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音乐欣赏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音乐欣赏论文

音乐欣赏论文范文1

关键词:音乐欣赏感情体验基本要求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无论是对于普通的音乐听众,还是对于音乐的专门家来说,感情体验都是在进行音乐欣赏时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要素。对于音乐的专门家来说,假如在欣赏音乐时只注意技巧、技术手法、结构形式等方面,而在感情上却无动于衷,那么他对音乐的欣赏也只?quot;觇其文而未见其心,见其表而未见其里",并不能完整地感受与领会音乐的美。一位有经验的英国音乐教育家曾告诫说:"不要允许你的批评性的敏捷聪明窒息你的情绪反应。那些专家们经常把他们的注意力局限在技巧上。"①他还说:"除非你也重新抓住了激动过贝多芬写这一作品(指Waldstein)钢琴奏鸣曲--引者注)的同样感觉,或是认为你也有这种情感,你才有权利说你欣赏他。"②音乐是一种善于抒情的艺术,音乐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感情内涵,只有当音乐欣赏者的感情活动与音乐作品蕴涵的感情基本相吻合的时候,才能称之为正确的音乐欣赏。因此,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6砸衾肿髌犯星槟诤奶逖椋紫缺硐治行陨系闹苯犹逖椤1热纾颐窃谔揭皇桌智氖焙颍哉馐桌智泶锏母星椋ㄋ蚴强炖值模蚴潜У模蚴强犊旱摹ⅰⅰⅰⅰⅰ⒌鹊龋窘枳约旱母行跃椋匀坏夭鲆恢痔逖椤U庵职樗孀乓衾指兄匀徊母星樘逖椋褪俏颐撬档母行陨系闹苯犹逖椤?nbsp;

例如,我们听到这样一个音乐主题:

例3快速地

郑路、马洪业:《北京喜讯到边寨》

①布克(P.C.Buck):《音乐家心理学》,中译本,第107页。

②同上书,第104页。

我们自然会从这个由弦乐器和木管乐器奏出的快速而又活跃的音乐主题中,获得一种欢乐和喜悦的感情体验。

而当我们听到下面这个缓慢的、如泣如诉的音乐主题时,一种悲苦、凄凉的感情会不由自主地在我们的心头涌起:

例4

慢速地

《江河水》

当在钢琴上响起了下面这个在左手持续不断地上下滚动的音型衬托下,由右手奏出的号角般铿锵有力的音乐动机时:

例5

肖邦:《c小调练习曲》

音乐中所表达的那种激昂悲愤的感情波涛,会把我们深深地打动。

欣赏者从音乐中获得的这种感情体验,并不是由于标题或文字说明等所引起的,而是一种感性上的直接体验。当然,欣赏者能够在自己的意识中,把从听觉感受到的音乐音响转化为感情的体验,是要以正确的音乐感知为前提的,而当欣赏者对某种音乐音响及其艺术风格不熟悉,不能正确地进行音乐感知的时候,那他就不可能获得正确的感情体验。我在为学生讲课的过程中所做的课堂实验表明,学生们对于他们熟悉的音乐风格,尽管预先并不清楚听的是什么乐曲,但还是能够大体上正确地体验到乐曲的感情性质。例如,在对乐曲不作任何说明的情况下,我为学生们放了一段德沃扎克的《大提琴协奏曲》中第一乐章副部主题在展开部的变奏段落的录音,然后让学生们写出自己的感情体验,五个学生的回答分别是:

(1)回忆的、欲以挣脱某种纠缠。

(2)悲哀的、带有哭泣的主题音调。

(3)充满深沉的情绪。

(4)悲哀、哀怨。

(5)远方的倾诉。

五个学生的答案用语虽然不同,但他们的感情体验在性质上却比较接近,而且与原作的感情内涵基本上是吻合的。德沃扎克在这首乐曲中所抒发的对祖国的深切思念与身在异乡所感到的孤寂与愁苦的感情,学生们感性的直觉也是能够有所体验的。

然而,学生们对具有他们所不熟悉的音乐音响与艺术风格的乐曲,在感情体验上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例如,我在课堂上放了宋代郭楚望的古琴曲《潇湘水云》的主题呈示段落的录音之后,照例让学生们写出自己的感情体验,五个学生却作出了各种不同的回答:

(1)叙述某种痛苦。

(2)忧郁而充满一种力量。

(3)典雅而明快的情绪。

(4)喜悦。

(5)酒狂。

这里之所以会产生如此之大的差异,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感情体验,主要原因是有些学生很少接触古琴音乐,对古琴音乐还不能正确地进行感知,因此也就不能正确地体验乐曲的感情内涵。

我们上面所讲的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性的或者说是直感式的感情体验,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方式。然而,它毕竟是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的一种初步体验。如果欣赏者仅凭直感去进行体验,虽然有可能体验到乐曲的基本感情,但却往往会局限于喜怒哀乐的感情类型的体验上面,而不能更深入地体验乐曲感情的内在含义。因此,对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进一步要求就是要有理解认识的参与,即欣赏者要从各个方面去研究和了解乐曲感情的内在含义。只有在对乐曲感情赖以产生的思想和生活基础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之后,才有可能更深刻、更准确地领会音乐作品的感情内涵。这正如同志在他的哲学著作中所说?quot;我们的实践证明: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①

当然,我们这里是指对那些的确表现了深刻的感情内涵的音乐作品的欣赏而言。而我们之所以对音乐欣赏中的感情体验提出这种进一步的要求,是因为音乐中所表现的感情既不是一种与人的思想没有什么联系的神秘莫测的东西,也不是没有生活基础的主观自生的东西。相反,音乐中的感情内涵是由一定的社会生活所引起,并且是和一定的思想相联系的。正如我国古典音乐论著《乐记》所说?quot;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②。但是由于

①:《实践论》,《选集》四卷本,第263页。

②见《乐记》中的《乐本篇》。

音乐表现手段的特殊性,使得它在表现感情的同时,却不能把感情所赖以产生的思想和生活基础同样明确地表现出来,这就要求欣赏者在对音乐中的感情内涵凭借感性进行体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意识地运用理解因素,深入体验乐曲感情表现的内涵。

由于音乐中的感情内涵常常可以在音乐以外的因素中找到理解的根据,例如在声乐作品中可以在标题和文字说明中找到根;在标题音乐中可以在标题和文字说明中找到根据,因此,在对声乐作品与标题器乐作品的感情体验中,对这些非音乐因素予以充分注意是完全必要的。如果对这些非音乐因素不予注意,而仅凭感性体验是很难深刻领会乐曲的感情内涵,特别是它的社会意义的。音乐是一种表现生活的艺术,为了避免音响材料的局限性,更好地进行艺术表现,它往往需要和其他艺术相结合,这种做法早在音乐发展的原始时代的歌、舞、诗三位一体的形式中就已经开始了。由于这些非音乐因素已经和音乐紧密地融合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欣赏者在对音乐进行感情体验时,就需要运用理解认识这一心理要素去对这个艺术整体加以研究,从而加深对音乐的感情内涵的体验。

有些无标题音乐作品,并没有综合运用非音乐因素,但是却并不意味着这些音乐中的感情表现就没有它们的生活和思想基础。为了更深入地体验这类乐曲的感情内涵,欣赏者一方面要通过对音乐本身的反复倾听,凭借直感更准确、更细致地去体验乐曲的感情表现,另一方面也要从更广阔的方面,特别是从乐曲产生的社会环境、作曲家的生活经历、创作意图、艺术风格等各个方面去进行研究和了解,以求得对乐曲感情内涵的正确把握。例如我们前面提到的德沃扎克的《大提琴协奏曲》,如果学生们通过理解认识的作用,了解到这部协奏曲是捷克作曲家德沃扎克晚年旅居美国时写的作品,作者通过这部作品倾诉了他对远隔重洋的祖国和亲人的深切怀念,那么,学生们在欣赏过程中就会对这部作品的感情内涵获得更深刻的体验。又如,对贝多芬的《爱格蒙特》所写的十段配乐中的序曲,不了解这部戏剧的主人公爱格蒙特是十六世纪荷兰人民所崇敬的英雄,对他所领导的荷兰人民反抗西班牙统治和争取独立的斗争也毫无所知,那么也就很难体验到这部序曲中戏剧性的感情变化:痛苦的、激烈的反抗、悲壮的颂歌和胜利的狂欢。如果欣赏者能够充分发挥理解认时的作用,对这部戏剧的内容和人物形象有比较深刻的理解,那也必然会对乐曲的感情内涵有更深刻的体验,而这是单凭感性体验所不可能做到的。

