业集群为例,装备产业已成为区域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总量占杭州工业经济总量的1/4,而其对应的区域职业教育专业有机电技术应用、机械加工技术、数控技术应用、模具制造技术、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光电技术应用等,2011年,杭州市上述专业布点数为26个,在校生为7972人,招生数为2799人,当年新设置专业的学校为2所,当年上过专业停止招生的学校为5所。显然,无论是专业的存量规模还是增量规模,都无法满足现代产业集群发展的需要。

三是专业创新能力不足,无法支撑现代产业集群建设对技术升级的需要。技术升级和创新驱动已成为现代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特征。尽管近年来浙江省职业教育积极开展创新,提升专业创新能力,2008~2013年,全省中职学生获得专利授权324项,转让给企业专利数59项,转让金额541.27万元,学生的小发明作品为全省60家小微企业创造了6094.8万元利润。然而,浙江省职业教育仍局限于技能与技术训练层面,专业创新实践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专业创新能力较为薄弱,大多仍停留于传统产业改造中的“小发明、小创造”,与浙江省产业结构以技术升级为主导的调整要求不相适应。

三、产业结构调整和中高职一体化双重视阈下优化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的对策

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中高职一体化的双重视阈下,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优化既不是孤立的中职或高职内部专业类型的变动,也不是简单的数量上的“增”或“减”的问题,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优化本质上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立足区域产业实际,积极探索和构建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的、中高职一体化的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优化机制。

(一)加强宏观调控,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优化统筹协调机制

一是科学制订全省中高职一体化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规划,系统设计全省中高职专业结构优化的战略目标和任务。根据浙江省产业规划,按照“适应性、前瞻性、创新性、效益性”的原则,确立“专业数量规模对接产业发展规划、专业空间结构对接产业集群布局、专业层次结构对接岗位技能等级”的思路,制订全省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规划,强化主体专业建设,突出重点构建职业教育专业群,优化全省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努力形成产业结构调整与专业结构优化“耦合发展”的对接机制。二是建立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联席会议制度,构建中职与高职、教育与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企业的对话协作机制和平台。围绕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在人才需求预测、专业设置、培养标准制定、职业技能鉴定和论证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形成产业引领、政府统筹、部门配合、中高职衔接、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优化统筹和协调机制。三是搭建人才供需的“大数据”平台,建立产业发展与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之间的信息交流机制。增强学校对产业需求的前瞻性预测,引导学校及时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四是定期进行专业设置评估,建立专业预警机制,增强专业结构调整的灵敏度和科学性。建立职业教育专业预警机制,在专业设置和结构调整中,实现骨干专业与主体产业、专业核心技能与岗位需要的高度对接,促使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可持续发展。

(二)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优化动力机制

一是建立劳动力市场信息采集制度,从不同区域、产业、行业、岗位以及不同性质的用户在人才规格、人才层次、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方面的不同需求信息进行全面科学的采集,为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二是建立科学化的信息处理系统。由于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具有周期性和滞后性特点,要对劳动力市场需求信息进行科学的信息处理,突出对人才需求的动态预测和分析,对因产业结构调整等而产生的人力资源需求变化趋势进行研究和分析,分别提供近期、中期以及较长时期劳动力需求预测报告,为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提供科学性和可行性的依据。三是建立信息平台。各级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教育部门应通力协作,切实履行职责,建立和完善企业与学校供需信息双向平台,完善定期制度,让企业和学校都能及时掌握近期、中期以及较长一段时期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的相关信息,从而形成产业结构与专业结构之间“调整―优化―再调整―再优化”的良性循环。

(三)紧密对接产业和行业发展,建立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对接产业转型的运行模式

一是瞄准浙江省产业集群探索职业教育专业群发展新模式。要紧跟浙江现代产业集群发展趋势,对职业教育专业发展重点进行重新定位,以重点专业建设带动专业群发展,着力发展与区域产业集群适应的专业群。二是建立专业对接行业联动机制。成立由行业、企业和学校联合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建立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深入行业主管部门,担任行业协会职务等机制,使专业建设融入行业发展。三是深化专业对接企业、中职对接高职的校企合作和院校合作机制建设。各专业以若干骨干企业为依托加强专业建设,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担任兼职专业带头人,实施行业企业专家和学校专业带头人会签培养制度。以高职为主体,建立中高职衔接、企业资源共享的院校合作机制。

参 考 文 献

[1]张君生.论职教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的适应性[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1(4):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