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学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教学设计

计算机教学设计范文1

新时期教育信息化为教育现代化最为鲜明的时代特征,在这样的背景下,就需要我们结合各个学科的教学需求积极发展教学信息化。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培养社会基础性人才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计算机课程是中职教育的重要课程,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中职计算机教学必须顺应信息化发展需求,积极开展信息化教学。目前,中职计算机教学设计还比较单一化和简单化,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对中职学生技能训练不足。在信息化环境下,中职计算机教学设计必须改变过去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探索全新的教学方式,最终促进教学质量提升。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基于信息化环境的中职计算机教学设计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

信息化环境;中职计算机;教学设计;研究

在信息化大背景下,教育的信息化过程中实际上就是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被广泛应用的过程,人们通过对网络和计算机的应用,使得二者在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中被广泛的应用。在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教育教学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教育教学工作人员开发和研究全新课题。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实现信息化是将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完美结合的过程,对改变过去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有着显著的帮助。

1、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

1.1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构建是中职计算机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在现阶段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信息化技术已经不单单只是辅助学生开展学习的主要手段,更多的是指引学生更好开展学习的一种手段。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他们年龄还比较小,大部分学习和生活时间都是在校园中度过的,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条件、教学方法和班级风貌等因素都可能会影响到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因此,中职学校要想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就需要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现中职计算机教学设计的信息化,保证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计算机课程习中。

1.2教学理论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通过应用教学理论,用特定的教学概念和命题等教学方案描述教材中的相关内容,科学组织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做好教学理论研究和探讨工作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更好的适应中职计算机教学规律。

1.3教学目标

在实际的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对教学效果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利用信息化技术对教学目标进行科学预测,更加高效的掌握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序,帮助计算机教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保证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加有价值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2、基于信息化环境的中职计算机教学设计研究

2.1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结合课程标准要求和教学对象的实际特点将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科学有序的安排,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计划。教学设计过程中重点做好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案、教学手段、教学步骤和教学课时的安排等几方面内容,但是应该注意的是教学设计并不是指教案。教案只是对某一节课各个教学环节的安排,而教学设计除了要对本节课进行科学设计之外,还要全面体现出本节课程的中心点,全面体现出教师对这节课程的整体看法和教学把控。

2.2教学设计方案编制

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应该包含教材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分析、教学课时设计、教学资源收集、教学思路设计、教学评价、课堂教学时间分配和教学总结反思等内容,这是对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方案编写的基本要求。教学设计方案编制过程中要考虑齐全,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充分发挥好学生的主体地位。

2.3中职计算机信息化教学设计

中职计算机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化教学理念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后续支撑,积极应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在中职计算机信息化教学过程中,要求将教学观念、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技术和教学评价等一系列的因素实现信息化。中职计算机信息化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景化教学,加强合作学习,对学习环境进行全面设计,积极应用各种信息资源开展教学。中职计算机信息化教学要求教师及时转变过去传统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专业需求,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促进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提升。以网页设计为例,整体教学思路就是通过项目教学,安排和学生专业相结合的教学内容,通过将学生分组,将计算机课程中的相关内容融入其中,借助信息化辅助手段,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对项目进行科学评价。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课程分为不同的教学阶段,围绕教学目标和项目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先将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形式开展项目。然后让学生结合项目要求充分收集材料,设计调查问卷,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将项目初期结果在校园网上公布,然后将制作好的网页在校园网上展示。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实现一边学习,一边实践操作,整个教学活动借助多种信息化手段。利用项目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中职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到自主学习中,教师的教学角色也发生了转变,更好的促进学生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提高计算机专业教师信息化技能水平的策略研究[J].邱红.职业技术.2012(07)

[2]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及实践浅析[J].吴嘉竹.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7)

[3]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J].于荟,于清跃,赵利顺,刘超,沈浩.广州化工.2017(02)

计算机教学设计范文2

>> 教学设计理念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论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教学设计理念的应用 “以人为本”理念在计算机类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 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思考 CDIO理念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创新教学理念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 探讨创新教学理念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WebQuest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项目教学的应用与分析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课程网络教学中的研究 计算机课程中的协同式教学 新理念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 微课理念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CDIO教育理念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表现性评价在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运用的探索 浅谈高职教育中的计算机课程教学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陈晓端.有效教学理念与实践[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杜淑娟.形成性评价机制下的案例教学法的运用研究[J].科技信息,2012(9).

