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教学设计案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模块化教学设计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模块化教学设计案例

模块化教学设计案例范文1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化教学;案例教学

当前,职业院校学生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这一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因为学生之间的知识储备不同,理解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等方面均存在很大差异性。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就需要开展模块化教学,帮助学生更快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化教学改革

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化教学正在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重点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和课堂教学效果的改善。对此笔者认为,要想实现改革,就要以完善的理论体系为依托。模块化教学这一概念并不陌生,其最早是在20世纪70年代被提出的,是一种根据学习需要为前提,帮助学生能够将知识应用在实践中的教学模式。模块化教学十分重视岗位技能的需要,针对不同的职业需求制定具有特色的教学大纲,将教学大纲按照模块化的方式区分开来,这样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深入了解了实际需要,帮助学生更快适应岗位要求,便于学生今后步入快节奏的社会生活[1]。职业教育目的是让学生更快适应市场需要,帮助他们尽快找到心仪的工作。所以在校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将市场需要作为目标,帮助学生掌握就业需要的能力,尽快达成计算机等级考试的目标。将考试按照等级进行模块化划分,不同专业的学生具有各自的标准要求,在短时间内帮助学生掌握所需技能,便于学生有针对性的开展练习,以此来提高他们在社会上的竞争力。模块化的计算机等级考试还有一大特色就是将教学内容与岗位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各项活动的开展也是以此为基础开展的,它摒弃了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淡化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加注重工作能力的提高,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化教学改革,应该围绕岗位技能和等级考试,并以此为核心建立起相应的教学系统。在该系统中,分别对不同专业的岗位特点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充分了解岗位需要,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所构建的教学模块既独立又能综合起来,这样学生就可以有目的性的进行实际操练,真正达到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的教学目标[2]。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化教学举措

开展计算机模块化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教学活动更有特色,让课堂的教学效果更加鲜活。因此,在对教学模块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围绕课程开展,充分了解课程的性质及核心,针对学生岗位需求的差异开展模块化教学设计[3]。大致上我们可以将计算机应用基础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大类。必修内容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知识,选修内容是学生依据需要选择要掌握的知识。例如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系统的应用就是必修模块中的内容,只有扎实的掌握基础才能学习难度更深的知识。通过这样的对比性学习,令教学设计更加清晰,学生对自身的真正需要也更加明了,极大的激发了今后的学习兴趣,让教学活动更加顺利。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编写应该遵循模块化规律。在这一要求下,计算机课程的相关编写工作需要将重点放在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上,将其作为主要内容予以重视。不同岗位的需求不一,因此模块设计也应该差异化对待,还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契合现实生活编写教材。并且分别对实训模块及相关案例等内容进行明确规定。职业化教学要求其注重职业化的发展特点,符合科学性的编写要求,能够真正满足学生未来岗位的需要,尤其是要重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在教材编写中增加实践方面的操练及相应案例,帮助学生更快了解岗位职责和岗位要求。在对案例进行选择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应该贴合实际,这样的案例学生才更容易理解,对后续的教学提供帮助。二是案例要与模块知识点相互关联,在学习完后能利用知识点应用在现实生活中。以电子表格这一模块为例,其中包含众多知识点,学习完以后学生可以根据单元格格式和函数等内容自己设置成绩表格,极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除此之外,教学案例和模块知识点应该在教学大纲范围内进行构造,保证学生真正学为所用。不同的知识点所划定的模块任务也有所不同。在模块任务的基础上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这样学生可以更容易接受理论知识,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变得更加容易,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4]。模块教学任务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课堂上的教学活动都要围绕这一任务展开。学生领取到模块任务以后,先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进行学习,在这一过程中享受到知识带来的乐趣,自身的创造力也得到激发,学习效果显而易见。由此可见,任务驱动和案例任务相结合的方式,的确对学生掌握知识带来一定的帮助,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理解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模块化教学设计案例范文2