但是,对感情体验的这种进一步的要求,却并不是每一个音乐欣赏者都能够作到的。对音乐家和音乐作品创作情况的了解也不是每一个音乐欣赏者都有条件进行的。而且,有许多无标题的器乐作品,作者在创作他们时往往没有留下什么有关记述,作品本身也并没有表现什么深刻的社会内容,而只是某种情绪的表现。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很难对乐曲做出进一步的解释,而只能凭借音响感知和对作者总的创作个性和风格的把握来体验乐曲的感情。因此,我们必须正视这样一个现实,那就是对于绝大多数音乐欣赏者来说。音乐欣赏中的感情体验更多地还是以感受性的直观形式进行的。象通常所说,欣赏者是处于一?quot;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心理状态之中,更何况音乐中所表达的感情,在很多情况下的确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呢!这样判断一个欣赏者是否能够借助于某种概念把体验到的感情表达出来,而是要看要看欣赏者是否对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真正从内心里有所体验,欣赏者的感情是否能够在欣赏的过程中随着音乐的进行而起伏、变化,如果做到了这一点,那就可以说是对音乐中所表现的感受情有所体验了。当然,我们这样说也并不是否认理解认识对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重要作用,而是要说明,这种理解认识只有融注于感受性的体验之中,才能真正有助于音乐欣赏。

综上所述,我认为欣赏者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首先对音乐表现为感性上的直接体验,其次欣赏者要从各个方面去研究和了解乐曲感情的内在含义。换句话说,欣赏者要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这是欣赏者在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当然,我又认为问题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那就是音乐欣赏者的欣赏能力各不相同,而且每个欣赏者都只能根据自己的不同生活经验来体验乐曲所表达的感情,因此,我们可以再从另外的角度去论证音乐欣赏活动是一种欣赏者的主体活动,欣赏者意识中的乐曲,必然渗透着他自己的主观色彩,而不可能和作者创作这首乐曲时的感情体验完全一样。也就是说,音乐欣赏活动中主体与客体(欣赏者与被欣赏的乐曲)的关系是既一致又不完全一致的辨证统一的关系。希望大家能对我提出的问题感兴趣,能同我一起探讨。本篇论文的写作,我得到了郭星辰老师与郗力红老师的帮助,在此,对他们表示感谢!

主要参考文献:

[1]布克(P.C.Buck).《音乐家心理学》[M].104-107.

音乐欣赏论文范文2

一、培养学生倾听音乐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倾听是音乐欣赏的主要方式。欣赏音乐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听,音乐艺术及欣赏教学的本质规律决定了欣赏教学的根本方法是倾听。音乐欣赏教学任务是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则有赖于学生倾听、倾听、再倾听的欣赏习惯。

为了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第一,教师要努力营造适合学生倾听的氛围,以优美的音乐教学环境和优质的音响材料吸引学生去倾听。第二,教师要以亲切和蔼的方式建立课堂教学中师生融洽的关系,同时根据音乐作品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手段引起学生对音乐的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倾听的愿望。第三,教师要指导学生倾听音乐的方法,培养学生倾听音乐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倾听作品的情感、风格,倾听节奏、旋律、调式、调性、速度、力度等诸多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情感和形态中所起到的作用,还要引导倾听作品的乐句、乐段和曲式结构,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对音乐的理解。例如,《小星星变奏曲》中主题与变奏的音乐特征;《瑶族舞曲》的复三部曲式的结构特征,均应由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分析、讨论,通过倾听使学生在音乐中认识和领会音乐的内涵。

学生在倾听过程中应反复积累对音乐作品的感知和体验,实现对作品理解层次的升华,这既是对音乐作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识发展过程,也是音乐欣赏心理的反应过程,即由外部音响感知到想象联想,再到情感共鸣,最后到理解认识。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倾听的同时,要遵循音乐欣赏心理反应过程的认识过程,引导学生倾听层次的不断提高。从音响感知入手,逐步展开想象和联想并引感共鸣,最后理解作品的思想境界,使学生逐渐由低层次的直觉倾听向高层次的情感倾听、理智倾听发展,从而进入艺术审美欣赏的境界。