[4]任加坚.课堂上,应当尊重学生的自尊心.[eb/ol].http:///content/160178.

计算机教学设计范文3

(一)高职计算机课程的特点

1、内容实用性强。高职计算机课程内容实用性强的特点是由高职学校本身的性质决定的。高职学校属于职业学校的一种,它主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因此,计算机课程的内容设计和普通高校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多设计让学生自作的环节。

2、应用领域广。高职学生在校时间短,而且毕业后就要进入工作岗位,为了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追求,课程内容就显得很全面,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多设计出针对不同领域的教学内容。

3、逐步增加难度。一般而言,高职学生进校时的计算机理论水平不够,学习计算机知识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从基础的开始学。因此课程的安排也是从易到难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不能一开始就设计过难的环节。

(二)高职计算机教学设计中的问题

1、没有按照整体性的原则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是教给学生单一的计算机知识,而没有用整体性的思维进行教学。例如:教学生制作广告时,只是教学生Flas应该怎样做,文字怎样编辑,而不是直接以某一广告为案例展开教学,这样不符合高职生学习时间短、学习内容多的实际情况。

2、没有照顾到学习基础薄弱的情况。正如前面所说,高职学生关于计算机知识的储备不是很多,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逐步进行。很多教师为了在短时间内完成多任务的教学,不顾学生基础薄弱的实际情况,实行式的教学,学生不能有效地吸收,不但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还让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3、没有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机会。在高职学生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应该是学生练习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的模式。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却变成了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练习的机会很少,这和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是相违背的。

二、如何将教学设计理念有效地运用于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

教学设计就是要解决教什么、怎样教、怎样评价的问题,故将教学设计理念运用于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也就是要注意这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高职计算机课程应该教什么

1、教学生广泛而实用的技术。关于广泛的技术,意思是教师要在教学目标的要求下,结合社会的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尽量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最多的知识,以便最好地适应工作岗位。但广泛并不代表走马观花,什么技术都教,什么又都浅尝辄止,不进行深入学习,这里的广泛也是要有重点的。关于实用,对于高职生,教师不能大谈特谈理论知识,研究计算机的发展史等做法都是不行的。而是要教学生怎样处理实际问题,不至于在工作中一筹莫展。

2、教学生学习处理问题的方法。高职学生的学习时间短,在校期间掌握所有和计算机相关的知识是不可能的,作为教师,要教会学生处理相关问题的能力。以便于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能够灵活处理,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额外设计一些较难的问题供学生练习,形成解决问题的敏感度。

(二)高职计算机课程怎么教

1、进行小步子教学。考虑到高职学生基础薄弱的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从易到难,让学生先适应计算机课程的节奏。教师要保持耐心,不能因为开始几节课学生跟不上速度、没有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就对学生失去兴趣。

2、教师应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在经过几节课后,教师应该已经对学生的特点、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在哪些方面吸收较快的,教师可以继续保持,哪些方面吸收较慢的,教师可以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作相应的调整,以促进课堂更好地进行。

(三)高职计算机课程怎样评价

1、多布置实际操作任务。对于实用性很强的课程,评价学生这门课的学习情况,肯定不能用原始的考勤率、回答问题的次数等这些作为标准,而要偏向于实际操作能力。教师可以从生活中获取灵感,布

置一些实际的灵活的任务,来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多参考平时成绩。对于高职计算机课程,显然不能用传统的期末考试的办法,而应该参考平时的每一次实际操练中。某一次成绩会带有偶然性,而平时的无数次操作则大致可以反映学生学习了这门课程后在计算机操作上的真实水平,防止考核过程中出现的不确定性影响评价结果。

三、结束语

计算机教学设计范文4

关键词:差异教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设计;差异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9-2066-02

Based on the Difference of the Teaching of the Basic Computer University Teaching Design Research

ZHANG Xin-lin

(Zhumadian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Zhumadian 463000, China)

Abstract: Because the students in the ability of knowledge, learning attitude, the study way, the study style there are always obvious difference, the unity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can’t meet teaching needs. This paper based on difference teaching thought, from the differences of students who studied and analyzed, and the university computer basis "for teaching content aspects difference teaching design, to meet the learning needs of students, to train the students’ computer application ability,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and to solve the question ability of the teaching goal. Through the practice and student feedback to perfect and demonstrates the application of difference teaching ideas.