关键词: Moodle平台 模块化 教学设计

《多媒体技术基础》以计算机领域的各种媒体:语音、图像、视频等为研究对象。该课的特点是概念多、实践性强、涉及面广,并具有极广泛的实用性[1]。该课程是我校计算机系学生的专业入门课,向学生呈现了多媒体应用的各个领域,让学生对多媒体技术领域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理解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功能,掌握常用的多媒体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并了解如何进行多媒体软件开发与制作,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为实现上述教学目标,笔者在开设该课程时以案例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地设计教学活动,并借助Moodle平台开展在线课程与传统课程相融合的教学模式,以期增强教学效果。

一、课程设计思路

(一)以案例导向,实现模块强化。

根据生活中的实际需要,以案例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让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注重知识的逻辑性、递进性,由浅入深,由窄至宽。在案例完成的过程中不断渗透理论知识,训练学生应用多媒体工具的能力,从而强化各模块多媒体技术及多媒体软件的应用能力。

(二)遵循“教、学、做合一”的模块教学设计。

以各种多媒体技术及多媒体软件为主线,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多个模块;各个模块以生活中的案例为任务,学生在教师的讲解、演示下,通过观摩、探究,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操作技巧,并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任务,做出相应的作品。在“教、学、做”不断循环强化下,实现教学目标,完善知识体系,为接下来的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三)混合式教学模式。

该课程的设计是在线课程与传统课程相结合。无论是从课程本身来看,还是从学生自身的特点来看,传统课程都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另外从知识获取途径来看,U-Learning(泛在学习)随着技术的发展将会是我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2]。目前,教学资源中微内容、微课程等微资源的大力发展,为U-Learning随时随地碎片化的学习提供了很大的优势,从中可看出在线课程的建设是必需的。

二、课程模块化划分

为了使课程更好地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各种多媒体技术,遵循“教、学、做”的规律进行案例教学,笔者把课程内容分为6个模块:(1)多媒体概述;(2)音频处理技术;(3)图形图像处理技术;(4)动画设计与制作;(5)视频处理技术;(6)综合实践。每个模块都提供一个或几个案例任务,由学生小组或独立完成。

三、运用Moodle平台开展模块化教学

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网络技术及数字媒体技术已经渗透到教学的各个领域。笔者运用具有资源呈现与共享、交流互动、作业提交、互动评价等功能的Moodle[3]作为混合式学习的支撑平台,开发了符合教师需求的教学管理系统及满足学生综合发展需要的学习管理系统(如下图基于Moodle平台的教学管理系统)。该平台为高职院校开展模块化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支撑,改进了传统的模块化教学。

四、效果评价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该课程重在考查学生对多媒体技术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熟练运用多媒体工具解决生活中遇到问题的能力。因此,该课程的评价方式采用的是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及学生互评等。同时,将评价提前,即在课程一开始就向学生呈现课程的评价标准,这样能让学生更明确学习的目标,激发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一)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平时课堂行为表现、小组协作情况,以及最后作品完成情况。具体评价量规见下表:

(二)总结性评价

依据每个模块的知识内容出四道综合作品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兴趣选择自己擅长的软件完成作品,每个作品都占总评成绩的一定比例。

五、结语

通过开展《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改革,我们发现高职院校教学中常采用的传统模块化教学,当加入适合的现代教育技术(如Moodle平台)的辅助时,能取得更有效的教学效果,也解决了高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高职作为国家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其教学的模式、方式及手段等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不断变化发展的时代中日益凸显出其局限性,因此,高职教师在如今教育信息化不断深入的大环境下要学会抓住时代赋予的契机,积极运用各种技术手段辅助传统的教学,深入贯彻落实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四合作”为主线,深入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打造中国特色现代高等职业教育[4]。

参考文献:

[1]杨帆.21世纪高等学校应用型教材: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第2版)[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潘基鑫,雷要曾,程璐璐等.泛在学习理论研究综述[J].远程教育杂志,2012(01):93-98.

