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部素质教育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部素质教育方案范文1
中小学艺术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生处于思想结构形成的关键时期,在中小学实施艺术素质教育有利于激发中小学生的潜能,促使其全面发展。2008年,教育部指出要正确认识艺术教育的地位与作用,单县教育局为落实教育部意见,在履行中小学艺术素质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得单县的艺术素质教育走在了全省的前列。2015年单县举行“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以这次活动为契机,本文通过调查走访,分析单县中小学艺术素质培养现状及采取的评价方法。
一、单县中小学艺术素质培养现状
2015年,笔者先后调查走访了北城一中、北城二中、实验中学、实验小学等十几所中小学。通过调查走访,笔者发现艺术教育仍然是单县基础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多数中小学生都非常喜欢艺术课,而老师对艺术课程的态度则是忧喜参半,有部分老师认为艺术课程对于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帮助,有部分老师认为中小学生应以学习为主,艺术课会影响学生学习。艺术课程中只有音乐、美术这两门基础课程,而同属艺术课程诸如舞蹈和戏剧却没有学校开设;艺术教育条件差,课时少,有时为提高升学率而停课;教师在音乐、美术课的教学过程中,多是只关注培养学生技能,只重视艺术考试,而对中小学生艺术素质培养的意识淡薄,忽略了对中小学生进行人文知识的教学。学生仅从中学到一些音乐和绘画知识,没有更深层次的心灵上的感动,更谈不上艺术素质培养。艺术教育内容、方法及评价方法不能满足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求。
二、中小学艺术素质评价实施及建议
1.中小学艺术素质评价实施。我国传统的中小学生艺术教育评价方法以笔试为主,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艺术课程学习结果,忽视了中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情感及价值观等综合素质发展的评价。在艺术教育发展和推进的过程中,评价方法的完善和改革成为研究的热点。1999年国务院发文强调了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且明确提出实施素质教育的举揞:“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施启发式和讨论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学校由校长、各级领导以及相关教师组成专门评价小组,评价小组通过定期举办各类活动或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艺术素养的自然体现进行综合客观的评定。评价小组应严格按照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教师评价以及各级领导评价的步骤,在经过公示、申诉、复议、终评等环节的综合评判后得出确切的结果,最大限度地实现过程的公开与结果的公正。
2.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一,忽略艺术素养评价方案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各学校受多种因素影响,往往忽略了审美与表现等艺术素养的重要性,影响了艺术素养评价方案的实施。第二,各地在实施过程中的具体评价标准不统一。在艺术素养评价的过程中,各校标准的严谨程度、具体要求都存在很大的差异。第三,实施过程中具体的方案可操作性不强。评价方案在具体操作上存在具体评价指标难以计算、评价的操作客观程度难以保证、等级评定过程复杂等不利于方案实施的问题,阻碍了方案的具体实施。
3.中小学艺术素质评价方法的建议。针对目前的艺术素质的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从5个方面人手。①艺术素质培养应面向全体中小学生,因为提高全体中小学生的艺术素质才是成功的艺术教育的标志,也是我国素质教育的目标。②注重过程性评价,通过才艺展示、艺术展演等多种方式去了解,去评估。③采用多种评估手段,将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家长评价、老师评价与专家评价综合起来,从各个方面进行评估,并将上述评价方法全部纳入评价体系。④统一单县中小学生艺术素质评价方法,确保评价的公平性。地方性中小学生艺术素养评价方案具体标准的确定有利于推动全国相关标准的确定,为不同地区的中小学生提供公平的竞争平台。统一的标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艺术素养评价方案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有利于完善方案实施的方式和过程。⑤完善中小学生艺术素质评价方法内容,与时俱进。在对中小学生进行艺术素养评价时,具体的评价方案要切实做到与时俱进,根据不同的情况适时作出调整。
三、结语
近几年,单县教育局及教育工作者逐渐认识到中小学艺术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单县中小学艺术教育形式也越来越多样、方法越来越灵活,充分体现了单县教育局、校长及老师对艺术课程性质的透彻理解,对艺术课程理念领悟到位。未来中小学生艺术素质培养将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艺术素质评价方法也会更先进、科学,与时俱进,从而开创单县艺术教育的新局面,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更多具有全面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
教育部素质教育方案范文2
现将《**省教育厅关于<**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办学行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并提出以下工作要求:
一、各地和各学校要组织广大干部、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办学行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及《实施意见》精神,这是当前我省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和准则,要认真领会精神、提高认识、明确要求,把思想和行动迅速统一到国家和省上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上来。
