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自然灾害安全常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自然灾害安全常识范文1
关键词:小学生;自我保护能力;重要性;实施措施
一、提高小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重要性
小学生正处于单纯天真的年龄,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但对自己可能面临的突发事件的威胁却没有太多的防范意识。他们可能因为社会治安不良或者自然灾害等突发事故让自己陷入危险之中。如果学校没有实施相应的安全教育,提高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将会带来难以预想的损失。所以,小学教育中,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创建安全校园十分重要。
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的措施
1.实施常识教育
小学生对社会上和大自然中可能存在的危险的认识较少,导致他们的安全意识不足。因此,学校和教师要开展安全常识教育,让学生了解社会和自然环境中常见的突发事件,教会他们面临突发事件时应该怎样保护自己。教师可以向小学生宣传他们可能面临的社会治安问题导致的陌生人诈骗、勒索等情况以及各类自然灾害所导致的危险,教育他们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不要在糖果和谎言的欺骗下单独去陌生的地方,遇到危险要及时向教师和家长反映并寻求帮助。
2.安排实践活动
教师对小学生实施安全教育之后,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那么就要安排多种具有实践意义的防范危险的活动,考查学生对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真实情况下表现出来的自我保护能力。
3.实行师生配合
安全教育中,教师是引导者,而学生是学习自我保护知识的主体,实行师生的有效配合能够使安全教育达到最好的效果。学校要适当安排大型全校防范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演练。比如实施全校性的火灾逃生演练或者组织师生表演安全教育性的节目。师生可以通过创建不同的突发事件情境,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坏人和受害者,通过模拟训练的形式,让学生更生动地体会到整个过程,师生配合并共同参与,能够提高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同时也会增进师生默契,提高教学效果。
自然灾害安全常识范文2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201*年10月12日,是一个“国际减灾日”,今年“国际减灾日”的主题是:”建设,有能力的城市——灾难,让我们准备好了”。我们本着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证生命安全教师与学生之间为根本,以提高学校预防和应对这次突如其来的灾难减灾能力建设为重点,通过流行的教师和学生帮助灾区互救知识,提高教师和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能力,以避免灾难救援,促进城市防震减灾工作,确保和谐校园安全的问题。
我们的国家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在这个世界上,一个国家。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增加极端天气,干旱少雨,低温冷、台风、地震、水灾和其他自然灾害是多元的,频繁,重发的趋势。我国通过不断汶川,近年来两次大地震,全国的数次大火造成严重损失。这些灾害发生时,对我国农业生产和安全的人民的生命财产产生重大的冲击。因此,国家在去年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规定,各级政府工作的领导,组织有关部门积极开发知识的宣传和防灾减灾教育,增强公民意识的防震减灾。开展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帮助增强社会公众防灾减灾意识,了解紧急避险常识,掌握基本的紧急避险的技巧,提高能力的抢救,促进整体水平的提升防灾减灾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根据省教育部门和市教育局的统一部署,我们学校将集中在今年的“国际减灾,”发动了一系列的宣传活动。在此,我们倡议:
一、提高灾害风险意识,树立“预防胜于救灾”的思想。
在我们的生活中,学习和工作,灾害风险无处不在,总是有事故隐患。但灾害事故是可以预防的。面对灾害事故、准备和没有准备好大的差异;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大不一样;有措施和没有措施。这就要求我们,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救灾,居安思危,变被动为主动减灾,主动了解身边的灾害风险,熟悉逃跑路线和住所的位置,增加输入防灾减灾,准备救灾应急物资,提高警觉,“灾难预防胜于救灾”的思想落实到我们的具体行动。
第二,防灾减灾学习知识,提高避免灾难救援能力。
了解灾害风险、掌握技巧,逃避,远离灾难,甚至如果灾难来了,临危不乱,沉着应对,尽量在第一时间拯救在公共把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的灾害。通过电台、电视、报纸、网络、国际减灾日倡议书书籍、资料等多种方法去学习防震减灾、对冲自救知识,了解各种灾害的特点,掌握紧急逃生,节省互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壁垒保护我们的安全。
三,开始从细节,加强家庭的安全。
家庭是我们生命的港湾,也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根据规定安装和使用气、水、电等,周期性的;当切断ShuiDianQi的注意力从家里,关闭门窗;改变不了配电线路,不要点燃的香烟在易燃蚊香,有意识地配备家居急救箱,逃逸的绳子,收音机,手电筒,吹着口哨,常用的药品和灭火器,比如设备和救生物品,使每个家庭都成为推动社会综合减灾的力量。
四、参与减灾活动、营造氛围的防灾减灾。
我们应该积极参加政府、单位、社会组织的防灾减灾活动,你的家人、朋友和他周围的人义务知识和避免灾害防灾减灾宣传自理能力,决定在定期的安全隐患以及防灾减灾努力是义工,积极为避免灾难,其逃逸的钻子,为防灾减灾献计献策,试图通过建立“防灾减灾,每个人都参与”的氛围,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第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对环境、人力资源破坏的加剧是今天的原因之一频繁的自然灾害。善待自然、减灾,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我们将开始从侧面,从小事做起,生态保护、节能减排,这场战斗是与自然的和谐的典范!
