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毕业音乐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毕业音乐论文范文1
课题名称:浅论音乐表演中的情感体验
学生姓名:
系别:音乐系
专业:音乐学
指导教师:
年月日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音乐表演是音乐存在的活化机制,无论在任何音乐行为方式中,音乐表演都使整个音乐活动处于激活状态。表演可使作品得到介绍、传播、完善、获得长久的生命力。音乐表演的目的不是引起有声调声觉的声波运动,而是通过内在的情感动态形式的注入,引起深层心理体验,赋予无生命的形式以生命的活力,给人以人性的体验。音乐表演的二度创造,就是通过表演者对音乐的理解、投入感情,再次赋予音响的动态结构以生命的形式,即充满着丰富情态意味的音乐运动。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主要内容:
音乐是一种表演艺术,在表现方式上与非表演艺术很不相同。而音乐表演艺术则不同,他必须通过表演这个环节,才能把艺术作品传达给欣赏者,实现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而音乐表演中根据艺术表现的需要,使表演者的对于投入的情感能做到呼之即出,挥之即去,达到挥洒自如、变化有序的境界,真正成为音乐表演所需要的情感。他有表演的真实情感作为种子,同时它又是经过提炼,升华了的与音乐中的情感内涵融为一体的。应该说,只有这种艺术化了的情感,才是音乐表演所需要的。
主要问题:
1、什么是音乐表演艺术及意义。
2、音乐的表现与精神性内涵。
3、音乐表演的二度创造本质——情感体验。
4、音乐表演的情感体验——投情。
5、音乐表演—赋予情感以生命。
6、音乐表演中审美情感的体验。
7、对于音乐表演者的技巧与表现统一的要求。
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步骤:
1﹑大量阅读古筝方面的文献和著作;
2﹑找出有价值的课题;
3﹑依据论题精确寻找相关资料;
4﹑论文撰写;
5﹑在老师的知道下进行修改;
6﹑定稿并准备论文答辩。
措施:
1﹑在图书馆和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文献;
2﹑真理原有资料;
3﹑请教知道老师,与同学交流探讨本论题。
进度安排:
1﹑XX年11月-12月初:查阅相关的资料;
2﹑XX年12月中旬:确定选题;
3﹑XX年12月底:写开题报告并准备开题答辩;
4﹑XX年1月-3月:开始正文协作,完成初稿;
5﹑XX年3月-4月:修改完善文稿;
6﹑XX年5月:论文答辩。
四、主要参考文献:
[1]王次沼著:《音乐美学通论》人民音乐出版社
[2]修海平罗小平著:《音乐美学基础》上海音乐出版社
[3]苏珊郎格:《情感与形式》中国社会出版社
五、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六、教研室意见:
毕业音乐论文范文2
目前,音乐撰写的毕业论文,问题很多,离“学术规范”很远。其中,抄袭、剽窃现象是最为突出问题。主要表现是:或抄袭音乐老师的文章;或抄袭音乐名家权威的文章;或抄袭外国音乐家的文章;或抄袭一般音乐作者的文章。其抄袭的方式多样,有的是东拼西凑,有的干脆从网上下载,改名换姓。
音乐本科毕业论文抄袭、剽窃现象为何如此严重?许多专家教授都曾论述,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先天文化基础不牢”。音乐专业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不高,他们被录取时,文化分数低于其它专业很多。而“论文写作是一种综合的脑力劳动”,撰写论文“实际上是作者思想、观念、知识、修养和语言文字能力的全面体现”。
[1]“他们最应该补习的东西是文化。” 〔2〕
音乐专业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有些“先天”不足。他们从小用大量的时间接受音乐技能训练,文化知识的学习以及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自然要受到一定影响。[1]因此,撰写毕业论文困难较大。“论文是人类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的最方便、最好的一种载体。”〔3〕“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首先应该能清晰明白写作,表达自己的思想。他们现在还不习惯人应该有自己的思想,不知道学术思想从哪里来。” 〔2〕
(二)“后期训练不够”。开设相关的课程很少,音乐专业开设此课程更少。他们在撰写毕业生论文之前没有受此教育,没有进行写作音乐论文规范化的系统训练。郑州大学教授郭英剑说:“不客气地讲,我们的大学生,甚至研究生,没有能够受到良好的学术规范教育”。[3]因而,直接导致音乐专业写作训练的不足、学术规范意识的缺乏。中央音乐学院钟子林教授认为:“对音乐系来说,应该把论文写作规范作为一项教学的重要内容”[3] 例如,音乐专业学生不通晓论文写作的技术规范。有位学生的论文题目是《源远流长的古筝史》,其内容摘要:“凭着自己对古筝的兴趣和爱好,以及大学四年所学到相关音乐知识,使我对古筝的学习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写成此文。”显然,这位音乐专业学生不会写“内容摘要”。
音乐专业本科毕业生,是未来音乐学科研究队伍的后备力量。然而,我们目前却没有加强对他们的科学道德教育、没有制定防止学术失范的根本措施;没有教育音乐大学生,充分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是从事学术研究者所应具有的最起码的道德;也没有组织他们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树立法制观念。
(三)“部分专业教师对此缺乏足够的重视。”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其一言一行、思维方式、指导思想都会对学生的价值判断产生影响。而专业教师中重技术、轻学术的思想也会对使学生不重视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要原因之一。音乐专业的特殊性质要求对其所学专业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而对其教学及工作的评价也由其技术水平的高低来决定 ,至使教师产生技术至上的思想。“作为大学教师,要用自己高尚的品德和人格力量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术道德。”“如果一个教师在学术道德上不能为人师表,那他怎么可能传道授业解惑呢?所以,教师决不能在学术人格、道德操守上把自己降为普通人”。[3]
一句话,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最终导致音乐专业学生不知该怎样入手撰写毕业论文,不知做学问的方法。
二、
“音乐学是一门专业技能,要从事这门职业,必须掌握学科术语以及写作技
巧,对音乐学提出看法。这种看法必须就学科规定的内容用学科接受的写作方式表达出来。”〔2〕
音乐毕业论文写作的目的,要在毕业之前受到科学研究工作各环节的初步训
练。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和基本理论,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科研实践训练。怎样达到这一目的?