Key words: Difference teaching; University computer basis; Teaching design

1差异教学的内涵及特点

差异教学的内涵是指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设计和开展差异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个别学习需要,实现学生各自的身心发展目标。

差异教学的特点是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以“服务于学生”作为教学的一个出发点,立足于有差异的群体,提供学习内容,过程和成果的多元选择,是全班、小组与个别教学的组合。差异教学既立足于学生的差异,又不消极的适应学生差异,而谋求创造种种条件,让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差异教学既看到学生的共性也看到学生的差异,提高所有受教育者的素质,培养既全面发展又具有个性的人才。差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更强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更关注教如何更好的为学服务。

2计算机基础课程实施差异教学的意义

通过调查发现,由于地域不同,导致一年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起点水平不同,学生对计算机学习兴趣、学习风格,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应用能力、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设计时,首先要准确了解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差异,从学习者的差异出发,进行差异教学内容设计,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和差异教学任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面对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多种学习方式选择,学习者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可以充分的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克服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病,使学习者主动学习,促使每个学生获得应有的发展。该文研究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应进行差异化教学设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法和习惯,不能实施一刀切的教学方式。

3计算机基础课程差异化的教学设计

以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依据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特征,基于差异教学思想对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差异教学内容设计,差异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学习者的差异测查、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学习任务设计、教学活动任务设计、评价体系和反馈五个环节,从差异测查开始,反馈/评价环节是贯穿于整个差异教学设计过程。教师和学生是差异教学的主体,共同完成差异教学。

3.1差异教学内容分析

从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该课程越来越重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包含的内容也越来越广泛,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时代的发展,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普及与改革发展,都使得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需求日益增长,我国的新课标也对这门课的教学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差异化教学内容设计是依据学生的差异进行设计的,既要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也要能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传统的教学内容都是包含在教材中,教师只是把教材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其教学内容很单一、枯燥,不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而差异教学内容不仅是根据教材来确定教什么,而且还要针对学生的个体特征、对学生的起点水平不同,学习兴趣的不同、学习风格的不同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最大程度上达到适合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差异化教学内容分析要有一定的层次的,并且其教学内容不是各个孤立的内容,而是一个整体,是循序渐进的。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来决定自己要学的内容,然后按照其程序化的步骤,一步一步的达到差异化的目标。

3.2差异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计算机基础作为一年级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为了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会使用计算机和网络解决问题和获取知识,以便很好的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因此对于计算机基础课差异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笔者将教学内容分为基础类和应用类两类。在基础类的知识点中,包含一些基本概念,是学习者必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如计算机的发展史、windowsXP操作系统的知识、多媒体技术、因特网知识等,基础知识部分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要了解并掌握。对于基础知识比较好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兴趣、自主选择深入学习内容。在应用类的知识点中,包括办公自动化软件的熟练使用,网页制作,动画制作,图像处理,计算机网络应用等方面内容。

1)针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不同进行差异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

通过对大一新入校学生的多次测查结果分析,实际上学习群体中的基础知识水平一般都是满足正态分布的。即很大一部分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有着一定的预备知识基础和应用能力,而初级水平和高等水平的占很少一部分,并且根据生源地的情况不同,比例也会有轻微的变化。

例如: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大纲要求的第5章应用软件和办公软件部分,课程内容主要是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包括word、Excel、PowerPoint三部分的内容。根据实际的测查结果,学生的准备水平在这一部分是整体上相当高,却又有特别的弱点,比如Word部分由于高中阶段计算机信息教学的普及情况,这部分知识水平应用水平,在一年级学生中还是比较高的。但是Excel部分和PowerPoint部分,学生中的准备水平却表现的非常不均衡。我们在准备这一章的时候,应当适当减少word部分的基础教学内容,增加此部分的应用内容,减少课堂教学比例,增大竞赛和作品的比例,而Excel和PowerPoint部分要适当增大教学比例,大量增加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

2)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差异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决定了学习态度、决定了是否能积极地去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学习者的差异水平,尽量考虑到学习者不同的学习兴趣,展开差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主题,拓展学生的兴趣范围,使得公共课仍能最大程度的照顾个体差异。