自然灾害安全常识范文3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游客出行常见安全风险点及隐患;通过分析,对与出行有关的各相关群体提出改进建议,以期共同携手关注游客出行安全。
【关键词】游客;安全;管理
旅游是人们钟爱的一种娱乐休闲方式,经过几十年的积累演变,近年来已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一项经济支柱产业。但近期接连发生的一系列安全事故,对游客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重大威胁,同时也不同程度地阻碍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关注游客出行安全,已成为业内爱心人士的共识。
1游客出行潜在风险点概述
1.1自然灾害的不可预见性
自然灾害往往具有突发性,游客事先无法预知其何时发生及其严重成度,因此在出行途中,极有可能遭遇自然灾害。例如在夏季、雨季,有可能遭遇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秋冬季则易发森林火灾等。
自然灾害的后果,一般都较严重,对游客生命及财产安全将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它是游客出行必须考虑的风险点。
1.2交通工具的不安全因素
(1)交通工具年久失修,维护保养不及,导致自身安全隐患出现。
(2)驾驶员疏忽大意、违章操作,可能导致事故发生。
(3)驾驶员不具备基本素质,驾驭能力欠缺,可能导致事故发生。
(4)游客乘坐交通工具时,安全意识淡薄,心存侥幸,不听工作人员劝阻。如乘车时未按照要求使用安全带等。
1.3旅游景区消防、安全设计不合理带来的隐患
(1)消防设备、设施投入不够,有的消防器材未做到定期检修、更换;消防通道宽度不够,景区建筑防火间距不完全符合规范要求等等。遭遇突发事件,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安全警示标识不完整、不规范。如要求中英文的书写的,如果只写中文,对外国游客就起不到警示、提醒作用。再如,未开发的危险地带,未与安全地带通过隔离、遮挡等措施,做到有效分离。
1.4游客自身的不安全因素
(1)对户外出行常识了解不够,因无知而造成的疏忽胆大与冒险行为,引发事故。
(2)虽了解出行常识,但心存侥幸,不听劝阻而引发的意外伤害。
1.5人与人之间的不安全行为
因人数众多、拥挤,造成碰撞、踩踏事故,导致重大人员伤亡事故发生。
1.6人与环境的不适应因素
人们出行,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部分人因身体条件无法适应,出现“水土不服”现象,导致途中生病或加重原有病情。
1.7救援设施、措施不到位,造成出现险情时,施救不及时,导致损失出现。
2出行安全管理建议
2.1游客自身应树立出行安全意识
(1)出行前,应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做到心中有数。无法判断时,应主动去医院接收检查,采纳医生建议,决定能否出行;病情不乐氐模也可以听取医生建议,备一些急用或常用药品,防止病情加重。
(2)准备出行的衣服、雨具等防护用品,避免多变气候的侵袭。
(3)禁止携带易燃易爆及危险物品。
一方面,游客应自觉主动远离易燃易爆及危险品,确保公共安全的实现。另一方面,景区工作人员,应加强安全监督检查,尤其对进入重要人文遗址的游客,要逐个进行安全检查,避免恶性数故发生。
(4)密切关注景区或目的地天气状况,避免遭遇自然灾害。
通过天气预报,可获知景区天气状况。如有可能发生自然灾害,应尽量改变行程路线,避开这些不利因素
(5)乘坐交通工具时,应按照导游或组织人员的要求,做好安全防范准备。
(6)带儿童出行的,至少做到途中看管好儿童,免受伤害。
2.2组织者应对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防患于未然
(1)旅行社或其他组织者,应对自有或租用车辆的安全性能做出评估;对自有或租用车辆驾驶员,进行必要的安全知识培训;应保障驾驶员较为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疲劳驾驶。
(2)对乘坐火车、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的,组织者应做到熟知每位游客的基本情况,统筹考虑身体状况与乘坐顺序位次,避免漏乘与不适。
2.3景区应对安全工作常抓不懈
(1)景区管理人员,应正确引导、约束游客的游览行为,通过不间断现场巡视等手段,及时制止、警告游客在危险区域攀爬、跨越安全护栏等不文明行为;禁止游客在景区火灾敏感地带抽烟、野炊等;禁止游客擅自进入生态保护区内狩猎、参观等;禁止游客进入危险水域娱乐。
(2)加强景区内安全设施的日常维护工作,对易损设施,应做到定时检查,一经发现,及时维修;对未加装防护设施的新增危险地段,应及时投入资金进行整改;以避免游客因此受到伤害。
(3)对景区内未开放区域及施工维修现场,应与游览区做好必要的隔离,防止游客误入引发意外。
