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区治理与服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区治理与服务范文1
Abstract: 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ging population and family size reduction, the mode of community service for the aged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with their unique advantag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mmunity service for the aged. This paper from the definition of related concepts, the necessity of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 participating in community service for the ag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carries on the discussion, hoping to make a little contribu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service for the aged.
关键词:社区养老服务;非营利组织;人口老龄化
Key words: community service for the aged;non-profit organization;aging population
中图分类号:D63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3-0253-03
0 引言
人口老龄化、家庭少子化现象引发了人们对养老保障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在家庭养老资源逐步不足,社会化养老机构“叫好不叫座”的现况下,社区养老模式备受推崇。然而,随着养老需求的日益增多,社区养老服务由政府一力承担,显然是难以为继的,而非营利组织却能够有效地弥补政府供给不足的弊端,积极有效地回应社会需求。因此,探讨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养老服务的合理模式,就显得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1 社区养老
社区养老,又称社区居家养老,最早受到西方国家社区照顾理念的影响,来自香港和台湾“在地老化”的概念被引入大陆,学者们使用“居家养老”等词汇来表达由社区为居住在家里的老人提供支持性援助的含义。社区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在家中居住,并由社会提供养老服务的一种方式,既区别于机构养老,也有别于传统的家庭养老,是把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结合的一种模式。在此将其定义为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由政府和社会提供的专业化社区服务,使社区的老年人能获得更丰富的养老资源以及更人性化照顾的一种养老服务。
1.2 非营利组织
学术界对非营利组织比较权威的界定是由萨拉蒙教授提的。他认为非营利性组织具备五方面特性:“组织性”,即必须具有正式注册的合法身份,有成文的章程、制度及固定的组织形式和人员等;“非政府性”,即不是政府及其附属机构,也不隶属政府或受其支配;“非利润”分配性,即不以营利为目的,也不进行利益分配;“自治性”,即拥有独立的决策和执行能力,能自我管理;“志愿性”,即人员的参加和资源的集中是自愿和志愿的。在萨拉蒙的定义中,非营利组织的第二和第五个特征使其有别于政府组织,第二和第三个特征又有别与营利组织。在中国,完全符合萨拉蒙定义的非营利组织几乎不存在,但又确实存在行为和运作机制不同于政府又不同于企业的社会组织,采用萨拉蒙的定义作为研究基准,在研究中国非营利组织时,适当放宽标准,该其定义为: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各种志愿行活动,以提供公共服务和产品为使命,非政府性的社会组织。非营利性、非政府性、志愿性和公共性是其基本属性。
2 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养老服务的必要性
2.1 转型期的养老困境需要新的介入机制
我国目前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改革开放的政策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带动了社会各方面的巨大变迁。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诸如人口老龄化等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因此,需要进一步缓解转型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社会矛盾,比如发展社会服务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就成为时代的要求。而非营利组织自它诞生之日起,无论是当初最为简单的慈善救助活动还是如今为社会提供的专业服务,都始终坚持给予老年群体以特别的关注。
2.2 传统养老模式向社会化过度产生的问题需要非营利组织参与
“银色浪潮”正向发展中国家袭来,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急剧转型的特别时期,伴随着家庭结构的改变,人口流动的加剧,传统的家庭模式面临着向社会化养老模式的转变。但由于我国老龄化的时间短、速度快,我国的社会化养老模式发展水平较低,社区养老模式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存在诸多问题,如提供的服务项目费用昂贵、在社区养老模式中服务的专业人才比较稀缺。与此同时,随着老年人口的极速增长,养老服务需求日趋多样化,加剧了养老资源的供需矛盾。非营利组织的非营利性决定了它不需要像企业一样过于注重成本利益分析的利润评价。此外,非营利组织由于规模小、数量众多,活跃于社会各个领域,有条件作为一种桥梁、媒介或串联工具,把不同的养老资源供给单位协同起来构建一种综合供给模式,从而为老年人从多种渠道和不同层面提供多元化养老服务。
3 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分析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社团、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非营利组织在我国无论在数量、规模还是质量上都有了快速的发展和提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民众对生活质量和社会福利的需求日益增大,直接推动了非营利组织在社区服务领域的快速发展,社区服务类的非营利组织多与基层社区和社会服务机构为主体,以社区成员的互助为基础,利用社区内外的资源,开展各种具有福利性质的社区服务。这一服务主要以社区内居民为服务对象,尤其是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目前,多地在积极探索构建“日间照料服务、医养结合服务、社区志愿服务”的居家养老三大服务体系,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开启新型社区养老模式。但由于我国非营利组织起步晚,参与社区服务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
3.1 参与的能力有限