3)针对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差异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由于每个差异学生的学习风格不同,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从实现情况出发,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风格差异。设计有效的差异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例如,有喜欢协作学习的,有喜欢独自学习的,有喜欢在小组中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有喜欢安静的场所才能集中精力阅读的,有喜欢朗读的等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根据学习者不同学习风格进行差异教学内容设计,以提高教学效率。另外,差异化教学设计并不是一味的去适应学生的教学设计,而是为了促使学生的最大发展进行的设计。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组织,不仅仅是要适应学生的学习风格的差异,还要有目的的引导。经过笔者问卷调查发现,学生的学习风格经常并不只是一个,而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综合,因此我们在依据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差异化教学内容设计上,首先依据了学生最主要侧重的学习风格类型进行设计,然后对于学生其他方面的学习风格类型,我们要加以引导,可以利用课堂小组学习活动形式,让不同风格类型的学生结组,进行合作学习。使学生能在不同的学习风格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同时使自己的多种风格类型的融合都逐渐完善成熟起来。

3.3计算机基础差异教学目标的评价设计

差异教学是以学习者的差异为出发点设计教学的,在教学设计中从多方面关注学习者差异,测查学习者差异,根据学习者各种差异情况展开多样化教学,因此评价内容也需要多元化、差异化,避免单一的评价形式。由于学习者自身的差异,每个学习者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是不一致的,所以学习标准的制定自然也不一样。在差异教学设计中,要为每个学习者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每个学习者的评价标准就是学习者在接受差异教学后所要达到的最近目标。计算机基础的差异教学评价设计如下:

1)在学生考试中,向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试卷。

每章节完成教学任务后,首先进行单元考试。以检查学生学习效果。试卷分为基础题+提高题+应用型题。基础题是全体学生必须完成的部分,提高题部分是给有学习能力的学生完成的,应用型题目是留给有学习能力并利用所学知识进行了应用实践的学生来完成的。提高试题可以量体裁衣,可以针对学生的准备水平差异化的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2)对差异教学的活动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对差异教学的活动和任务评价过程中,考虑到不同学习者的准备水平差异、学习风格差异因素,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创新,完成有创意的、有应用价值的作品才能得到优秀的分数,而仅仅是技术完善,符合作业要求的只能拿到良的分数。另外,还可以加入个人评价、组内互评,组间互评的形式。

3)小组竞赛评价。

每章单元学习结束,教师可安排知识竞赛、作业作品展示等形式,锻炼学生的知识技能,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应用能力。如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第7章多媒体技术知识,可以开展多媒体作品大赛,对参赛作品从知识、技能、思想和态度三个大的方面进行差异评价,不仅关注了学习者学习,知识与技能、思想价值观和情感态度,更多地从每个人的不同素质的角度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予以评价,能使学习者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展现自己,发展自己的长处。

差异化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差异化学习效果的评价,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全面反映学生在知识、技能、思想态度等多方面多元的情况,通过评价,不断完善差异教学设计、提升教学质量,有效地促进学生能力在自己的发展水平上得到最大的提高。实现优化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差异教学设计最大程度的照顾个体差异。

参考文献:

[1]刘亚军,杨永战.差异教学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J].保定学院学报,2009,04:112-113.

[2]孔德慧,李敬华,尹宝才.适应学生差异的教学技术应用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03:79-81.

[3]冷波.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差异教学与学习资源设计[J].延边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4:308-311.

[4]周永青.多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09:2119.

计算机教学设计范文5

关键词:高职教育;计算机;教学改革

1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发展现状

在21世纪的今天,计算机已经发展成为可以代替人类某些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工具,它提升了人类的工作效率,使人类取得更加精准的工作效果。我们从全球的视野来看,计算机的发展更是十分广泛,而目前高校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也紧密结合设备实践中的广泛化和专业化,综合工业、农业、科技等各行业的专业知识进行创新,因此从这个角度上看,我国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在不断的改革创新中进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也要注重对教学模式的改革,丰富教学内涵,创新教学形式,推出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模式,培养一批计算机应用基础专业人才,不断缩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笔者通过多年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实践,发现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些特点,这一专业的学生学习并不适应传统的学科式教学方法,他们的学习动机并不强,相关理论学习能力也有待提升,只是在动手实践方面较强,这就需要学生之间加强互动和交流,因此计算应用基础课程要在教学内容上加紧改革创新,在教学方法上要不断有所创新,逐渐适应当前信息时代对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新要求,成为提升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试点。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学质量,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思想,转型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模式,建立以培养能力、师生互动的教学相长的教育结构。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老师了解并尊重学生们的学习特点,鼓励学生积极加入课堂中,老师也做好引导,形成一个师生共同探讨,一起进步的教学模式。当前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会面临一个学生缺乏学习动机的弊端,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性格特点为他们制定适合他们的教育方法,从而让每一个学生从内心深处爱上学习,这是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师的又一个工作重点。