二、采用综合性的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音乐

欣赏教学要尽量采用综合性的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体验音乐。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身体的各种感官都充分调动起来,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中,用身体的动作和表演,用歌唱,用乐器的演奏,用各种变化多样的方式使学生在听音乐的同时,参与到音乐活动中。让学生在音乐欣赏中从聆听音乐到欣赏音乐,并通过参与体验感受音乐的美,提高对音乐的兴趣;让学生成为音乐课堂的主题,将创作、表演与欣赏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他们全身心地进入音乐。在欣赏教学实践中,参与音乐的方式有以下几种。第一,参与演唱音乐主题。乐曲的主题是音乐的核心和精华,是乐曲结构与发展的基本要素,常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优美的主题常使人终生难忘。演唱并熟记主题音乐能让学生更深刻地领会音乐的发展与变化,并能锻炼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在欣赏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熟悉、演唱乐曲的主题或片段。

第二,参与节奏律动。引导学生利用节奏来感受和表现音乐情绪,这种身心的结合对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律动、句法、情绪等十分有利。这样,学生既不是单纯欣赏音乐,也不是机械地做身体动作,而是在大脑协调支配下直接参与音乐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其他音乐感觉。节奏律动的方式有随音乐击拍、踏脚、拍手、做即兴表演动作、边听音乐边舞蹈等。例如,在欣赏民族器乐曲《瑶族长鼓舞》时,教师指出长鼓在乐曲中的节奏型,让学生边听音乐边合着节奏击拍,使学生立即领会乐曲的风格特点,进入音乐的情境之中。

第三,参与乐器演奏与创作。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在应用、拓宽和延伸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学习音乐的乐趣。乐器演奏是学生表现音乐的方式之一。以打击乐、竖笛、口风琴等简单乐器来参与表现音乐,不仅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全神贯注地聆听和感受音乐,加深对作品的印象并与乐曲产生共鸣,而且也能获得表演成功的自信和愉快,享受参与音乐的无穷乐趣。例如,在欣赏完《森吉德玛》的第一段缓慢而幽静、表现辽阔草原和无边大漠的自然景象的旋律之后,引导学生在原来主题音乐基础上加快速度,再用乐器演奏出来,结果旋律立即变得热烈欢快。这样学生就能理解速度对音乐情绪的影响,感受到音乐表现的奇妙,也得到音乐创作的乐趣。

以上参与音乐欣赏的方式,使学生获得理解音乐所需要的体验,感受到丰富的音响,使学生参与到音乐中,让欣赏、演唱、演奏、律动、表演和创作融为一体,使学生亲身体验音乐发展的全过程,亲身参与到音乐中,通过音乐学习音乐,真正地走进音乐,感受音乐之美。

总之,音乐欣赏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善于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反复实践、灵活运用,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真正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音乐欣赏论文范文3

1.1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发展

中职院校与普通的高等存在很大的差别,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更加注重文化内涵的实用性,整体呈现“雅俗共赏”的校园文化氛围。中职院校开展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将美学的概念融入到校园文化内涵当中去,通过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两者之间呈现相互促进的循环关系。整体而言,公共艺术教育在促进中职校园文化建设发展的过程当中,主要可归纳为“提高,增长”两个方面,提高即是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增长即是增长学生的艺术专业知识,体现中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实用性与发展性。

1.2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中职公共艺术教育的目标定位并不是引导学生向专业艺术人才的方向发展,而知识作为一种教育的辅助手段,在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的同时,提升其人文素养。人文素养主要包括:品质、境界、人格、气质等方面,公共艺术教育具有理想的引导性,深化中职院校的学生对世界,对人生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精神,对于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客观上促进了社会整体的进步。

2.中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功能分析

2.1身心健康方面

生理学对于健康的定义是:身与心都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与环境的变迁,趋向稳定完满。一般而言,中职院校开设音乐欣赏课的教育定位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思想境界,起到陶冶其情操的作用,使其在生理与心理方面都保持稳定完满的状态,精神走上正轨,心理不偏不失,行为益于社会,达到身心共同发展的教育目标,以促进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

2.2审美观念方面

早在时期,我国著名教育家先生就曾多次提出“美育代替宗教”的教育主张,其本质内涵就是重塑学生的审美观念,提高其审美水平。中职院校开设音乐欣赏课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对音乐艺术的感知能力,在美与丑,善与恶之间形成明确的观念屏障。比如:学生在欣赏法国国歌《马赛曲》的过程当中,激昂的旋律,高亢的情感会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客观上实现了精神境界的升华,与“以乐怡情”的中职公共艺术教育精神不谋而合。