(4)景区应配备应急抢险队伍及相应物资储备,一旦发生意外,应第一时间投入救援。应与地方专业抢险力量保持密切联系,并在游览区重点部位醒目位置,张贴公布应急抢险电话,以期最大限度保障游客生命安全。
2.4全社会共同关注出行安全
自我国设定12月2日为交通安全日,已基本形成了严格遵守交通法规、自觉维护交通秩序、携手共治交通环境、提升文明交通水平的社会氛围。
在此启发下,在不远的将来,全社会定会关注包括交通安全在内的所有出行方面的安全。通过一系列的宣传,通过典型案例的认真剖析,人们一定会逐渐树立安全意识,做到防患于未然。
3小结
以上对游客出行安全隐患及规避建议,进行了简要阐述,意在揭示共性问题成因及改进途径。
出行安全,最关键的主体是游客本身,其他主体围绕游客开展工作。在安全管理方面,最重要的责任人是游客、驾驶员、景区管理人员、社会公众等,说到底,安全管理的责任落实与否、效果如何,主要在于人的主观因素。只要人的主观能动性得以正确发挥,其管理效果将高于预期。
以上浅见,愿与业内人士共同交流。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自然灾害安全常识范文4
为抓好这次活动,领导高度重视,专门部署宣传活动,镇应急办对整个宣传活动作了详细的布置,明确了各单位、各村(社区)的职责任务,安排专门人员,精心准备,为这次宣传活动扎实开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在本次的应急知识宣传周活动中,我们充分考虑了本镇实际,采取自主宣传、集中宣传、现场咨询等开展系列防灾减灾活动、搞好重点灾害隐患排查等形式对整个宣传周活动进行了周密部署,同时分阶段,有步骤对宣传周活动进行了全面规划,确保了宣传活动深入人心,切实有效。参加集中宣传的部门有党政办、安监站、国土所、水务站、交通办、派出所、综治办、食安办、城建规划办、卫生院、畜牧站、林业站、环保站。
各村(社区)、学校利用、广播及远程系统开展应急知识和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学习抗洪救灾、森林防火、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等重要突发事件的特点及危害、防灾减灾的基本技能和自救互救的应急常识、突发事件的有效处置方式和应对措施,镇政府利用“村村通”广播专题播放防灾减灾应急知识宣传动画(音)和主题为安全注意事项“民声一线谈”,并利用“__在线”公众微信平台宣传应急相关知识。
集中宣传通过在街头人群聚集地开展现场咨询、资料发放等方式开展。5月12日,镇应急办站办所和驻镇单位在集镇人口密集地设立集中宣传点,开展现场咨询、发放《自然灾害预防与自救》、《家用电、气、水事故的应急常识》、《__地质灾害与防御》、《安全常识手册》、《防空防灾安全知识》、《防范非法集资违法犯罪活动社会宣传手册》、《防控防灾安全知识》、《安全生产相关知识》、《交通事故应急常识》等资料,共计发放3000余份。同时,将资料发放至各村(社区)服务中心前台,前来办事村民免费自取,把集中宣传与日常宣传相结合,建立应急管理工作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不断增强宣传实效。
镇主要领导专门部署对重点灾害进行隐患排查,特别是近段时间强降雨频繁,全镇34个群工室分别对辖区内水库、山塘、危房户、灾害易发区等地区重点灾害隐患进行排查,并将相关情况报至镇有关部门。
1.通过本次宣传周的活动,提高应急管理干部队伍在具体工作中的实际应用能力,推进了基层应急队伍建设,使应急管理干部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自然灾害安全常识范文5
一、工作目标
为提升全民事故灾害防范意识和避险自救能力,加快建设全民性事故灾害防范教育体系,确保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培训全面覆盖、家喻户晓,进一步丰富宣教内容、创新方式手段,以系列宣传教育活动为载体,提高宣教活动吸引力、传播力和引导力,保障我镇安全管理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二、主要任务
(一)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应急知识宣传教育。
1、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七进”活动。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七进”活动协调工作机制,组织举办安全知识讲座、观看警示教育片、印发安全知识图册、树立示范典型等活动,统筹推进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进企业、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公共场所“七进”等活动,提高社会公众和从业人员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组织开展应急管理重大宣传教育活动。