笔者认为:综述训练方法是有效训练音乐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方法,能够
达到这一目的。
其实,西方国家的大学音乐教育,早已注意这一问题。“在西方国家学习音
乐,首先要学习的课程是文献书目与研究方法。这门课程的教师会告诉学生各种有关书籍文献、图书馆分类和查找方法等等必要的资料收集手段。”“在学期末课程结束时,教师一般要求学生做研究状况综述,就某一个题目总结有关数据,明白前人做了什么,自己可以做什么。”〔2〕
何谓“综述训练方法”?是指根据论文写作规律,在专业教师指导下,通过
学生根据已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每年围绕音乐某一选题,一开始就学习将大量分散的有关本选题的音乐文献,通过各种检索方法收集整理;一开始就学习广泛综合、归纳前人音乐文献数据中有实用价值、有见解的新材料的方法;一开始就学习具体分析有关本选题音乐文献的异同点,并学会述评、阐明自己的观点。“综”即收集百家之言,综合分析整理;“述”即结合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观点和艺术实践经验对文献的观点、结论进行叙述和评论。每篇以综述文体撰写的学年论文,字数要求在3000字以上。经过2至3篇的“综述训练”,再撰写毕业论文。当然,优秀的综述文章也可以作为毕业论文。这种训练要求具备以下特征:
(一)连续性。从大学一年级开始综述训练,连续不断,直到大学四年级完
成撰写毕业论文。这样,将音乐本科毕业论文由一次性写作变为“四年性”论文写作过程。从“综述训练”到论文写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练笔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成论文写作的所有环节,最后撰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通过答辩。
(二)同步性。音乐专业学生撰写综述与专业理论课的学习、公共课的学习
同步进行,有机结合,其知识结构同步扩大,学问同步积累,到撰写毕业论文时必能很快进入研究状态。因为在这期间,他们学习《哲学》《法律》《教育学》《心理学》和专业理论等课程,通过综述训练的不断思索,已经积累相关知识,感悟必出。
“综述训练”为本科毕业学位论文的写作选题打下基础。学生选择毕业论
文课题,总要做到两个结合:一是与专业理论课结合,二是与已撰写过的综述训练内容结合。河南大学音乐教育2000级于捷在大三时曾撰写学年论文《音乐治疗学综述》,她的毕业论文《现代音乐治疗学管窥》就是在综述基础上完成的。此论文被评为优秀论文,收入《河南大学学术论文集》(2004)印刷出版。
(三)实践性。坚持多写综述,实践再实践,是掌握撰写论文和做学问的基
本途径。在实践中学习撰写综述,在实践中提高撰写综述的水平。
(四)全员性。要求所有音乐专业本科学生参加“综述训练”、所有专业教
师参加指导,教学管理人员进行宏观管理。
“综述训练”离不开专业教师指导。有谁来组织实施“综述训练”?笔者
认为:由的二级学院组织,以音乐专业理论教师为主、音乐专业技能课教师为辅,并有教学管理人员参加的队伍,具体指导学生进行综述训练。在教学计划“毕业
论文写作”中,应有所体现这一方案。其指导形式,或专业理论任课教师通过课堂组织;或专业技能课教师单独指导。
三、
综述训练方法的步骤:
(一)选题:一是专业教师结合本课程的教学规定题目。例如,河南大学
艺术学院班一讲师在讲授《中国传统音乐概论》中,为学生学年论文规定的选题范围限定在《中国传统音乐综述》。这样,学生可选其中一章题目综述,也可选所有章综述。学生结合所学课程的内容撰写综述,有可能做到综中有述,述中有综;既不是纯碎的音乐文献堆砌,也不是专业教材的简单重复,而是专业知识的升化与掌握。二是学生结合自己主修课程选题。一般要选较小的题目,文献资料的来源有保证。如果选题太大,不易掌握。例如有的学生选题是《小提琴的发展史研究综述》、《世界舞蹈艺术的发展历程研究综述》,这类选题偏大,难以承载,不能完成。如果没有围绕已掌握的专业知识选题,学生则对要综述的内容不能形成自己的论断。“综述的题目越具体、明确,搜集音乐文献越容易,写作范围越清楚,因而也越容易把综述的“焦点”写深写透。”〔4〕提倡“小题大作”,而不提倡“大题小作”。
(二)收集音乐文献。
“综述训练方法”的基础是检索音乐文献。欧美许多国家,“大学里导师们
对学生的论文写作指导,一开始便是如何使用图书馆数据。”〔5〕音乐专业学生没有掌握音乐文献及其检索知识,也就没有检索音乐文献的能力,在撰写论文之前,对有关课题前人的研究成果不了解,也是抄袭、剽窃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当他们具备了检索音乐文献的能力,不但有利于在有限的时间内,确立重点需要阅读与研究的论文论著;有利于确立资料收集的范围与相关研究的意向,避免研究课题重复;而且也能从根源上杜绝抄袭、剽窃现象的发生。
首先,音乐专业学生要认识音乐文献的特性。音乐文献既有理论论著、乐谱,更有载体形式不同的有声音乐作品(单声道唱片、立体声唱片、激光唱片、激光视盘、录音慈带、录像磁带等等);音乐文献具有语言文字和非语言文字特征。〔6〕
其次,音乐专业学生要熟悉音乐工具书,掌握传统的检索方法,到学校图书
馆、院(系)资料室查找音乐文献。在西方进行音乐研究,其快捷方式是辞典和百科全书。“在这些工具书里,我们可以找到基本事实,某一个术语的准确解释,以及该词条所涉及内容的简要概括。”〔2〕音乐工具书是在已有的大量音乐图书数据基础上,广泛搜集音乐范围的知识材料,按照一定方式加以编排,为人们提供音乐基本知识和数据线索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图书。常见的主要有音乐文献目录、百科全书、音乐年鉴、图录等。还可利用音乐期刊查找,效果不错。它分理论和乐谱两类。理论有《人民音乐》《中国音乐学》《音乐研究》等,以评论音乐为主;《中央音乐学院学报》《音乐艺术》《星海音乐学院学报》《黄锺》《乐府新声》《交响》《音乐探索》等,以音乐理论研究为主,以其学术性见长。曲谱有《音乐创作》、《音乐生活》、《音乐天地》、《歌曲》、《通俗歌曲》、《祁连歌声》、《广播歌选》等,以刊载不同体裁的音乐新作为主。〔7〕音乐专业学生可查馆藏音乐期刊目录或馆藏音乐期刊篇目索引,就可获得有关资料。
再次,面对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音乐专业学生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检索
方法,熟悉主要网站及网址,上网查找。(1)雅虎(http:.cn)。其按主题分为14类,音乐专业学生点击“娱乐”类目下的“音乐”,即能获得各类
音乐相关信息;若点击“参考数据”类目下的“图书馆”,又可以查到联网的音乐图书馆的文献信息。(2)中国期刊网(.cn)等.。
(三)做读书笔记和卡片。这是很关键的一步,目的是获得本选题有用的音
乐文献。首先“确定摘录项目:包括参考文献著录项的作者、论文题目或书名、刊物名称或出版社名称、年、卷、期”〔4〕等。其次确定摘录内容:重点在于写好摘要,适当摘录正文内容等。再次将卡片“分类、归入提纲、标号:根据摘录卡片的内容进行初步分类”,〔4〕将相关的、类似的观点内容分别归类;对结论不一致的音乐文献,要学会对比分析,按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做出是非的判断。另外,在这一过程中,应将自己的心得、感受、思想火花记录在卡片上 备用。
(四)草拟提纲:在积累大量读书笔记和卡片的基础上,写出本课题综述提
纲。通过提纲,将已掌握的音乐文献组织起来,并串连到本课题研究的问题上。一般可采用“分类综述”,例如余琛《近年来唐代乐器研究综述(载《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2期)就是分类综述:“一、打击乐;二、吹奏乐器;三、弦乐器。”
(五)评判:在概述音乐文献的基础上,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就浮出水面。这
时,就要评判前人的成果是否有价值、取得哪些成绩,尤其要注意分析两个以上音乐学者不同的学术思想、观点的异同。在此基础上,适当阐述自己的意见,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这样,“文献综述”不是纯粹从文献到文献的碓砌。
(六)回顾研究与建议:这是最后的步骤。在评判的基础上,要提出进一步
研究的设想和内容,力争发前人未发之言,并分析新的研究思路的可行性等。
为便于说明问题,再详细分析上例:
1、综述题目:近年来唐代乐器研究综述(作者:余琛,载《交响——西安
音乐学院学报)
2、前言部分:本文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有关唐代乐器的研究作分类综述。
3、正文部分(分级分类标题):
(1)打击乐(再细分各种乐器);(2)吹奏乐器(再细分各种乐器);(3)弦乐器(再细分各种乐器).