模块化教学设计案例范文3

模块教学是指将学科课程的知识进行分解成一个一个的知识点,并根据这些知识点内在的逻辑组成相对独立的知识单元,然后根据不同的职业能力需要,对这些知识单元组合成教学模块单元,通过对教学模块单元的调整和设计,实现对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模块教学根据当前高职高专教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可以根据培养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并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组合,具有很强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针对性。这一教学方法,可以很好得实现职业能力技能的融通,使得同一课程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要求。模块教学还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因为通过模块化的教学设计,使得课程之间的模块内容之间变得相对独立,这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开展多个班级不同模块之间的教学工作,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此外,模块教学还更加能适应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特点。由于高职高专学生入学分数相对于本科高校较低,因此,从平均上来说,高职高专学生的文化基础要薄弱一些,学习能力、自控能力和理解能力要相对弱一些。因此,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将复杂的、抽象的理论知识开发为直观的、感性的知识,必然可以促使高职高专学生很好的掌握相关知识。而通过模块化教学,可以大量减少系统的理论性讲解,以实际的模块化的案例向学生提供直观的、具体的知识,避免可以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2模块教学在高职高专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在模块教学方法的指导下,结合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对应用文写作教学采用模块教学的方法来授课,改变传统的说教的教学方式。

(1)根据高职高专应用文写作的能力要求,确定应用文写作的授课范围和授课深度,确定将日常礼仪文书、行政公文、事务文书、毕业论文和应聘文书等内容为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通过学习,学生必须熟练掌握以上应用文的写作方法。

(2)教学内容模块化。由于应用文的写作主要包括日常礼仪文书、行政公文、事务文书、毕业论文和应聘文书等的写作,而这几种应用文的写作虽然较为类似但是依然存在着不同的特点,因此可以对每一种应用文的写作教学设置为一个教学模块,在每一个教学模块中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技巧,并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和互动。以保证学生掌握每一个模块的教学内容。

(3)模块教学设计。针对每一模块的特点,对每一模块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条件进行合理设置。如应聘文书,这是每一个大学生所感兴趣的内容,因为即将毕业每一位学生都将为自己制作简历。如对应聘文书的写作,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资料收集,在课上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成果,并让学生指出自己认为的精华。如此以来,教师只要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总结,就是非常成功的课堂教学。又如对行政公文,由于学生对行政公文不太了解,再加上正式的行政公文行文较为枯燥,学生大都没有兴趣,大都应付了事。因此,首先,教师要引起学生对行政公文的兴趣,教师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向学生展示行政公文的特点和概念,向学生全方位的介绍行政公文的重要性,促使学生重视行政公文的写作学习,这就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经过上述的实施过程,较好的在应用文写作中实施了模块教学方法,突破了学科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强化了针对性,很好的帮助学生掌握了应用文写作的技巧,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结语

模块化教学设计案例范文4

关键词:消费行为;模块化开发;实践能力;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235-03

自清华大学在国内率先推出新定位、新观念、新元素、新目标开始,中国MBA教育开启了一种新的管理教育模式改革,使我们认识到管理教育,特别是注重于现实问题解决的MBA教育,不同于我们传统的学术教育。从中国市场经济或整个社会发展的未来来看,更需要的是具有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管理人才[1]。与学术型硕士教育不同,MBA教育是一种典型的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经营管理人才为目标的硕士研究生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模式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

当前的经济环境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做到适应市场需要,如何变革MBA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面对中国本土企业的特征,适应性地进行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这是MBA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消费者行为学》为了适应当前MBA改革的浪潮,试图通过模块化教学思想,按照程序模块化的构想和原则来设计《消费者行为》的课程内容,把课程设计成理论模块、实践教学模块和综合考核模块几个部分,在教学中强调MBA学员专业能力的训练,克服教师教学过程中完全依赖一本教材、一门课的现象,从而实现对所学理论的综合运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模块化开发的目的

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MBA开设《消费者行为学》以来已有九年时间,为有效地满足不同行业MBA课程定制化和MBA学生需求差异化的要求,遵循因材施教、因需施教的原则,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层次MBA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素养、管理实践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培养要求,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具有一定开放性和灵活性的《消费者行为学》相关知识,模块化课程开发势在必行。