(1)开展“5·12”防灾减灾日活动。5月12日,各村要组织开展以“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为主题的2020年防灾减灾日主题宣传活动,进一步宣传防灾、减灾、救灾及应急知识,提升全镇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
(2)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6月16日,将举办2020年全国安全宣传活动,开展互动咨询、展览展示、应急文化宣传等形式多样的宣传咨询活动,面对面解答群众关心的问题,大力宣传贴近群众、贴近实
(3)开展“119”消防宣传月活动。11月,围绕“119”全国消防日及消防宣传月活动主题,普及消防法律法规、消防常识与逃生自救技能,推动开展消防安全培训、应急逃生演练等活动,加强火灾案例警示教育,增强群众预防火灾和应急逃生的能力。
(4)开展森林草原防灭火宣传月活动。全镇多渠道、全方位、大力度开展森林草原防灭火宣传月活动。通过张贴防火命令、悬挂横幅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普及森林防火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倡导“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等文明新风,引导群众自觉摒弃上坟烧纸、点燃香烛等传统不良陋习,让更多的人关心森林防火、参与森林防火,不断提高全民防火意识和扑火安全避险能力。
(5)开展《安全生产法》宣传周活动。全镇集中组织《安全生产法》学习和警示教育、举办法律咨询日活动、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检查等活动,大力宣传普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全面营造安全生产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推动在全社会树立安全生产法治权威和法治信仰。
(二)应急管理知识培训方面。
1、培训对象:镇村、辖区企业安全监管人员
2、培训内容:
(1)《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通过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解读、典型案例分析、安全风险分析、防范措施讲解,进一步提升安全监管人员安全责任意识、综合业务素质和依法监管能力。
(2)自然灾害。围绕灾情管理政策解读、自然灾害救助管理、自然灾害灾情报送、气象灾害基础知识等方面,加强对各镇政府分管领导、灾害信息员,村级灾害信息员的业务培训,全面提高灾害信息员业务技能。
(3)消防安全。围绕消防器材使用、常见火灾预防、初起火灾扑救、受困人员疏散、消防通道设置、家庭用火用电安全管理及火灾隐患排查整治等方面开展培训,提升网格员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严密部署。镇安委办将对各单位宣传教育培训活动的组织情况进行考核,纳入对各村、各单位的考核中。各村、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宣传教育培训在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工作中的基础性、全局性作用。
自然灾害安全常识范文6
一、关于台风知识
台风的形成原因
台风发源于热带海面,那里温度高,大量的海水被蒸发到了空中,形成一个低气压中心。随着气压的变化和地球自身的运动,流入的空气也旋转起来,形成一个逆时针旋转的空气漩涡,这就是热带气旋。只要气温不下降,这个热带气旋就会越来越强大,最后形成了台风。
台风的利弊
台风好处:
在我国沿海地区,几乎每年夏秋两季都会或多或少地遭受台风的侵袭,因此而遭受的生命财产损失也不小。作为一种灾害性天气,可以说,提起台风,没有人会对它表示好感。然而,凡事都有两重性,台风是给人类带来了灾害,但假如没有台风,人类将更加遭殃。科学研究发现,台风对人类起码有如下几大好处:
其一,台风为人们带来了丰沛的淡水。台风给中国沿海、日本海沿岸、印度、东南亚和美国东南部带来大量的雨水。
其二,靠近赤道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受日照时间最长,干热难忍,如果没有台风来驱散这些地区的热量,那里将会更热,地表沙荒将更加严重。同时寒带将会更冷,温带将会消失。我国将没有昆明这样的春城,也没有四季长青的广州,“北大仓”、内蒙古草原亦将不复存在。
其三,台风最高时速可达200公里以上,所到之处,摧枯拉朽。这巨大的能量可以直接给人类造成灾难,但也全凭着这巨大的能量流动使地球保持着热平衡,使人类安居乐业,生生不息。
其四,台风还能增加捕鱼产量。每当台风吹袭时翻江倒海,将江海底部的营养物质卷上来,鱼饵增多,吸引鱼群在水面附近聚集,渔获量自然提高。
台风除了给登陆地区带来暴风雨等严重灾害外,也有一定的好处。