4、初步印象:总结全文,提出研究不足。
这篇论文作者至少做卡片85张之上,因为本文引用论文85篇。
音乐专业学生可选其中一类乐器进行综述研究,例如“弦乐器综述研究”;
也可先其中一种乐器进行综述研究,例如“古筝研究综述”。另外,根据读书笔记和卡片,可把年限定为“近年来弦乐器综述研究”、“近年来古筝研究综述”。
四、
“所谓学术,它包含着这样两层意思:一是做学问的方法,二是指应用一
定的方法去认识事物所得到的成果。”〔8〕著名学者王力先生特别强调学会撰写论文方法的重要性,他说:“研究生的任务不单纯是接受知识,而且要进行科研工作。因此,研究生有个重要任务就是写论文。”“我们现在要求研究生写论文,就是要他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会写论文的方法。”〔9〕显而易见,综述训练方案,对培养学生做学问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术习惯、走向“学术规范”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综述训练”为音乐专业毕业学位论文的写作提供了命题。“在西方,指导
教授和学界人士一看论文的导言就可以判断论文是否有学术价值,因为导言部分通常会对前人在某一个问题上所做的研究做出回顾和评价,然后以此 作为基础,提出自己的中心论点,即命题。”〔3〕而我们目前,音乐专业本科学生的毕业论文百分之九十以上没有这一部分。
(一)“综述训练”使学生对前人的学术成果一目了然,熟悉本课题的研究
现状、进展和困境,避免“重复研究”和“常识研究”。“按照德国学术规范,在大学学习期间,学生们就受到文献分析训练:要研究某个问题,先必阅读归纳有关这个问题的全部文献,然后再考虑自己能做什么。”〔2〕
(二)“综述训练”使学生正确使用引文、注释等。曲阜师范大学教授杨昌
勇认为:“学术论著注释和索引的规范化是学术规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7]“西方的学术论文注释很长,实际上就是一种学术积累和保证学术发展的重要措施。如果不重视这种积累,就为剽窃抄袭制造条件。”〔3〕
(三)“综述训练”能够训练学生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锻练学生覆盖专业
知识的能力。分析与综合是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而撰写综述文章离不开分析与综合。只有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形成科学规范的写作思路。
(四)“综述训练”能够锻练学生查找和积累文献资料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会各种检索音乐文献手段和方法;学生做笔记、做分类卡片,为毕业论文积累学问。厚积累,多看书、多搜集、多动手,根深方显凝重,厚积方能薄发。“抄一本书是剽窃,抄十本书是研究,抄一百本书是学问,抄一千本书是大家。” 〔2〕
五、
在音乐专业毕业论文工作中进行“综述训练”,既是必要的,也是行之有效
的培养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和掌握做学问的方法。但要全面解决培养学生走向学术规范的问题,还应开设相应的课程,“学术规范”教育应成为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其内容包括:音乐文献、音乐文献检索、著作权法、学术论文写作等。这门课程可称为《音乐信息文献综合检索与论文写作》。
在音乐专业开设这门课程,有必要与信息素养教育结合起来。当今,在“美
国,信息素养教育成了讨论热点。”﹝10﹞我国在图书馆界也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图书馆员要在信息素养教育中发挥作用,责无旁贷。
从这门课程内容看,涉及音乐学、法学、图书馆学、情报学、写作学及计算机应用。要完成这门课程的教学,提倡图书馆员、音乐教师、法学教师、写作教师、计算机教师等多方合作开课,音乐教师讲授音乐文献部分、法学教师讲授著作权法部分、写作教师讲授论文写作部分、图书馆员讲授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部分;辅导实习以图书馆员为主,专业教师亦积极参与,与图书馆员密切合作,这样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在美国,专业教师与图书馆员的合作,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它意味着图书馆员积极走进学科教学的课堂,全面地深层地参与课程;另一方面,它要求教师把信息素质内容纳入自己的课程要求,接纳并主动寻求图书馆员的帮助与合作,双方协同进行课程作业活动等的设计师实施乃至评价。这是信息素质教育最基本的合作形式。只有通过它,信息素质教育才能直接惠及全体教育对象。”﹝10﹞美国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参考文献:
〔1〕蔡际洲.音乐论文的写作基础〔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4(1).
〔2〕陈铭道.音乐学——历史、文献与写作〔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3〕程千帆,巩本栋.贵在创新〔C〕.学术规范读本.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324.〔〕郭英剑.〔〕杨玉圣.学术腐败、学术规范与学术伦理——关于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问题〔C〕.697.〔〕张国春.近期学术界关于学风问题讨论综述〔C〕.*128.〔〕刘南平.法学博士论文的命题和注释——简评我国法学研究的流弊〔C〕.497.〔〕王笛.学术规范与学术批评——谈中国问题与西方经验〔C〕.194页.
〔4〕黄栩兵.文献综述的写作〔J〕.人民军医,2004(4).
〔5〕杨沐.我国音乐学学术论文写作中的几个问题〔J〕.音乐研究,1988(4).
〔6〕郭旗.音乐文献的特性〔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7(3).
〔7〕童小燕.谈音乐期刊文献的开发利用〔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5(3)(4).
〔8〕王振铎主编.编辑学通论〔Z〕.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94页.
〔9〕葛发智,陈崇铨.学位论文的要求、准备与撰写能力的自我培育〔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1996(3).