2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创新途径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创新改革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需要以及当地客观条件,积极地和有创造性地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通常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课程改革中,各个学院的创新节奏不同步。众所周知,教师是教育环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教育的现代化要求教师队伍的现代化。因此,建立一支素质优良、师德高尚、具有驾驭现代教育手段和教育信息能力的教师队伍势在必行。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根据不同专业的发展需求制定相关的发展策略,帮助学院扶植教师创新者,然后给其他教师展示创新帮扶作用,不断激发和更多教师的教学创新好奇心,教会他们提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技能。此外,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教师要加强学习、教育与设计实验室方面的自我提高,主要是关注教学技术和数字媒体如何用于教与学领域,关注数字教育与创新,主要为了制作数字课程,开发开源性教育资源,关注用于学生学习的软件开发。随着计算机专业各类办公室关注的领域越来越多样化,办公室的组织结构也从实验室转为小组。笔者认为,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创新中,学术创新办公室的运作模式从短期项目转为长期,教师不断尝试和不同学科建立各种不同的教学联系,并且将对特定学习创新感兴趣的教师聚到一起,形成脑风暴,不断促进创新的发展。教师只有在吃透课标、深钻教材、研究学生的前提下,才能做到精心备课,在教学中胸有成竹和有的放矢。此外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师应当在教与学的技术学习中,对过往的教学创新主题,包括人工智能、学习空间打造、3D打印、浸入式学习体验等有所了解和把握。此外,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应当注重教师角色的转变,尊重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主体性。在学生本位的课堂中,教学过程是一个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不是一个教一个学,而是平等的,是在共同努力的结果,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民主合作也会更加频繁,这使得课堂更自由开放,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和积极创造性会更加鲜明。除此之外,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和课堂设计的生动,以便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的主角。在课堂学习中,进一步适应教师的各种学习方法,在多种途径的综合作用下,学生通过主动参与,锐意创新,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知识系统性的把握,和自己独立人格、独立思考的彰显,表现出对计算机应用相关课程的极大把控,促进知识的吸收,同时真正落实当前教育改革中“人的发展”“个性”的改革内涵,也激励专业教师进一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主动地、自由地为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学技能的提升贡献自己的能力。因此,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师也要充分认识“教”和“学”的关系,进一步摆正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最后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和教师都应该注重竞争的作用,让学生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学习中释放潜能,提高学习的效率。所以在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效果中要注重给学生创造竞争的机会,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组建学习单元,开设学习战场,在一种竞争学习的高效课堂模式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动性不断提高。

3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途径创新的意义

信息时代对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提高教师的信息素质对于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专业课来说不只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可以立足课堂教学,从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教学反思、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入手,通过不断地对教学设计的改进,以及对教学思路和方法的创新,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在对学生素养进行培育的同时,也使得教师的信息素养得到提升,以更好地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就要求我们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师要加快教育改革、创新教育服务方式,实现教育全面提速升级,早日实现教育强国之路。从全球来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创新也是在不断适应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要表现,当前社会各个领域内,重大的科技创新会激发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诞生,进而引领社会变革,当前新技术正不断发展,对教育形态有良好的重塑作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也对知识的获取和传授有着深刻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进行教育创新,尤其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创新,会使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学生参与面得到拓宽了,对于不同层面的学生存在的学习的学习困惑给予最大限度的关怀,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提升,增强了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此外,职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途径的创新中,要不断围绕学校的教学转变策略、教与学中心发展等方面座谈,同给更多高校设立类似的教师创新支持机构提供参考,重视与计算机相关的交叉学科的崛起与发展,进一步打破教学创新中存在的各种不足,比如计算机教学课程设计、专业重构、数字学习分析等方面的不足。有利于在计算机专业老师在学术方面表现出众,进一步建立起与院系的联系、展示教学创新的价值。