二、模块化课程建设的设计目标

《消费者行为学》教学内容的开发以MBA课程定制化和MBA学生需求差异化为指导思想,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紧密围绕培养市场营销人员的基本职业能力进行设计。模块化后的课程,不应是旧课程内容的简单模块化分割。本课程的基本目标概括起来是“知识+能力+素质”。具体表述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消费者行为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学会运用这些理论和知识解释消费者行为的现象,指导并引导消费者理性地进行购买决策,制定适应消费者行为的营销对策,为增强企业在市场营销中的竞争力服务,同时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设计教学模块时要认真研究教材,以教学大纲和模块大纲为指导,对原有的教材进行分解、调整、修改,并按模块的基本结构重新组合。模块化开发包括了以下几部分:基础模块即主要理论教学内容、知识点及最新趋势;实践教学模块又分为案例分析、课堂实训和实战练习三个子模块。每一模块本着基础性、先导性、工具性的知识先讲解,同时融入了实训子模块,在此基础上进行案例分析讨论,延伸的内容在案例讲解中补充,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操作能力。模块化后的课程,不应是旧课程内容的简单模块化分割,新课程内容应突出课程特色与学科优势、跟踪理论前沿与企业实践、整合学术成果与实战经验,做到重点突出、特色鲜明。

三、《消费者行为学》模块设计及实施

(一)理论教学内容模块设计

理论教学模块由消费者行为的理论、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组成,采用课堂讲解方式进行,让有实战背景的学员建立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整体理论框架和思维模式,一讲一个专题,打破传统的按书章节顺序教学的方法。《消费者行为学》主要是从管理与应用的角度帮助MBA学员理解消费者行为,为从事或希望从事市场营销、销售及广告职业的学员获取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让MBA学员对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各种不同因素或者原理进行全面学习和研究,在工作实践中运用这些原理,帮助他们应用消费者行为知识制定营销策略。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消费者行为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充分认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加强企业营销管理的重要性,识别消费者的各种需要、动机,了解消费者所具有的自我概念和生活形态,分析不同的消费决策过程,并对本土消费者行为进行重点剖析。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分析和解决市场营销管理问题的实践能力,并在掌握消费者行为学理论体系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对丰富多彩的企业营销实践进行理论化总结和升华,从而发现新的消费者行为理论或知识。

在MBA消费者行为学教学中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是如何把舶来的理论应用于中国消费者行为研究,如何让学员掌握消费者行为的研究方法来洞察中国市场,课程的理论设计与组织成为至关重要的环节。

在课程内容设计上本着应用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的知识制定正确的营销策略,在理论上试图做三个方面的设计:第一,对各种有助于理解消费者行为的各种概念和理论予以详尽、全面的描述,让学员形成透彻的理解,才能在不同的情形下自如地应用;第二,对制定营销策略时如何应用消费者行为的理论进行说明,尤其是在中国本土企业的实例的应用;第三,一讲一个专题,提供问题案例营销设计要求学生应用本讲的知识进行分析。

(二)实践教学内容模块设计

MBA课程教学,既要注重理论,又要注重实践,必须把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和注重实践的案例教学法结合起来。《消费者行为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块化设计旨在使学员基本掌握消费者行为、营销理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对消费者行为及营销实务操作进行专题培训,注重实用性和可实施性,紧密结合企业市场和营销面临的实际问题,提高学员的消费者洞察能力及营销策略实战能力。教学形式包括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学习法、行为模拟法、角色扮演法、消费者行为观察等多种形式。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勤于思考,踊跃发言,鼓励发散性思维,养成写报告的习惯,充分挖掘学生智能潜力,发展特长,弘扬个性,结合MBA学员自身工作研究其行业特征和消费者行为,强调消费者行为理论在营销工作中的应用。

实践教学由案例教学、课堂训练和实战练习三个部分组成:

1.案例分析。案例教学于20世纪20年代被哈佛商学院首先提出,并应用于工商管理教学之中。在几十年的推广与发展中,虽然国内外工商管理院校对于案例教学的作用都比较认可,相关研究也证明了案例教学相比其他传统教学方法更加具有价值。案例教学法是MBA教学中广受欢迎的教学方法,具有学生主体性、互动性等特点,较高地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等。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以及企业组织结构的日趋复杂,我国工商管理学科逐渐开始重视从全球化的视野出发,运用国际通行的研究方法来探索和研究本土企业的管理问题,研究的方法多种多样,研究的分支越来越细,以求发现我国本土工商管理实践活动的客观事实、探索其发展规律或得出一般研究结论。因此案例教学法在《消费者行为学》中如何实施以及在实施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对于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我国《消费者行为学》案例可借鉴与参考的有两本教材,一是2004年清华大学出版的由Martha McEnally著的《消费者行为学案例》,二是2011年人大出版社出版的朱迪・格雷厄姆著《消费者行为学案例与练习》,这些舶来案例与中国的环境有一定距离,无论消费者的生活方式还是购物模式与国外消费者存在很大差异,而企业营销策略的制定更具有针对性。国内课堂上使用的很多案例是经翻译后直接拿来使用的,由于存在文化和语言背景的差异,在分析案例时学生很难融入案例情境。选择、编撰和合理使用具有中国特色的消费者行为的案例是本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我们目前课堂讨论的案例主要来源:教材、中国管理案例库、教师自编案例、学员自己撰写的案例。案例的选择不仅要与教学内容相匹配.还应尽量与学生工作背景相关,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投入度,更好地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实际应用。因此精选案例,尤其是选择一些符合中国消费者消费习惯的系列案例,科学合理地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消费者行为学离不开营销实践,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尝试将一个个营销场景微缩到课堂上,而这都依赖教学方法的丰富和创新。

2.课堂实训。《消费者行为学》的课堂实训是指在课堂对MBA学生进行消费行为研究方法及应用能力训练的教学过程。实训是为了使MBA学员熟练掌握《消费者行为学》中的消费者研究技术或方法而在真实或仿真的环境中训练的活动,主要包括对学生消费者洞察工具的学习和使用。课堂主要针对研究方法在理论讲解过程中进行训练。消费者研究需要借鉴人类学和社会学领域的研究方法,在不很正式、更自然的情境中研究消费者,比如通过探究人们的居家、办公室、汽车和橱窗来了解消费者是如何使用产品或者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程设计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学员进行训练:(1)创意设计:MBA课堂要培养学员突破固有思维模式的能力,在30分钟内要求设计出广告语;(2)针对学员的购物清单进行分析,观察商场对消费者行为实施的具体策略;(3)消费者观察:学习可口可乐对消费者的观察;(4)视频解读:对某全球知名品牌在不同国家的营销推广的策略解读;(5)消费者态度的测量方法:通过某一品牌的四则广告评价消费者态度测量方法。课堂实训的目标要求培养学员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符合时代的发展。营销管理人才的培养必须适应市场新形势,面向市场,突出应用性,满足社会对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MBA营销人才的需求。

3.实战训练。MBA学员因有工作背景,在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可以马上转化为实际解决工作问题的工具,更准确地说消费者行为的理论让MBA从事管理、营销、创意等工作的学员换一种思维方式去解读所面临的顾客。课堂教学到一定程度,一定给每一学员应用本学科理论的空间,如:让学员回到原单位拍一段视频,把服务人员与顾客放在同一空间去观察,或者观察汽车4S店的陈列与顾客的接待流程,房地产开发商楼盘开盘时如何去发现真正的顾客等。让学员去发现、探究工作中原来没有发现的市场机会,再把他们的发现带到课堂与大家分享,这样MBA的课堂便成为学习、互动、启发和共同进步的课堂。

(三)教学环节与进程模块设计

教学环节设计的指导思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基础模块的理论知识导入;二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而且要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层次递进的梯次结构,比如:课堂实训、情景模拟、综合实训、消费者购物追踪等;三是在一个模块理论系统讲解后进行案例讨论分析并进行延伸知识点的扩展;四是全部课程结束后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进行实战练习并提交一份消费者行为研究报告。

(四)教学考核模块的设计

MBA《消费者行为学》考核评价由原来以笔试考试为主转向综合素质为主的评价。对MBA学员学习后效果评估包括理论知识测试,课堂案例分析,演讲和发言踊跃性、创意和深度,论文、分析报告。

四、总结与展望

随着全球MBA改革浪潮的兴起,强调对MBA学员综合能力和“软技能”的培养越来越重要,对从事MBA教育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消费者行为学是一门舶来课程,如何保留其课程的理论特色又能结合中国本土的营销环境与案例相结合,因材施教,培养学员的洞察力并在工作中创新应用所学的知识,基于创新和实际能力培养的模块化教学法及课程内容的设计,对帮助学员把理论学习与制定有效的营销战略紧密结合在一起有更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裘江南,等.MBA课程案例教学适用性和有效性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0,(6).