﹝10﹞王朴.为信息素质而合作——来自美国的启示.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1)
毕业音乐论文范文3
《爱的力量》
是你把爱撒在我的身边,
是你把情熔进我的心田。
是你点燃我熄灭的火焰,
是你唤醒我沉睡的容颜。
曾今是梦幻中的思念,
曾今是信念中的爱恋。
你的出现使我在心跳中无言,
你的出现使我在一瞬间震撼。
就让我在甜蜜中享受你清纯的笑脸,
就让我在欢乐中迎来你幸福的召唤。
就让我时刻编织你美丽的花篮,
就让我永远收获你花季的灿烂。
《心语》
我走的好疲惫,
思绪总在杂乱中随风而飞。
我的心好累,
生活起来越来越觉得太压抑。
其实我好孤独,
在煎敖中寻找一丝安慰,
其实我好想睡,
在梦幻中找点幸福滋味。
我多想把所有一切都忘记,
在黑夜的呐喊中重新开始。
我多想在寒冬的风雪中屹立,
在突然间变的欢乐无比。
《追寻》
我知道我有一份痴情,
却猜不透姑娘的心,
我知道天要阴,
也知道天还要晴。
我知道我将要远行,
却放不下这一段情。
我相信雨会停,
也相信月更明。
我坚信我会找到那一片绿荫,
我会看到那一片美丽的风景。
我会遇上那一个熟悉的身影,
我会献上那一颗永恒的爱心。
《读你》
是你把我带进梦幻的童年,
给我春天般的温暖。
是你给我注入清澈的甘泉,
流入涸的心田。
是你赠我一首精美的诗篇,
荡起我喜悦的风帆。
是你散发出美丽的光环,
照亮我奋飞的信念。
真想看清你智慧的双眼,
读懂你诱人的每一天。
真想描绘你可爱的笑脸,
探寻你神秘的内涵。
《梦中的渴望》
你曾告诉我,
你不是我梦中的姑娘,
可爱神对我讲,
你愿做我一生的新娘。
你曾告诉我,
我永远不会实现爱的愿望,
可你的眼睛却对我讲,
你一直在违心的撒谎。
我的心直到被你冻成冰霜,
情愿给自己播撒痛苦忧伤。
睡梦中曾看到你眼泪汪汪,
我才知道你没有找到如意郎。
看着你委屈的摸样,
我的心也在为你忧伤。
《远 离》
可爱的姑娘,
请不要到处躲闪。
看着你每天愁眉不展,
真不敢和你面对面。
虽没有过爱的诺言,
可我真的想和你一生相伴。
不要再让我享受孤单,
不要再送给我苦难。
可爱的姑娘,
请不要失去往日的笑脸,
我已读懂你的答案。
为了你没有忧患,
我会自觉地离你很远。
心痛早已变成习惯,
毕业音乐论文范文4
关键词:屈家营古音乐,保护现状,创新开发
廊坊自古为元、明、清三朝的京畿门户,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有着深厚的文化积累。宋辽时期,两国疆界分廊坊于南北,杨家将守三关的英雄悲歌就发生于此,至今永清县仍保存着的宋辽古栈道,就是宋辽对峙时宋太祖赵匡胤所建的战争防御体系,被誉为“地下长城”。正是因为廊坊有着不同寻常的历史,才铸就了其璀璨的文化。
任何音乐文化都离不开历史文化的熏染,在廊坊固安就流传着一个很独特的音乐文化现象,那就是被誉为中国“音乐活化石”、“中国文化之瑰宝”的“屈家营古音乐”,与西安仿唐乐舞、湖北编钟乐、北京智化寺古乐并称为中国四大古乐。固安的“屈家营古音乐”,乐风古朴,音乐以其严格的教习制度,保持了古乐的纯净,直至今天仍彰显其特有的古韵。从永清县保存的“地下长城”到固安县的“屈家营古音乐”,就印证了廊坊悠久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
近些年来各级文化部门对“屈家营古音乐”进行了多方面的保护工作。笔者在对“屈家营古音乐”现状进行了多方了解和调研后,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1.“屈家营古音乐”的现状
1.1“屈家营古乐”的历史渊源
“屈家营古音乐”创始于元明时期,源自佛寺,后流传于民间,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代代相传,其演奏多以音乐会的形式出现。它的这种演奏形式也是我国保存较完整的古代音乐形式。音乐以吹奏和打击为主要的演奏乐器。论文大全。其演奏的乐器包括管、笛、笙、鼓、镲、钹、铛和云锣,也有用于集合会员和初会开道的大号铜锣。“屈家营古音乐”的音乐内容极其丰富,包括宗教佛事、民间哀乐、故事传说、封建宗法、军政事务、自然生态、节令、动物、景致与儒家学说、人物、事迹等诸多方面。其现存的作品有《玉芙蓉》、《纣君堂》等13支套曲;《金字经》、《讨军令》等7支大板曲;《五圣佛》、《贺三宝》等20多支小曲和一套打击乐曲。由普通流行的传统曲牌和本身独有的曲目两大类组成。在演奏时,每一个演员都有其固定的角色,有总管、攒管、香首、师者和一般会员、会友等。
“屈家营古音乐”的演奏有其特定的时间。一般会在,农历正月初一与七月十五这种传统活动日中演奏。正月初一的演出是拜会和游庙。七月十五的演出是纪念祖师师旷和超度亡灵。除此之外,平时在赶庙会和给丧事送乐以及参加求雨等活动中演奏。
从“屈家营古音乐”的古乐文化,到演奏的曲目可以窥见,其音乐内容和演奏风格之丰富,乐谱之完整,技艺之精湛,显示了它的独特,更显示了它600年来声声不息的旺盛的生命力。
1.2 屈家营古音乐的保护现状
自1984年起,当地文化部门就开始了对“屈家营古音乐”进行紧急的抢救及整理保护工作。经国务院批准,“屈家营古音乐”于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央音乐学院院长赵沨、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张振涛等百余位中外学者及专家,曾慕名前往固安县考察“屈家营古音乐”。他们一致认为:“屈家营古音乐”的乐风相当于西方巴赫时代的音乐风格,音乐平和、古雅,是我们现在能听到的唯一的古代宫廷音乐。1987年6月19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北京召开了亚太地区音乐学术讨论会,“屈家营古音乐”以其特有的音乐会形式参加表演。与会的二十多个国家的一百多位专家观看其演奏,之后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们认为“屈家营古音乐”是世界古老的音乐艺术之一,堪称“世界音乐之根”。其“屈家营古音乐会”被世人所瞩目。
“屈家营古音乐”在受到国内外音乐界钟爱和褒扬的同时,河北省及廊坊市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也已经行动起来,对它进行保护和整理。2009年6月由河北省文化厅监制,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录制,由河北百灵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河北民间音乐传统曲目集成(CD)》中收录了全省31个代表性音乐会的传统经典曲目,共计432首,其中包括廊坊的屈家营、南响口等在内的十一个音乐会的录音和录像。收录廊坊的“屈家营音乐会”、“南响口音乐会”等音乐会乐曲160首,时长约14个小时。在录音、录像期间,演奏“屈家营古音乐”的民间艺人,尽情展示了自己的演奏技艺。其中最具特色的有双管演奏乐手,他能同时吹奏两个管子;双云锣手同时能敲击两个云锣,其技术之精湛、花样之繁多,让在场录音、录像及文字记录的专家们叹为观止。
1.3“屈家营古音乐”的延续与继承