我国非营利组织参与能力有限突出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经费不足。组织经费缺乏和来源单一是制约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的一大瓶颈,不论是政府支持还是自身的经营性收入及社会捐赠收入都非常有限。二是人力资源水平低下。一些自上而下发展的非营利组织中,工作人员几乎来自政府机构;几乎没有固定的人才渠道,定员和编制有限,主要依靠志愿者或返聘的离退休人员开展活动;由于现行人事制度上的壁垒和弱势的组织薪酬福利待遇,非营利组织难以吸收和保留高素质人才。同时,非营利组织功能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其能力大小,也决定其宗旨实现与否。我国非营利组织在功能发挥方面明显不足,多数仍延续着传统管理方式,充当着从政府部门获得转移管制权的“二政府”,仅有少数能够针对市场需求进行自我创新。我国非营利组织弱小的能力和不完善的功能制约了其参与社区养老服务的水平,阻碍了其服务社区,满足社区养老更多需求的宗旨实现。
3.2 参与的形式有限
实地调查中我们发现,有超过2/3的老年人表示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或从来没有与非营利组织接触过,大概有七成老年人从未接受过非营利组织的帮助,在一些社区的居家服务也有非营利组织运用专业理论知识为老人提供服务,但在其他很多地区,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非营利组织参与还处于零起点状态。其次,老年人享受的服务范围窄、项目少。在深入社区访问过程中,大多数老人表示只参加过社区里的娱乐活动,没有接受过专业化服务,一些街道与有关社会组织合作给老人提供失智老人的早期干预服务,还有一些与养老院及有护理的社会组织合作提供服务,但是能提供的服务还是不能满足老人的需求。
3.3 参与的环境不良
一方面,非营利组织地位不明确,定位不清晰。我国新生或重建的民间组织大多数是从国家机构中直接分化出来的,是国家行政改革的产物,走的是一种“体制内生成路径”;为了获取相关体制内资源即非营利组织领导者个人的利益如级别,我国一些非营利组织也愿意成为“二政府”,而忽视了组织本身的宗旨和使命。非盈利机构发展速度缓慢,对社会影响力较弱,加之“官民二重性”的身份使其非政府性、非营利性等特征难以显现,服务机构创新意识不足,难以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我国现行非营利组织法律制度缺失。相关法律可操作性不够,缺乏面向不同类型非营利组织的专门法律,立法层次低。与此同时,社区居民对非营利组织认可度偏低。一是由于居民对非营利组织的性质还不是很了解,接触又少对其工作能力存在诸多质疑;二是,非营利组织在快速发展同时,也出现了声誉流失。一些非营利组织的关联化、营利化,使人们对其产生了极大的信任危机。
4 完善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养老服务的对策
4.1 优化参与的环境
首先,转变政府职能,将更多权利和职能移交给非营利组织。政府一力承担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限制了社区养老服务的活动空间,社会管理者应学会使用老年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方法,转变执行理念,由直接“管理者”逐步转向社会治理的“主导者”,培育和发展健康的非营利组织社会服务机构,加强与之沟通与对话。广泛宣传以提高社会公众对非营利组织的接纳程度。让非营利组织接替由政府包揽的部分中间层次的职责,使之真正成为政府和个人沟通对话的纽带和桥梁,以向社区居民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同时,创造适宜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法律环境。具体体现在非营利组织的法律地位,相关政策规定等的完善和制定方面,制定非营利组织的专门法律法规,明确其法律地位,以及制定不同类型的非营利组织法律法规。如有学者提出出台宪法框架下的社团根本法《社团法》,并在此母法下制定各类社团的子法或法规。
4.2 加大对参与活动的支持
政府应保证对社会保障和非营利组织工作的财政投入,并且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政府的财政投入是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养老服务的重要基础。在这里应充分体现我国公共财政支出的性质,以为民服务为基本理念,加强对养老保障以及非营利组织的资金投入。财政拨款是我国非营利的主要资金来源,同时应发挥市场经济的效应,拓宽非营利组织的筹资渠道,此外民间资本注入也应占很大比例。政府出资向非营利组织购买服务,承担支付一定的服务费用。政府加强对公共财政去向的监督,保证公共财政使用和支付的合理性、有效性。具体方法上,每年对相关单位和部门进行资金的专项预算,根据预算结果和服务需求,向非营利机构采取招标的手段购买服务。非营利组织通过正规途径(如竞标或谈判)获取社区服务项目,并通过一些特定的社会场所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服务。除政府监督外,还可以让社区居民参与非营利组织的重要活动决策、绩效评价过程;有意识培养独立、权威的第三方监督机构;将公共媒体和捐赠者也纳入监督体系。
4.3 提升参与的能力
我国的非营利组织起步晚,整体实力薄弱,发展困难重重。基于此我们必须加强非营利组织自身队伍建设,为其介入社区养老服务提供人才保障。我们可以从加强教育培训、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规范准入门槛以及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等方面,采用梯度发展战略,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的教育优势,加强相关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科建设,注重对在校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及在岗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尽快提高非营利组织工作者提供老年服务的专业技能水平。建立健全我国非营利组织的人才激励制度。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人才薪酬保障机制,完善工作岗位职级的制定,严格按照岗位任职条件,为在岗人员创造一个公平合理的职业发展空间,增强工作成就感;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升非营利组织的职业威望和社会地位;采用多种方式促进非营利组织人才的合理分配和流动。依据相关国家职业标准,明确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的基本从业标准,通过系列的职业资格评定,把社会从事养老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汇集到非营利组织的队伍中来。大力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社会工作理念,加以创新,形成一条具有我国特色的非营利组织社区养老服务工作人才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郑功成.社会保障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庄序莹.公共管理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3]冷功业.中国公共品非营利组织供给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4]罗凌云,风笑天.论第三部门与我国社会保障社会化模式的发展[J].社会,2001.