二、各地各校要以对国家和民族未来高度负责的精神,把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作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件大事来抓,切实加强领导,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完善工作机制,确保措施到位。要依据本《实施意见》精神,研究制定本地本校的实施方案和措施,对照《实施意见》的各项要求开展自查自纠,梳理问题,分析原因,针对办学中存在的违背素质教育要求,加重中小学生负担的突出问题,认真及时整改。同时建立完善切实可行的制度和长效机制,使规范办学行为的各项规定落到实处。
三、各地要加大督查力度,建立规范办学行为的专项督查制度,采取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明察与暗访相结合,来电来函随查等多种方式,及时发现和督促纠正违规办学行为。要建立督学责任区制度,对辖区内中小学办学行为进行有效监管。各地要把规范办学行为纳入对部门、学校有关评优和表彰奖励,纳入对校长、教师的考核和评优评选中。省政府教育督导团和教育厅将开展规范办学行为的专项督导检查,并将各地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情况纳入对各市(州)教育行政部门目标考核、行风评议和对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和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
四、各地各校要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有关活动,积极开展对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政策、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进行宣传报道,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教育观,争取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监督。要加强舆论监督,对严重违规的单位和个人以及重大违规事件进行曝光。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设立举报电话、电子邮箱等,对群众举报进行认真核查,重大问题核查处理结果要向社会公布,主动接受公众、家长的监督。切实为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教育部素质教育方案范文3
教师队伍不稳定与匮乏。在2006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中指出:“各校担任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教师人数应占校学生总数的0.15%-0.2%,专职教师应占艺术教师比例的50%。”也就是说,每1000名学生就要有1-2位艺术课程教师作为指导,这样的比例多数普通高校是没有达到的。
学校领导对音乐素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对艺术素质教育机构的建设不完善,缺少资金方面的支持和政策的保障。目前不少高校成立了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心、文化艺术教育机构,并由专业教师讲授音乐类课程、指导大学生艺术团。而实际上,艺术教育中心隶属或挂靠团委或某部门,使得音乐类教师在考核、职称申报评定、人员招聘、规划发展等方面都受到一定约束,教师自身发展空间非常小。
据调查了解,目前普通院校艺术类指导教师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学校外聘老师。部分高校缺少专职、专业的音乐类老师,为了保证课时量,长期聘请外校教师对学生的选修课进行教学。多数外聘老师都有自己的专职工作,所以会经常调换、调动,不能坚持并持续对大学生音乐素质教育教学长期进行专业教授与指导。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对音乐素质教育的长期性、合理性规划。第二,本校行政编制的兼职教师。目前有部分院校开设艺术学院和专业,有自己的专业艺术老师。也有部分行政教师毕业于音乐类高校。大学生音乐素质教育选修课程大多在晚间与周末时间,这类老师在工作之余也便担任此类课程。但校内艺术教师与行政教师的本职工作比较繁忙,在完成学校规定的任务后,又增加校音乐类选修课程的任务,往往要花费他们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却受到一定影响。
2.教师队伍的对策研究
2.1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音乐素质教育
为保证校对音乐类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的开设,对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普通高校应专门设立公共艺术课程教研室以及音乐教育研究所,有条件的学校应成立独立的艺术教育部门,并把大学生艺术团归属艺术教育主管部门管理。强化音乐素质教育师资队伍。目前,我国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理论研究非常薄弱,大多高校的音乐教育,多注重实践、而忽视理论研究,通过建立艺术素质教育部门,可以为高校音乐教师提供良好的科研平台,研究方向可以多有选择,音乐素质教育也更加规范化、合理化。
2.2保证专业教师队伍数量
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的教师队伍。当今随着高校的大面积扩招,大学生的数量逐渐增多,多数高校的音乐教师数量远不能满足音乐素质教育规定的数量与教学需要,尤其是在职专业音乐教师数量为之更少。因此需要多引进一些音乐专业综合能力强、音乐素养较高的专业音乐教师来加大高校的音乐教师队伍。虽然不要求教师在专业上非常精通,但要求教师在音乐理解能力以及声乐、器乐、舞蹈、编曲以及节目编排等综合能力上都要有所了解。并要求音乐教师了解基本的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综合学科知识,会把音乐学与各学科密切关系起来,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融会贯通。这样,音乐素质教育的课程才会保证良好的质量水平。
2.3著名专家进校园
引进著名音乐学院教授、专家作为普通院校音乐素质教育的外聘教师。定期为学生做高质量、高水平的音乐学术报告及讲座,并可以让专家、教授担任音乐理论课教师,为学生讲授音乐基础、欣赏等课程。让学生与大师间亲密接触的同时,对音乐有全新的认识与提高。
2.4完善考核政策与奖励制度
教育部素质教育方案范文4
以下文章由工作总结网小编推荐!