4结束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每一个学习步骤可以设置多重信息沟通源,层层递进,根据相关的教学内容设计灵活的思考课题,对于教材语言也结合网络流行等大学生关注的内容进行调整,让学生从同一来源的材料中可以找到不一样的答案,进一步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在当前信息时代大背景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师通过立足课堂教学,设计相应的任务,让学生进行讨论、争论、辩论,实现对教学设计的改进,对教学思路和方法进行改进,对教学结构和模式进行创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应用专业核心素养的培养的同时,有效地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提高他们应对信息时代各种挑战的能力。同时对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改革,让学生释放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对相关问题的兴趣程度和积极程度,不畏艰难、主动学习,不断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给学生创造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氛围,进一步加强对计算机技术的创新和更新,营造良好的创新教学氛围,从而以创新意识来灵活运用计算机知识,以增强学生的内在动力来带动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改革,实现计算机领域人才培养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促进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宏观理论构建和围观动态调整,为计算机有关的各个行业发展奠基,为国家经济建设献力献劳。

参考文献:

[1]梁玉环,李村合,索红光.基于JSP的网站访问统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21(4):166-167.

[2]熊皓,杨月英.JSP自动生成工具的设计与实现[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5,21(4):62-64.

计算机教学设计范文6

关键词: 程序设计语言;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支架式教学; 知识建构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2)12-56-02

Computer programming language and scaffolding instruction

Pang Erli1, Wang Xin2

(1.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2. Beijing Capital international Airport., Ltd. IT Department)

Abstract: Programming language is an absolutely necessary sector, and a suitable teaching method is a key to grasp it fleetly and exactly. Scaffolding Instruction in the teaching mode of constructivism is a suitable teaching method, which decomposes a complex task and gradually guides students to understand deeply and completes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actively. Constructing scaffolding, creating situations, independent exploring, evaluating effects, and so on are used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he results prove to be good and show good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

Key words: programming language; the teaching mode of constructivism; scaffolding instruction; knowledge instruction

0 引言

在大学生计算机教学实践中,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经常被学生看作是一门难以掌握的课程,师生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付出很大努力,却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从事这门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寻求合适的教学方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例如,建构主义模式下的支架式教学符合程序设计语言的特点与学生的认知规律,是讲授这门课程的恰当方法,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支架式教学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将相关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探讨了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教学方法。

1 支架式教学与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手段,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探索性,最终达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建构。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也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

支架式教学是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比较成熟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要求教师改变向学生笼统灌输知识的方式,而以引导者的身份,为学生在理解所要掌握的知识之前,设计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概念框架就像建筑中的脚手架,它为学习者进入所学知识提供了一个基本的视角与工作平台,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进入到对知识的理解,即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将其类型化、结构化、规约化,从而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在这种教学方法下,教师的作用是引导、组织开展教学,使学生在所建构的支架模式上掌握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进而使学习者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

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作为一种面向计算机用户的语言,同我们的自然语言有其一定的相似性,即具有一定的语法规则和语意规定。我们教学的目标主要是使学习者掌握这些基本的语法规则和语意规定,从而驾驭纷繁复杂的计算机语言工具,最终获得能够独立编写程序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这些复杂的语法结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效仿自然语言的结构,对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加以分解从而建立框架,逐步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2 支架式教学方法下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教学过程

支架式教学强调,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等他者所提供的基本支架的帮助,学习者发挥自己的学习主动性,以基本支架为知识掌握的内在脉络,逐步完成学习任务,达到预期目标。这种教学方法体现在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过程中由以下环节组成。

2.1 搭脚手架

搭脚手架是支架式教学展开的基础,合适的脚手架是学生建构知识的有效工具。脚手架的设计必须具有层次性、逻辑性,所谓层次性是指其具有不同等级的结构,所谓逻辑性是指不同等级的结构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所搭建的脚手架是以学生的已有知识为依据,即与学生已有的母语——汉语的知识联系起来,按照汉语划分为字、词、句、章的语法结构,把计算机语言也归结为字、词、句、章的结构,这样,“字、词、句、章”的逻辑结构就成为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中的脚手架。这样一种“字、词、句、章”式的分解方法是本人多年从事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教学实践的心得,由于它来自于学生的母语——汉语自身的语法结构,因而很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并运用到对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学习中去,而良好的实际教学效果也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

2.2 创造情境

情境是支架式教学展开的环境,是学生对知识建构的基础。但情境的创建是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服务的,所以,教师创建情境时必须紧紧围绕主题,根据脚手架上的不同点,创建不同的情境。