社区治理与服务范文2
摘要:社区休闲体育组织管理在当下已成为我国全民健身体育发展体系结构中最值得关注与研究的课题热点之一。文章运用社会学视角,从社区休闲体育整体出发,通过社区休闲体育各相关主题内容的联系与主体行为来考证现行问题:基层社区休闲俱乐部运行管理机制混乱、社区休闲体育环境指标体系结构失衡、激励与发展机制模糊、体育专业化指导员缺乏、公共服务供给与辐射中心建设滞后等。运用社会学分层方法分析建议,社区体育组织管理对上述问题解决,如规范本土休闲体育组织体系制度、科学构建人居环境体系、加强供给与辐射中心建设、提高激励机制与发展模式效率等等。
关键词:社区休闲体育;社会学;指标体系;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G812.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4.04.020
1引言
社区休闲体育服务在我国不同区域和不同经济水平地区发展逐年呈现非均衡化趋势,从社会学角度来解析这些现象,始终坚持从变动着的社会整体观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体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展规律。因此社区休闲体育服务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必然遵循这一法则,通过建立社区休闲体育服务组织管理机构、合理配备人员、制定各种相关规章制度,确保提高组织工作效率。同时,依据国务院和体育总局相关条例文件《城镇化战略》《全民健身计划》和《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所举,积极深入开展社区休闲体育服务所涉及课题,迫在眉睫。因此,加大对社区休闲体育服务的组织管理如顶层制度设计,行为主体制度设计和物质设施组织管理问题研究,对社区休闲体育服务组织加强有着积极的理论实践指导意义。
2社区休闲体育服务组织管理矛盾现实考察
十提出城镇化战略后,社区集中化、规模化已是大势所趋。另外,社区所属地区、经济、文化等迥异,尤其人口流动规模增大,对社区各项组织管理而言困难重重,因此,社区休闲体育组织管理也受到这些因素诟病制约。
2.1制度顶层设计:社区休闲体育管理无法形成“先导、中管、后督”机制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们的需求是逐步多样化,伴随经济、文化、环境等因素而提高与发展的。因此,社区休闲体育组织管理首先是制度顶层设计即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从全局的角度,对社区休闲体育服务的各个方面、各层次、各系统等规划,以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快捷地实现目标。
目前,国家体育相关部门在这方面还很缺失,如《全民健身计划》《体育事业发展规划》等都是一些泛化条例、条款,如在体育激励机制上尚属空白,社区休闲体育国家战略决策机制盲区、部门组织管理机制不健全、监督强制标准弱化、人居环境体系缺乏支撑等,从近年文献报告来看,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寻找矛盾分析点,认真理解制度顶层设计决定性,顶层设计自高端向低端展开的设计方法,核心理念与目标都是源自顶层,因此,顶层设计决定底层,高端决定低端;二,是整体关联性,顶层设计强调设计对象内部整体之间围绕核心理念和顶层目标所形成的关联,匹配与有机衔接,没有可实际操作性,设计的基本要求表述简明扼要,设计成果具备实际可行性。因此,顶层设计成果应是可实施的,可操作的。这样可知,社区休闲体育服务组织管理还是应抓住矛盾,服务与组织在当下社区休闲体育发展中的顶层设计方案直到操作可行。
2.2中间架构设计:中间架构各规章制度与现实问题
社区休闲体育服务最终效率如何、组织管理落实、考核监督实施评价等都关系到行为主体制度层面的工作及效能。
首先,社区休闲体育俱乐部是社区休闲体育的重要组织形式,也属于行为主体制度层面之一,但提及俱乐部涉及问题如组织管理功能混乱而不健全、经费、场地与器材等缺乏、专业人才欠缺,资源配置的单一行政化等始终阻碍着社区休闲俱乐部发展。
其次,社区体育人居环境也不例外,一般规律认为社区居民进行体育健身相关因素属于有机结合体,优化社区人们所居住环境,如在社区休闲体育自然环境失衡;社区休闲体育主体社区休闲体育社会行为导向与需求不均衡结构比例偏高,偏低,社区体育场地设施人员缺乏以及后勤保障功能不足等,因此,上述指标,在当前状态下还不完善,应该建立一套严密科学的指标体系,准确并真实反映当前社区休闲体育主旨,协调统筹相关二级、三级指标内容,建立符合地缘特点的评估指标与监督考核指标尤为重要。
第三,社区休闲体育发展模式研究值得关注,发展模式即国家顶层设计具体化,责任化有待提高。因此,在社区休闲体育发展初就存在规范指导思想混乱、社区休闲体育基本原则不清、社区休闲体育发展模式恶性循环、社区休闲体育基层管理体质机制完善设施不够,社区休闲体育制度发展模式单一等,总之遵循指导思想,模式原则,目标体系内容体系上科学性、规范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3基础支撑设计:物质、场地设施投资融资途径
根据国家五次全国体育场地调查报告显示,全国体育场地存在多方位不足,且经济发达地区基础设施重复建设严重,资源浪费严重,而相对落后地区场地设施资金来源单一,社会投融资稀缺。
一方面,社区休闲体育属于基层单位体育,这一现实决定了大部降解为单位个体时,社区体育服务也开始进入实际落实阶段,而体育运动场地设施不足或稀缺。另一方面,客观上讲,体育设施场地建设费用高,规模大,仅凭社区或街道和社会组织很难实现。如有些省市也出台条例,区级社区体育设施匹配标准为1.8万座场馆,一个250平米/千人配套标准,公益彩票资金投入1.9%等,这些措施只能实践于少许地区,在全国大部分省份还不多见。
同时,引资社区与社会国体企业,设计想法与思路完好,在实际操作中困难重重,资料报告,20.3%的规模化社区体育场地(所)仍靠社区或政府投资,社会企业公益性捐赠1.2%左右,实体投资经营1.23%,现实状况是庞大资金从何而来。显然,这一矛盾实际上阻碍了我国社区休闲体育的快速发展,即使国家加大体育彩票公益金,创建了至2004年以来250个示范社区俱乐部,且北京、上海、广州也建立了商业混合型社区体育俱乐部,但庞大的“场馆”赤值仍无法改变。
3展望
首先从制度顶层设计,对我国社区休闲体育服务组织管理进行要素关联统筹,对体育激励机制应扩充细条款,操作强的步骤等;监督强制标准如考核、提高等质量化指标出台。其次,中间架构面对体育俱乐部的运行机制。如经费、场地器材等进行定期优化配套,专业人才加大与高校联合培养力度,实行培训与指导机制,这些都是中间架构所承担的职能。最后,基础支撑方面,现在基层社区体育处于夹缝层,没有专门管理机构人员,专业指导员缺乏,场地设施偏少,针对这些状况,衔接本地企业公益项目,实行企社联合组织管理模式。总之,三层设计兼顾所涉及的各因素,可最大效能发展社区休闲体育服务组织管理。