2.3道德教化方面

除了“以乐怡情”之外,中职公共艺术教育还存在着“以乐辅德”的教育精神,在引导中职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坚定其人生信念,宣扬美好的品德与精神。中职院校的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主要可分为两种,分别是意境联想与讲解赏析,调动学生的全部身体感官,扩展音乐欣赏课的道德教化的广度与深度。比如:学生在欣赏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的时候,其中优美动听的旋律与饱含着赤子之心的歌词会在学生的内心形成激荡的情感浪潮,深化其对国家、社会、亲情的理解,起到良好的道德教化效果。

3.音乐欣赏课在中职公共艺术教育中优化发展的策略

3.1落实隐性课程的激励机制

我国中职院校的音乐欣赏隐性课程主要指的是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开设艺术协会等,是对公共艺术教育的补充。但是,目前我国的中职院校的音乐欣赏隐性课程未能建立行之有效的制度规范,导致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想学,难以实现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目标。因此,中职院校必须要将隐性课程置于与显性课堂同等重要的位置之上,完善相关的管理机制与激励机制,提高学生与教师的积极性。

3.2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现代社会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提高中职艺术教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已经是必然的趋势了,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展现出来自身的教学特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在正常的音乐欣赏课堂当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进行艺术欣赏,而非“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3.3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艺术是无国境的,同时也不应该有主要与次要之分,改革中职院校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是课堂趋向多元化,引进流行音乐与外文音乐,实现“古为今用,中西结合”的教学模式。同时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想象力,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音乐作品的赏析,还可以布置学生撰写心得体会,开展多样化的音乐欣赏活动,保证课堂教学效果。

音乐欣赏论文范文4

一、浅说音乐欣赏课程的重要性

音乐欣赏是高中阶段的必修课,是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音乐欣赏水平及提升学生音乐知识的重要举措,在高中教学阶段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高中音乐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学生的学习角度出发。

高中阶段的学生都面临着高考这项艰巨的任务,学习压力大,学习任务艰巨繁重。音乐欣赏课程的重要性在于音乐能放松他们的心情,缓解学生的压力。对即将面对高考的高三学生来说,在既紧张又封闭的环境里奋战,一般不会将音乐欣赏课程放在重要的位置。但事实上,他们这样一心只想学习的心态往往会带来既疲累又乏味的双重压力。有鉴于此,教师应该将音乐欣赏课应用于学生的学习实践,帮助学生分散压力。据科学证明,欣赏到一些动听的音乐后,人会慢慢地放松心态、心情愉悦。

以“聆听草原放牧”这一课为例,这一课不仅要求学生要学会音乐审美,还要学会打节拍。学生在学习压力很大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对音乐的亲身体验释放压力,通过打节拍的方式,调节情绪与心情。所以,即使是对于高三阶段的学生来说,音乐欣赏课程也是非常重要且不可忽视的。音乐欣赏课程能够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精神压力,构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教师坚持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及音乐欣赏水平。

第二,从学生的思想方面来看。

音乐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是一首意义非凡、韵味深长的曲子。这首曲子倾注了作者的深情,能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感受到音乐的力量与魅力,对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起着重要的影响。优美的音乐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深远的意义,也能让学生将这样的思想、精神应用于学习实践中,由此可见,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情操,还能提高学生的学生动机和学习能力。

二、审美是高中音乐欣赏课程的目的

高中音乐欣赏课以审美为重点。审美并不简单地是一种艺术欣赏,而是通过这种艺术欣赏来培养人的艺术观、审美观、音乐观及欣赏观。在高中教学阶段,学生音乐审美观的培养主要是通过音乐欣赏课程进行的,欣赏者通过对音乐进行聆听并得到收获。教材的第一单元“音乐与人生”中提到,音乐审美是教师教学活动的“纲”,是高中音乐欣赏课程的核心与目的。

所以,将音乐[第一 ww w .dylw.NET提供写作论文和论文写作的服务]审美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第一,激发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有动力。教师在教学中或利用备课时间收集能打动学生的资料并与学生分享,或通过教学辅助工具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音乐之美,并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对音乐感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观,达到音乐欣赏课程的目的。