一学年来,我校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坚持科学管理、求真务实,学校内部管理不断强化。我作为分管教学业务的副校长,以全面落实课程方案,提高课程实施水平为工作重点,以创建高效课堂示范学校和“三好一星”活动为契机,着力推进师资队伍业务素质提高,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取得了一定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外出培训与校本研究并进,大面积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我认为,学校教师队伍自身知识丰厚,对教学内容理解透彻,教法学法研究到位,日常教学中就能够游刃有余,也就是说,只有教师的高素质,才有教学的高质量。一学年中,我不失时机地安排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参加学科业务培训,骨干教师分别到滨州、博兴、枣庄、寿光、青岛、济南、上海等地听课学习、培训达40余人次,有一百五十余人次到县直小学参加高效课堂展示听评课研讨等业务活动,使全体教师都有外出学习的机会,我们还多次邀请县第一实验小学名师来校听课指导,让教师及时了解教学新信息,学习新教法。
校本培训也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方式,每学期初,我都结合实际工作状况,分学科安排一学期的校本研修内容,在每周的集体业务学习时间落实。本学期带领老师们组织了高效课堂创建和“三好一星”系列活动,学习高效课堂标准,分小组听评课,评选出了本校各科课堂教学名师十二名,我本人参加听课评课130多节,这些活动的开展,为教师搭建起了相互学习的平台,使业务能力和专业理论有效融合,教师的整体业务能力得到了提高,让更多的教师走上了县、市、省级优质课评选的讲台,一批教坛新秀脱颖而出,一学年内有16节课获奖,其中2节获省级奖,优质课获奖率比去年番一翻。
二、全面落实课程方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教育部素质教育方案范文5
关键词: 综合素质教育学分制 读书工程 技术创新
课外培养计划(第二课堂)以培养学生的职业关键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是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协调发展和提高的基本途径,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适应社会发展对职业技能型技术应用人才的需求,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体现显性课程(课堂教学)与隐性课程(课外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思想,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外实践训练,使学生的健康个性和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素质教育除了关心对人的素质发展与完善特别起作用的某些课程(即显性课程)外,还关心其他方面的教学内容。一是几乎在各类课程中都可能存在的相关内容;二是在课程展开之中存在的,不同于具体知识内容的态度、信念、情感等因素的作用;三是广泛存在于学校生活之中的隐性教学资源(亦构成隐性课程),这也是素质教育所关心的内容。很多高校从2008年起,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综合素质教育学分,将学生参与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校园文化建设活动、读书工程、公益服务、拓展性职业技能培训与技术创新活动等统一纳入课外培养计划,学生在以上第二课堂活动中取得的成绩和成果,以综合素质教育学分记载。为配套综合素质教育的学分制,很多学校也制定了“综合素质教育学分制管理实施办法(试行)”、“读书工程实施方案(试行)”和“职业技能创新活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实施办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以一种新的形式体现在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也以一种新的形式反映了学生的能力。