[基金来源:湖北省人文社科项目“湖北省新型商品住宅社区体育服务发展模式研究”(编号:13g443)、荆楚理工学院科研项目“荆门市社区休闲体育服务现状及对策研究”(编号:SK201306)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曹磊.我国社区体育俱乐部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与发展阶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
[2]王港,等.城市社区全民健身系统的构建与功能[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11):132-135.
社区治理与服务范文3
作者简介:罗奇(1982-),男,湖北松滋人,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信息工程学院教师。
(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 信息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223)
摘 要:社区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迈进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分析社区教育和学习服务支持系统的定位入手,提出了依托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一种个性化的社区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以更好地支持社区教育的开展,并在此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关键词:社区教育;终身教育;知识与信息;人本主义
一、引言
党的十六大强调要构筑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而社区教育作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迈进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2004年7月―8月间,通过发放1200份调查问卷,调查了武汉、黄石等7个城市,共计54个社区,笔者发现:目前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因地域不同,城镇不同有较大差异,但平均起来看,大中城市社区已经基本具备了向学习型社区转变的硬件环境。比如社区学校达到32.8%;图书馆、体育器材以及健身场所也占有较大比例,分别为:16.7%、20.8%和14.5%;对社区硬件设施认为不满意的占35%,认为一般的占35%,认为满意的占30%,满意程度基本持平。这些数据表明,满意程度基本持平。
但是,在所调查的居民中,没有听说过终身化学习的居民人数,占总调查人数的31.3%,认为父母需要继续接受教育的只占20%,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认为自己的知识很缺乏占73.8%,并需要在社区中获得学习知识占64.2%。这说明,居民对终身化学习的了解不足,老年人的继续学习无论从自身还是从外界来看,都被认为不是很必要的事情。反过来,中青年人却对知识与信息的渴求度非常高,但没有在社区中获得相应的学习机会。另外,通过访谈,我们还了解到,大部分人存在“想学”,却不知道“该学什么”以及“如何去学”的问题。
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一般而言,社区所提供的社区教育可以满足一部分人的自主学习的需求,但却很难吸引广大社区居民的主动参与。从表面上看,以上问题是由于社区居民主动学习意识不足造成的,但深究其根本我们发现,阻碍社区居民进行自主地、终身化学习的关键问题就在于社区中无法提供有效的知识服务,特别是缺乏双向信息交流的渠道,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就无法得到及时、准确地指导与帮助,导致学习者对社区教育的信心不足或持怀疑态度。因此,这需要我们在当前社区教育的建设上进行方法创新。本文提出了构建一种个性化的社区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以更好地支持社区教育的开展。
二、社区教育中学习支持服务工作的定位
(一)社区教育的定位
最早的社区教育诞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是以关心青少年的德育工作为目的而开展工作的[1]。随后,逐步拓展为科学知识、法律知识、育儿知识、保健知识以及全民健身的普及,以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的素质、生活质量和发展社区为目标。2001年11月,教育部发文,决定将8个社区教育的实验区扩大为28个,逐步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型社会,这标志着社区教育已经逐步走向成熟。从其整个发展过程来看,社区教育的定位与理念经历了较大的飞跃,已经从关心青少年德育的工作转变为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工作。今天,社区教育所要实现的不再是单纯的文化知识的学习,而是更关注于人的全面发展,其定位应该是为居民提供终身学习、主动学习、全面学习的有效知识与信息的普遍服务。
普遍服务是一词来源于电信领域,意思是指人们均有平等的机会来接受电信服务。笔者将这个词借用到社区教育中,是因为在知识经济繁荣的今天,知识与信息对人们而言,已经不仅可满足其学习与教育需求,更可满足其物质与精神生活的需求,如保健知识、职业培训等的定期获取。从这个角度出发,对那些无法随时随处享受并获得知识与信息服务的人们而言,他们将失去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势必会对整个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消极的影响,而社区教育恰好可为人们提供一种较好的、方便的获取知识与信息服务的渠道。所以,社区教育要转变其定位,不仅做学校学历教育或职业技能教育的有益补充,还要定位于为社区居民提供可提升其生活品质的有效知识和信息的普遍服务。
(二)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定位