在教学中情境的设计,我们是根据脚手架上的每个点展开的,对于“字”这个点可以展开基本数据类型的教学,“词”这个点可以展开复合数据类型的教学,对于“句”则可进行基本控制结构的教学,“章”是建立在以上基础上的综合应用。在每个点中都有意识地设计了一些相应的问题、任务,提供相应的资料、数据支持,形成有助于学习的特定情境。

2.3 独立探索

在支架式教学模式中,作为引导者、组织者的教师提供的概念框架是学习的前提,平台一旦确立,学生在其上展开的独立探索就成为中心内容,调动、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进而完成对知识的建构,这才是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根本目的。

在教学中对于脚手架上的每个点,都要给学生一些程序资料,让学生独立去阅读、分析,指明程序的优点与不足以及对其优化的方法,同时还需布置一些编写程序的任务,要求学生自己编写程序,并对自己的程序进行评价。总之,我们通过任务驱动的方法促进学生进行独立探索。

2.4 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是支架式教学展开的重要方法,是学生知识建构的重要保证。由于不同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侧面,进而对事物的理解也不同,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认识时,不存在惟一标准的理解,通过学习者的协作学习可以使其对事物的理解更加全面。

在教学中注重通过布置协作学习任务,强迫学生进行协作学习。如其中一个协作任务是这样设计的:编写一个学生成绩管理管理系统,其中需要完成四项目标:①输入学生的基本信息与各科成绩并保存到一个文本文件中;②从文件中提取学生成绩,统计平均分;③对所有学生按平均分进行排序;④任务完成后要求以Word文档上交。这四项目标分别由不同学生或不同小组学生完成。这个学习任务中的四项目标是相互衔接的,后续项目必须以之前项目的结果为基础,所以,不同学生或不同小组之间的协作学习就是必须的。正是通过这样一些协作学习任务的布置,做到了以强迫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协作学习的意识,进而使协作学习成为自觉的学习方式。

2.5 效果评价

效果评价是支架式教学展开的动力,是对学生知识建构程度的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评价,评价内容包括:①自主学习能力;②对小组协作学习所做出的贡献;③是否完成对知识的建构。

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的评分规则是:个体所得分值=小组得分*(个体在组内得分/小组内所有个体得分的平均值)。小组得分是任务评比所得的结果,是小组间竞争和小组内合作的结果。任务评比时,每个小组对自己的任务进行汇报时,其他小组和教师对其打分,其所有分值的算术平均数作为该小组最后的得分;成员的组内得分则是在组长的组织下,由所有的成员对其打分,取算术平均数。

通过上述环节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基本实现了教材、学生、教师、媒体教学四要素之间的良性循环,如图1所示。

3 反思

在教学实践中使用了支架式教学方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遇到很多问题,其中既涉及到如何完善这种教学方法本身,又涉及到其与教学内容、教学大环境等的关系,这里提出自己的几点体会:

3.1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的主动探索性是知识建构的关键。在支架式教学方法中,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教师也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教师必须注意这种角色的转变与指导尺度的把握,要因势利导而不要越俎代庖。

3.2 注重情境设计的具体性

情境是影响知识建构的外在氛围,形成主题集中、形式活跃的总体情境对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是非常重要的,但情境最终是为特定的教学任务服务,是在支架下教学的总体模式下展开的。因此,教师对情境的设计必须围绕学生所要建构知识的主题,要和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具体要求结合起来。

3.3 注重人际互动

人际互动是影响知识建构的社会环境,通过教师的指导实现师生互动,通过学生的协作学习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动。但人际互动的完善仅有具体课程、具体教学模式是难以完成的,它有待于总体社会环境、教育环境的完善,也有待于学生自身素质的总体提高。

3.4 广泛地利用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是影响知识建构的文化环境。多媒体计算机和Internet网络教育是建构主义发展的沃土,是理想的认知工具。在这个环境下,学习资料非常丰富,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即要充分利用e_learning。但资源丰富的同时,必然会存在良莠不齐,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对这些资料加以甄别。

4 结束语

我们在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中应用建构主义模式下的支架式教学,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通过实践检验了这一教学理论,希望我们的经验对同行有参考价值。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进一步细化这种教学模式,提高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74-81

[2] 陈琦.教育心理学的基本问题(二)—关于建构主义理论[J].中国远程

教育,1999.2:40-43

[3] 袁维新.影响知识建构的环境因素探析[J].教育科学,2003.2:41-44

[4] 张屹,祝智庭.建构主义指导下的信息化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

2002.1: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