综合素质教育学分制的管理在实施的几年时间里,从已经毕业的学生的总体情况来看,在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提高了学生参与各项校园活动的积极性,一定程度地让学生离开电脑网络,参加更加多的专题讲座、校园活动、小组活动和技能竞赛活动,同时也促使学院开展更多的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读书工程活动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积极参与读书活动,通过读书活动体会读书的乐趣。在这个以电脑网络为主的时代,学生主要是以电脑阅读为主,给时间让学生静下心来看一两本书,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职业技能创新活动通过课外教学的形式,鼓励技能创新,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参与意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合作精神,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和适应社会、适应企业的能力。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科技进步和办学要求的不断提高,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都会出现一些新的情况、新变化,产生一些新问题。面对存在的问题,高校应增强责任感,不断研究新办法,解决新问题,促进综合素质教育的有效稳定发展。
1.实施方案的可行性不高。
虽然出台了一套综合素质学分管理的文件,但是在执行过程中还是比较混乱。学分的统计是由学生自己提供材料,提出申报,由班级的综合素质拓展小组负责统计,上报学生会的学习部汇总,最后由教务处确定学分,公示给学生。整个流程是比较流畅的,但是由于可以获得学时学分的项目比较多,学生提供的材料比较杂,而材料的审核主要是由班级的综合素质拓展小组负责,由于小组组员都是自己的同学,对于材料的审核比较随意,有时候有些学生同一个材料和可以在不同的项目里获取学时或学分,或在不同的学年里申请学时或学分,从而造成重复获取。从毕业的学生来看,有些学生的综合素质学分可以达到10个学分以上,超过所要求的学分几倍。而对于超出的学分按0.5的倍数可算入专业选修课的学分,一定程度地影响了学生选报专业选修课的积极性。因此,学校在制订实施方案的时候,应该要符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方案既要简洁,又要具有操作性,更要简化程序,整合项目内容,具体的项目应该避免重复获取学分。
2.教师在执行素质教育学分记载过程中,规范性不强。
在整个综合素质教育学分的记载过程中,由于管理文件比较多,有些教师对一些文件的学习有时候不够到位,认为综合素质学分不是课程学分,没有课程学分管理那样严格和规范,因此在操作过程工作,有时候不是很规范,例如有些学生参与了一个项目的培训,可能只是用了几个小时,但是有些学生写了十几个小时,指导老师也同样签名确认。在综合素质学分的管理上,教师只起指导作用,因此参与度不是很高。但是教师其实是整个活动的执行者,如果执行者没有认真执行相关规定,最后整个规定就只会流于形式。因此学校应该定期组织教师学习综合素质教育的文件和实施的办法,让教师清楚其重要性,清晰实施的方法和步骤,有一个规范的操作流程,尽量避免教师乱打分和给学分。
3.读书工程项目中,管理有欠缺。
在读书工程项目中,导读老师对选读书目的导读指导不够,有时候是流于形式,学生未能真正领悟到书中的精神或知识,未能和导读老师一起领悟读书的快乐。在整个读书工程项目中,教师对选报书目的积极性不高,学校的鼓励措施不强,未能引导教师推出更多更好的书目给学生选读,学生很多时候只是为了学分而读,最后就是整个效果比预期相差较远。对于读书工程项目,学校应该给予更大的力度支持,使教师能选一些好的书目和学生一起共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每本书目应该规定选读的学生人数,避免人数过多,教师没有办法组织好读书过程。在教师导读过程中,尽可能多地组织集中读书分享活动,共同体验读书的乐趣,避免最后只是通过一份读书报告就给成绩的读书项目。
4.素质教育在激励学生技术创新上作用未显著。
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高水平表现。创新教育是以培养高层次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为目标,不断开发人在创造性方面的潜能,是素质教育的深化和拓展,是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综合素质教育学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学生参与拓展性职业技能培训与技术创新活动,但是高校在技术创新的文化建设和营造的校园文化氛围方面做得还不够。从这几年来看,学生的技术创新性活动还是比较少。要创新不易,如果单单靠学生自身的能力还不够,学校应该从更多的方面进行改革,给技术创新活动提供更多的平台。同时应加强校园内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健康向上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文化育人,为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引导学生健康发展,发挥学生多方面的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达到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5.综合素质教育学分管理小组的管理有待加强。