[2]傅永刚.案例教学对于MBA学员管理能力提升的实证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09,(8).

[3]颉茂华.中国工商管理案例研究现状和发展动向的计量分析[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3,(8).

[4]胡丹丹.《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在线,2011,(8).

模块化教学设计案例范文5

关键词: 中职会计 电算化专业 课堂设计 模块化教学

《面向二十一世纪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培养同二十一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应确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专业设置、课堂开发需以社会和经济需求为导向,从劳动力市场分析和职业岗位分析入手,科学合理地进行。”但是当前的职业中学的课堂上依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注重教会学生理论知识,而忽视了教会学生如何应用这些知识。学生虽然学会了书本上的会计分录编制、会计报表编制,但遇到会计工作中的实际业务时却不知如何下手,也不知道如何利用这些生成的信息帮助解决日益复杂的企业问题。又由于中职招收的本来就是基本功比较差,学习能力不强,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的学生。刚开始学生热情高,随着时间的推移,热情渐失,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很差。可见中职会计专业的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我认为,中职会计专业的课堂教学改革首先从课堂设计入手,良好的课堂设计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具体如下。

一、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没有教师的水平的提高就没有课堂教学改革。教师如果还采用以前的教学方法,满足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改革只能是空谈。因为教师是教学改革的具体执行者,所以要加强对教师的各种培训,并定期轮换教师到企业实习,从而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二、将理论课和实践课有效的结合,提高学生兴趣

不少学生在学习会计理论的时候,由于缺乏感性认识,不能完全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概念;在进入会计实训或者实习时,由于间隔时间长,许多理论知识遗忘,还要花时间去复习补充相关的理论知识。这样既浪费了时间,又不能取得好的效果。

教育重在过程而不完全在于结果,主要着眼于意识的培养、知识的理解,并运用这些知识,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不应将理论课和实训课完全分开,应该根据需要,将二者紧密穿行,甚至可以把理论课放在实习室上边讲边演示,边让学生学习操作,这样效果更佳。

三、实施师生双向互动,改善课堂气氛

从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向老师指导学生分析、思考、总结转变,使学生变成课堂的主角。应大胆地把权力放给学生,不要害怕学生犯错。并在教学中由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案向多媒体的现代化教学转变。让学生在课前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进行必要的准备,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学生则通过小组协作、案例研究、模拟操作、文章研讨等方式,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课堂教学达到锻炼能力的目的。

四、大力推进模块化教学,实施分层次教学

模块化教学模式就是按照专业培养目标,依据职业岗位群,将所需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分解为各项技能,依此建立若干个教学分模块或子模块,从而使每一个模块对应有目标能力、课程设置和技能训练,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来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模式化教学模式与现有的教学模式的最大区别就是打破了学科的理论和知识体系,将理论分解分配到各技能模块中,而把学生暂时用不到的理论知识删去,从而真正实现理论为实践服务、知识为技能服务。因此,根据模块化教学的性质和会计专业课程的特点,将中职会计专业课程实施模块化教学的基本框架设计为:首先,将会计专业课程分解成三个主要模块,即专业基础模块、专业应用模块、专业实习模块,每个模块配置若干门相应课程;其次,将上述三个主要模块进一步分解为分模块或子模块,并制定各模块所要达到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最后,编写与之配套的教材体系,进行相应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评价方法的设计。下面我就模块做一下简单的分析。

1.专业基础模块

专业基础模块改变了过去教学方向不明确,理论教学过多的情况,把教学同考证、考级相结合。明确要求达到的标准,并且在学生进校时加强实训教学,提高学生兴趣,是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从而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在这个模块的设计中,我们教研组经过多次探讨,达成共识,在实施过程中,对以前的教材进行增加和删减,把与考证无关的冗长的理论大量地删除。对珠算和点钞的教学,一方面要求学生达到考级的水平,另一方面选拔尖子为省市的技能大赛做准备。在这些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学生有了兴趣,乐于学,学得好,教师也实现了教学方式的改变,充分体现了服务学生,引导学生,自己的技能水平同时也得到了提高。