从古至今,我国的音乐教习多以口传心受为主。“屈家营古音乐”就是仍保留着以身口相传为文化链接而得以延续的,可以说它是活的文化。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很多年轻人已经不再了解,那曾经古老沧桑的宫廷雅乐了,更多的是摇滚、爵士音的冲击。那么,要想使“屈家营古音乐”这一文化瑰宝得以继承,培养传承人,创造古乐更多的传承人资源,已成为一个更严峻的问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河北省文化厅已于2008年正式将演奏“屈家营古音乐”83岁的老乐师冯月池和32岁的年轻乐手屈炳庆,确定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在屈家营村还培养了一批年轻的学员,按音乐会会规有条不紊地向老乐师学艺,为古音乐的传承增添了新的活力。因为音乐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其特殊性,河北省文化厅做出的这一决定,为传承人的保护和开发新的传承人资源,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论文大全。
1.4“屈家营古音乐”的建设
为了抢救、挖掘、保护“屈家营古音乐”及“屈家营古音乐会”之形式;为了发扬光大这一民族文化,从廊坊市到固安县都采取了很多有效地保护措施。其中,固安县出台并实施了抢救保护“屈家营古音乐”的“五个一工程”,出版了一本古乐图书(即赵复兴编著的《古乐奇葩》,已由中国文联出版社于2008年11月正式出版发行)、并录制了一套古乐光盘、还培养了一支年轻队伍、建设了一处阵地、形成了一个很具规模的产业。政府部门通过县、乡、村三级融资的方式,解决了音乐会堂土地使用的问题,先后完成了会堂通柏油路、通电、打井等基础性建设工程。2000年春,屈家营音乐会堂建设工程开始正式启动,会堂位于屈家营村东,占地9.8亩。2005年8月,会堂主体落成,建筑面积达966.5平方米。从各级政府大力加强对“屈家营古音乐会”的建设,为喜爱和研究“屈家营古音乐”的爱乐者们提供了一个平台。
2. 对屈家营古音乐的创新开发
2.1在现代文明下古乐保护的新矛盾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延续与它至今仍存在的环境即“生境”有着直接的密切关系,保护古音乐不仅是要留住它的声和形,更要注重保护使之生存的这种“境”。正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它“不仅存处在一种历时性的‘传统’中,而且处在一种共时性的‘生境’中,……其共时性的‘生境’,也不会是一个封闭性的单一的‘点’,而是一个能和相关文化、相关生态、相互影响或互相作用的动态系统”(1)。也就是说,当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离开了其所存在的文化生态,其性质就可能发生无法估量的改变。
在现代文明的经济大情境下,要想使具有古乐特色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延续并发展,一般地做法是把其推向市场。一些音乐制作者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在原有音乐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些现代原素。那么,这种古乐进入经济市场就会脱离自身的生长环境,将失去原来固有的古韵之味。在市场化的今天,如果为了保留其原味而没有融入现代的理念,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屈家营古音乐”要进入经济市场,人们是否能接受这种“新”的古乐表演,也成为了一个新的矛盾问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当今,若想永远的继承和保留“屈家营古音乐”,那么,进行科学的,全面的保护,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开发,形成产业化才是它的必经之路。产业化对文化的传播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也只有在这种发展的前提下才能保持古韵之味如长青之藤永远不衰。
2.2 借高校教育优势,寻找专业人才
一个国家国民的素质的高低,首先要看其国人对其文化的知晓。那么,对国粹之精华的知晓首先要靠教育的传播。
2.2.1教育的传承与创新,给古老音乐注入了春天的魅力
高校是传承教育,施教学生的沃土,如能让古乐在课堂上响起,让年轻学子们感受古老的“屈家营古音乐”的魅力。聆听和观赏这种以笙、管为吹奏,云锣为打击的音乐合奏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研究和创作欲望,从而使他们成为这支研究队伍的生力军,让古老音乐永葆春天的魅力。
如果将“屈家营古乐”以音乐鉴赏课的形式引入课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合理的改编创作,并与原来的古乐进行对比欣赏,这样还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和创作热情。学生们还可将它做为毕业论文的一个研究方向,创建研究小组,对其进行专业的、多方面的、多角度的研究。
2.2.2通过高校教育培养的专业精英,建设多元产业化团队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产业化开发,既要保持原生态、又要有利于传承,还要进行表演上的创新、提高音乐的观赏性和传播性,是一系列矛盾的探索性的事业。那么,多学科的参与,与多元化、系统化的研究已势在必行。
屈家营村位于固安县中南部,隶属于礼让店乡,地处京、津、保三大城市的中间地带。可借助周边高校的人才优势和高校的学术环境,研究一套合理的开发战略,即通过高校教育培养专业精英,建设多元产业化团队,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战略手段。论文大全。在京、津及廊坊市各高校具有音乐、经济、市场营销、管理学、史学、传播学、旅游管理等众多专家,在他们的把脉和引导下,能从更高层次探索古乐的产业化之路,提升古乐的鉴赏价值,为产业化开发做科学的技术指引。
通过对“屈家营古音乐”现今的保护和开发,要想使这支古乐不像夜空滑落的流星,只有一闪即逝的光芒。那么,只有坚持走教育传播古乐文化,教育培养精英,政府为其制定专门之政策,大力做好传承人的培养,走产业化之路,才能使“屈家营古音乐”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中永远不会流失的并闪光的钻石。
注释:
①杨晓.音乐学院与音乐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创作,2007年第二期.
②周文中,邓启耀.总序――民族文化的自我传习、保护与发展.周楷模,云南民族音乐论.云南大学出版社,2000,5.
【参考文献】
[1]固安县文化体育局.屈家营音乐抢救保护工作的情况.2009,3.
[2]中国艺术报莫让古乐再“断弦”——老音乐家与河北屈家营音乐会的保护.
wenhuacn.com/news_article.asp?classid=11&newsid=4576.2006-12-22.