在整个综合素质教育学分的管理上虽然成立了管理小组,但是管理小组的作用很有限,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很多时候学校和系部的管理小组都已经成立,可是有时候可能一两年也没有组织过一次会议,对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未能及时进行处理和修改。管理小组的工作很多时候都是停留在会议或书面上,未能落到实处。因此学校成立的管理小组应定期召开会议,而不是只是一个文件的小组,管理小组应及时总结实施的情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提出解决的办法,对实施部门反馈回来的意见要及时处理,不要一个问题反馈了无限次,最后还是一个问题。
6.加强综合素质教育学分的宣讲,让学生了解具体内容和操作流程。
由于综合素质教育学分的项目很多,以至于很多学生到快毕业的时候也没有弄清楚这些学分的组成,对具体的申报流程也不是很清楚,有些学生甚至连班级中有综合素质拓展小组都知道。有可能是学校的管理比较多,而综合素质教育学分又是一个新的东西,所以在宣讲过程中很多时候都是一两句话就带过,学生的印象就不太深。因此学校的执行部门应该加强宣讲力度,让学生知道综合素质教育的内容、操作流程。同时综合素质教育的学分应每一学年上报一次和公示一次,让学生清楚自己的具体情况,同时学生之间相互监督,避免到毕业的时候出现一些没有获得足够学分的情况。
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旨的素质教育的提出,是时代需要、教育发展的必然。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出好的人才。素质教育直接从人才规格入手,注重人才的全面发展,形成新世纪的新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它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宗旨与任务。而实施综合素质教育学分制的教学过程还是一个初步的探讨过程,当然综合素质教育不是为了学分,最终目的只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但是将综合素质教育列入人才培养方案,给予必修学分记载是人才培养过程中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的提高,是学校在推行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一种方法和表现,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又一举措。因此做好综合素质教育学分的管理,对做好学生的综合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楚廷.素质教育是通识教育的灵魂[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08(20):63-63.
教育部素质教育方案范文6
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在哪里?
2010年,成都市龙泉驿区教育部门创造性地提出“育人为本特色发展”顶层设计方案及配套评估体系,由此拉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教育教学改革。
不同于取向制度修补、模式建构、方式创新的“点线式”变革,这场由“顶层设计”战略思想催生的区域教育改革,从教育诉求的本质回归和理想建树,到改革创新的系统谋划、整体建构,唤起了长期潜伏和压抑的教育潜能,渐次觉醒的教育改革和创新能量。
时间回到2010年1月5日,龙泉驿区小学教育工作会上,龙泉教育部门基础教育一科相关负责人抛出“顶层设计”概念,并提出在全区构建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顶层设计”方案,立即引起教育部门高度关注。
两个后的3月16日,全区召开首次“顶层设计”研讨会。与会者凭着“遵循规律,摒弃功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龙泉老百姓做一件有意义的事”的激情,从龙泉教育近20年改革中追根溯源,寻找阻碍素质教育的核心障碍,对接教育改革的前沿走向,构思“顶层设计”框架。