第二,让学生爱上音乐欣赏。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做到了解学生的基本兴趣和审美倾向。要想让学生爱上音乐,就需要清楚学生爱听什么样的音乐、爱玩什么样的音乐,只有在课堂上展示学生感兴趣的音乐作品,学生才愿意去听、愿意去学、愿意去消化。教师需要深入学生的生活圈,了解学生间交流的内容,获取有关学生兴趣爱好的信息,才能有的放矢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程的兴趣。

其次,准备完善的课程背景资料。如在“聆听草原放牧”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课文内容之外,还可以结合当地的山川地理、风土人情来让学生爱上音乐欣赏。比如,教师可以引入蒙古舞蹈、蒙古摔跤等知识来提高学生的兴趣。

再次,将学生的爱好与课堂要求相结合。仅仅满足学生的爱好当然抓不住音乐的精髓,必须还要有教师的有力引导才行。在高中阶段的音乐欣赏课程中,包括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品,面对复杂多变的音乐知识,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把内容真正融入课堂。以古典音乐欣赏为例,在这个经济日益发展且科技日益发达的21世纪,很多人音乐的品位标准也发生了变化,古典音乐可能不会被新时期的年轻人所欣赏。有鉴于此,教师可以以情动人,列举很多音乐名人,讲述他们真实的故事,讲述他们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教师在讲述的同时将这样的音乐风格完美地灌输到学生的思想里,培养学生对不同音乐的审美观。

三、如何提高高中音乐欣赏课程的水平

第一,提高自身素质。

俗话说:教师要想给学生一杯水,那么教师必须是流水。高中阶段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要求相对较高,教师必须全方位地发展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教师除了要深入掌握专业知识外,还要充实相关背景知识,如历史、地理、天文等,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所以,在高中阶段,教师自身的素质、教学水平、知识储备及运用技能的能力对学生的发展来说极其重要。

第二,合理运用艺术教学手段。

只有教师合理地运用艺术教学手段,学生才能学以用之。只有教师用音乐的思维进行教学,才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高中阶段音乐欣赏课程的内容相对偏多,例如,在欣赏《长江之歌》时,歌曲本身就要求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讲解方式,将音乐的艺术魅力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同时,教师要有科学的教学思维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学。例如,当教师备课的时候,就应该思虑周详,考虑课堂教学应该从什么角度出发学生会喜欢,或是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有效。再者,需要教师针对每个学生的爱好及特点进行教学。学生对不[第一 ww w .dylw.NET提供写作论文和论文写作的服务]同风格的音乐会有不同的学习态度,教师教学设计时重点考虑的就是怎样的方式才能带动学生,并能将学生的音乐能力发挥到极致。

高中阶段学习压力大、课程繁多,但音乐欣 赏课程不可或缺,该课程的开展能为学生减轻学习压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参考文献

[1]赵洪敏.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审美主体间性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3.

[2]郑莉凤.新课程改革下准格尔旗普通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初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3]涂婷.湘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2.

音乐欣赏论文范文5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音乐教育对审美能力培养的1个重要手段。作为以审美为宗旨的音乐教学,促进学生审美体验的获得及审美能力的提高是教学的主要目的。传统的音乐的欣赏教学侧重历史的知识教学及音乐理论基础的讲解,忽视了学生审美体验和能力的提高,作为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造新的教学方法,并把各艺术之间的通感运用于音乐欣赏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把音乐欣赏课不仅仅当成单纯的音乐课,更是1门集文学、诗歌、舞蹈……多种艺术为辅,音乐欣赏为主的综合性艺术教学。因此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其他学科,开拓学生艺术视野。本文主要谈就美术与音乐两种艺术的通感存在,让美术元素(色彩、线条)运用于音乐欣赏中,用美术直观具体的特性来解释抽象模糊的音乐非释义性内容,使学生更好、更有趣、更简明地理解音乐作品。

关键词:音乐欣赏;美术元素;通感

ABSTRACT

音乐欣赏论文范文6

论文关键词:音乐欣赏课 音乐教育 作用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探讨音乐欣赏课所体现的音乐价值的基本价值和社会功能。通过传授文化知识、培养高尚情操、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等方面的分析,说明在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中,音乐欣赏课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对推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具有积极的作用。

目前,中、高等教育都设立了音乐欣赏课。音乐欣赏课从音乐教育基本价值方面来讲,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丰富学识、陶冶高尚情操和培育爱国的情怀,在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个人素养、提升社会的文明程度。