毕业音乐论文范文5
近日,笔者听到一盘由中国唱片深圳公司出版发行的原创歌曲专辑《亲亲大理风》,立刻就陶醉于歌曲的优美旋律之中。该专辑曲调清新,民族特色浓郁,让听者仿佛置身于大理的山水人情,风花雪月之中。
初见杨克先觉得他外表朴实,不善言辞,甚至显得有些木讷,但一谈起音乐,杨克先立刻变得健谈起来,两眼闪烁着光芒,周身洋溢着激情。
破茧成蝶 春华秋实
“我最初的启蒙老师其实是我的父母!”杨克先一脸真诚地对我说。
上个世纪70年代,杨克先出生于大理洱海东岸的挖色镇高兴村。纯净的洱海水赋予了他艺术的灵性,挺拔的苍山赋予他坚韧不拔的性格。
杨克先的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但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乐观向上的人生价值观,特别是对白族音乐舞蹈十分热爱,在忙完田里的农活或者不出海打鱼的时候,父母便弹起三弦,唱起白族小调,跳起霸王鞭。杨克先从小就被白族民间音乐的魅力所折服,加之父母亲的耳濡目染,上小学课时,他就能跟着父母或村民哼出一支支白族民歌小调,为今后的音乐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杨克先具有一定的音乐天赋,加之勤奋学习,1997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大理师专音乐系,开始系统的学习音乐。大学三年里,手风琴、钢琴的成绩都是全年级第一,此外他还不断挖掘民间文学,从民间文学吸取民间音乐养料,自己进行词曲创作,到大学毕业时,他成功举办了个人音乐会,使他的音乐才华“初露锋芒”。
2000年,杨克先被分配到下关三中,担任高色班的音乐专业教学工作,杨克先并未停止自己在音乐艺术道路上的追求,他勤奋钻研教学,教学相长,不仅教学成果显著,而且音乐的创作愈加成熟。杨克先深爱家乡这片热土,在他创作歌曲中,大多吸收了白族音乐的音调韵律,再加以创新,把现代音乐与民族音乐有机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歌曲风格。
随着时间的推移,杨克先的羽翼渐丰,昔日无闻的丑小鸭渐渐蜕变成美丽的白天鹅。越来越多的音乐爱好者通过他创作的歌曲了解到他。然而他并没满足于已取得的成就,为了拓宽艺术视野,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2001年至2003年,他从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杨克先还向省内外许多专家虚心请教,先后师从钱晓雷、廖一等省内外音乐名家学习音乐创作。特别是2010年10月,他有幸到厦门大学参加全国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直接聆听了郑小瑛、邱孝胥蜚声国际的音乐指挥大师的教诲,使他的音乐创作水平甚至指挥水平有了质的提升和飞跃。
“大师就是大师,他们随便点拨几下,就能让我领悟到很多东西,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杨克先发自内心的感叹道。
杨克先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和水平,最终是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那就是为了培养更多更好的民族音乐人才,为了更好地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他认为作为音乐教师,把抢救民族音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义不容辞的职责。几年来,他收集整理了白族民歌80多首,白族大本曲九板十八调中的十三调,共30多首乐曲,作词8首。他创作的民歌《下关风》、《小普陀》、《洱海鱼》、《采花莫把花采错》等120多首,其中《洱海金花妹》、《洱海鱼》、《我是大理小山茶》等发表在《民族音乐》杂志上。
在课堂上,杨克先经常把民间艺术与现代音乐相融合,教学中进行适当提升,让学生多了解学习一些民族音乐文化方面的知识。2007年,他创作了《白族民间音乐》课堂实况录像,介绍白族民歌、曲艺、戏剧及白族音乐的发展。参加云南省第三届教学课堂实况录像比赛获中学组一等奖。
为了推动彝族打歌的发展,他创作编排的舞蹈《彝寨欢歌》把原生态音乐进行加工升华,使节目更具有艺术性和时代性。在共青团大理州委庆祝改革开放三十周文艺晚会上演出,这个节目引起强烈反响,成为学校经常表演的保留节目,对弘扬优秀民间文化艺术起了积极推动的作用。
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
“杨老师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老师!他不仅在艺术上毫不保留地教授我们;在经济上还力所能及地帮助我们;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这是杨克先所教过的学生们对他的一致评价。
的确,十多年来,杨克先爱岗敬业、爱生如子。杨克先参加工作至今已十一年有余,一直从事艺术特色班音乐专业教学工作,他所任教的班级在高考中都取得好成绩,连续6届上线率均为100%;所担任班主任的班级都被评为市级、校级“先进班集体”、“优秀团支部”等。2006年他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师,2008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名师,此外还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1次,校级先进教师、优秀班主任4次。
这,正是他醉心艺术,为教育事业奉献爱心的体现。
杨克先家庭经济并不宽裕,父母都是农民,他跳出农门后,并没有贪图享受物质生活,而是一心奉献给贫困学生,爱心无疆,默默奉献。他的生活用度相当节俭,但把钱花在学生身上却一点不吝惜,没有任何迟疑。
高六十四班沈光,有较好的艺术天赋,但是由于父亲丧失劳动力,家境十分艰难,杨克先主动承担起帮助这位同学完成学业及成长教育的重任,不仅在思想上不断引导鼓励,而且在经济上给予无私资助,先后资助费用高达24800多元,使这位同学树立了立志成才的信心。在杨克先的帮助下,沈光同学圆满完成高中、大学的学业,并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艺术设计师。
高86班的李克秀同学,家住弥渡县密址乡边远山区。2007年(高三上学期)临近专业高考时,她父亲病重,需长期住院,李克秀面临辍学的困境。杨克先得知后先进行思想上的引导,再给予经济上的帮助,半年多时间共资助她3700多元,帮助她圆满完成了高中学业,顺利考入云南民族大学……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据粗略统计,10余年来,杨克先先后为多名贫困生资助三万五千多元,帮助他们完成学业。这对于那些大款来说,三万多元也许算不了什么,但对于一个拿工资吃饭的人来说,可是个了不起的数字。
“谁没有父母,谁没有子女?作为一个老师,要教好学生,首先要爱学生,把他们当成你的亲姊妹,甚至儿女!”杨克先谈起自己的学生时,脸上更多洋溢的是欣慰。
杨克先接着说:“我现在个人的家庭条件和生活条件虽然不是特别好,但还是有一定的能力。所以,平常就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我觉得能帮助别人也是种幸福,自己所做的不算什么,‘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而已。”
在班务管理中,杨克先的理念是:“绝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位同学力所能及的一份关爱。”