学习是一种复杂的活动,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因素,每个因素都对学习者的积极性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有必要针对各种重要的影响要素进行认真的分析,以建立并形成一套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2]。经过调查分析,我们将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定位如下:
1、定位于个性化知识与信息的普遍服务
以往的社区教育也为人们提供一定的知识与信息的服务,但由于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缺乏,为人们提供的多为显性的、共性的知识与信息,如电脑、法律知识的普及。而居民们更需要的是隐性的、个性的知识与信息的提供,如小窍门、祖传秘方等。这是由于社区成员在年龄层次、性别、社会角色、文化教育背景、关注热点、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很难给社区成员制定共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案。因此,学习支持服务系统首先应该定位于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知识与信息的普遍服务,即针对不同的居民,应该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案以及学习帮助等。
2、个性化知识的呈现与导航服务
社区成员由于学习背景、认知能力、基础水平、个性特征等等的不同,需要学习的知识必然会不同,这不仅是知识内容的不同,最重要的是知识层次深度的不同。因此,学习支持服务系统还应该定位于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知识的呈现与导航服务,即给学习者呈现知识时,不能简单地给一个相同的知识层次,而要根据学习者的个体差异,给出不同深度、不同导航的知识层次。例如搜索“青霉素”时,如果学习者是一个孩子,其呈现可简单些,介绍它为一种消炎药,相关导航可以为空;如果学习者是一个大人但无医学的学习或工作背景时,其呈现为中级水平,如介绍它的用法和注意事项,相关导航可以是其它消炎药或医院;如果学习者为一个医务工作者,其呈现为高级水平,如介绍它的分子式、配伍反应等等,相关导航可以是其它药及相关专家,等等。因此,通过个性化知识的呈现与导航服务可以对社区成员形成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案并因材施教,为实现个性化的知识与信息服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个性化的互助平台
如果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而无法得到及时、准确地指导与帮助,就会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倍感困难,很难培养与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并较好地选择信息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因而,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缺乏,使学习者遇到困难时便不知所措或遇难而退,很难使学习坚持下去。换句话说,没有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使得社区居民很难适应学习型社区中提供的这一开放教育形式。因此,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也应该定位于为社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个性化的互助平台,即让学习者之间通过互助平台进行知识和信息的求助、(如建立教育子女问题的论坛)等,让学习者主动地进行与协助平台或与其它学习者间进行学习交流。同时,该协作互助平台还能有效帮助人们结识与己有共同兴趣与爱好的朋友,形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学习氛围。另外,学习支持服务系统还需要及时地对居民的咨询和反馈进行回复,如购家电前社区居民可能会想了解选购窍门,因此要为他们提供及时的专家咨询与反馈。这里还包括如果为社区居民提供学习服务的话(如电脑操作的学习),要及时了解其学习进展,为其提供有效地使用知识与信息资源的方法与策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评价,帮助居民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找到适合个人需求与发展的学习策略。基于此,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可帮助学习者更好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4、个性化终身学习规划的服务
社区教育是服务于终身教育这一总目标的,因此在社区教育中,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应该不仅着眼于一时的知识与信息服务,还应该进一步延伸至终身化的知识与信息服务,即通过向每个学习者提供相应的、长期化的个人学习规划服务,来进一步促进其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如职涯规划发展服务,通过对个人的能力、兴趣等进行测评,解释测评结果,配合就业信息系统,帮助个人更好地了解职场情况,指出相应的职业选择、职涯发展规划与相应的培训学习规划,包括技术技能、处事沟通及其它培训学习规划,帮助其解决目前的或潜在的困难,通过终身学习规划来提高并保持其就业能力。
三、基于个性挖掘的学习支持 服务系统的建设
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建设目标是提供个性化的知识与信息的普遍服务,通过个性化知识的呈现与导航、个性化的互助平台、个性终身学习规划服务,最终实现社区居民的终身化学习。因此,我们基于人本主义思想[3],以社区居民为中心,通过对其进行个性挖掘,以充分调动社区居民的内在学习动机,强调个性发展,利用先进的教育技术、计算机技术作为辅助手段,建立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同时能够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学习者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一)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功能结构