一、传授文化知识

在教学方面,其一是对乐曲的欣赏,与此同时也可以说是文化知识的学习。此类学习重要包括历史知识和音乐文化两种。我们从学习音乐文化来看,不管是器乐作品还是欣赏声乐作品,音乐旋律是学生首先所听到的,老师讲解音乐作品,一般涉及到作品作者、主要特色以及创作的背景等方面的分析。

音乐欣赏课不仅是多元化音乐教育的一翼,同时,也承担起了通过音乐教育传授文化知识的重要角色,欣赏音乐作品同学习历史的关系十分密切,音乐是具有时代特征的艺术形式,只要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就能领悟其思想内容的表达。

二、陶冶学生高尚情操

由于音乐家对人生体验的艺术真实写照,因此酝酿出了优秀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还包括他们对未来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音乐就像生活中的阳光,不可与世人隔离,不然生命将黯淡无光,欲失去生活的情趣。音乐是由词曲、旋律结合而表现生活的。在众多乐曲中,主要是由音乐语言(节奏、旋律、力度、速度以及和调性、调式、声等)来表现的。其作品的艺术美和思想内容,要由音乐语言的各种要素表现出来,此形式的表演有演唱、演奏等。音乐的灵魂是旋律,所以,欣赏音乐作品,不但要用耳朵,还要学会用心来听,才能体会其中的真谛。旋律背后的美是心灵的声音和丰富的音乐语言及优美的旋律,更是历史和人生的写真。众所周之,我国历史上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极为感人。俞伯牙一曲高山流水,不但旋律优美动听还由此引出了一段千古佳话,为后世子孙渊源流传,两人一见如故,正所谓高山流水遇知音。他们友谊的力量来自于音乐。《二泉映月》的作者华彦钧所表现的月冷泉清、人静夜阑的独特意境,展开如诉如泣的旋律,让人犹如听到了作者的心声,一位历经人生痛苦和辛酸的盲艺人,向我们吐诉其不平的一生。我国为多民族国家,所以民歌极其丰富,通南到北,由东而西,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民歌,形式表现各个不同。

三、培育学生爱国情怀

音乐,作为人类的精神产品,自人类社会以来就有,是伴随着历史和物质生活而产生的,一旦产生,就成为重要的人类精神生活内容,对现实生活有巨大推动作用。在中外古典音乐中,大部分作品是对祖国情感的颂扬。赏析此类音乐作品,能让学生感悟到音乐的动机和主题,震撼人的心灵,激起莘莘学子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热情。爱国主义的重要源泉是近代以来音乐的创作,从各个中外典型音乐作品中,读出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和爱国的激情。由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由聂耳《义勇军进行曲》、由刘半农赵元任《教我如何不想他》……其作品都表现了对国家兴旺和民族解放的振奋精神以及爱国思乡之情,给人以莫大鼓舞和力量。作品以爱国主义的核心力量鼓励着人心,使人的心灵得到震撼,这便是力量。

四、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音乐欣赏课对社会文明、音乐教育的促进作用,来自于人类的团结教化作用和精神熏陶。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认识。

(一)体会作品思想内容和丰富而深刻的意境,可使学生本身素质得到提高,精神得到升华,性情得到陶冶。精神力量的作用使学生的人格更加健全,有助于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人们对于亲情、爱情、友情的珍惜,对整个社会的进步、安定与和谐,具有积极的影响。音乐欣赏课所带来的力量,充分表现了社会文明提升功能。 转贴于

(二)就学生及学生周遭的群体而言,音乐作为世界性社会性的语言,欲增加不同国度、民族、阶级的相互了解和交流。譬如,每届奥运会主曲,即世界和平的优秀典型音乐作品,体现了和平友谊进步的宗旨和对人类和平与美好生活的渴望,为世界各地各国各民族带来了相互沟通和友谊,对人类社会和谐与进步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

五、结语

为了更具体的实现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目的,在课程的安排中,我们要把对音乐作品的选择放在重要位置。特别是在校园里,我们经常听到学生们的议论,讲到听一曲美好的音乐会感到明天会更美好,感到对学习和生活很有信心,感到活得很充实。所以,每个有责任心的音乐老师,都应该从对社会和学生负责的态度出发,在多样化的教育形式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尽到自己的一份责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