也是这一年的7月13日,中央召开21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公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纲要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首次将全面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上升到国家意志的层面。纲要的出台,无疑给了矢志改革的龙泉教育人一个极有力的支撑。
同年8月18日,历经半年调研论证,易稿12次,《龙泉驿区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顶层设计”方案》应运而生,教育部门随即做出实施这一方案的《决定》。
建构“顶层设计”这一具有开创性意义的素质教育发展体系,不仅构建了龙泉教育改革的宏伟蓝图,更指明了龙泉教育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几年后,回忆起当年参与《方案》起草的那段经历,李金鸣老师仍激情难抑:“几经苦行僧似的历程,让人疲惫却又信心满怀,犹如经历了分娩前的阵痛纠结,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的明天。”
叩问教育本质的“顶层设计”
把“顶层设计”的战略思维引入区域教育教学模式的建构、方式的创新、路径的优化,是龙泉驿区教育局的首创。
“顶层设计”,这一概念来自系统工程学,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设计方式,无论最庞大的工程,还是伟大的社会发展事业,无不采用顶层设计。同样,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也需要顶层设计。它要求遵循规律、叩问本质,构建起引领改革的先进理念及其科学有力的规划系统和执行系统。
素质教育的本质问题,也是最核心的问题,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
“顶层设计”《方案》明确了“育人为本、特色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的小学教育改革发展指导思想,把“把培养习惯良好、基础扎实、身心健康、兴趣广泛、个性彰显的学生”作为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回答了实施素质教育的第一个本质问题――“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特色发展”是学校内涵发展的主要途径,《方案》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要求学校以特色项目和特色活动为突破口,在原有发展基础和坚守常规底线的基础上,大胆探索自主办学模式,努力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力争到2015年,全区基本实现小学教育现代化和小学教育均衡发展。由此回答了实施素质教育的第二个本质问题――“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顶层设计”,一场“心”的革命
“顶层设计”的另一个重大意义,是点燃了全区教育人的改革“心灵”。
作为一场对传统思维和行为具有颠覆性意义的教育改革,“顶层设计”给龙泉教育人带来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推行初女厶受到各种质疑也无可避免,然而,不同于以往的那些过分注重形式的变革,“顶层设计”触及的是教育的“灵魂”,因此自然也能唤醒教育人的“灵魂”。老师们也从最初的不以为然、有点抵触,到最后的高度赞同。
“记得那年秋天刚刚来到,‘顶层设计’就似一记惊雷,带着满心的迫不及待存龙泉小学教育的厚土上炸响。”对于“顶层设计”,龙泉第八小学校长秦文彬最初是持怀疑态度,甚至是有所抵触的,但最终完全接受:“从质疑、反抗,到踯躅、徘徊,我的犹豫不前丝毫挡不住她那耍唤醒一切的力量。观望中唏嘘,试探中认知,收获中喜悦……她一步一步走进我的心房,让我在不知不觉中习惯了她的陪伴关怀、她的启迪引航。”
“顶层设计”要求学校一切活动都应唤起每个人的精神诉求,充分激扬全体教师的生命激情和创造力量,共同构筑教育的梦想长城:教师要有教育理想。面对儿童的终身发展和幸福,教师永葆美好的理想和追求,才能迸发激情与诗意、机智与活力。这也催生了“顶层设计”的另一个重要的理念:“不唯分数而教,要为发展而教;不为生存而教育,要为教育而生存。”
“唯分数而教”关注的必然是分数,必然导致题海战术、机械训练、歧视学生……“为发展而教”则既要关注学生的现在,更要关注其未来;既注重其全面发展,又注重其个性发展;既教书又育人。