个性化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功能结构如图1,各分系统功能如下:
图1个性化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功能结构
1、社区网络课程管理分系统:主要完成社区网络课程及其相关资源的接入、修改、维护和删除等工作。
2、网上授课分系统:提供多种学习方式,包括基于点播式自主学习、基于的广播式同步授课和基于静态教学内容的异步授课等。
3、智能型评价与测试系统:支持多种题型(媒体)考试,对学习者的信息建立数据库,通过遗传算法,模糊集等算法对各子数据库中记录的信息进行挖掘,结果存储在电子学档相应类目下。然后根据制定的指标体系,经过智能评价的数据分析,得到学习者学习情况的综合评价结果。
4、日志管理分系统:对社区成员的个人信息进行收集与挖掘。日志记录主要包括记录用户个人信息、登录时间、登录地点、进行什么操作等内容。运用在线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技术能够从服务器和浏览器端的日志记录中挖掘出隐藏在数据中的模式信息,了解系统的访问模式以及用户的行为模式,形成学习者模型数据,从而为个性化内容呈现与导航、个性定制的信息服务、个性化职业设计等模块服务。
5、双向交流分系统:学习过程中通过“在线答疑”、“视频会议”、“面授”等方式实时方式和电子邮件、BBS等非实时手段实现学习者和社区教育指导者之间,学习者和学习者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等。
6、个性化知识的呈现与导航分系统:基于个性挖掘的学习者模型数据,提供不同学习背景、认知能力、基础水平、个性特征等条件下的不同深度、不同导航的知识呈现与导航。
7、基于个性定制的信息服务分系统:针对社区居民的个性化需求,定制相关专业栏目及新闻、定制电子资源、定制音像服务等。
8、个性化的职业设计和职业发展服务分系统:在网上设立“个人就业”、“职业培训”、“新事业发展”、“升职快车”、“创业之路”等内容,为社区成员提供个性化的职业发展、就业信息和相关的培训学习信息的服务。
9、系统管理:对以上各功能进行系统维护与管理。
(二)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关键技术
1、个性挖掘技术的应用
个性挖掘就是通过收集样本学习者,采集样本学习者的基本信息,通过数据挖掘与人工智能等技术,分析其个性特征与学习行为模式的关系。由于社区成员在认知水平、性格、动机、偏好等个性化方面存在着差异,很难制定相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策略对社区成员实现因材施教。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有必要对社区成员的学习个性进行挖掘,以便更好的实施个性化的教育。个性挖掘通常有关联模式、分类模式、时间序列模式、回归模式等。例如社区成员利用电子资源进行学习时,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访问模式,把网页分组,给出一个个的个性化兴趣点,提供给匹配的社区居民学习。还可以把用户按照个性特征、行为模式分类,形成相同兴趣的学习小组,进行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共享学习。同时,我们也可以采用时间序列模式的分析方法,基于社区成员年龄和知识的差异因材施教,合理安排课程结构和学习进度。即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和不同居民的学习需要,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组织和规划,以有效的方式组织和呈现学习内容,提供对学习内容的个性化导航,以使居民更方便的学习,并在学习内容加工处理的过程中形成科学的意义建构。
2、数据仓库技术的应用
数据仓库这个名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初,根据“数据仓库之父”的Billnmon对数据仓库的定义,数据仓库就是一个用以更好地支持企业或组织决策分析处理的、面向主题的、集成的、不可更新的、随时间不断变化的数据集合[4]。为了便于个性挖掘,我们采用数据仓库原理和技术对社区居民的学习日志数据进行存储和处理。大量与学习者有关的数据多数都是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的,运用数据仓库的数据预处理技术来进行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和清理工作,把学习者有关数据和反馈数据进行整理送往数据仓库数据库。运用数据仓库的管理层来对这些数据进行管理;并运用OLAP或DW工具,按照个性需求进行分析和采集数据,从而为千差万别、来源广泛、学习经验差异大、对知识与技能的偏爱各不相同的学习者实施个性化的知识服务。
四、结束语
本文从分析社区教育的定位入手,分析了社区教育中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应该定位于个性化的知识与信息的普遍服务,通过个性化知识的呈现与导航、个性化的互助平台、个性终身学习规划服务,最终实现社区居民的终身化学习。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构建个性化社区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以更好地支持社区教育的开展。我们为某社区建设了一个提供知识与信息服务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供小区局域网接入,外网不可访问)。该社区约有常住人口2300人左右,88%的家庭拥有电脑和ADSL宽带网(小区统一铺设的)。通过定点与上门宣传,目前社区居民几乎人人了解了“终身学习”的理念,破除了“学习是年轻人的事”等旧观念,该网站日点击量过百次。经试用表明,该系统能较好地吸引社区居民的主动参与,大家点击较多的主要是科技教育、饮食保健、近期商品信息等等,社区BBS上讨论较多的还有孩子的教育、家庭服务等问题。可见,学习支持服务系统能够指导和帮助学习者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升社区居民对社区教育的主动参与性,享受个性化的知识和信息的服务,从而实现自我学习、增长知识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朱关龙.社区教育发展模式透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4(3).
[2]周石湘.构筑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探索[J].中国远程教育,2002(10).