在教学中,他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材施教,通过各种文艺汇演、比赛、音乐会等实践活动对专业进行巩固和应用。他把民间艺术与现代音乐相融合,用民间乐器来授课,介绍白族民歌、曲艺、戏剧及白族音乐的发展,让年轻一代了解学习一些白族文化。此外他还注重对尖子生的培养,根据学生自身的特长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挖掘他们最大的潜能,许多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佳绩,如李婷婷、李程斌等被四川音乐学院、西南大学、西安音乐学院等重点音乐院校录取。杨克先的许多学生已经活跃在全国各地的艺术舞台上,他所指导的学生在全国、省、州、市都获过大奖,其中张国庆同学在第七届洱海歌手大赛中获美声组三等奖,李帅运获CCTV全国青少年七彩阳光艺术人才选拔赛声乐组铜奖,并于2007年教师节在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播出。
立足苍洱 绽放奇葩
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杨克先谈起他的音乐专辑《亲亲大理风》时如数家珍。这盘专辑堪称是他从事十年音乐教育生涯的结晶,专辑以歌颂云南秀丽风光、唱响大理美好家园为素材,成功地把民族音乐的精髓与现代音乐节奏融合在一起,表现了独具魅力的音乐风格。
专辑由“唱响大理”十二首不同风格的歌曲组成,歌曲都由云南省著名歌唱家黄绍成,著名歌手赵绍波等演唱。其中《洱海金花妹》由于旋律优美、民族味浓郁又有时代气息,在保护洱海启动仪式上作为开场表演,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后由著名歌手杨建英、郭海波演唱,被大理电视台拍摄成MTV,选入《爱在大理》音乐专辑中。现在《洱海金花妹》已是大理州市各种晚会经常运用的歌伴舞节目。
歌曲《我是大理小山茶》是杨克先创作给女儿的礼物,其轻快的语调给人以明朗的享受,被广为传唱,现已成为大理市小学生参加全国各种音乐比赛的经典选唱歌曲。
杨克先虽献身教育,却从未忘记自己对音乐的追求,在艺术道路上坚定执着,立志弘扬民族文化,对自己作品的要求几近苛刻,力求开拓创新,追求卓越。
在教学之余,他收集整理白族民间音乐,坚持创作歌曲,创作接近疯狂,有时半夜躺在床上,大脑里还在天马行空地跳动着音符。灵感乍现,他立马起身,弹钢琴,记录灵感的火花,有时兴起还会吟唱几句。他家住的是单元楼,这可苦恼了周围邻居,纷纷称杨克先为“艺术疯子”。
“大理有着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随着流行音乐的不断冲击,民间音乐将面临消亡,随着老艺人的减少,很多民间歌曲就会逐渐失传;作为一个文艺创作者、一个专业音乐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对这些民间宝藏进行挖掘整理和传承保护,让它们发扬光大,更好地服务于大理州的民族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这是杨克先发自肺腑的声音。
杨克先从2004年开始进行对白族说唱艺术大本曲三腔九板十八调的收集整理,曾多次找到民间艺人去收集,去找作邑村北腔代表赵丕鼎老艺人、向阳村海东腔传承艺人李丽老师学习,有些曲调由于演唱者的自由发挥,在曲谱中无法记录,他还作了一些加工整理,在民间音乐整理过程中,尽量保持歌曲的原滋原味。他还专程赶到云龙、剑川、鹤庆、洱源等地收集吹吹腔唱腔资料,收集整理了100多首白族民间歌曲和大本曲选段,创作歌曲近百首,绝大多数歌曲在省内外正式刊物上发表和获奖。
为了方便交流和学习,他尽量把白族话译成汉语,曲谱规范化,并用中文作词进行一些改编。其中由他改编的《新麻雀调》由白剧团国家二级演员董凤琴演唱后,深受当地群众欢迎和传唱。杨克先创作编排经典节目十多个,节目《火的恋歌》获教育部第三届中小学艺术展演二等奖,歌曲《和谐班级》、《快乐依依》荣获全国校园歌曲创作大赛一、二等奖。
杨克先勇于探索,创作上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和风格,他大胆吸收了一些民族音乐的精华,将传统与现代创新意识相交融,因此,他的歌曲既是民族的,又具有时代性,让人耳目一新。他创作的《洱海鱼》荣获中国2010群众歌曲创作大赛一等奖,《快乐的阳芊依》获全国第三届校园歌曲大赛三等奖等等。
毕业音乐论文范文6
人类存在的地方就有声音的存在,交通、机场,居室、教室等等各种生存环境和空气中,都充满了各种声音来源,这也使得人类的生活中无处不能没有音乐的存在,如影视中的背景音乐、餐厅里的背景音乐、商店里的背景音乐、工作时的背景音乐,等等,音乐越来越成为人类生活中1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音乐似乎是这样紧密的联系着人类的生活,可是人们对于音乐的认识恐怕还是仅停留在“娱乐”的基础上,从学校音乐教育到社会音乐教育,音乐对人类的影响除审美之外,还有着众多需要被了解和认识的价值。
阮籍在其《乐论》中说道:“乐者,使人精神平和,衰气不入,天地交泰,远物来集,故谓之乐也。” 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曾认为所有艺术形式的基础在于模仿原则,他将音乐在艺术中的特殊作用归结为音乐不仅模仿了事物的外表,更表达了其内在特征—激情与美德。从我国古人到西方哲人有关音乐特性的描述中,无不透射出他们对音乐本质的深刻的洞察力,道出了音乐这种艺术形式存在的某种独特性-对有机体从外在到内在的影响。
国内,历来学校和家庭音乐教育偏重的是音乐技能的教化作用,而近年无实证根据地对智育功能的夸大,又似乎将音乐教育在学校基础教育中的地位置于次级学科的位置上,音乐成为了其它学科发展的补充工具;而中国普遍的音乐考级现象似乎又将音乐的价值蒙上了1层功利作用;社会音乐环境则重在音乐的娱乐功用;商业媒体对“莫扎特效应”的歪曲抄作,到胎教音乐的大兴于市,则更加表现出1种强烈的功利化的倾向;而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乃至社会音乐环境,其高级目标应该是最大发挥音乐自身的价值,并最终达到人的全面发展。
音乐对智力的影响。
音乐如何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我们如何从聆听或参与音乐活动中受益?音乐如何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1直是生理学家、心理学家、脑科学、社会学家家等不同学科领域关注的根本问题。从音乐心理生理反应测量,证明了音乐对人类身心的效应,到“0点计划”负责人加德纳提出音乐是人类多元智力因素中必需和根本的形态,是人类认知、情绪和行为的1种特殊的传播和交流符号;再到认知神经科学家运用脑成像、儿童认知发展等方法,探究音乐与内在神经通路的关系,与学习的“关键期”和“认知窗”的关系,试图将音乐作为了解高级脑机能内在皮质语言和促进大脑发展的窗口,取得科学论证。都足以说明国际环境,尤其欧美,关注音乐教育价值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的事实,在智力竞争的时代下,更为突出和明确。还是让事实数据来证明音乐教育是如何对人类生活添光增色的。音乐教育的价值在民众中间的认识是如何的?以下为世界上,有关音乐学习对人类生活影响的相关调查,可供参考:
1.根据NAMM2000年的统计,美国百分之80的学生认为学校音乐课可以促进学习评价的得分,比97年的统计增长了14个百分点。
—Attitudes, NAMM (International Music Products Association), 2000.
2.音乐教师的职业角色成为少数民族学生们热衷的职业。
— “Music teachers as role models for African-American student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1993.