据统计,包括我国在内的东南亚各国和美国,台风降雨量约占这些地区总降雨量的1/4以上,因此如果没有台风这些国家的农业困境不堪想象;此外台风对于调剂地球热量、维持热平衡更是功不可没,众所周知热带地区由于接收的太阳辐射热量最多,因此气候也最为炎热,而寒带地区正好相反。由于台风的活动,热带地区的热量被驱散到高纬度地区,从而使寒带地区的热量得到补偿,如果没有台风就会造成热带地区气候越来越炎热,而寒带地区越来越寒冷,自然地球上温带也就不复存在了,众多的植物和动物也会因难以适应而将出现灭绝,那将是一种非常可怕的情景。
台风灾害:
台风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灾害性天气系统,但有时也能起到消除干旱的有益作用。其危害性主要有三个方面:
①大风。热带气旋达台风级别的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为12级以上。
②暴雨。台风是带来暴雨的天气系统之一,在台风经过的地区,可能产生150~300mm降雨,少数台风能直接或间接产生1000mm以上的特大暴雨,如(间接)1975年第3号热带气旋登陆后倒槽在河南南部产生的特大暴雨,打破了部分地区的降雨记录(河南75.8事件)。
③风暴潮。一般台风能使沿岸海水产生增水,江苏省沿海最大增水可达3m。“9608”和“9711”号台风增水,使江苏省沿江沿海出现超历史的位。
台风过境时常常带来狂风暴雨天气,引起海面巨浪,严重威胁航海安全。台风登陆后带来的风暴增水可能摧毁庄稼、各种建筑设施等,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二、防灾减灾的措施
一、制订预案,常备不懈
通过在国家、省、市、区以及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等制订与演练应急预案,形成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有条不紊、有备无患的局面。应急预案应包括对自然灾害的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应急保障、调查评估等机制,形成包含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等各环节的一整套工作运行机制。
二、以人为本,避灾减灾
以人为本,把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防灾减灾的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危害。
三、监测预警,依靠科技
在防灾减灾中坚持“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把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并高度重视和做好面向全社会,包括社会弱势群体的预警信息。加强灾害性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加强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制作工作,加强气象预警信息工作,是提高防灾减灾水平的重要科技保障。如新一代天气雷达和自动气象站、移动气象台,以及气象卫星等现代化探测手段,提高了对台风的最新动态进行实时监测的能力。
四、防灾意识,全民普及
社会公众是防灾的主体。增强忧患意识,防患于未然,防灾减灾需要广大社会公众广泛增强防灾意识、了解与掌握避灾知识。在自然灾害发生时,普通群众能够知道如何处置,全国最大的高考资源网 end#灾害情况,如何保护自己,帮助他人。政府与社会团体应组织和宣传灾害知识,培训灾害专业人员或志愿者。有关部门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网络等,广泛宣传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五、应急机制,快速响应
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建立“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快速响应、协同应对”是应急机制的核心。
六、分类防灾,针对行动
不同灾种对人类生活、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差异很大,防灾减灾的重点、措施也不同。
对台风灾害,重点是防御强风、暴雨、位对沿海船只、沿海居民的影响,强雾、雪灾则对航空、交通运输形成很大影响,沙尘暴灾害主要影响空气质量。根据不同灾种特点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特征,采取针对性应对措施。
七、人工影响,力助减灾
人工影响天气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减灾科技手段。在合适的天气形势下,组织开展人工增雨、人工消雨、人工防雹、人工消雾等作业,可以有效抵御和减轻干旱、洪涝、雹灾、雾灾等气象灾害的影响和损失。