变“为生存而教育”为“为教育而生存”是对教师人生的价值引领。“顶层设计”注重“唤醒教师对生命价值的意识和追求”,引导教师“珍惜自己的人生选择,爱上正在做的事情,让必须做的每件事都富于意义、正在做的每件事都更加精彩”,精酿美好的教育人生。
龙泉驿区第三小学曾华春感悟道,“面对当今教学质量的压力,很多老师关注学生上课认真不认真,发言积极不积极,能不能完成作业,学习成绩怎么样,这些都没有错,但总感觉这样的教育缺了点什么。到底缺点什么呢?顶层设计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让老师们有豁然开朗之感。”
确立办学思想,构建“顶层设计”框架 办学思想是“顶层设计”的核心和灵魂,明晰办学思想才能解决“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它要求学校基于历史沉淀、运行现状和发展愿景,建树核心理念,找准办学定位,厘清办学思路。
“顶层设计”启动半年后,教育局发现各校办学思想建构还不够深入,遂决定再用半年时间深入开展“办学思想大讨论”。区教育局组织力量到各校开展校长、中层、教师三个层面的座谈会,看学校是否开展了办学思想大讨论,是怎样开展的,开展得怎样,并及时诊断指导。
在办学思想大讨论中,各个学校分层面、分专题、分类别充分开展大论坛,每位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探讨自己在践行顶层设计过程中的所得和反思。这样的论坛带来了民主自由活跃的学术氛围,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思考,智慧纷呈。
讨论中,大家发现,有一个问题非常具有普遍性:虽然很多校长都想当个好校长,但对做什么、怎么做却比较懵懂。
如何让“校长潜下心来办学,成为有思想、有理念、有作为的专业化校长”?“顶层设计”引导校长学会本质叩问、系统构建……提高办学的价值领导力、路径导向力和决策执行力像灯塔一样照亮了校长办学的价值观和方法论。
通过整整一年的建构,各校基本形成了相对科学系统的办学思想。绝大多数学校都基于人的发展,构建了各其特色的办学思想和“顶层设计”框架,找准了办学方向、路径和方法。
龙泉第四小学,作为一所从农村学校改造而来的新兴城市学校,与城市学校无论在硬件设备上,还是生源与区位优势上,都无可比性,唯一能比的就是教师的勤奋敬业,经过专业提升带来的先进理念和教育教学的行为方式。所以,四小提出了“关怀生命成长,共创幸福人生”这一极富时代特色的办学理念。
龙泉第二十小学,针对教师素质差异大,队伍建设出现断层、教师结构不合理、教育观念滞后、育人的成就感和职业幸福感下降的现状,提出了“书香浸润,阳光育人”的办学理念,构建了立体式交叉的阳光教育学校发展特色目标――“四位一体,和乐发展”,完善了“走近经典”的学校文化建设方案。
各校紧紧围绕办学思想开展工作,以办学思想为引领,深度思考学校发展;以顶层设计为统筹,中心突出,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落实具体,充分显示了有思想、有使命、有担当的领导团队精神。
如第四小学、第二十三小学等学校的《学校工作计划》,饱含深情和殷殷期望,既有精神引领,又指向明确、落实具体,体现了“有思想的办学”。第五深化学校办学思想内涵,深度诠释、努力彰显“用心成就最美的自我”……
在形成办学思想、顶层设计方案的过程中,各个学校上至校长、教师,下至学生,外到家长、社会,紧紧围绕办学思想思考工作、开展工作、指导工作,无形中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办学思想、顶层设计方案的形成也使学校找到了发展的方向、落脚点、办学方法,促进了学校管理思想的形成,提升了学校领导水平和办学品位。
特色办学,各校精彩纷呈
学校特色建设是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扬长避短的优势发展,是让每一所学校都精彩。建设特色学校的终极目标就是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实现基础教育的全面发展、均衡发展、优质发展。
2010年,区教育局提出的改革路径“确立办学思想一构建顶层设计一培育特色项目一形成学校特色一成为特色学校”,这是基于办学理念“育人为本特色发展”的预设路径。近五年来的特色实践轨迹是“彰显特色一呈现特色一突出特色发展一走向特色发展”。
2014年,根据实施情况,区教育局将改革路径修订为“确立办学思想(方向)一构建顶层设计(方案)一落实三性课堂(载体)一走向特色发展(过程)一成为特色学校”(目标),各校必须明确这五大改革路径,并依照此路径开展工作,实现“一校一品”的特色发展目标。
各学校围绕办学思想,努力走向特色发展,提出了自己的主张,确定了思路和措施,因地制宜、扬长补短、基础扎实、特色突出。
正如龙泉第三十小学曾贤志校长所说:“很多人只知道我们学校的足跑,我们不是只有足跑,我们是爱的教育。”校长们不仅仅满足于单项的特点,而是渴望学校整体品质的提升、办学思想的凸显、办学特色的呈现。
“学校在做育人为本特色发展,不是学校需要什么特色,而是提供学生成长需要的平台和机会,今天的教育教学活动,要想着学生6年后的面貌,更要想着学生20年后的发展。我们需要以办学思想为统领,结合校情,不断丰富内涵,遵循规律,完善更新培育体系,逐步凸显学校特色。”这已成为众多校长共同的心声。