社区治理与服务范文4
关键词:城市社区管理 运行机制 问题 创新策略
城市社区管理服务运行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关系到城市发展的整体水平,同时也关系到我国的社会现代化的建设,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成员之间和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在这样的情势下,社区的管理工作就需要找到新的管理方式,以解决在实际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城市社区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
1.城市社区管理服务运行机制建立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城市社区管理服务运行机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点是缺乏明确的社区管理意识,也没有先进的管理理念为指导。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僵化是影响社区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原因,现阶段,很多的社区在进行管理的时候将城市社区的建设与基层政权的建设混为一谈,没有充分发挥社区管理本身的功能,这就导致社区在管理的时候,有着一定的行政化倾向,偏重管理的权力化,通常情况下没有能够充分发挥社区本身所具有的社会职能。
第二点是城市社区的管理机制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现阶段,城市社区管理采用的是市、区、街道、居委员会的运作体制。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在国家的行政管理体系中处于末端的位置,同时也是城市管理体系建设最基本的环节。在现实生活中出于很多的原因,城市管理体系的建设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广泛重视,所以其管理职能也没有发挥出来,社区管理的很多具体工作没有落到实处。同时基层组织也欠缺一定的自主性,没有形成一种活跃的民主氛围,通常只是机械地执行各种命令,导致管理人员以及社区群众的积极性受到压制。
第三点是城市的社区管理者的社会经验不足,欠缺一定专业化水平,现阶段城市社区管理者主要由社区的居委会来充当的,那么居委会的主任就成为城市社区的主要管理者,他们有的是街道办事处下派干部,有的是行政编制的公务员,有的是劳服编制,还有的是生产管理处编制,同时也包括相当一部分的离退休人员和下岗失业人员,所以现实中的年龄结构偏大,其中离退休人员以及下岗失业人员在总人数中占的比例是最多的。这些管理者所接受的文化教育水平不是非常高,知识的更新速度比较慢,思想观念相对保守一些。虽然在城市社区的管理者中也有很多的大学生,但是他们毕竟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且没有进行过专业方面的培训,通常都是为了下基层来体验生活的,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城市社区的管理者在进行管理的时候,主要依靠的还是以往的工作经验,这样就产生了一种巨大的经验管理惯性,使得城市社区管理工作中缺少创新的机会。
2.创新城市社区管理服务运行机制的有效策略
创新城市社区管理服务运行机制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可以通过以下的途径来实现:
首先可以增强城市社区公民参与社区管理工作的热情,逐步扩大政治参与的力度。提高公民自愿参与城市社区管理的自觉性的同时,也可以让公民在表达自己意愿的时候,加强对社区管理工作的监督作用,避免城市社区的管理人员在制定相关策略时出现“一边倒”的问题,确保决策的公平性与公正性。提高政治参与力度还可以不断培养社会成员之间的政治责任感,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互信度,还可以有效提高城市社区管理的民主氛围。
其次城市社区的管理要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为根本目的。社区是居民安居乐业的重要场所,随着居民的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当然也希望有更好的生活环境,对社区的管理水平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这包括很多方面的管理,诸如交通环境、卫生环境、绿化环境等。城市社区管理服务运行体系中一定要将居民生活的安全性与便利性放在一切工作的中心环节,要根据群众的需求去制定相关的工作流程,提高整体的服务质量,达到人民群众满意的效果。
最后要可以通过改善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来进一步提高城市社区管理服务运行水平。城市社区的管理也属于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石。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因素会导致城市社区管理服务运行系统不能够正常运作,包括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经济问题与矛盾,还包括人口流动现象的频繁程度加大,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容纳力不足等原因,只有将这些原因都妥善解决了才能促进城市社区管理的进一步发展。管理部门要从多角度的思维出发,进行管理机制的创新,切实完善各项管理办法,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及时对社区管理效果做出科学的总结与反省,及时找到不足之处,争取更大的进步。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社区管理服务运行机制中仍然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城市社区的管理人员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出符合实际管理的策略,来不断提高城市社区管理的水平与力度,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和谐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何晓芳.浅析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中的问题与应对措施[J].现代商业,2011(10)
[2]陈财柳.加强医院财务内控制度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09(11)
社区治理与服务范文5
关键词 中医药预防治疗 手足口病 疫疹
手足口病虽然是20世纪70年代新定的病名,但同类疾病如麻疹、风疹、痘疹等皮肤出水疱的疾病在历史上常见,病机、治则均有共性,暴发流行时中医统称为“疫疹”。中医学对疫疹有丰富的治疗经验和切实有效的防治法则。现就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如何开展手足口病的中医预防控制,结合临床体会,阐述如下。