2.专业应用模块

专业应用模块是在基础模块的基础上对于学生更进一步的要求,主要的导向是初级会计师的标准,并且对实际工作中的纳税问题也作了专门的注意。

我们有针对性地将这个模块分为财务会计子模块、经济法子模块、财务管理子模块、成本会计子模块、纳税实务子模块、成本会计子模块、审计基础子模块。

3.专业实训模块

模块化教学设计案例范文6

(安徽新华学院 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88)

摘 要:本文论述通过融入执业药师考试和岗位知识、案例教学、外国文献查阅、ChemDraw结构画图软件等知识,提出《天然药物化学》理论教学模块化与现代化结合的原则、方法,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天然药物化学;模块化;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4-0271-02

基金项目: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2013gxk105,2012jyxm573,2014zy078,2014jyxm415),安徽新华学院质量工程项目(2014jgkcx14)

中国的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阶段,社会的发展要求人才需要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特别是作为地方高校,主要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1].因此,必须摒弃传统的知识体系传授模式,加强理论教学内容的整合力度,强调与就业岗位的适应性,才能更好的发挥高校人才的职能和效果.《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是高等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的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是执业中药师必考科目之一.本课程研究内容包括各类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生理活性成分或药效成分)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提取分离以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等.此外,还涉及到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等内容.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天然药物中所含有效成分的结构类型、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检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天然药物所含有效成分的结构鉴定方法.

1 《天然药物化学》课程在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天然药物化学》内容庞杂,包括糖类、苯丙素类、醌类、黄酮类、萜类和挥发油、三萜类、甾体类、生物碱类等内容,涵盖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结构解析、实例等方面,各章节之间关联度差,知识点连贯性差,离散性强,缺乏一个完整的理论教学体系,学生难以将不同章节内容形成一个整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欠佳等问题[2].

2.学生对执业中药师考试题型一无所知,对《中国药典》上涉及的《天然药物化学》课程内容不了解,缺乏对课程应用性规律的把握,影响其专业后续发展和岗位适应.

3.学生对该课程的研究热点、最新技术和未来发展趋势缺乏了解,单纯课本知识难以适应时展和现实需要.

2 模块化教学的内涵

20世纪60年代,美国职业教育发展形成能力本位教育(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CBE),侧重于职业基础通用能力[3].20世纪70年代,国际劳工组织提出模块式教学(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MES)的培训模式,按照岗位要求,为教学岗位制定教学模块,形成类似积木组合式的教学方式[4],侧重于职业岗位工作能力.模块是具有内在联系又相互补充的要素的集合,且这一集合整体能反映完整的内容或实现固有的目标.以专项能力课程内容为单元模块,整个教学过程以专业岗位为模块,把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的操作技能高度地结合在一起,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5-6].

3 《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理论教学模块设计的原则

《天然药物化学》实施模块教学,必须依据培养的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以应用能力目标要求为主线,遵循理论有机整合与职业发展、岗位实践的原则,将执业药师考试和《中国药典》内容介绍融入课堂,构建应用教学模块,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技能形成规律来组织教学.根据本课程教学培养目标,还必须系统地分析该模块所需的知识技能,确定各模块所要达到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模块之间的有机衔接.确定模块构成应考虑技术发展,融入新知识、新技术、新流程和新方法,要有一定的前瞻性.确定模块构成应考虑实际情况,在确定模块构成时应考虑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适应性,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划分模块.

4 《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模块化理论教学设计思路

贯彻以“培养应用能力”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坚持科学性,注重教学效果与效益,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因此,我们把《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内容划分为九个模块,每个模块的具体内容和专项技能要求如表1.