如今龙泉驿区的“特色办学”已渐成佳境,打造特色学校,使全区小学形成模式不同、风格各异、特色纷呈的新局面,特色办学已成龙泉驿区各小学的常态行为。
三性课堂,把顶层设计引向教改深水区
2010年3月,成都市教科院对龙泉课堂进行了调研,反馈结果令人大吃一惊:“课堂相对传统陈旧,教师包得紧、牵得多,学生缺乏个性发展……”
在此之前,教师们一向对课堂教学颇为自信,从课堂教学过程优化、创造教育途径和策略探索,到多元学习的高效课堂构建,龙泉课堂体现的教学思想是比较先进的,送出去的优质课、比赛课,也在全国、省市频频获奖。教科院调研的结果,让龙泉教育人开始反思。
2012年8月,“顶层设计”进入第三个年头。有了更多实践经验的龙泉人再度审视全区小学教育,认定:课堂教学必须返璞归真,体现学科性、教育性、创新性,才能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全区小学教育暑期干部培训研讨会上,首次把“顶层设计”引向课改深水区,打响了构建“三性课堂”攻坚战。
所谓三性课堂,是指彰显学科教育的学科性、教育性和创新性为特征的现代课堂。龙泉教育入主张的三性课堂,是以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为基点的,以公民生存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以人才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发展为灵魂的现代课堂。它是着眼于民族振兴,将个人素养与民族未来、国家利益相结合进行顶层设计的课堂;是着眼于人的幸福,将教育与人类终极目标相结合进行顶层设计的课堂;是着眼于人的发展,将育人为本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相结合进行顶层设计的课堂。
在顶层设计下的学科教育中,学科性形成基本能力,教育性决定价值方向,创新性决定发展高度。三大任务同等重要,它们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整体,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共同养育学生生命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性课堂的核心是“育人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长远发展、终身发展。三大任务的实现,以学科性任务为基点,以教育性任务为核心,以创新性任务为灵魂。
如果说,顶层设计是仰望星空,那么,三性课堂就是脚踏实地。
三性课堂将顶层设计方案的三大目标落到了实处:把培养习惯良好、基础扎实、身心健康、兴趣广泛、个性彰显的学生作为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教师能静下心来思教,研究儿童、研究课堂,有教育理想,成为师德高、业务强、受欢迎的专业化教师;学生拥有天真烂漫的童心和健康快乐的童年,成为好学、好问、好思、好动、有梦想的阳光儿童。
几年来,各校工作重心全力倾向课堂,通过开展观摩课、研讨课、献课、赛课、行政听课等活动,在磨课、说课中多样化挖掘教材、从细节人手,实境研讨,尝试构建三性思想下的新型课堂。
三性课堂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而是一种方向,一种态度、一种理念、一种思维、一种方法。这种理念下的课堂是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民主的、和谐的。这是在顶层设计理念下对课堂的重新建构,而不是教学枝节的局部改进和优化。
在课堂上,第十三小学黎建君老师大胆放手、创新性使用教材;第十小学孙灵芝的课堂鼓励与引导如影随行;第四小学蒲境化教学、游戏式教学游刃有余,深受学生喜欢;第十一小学的教师尝试学生质疑能力、想象力的培养……
教师们在课堂中,看到了思想解放带来的彰显着综合性、参与性、自主性、主体性,感悟式、合作式、创新式、实践式的新型课堂。
第三十一小学的张睛老师说“教师找到了工作目标,就是我们的办学思想。教师的兴奋点到了课堂,到了学生,顶层设计、三性课堂让大家做幸福的教师、成功的教师、解脱的教师。”
“顶层设计”落点三性课堂,让老师们尝试了全新的教育生活,带来了全新的教育体验,也因此得到了全区教师的高度认同,产生了强烈的共鸣。绝大多数老师的感受是:“犹如醍醐灌顶,方向性彻底明确了。”
教培中心郑大明主任对此深有感触:“这是龙泉历年教改以来最深入人心的一次,最取得高度认同的一次”。
一位专家如是评价道,“龙泉驿区教育在顶层设计思想指导下,展开代表课堂改革方向的三性课堂实践,走的是一条育人为本的课改务本之道。犹如一根双向互动的扁担,一头挑起教育的理想和梦想,一头挑起教育的实践和细节,势必释放课堂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