未病先防,药食通用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手足口病各年龄组虽均可感染,但常在婴幼儿中造成暴发性流行,多发生于5岁以下小儿,且3岁以下婴儿发病率最高[1],此病的中医病因,《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唇口病论》中有“风毒湿热,随其虚处所著,搏于血气,则生疮[2]”,《痘疹心法要诀卷二・痘形并证治门》有“水泡湿克脾经,手足稠密身面轻”[3]的论述,可为风毒湿热、水可于脾经,疱疹、丘疹可“随其虚处”出现于手、脚、臀部乃至全身,但以手心、足底多见。引发“口疮”的主要病因则是脾胃积热或心火上炎而致,中医历来不主张让没有病的人群盲目地去服用一些药性较强的药方,但提倡用一些安全有效近乎食疗的方药根据致病内因进行有目的预防,常用扁鹊三豆汤原方在社区门诊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性服用。此方据《本草纲目》记载:由绿豆、赤小豆、黑豆、甘草组成,治疮毒初起,又治“天行痘疹,预服此饮,疏解热毒,纵出亦少”。故历代医家多将此方用治痘疹、疮毒之症[4]。方中绿豆:性味甘平,入心、胃二经。功能清热解毒,消暑,利水。《药性三字经》谓本品“通行十二经”,“解一切药草,牛、马、金石诸毒”。黑豆:性味甘平,入肝、肾二经。功能活血,利水,祛风,解毒。本品尚有润肾燥而止盗汗,补肾虚而止遗尿。赤小豆:本品性味甘酸平,入心、小肠二经。功能利水除湿,止痒和血排脓,消肿解毒。古人有“久食瘦人”之说。生甘草:性味甘平,归脾、胃、心、肺经。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本方药性平和,味甘而淡,不伤胃气,而有清热解毒,活血祛风,养肝润肺,滋燥生津诸作用。具有滋养之功,但滋而无滞,虽清热解毒,但清而不伐。全方清中寓补,补中寓清。实践证明在流行季节有目的地让一些易感人群服食扁鹊三豆饮,可有效降低和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病,达到未病先防的目的。
加减方药,已病防变
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是发热和皮疹,发热以中低热为主,38℃左右,一般很少>39℃,说明该病的病因属性并不是以高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温热邪毒,而是湿热邪毒。皮疹,最典型的皮疹是在手足口这些部位出现一种丘疹,或水疱疹,这与湿热温病几乎一致。而扁鹊三豆饮正和此病之病因病机,临证时患者若出现发热、咳嗽、头身疼痛,可用扁鹊三豆汤加银翘散;如出现高热、抽搐可加钩藤、蝉衣、六一散等;丘疹、水疱疹可加紫草、板蓝根、金银花、瞿麦等。
中医药预防控制手足口病,安全有效,简便验廉,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广泛使用,疗效可靠,意义深远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数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侵犯
社区卫生服务是第一线的卫生服务,>80%的常见病、多发病可以在社区解决,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在社区开展手足口病易感或轻症患者的中医药预防治疗,既可减低医疗成本,又能提高医疗效率,可以充分满足社区居民的基本卫生需求,对构建和谐社会意义深远。中医药作为我国的原创医药科学,是我们中华民族具有自主创新潜力的领域,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中医历来有用食物防病治病的传统,手足口病现代医学暂无特别的预防治疗手段,中医药对此病具有明显的优势,在社区对易感或轻症患者仅用扁鹊三豆汤原方就可达到预防及治疗目的,并且容易操作,价格低廉;较重患者用此方加减使用同样可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原方中药都能食用,毒性低,无不良反应,患者容易接受,便于社区居民在社区医生的指导下在发病季节进行预防性的食用,这无疑对开创中医药如何开展疾病预防控制传染病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其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 Lum LC,Wong KT,Lam SK,et al.Fatal enterovirus 71 encephalomyelitis.J Pediat r,1998,133(6):795-798.
2 宋・不著撰者.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519.
社区治理与服务范文6
【关键词】 经皮附睾穿刺吸取术
【关键词】 经皮附睾穿刺吸取术;单卵细胞浆内注射;无精症
1临床资料
1.1对象患者(女方:年龄30 a,经不孕症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男方:34 a,曾在7 a及12 a时2次行左、右侧腹股沟疝伴鞘膜积液手术,多次检查为无精症,活检提示生精功能正常)因原发不孕6 a、梗阻性无精症,于200405在我中心接受经皮附睾穿刺取精术(PESA)结合单卵母细胞浆内注射(ICSI)技术助孕.
1.2方法
1.2.1促超排卵、取卵、卵母细胞收集及处理按操作常规进行.
1.2.2的收集及处理常规消毒外生殖器,20 g/L利多卡因封闭精索及局部麻醉阴囊皮肤,将附睾固定于阴囊皮下,用1 mL注射器附18 G×1.88 IN的一次性静脉留置针(BD Insyte,美国),经皮穿刺附睾尾抽吸后取下注射器,将吸出液在显微镜下检查,见活动后停止取精,将收集到的经微Isolate梯度法处理.
1.2.3显微操作显微操作在NIKON TE300配Hoffman调制反差光学系统、Eppendorff 显微操作系统下放大200倍情况下进行. 选择一条活动力强、形态正常的并制动. 将MⅡ期卵母细胞用固定针固定在第一极于12点钟或6钟点位置上,将吸入制动的注射针从卵母细胞3点钟方向刺入,回吸少量卵浆,卵膜破裂后,将注入卵浆内.
1.2.4胚胎培养及胚胎移植按操作常规进行.
1.2.5黄体支持和监测用黄体酮维持黄体功能,于移植后15 d查尿或血HCG,若阳性则于停经7 wk行B超检查,见孕囊及原始心管搏动诊断为临床妊娠,继续随访至妊娠结束. 2结果和讨论
女方采用GnRHa长方案降调节,FSH,HMG/HCG方案促超排卵,共获卵16个. 男方在女方取卵术后1 h采用PESA技术取精,1次抽吸成功,术中出血极少,患者无明显不适. 使用处理后的通过PESA获得的,对13个MⅡ期卵母细胞进行ICSI,正常受精12个,取卵后58 h将3个优质胚胎移植入子宫腔. 移植后16 d查血HCG为351.3 miu/mL,停经7 wk行B超检查,见2个孕囊,均有原始心管搏动,确诊为临床妊娠、双胎. 孕期经过顺利,于20041226(孕35 wk)剖宫产二存活女婴,体质量分别为1900 g及2050 g,发育正常,随访至出生后6 mo,母儿身体健康.
1985年TempleSmith 采用全麻下切开附睾取精的方法(MESA),首次应用附睾体外受精(IVF)获得妊娠[1]. 此后,许多中心采用MESA结合传统IVF治疗梗阻性无精症,妊娠率仅为7%~10%. MESA的缺点是:取精失败率较高,技术难度大,术后容易出现疼痛、血肿、感染等并发症,术后形成纤维化和粘连使以后的手术更为困难. 近年来,PESA技术正逐渐代替MESA技术,PESA的优点是:反复应用不增加术后纤维化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取精失败率较MESA低,操作相对简单,创伤小,费用较低,患者易于接受. 与此同时,ICSI技术因其受精率高、治疗结果不受浓度影响等优点,逐渐取代传统的IVF技术成为治疗男性不育症的主要方法. 综上,PESA结合ICSI技术是治疗梗阻性无精症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