在实施过程中,“模块一基础知识”将教材中“第一章绪论、各章节的药物介绍”进行整合,重点阐述天然药物种类,提取、分离、鉴定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多种结构”重在比较模块下不同结构共性和差异.“提取方法”重点阐述不同成分的提取原理、技术工艺和纯化方法,将各成分的提取特点进行整合.“分离方法”整合各章分离技术,将色谱法作为重点阐释在天然药物化学成分分离中的广泛应用.“典型药物”将经典药物的结构、理论性质、提取分离、结构鉴定、临床应用进行详细介绍.“药典点睛”重在提升对于药物质量控制方法的了解,将单纯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中,突出应用性.“药师考试”着重将历年执业药师考试真题和内容分析搬上课堂,让学生对题型、知识点和应试技巧有所了解,主要是“见世面”,提前做好应试和复习的心理准备.“模块串讲”浓缩该模块精华,梳理重点、难点,强化回忆与理解.

5 强化课程现代化教学的方法

5.1 理论教学的模块化处理和再加工

将相似章节进行整合,形成模块章节,以任务分解和模块分析作为教学模式.首先要求学生完成知识点自学,随机汇报形式进行检查;再进行模块分析,串联知识点和框架知识结构,以点带面.最后将整个模块统一进行综合分析,使课程知识体系由发散式趋向系统化,同时充分体现学生自学与课堂互动的融合.

5.2 应用案例教学使“抽象”内容更“具体”

案例教学法(case study)是一种可将抽象内容具体化的重要教学方法,通过选择天然药物研究经典案例、临床用药案例、重大药学事件案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探索求知的科学态度[7].如天然药物研究经典案例有长春花中提取抗癌药物长春碱、青蒿素的开发过程、云南白药中乌头碱炮制前后毒性的变化[8-9];临床用药案例如治疗风湿病药物正清风痛宁缓释片、抗肿瘤药物紫杉醇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和心绞痛药物复方丹参滴丸等;重大药学事件如龙胆泻肝为引起肾衰竭与马兜铃酸关系、齐二药亮菌甲素事件与二甘醇等[10].

5.3 引入外国文献查阅技术让学生“见世面”

文献查阅是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和前提条件,国外文献技术也是当前学生学习的瓶颈和障碍.《天然药物化学》课程中最新研究成果需要通过查阅Elsevier MD Consult,Springer,Science Direct,Medline等英文数据库才能掌握,最重要的是选择

关键词 和数据库,了解天然药物化学的国际顶级期刊和主流期刊[11].

5.4 引导学生学习使用ChemDraw结构画图软件

ChemDraw作为最受欢迎的化学绘图软件之一,由美国剑桥公司开发.其优势是具有绘制化学结构、反应式、分子轨道、立体图形等强大功能.另外,其预测化合物物理性质,按照IUPAC原则命名结构,预测MS、1C-NMR谱以及1H- NMR谱数据功能也相对突出.对《天然药物化学》课程中涉及的天然药物结构、提取工艺、分离流程、光谱数据处理具有重要作用,对该课程讲授过程中涉及的构型、构象绘图也能较好解决,是重要的应用工具[12].因此,引导学生学习ChemDraw结构画图软件,可扩大学生的眼界,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5 展望

通过对《药物化学》课程理论教学内容的模块化教学与现代化教学方法结合,改变传统的“按章节逐步推进”教学模式,着重选择模块化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进行尝试和探索,以现代教学方法提升学习的规律性探索能力,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意引导学生对天然药物应用中的化学问题进行思考,最终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陈丽,胡义华,邓颖宇.基于模块化教学的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J].韶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2,33(4):102-105.

(2)张阿琴.《天然药物化学》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5(4):98-99.

(3)李俊君,许玲,谷翠芝.地方医学院校应用型本科课程模块化教育探讨[J].华夏医学,2014,27(2):99-102.

(4)周燕,张崇晖.高职模块化课程教学管理研究[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2):104-107.

(5)刘东山.刍议高职《出纳业务核算》课程模块化教学[J].电子世界,2012,(7):167-68.

(6)张慧坤.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模块化教学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2,(6):25-27.

(7)赵楠,刘涛,张廷剑,等.案例教学法在天然药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12):1059-1061.

(8)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注云南白药安全性问题[J].中国药房,2013,9(24):827.

(9)凌珊,龚千峰.草乌的研究进展[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3(23):90-94.

(10)田伟,杨宏健,吴方评,等.与药学岗位相结合:大专院校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中南药学,2014,12(8):829-830,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