3.2000年的调查中,美国仅有百分之31的青少年和成人因为学龄太大而没有学习音乐乐器演奏。
—Americans Love Making Music – And Value Music Education More Highly Than Ever, American Music Conference, 2000.
4.美国加州大学和日本新泻脑研究机构的研究者们发现仅仅在读谱时,大脑的1个部位被即活。
—“Musical Brain – Special Brain Area Found for Reading Music Scores,” NeuroReport, 1998.
5.参加乐器学习的初中学生在数学测试中的成绩随着乐器的学习,逐年增加。
—“Music Training Helps Underachievers,” Nature, May 26, 1996.
6.10个人中就有9个青少年或成人,承认音乐学习增加了他们家庭关系的融合度。
—Music Making and Our Schools, American Music Conference, 2000.
7.音乐学生们证明了他们有的考试焦虑和表现焦虑要轻于没有学习音乐的学生们。
—“College-Age Musicians Emotionally Healthier than Non-Musician Counterparts,” Houston Chronicle,1998.
8.大概百分之90的学生认为1中音乐乐器的学习应该成为学校基础公共课的1部分。
—Americans Love Making Music – And Value Music Education More Highly Than Ever, American Music Conference, 2000.
9.大多人认为音乐教育是1种基本的权利,而我认为音乐教育对人类的存在是最基本的1种方式。
—Jewel –歌唱家、歌曲作家及乐器演奏家。
10.音乐家职业的人群证明了他们有着比非音乐经历的人群多出百分之25的脑活动。
—Exposure to Music Is Instrumental to the Brain, University of Muenster.
11.1998年的1项研究中,证明了参加键盘学习课的退休老人表现出了焦虑感、孤独感、抑郁感状态的减轻。
— Scientific Study Indicates That Making Music Makes the Elderly Healthier, American Music Conference,1998.
12.据瑞典的研究证明,学习音乐的人群,生命力要比没有学习音乐的人更长。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1996.
13.加入学校管乐队的学生们在烟、酒、违法药物的使用上,都是任何社会群体中是最底的。
14.法国1项研究证明,音乐学习有助于意外伤害中受伤人群的语言恢复。
—Neurology, December, 1996.
从以上罗列的种种与音乐教育、音乐生活相关的研究和调查,不难看出,在人类文明生活高度发展的今天,仅以“审美”来确立音乐在学校和生活中的作用,确为偏颇和浅显。学校教育的目光不应仅仅是看重教化的作用,音乐对人类的身心影响的潜力是巨大,从道德、情感、到人生态度,关乎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0点计划”负责人加德纳提出音乐是人类多元智力因素中必需和根本的形态,是人类认知、情绪和行为的1种特殊的传播和交流符号;再到认知神经科学家运用脑成像、儿童认知发展等方法,探究音乐与内在神经通路的关系,与学习的“关键期”和“认知窗”的关系,试图将音乐作为了解高级脑机能内在皮质语言和促进大脑发展的窗口,取得科学论证的事实,都足以说明国际环境,尤其欧美,关注音乐教育价值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的事实,在智力竞争的时代下,更为突出和明确。
从当代音乐社会学角度来看,在现实生活中,聆听者以音乐为中介,将音乐作为1种获得情感的手段,作为涉及自身与他人关系的情感陈述方式,借以使自己更好地成为1种社会化存在。因此,学校音乐教育,重视人的全面发展才是素质教育号召下的今天必须面对的,必须实施的。有关人的全面发展是倡导素质教育后非常热门的名词,对其部分期刊有这样的表述:“充分发挥个人的身心潜能,在环境、教育影响下发展有关生理心理的、智力与非智力的、认知与意向的各种因素,并内化外在获得的经验,形成稳定的品行和体质。“简言之,只注重外在获取不注重内化经验,就不能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音乐对人类情绪、焦虑、压力、内在生化指标的有效影响,直至对大脑发育的影响,无不说明,从中国的大音乐教育环境直到学校基础教育乃至家庭教育,都应充分利用音乐对人类自身的内外效应,以达到身心的平衡发展,最终达到素质教育的根本—人的全面发展。
音乐研究未来的发展
实验室研究拓宽了人类了解音乐价值的视野,提供了客观的实证基础,音乐治疗、音乐心理学、音乐教育科学、认知神经科学等等学科交叉进行众多疑案的解决,但目前为止,还有很多问题仍是悬而未知的,虽然音乐心理学提出问题的能力大于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只要有问题的存在这门学科就能更远更深地发展。
搜罗相关文献,很多学者目前关注的是,未来有关音乐效应的生理心理实验,需要投入人类学视野,鉴于音乐的文化差异性、种族性,研究需要关注是否人类能否从多种音乐文化中受益,即,本族文化对其产生影响的同时,其他音乐文化是否也能产生1定的影响。
其次,在未来,学者们提出,音乐效应的研究应该,也会越来越多地渗入到工作地点、医院、学校甚至是公共交通。以有少数研究介入此领域,如音乐聆听能够刺激商店客人的购买驱动力(Stephanie Wilson,2003);音乐能够加速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Teresa Lesiuk,2005)。部分研究者已提出可能需要将舒缓性音乐应用在公共场所减少犯罪率(Ian Boswell,2005)。
再次,从自主神经系统到基础研究的最前沿-高级脑功能,与教育实际应用存在不同的文化,脑科学研究者关乎的是脑功能的新发现,而教师们关注的则是这些发现对课堂教育中的应用,执直白的说那么多发现,对课堂有用吗?在基础和应用之间构架贯通的桥梁也是重要的方向。
国外部分:
[3] Altenmüller, E. (1989). Cortical DC-potentials as electrophysiological correlates of higher hemispheric dominance of higher cognitive functions. Inter. J. Neuroscience, 47, 1-14.
[4] Anvari, S.H., Trainor, L.J., Woodside, J., & Levy, B.A. (2002). Relations among musical skills,phonological processing and early reading ability in preschool childre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 83, 111-130.
[5] Andreassi, J. L. (2000).Psychophysiology: human behavior and physiological response.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New Jersey.
[6] A .Reznikov、S. Leush、V. Reznikov.(2000). Reducing too High Hormone Levels in Women during Parturition.
[7] Arnon, Shmue等.(2006). Live Music Is Beneficial to Preterm Infants in the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Environment. Birth. 33:131-136(6).
[8] Aschoff, J. (1979). Circadian rhythms: General features and endocrinological aspects. In D. T. Krieger (Ed.), Endocrine rhythms. New York: Raven Press.
[9] Augustin, P. and Hains, A. A. (1996) Effect of music on ambulatory surgery patients'pre-operative anxiety. Association of Operating Room Nurses Journal, 63 (4) 750-758.
[12] Barrett, L.F., & Russell, J.A. (1999). The structure of current affect: Controversies and emerging consensus.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8(1), 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